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一種文字性活動,通過寫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小編為大家挑選了幾篇優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寫作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一
我的家鄉是被稱為“老子故里,道德之鄉”的渦陽。這里有許多別具一番特色的節日,更有一個熱鬧而忙碌的節日。
除夕是一個最為享受的時刻。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只要不是有特殊的事情耽擱,一般都會趕到家里,一家人吃團圓飯。吃上一頓豐盛的團圓飯,象征著合家團聚,家庭和美。在這豐盛的飯餐中,有誰不談笑風生呢?親人相聚,是最暖心、最開心的時刻。
吃完了年夜飯,可以去外面觀看綻放空中的煙花,還可以在一片無邊無際的田地里,自帶煙花爆竹,盡情地放起來。雖然近年來禁止放炮,但還是有人在規定的區域內燃放鞭炮,是為了活躍春節的歡樂氣氛。這一陣又一陣的鞭炮聲,響徹云霄,迎接新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的早晨,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或者是老者,都要穿上新衣,祈求好的運氣。早上總是要吃面條或者水餃的,這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在這一天,你一定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做客,拜年。去時也不免要帶些禮品,表示客氣的意思。同樣,親戚朋友來做客也是如此。在長輩面前,只要跪地磕頭,就能得到很多的壓歲錢,孩子們賺足了便宜,十分開心。
大年初四,只要是家里干生意的,都不能錯過這一天的好運氣。在這天晚上,人們為了討個吉利,就會燃放炮竹,真心真意地拜財神,祈求他們在新的一年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買湯圓,吃湯圓,象征家庭團團圓圓,生活甜甜蜜蜜。
我家鄉的習俗是多姿多彩的,有機會你一定要來這里感受。
城關五小六年級王旭。
公眾號:快樂作文天地。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二
川味美食名揚天下,而最著名的莫過于臘肉香腸了!
臘月來臨,家家戶戶就開始殺豬,吃“旺子湯”,我最喜歡吃的就是“旺子湯”,因為剛剛殺好的豬,新鮮的豬血,豬肚,豬腸,豬肝,做成各種美味,什么雪皮菜豬血湯啊,什么爆炒豬肝啊,又或者鹵一鍋豬大腸……都能讓我一說到“旺子湯”,就“口水直下三千尺”。
吃完“旺子湯”的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們就起了個大早,這即將是忙碌的一天,外公外婆開始籌備做臘肉香腸,他們做的臘肉芳香撲鼻,遠近聞名,我也忍不住要去幫忙了,外公讓我找來一把秤,把肉和調味料統統稱量之后備好,外公說比例把握準確,是臘肉香腸味美的關鍵因素。
開始行動了,我們把一些零碎的豬肉,有的肥,有的瘦,挑一些出來剁碎了作為香腸的原料,剩下一些整塊的做臘肉。
香腸做起來相對麻煩,需要準備的原料有:腸衣、花椒,干辣椒粉,五香粉,白酒,鹽、糖等,把這些調料和剁好的碎肉拌勻,就可以灌香腸了,此時別忘了用上灌腸神器哦。
我和外公通力合作,外婆扶著腸衣,我將肉一股腦兒往腸衣里塞,然后每隔20厘米左右打個結,別忘了用針扎破腸身排氣才不至于擠爆香腸,就這樣一段段精美的香腸就做好了。然后晾在樹上滴干水分。
臘肉做起來就相對簡單了,但是很需要力氣,這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交給外公了,用白酒,鹽和花椒腌制的臘肉味道最為純正,外公將調料一一揉搓在肉上,然后放進缸里,一層一層鋪滿瓦缸,等我們忙完這一切,天色都已經暗了下來。這可是真是忙碌而充實的一天啊!
下面的一步,也是極其關鍵的步驟:熏制。我和外公外婆多次到山上去采集松柏樹枝,用于熏制臘肉香腸。熏制幾天之后,肉就會變得芳香撲鼻了。
緊等慢等,終于大年夜來臨了,是時候輪到臘肉香腸登場了。如果沒有臘肉香腸的話,那么這頓年夜飯就不會被稱為川味年夜飯了!沒吃臘肉香腸就沒有吃年夜飯,我想,臘肉香腸儼然是四川年的象征了。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三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位于美麗的嘉陵江畔,這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縣城,安寧而熱鬧.在家鄉的民間傳統節日中,最熱鬧的要數春節了,在我們當地俗稱"過年".
