范文范本是積累和積極借鑒的結果,它們是經過反復修改和完善的,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以下是一些經過精心挑選和整理的范文范本,它們涵蓋了各個領域和主題,可以供您參考學習。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一
1、蟋蟀也叫()(a蝗蟲b蛐蛐)是農業的(a害蟲b益蟲)。
)!
二、課內語段閱讀。
決不去碰這一()草。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
收拾得很平坦。這就使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1、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詞語2、在橫線上填入關聯詞。
3、在中寫出加點詞的近義詞。
4、短文主要描寫了蟋蟀的住宅的(),主要有()、()、()、()、()這幾個特點。
5、短文中畫“—”的句子表達了()的感情。
(二)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它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他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1、文中的“功夫”是指()a臨時雇的短工b占用的時間和精力c空閑的時間和精力“隨遇而安”的意思是()a不論遇到什么環境,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滿足。文中是說蟋蟀適應環境的能力太差。b遇到什么環境,都能滿足。文中把蟋蟀與一般昆蟲相比,突出蟋蟀與眾不同。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二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三
影片講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名人介紹自己小時候的夢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給我體會最深的是試飛英雄李中華。他從小的夢想是當一名飛行員。經過不斷的努力,后來他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一次在執行試飛任務中,他駕駛的飛機出了事故,飛機失去了控制,以每秒二百米的速度下降,此時他完全可以棄機跳傘,可是他不僅沒有這樣做,反而憑著冷靜和信念最終把飛機飛了回來,為國家收集了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影片中還講述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其中講述了在舟曲泥石流中發生的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小女孩從小很喜歡做一名老師,這也是她的夢想。每天放學她都讓她的爸爸媽媽做她的“學生”,可是,不幸的是,她在這聲泥石流中遇難了。我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開學第一課,告訴我們:人生需要有夢想,夢想的實現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需要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創造,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讓夢想激發生命中更多的潛能,永不放棄!這些道理和故事我會牢牢記在心里!也會為實現我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努力拼博!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四
本單元的課文包括四篇精讀課文、一個習作和一個語文園地。除了《古詩三首》介紹了天門山、西湖、洞庭湖三處景色之外,其他三篇課文都是介紹了一處景色,分別是西沙群島、小興安嶺、海濱小城。這些都是我國有名的景點,其山水、陰晴無不令人著迷;其豐富的物產,迷人的景色無不令我們嘆為觀止。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國的地大物博,河山壯美。我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語文園地包括“交流平臺”“識字加油站”“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四個版塊的內容。
課題內容簡說
古詩三首《望天門山》寫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飲湖上初晴后雨》通過描寫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的喜愛之情。《望洞庭》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富饒的西沙群島本文通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優美的風景、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海濱小城作者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描述了海濱小城的美景,突出了這座海濱小城的整潔與美麗,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與贊美。
美麗的小興安嶺課文描述了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表達了作者熱愛和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1.認識43個字,會寫51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瀲滟、空蒙、西子、相宜、成群結隊、各種各樣”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三首》,默寫《望天門山》。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地大物博的特點。
4.初步學會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了解西沙群島、小興安嶺、海濱小城的物產和景色,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1.掌握本單元的字詞,積累詞語。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技巧。
3.進一步了解祖國的壯美河山。
17.《古詩三首》…………………………………………………………………3~4課時
18.《富饒的西沙群島》…………………………………………………………2~3課時
19.《海濱小城》…………………………………………………………………2~3課時
20.《美麗的小興安嶺》…………………………………………………………2~3課時
習作?語文園地……………………………………………………………………4~5課時
學習古詩,要引導學生讀懂詞句,理解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內容。如《望天門山》要看到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讀《飲湖上初晴后雨》,則知道西湖在陰、晴天氣中的不同風姿。品《望洞庭湖》則要看到洞庭湖的湖面風光,學習其他三篇文章,必須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在充分的閱讀中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各個地方的物產。引導學生搜索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我國山河風光的壯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17.古詩三首
課題古詩三首課型新授課
設計說明古詩教學應是教師攜學生之手共進的一次審美旅行。在教學設計中,我通過對文字、音樂、繪畫的賞析,錘煉學生的藝術思維。在聲情并茂的描述中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反復誦讀,在誦讀中引導孩子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古詩的神韻,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學前準備1.搜集有關詩人的資料,預習古詩,制作生字卡。(學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3.朗讀伴奏音樂。(教師)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會寫5個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學習重點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境。
學前準備1.積累李白的詩歌,預習古詩。(學生)
2.制作《望天門山》課件。(教師)
教學環節導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激趣導入(用時:5分鐘)1.師畫簡筆畫,高高的山,并敘述天門山的來歷。
2.板書課題和作者。 1.學生觀賞老師畫畫,并傾聽故事。
2.齊讀課題。 1.請默寫一首你學過的李白的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作者,初識古詩(用時:10分鐘)1.老師介紹李白。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節奏)
3.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古詩。
2.指導書寫:斷、楚、至、孤、帆。
3.學生聽范讀,畫出節奏,比賽朗讀。
4.初步感受詩中描寫的美景。 2.辨字組詞。
至()斷()
到()繼()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用時:10分鐘)1.借助書本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意,用筆寫下自己的收獲和疑問。
2.想一想每句詩里的哪個字用的好,好在哪里?1.學生自主學習,并在書上批注。
2.學生交流收獲和疑問,并說說詩句里用的好的詞語。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中斷:_________________
回:___________________
相對出:________________
孤帆:_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用時:15分鐘)1.課件出示第一句思考:
(1)這句寫了什么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從畫面中你感受到天門山怎樣?又感受到水怎么樣?
