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優秀的作文應該具備良好的邏輯性和文化內涵。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片段,展示了優秀作文的思路和表達方式。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一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美德,也是人類尊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來,多少個春秋,多少個冬夏,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漢唐盛世,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記得孟子說過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見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在我國民間,黃香扇枕溫衾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說的`是黃香九歲時,母親不幸去世,家里非常貧寒,他對母親十分懷念。安葬母親后,黃香在母親的墳前蓋一草廬,他白天幫父親勞作,夜晚在草廬里一邊守墓,一邊挑燈夜讀。這一守就是三年。不僅如此,他對父親也十分孝順。夏日炎炎,他為父親搖扇驅蚊解暑,直到父親入睡,方才回到墓廬學習;嚴寒冬日,黃香總是先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捂熱后,再請父親入睡,生怕父親著涼。
黃香長大后,朝廷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了一場特大的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沒有不感動的!
聽了這個故事,我感悟很深,并且深深地感受到了尊老愛幼的真正含義。我們應該繼續把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發展并弘揚下去!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二
我國自古以來一直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古代儒家把“齊家”作為治國的前提條件。《周易》上說:“正家而天下定矣”。《禮記》上說:“家齊而后治國”。《孝經》上說:“愛親這,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如果真正做到敬愛自己的父母,那么必然會以同樣的心態去尊敬周圍的長輩。正所謂“老吾老及人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見義勇為,匡扶正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義不辱節的蘇武,寧死不屈的顏真唧,“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舍身搶救朝鮮落水兒童的羅盛教,凌危不懼舍身攔驚馬的劉英俊,勇斗歹徒的徐洪剛......他們把正義,信念,人格,操守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在今天,我們仍然需要繼承和發揚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的美德還有好多好多,誠實守信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誠實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市場經濟的必要守則。誠實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擇善而從。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人無誠信難以自立,企業無誠信難以生存,政府無誠信不能取信于民,國家無誠信難以發展。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我們有必要把中華民族等等的這些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三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弘揚中華美德,這是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學校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于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在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秀精華發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著中國文化。對于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當前我們這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要求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中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的丑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丑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急需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么,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名利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成為社會建設的骨干。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四
案頭上的這本《美德書——中華傳統美德格言800條》一書,是我每天閑暇時都要翻閱的。書中所散發的那種中國傳統文化墨香的氤氳氣息和傳統美德的精神力量常常讓我沉醉其中,感染著我,感動著我,激勵著我,讓我的心靈得以凈化和升華。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優良道德傳統的偉大民族。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說:“仁者愛人”,強調對人要有仁愛之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形成相親相愛的和諧人際關系。在《敬天愛人》一節中,古時的棗莊人、中國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也曾說過這樣一句格言“兼相愛,交相利。”譯成我們今天的白話就是:“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惠互利。”它和內涵不正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和諧嗎?可以說,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目前“代理媽媽”活動,已成為棗莊供電公司開展“愛心活動”的有效載體,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不僅發揚了傳統美德,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實踐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有效途徑,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扶貧濟困,救助弱勢群體,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電力企業應盡的公民義務。企業不僅是經濟組織,而且是社會組織。它不僅要以獲取利潤為目標,而且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和公民義務。這是衡量企業績效的重要內涵和標準之一。國家電網公司開展的“愛心活動”正是弘揚了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互助的關系,改善了社會風氣,頌揚了人間真情,樹立了時代新風,推進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中華女性是人類社會的另一半,是和諧社會的建設者。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對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奮民族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今天,我們還要大力弘揚具有時代特點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延續。傳統美德,必將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不斷完善;和諧社會,也必將在傳統美德的弘揚中得到實現。
作為電力女工,我們要以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鏡,既要為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奮發有為,建功立業,還要爭做弘揚傳統美德、社會正氣,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力軍。讓我們攜起手來,弘揚美德,肩負責任,為建設和諧企業、和諧社會爭光添彩,做出積極的貢獻!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五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文化。在這歷史的長河中,中華美德熠熠生輝。
中華美德體現了矢志愛國,體現了善待自然,體現了寬以待人,體現了尊師重道……。
愛國是高于一切的美德,正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涌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他們的英雄事跡成為中華美德的最高音。邱少云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埋伏在茅草堆的時候,敵人使用了燃燒彈,火苗隨著風由茅草燒到了邱少云的身上。這個時候,只要他從火里跳出來,在地上打幾個滾,就可以把火撲滅,可是他卻沒有這么做,他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國家的安危,他卻任火在他身上亂躥。
是什么使他做如此舉動?是愛國的美德,是一種深切的情感,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善待自然同矢志愛國一樣,一直被人們所推崇,也是中華美德的重要體現。我們青少年要從我做起,改進個人的環境觀念和環境行為,齊心協力,使我們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永遠有清潔的河流,茂密的樹林,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和悅耳的鳥鳴所環繞。
寬以待人也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傳統和崇高美德。在我國,有不少詩人,學者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來贊美寬以待人這一美德。
“見人之過如已有過”、“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知”,由此可見,寬以待人是人與人相處時的`重要問題。
寬以待人是我們民族美德的精華之一,而尊師重道義何嘗不是呢?