武勝人對于一年一度的春節都很重視,剛過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就熱火朝天地忙著采購各種年貨了,賣鞭炮,賣春聯的門店生意火爆.超市里人頭攢動,收銀臺前排起了條條長龍.除夕一早,各家各戶都喜氣洋洋地在自家門前貼上了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聯,掛上了意味著團團圓圓的大紅燈籠.在天南地北工作的親人們都高高興興地踏上了歸途家鄉的春節.
除夕夜,闔家團圓,吃完年夜飯后,小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來到小區空曠處燃放煙花家鄉的春節,只聽"嗖嗖"的幾聲響聲后,黑漆漆的夜空中盛開了朵朵絢麗的花朵,它們重疊在一起,五彩斑斕,閃閃發光,天空成了光的海洋,最后漸漸變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墜落下來,漂亮極了.孩子們興奮得手舞足蹈家鄉的春節.放完煙花,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家鄉的春節前興致勃勃地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其樂融融地一起"守歲".深夜12點正,窗外就會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此為"除舊迎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刻,孩子們恭恭敬敬地向長輩們作揖、拜年,口里還不忘調皮地念著"恭喜發財,紅包家鄉的春節拿來",引來陣陣笑聲,大人們則笑呵呵地給著一個個紅包,名曰"壓歲錢",期盼來年孩子們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晨,無論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吃過象征團團圓圓的湯圓或意味著富貴長壽的面條后,一家人相攜相伴地出行.大街上,鑼鼓聲聲,鞭炮齊鳴,扭秧歌、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滿街的人目不暇接,人聲鼎沸,小孩子們騎在爸爸的脖子上追著隊伍叫,年輕人攙扶著老年人跟著隊伍跑.在一陣陣鞭炮聲中,那條條長龍和大紅大綠的獅子正賣力地在各商戶門前舞動著,向各家各戶拜賀新年,人們早已經將這里圍了個水泄不通,個個伸長了脖子,踮起了腳尖,瞪圓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觀看著這精彩的場面,這熱鬧的場面為春節增添了濃濃的歡樂氣氛.
從初二到初六,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鄉間小路上處處可見三三兩兩的人們手提禮物,到親朋好友家去拜年,到處一片歡聲笑語.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四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家。”我們的祖國大家園里有五十六個兄弟姐妹。他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方——中國。但是,他們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大家園中,卻有著不一樣的地域環境,不一樣的名族風俗。
在我們蘭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們那邊一年一度的龍燈會。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一般均有百余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橋。龍頭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龍形狀。燈內燃點蠟燭,色彩鮮艷奪目。燈橋下托木板,板上設有燈架,每板兩枝。龍尾是最末一橋,呈龍尾巴形狀,披以綢緞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會擠滿了眾多的人前來觀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一起等待著精彩的舞龍燈。遠遠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這片“海洋”中等待。終于,在遠方有了一片紅紅的燈火在這熱鬧的人群中蠕動。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遠方眺望。“哈!是舞龍燈的隊伍來了。”我非常得興奮,十分期待龍燈在我身邊“游”過的那一瞬間。很快,前面的人漸漸散開。只見一條體型碩大的龍,在我的面前游現。
在我們那里,誰也不能從龍燈那里跨過,因為龍燈是具有威嚴的,誰也不允許有人這樣侮辱他。要是誰敢這樣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龍燈在我們的眼前慢慢移動,我們也一步一步的跟著龍燈。想在他身上沾點光。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五
我們的家鄉有一個習俗,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
開始包餃子了,我先看著媽媽包餃子,然后我也拿了一張餃子皮,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我把餃子皮放在手心里,再用另一只手把餡往里放,然后兩只手合在一起,使勁一捏,一個餃子就包好了。正當我得意的時候,不小心把餃子皮弄破了,我紅著臉趕緊拿了一張餃子皮,包住破的地方,誰知用力過猛,餡從另一邊冒了出來,我又趕緊拿了另一張,這下可好,我包的餃子變成”胖娃娃“了。經過第一次的教訓,我更加認真的做,不會兒包好了媽媽看見了說:”非常好。“雖然媽媽說我很好,可是我還是比不過媽媽說說家鄉的習俗作文300字說說家鄉的習俗作文300字。
很快我和媽媽把餃子都包好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六
每個地方都有習俗,古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家鄉的春節也有一番特色,你就聽我給你一一列舉吧!
