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包餃子日記200字篇一
張然熱情地把我們迎進了客廳。張然的爸爸正在和餃子面,只見他踮起腳尖,有節(jié)奏地揮舞著雙臂揉面,大汗淋漓。趙祥博的媽媽在他旁邊高舉左手,快節(jié)奏高聲喊著“1,2,3,4;1,2,3,4!”幫他打著拍子,好像一位指揮家一樣,看得我們哈哈大笑。其他幾位媽媽在廚房里,有的洗菜,有的切菜,有的翻炒,有的攪拌。她們一邊忙碌著,一邊談論著我們幾個調皮蛋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我們在一旁有說有笑,還不時地過去幫幫她們。面和好了,餃子餡也上了桌,有白菜豬肉、薺菜、青菜香菇、土豆雞肉四種餃子餡。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了。
我包餃子的技術本來就不好,而且好久沒包過了。我拿起了一張餃子皮,夾入餃子餡,然后把兩邊對折捏緊封口,嘻嘻,一個“餃子”好像懶羊羊似的躺在了桌面上。這時,高雅騏對我說:“要多加些餡哦。”聽了她的話,我又拿起了一張餃子皮,加了許多餡,結果餡兒溢出來了一大半。我開始沒耐心了,干脆把這兩個餃子搖身一變,捏緊兩邊向中間一提,給它們盤起了“頭發(fā)”,變成了餃子的朋友:燒賣,哈哈!
張然都去美國一年了,沒想到包餃子的技術仍然那么熟練,她信心滿滿地說:“我來教你吧!”她先在我的餃子皮上夾了適量的餡,再告訴我要先對折,把折后半圓的中間捏緊,將旁邊向中間打皺褶,最后再封口。我按照她說的方法試了試,真的!我的餃子立起來了!
高雅騏呢,她包的餃子很特別,有四個角,像一只四角的餃子怪獸,十分有趣,不過它可千萬別吃我盤著頭發(fā)的懶羊羊啊!抬頭一看,哈哈,她已經(jīng)渾身上下都是面粉了,她發(fā)現(xiàn)后立馬手忙腳亂地在身上拍打,可卻越拍越多,她的媽媽又好氣又好笑。
晚上7點左右,我們終于把餃子包完了,其他同學和家長也到齊了。我們吃著自己包的噴香四溢的餃子,既開心又滿足!小樹彈著動聽的鋼琴曲;趙祥博吹著聲音悠揚的笛子;我們五個女生跳著歡快的舞蹈。大人們一邊吃著餃子,一邊聊著家常,一邊觀賞著我們的表演。整個張然家熱鬧非凡!
通過這次活動,我再一次體會到:不管干什么,都要親自動手參與,才會更加快樂!
包餃子日記200字篇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但是比較難忘的第一次是很少的。我學包餃子就使我難以忘記,因為從中我學到了做什么事都要開動腦筋,要有耐心。
記得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媽媽對我說:“好久沒有吃自己包的餃子了,我們來包餃子晚上吃,好嗎?”沒等我回話,媽媽就開始忙活起來。我看著媽媽倒了一些面粉在盆里,然后在盆中加上水,把面粉和成面團,不停地揉呀揉呀,再后來把蔥花、豬肉、蝦仁、香菜洗干凈剁碎拌成餡,最后媽媽把和好的面團切下一塊,搓成一條,用刀均勻切成小塊壓成面餅,只見媽媽右手用搟面棍在小面餅上來回滾動,左手拿著小面餅不停的轉動,不一會就搟了許多面皮,就等著包呢。
我把手洗得干干凈凈準備包餃子。我想這是很簡單的事,把餡放到面皮中間一合,再四周捏一捏不就包好了嗎?媽媽開始包餃子了。只見媽媽把餡放在面皮中心,用手指沿著面皮的邊捏成一個個小褶,一下子一個小巧玲瓏的餃子就包好了。我照著媽媽的樣子,把餡放在面皮中心包起來,可是包來包去也包不到一塊,面粉太多,那面皮怎么捏也不粘在一起,餡搞的到處都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包好一個餃子。仔細一看既不像餃子也不像餛飩,外面都是餡,簡直不像樣。媽媽笑著說:“這哪是餃子呀?倒像一個花球,一下鍋煮非成一鍋湯不可。”我又包了一個,還是不行。我對包餃子失去了信心,想洗手不干了。這時媽媽對我說:“什么事做起來都不那么簡單呀!應該要有耐心,多動一動腦子,仔細觀察媽媽是怎么包的,不能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多練一練就會做了。”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開始包起來,我仔細觀察媽媽的動作,反復的包,一個比一個包得好,越包越熟練,越來越有信心,有了訣竅。不知不覺我包了十幾個。我終于會包餃子了,我非常高興。
