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詳細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一
一、原始社會(二三百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
過渡時期(皇帝堯舜禹時期大約4000——5000年前)
二、奴隸社會(公元前21世紀——春秋時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會(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鴉片戰爭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1949年)
五、過渡時期(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1956年)
六、社會主義社會(1956年——今天)
一、奴隸社會的發展史:
1、夏(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建立)(前21世紀——前16世紀)
2、商(奴隸制社會的發展時期)(前16世紀——前11世紀)
3、西周(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前11世紀——前8世紀即公元前771年)
4、東周(奴隸制社會的衰落時期)
(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的瓦解時期)(前770年——前476年)
(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前475年——前221年)
詳細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二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發展:
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黃金時代)。
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在雅典城邦,公民大會——權力機構;陪審法庭——法院兼司法與監察機關;首席將軍——執掌軍政大權。為鼓勵公民參政,國家為擔任公職和參加城邦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津貼。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公元前5世紀中期,由貴族組成十人委員會制定的法律,鐫刻在十二塊銅表上發表,稱為《十二銅表法》。它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公元前3世紀中期之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稱為公民法,具有明顯的狹隘性;在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公民法逐漸演變為普遍適用于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羅馬法的作用: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是為了維系和穩定帝國統治;②羅馬法內容豐富,體系完善,是歐洲歷最早的一套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律體系;③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它的很多原則和制度對近代歐美資產階級產生了重要影響。
詳細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三
先秦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走向統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歷史發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
4、正確評價春秋戰國期間的兼并戰爭。
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樣體現和完成春秋戰國以來的歷史發展趨勢)。
6、戰國時封建經濟發展的具體成就(鐵器、牛耕、水利、手工業和商業)。
7、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流派,內容,結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醫學和詩經。
9、孔子(重點)、荀子,孟子,韓非和屈原。
說明:先秦時期多年未出大題,一定要注意復習到位,特別是百家爭鳴,春秋戰國的社會發展趨勢。此階段也可以和秦漢或者明清時期結合起來考察。
秦漢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并、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詳細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篇四
【什么是君主專制】
君主專制政體又稱君主專制或君主專政,是一種政治體制和政府形式,統治者君主(常稱國王或皇帝)擁有統治國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權力而沒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訴君主如何行使權力,雖然有的宗教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為。君主制是一種專制政體,君位采用世襲方式產生。
【明清君主專制特點】
明朝
1、廢除宰相制度:
a、過程: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
b、影響:中國封建社會的宰相制度被廢除,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
2、內閣的出現:
a、過程:廢除丞相后,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幫助他處理政務;明成祖時,“內閣”出現。后來內閣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擬權,張居正任首輔時,大權盡歸內閣。
b、地位: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皇帝的內侍機構,決策大權仍緊握在皇帝手中。
清朝
1、背景:清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使皇權受到限制。
2、措施:
a、康熙帝時,設南書房,中樞機構一分為三,互相制約,集權于皇帝。
b、雍正帝時,設軍機處,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
3、影響:君主專制空前強化,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必知知識點:明清君主專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積極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為的出現提供政治保證。
消極作用:皇權極度膨脹,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際,英國等西方國家先后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英國的、美國的等),建立起資產階級的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明清君主專制統治的空前強化,極大妨礙了社會的進步,從此,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詳細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篇五
1.羅馬法從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習慣法。從按結構上分為公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
2.公元前5世紀中期,《十二銅表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民法大會》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3.公民法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
萬民法指適用于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4.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礎;
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
5.羅馬法是世界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6.希臘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小國寡民。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是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
7.伯里克利時代雅典國家的權力機關是公民大會,司法機關是陪審法庭。
8.希臘文明的源頭是愛琴文明
9.古希臘智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羅泰戈拉和安提豐等人。
10.泰勒斯被西方譽為“哲學之父”
11.“人是萬物的尺度”和“認識你自己”“道德就是知識”分別是普羅塔哥拉和蘇格拉底
12.《理想國》的作者是柏拉圖
13.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啟蒙運動的核心是理性。
14.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三杰”是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
15.被譽為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之父”的是彼特拉克。
16.文藝復興是歐洲歷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啟蒙運動是歐洲歷第二次解放運動。
17.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其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影響最廣泛。
18.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其核心是權力相互的“制約和平衡”。代表作《論法的精神》
19.盧梭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認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代表作《社會契約論》
20.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學劃時代的哲學家,其理性批判哲學最終確立了人類的主體地位。代表作《純粹理性批判》
21.為經典力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的科學家是伽利略
22.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是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開始的科學研究方法
23.經典力學體系(牛頓力學體系)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對自然規律第一次進行的理論性概括和總結。
24.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是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
25.引發物理學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發展了牛頓力學,推動物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
26.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創立使人們的認識深入到新層次和領域,特別是發現了微觀物質運動規律,為現代技術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27.被譽為19世紀的三大科學發現的是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和能量守恒定律
28.蒸汽機是工業革命時期最偉大的發明。
29.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30.20世紀90年代,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首先在美國出現,這就是知識經濟。
31.堪稱資本主義的“社會百科全書”是巴爾扎克的小說集《人間喜劇》
32.西班牙的畫家畢加索是最有影響的現代主義美術大師。
33.①被稱為“交響樂之父”的是海頓。
②被譽為“鋼琴”的是李斯特。
③被譽為“樂圣”的是貝多芬。
④被譽為“歌曲”的是舒伯特。
⑤被譽為“圓舞曲”是約翰。斯特勞斯。
34.1895年,由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放映了自己拍攝的電影短片,標志電影的誕生。
35.被稱為“第七藝術”、“第八藝術”分別是電影和電視。
36.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37.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歐最早探尋新航路的國家。
38.從歐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的開辟者是哥倫布
39.被稱作“17世紀歐洲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是荷蘭
40.英國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是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手工勞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