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內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篇一
讓學生從實物圖轉化成點圖,在學生的大腦中已潛移默化地形成數的表象,從整百圖慢慢增加到一千。從而對新學習的“千”更有立體感。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孩子們學會的知識也要能服務于日常生活。在生活中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因此我有意識地加入了猜價格的環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游戲的快樂。
2)對學生起點定的太高。
3)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層次的不同。
4)練習過于注重數的組成
分的展示自己才智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練習要分層次按照不同學生的掌握成度來分層聯系。
在算盤上表示千以內的數
算盤是我國古代常用的計算工具,甚至在今天有些情況下仍在使用。算盤能較好地體現出數的位值體系,因此,讓學生初步地了解算盤,向學生簡單地介紹算盤的構造以及來源,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其進一步了解我們古代數學發展的成就,同時也有利于他建立起數的位值概念,這里僅要求學生從數學文化的角度進行初步地了解,看一看數是如何用算盤來表示數的。
以內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篇二
數學課程規范指出,要通過各種數的認識協助同學建立數感,課標上每一個學段都有這樣的要求。認識比較小的數,容易協助同學建立數感,比如說:100以內的數,終究這些數同學在生活中可以充沛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較大的數,如1000以內數的認識,數感的建立就比較困難,基于這一點認識,我將培養同學的數感作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圍繞一系列的活動,讓同學感受到大數的存在,并能相應的感受到一些大數的相對數量。
教師為每組同學準備了不同數量的種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組的具體數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動碰到了不少障礙,引起同學的數數欲望,怎么數呢?有一個一個數地,也有十個十個數地,最多的就是十個十個數地,因為數量比較多,如何處置這些數出來的種子,讓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難題,處置好了,也就突破了難點。可真理終究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但比較后,同學還是比較愿意接受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數1000以內的數,這一環節是想突破重、難點,但由于有了基礎,同學認識10個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時,這里還滲透著一種數學思想。
數數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讓同學知道十個一百是一千,還要讓同學數出一些具體的數來,特別是一些轉折點,尤其重要,處置不好,數數這一關可能同學就過不了,如何引出這一內容,假如隨意讓同學從多少數到多少,同學的數數興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進行數數接力,可以讓同學體會到數的意義和作用,同時也加深了同學對數的認識,培養了同學的數感。
以內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篇三
1、注意知識遷移,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以內數的認識、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都可以在這節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認識所有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了解相鄰兩個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并在教學中加深對十進制關系的理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數感,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現實情境。
數學來源與生活,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這種聯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我國第五次進行人口普查的數據,并且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過的大數,使學生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建立數感。對于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不把它當成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去獨立思考、去和同學合作交流,從而理解這些知識。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計數器),讓學生自己制作數位順序表。
3、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本課的難點是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在教學時,我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注意留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通過探索、發現、討論、實踐、交流獲得。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出讀法,學得扎實,印象也深刻,這一教學效果比教師直接給出要好得多。同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的多種評價:在上課過程中,我時不時給學生積極發言、積極參與的同學獎章,給予他們鼓勵,就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在不斷總結和表述思維的過程,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另外指名學生模仿老師出題讓其他同學回答,由出題的同學給回答問題的同學加分,這是生生間的評價。
需要改進之處:
在備課時,應做到備學生,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我更多得關注老師采用何種手段去教,忽視了學生應該采用什么方式在學的問題,導致課堂氣氛,學生放得不夠。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多學習、多探討、多請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駕馭教材,做好學生求知的引導者、點撥者。放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以內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篇四
課本第73—74頁,“做一做”1、2。
1、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了解大數的價值。
2、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單位進一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3、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掛圖、計數器,一個數位順序表格(空的)。
1、 觀察下列兩組數,先回答是怎么數的,再接著數出后面的5個數來。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讀出下面的數。
375 309 420 200
誰能說說讀數時要從哪位讀起?怎樣讀?
3、想一想,999是幾位數?再添1是多少?它是幾位數?
[設計意圖]通過準備練習復習舊知,為學生遷移性的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調查了蕪湖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長度,下面請你們來匯報一下調查的結果。
1、出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圖。
(1)請學生說一說對南京長江大橋的認識。
教師補充說明,南京長江大橋是我國在長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鐵路兩用橋。
(2)請學生認讀公路橋、鐵路橋的.長度。
2、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齊讀
3、教學例4。
(1)觀察例4中的立方體。
數一數:一個大立方體中有多少個小立方體?