媽媽開始煮餃子了,那一個個小東西在沸騰的水里,好可愛啊!十幾分鐘后餃子上餐桌了。看著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我急不可待地夾起一個咬了一口,啊!里面的餡香噴噴的真好吃。特別是吃到我親手包的餃子時,我的心砰砰直跳,真有些激動。
通過這次包餃子,我懂得了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動腦筋,下功夫,就沒有辦不到的事。
包餃子日記200字篇三
今天,是我第一次包餃子。
帶上圍裙,先用姥姥搟好的面皮兒包餡兒,我剛要捏住餃子的左邊,右邊就又冒了出來,捏住右邊,左邊就又冒了出來……就這樣,我顧著頭,顧不著尾。我問母親這是為什么,原來,我包的餃子餡兒太多了。
我吸取了教訓,這一次包的時候,我少弄了一些餡兒。這次,它就被我關在了暗無天日的餃子皮“牢房”里面。它好像在“牢房”里東撞撞,西碰碰,頗有沖出“牢房”的架勢,可最后,它還是沒有逃出我的“魔掌”。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幾個頑皮的小餃子出世了。
“哦!終于完成了!太好了!太好了!”看著自己包出的一個個小餃子,我心里可高興了,在家里興奮得手舞足蹈。“咦?是不是少了點什么呢?”想了想,“哦!”,我一拍腦袋:“我應該給它加一圈花邊,讓它變得更漂亮點。”
我拿來了一個碗,用碗沿兒在一個個餃子邊上壓出了一個個美麗的花邊。現(xiàn)在看來,這些小餃子真的像一個個穿著美麗的裙子小花仙子。
全部完工以后,我讓父親母親看,他們看了之后對我贊不絕口,都夸我長大了,懂事了。
誰知,我那可愛的小餃子,一下鍋,有的餃子“身負重傷”;有的餃子“被迫投降”;有的餃子被滾滾熱水分離成了:皮兒、餡兒,兩個大陣營了。
這就是我第一次包餃子的經(jīng)歷,你也想試一試么?那就趕快向我一樣動手吧!
包餃子日記200字篇四
這個假期,我們去了爺爺奶奶家,在東北,春節(jié)的習俗一般是吃餃子和春餅,我最愛吃餃子,也最愛包餃子。這不,這次剛好有機會可以包餃子了。
“雨菡哪!快,過來包餃子了!”奶奶慈祥地對我說。“好!”我一骨碌從炕上爬起來,穿上鞋,風風火火地趕到“作戰(zhàn)地點”。
奶奶先揉好面團,有一絲粘稠的面團在奶奶手中像乖巧的小孩子,蹦跶著。我自告奮勇要嘗試一下揉面團,可是,那面團到我手中的時候反而變成了調皮的小孩子,粘在我手上,我掛著一張苦瓜臉,臉都皺成了一團,乍一看還以為是面團呢!
奶奶好笑地看著我這滑稽樣,過來幫我取下面團,然后開始教我揉面團,我出神地看著奶奶,發(fā)現(xiàn)奶奶揉面團的時候有一絲大廚的風范呢!很快,面團揉好了,我們開始包餃子。
奶奶先把面團搓成長條,捏成一個個小圓球,撒上一點面粉,我和爺爺把圓球壓扁,然后開始搟皮兒,等我在搟皮兒的功夫上進步了一點兒后,就開始進軍包餃子界了!
我左手拿著餃子皮,右手拿著筷子夾餃子餡。我夾了一大團餃子餡,心想:我要包個巨型餃!我先把餃子皮對折,哎呀,餡兒怎么露了出來?我往左一按,餡兒就從右邊蹦了出來;我往右一按,餡兒又從左邊擠了出來;我只好兩手都按住餃子皮,餡兒又從中間探出了個小腦袋。我只好把餃子皮攤開,取出了一點餃子餡,這下餃子餡就不會擠出來了,可是包出的餃子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干癟癟的。我開始包第二個餃子,吸取了包第一個餃子的教訓,我小心翼翼地夾了一點餃子餡,放進餃子皮里,輕輕地對折,再捏緊。呀,這個真好看,挺著個將軍肚,我得意地欣賞著。
我瞟了一眼身邊的奶奶包的餃子,一個個都挺著將軍肚,像列隊的士兵,精神飽滿,整裝待發(fā)。與奶奶的餃子一比,唉,真是天壤之別呀!
于是,我不敢再怠慢,趕緊開始照著奶奶的手法學了起來,啊!終于成功了!