(2)哪些字給你感受最深?
2.課件出示第二句,思考:
3.指導學生朗讀。
4.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四句。
5.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學生讀詩句,結合注釋和教師展示的課件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2.學生自主交流,體會和感受。 4.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五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話能力。
口語交際(學生開口說)
習作(學生動筆寫)
讀、說、寫相結合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生畫的)。
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讓學生自己先說說。
b、具體說說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準備。要求:
(1)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2)說出自己的快樂。
(3)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合,促進交流。
a、指名學生上臺口述,師生結合要求評點。
b、以示范為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互述,并推薦出讓自己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最佳學生。
4、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為主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教學后記:這節課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讓學生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六
開學第一天的下午,我們高部全體同學齊聚一堂,共同上了我們的開學第一課。
一進我們的階梯教室,幾個大紅色的字就映入我的眼簾:,做有愛之人。與一個級部的同學坐在一起,一股溫暖涌上心頭。過了一個寒假,大家都不免有些思念,今天,終于又在一起了!
我們靜靜的坐在位子上等了一會,第一課開始!首先,五年級的張老師講述了臨放假前她們班小蓓的事情,小蓓的腿部非常痛,但她依然堅持來上學,最后終于摔倒在了操場上,被送進了醫院。最后才知道小蓓骨折了。她們班的同學在寒假里每天去看她,去陪她玩,逗她開心。而且,還有一個女同學知道了小蓓骨折之后竟哭了整整一個下午!使我們感悟了友情的珍貴。之后,兩個主持人和我們一起回想了上學期幫扶低年級小同學事情,很多幫助過一年級小朋友的同學述說了很多他們與小同學的感人經歷。再一次讓我們體會到了人間的真情。然后,我們一起回憶上學期的六年級同學離別時的情景,他們一個個痛哭流涕,帶著對母校的不舍與懷念漸漸走出校園。使我們六年級的同學感到要更加珍惜在母校的最后一個學期,努力做到最好!對學校做出最大的貢獻!最后,孫老師帶著我們一起朗誦了我們的級部理念,結束。
在這短短的半個小時里,我們學到了很多,收獲也很大。我們一定努力,成為北小的驕傲!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3.學會倒敘與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學會倒敘與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質疑:看到課文題目,你們會產生哪些疑問?下面我們帶著問題,初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出示要求:邊讀邊想邊做記號,圈出你認為難認識的字,劃出你認為難理解的詞語。
2.檢查自學,教師適時指點輔導。
a、說說自己難認識的字。
b、說說難理解的詞。
c、歸類觀察,發現特點。
左右結構:歐洲瑞舒殊驟涉政。
半包圍結構:啟疲載。
獨體字:士。
d、找出這些詞中你認為難寫的字,生說,師演示,注意觀察書空。
三、感知課文,理清順序。
3.逐段指讀課文,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大意。教師相機板書。
第一自然段寫:瑞士人們為坐在專列里的燕子送行。
第二自然段寫:燕子在瑞士境內遇到麻煩。
第三自然段寫:居民們紛紛去尋找凍僵的燕子。
第四自然段寫:貝蒂救助凍僵的燕子。
四、明確倒敘與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1.問句前面是交代事情的結果,問句后面的是寫燕子遇到麻煩——政府關心——居民尋找,還特地寫了一位小姑娘如何尋找、救助一只只凍僵的燕子,這些內容屬于事情的經過。像這種先交代事情的結果,后描述事情的經過的方式是——倒敘。使用倒敘的寫法增添文章的新穎性。使用倒敘可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運用“倒敘”應注意:一定要有過渡句或過渡段銜接。當倒敘的部分敘述完畢回到順敘時要交代清楚。否則,會顯得頭緒不清,脈絡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2.理清層次,明確首尾呼應。
3.現在請同學們再大聲朗讀課文,思考《燕子專列》一文究竟寫了一件什么事?