毛澤東同志就是尊師重道的典范。他在百忙之中還想著給自己的老師徐特立祝壽,這表達了他對老師的深深敬意和不忘師恩的深厚情愫。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矢志愛國、善待自然、寬以待人、尊師重道的事跡如中國的瑰寶,數不勝數,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的閃光點——美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六
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使我們本質的表現,我們絕不能拋棄,只有不斷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當代青少年學習。這些傳統美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影響了多少有志青年。因為它們是精華,是真理,是大家都承認和認可的。所以它才能世代相傳,被子孫后代們繼承和弘揚。
那么,作為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我們該如何繼承和弘揚這些優良傳統美德呢?如何利用這批寶貴的精神食糧呢?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廣泛的了解歷史,了解我們的祖先做了哪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深刻理解傳統美德的本質與內涵,明白他們那崇高的思想。只有清楚什么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才能談該怎么做,做什么。
其次,作為活力四射的大學生,我們是祖國的棟梁之才,未來的接班人,承載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應該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用不同的方式把傳統美德傳播發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理應看得更高,望的'更遠。我們要把自己的傳統美德在全世界發揚光大,讓世人領悟我們的風采和強大。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盛,民族才會更加團結。
我們都是有知識的青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理應知道這些傳統美德對我們一生的作用。我們要時刻把這些傳統美德放在心里,作為規范和約束自己的總則。繼承和發揚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行動中體現的。只是知道而不去實施,那么這些精華是絕對不會被繼承下去的,更不能被發揚光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可能被遺忘。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不幸,那是多么的可悲啊。我們絕不能讓這種悲劇上演的。
作為志向高遠的大學生,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就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真真切切,實實在在,淋漓盡致的把它們繼承和發揚光大吧。
偉大的中華民族,偉大的優良傳統美德,將會是人類前進道路上一條永遠亮麗的風景線,為了理想,創造奇跡,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七
擁有誠信,那么別人自然而然會尊重你,而相反的,如果不尊重這一美德,拋棄了誠信,那么將會被世界所遺棄!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著這樣一件講誠信的事例。
這是在一個暑假里發生的事情,那天的陽光比往日都要明媚,都要溫馨和溫暖。從一個平凡的老爺爺身上學會了誠信應該是怎樣的。每天中午,我們正坐在大門口,一個老爺爺來賣香,只見他穿著一件破舊的白襯衫,背駝駝的,紅紅的眼睛好像總有流不完的淚,手里挽著一個大提筐,奶奶向他買了7把香,他說一元一把,應該是7元錢,奶奶奶給他10元錢,他找不開,奶奶也沒有零錢,就說:“算了吧,今天你就不用找了,反正我們都認識,你下次再找給我吧。”老爺爺說:“那我到下一個村子回來找你吧。”奶奶說:“也行。”他就挽著那個大提筐走了。
快到中午的時候,那老爺爺又來了,送給奶奶3元錢,他說他到下一個村子后又走了好幾個村子,彎了很多路,香都要賣完了,也快到家了,才想起還有三元錢沒給奶奶,就又走到奶奶家來。奶奶說:“你這老頭子,不就這幾塊錢嗎?你下次來時再給不就行了嗎?”讓我出乎意料的是,他說:“不,我已說好到下一村子后還錢給你的,我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這句話,深深地印入我腦海中,此時我看他,腰還是彎彎的,但走起路來一步一個腳印,是那么的踏實。
通過這些事請也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來,也是今年署假,當我們要去北京在無錫火車站買票時,一個自稱是旅行社的青年來賣票,他衣著時尚,講起話來很牛氣,他把票賣給我們,少找一元五角錢,我爸爸說少找了錢,他不耐煩地說:“哎呀,不就一元五角嗎,就這么一點,你還跟我煩。”就走了,我當時想,那就這么一點,你怎么也不找呢?他成默了一會,把錢找給了我們。
從例子中,我們應該都明白了誠實守信的道理,就好像那一段名言:
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
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
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悄悄臨近;。
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我堅信,只要每個人都懂得誠信的道理,知道誠信的真正意義所在,那么,祖國的明天將會超出我們的想象,變得更加美麗、更加的朝氣蓬勃!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八
我愛你,中國!