(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數的。)
根據學生所說,師生共同數一數。(一千一千地數。)
(3)小結并板書。
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萬”也是一個計數單位,它和千是相鄰的計數單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萬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請學生指出計數器上的千位、萬位。
② 教師撥一千,學生數一千,直到撥10個一千,學生數一萬。
4、教學列5。
(1)教師撥出2356,請學生認出讀。
根據學生認讀板書:讀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寫出這個數?請一名學生板書。(寫作:2356。)
(2)師:這個數是由( )個千,( )個百,(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3)有關這個數你還知道什么?
(多請幾名學生說,學生可能說出它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么數位……。)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數位的順序,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課堂練習。
(1)課本第75頁的“做一做”第1題。
先寫出各數,再讀一讀,最后說出這些數的組成。
(2)用計數器數數,一個一個地數。
①從994—1000;②從9995—10000。(男、女生分組數數,每組數一題。)
6、數位順序表。
(1)說一說到目前為止,你已學過哪些計數單位?哪些數位?
(2)你通從左往左分別說出它們的順序嗎?
(3)教師拿出數位順序表格問:有誰會填出這張表?
(教師請一名學生填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記這個表格。(同桌互說。)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學習,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和組成,同時培養學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識的遷移的能力。
10000這樣的較大數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學會認、讀、寫較大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通過實際教學和反思,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一個一個、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數數,認識了個、十、百、千的數位名稱、順序,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用舊知識同化新知識,在正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讀寫結合,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
教材中的情境圖給出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長4589米,鐵路橋長6772米,讓學生讀一讀,說說是怎么讀的。這時老師因勢利導提出:請你在計數器上撥出4589,說說是怎么撥的。
學生回答后,師生一起總結出:讀數的時候要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4就讀四千,百位上是5就讀五百,十位上是8就讀八十,個位上是9就讀九。接著,老師提問:這個數是怎樣組成的?學生對照計數器理解了4589是由4個千、5個百、8個十和9個一組成的。這時,抓住時機讓學生試著寫一寫這個數,指名學生板演,并說明:從高位寫起,千位上寫4,百位上寫5,十位上寫8,個位上寫9。
之后,及時安排鞏固練習,如老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數,學生把這個數的讀法、寫法寫在紙上,寫完后說說它的組成,同桌互相交流、訂正。
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小立方體)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抽象出數這個逐步提升的過程,有效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
例4給出一些小立方體,先讓學生初步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師再利用課件帶著學生數小立方體驗證估計數。先是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然后問學生,像4589這樣大的數,想一想還可以怎樣來數?(學生意識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數。)
教師用計數器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出一千,順序數到九千時,問學生:九千后再添一個千是多少?怎么撥?學生有了滿十進一的經驗,就會類推出數到九千時,再加一千的撥珠方法。計數器的演示,有利于學生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加深對新計數單位萬的認識,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起萬位概念。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位及其順序,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最大的四位數是幾?(9999)數中每個9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然后追問:如果這個數再加上1是幾?學生回答后,讓他們在計數器上撥珠,通過連續進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在復習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舊知的基礎上,鞏固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據提示語作為讀、寫、計數器撥珠的綜合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訂正。
用問題說說我們學過的數位有哪些?你能按順序給它們排一排嗎?指導學生補充完成數位順序表后,讓學生在數位表上用自制數字卡片擺出老師或同學說的數,進行鞏固練習。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萬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于10000這個數較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補充一些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中找大數,通過具體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如,用1萬有多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課件演示、觀察實物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
以內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篇五
基于昨天的說課比較認真細致,今天的新課進行得特別順,鈴聲幾乎與我的課節奏幾乎同步,效果很好。如果課前幾分鐘不進行作業評價,本節課就滿意了。
課堂的第一環節復習。先一個一個地數,從205---221,學生獨立數完之后,指名再大聲數給大家聽。每次到接近整十的時候,說說下一個該怎么撥珠,不僅沒有出錯,還輕松小結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第2個小題是十個十個地數,從750數到1000。學生數得也比較熟練,還小結出“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第3個小題是成百成百地數,學生理解了“百位滿十向百位進一”的道理。整個環節進行得非常順利。
“再添一個珠是多少?該怎么撥?
“再添個位就滿十了!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學生在我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引導下,順利地數到了1019,又到接近整十數的關鍵了,孩子們數得很興奮,加上了之前的經驗,又輕松地度過了1020。
“這個數又該怎么讀呢?這兩個零的讀可別讀錯,自己試試吧!”