五、學習第1段和第5段訓練學生語言表達。
燕子唧唧喳喳地叫著,仿佛在向()致謝:();
六、課堂小結。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人間處處充滿愛。正因為愛,政府才會作出重大決定;正因為愛,人們才會不畏嚴寒;正因為愛,燕子才能從中瀕臨死亡的生命得以拯救。人們關愛、救助燕子,是從文中哪些語句體現出來的,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說說詩意。
(3)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深處……。
(學生發現交流,在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b、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
5、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6、介紹古詩。
(可用小導游、小畫家、小詩人……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
8、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
完成課后的習題。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九
教學目標:
1.自我介紹,建立良好的師生初次見面印象。
2.談語文學習的作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提學習語文的要求,規范學習行為。
基本過程。
同學們,大家好:火熱的八月見到火熱的你們感到非常的高興和激動!今天是新學年的第一課,我有個習慣,第一節語文課不講課本上的東西,咱們隨便聊聊。既然是聊,當然還得有聊的主題,思前想后,我還是決定同大家聊五個方面的內容:古有“仁、義、禮、智、信”,講的是如何修身養性,今我獨創“緣、趣、意、信、法”說的是如何學習和學好語文。(奇怪吧,這是什么意思,且聽我慢慢道來)。
緣。(懂緣)中國有句俗話,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緣分的巧妙和難得。通常,人們喜歡把老師比喻成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古詩有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老師職業的及至贊美。我更喜歡把老師比喻成撐船的水手,三年一調頭,送走一批學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師、學生,水手、渡客,這就是緣分。(惜緣)時下流行一種說法,表明關系的親密,緣分的可貴:同過窗(同學),抗過槍(戰友),下過鄉(知青)。你們正好趕上了第一條,不管是你們遇到了我,還是你們彼此成為新的同學,請記住,這都是緣分,希望你們倍加珍惜朝夕相處的三年寶貴時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們的友誼。毛阿敏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有一句唱詞“今生皆是緣,離合總關情”。這就是老師講的第一個方面。緣。
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好語文學科,興趣最重要。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學語文很枯燥,沒有興趣。這里,我給大家講講語文的趣之所在。
1、音趣。我們通常被電影精彩的對白和大師的朗誦所折服,其關鍵就在與他們把語文的音韻之趣嫻熟吧的駕御。在這里,我舉三個例子,請大家共同來揣摩。
(1)我的英文名叫“小沈陽”(不同的讀法)(2)、陳菲兒,老師叫你呢。(《十六歲的花季》)(3)、這里的山路十八彎。(李瓊《山路使八彎》)。
2、字趣。語言文字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的細微變化都會幻化無窮的樂趣。(1)發生在周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國記者譏諷到:真是對牛談琴!周禮貌的回敬:對,牛彈琴!一字未改,標點一變,面目全非!
3、句趣。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聊聊兩句,頗含哲理,道盡人世滄桑。4、篇趣。好文章如膾炙人口的《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現代美文》,僅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大家就可見精妙文章的妙處。
意。只學習語文的重要意義。作為基本的語言工具,其基礎作用不言而喻。我只想強調的是,語文學好了對個人地位及人格魅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文采的人,往往能得到大眾的追慕。如李白,杜甫,青歌賽上的余秋雨先生。有文采的妙處,還可從下面的對比中來發現。在春節的時候,很多門戶上都貼“招財進寶“四個字――很一般;“門對青山搖錢樹,戶迎綠水聚寶盆”――語文的檔次就出來了。
信。指信念。每位同學都要堅定學好語文的信念和決心,絲毫不能動搖。我強調三點。一是你們都能學好語文,這不是信口開河。我看過你們的入學試卷,有一部分基礎很不錯,相對差一點的,也很有潛力。二是你們要充分相信正在給你門上課的老師我。高淳縣語文學科帶頭人,多年執教畢業班語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三是要對學校有信心。固城中學在整個農村初中是非常有地位的,不信你們可以去調查。同時,我還要特別提醒和告戒大家,語文學科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永無止境,要對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
法。指方法。學習語文沒有捷徑,但絕對是要講方法的。方法因人而異,但原則是需遵循的。古人講:工夫在詩外,很適合現在語文學習的現狀。綜觀近幾年來的中考,我們不難發現,要從課本中尋找到中考試卷的標準答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也就是說,學習語文要靈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為參照,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十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話能力。
教學重點:
口語交際(學生開口說)。
教學難點:
習作(學生動筆寫)。
教法學法:
讀、說、寫相結合。
教學用具:。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生畫的)。
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讓學生自己先說說。
b、具體說說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準備。要求:
(1)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2)說出自己的快樂。
(3)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合,促進交流。
a、指名學生上臺口述,師生結合要求評點。
b、以示范為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互述,并推薦出讓自己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最佳學生。
4.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為主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教學后記:這節課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讓學生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十一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3.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4.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發想象:請同學們仔細聆聽這首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這使你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3.遷移導入:詩歌和音樂一樣,它們的美需要我們用心去想象、感受、體會。提起這首詩的作者蘇軾,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你愿意讀讀他的詩歌嗎?(學生可以朗讀、背誦、或用歌唱等多種形式來匯報,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吟唱《水調歌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對蘇軾的了解。)。
4.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欣賞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師范讀。