包好餃子后,爺爺便把包好的餃子拿去煮了,我也想去一睹芳姿,只見一個個餃子開心得像跳水運動員一樣,姿態(tài)優(yōu)美地“跳”進了沸騰的水里,接著,餃子們又換了一個項目——花式游泳,一個個餃子歡騰地游著泳,我垂涎欲滴地看著餃子們,心里盼望著趕快熟。
吃餃子的時候,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因為那畢竟是我的成果呀!
包餃子日記200字篇五
快過春節(jié)了,還清晰地記得去年過春節(jié)時我也和爸爸媽媽一起快樂包餃子的情景。
媽媽教我先拿一張餃子皮放在手心里,然后在餃皮四周抹上一圈水,再把早已準備好的餃子餡放在餃皮的中心,然后對折,折出花紋后捏緊,一個漂亮的餃子就“橫空出世了”!
我拿起一張餃子皮,學著媽媽的包餃子順序“裝模作樣”地包起來,想想有“老師”教在先,再說自己覺得沒什么高難度動作,我又這么聰明能干,雖然有些自夸,但應該不難吧。可事與愿違,不是這邊把餡露出來,就是忘抹水了,那餃子簡直是個怪胎,我自己都看著難受。沒辦法,只好再請教媽媽了,真是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找到我的問題后,著重指導了問題所在,繼續(xù)學了一會兒,媽媽說終于像可以下鍋的餃子了。忍不住,把包的好看一點的餃子舉起來自豪地說:“我包的餃子是天下無敵的!哈哈哈……”媽媽搖搖手說:“你包的餃子也稱的上天下無敵?電視里有一檔節(jié)目人家包各種動物餃子,你能做到嗎?”我正好覺得包這傳統(tǒng)式樣的餃子沒什么勁兒,就開始包各種好玩的動物餃子,有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百獸之王大老虎,正在辛勤耕耘的大水牛……雖然包的樣子不是很像可我很高興,因為我參與了,還有了自己的成果!
包好以后就放鍋里煮,我焦急底等在旁邊,因為我屬猴,我讓爸爸給我盛特色“小猴子”,大家都說這動物餃子既好看又好吃。
今年過春節(jié),我一定要再吃一次我親手做的“動物餃子”,歡迎到我家品嘗哦!
包餃子日記200字篇六
昨天,我們去了揚州市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其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包餃子了。
“不就是包餃子嗎?誰都會包。要知道我在家一個人包過一家人吃的餃子呢。”在去實踐基地的路上,我不禁嘟囔道。來到教室,才讓我大開眼界,只見教室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煤氣灶、鍋、筷子、盤子等物品,還有一個小面團,原來我們是要自己搟餃皮,包餃子,還要下餃子、吃餃子。我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個還真的沒干過。
這時,一個壯實的40歲左右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我想:他應該就是我的老師了吧。果然不假,老師先讓我們圍成一圈看他示范,便開口說話了:“餃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食品,早在黃帝時期就有了。”接著他就給我們示范了餃皮的做法,然后就開始包餃子,他的手真靈活,三下兩下,幾只小巧玲瓏的餃子就做好了:一只是坐著的,像一個大腹便便的小頑童;一只像玩玩的月牙;另外一只呢,則像一個金元寶,我真不敢相信餃子有這么多的包法。
接下來就看我們的了,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座位前,擰開了煤氣灶的按鈕燒水,然后就開始搟餃皮了。我先把剛才發(fā)給我們的面團搓成一個圓柱體,往下一壓,就做成一個小面餅。接著我拿來搟面棍,用大拇指壓在面餅中間,然后來回推了起來。本以為是小菜一碟,可是真弄起來還真麻煩,手一點也不聽我的使喚,不是皮破,就是面團黏到搟面杖上,終于勉強做了一個,等做到第二個的時候,我有點不耐煩了,直接用搟面杖往前推,沒想到這種方法居然很管用,真是弄拙成巧呀,我趕忙又如法炮制了一個。做好了餃皮,現(xiàn)在要到陳徑舟那兒包餡了,把邊捏緊,一個餃子就做好了,我又想試試老師那種包法,可是我笨笨拙拙的,根本就包不起來,我只好包元寶一樣的最簡單的餃子了。
回到座位,水已經(jīng)開了,咕嘟咕嘟地冒著泡泡,我把包好的餃子放進去,水又不沸騰了,我又把餃子往前一推——只是從老師那里學到的經(jīng)驗,可以讓餃子不粘到鍋底。大約過了兩分鐘,水又開了,冒著熱氣不要以為熟了,這時,就只是餃皮熟了,餡還沒有熟,還要點一下水。又過了兩分鐘,再點一次水,又過了兩分鐘的樣子,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餃子熟了。
今天的餃子味道特別鮮美,大概是我們自己做的緣故吧。這真是一次讓人難忘的實踐活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