首先是除夕。除夕是一個值得我們慶賀的日子。因為在這個時刻,在外面工作的人,除非有特殊原因,不然一定趕回家吃年夜飯,并說一說各自遇到的奇聞樂事。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小孩子,沒有人睡覺,因為這一夜,大家都要守歲。
等到了午夜零點時,還會聽到一陣陣鞭炮聲,震耳欲聾。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一個兇惡的怪獸,人們稱它為年,年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這種怪獸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在除夕晚上,家家戶戶貼春聯,放鞭炮,寓意是為了祈求安寧,辭舊迎新。
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餃子,這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今天,我們都要到親戚家拜年,去時會帶上禮品。同樣,親戚朋友來做客,也是如此。哦!這一天,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為這一天可以賺足了壓歲錢,但有的孩子也會把錢拱手讓給家長,交于家長管理。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是家鄉的重要節日之一。家家戶戶都會買湯圓,湯圓不但好吃,而且代表著一家團團圓圓、合合美美。
家鄉的春節是多彩多姿的,也是快樂的節日,讓我們來一起慶賀吧!
公眾號:快樂作文天地。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七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風俗。
陽光從稀疏的樹葉照進房間,在房間里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陽光,這就是除夕的開始。
大人們最忙碌的時間,也正是早上。大人們有的貼對聯,有的包餃子,有的為年夜飯做準備,每家都會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們幾小孩都會像跟屁蟲似的跟著大人,這家收個紅包,那家拿點吃的,格外興奮。
到了下午,我們黏著大人拿錢買鞭炮,錢到手后,我們就浩浩蕩蕩的`去買鞭炮了,鞭炮的種類數不勝數,在貨架上奇峰羅列,姿態萬千,令人頭暈目眩,眼花繚亂,什么刮炮啊,摔炮啊,沖天炮啊等等。等“大隊部”到家時,已經接近年夜飯的時間了。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好熱鬧,大人們敬酒敬飲料,小孩子則狼吞虎咽的吃著飯,生怕比別人慢了半拍。年夜飯過后,辛苦了一天的大人們也該放松一下了。有的在麻將房里搓麻將,有的在廳里看春晚,而我們最興奮的,無疑是收紅包了,太爺爺,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紅包讓人領到手軟。領完紅包后,我們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將到來的最后幾分鐘,大人們拿出煙花。在最后十秒倒計時,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10,9,8,7……”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著,我們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動了起來,最后倒計時,所有人已經做好了放煙花的準備。“3,2,1,0”,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一年的到來令所有人興奮不已。煙花在空中華麗的盛開,像絢麗的花兒一般在空中綻放。煙花完美謝幕,這也算是為去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門前堆放著昨夜的煙花爆竹,人們看見的,只有一堆廢紙,卻不知道昨天這里發生了多么令人興奮的故事啊,也許除夕的美好時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憶卻是永不磨滅的!
這就是我的老家風俗,我的老家就是江西。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八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方的風俗文化肯定也會不一樣,我家鄉有很多有趣的風俗,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我們家鄉最有趣的風俗之一——龍燈會。
在我們蘭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們那邊一年一度的龍燈會。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一般均有百余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橋。龍頭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龍形狀。燈內燃點蠟燭,色彩鮮艷奪目。燈橋下托木板,板上設有燈架,每板兩枝。龍尾是最末一橋,呈龍尾巴形狀,披以綢緞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會擠滿了眾多的人前來觀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一起等待著精彩的舞龍燈。遠遠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這片“海洋”中等待。終于,在遠方有了一片紅紅的燈火在這熱鬧的人群中蠕動。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遠方眺望。“哈!是舞龍燈的隊伍來了。”我非常得興奮,十分期待龍燈在我身邊“游”過的那一瞬間。很快,前面的人漸漸散開。只見一條體型碩大的龍,在我的面前游現。
在我們那里,誰也不能從龍燈那里跨過,因為龍燈是具有威嚴的,誰也不允許有人這樣侮辱他。要是誰敢這樣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龍燈在我們的眼前慢慢移動,我們也一步一步的跟著龍燈。想在他身上沾點光……。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龍燈會,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有機會,一定要親眼來看看,相信你一定會喜歡這個有趣的活動的!