二、引導自學,學有所得。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學古詩的方法,再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學生交流自己設計的學習方法。
2.教師推薦學法,(1)熟讀中理解題意、詩意。(2)借助字典、資料來理解題意、詞意,講出重點詞的意思。(3)由詞到句串講詩意。(4)熟讀成誦。(5)提出疑問,合作解決。
3.學生自學、教師參加入學習小組中,適時引導。
4.學生進行自學匯報:教師在匯報環節中主要起到引領作用,使學生匯報有序進行。可以先朗誦古詩,然后匯報題意,再講詞意詩意。
教師提出認真聽取他人匯報的要求:
(1)學會聆聽,找出優點。(2)不足之處,加以補充。(3)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欣賞古詩,體會意境。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師提出詩歌審美三法:
第一法:讀中感受詩歌韻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詩歌畫面美。
第三法:用心體會詩歌意境美。
4.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5.進行審美收獲的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通過劃停頓,標重讀,來朗讀詩歌感受到韻律美。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各種形式,來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學生匯報通過想象看到的美麗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喜歡表達的同學說說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樣的美麗。喜歡畫畫的同學來畫畫西湖晴雨時不同的景象,從而感受畫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課件出示:美女西施)。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體會濃妝與淡妝兩種不同風格的美,同時教師要滲透正確的審美思想,使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詩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課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時兩種不同的風光)。
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聯想,體會作者用西子的兩種美麗來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體會情感。
空蒙的山,閃動光影的水,迷蒙細雨構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樣的意境呢,你想說些什么。
再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詩人的感受——飽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時可以適時補充:杭州是蘇軾的第二故鄉,他深受百姓愛戴,所以對西湖有著特殊的愛戀之情。
(5)有感情的配樂朗讀。
四、課外延伸:朗讀描寫西湖的詩詞。
五、師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收獲。
板書設計:
飲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瀲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嬌艷、迷人)。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十二
教學要求:
1.會認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斷、楚、孤、帆”等13個字。
2.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4.能正確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田字格貼。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賞圖片,揭示課題。
1.#教案#?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大家看--(課件播放天門山圖片)。
3.師抽答。
4.大家都說了自己看了天門山的圖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
5.下面請大家齊讀課題--《望天門山》(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導生字的讀音。
3.全班齊讀,分小組讀,反饋讀。
4.教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課件出示)。
三、逐句品讀,理解詩意。
1.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將詩句寫在黑板上)。
2.指名反饋:哪些字、詞無法理解?(天門:天門山。中斷:從中間割斷。至此回:到這里回旋。出:聳出來。孤帆:單獨一只船。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3.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古詩的意思。(先抽同學逐句解釋,再指導全詩一起說一說。)。
詩文解釋: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四、再現畫面,體會意境。
1.教師示范閱讀,學生閉目想象。
2.指名反饋: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一句詩,一幅畫)。
3.感悟動詞“斷、開、流、回”的氣勢磅礴。
4.指導學生讀出雄偉磅礴的氣勢。
5.教師:同學們,這首古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兩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詩人借景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雄偉秀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6.配樂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指導書寫“斷、楚”。
2.教師總結:麗日照著江水,一葉輕舟在江上揚帆而行,駛過臨江兩岸的青山翠峰,這是一幅十分愜意和美好的圖景。李白借助這些雄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以及自己豁達、寬闊的胸襟。
3.背誦并默寫古詩。
4.為生字“斷、楚、孤、帆”組詞。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氣勢磅礴雄偉秀麗。
青山—相對出。
孤帆—日邊來。
山水相映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023年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專業13篇)篇十三
1、學習古詩《山行》,感受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學習詩中出現的生字。會寫“于、楓”這兩個字。
3、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詩中出現的生字。會寫“于、楓”這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誰能把《贈劉景文》這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這首詩描寫的是那個季節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
3、介紹詩的作者:杜牧,是我國唐代的詩人。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古詩,畫出生字。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于、徑、斜、楓。
3、說說記字方法:
于:同“干”比較。
楓:用舊字“風”帶出“楓”。
4、描紅、臨寫。
5、再讀古詩。
三、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2、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1)自學:
借助注解或工具書弄懂詩意。
(2)小組交流。
(3)集體匯報交流。
3、品析詩句,深入體會感情:
(1)讀詩,從那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根據詩句發表自己的見解)。
(3)誦讀詩句,進入意境:
指導朗讀: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齊讀。
指導背誦。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師生齊背。
四、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