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使用范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怎樣寫報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報告應該怎么制定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暑期實踐報告內容篇一
進入村后,一條平坦的五米寬左右的道路夾在兩山之間,把我們送到了老鄉家。沿路上柿子樹,蘋果樹,李子樹,桃樹,核桃樹等應有盡有,使我對大自然倍感新奇。進了農家以后,我發現老鄉還養了蜜蜂,豬,雞,這一切都是城市所缺失的樂趣。另外我還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況相當好,家家民風淳樸,鄰里關系和諧,使我毫不夸張感受到了夜不閉戶的美好生活。
其實真正身體力行地接觸百姓是通過入戶的問卷調查,我們打開與村里百姓溝通的窗口。他們樸實認真地回答我們的問題,從他們的答話中我不僅認識到了他們的熱情好客和樸實的心,還被他們努力地改變自己境遇的精神所感動。
下面是我的幾點具體的體會:
法律知識:
我們這次文件調查的主題就是有關農民對法律的了解的問題。希望從我們大學生本專業的角度了解當地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力爭以法律為出發點,總結經驗,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調查中顯示82%的農民不關心法律,88%的農民沒有遇到過法律方面的糾紛。分析其原因,在我看來并不樂觀。目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和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農村經濟還相當薄弱,遠遠落后于市場經濟的需要。在此狀況下,人們過著較封閉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對法律需求不高,對法律調節社會生活的要求不高、不迫切。大多數農民對法律不了解,法制教育匱乏也是必然的。法制教育的匱乏源于農民文化知識的匱乏,農民文化知識的匱乏源于農民文化水平的低下(目前,占全國90%以上的文肓和半文盲在農村,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大多數農村仍無法真正落實),農民文化水平低下源于農村經濟的落后。如此循環看來,農村法治就缺乏茁壯成長的土壤,缺乏法治社會所要求的市場經濟基礎。農民對糾紛的解決途徑往往普遍選擇村干部調解或和解的.方式。農民的低收入和貧困阻礙了農民選擇成本較高的訴訟程序,使人們對訴訟望而卻步。長此下去,法律的權威、法治的建設會受到嚴重的損害,人們對社會關系的調整就只能“回歸”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農民生活:
深入農民家庭,享受田園快樂的同時切身體驗真實的農民生活。短短的三天,使我對田園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雞鳴犬吠的清晨,空氣格外清新。早晨是寂靜的,極目遠眺四周綠色的群山,美景盡收眼中。白天除了集體活動外,大家還聊天南地北,開闊了眼界。晚上,我們在屋頂上一起乘涼,看星星。院子里成天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經濟收入:
龍居村不是一個很大的村子,不足百余戶人家,村民普遍種植果樹,村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中等水平。在這個村中農民的收入大致來自三方面:家中的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為家中的主要收入,婦女則以果樹的管理為主,也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婦女在農閑照顧整個家的同時為附近村里的手工業家工廠做一些半成品加工,從而貼補家用。這些的收入使村民過著安定的生活。在與老鄉們的閑聊中我得知這些收入主要用于了孩子的教育投資。那教育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孩子教育:
在與孩子們的接觸和對學校的參觀過程中,我對此深有感觸。學校并不算大,但已能保證31小學生的學習。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學已有著天壤之別。這的學習環境并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有對知識的深切渴望。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都很想上學.其實我們這么辛苦 ,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客觀現實表明:許多家庭都被經濟條件和教學條件左右為難著,家庭條件稍不好的孩子就會失去讀高中的機會。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經濟的落后阻礙了教育發展的速度,而教育的落后又反作用于經濟,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暑期實踐報告內容篇二
這個夏天,依舊酷熱。重慶日氣溫最高竟達42攝氏度。如果我沒有一層皮膚,說不定我已經融化掉了。我無聊時隨便聊天,發現每個同學都在實踐學習,我卻在高溫中偷懶。頓時感到無比空虛!突然的一個機會,讓我來到重慶巫山廣播電視臺,當起了記者。于是這個暑假,我就與烈日抗拒、與攝像機共舞。精彩的暑假實踐生活就開始了。
一、成效與收獲。在實習期間,帶領我實習的是李政權老師。他辦事認真負責,能吃苦耐勞。在他的身上我學習到了敬業奉獻、恪守職責、吃苦耐勞的好品質。我協助老師共完成11條新聞。自己獨立完成一條新聞。并得到老師和電視臺領導的好評。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實習的期間,我跟隨重慶市巫山縣人大委員會主任譚觀銀一起,到篤坪鄉雪花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三進三同”實踐活動,在這期間,我們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這期間,我獨立拍攝、獨立寫稿、獨立和領導相處、獨立和商界人士交往,學習到了許多的為人之道。回來后,我完成了一篇“大學生成長之道”的論文,并榮幸的發表在縣人大的雜志《民與權》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學校里我學習到的只是理論知識,沒有任何的實踐經驗。到了電視臺,當了記者我才真正理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含義。自己掌握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知識。不過在每一次出行實踐中,我總是緊緊跟隨老師,記住老師給我的每一句教誨、每一條經驗。經過了1個來月的實習后,我基本掌握了寫新聞的基本要素和拍攝的基本技巧。