關于數中間有零和末尾有零是數學中的一個難點,如何走好第一步很關鍵。百位上的零和個位上的零說起來很饒口,為了以后億以內數的學習,我覺得該讓孩子學會如何區分這兩個零。于是,我讓學生把這兩個0都起了名字,“中間的零”和“末尾的零”,這樣就和以后的教學一致起來了。
新課的第2部分是從1030開始向后數到1100。但是,我沒有讓學生挨著數,而是我說,學生撥。
“請自由數到1039,再添一個是多少?這個數怎么讀?”
這一環節比我想象地更順。孩子不假思索地就開始在十位上撥起了珠子,居然很熟練。教學時順利地小結出了“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新課的第3部分是1100數到2000。由于是成百成百的數數,對于孩子來說非常輕松,關鍵理解”百位滿十向千位進一”,和末尾有0的讀法,重在強調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
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比較扎實,邊撥邊說,邊讀,邊寫。由于是邊學邊練,整個結構很緊湊,學生也比較活潑。
孩子們的學習效果十分明顯。
以內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篇六
在本節課中,我用逛電器商場這個情景,幫助學生回顧知識點,雖然都是圍繞電器來復習,但是卻幾乎是一個知識點一個情景,顯得非常繁瑣,現在想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個情境,提出各種與知識點有關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知道原來一個情景可以提出這么多的問題,對情景有了多一份的認識,也讓孩子能充分的學習到相關知識。
評價語幾乎是每節課我們都會遇到的問題,在本節課中我表揚孩子“聲音響亮”“人多力量大”等評語,回想起來,這些都與數學沒有關系,數學課上要有數學味道,評價語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在教學時也要讓孩子體會到這種感覺,課堂評價我們可以用“表達得非常清楚”“真理掌握在大多數人手中”等類似數學性的語言。同時,我們也要改變單一的表揚方式,用幽默的數學評價語感染學生,感受數學教師的大智慧。
在講課的過程中,對于近似數這一部分,我在教學時讓孩子計算兩個數相差多少,從而判斷是誰的近似數,可是評課時我才注意到,原來我在不知不覺間提高了難度,二年級對近似數的理解僅僅是體會四舍五入,而不是用計算來判定近似數。由于對三年級等相關知識的不了解造成現在增加難度的情況。所以在以后我會在學習一節課時多找一些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找到落腳點,并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內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篇七
在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學習新知識。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課教學中創設了小朋友到南極做客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情景,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態度中學習新課。
2、關注學生親歷探究、思維展現的學習過程,盡顯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學習。本課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親自數一數企鵝、海豹、海鷗的只數,讓學生親歷數100以內數的過程,又讓學生動手擺小棒,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發展了學生數感。
3、小組合作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整個課堂教學我以小組活動的形式為主,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使他們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發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的良好時機,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但教完后,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在擺小棒的過程中一下擺出100根是有難度的,假如先讓學生擺出10根小棒,然后問學生你是怎樣擺出來的?當學生說出一根一根擺出來的進行板書:10個一是十,然后逐個擺出30、50、60.......一直到100。
在學生用一根一根數到十根捆成一捆,捆成10捆的時候,我應該從三個層次進行引導學生去讀數,首先數1捆、2捆…….10捆,然后再數一個十,兩個十、三個十、四個十……十個十,最后再數10、20、30、40……100。這樣再順理成章的引導學生去總結10個十是一百的教學,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
以內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一年級篇八
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重點是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三、如何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
針對以上教學難點,我們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進行了預設,估計了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但是在數數的過程中,有的學生仍然還出現了錯誤,尤其是個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彎處,學生還很容易數錯。例如,從一百七十八一個一個地數,數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學生數完一百八十九,沒數一百九十就直接數二百了。根據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利用計數器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動手在計數器上撥珠,先在計數器上撥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邊數,一邊撥珠,一百七十九,再撥一個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這樣一邊數,一邊撥,一邊數數。在練習課上又設計了多個拐彎處的數數題進行練習,如二百九十四數到三百零七、數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個數,從九百九十起,第六個數是幾等等,不同的練習,幫助學生克服了思維障礙,能夠正確的數數。在利用計數器數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撥珠,不僅鞏固了數數,還對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系,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在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時候,學生容易出現不用“0”占位的錯誤。例如三千零三寫作:303、三千五百寫作:350、三千三百寫作:330等問題,學生之所以出現這類問題分析原因還是由于對數位的理解不夠透徹,重點指導在讀數寫數時先分析這是一個幾位數,然后在讀數寫數,讀寫后數一數數位,這樣就不會出現缺少數位了,就知道沒有數的數位要用0來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