br/>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九
過年吃餃子,雖然是北方人的習俗,但是今年我們家過年也吃餃子。餃子的形狀和元寶一樣,所以在春節的時候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
我們不僅要吃餃子,還要自己包餃子。奶奶把揉好的面團掰成一個個小的面團,在一個個搓圓,搓成圓后,媽媽開始搟皮,先把圓的面團搟成餅狀,再調整方向繼續搟,搟到又薄又圓為止。兜兜拿過搟好的一張皮,放上餡料,再蘸上水,然后對折,一個餃子就包好,大家都夸兜兜厲害。看我來了,他就去吃餃子了。我拿過媽媽搟好的皮,放上芹菜加肉的餡料,還聽著奶奶說:“本來她已經把皮搟好了,想像他們賣的那樣疊起來,結果疊好之后想拿下來卻黏住了。”奶奶只好把它又揉成一個團,重新開始,哎,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我包了幾個包不下去了,因為剩下的都是歪歪扭扭的,像被狗啃過似的。我想自己搟皮,前面我自己搟了幾張還算不錯,后來搟的和媽媽搟的一樣歪歪扭扭的。我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一看原來是墊在底下的保鮮膜已經破掉了,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換了一張保鮮膜在搟,發現順手多了,搟的皮也很好。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餃子包完了。
餃子下鍋了,在鍋中的餃子非常調皮,有的在轉圈圈,有的一個后空翻,還有的和伙伴在玩碰碰車,看到一個就撞過去,我看著它們玩感覺很有趣就拿來一個湯匙,在水里攪拌起來,它們撞的幅度更大了。
等餃子熟了,奶奶就把餃子盛了起來,一大碗餃子出鍋了!過年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兩口一個,十分滿足。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十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我要講的是我老家漯河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臘月二十三的習俗一般是祭灶、掃塵、貼窗花等。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進行獎懲,而在灶王爺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會說壞話。于是用糖粘上灶王爺的嘴,再把灶王爺的畫像燒掉,美其名曰送灶王爺上天。
在漯河,臘月二十三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有干爹干媽的小孩子去干爹干媽家過小年。為什么會有干爹干媽呢?為什么要去干爹干媽家過小年呢?原來,在老家有這樣一種說法: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去醫院跑,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們就會講,這孩子呀不好養活,一家養不活,得兩家一起養才能行。于是,選個黃道吉日,給孩子找一家適合的人家,磕頭拜干爹媽。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床,穿戴一新,拿著父母給孩子準備好去干爹干媽家拜年的禮物,去干爹干媽家住一天。拜年的禮物可是有講究的,除了過年的禮品,特別重要的是一只大公雞,這大公雞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萬選選出來的,據說雞冠越大,顏色越紅,就說明孩子的運氣會越來越好。九點從家出發,到干爹干媽家吃中午飯,然后待到下午四五點,這才回家。這就代表了孩子在干爹干媽家過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圓了孩子兩家養的說法。有些孩子養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養到十二歲才能行,這以后干爹干媽就變成親戚,逢年過節去拜年走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十一
車里軍民總管府;明清改為車里宣慰司;民國時期設立思普沿邊總局,后改為思。
為了捉到一只金色的鹿,翻過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座高山,蹚過了九千九。
西雙”即十二,“版納”為一千塊田。公元1570年,車里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區域劃成十二個田賦單位,每個“版納”為一份田賦額。后來,他又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十二個行政區。西雙版納風光旖旎,物產豐富,生長著兩萬多種植物,僅熱帶高等植物就有大約5千種,占全國總數的六分之一。這里不僅是植物王國,也是天然動物園,有珍禽異獸200多種。同時也是“南藥之鄉”、“普洱茶”的原產地。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十二
當我經過火星一家有名的學校時,碰巧聽到了同學們在朗讀《9月9日憶山東兄弟》不經思念寫自己的家鄉,還記得當時是因為。環境污染,所以才移居到火星。如今都離開家鄉20年了。是該去看看我那心心相系的故鄉了!