你若問一個國力強盛、幅員遼闊、歷史悠久而今又科技先進的國家,很多人腦海中會閃過許多國家,但若說她還是大禮貌中唯一遺留下來的那一個,那答案就顯而易見了,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是一個擁有長江黃河、萬里長城的雄偉巨國,是一個既存江南水鄉,又攬大漠風沙的遼闊之邦。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東方神奇的土地上,在其經歷了萬載歲月的洗滌后,她孕育了一群中國人。這群看似柔弱的中國人,卻陪著中華禮貌走過了千年歲月。總有人來侵犯她,而她不折不撓,永不屈服。在西方,戰爭侵略是為了擴張,為了分裂。在中國,戰爭是為了統一。千年時光悠悠走過,一步一腳印的中國,也成為了四大古禮貌中唯一留傳下來的那一個。然而,近代中國卻迎來了千百年來最嚴峻的考驗,鴉片戰爭,抗日戰爭,八國聯軍,日本帝國入侵中國,每一次都給她帶來了深深的苦難,與此同時,成績多年的中華魂,覺醒了,覺醒在了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的心里,中華也隨之涅槃重生了。在戰亂中帶領忠國之士,有志青年為中華的崛起而抗爭奮斗,最終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如今,雖然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她近年來不斷創造著一個一個的奇跡和中國速度,航空技術突破層層封鎖,“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成功登上月球,c919飛機試飛成功,高鐵的技術領先,華為系統和芯片的有力反擊……中國不再受人欺凌和擺布,沉睡的獅子醒來了,東方的巨人站起來了。
一年一度的智博會,中國人民看見了國家的科技提高,中國不僅僅跟上了世界科技的步伐,甚至部分技術引領全球。哪怕在鴉片戰爭中遭受西方列強工業禮貌的碾壓,但在今日,雖然科技起步落后上百年,但有著千年禮貌的底蘊,古有四大發明,今有5g技術,科技興國,僅有擁有的技術,才不會落后挨打,華為的抗爭是中華民族的體現。
以往有一個笑話,國人去國外旅游帶回來的紀念品,卻是“madeinchina”,如今世界越來越離不開中國制造,其中的原因是中國具有全球最大的勞動力市場和價廉物美的商品,從測面印證中國科技的發展。無論中國人是在讀魯迅的書,還是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無論中國人是站在東方的廟宇,還是站在西方的教堂前,中國人都改變不了他們的勤勞和上進,千年的文化沉淀,讓中國有別樣的智慧,而千年的男耕女織,培育了中國人踏實肯干的品德,應對世界先進技術的壓力,中國人白手起家,固有的勤勞品德,讓中國提高飛速,才使世界驚嘆中國創造的速度,“從頭再來不可怕,擼起袖子加油干",中國就是這樣,從貧窮走向富強,我們稱之為中華復興。
在這條復興中華的大路上,宛如一盞明燈,指引著中國前進的方向,回想100年前,中國成立了,回想當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帶領中國人奮起反抗,長征、抗日、解放戰爭,推翻了千年的封建制度和腐敗的民國政府,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此刻的生活,是無數的先烈用血肉筑出來的,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是一個個戰士用鮮血染紅的,每次想起他們,不由肅然起敬,一種壯烈而自豪的情感,蕩然在我的胸中。
從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如今的習近平主席,每一代英明的領導人,對于中國來說都是一種新生。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接過前人的火炬,要帶領我們走向全面小康,把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一個檔次。
說了如此多祖國的完美,每個人會有更多的完美想要訴說,我們要把祖國的完美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代代傳承下去。我們此刻是少年,在未來我們是國家的支柱,中國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為祖國的發展而驕傲,中國也因為中國人的不屈服而屹立在世界東方。中國此刻很強大,很完美,但我們也不要忘記歷史,我們要明白,我們也以往落后,也以往挨打,是新中國帶領我們走向繁榮,走向輝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讓我們升起五星紅旗高唱國歌,共祝祖國70周年華誕,向她道一聲:“我愛你中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以上就是給大家分享的4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通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希望能夠讓您對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寫作更加的得心應手。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九