二、道理與心得。在“三進三同”這期間,全程陪伴我們的是一位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她雖然是一名女生,卻不畏辛苦,在這個偏遠的山村正兒八經的當起了村官。她年齡不大,貢獻卻不小。在過去的一年里,她和村支書一起為村民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完成了 “戶戶通水”的艱巨任務。深受村民愛戴,大家一致擁護她當上了雪花村的副村支書。在她的身上我學到許多的大學生村干部的精神面貌。讓我隱隱約約的看到了某些事。下面談談我的暑假實踐心得。
大學生村干部,成長于校、服務于民、貢獻于社會、獻身于事業。各地省市已經推出了“能人興村”的新型制村戰略,為村出計策,謀福利,促發展。以能人的先進方法為基礎、以富人的成功經驗為榜樣,從基層入手,全面帶動廣大群眾,徹底縮小城鄉三大差距。在此次“三進三同”社會實踐中,我在那個大學生村官身上深深的體會到,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加應該為“能人興村”戰略做貢獻,把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并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通過教育培訓、學習實踐、考核管理等方式。全面提升大學生干部的個人修養、執政能力。為人民獻出一份力量。
雖然新聞不是我的專業,與我的專業也毫不相干。但是通過這樣的實習,豐富了我的社會經驗、鍛煉了我的個人能力、擴展了自己的社會人脈、學習了不同領域的知識、促進了個人成長、充實了暑假生活。不僅如此,通過這次實踐,我對大學生干部的成長和管理也有自己的一些感觸。
暑期實踐報告內容篇三
四年的大學生活轉眼就過去了四分之三,在學校里學習的時間也差不多結束了,雖然自己有很多實習和實踐的經驗,但仔細回想,那畢竟是很短很短的時間,至多算對本專業、本行業的一個大概的認知。伴隨大三的結束和大四的無課,我曾經很平靜的坐下來思考過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憑什么去獲得。思考的最終結使我走進了一個叫做云南云視幻維數碼影視有限公司的地方,并成為了公司的一名實習編導,于是,我開始了漫長但又短暫的實習生活。
截至到寫實踐報告的今天,我已經在云視幻維實習兩個半月了,這兩個半月的時間里,我感受到忙碌給我帶來的充實,也感受到工作給我帶來的樂趣,期間有過委屈,有過煩惱,有過辛苦,甚至有過想要放棄的念頭,但這一切都被公司和諧的工作氛圍和濃厚的團隊精神打消了。我喜歡這樣輕松靈活的工作環境,喜歡和這樣一群年輕的80后們一起工作,一起加班,一起玩笑,一起打鬧。每一個幻維人都有著一顆不老的心,他們個個有活力,個個有創意,每一個團隊都齊心協力,為了共同的目標努力著。
我所在的欄目叫做《鬧花燈》,這是一個以中老年人為核心和受眾群體的欄目,每天要接觸不同的中老年人,剛開始,我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工作,尤其是第一天進演播廳錄制節目的時候,一整天的時間里,我完全聽不懂舞臺上選手演唱的所謂的花燈。在進入公司以前,我甚至不知道花燈為何物,也不知道這即將要失傳的世界文化遺產為何如此盛行。因為,這個欄目的收視率日趨攀升,已經走到我們完全想象不到的高度,這不得不促使我們更加細心、更加努力,只為了不辜負廣大觀眾對我們的厚愛和殷切的期盼。
我的直屬領導是一個84年的年輕女孩子,她目前的工作除了做導播還是項目的分制片。剛開始和她接觸,我的初步印象就是嚴肅,我想象不到一個大不了自己幾歲的女孩子為何板著一副臉,看得讓人緊張,但是隨著和她工作和交流的機會的增多,我發現自己的第一印象太刻板了,她完全不像自己心里想象的樣子。工作中,她很努力,也很負責,對我很照顧,也很體貼,教會我很多工作中不懂的東西,同時也教會我工作中核生活中應該有兩種不一樣的狀態,應該明細區分工作和生活。生活中,她也是一個活潑開朗、傻里傻氣的女孩子,她會跟我們湊在一起分享哪家的衣服便宜,哪里的小吃好吃,全然一副長不大的樣子。我想,這就是職場和生活的區別吧。
我的工作團隊是一個群80后的年輕人,他們分別來自不同的學校,畢業沒幾年,對生活充滿希望,我工作充滿熱情,為未來充滿憧憬。他們深愛著自己的職業,對工作不抱怨,對上司不畏懼,對同事不冷漠,工作之余,大家聚在一起有說有笑,互相調侃,相處得極為融洽。這是一個敢闖敢做的團隊,我們的工作沒有統一的模式,任憑大家創新,只要你有想法,有思路,就照著自己想象的去做,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都不會輕易否定一個人的想法。這是一個相互包容的團隊,大家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尤其是作為實習生的我深有體會,工作中,凡是遇到自己不會的,隨便請教誰,他們都會放下手邊的事,一字一句直到把你教會。
在公司的兩個半月時間里,我以導播助理的身份參與了兩個月的節目的現場錄制,親歷了一個時長50分鐘的欄目制的節目從錄制過程,從設想四臺機位的不同角度的現場拍攝方法,到現場導演的整體調度,再到導播切像、音響控制,最后到自己負責的采編機和一些瑣碎的小事,我看了兩個月,也記了兩個月。有時候工作到下午六七點,拖著疲憊的身子坐上回家的公交車,想想自己做的工作,為公司創造的價值,就突然覺得其實沒那么累,自己也是不可或缺的。
欄目實行的是編導責任制,作為一個編導,我至今沒有完全獨立的做過一期節目,但是每一個流程,我都參與過,從到選手家里錄制vcr,到帶領選手接受培訓老師培訓,再到錄制演播廳,最后到采寫節目信息點,剪輯節目素材,這整個流程說來輕松,其實也不輕松,除了和中老年人溝通外,一些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正在努力學習,爭取早一天自己能獨立完成一整期節目的拍攝制作。
社會實踐報告馬上就要收尾了,但是我的社會實踐還沒有結束,甚至才剛剛開始,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留在云視幻維這個溫馨的大家庭里,在畢業前成為這里真正的編導,實現自己的電視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