我按了一下手表,召喚來了,我的極速鳳凰,海陸空三用飛車。想那地球的山川出發。
不一會兒,我便來到了熟系的土地上。剛下了車便大吃一斤!之前的小平房全不見了。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座座高樓大廈,但他們與平常的并不相同。他們形狀,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大樹,有的像……路燈也沒有了,換成了發光植物。
我來到了家,發現哥哥早已等候多時!哥哥穿著一身紅色服,腳上穿著一雙黑白相間的運動鞋,若不細看還真認不出來!聽了他的介紹才知道這身衣服,不僅能調溫度,變大小,還能預知未來。
進入家里后,我又問了一下電腦在哪里,他拿出一個手機大小的東西,指向玩具說變電腦那個玩具不知哪兒去了,變成了一個電腦,后來還是從哥哥那里得知那是個多變器,指向什么東西。就會按你的要求,變成什么東西。
這時我的心里突然感嘆了!家鄉變化可真大!火星都無法趕上。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十三
車里軍民總管府;明清改為車里宣慰司;民國時期設立思普沿邊總局,后改為思。
為了捉到一只金色的鹿,翻過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座高山,蹚過了九千九。
西雙”即十二,“版納”為一千塊田。公元1570年,車里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區域劃成十二個田賦單位,每個“版納”為一份田賦額。后來,他又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十二個行政區。西雙版納風光旖旎,物產豐富,生長著兩萬多種植物,僅熱帶高等植物就有大約5千種,占全國總數的六分之一。這里不僅是植物王國,也是天然動物園,有珍禽異獸200多種。同時也是“南藥之鄉”、“普洱茶”的原產地。
春節......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十四
我的家鄉位于湖南省益陽市南縣。那里四季分明,景色迷人,是傳說中的“魚米之鄉”。
春天,萬物復蘇,一片綠色。彎彎曲曲的小路旁長滿了綠油油的小草,草叢里鉆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他們正探頭張望著這可愛的世界……躺在草地上,望著藍藍的天空,聞著芬芳撲鼻的香氣,偶爾還有蝴蝶爬過你的脖子……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夏天,艷陽高照。小孩子們全然不怕,一個個曬成了黝黑的小泥鰍。河里的魚兒更加活躍了,時不時蹦出水面,濺起的水花一圈一圈蕩漾開去。傍晚時分,大伙兒陸續一個猛子——“撲嗵!”跳近家門口清涼的泥塘,嬉笑聲,打鬧聲,溢滿了池塘。
秋天,天氣逐漸轉涼,農民們開始收割稻谷。打谷機的聲音響成一片,大家的臉上滿是汗水,滿是笑容。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哪!漁人們干塘了,一條條大魚在陽光的映襯下,波光鱗鱗。板栗熟了,娃娃們圍在樹下,攀的攀爬,拾的拾果,更有嘴饞者在一旁剝開果實吃了起來。
冬天,北風呼嘯。大家圍坐在火爐前,聊著一年的收入。老年人也可開始手忙腳亂起來。他們準備起大魚大肉腌起來,等待遠方游子的歸來。除夕之夜,人們迎來了新的一年,在家團聚在一起,高興地聊著。
這就是我可愛的家鄉,美麗、和諧的一年四季。在家里,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美好生活。愿家鄉越變越美!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十五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著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里一字排開,劃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后。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里。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里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紀念他。借劃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喂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十六
我的家鄉。
作文。
歡迎閱讀。
我的家鄉在高峰鎮九甲村,那里風景優美、景色宜人。那里不光是風景好,人也好。那里的人很遵守祖傳習俗。
在那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春節。那里的春節是從除夕到元宵節,元宵節過后就完了。
除夕時,家家戶戶在早上大掃除,掃除完后又到鎮上去趕集,買春節時準備的東西。小孩子只管到村中好好地玩。買完東西后,第一件事是燒雞祭神,放鞭炮嚇鬼神。晚上,誰也不能串誰家的門,只能在家中吃香喝辣。在今晚,除了小孩子,誰也不能睡,必須守歲。
大年初一,這天就成了孩子們的天地。小孩子們一個個提著大袋子到別人家去拜年。拜年時必須是男娃先進堂屋,女娃后進,這樣保佑這家來年生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娃。拜年只能拜到12點,拜完后,滿10歲的小孩得在這天自己去趕集,以早學獨立。
我們九甲村過春節只求安寧、幸福,不圖別的東西。
拜年,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我的家鄉福建,拜年可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在家中晚輩依次向長輩拜年。舊時要行跪拜禮,后逐漸改為作揖鞠躬,雖有鞠躬行禮者,但大多只說些“拜年”、“長壽”之類的話。長輩在接受小輩的拜年之后,要賞給紅包或紅桔等。
第二種是親朋好友之間的拜年。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家平安,新年發財,主人也以作揖回賀。小孩也會得到一份“壓歲錢”,至少也有兩個紅桔。親友互相賀年,入門要高聲說“新正如意”,對方要回答“大家,大家”,以表示彼此皆如意。賀年要帶二枚紅桔,一些糖果之類,對方把禮品收下,紅桔奉還,以表雙方都吉利。不過必須先到親屬中的長輩和老師家中拜年,否則有失禮儀。但去的第一家不可是姓王、吳、桑的人家。
現在拜年之俗仍然盛行,而且增加了和電話拜年的新內容。新年鐘聲一響,人們便拿起電話向親朋好友賀年,既及時,又便捷。電話拜年的習俗也流行起來了。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后,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
對聯。