好上加好,美好風尚。
不慕榮華,不求富貴,
中華美德啊閃閃發光。
尊老愛幼,勤勞敬業,
精益求精,精品至上。
頭頂烈日,披星帶月,
弘揚美德啊無限榮光。
華夏子孫,龍的傳人,
繼往開來,德才領航。
讓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中華文明在全球唱響。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十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中華美德頌”的演講活動,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小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童年,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同學們,美德處處可見,這些美德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其實,美德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等等,希望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做每一件點滴的小事做起,爭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更有美德的好學生。
最后,祝本次演講活動圓滿成功;祝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茁壯成長!祝太安小學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謝謝大家!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十一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博大精深。在古代人們堂堂正正的傳統,而現在的人們卻沒有正當,殘酷的顯示說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失!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豐富而深刻。它有“憂國憂民,為民請命”的愛國精神;它有“默默奉獻,不可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萬難,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道德規范;它有“立志勤學,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見利思義,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操;……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國人崇尚的家庭倫理準則。黃香,東漢人,自幼喪母,便把對母親的愛全傾注到了父親身上。長大后,他任職的地方鬧饑荒,黃香拿出自己的錢和糧食來救濟這些災民,人們都稱他為“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孝經》也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一次讀報紙,看到了“小月月事件”,當時小月月在一條寬敞的大路上玩,忽然來了一輛大貨車,向小月月撲面而來,將小月月撞倒在地,當時小月月身邊有許多人,但他們都視而不見,至于肇事者,也沒有停車,猛踩油門揚長而去。這時,有一個人要去將小月月抱起來,誰知有人說:“當心被賴著!”這人一想也是,便馬上離開了。半小時后的小月月已經奄奄一息。有一位婦女奮不顧身的去救小月月。到了醫院后,小月月半路已死,中華民族的美德在哪里?現在,人們已經把這件事清拋之腦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隨時間的流逝而流失!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十二
讀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后,我深受啟發,想起了我的鄰居—邱叔叔,他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好人。
邱叔叔是位農民,有2個在讀高中的兒子和一個臥床在病的妻子,家境十分貧困。記得在一個驕陽似火的夏日,邱叔叔辛苦的拉著滿滿一車的西紅柿,到街上賣貨。街上人流如潮,邱叔叔賣了一次又一次的西紅柿,累的滿頭大汗。這時候,一位樣子十分寒酸的貧農來到攤前,對他說:“我要買三斤西紅柿。”好的,請稍等。邱叔叔一如繼往的恭敬地說。
貧農付完錢后,又來了一位顧客,給這位顧客稱完西紅柿后,邱叔叔意外的發現自己攤前錢有一個黑色皮包。邱叔叔打開一看,里面有十五萬元錢現金。一張信用卡和一張身份證。
邱叔叔立刻跑去追失主,可是沒找到他,邱叔叔只好坐等等待失主出現。
中午,太陽火辣辣的照著大地,許多賣菜的人都走了。邱叔叔站在攤位前,被曬得汗流浹背,他的心里不禁有了歪想:把錢包拿回家吧,失主又不回來了,正好可以給生病的妻子看病呢!可不久,邱叔叔就搖搖頭說:“怎么可以這樣想呢,如果我是這個失主我該多著急啊!一定要等他回來,這筆錢也許有急用呢!”
幾個小時過去了,賣菜人陸陸續續的來了,可失主還是沒有回來,邱叔叔很著急。又過去了六個小時,天已經有些變暗了。這時候,沖出來一個人,急忙跑向邱叔叔的攤前,原來這個人就是失主!邱叔叔連忙把皮包遞給失主。失主緊緊地握住邱叔叔的手,激動萬分地說:‘原來這個世上真有活雷鋒啊!”謝謝您,你一定在這兒等了很長的時間。”他拿出一萬元錢,說:“這是感激費,您一定要收著!”邱叔叔連忙推辭:“不用這是我應該做的。如果你一定要給我的話,我就要生氣了!”知道在說什么也沒有用了,失主緊緊的握住邱叔叔的手激動得熱淚盈眶。
知道了邱叔叔的事情后,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是我,我一定會把錢拿走的,我多自私啊!
邱叔叔,您值得我學習!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十三
“國興我榮,國衰我恥。”愛國,是我們炎黃子孫心中永遠的情結,是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中一個永恒的文學主題。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雖飽受排擠、流放之苦,依然“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而以“生斯世,為斯民”為己任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動了無數中華兒女。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如屈原、陸游、文天祥這樣的愛國主義者還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弦高、申包胥、辛棄疾、岳飛、陸秀夫、史可法、閻應元、王夫之、鄭成功等。到了近代,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中,產生了林則徐、關天培、陳化成、洪秀全、洪仁干、鄧世昌等民族英雄。從古至今,愛國的詩篇數不勝數,愛國的故事史不絕書。
相關名言警句: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代明君堯看到有人挨餓受凍認為是自己的過錯,大禹治水數過家門而不入,他們擁有天下但是生活卻十分儉樸,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為天下人作出崇尚儉德的表率。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也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勤儉”是前人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財富。
相關名言警句: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尚書“?大禹謨》。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敦親,從狹義上說就是厚愛父母雙親。《詩經·小雅·蓼莪》篇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報。”意思是人人由父母所生,在長大成人之前,也由父母所養,享用的一切物質生活的基業也由父母所創,因此,奉養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敦親,從廣義上說可以包括兄弟友愛、夫妻和睦等倫理道德行為。儒家一向把“齊家”作為“治國”的前提條件。《周易》說:“正家而天下定矣”。《禮記》說:“家齊而后國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崇尚的家庭倫理準則,是人們應該信守的道義原則。
相關名言警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
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列傳》。
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特別崇尚誠信,不論修身、齊家、治國,都十分重視誠信。《道德經》中說:“輕諾而寡信。”意思是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孔子也多次談到誠信的問題,他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而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處世。孔子有一個高徒叫曾參,一天曾子之妻欲出門,幼子要一起去,其妻不答應,孩子哭鬧,妻子就哄孩子說回來后會宰豬做肉給他吃,孩子不鬧了。妻子回來后,看到丈夫正在磨刀,問他為什么,曾子說要殺豬給孩子吃,妻子驚慌失措,說當時不過是為了哄孩子而已,不要當真。曾子回答,如果孩子從小就在哄騙、欺騙中長大,將來成人后是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家長要說話算話。于是,曾參履行了他妻子對孩子的承諾。可見,誠信既是一種人格修養,又是一種道德行為。一個人只有內心誠實,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進而整個社會才會和諧。因此,誠信既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之基。相關名言警句:
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輕諾必寡信。——《老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古人云:“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經過幾千年的文明傳承,廉潔奉公已鑄成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始終在不同的時代熠熠生輝。一代青天包拯、海瑞、于成龍恪守“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的人生信條,抵擋住各種誘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浩然正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范仲淹曾以直言而遭三貶,三起三落都不改其志,他為國為民,直言敢諫,始終如一,他先憂后樂的精神,廉潔奉公的節操,對時人后人的影響都很大。劉鶚曾說:“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清正廉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相關名言警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茍》。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游記》。
古人云:“和氣致祥,乖氣致異”、“萬事以和為貴”。和即和諧、統一,即相互支持、寬容、感恩。一個“和”字,包含了和氣、謙讓、體諒、互尊等。“以和為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事主張“和衷共濟”,共事講究“和睦相處”,待人注重“和藹可親”,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我們的生活和世界也因“和”而美好。但要做到以和為貴,需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唯有寬容,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消融心與心的隔閡,才能創造和諧。歷史上有不少靠一顆寬容之心創造“和為貴”的千古佳話,廉頗負荊請罪,將相終成刎頸之交,于是歷史上有了著名的“將相和”的典故。“以和為貴”,鏗鏘有力的四個字,閃耀著中國傳統智慧的靈光。
相關名言警句: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君子和而不流。——《禮記?中庸》。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義”不僅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古人非常重視的一種道德修養和人格境界。“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兩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舍生取義”的觀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孔子也曾說過:“見利思義。”(《論語?憲問》)又說:“見得思義。”(《論語?季氏》)意思是說,利益是人希望獲得的,但是不能見利忘義。而見到可以得到的,要考慮是否符合道義,這就是是古人崇尚的取之有道,見利不忘義的道理。
相關名言警句: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于義》。
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中國人重視讀書、勤奮好學,已成為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據《漢書》記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戰國時期的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與之同朝的孫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西漢的匡衡,小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家的墻,借著縫隙里的一縷燭光讀書。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好多了,不必再“鑿壁借光”,更不必模仿“懸梁刺股”的做法,但古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相關名言警句: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十四
你的帕米爾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閃爍。
當你的北國還是銀裝素裹的世界啊!