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么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里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后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十七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后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于紀念屈原的傳說,至于還有什么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里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并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干、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困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你知道端午節吃什么嗎?沒錯,是粽子。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對,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小粽子還有許多的謎語,我來給你們講兩個:“四角六邊斜,掉入鍋中間。鍋底翻跟斗,起來脫棉襖;四角六邊長,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解衣裳。”對了,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走在大街上,小粽子的香味傳千里。回到家里,也是粽飄香。
粽子外面包著粽葉,它的顏色一般都是深綠色的.,它還有四個角,六條斜斜的邊,有四個面,而且每個面都是三角形,樣子非常好也非常可愛。不知道粽子可不可以包成我最喜歡的金雕形,五邊形,六邊形,菱形,還有我喜歡的恐龍和火龍的形狀呢?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味道,我們瑞安有甜咸的粽子,四川有辣粽,廣州有酸粽。甜的粽子有:蜜棗,豆沙,水晶粽等等;咸的粽子有:肉粽,咸蛋,菜干,蠶豆,香菇粽等等。其它種的味道,我就不知道了。不過,粽子的味道應有盡有。
要是你想吃粽子也要有講究,首先要解開繩子,再剝開粽葉,里面露出黃色的糯米團,而且黏黏的,像小小的金字塔模型,又像一個小朋友露出了黃色的笑容,誘人極了!你把粽子放在鼻子底下一聞,又誘人又甜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粽子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我還想再吃一個。
我真是太喜愛粽子了,因為粽子色香味俱全,非常好吃,我真想每天都能吃到粽子。如果我也會包粽子,那就太棒了。還有,要是粽子有冰激凌味和巧克力味,那真是太棒了。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十八
我的老家在美麗的溫州,每逢過年,我們幾乎都會回去過年。
溫州的年不是從大年三十開始的,而是從臘月二十三日就開始了。
為了過年,人們要做很多很多事情。老人常說一句順口溜:“二十三祭灶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炸糍粑,二十九炸和鹵。”
老人們基本按照這個“程序”走的。這些日子,家家飄香,我們家自然也是。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吃年夜飯,在我們溫州叫“分歲酒”。
吃分歲酒非常講究,正規的分歲酒上用十只朱砂高腳紅碗,盛十樣冷菜。老人們說:“這叫‘十全’”。”有雞,有肉,有魚,有桔,有年糕,這些分別示意著“大吉”,“跳龍門”“富富裕裕”“年年高”。
在我眼里,最好吃的莫過于魚和年糕了,魚肉細嫩,年糕香糥有耐性,唇齒留香,吃過一碗還想吃一碗。
吃過分歲酒之后,就要點水燈了。水燈的樣式千姿百態,最常見的乃是寶蓮燈樣式的,小巧玲瓏,十分可愛。
水燈雙稱“歲燈”“喜燈”,在溫州人眼中看來點水燈是一種吉祥的表現,也是溫州的一種守歲活動。
家里的大人把點燃的水燈放在床下、桌子下、陽臺上、臥室、走廊、門口、米缸等等家里的各種角落,象征著來年紅紅火火、人丁興旺、財源滾滾。
點完水燈也差不多要看春晚了,邊磕瓜子邊看春晚,全家圍坐在一起,那叫一個愜意,其樂融融。
過了元宵節,溫州的年也差不多結束了。真希望春節晚點結束,真希望下次春節趕緊到來,回味那魚,那年糕,那些溫州的特產,各種小吃。我愛我的家鄉溫州!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十九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一位古人的懷念。
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粽子用翠綠的粽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后,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米團里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棗,紅、白、綠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艷麗。
粽子的味道更是美極了。粽子散發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而爽口。它既是驅邪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補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粽子是為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后來由于國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造成國土淪喪。屈原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端午節,總是把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江中,作為敬獻給屈原的祭品。
老人們說,吃了粽子要學習屈原的崇高品質,要繼承他的愛國精神。難怪人們吃粽子時,總是給孩子們講述屈原的故事呢!
家鄉的習俗六年級(熱門20篇)篇二十
春節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浙江的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歷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