你的南疆早已到處洋溢著盎然的春色。
我愛你,中國!
我愛你敦煌飛天的曼舞輕歌,
杭州西湖的淡妝濃抹,
桂林山水的清奇秀麗,
黃山云海的神秘莫測。
我們思慮,我們焦灼,
我們奮發,我們開拓,
我們努力,我們探索,
我們跋涉,我們拼搏!
我們愛你呀,中國。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十五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弘揚中華美德,這是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學校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于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在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秀精華發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著中國文化。對于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當前我們這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要求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中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的丑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丑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急需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么,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名利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成為社會建設的骨干,因此我們必須有健康的價值觀念,樹立健康的社會美德。讓我們一起奔向現代化吧!
傳統美德是傳統道德體系中傳承至今的最基本的合理內核。孔子以知、仁、勇為三達德為基礎,第一個構建了完整的道德體系;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母德,將其擴展為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的“五倫十教”;此后儒者,有“四維”、“六行”、“八德”、“三綱五常”之說等等。除儒家一系列完備的道德體系而外,道家的貴生、法家的理性、墨家的節用等,都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中華民族的道德內容,形成了中華道德倫理的豐富多樣和博大精深。在此,本文旨在淺議與今天道德建設密切相關的五大傳統美德。
一、仁愛。
仁的核心是“愛人”。孔子認為仁者應該同情、關心、愛護、尊重、幫助他人,時時處處以己推人,為他人著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仁愛思想,提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主張由親愛親人進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由己推人,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層層向外遞推,最終達到“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孟子·梁惠王上》)的境界。中國古代思想家不僅把“仁”視為做人的基本準則,他們還往往希望把“仁”的精神滲透于政治運作過程之中。在先秦時期,孟子曾大力提倡“仁政”,提出了一整套仁政的方案。《禮記·禮運篇》中更設計了一個洋溢著仁愛精神的“大同”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是一幅人與人相親相愛、和睦融洽的美妙圖景,也成了古往今來人們孜孜追求、無限向往的社會理想。“憂以天下,樂以天下”,體現了仁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宋初名儒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傳統儒家仁愛精神的升華。
二、誠信守義。
在道德體系構建上,中國古代各派學者都對信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視。人們往往把信與忠、誠合稱為忠信、誠信。其中儒家對“信”最為推崇。在儒家看來,信是“進德修業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以子思、孟子為代表的思孟學派更把誠、信的倫理原則上升為天道,認為天道是真實無妄的,人道作為天道在人類社會的體現也同樣應該是真實無妄的,“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孟子·離婁上》)。作為人際交往的行為規范,信的基本要求是真誠相待、誠實不欺,講究信譽,信守諾言等。孔子有云:“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則人任焉”(《論語·陽貨》)。如果不以誠摯之心待人,言行不一,翻云覆雨,則會產生信任危機,導致人際關系的惡化。儒家重視、提倡信,要求人們能夠言行一致,但并不是把言行一致作為絕對的行為戒律,僵化地套用于人際交往之中,講信必須要以義為標準去衡量。《中庸》說:“義者,宜也。”這里的“宜”大致取適宜、合理的意思。孔子曾提出“見得思義”的主張,即在利益面前,要首先考慮是否應該、合理的`問題。這一思想并不否定人們對個人利益的追求,但是要以義作為衡量其行為的標準,此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講信有違大義,則寧愿食言。儒家講信,注重的不是其形式,而是其精神實質。如果離開道德的標準,片面地強調信,很容易導致對道德責任的否定,破壞正常的社會秩序。
三、修己慎獨。
中國有“正人先正己”的古訓,強調人人從我做起。“正己”不僅是修養自身,也是對社會負責。儒家尤其注重自我道德修養,把個人的“修身”作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點。儒家直接開啟了“修身為本”的觀念,使道德主體自覺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在中國傳統社會諸多的自我道德修養方法中,“慎獨”最能體現道德的主體意識。“慎獨”,是中國倫理思想史上一個特有的范疇,也是獨具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見于《禮記·中庸》:“莫現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獨也。”大意為,沒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覺的地方更能表現出君子人格的,也沒有比細微之處更能顯示君子風范的,君子,不需要別人來約束自己,不會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縱自己。慎獨是高度自覺的道德操守,“誠于中,形于外”,“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禮記·大學》)。“慎獨”把道德規范推進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使思想信念與行為舉止純然一體了。
四、精忠愛國。
中華民族素有一種對國家、民族、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因為家國同構,國家社會與家庭自我本為一體,共生共存、息息相關,沒有國家社會,便沒有家庭和自我。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一種精忠愛國的浩然正氣和崇高民族氣節。在中國傳統道德中,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歷來被視為“大節”。在封建社會它往往與“忠君”相連,“忠君”背后是深層的國家意識,因為君是國家的代表。這種精忠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每當國家民族處于危急之際,人民都要起來保家衛國,反抗侵略,不惜以身殉國。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歷經磨難而沒有消亡,與這種愛國主義傳統密切相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藺相如“先國家而后私仇”,“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臨終“示兒”,辛棄疾“夜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到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等,他們身上都閃耀著精忠愛國傳統美德的光輝。
五、謙和好禮。
謙和好禮是古代中國人立身處世的一種美德,中華民族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禮”作為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根源于人的恭敬、辭讓之心,出于對長上、對道德準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它和仁德相互聯系,內容相當豐富。作為社會制度有“禮治”,作為倫理秩序有“禮教”,作為待人接物的形式有“禮節”、“禮儀”,作為個人修養涵養有“禮貌”,處理與他人關系有“禮讓”,作為個人修養實踐,它表現為“謙”、“和”二德。謙者,謙虛、謙讓也。集中體現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人際關系中相互尊重。“和”作為君子的重要品德,體現在待人接物中表現為“和氣”;體現在人際關系中被稱為“和睦”;體現為價值取向是“和諧”。由和睦家庭、和諧鄰里開始,終致協和萬邦。中國歷史上許多故事,如“將相和”、“三顧茅廬”等都體現了謙和之德。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博大豐富,是現代中國倫理道德的源流,對于我們今天完善自身道德人格,維護社會秩序、增強國家凝聚力,促進世界和平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這些優秀傳統倫理道德,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應盡職責,也是我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
誠信,顧名思義,就是誠實守信,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都要講誠信,都要有責任感。它不僅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是每個人從小講誠信最起碼的標準。
一個人只要講誠信,別人才會贊賞他,尊重他,親近他,在有困難時才會幫助他。否則,人們將不會信任他。
北宋詞人晏殊,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的誠實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他以誠實的珍貴品質取得人們的信任。
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就是說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都難追上,所以我們說話要算數。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后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游,據說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于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里,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后來,到這兒的游客就越來越多。這就證明了講誠信的重要性。
希望我們每人都講誠信,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最新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匯總16篇)篇十六
我們善良,我們勇敢,我們真誠,我們無私。
贊揚美德,非是它給人的傾城之貌落雁之容;
贊揚美德,是它給人的作為人的感覺。
寬厚仁慈,像贊揚長輩一樣贊揚美德;
辛苦勤勞,像贊揚父母一樣贊揚美德;
嚴肅盡責,像贊揚老師一樣贊揚美德;
陽剛正直,像贊揚兄弟一樣贊揚美德;
溫婉善良,像贊揚姐妹一樣贊揚美德;
循循善誘,像贊揚學生一樣贊揚美德;
止于至誠,像贊揚朋友一樣贊揚美德;
最后,像贊揚自己一樣贊揚美德;
最后的最后,讓所有人、讓整個世界、讓整個宇宙都來贊揚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