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洛陽導游詞200字篇一
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地質公園。
總面積達12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8.5%。其中旅游區面積達40平方公里,超過20平方公里的區域至今無人蹤跡。由九撞溝、原始森林、官帽峰三大游覽區組成。距洛陽120公里,鄭石高速、311國道、臨木公路直達景區。景區東西毗鄰石人山、白云山兩大景區,
木札嶺旅游區地處伏牛山腹地、北溫帶和亞熱帶過渡區,位于秦嶺、淮河一線重要地理分界線上。特殊的地理區位,孕育了獨特原始和豐富多彩的生物資源。旅游區總面積40平方公里,其中從未有人類活動痕跡的原始森林就有20平方公里,博大精深的原始森林是植物的王國和動物的樂園。據查,景區內有包括國家級保護植物領春木、水曲柳、中華龍鱗榆、暖樹、石難藤在內的植物2000多種,包括金錢豹、香獐、羚羊等在內的高等動物260多種。
龐大而嚴密的動植物生物鏈無一不顯示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這里夏季日均氣溫不超過26℃,是避暑休閑、探幽養生的最佳去處。
景觀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生機盎然”是木札嶺原始森林的真實寫照:、沿著游覽步道,伴著襲人綠涼,眼觀千姿百態古藤樹,耳聽千變萬化蟲鳥鳴,人們才真切體會到大自然的神秘與偉大。
旅游區海拔自950米至2153米,區內山峰險峻,怪石林立。木札嶺
-官帽峰300米突兀而起,巍峨挺拔,形似官帽,酷似人面,承載著中國第一相一伊尹的美麗神話;.峰周圍奇峰怪石密布,景象各異,高達15p米的石馬昂首奮蹄,弓背蹺尾,栩栩如生;
長約6米的石雞,飛落山巔,風吹而動,彈指而搖,三將軍峰挺拔聳立,儼然守護天神,威儀凜凜。
九撞溝1000米的落差,造就了眾多瀑布潭池,珠連女口貝,雨花潭、白龍瀑、龍井、龍潭,或跌宕,或細流,形態各異,景象萬千。落差達113米的中原第一瀑--白瀑布,跳越山崖,披掛而下,深澗霧罩,空谷傳聲。溯谷而上,親水而游,清澈甘泉,不沐而爽。原始-、古木參天、奇峰凸現、景象環生,完整的原始生態系統中原罕見,造型奇特的石景北國少有,是原始古老神秘莫測的地,更是人們生態旅游,自然的天堂。
旅游景區內6米寬水泥公路直達海拔1950米的魯班停車場,1.5米寬的人行步道、臺階通往各個景點。50多家大小賓館,設施高檔,服務至誠,可同時接待1500人食宿.低價消費,超值享受,是工薪階層和舉家旅游的最佳選擇。
原始-木札嶺恭候各界賓朋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洛陽導游詞200字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旅游,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游,站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我們倆很榮幸為大家服務,有需要的地方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解決,你們的滿意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預祝本次旅途愉快!
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旅程,我們由鄭州出發,走連霍高速,直達洛陽,之后前往距洛陽市13公里外的龍門石窟參觀。
我們車頭所指的方向就是洛陽龍門石窟。此刻圍繞在我們周圍的是鄭州市市區,大家請看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因良好的綠化,素有“綠城”之稱。鄭州有深遠的歷史文化,它古屬豫州。公元1027年,周武王滅殷后封此地為管國,東漢時此地成為管城,現在還有管城區的稱號,直到隋文帝天*三年,才有鄭州的稱號,并沿用至今。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后,鄭州成為“二七名城”,我們馬上要經過的綠色雙塔就是鄭州的標志性建筑“二七紀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沒有使人們失望(發達的經濟引領著河南甚至整個中原地區)。現在是河南省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強的城市,甚至是中原崛起的領頭軍。鄭州商貿發達,商戰連連,也有“商城”之稱。
此時此刻我們正行駛在連霍高速上,這是一條平安和希望的坦途,它橫貫中國大陸連接連云港和新疆霍爾木茲,全長4395千米,途徑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新疆6省,在河南共計611千米,目前有41%的部分為高速公路,其他為一級公路,連霍高速將成為中國高速公路的橫向骨干。
朋友們,我們今天順利的旅程正是得益于腳下這條黑色的巨龍,速度可真快,現在我們漸漸駛入洛陽,來洛陽就要對洛陽有所了解,接下來,我把洛陽介紹給大家:洛陽位于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其古城區在洛水之南而得名,洛陽歷史悠久,先后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年,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里,歷史人物活動在這里,因此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看洛陽。
最能代表洛陽的就是洛陽四寶了,“洛陽牡丹甲天下”,這第一寶就是洛陽牡丹,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華貴,世稱“花中之王”,是我們的國花。象征吉祥富貴,每年4 月15-25日舉行牡丹花會,吸引無數中外游客前來賞花,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第二寶是當年貴為國禮的唐三彩,其中黑色的將軍馬還被英倫友人稱為“倫敦黑”、“黑寶石”。可稱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這第三寶呢,是洛陽水席,共24 道菜,采用行云流水的上菜方式,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口味,不僅豐富洛陽人的飲食口味,而且是外來賓客的首選,那么第四寶呢就是咱們馬上要參觀的龍門石窟了,至于它為什么叫第四寶,我們來親自揭開謎團。
好了,各位朋友,洛陽龍門石窟到了,請大家關好窗戶,帶好貴重物品,隨我下車參觀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景區講解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在要參觀的是洛陽龍門石窟,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龍門”嗎?這要從地形說起,這里的地形為三山夾一水,遠遠望去,猶如一道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后,因為宮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煬帝時改稱“龍門”。
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大約493年),經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斷續雕刻達400余件,現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塊,佛塔80座,造像10萬尊,內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飾、音樂、書法等,如同包羅萬象的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唐代開鑿的奉先寺了。那么現在,我帶領大家前往奉先寺參觀。
大家抬頭請看,幾個臺階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為政治需要,武則天曾捐2萬貫脂粉錢。歷時三年零九個月于675年竣工。寺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人等一鋪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勻稱,儼然一個佛國朝廷,大家請看,這就是主佛“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美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帶微笑,仿佛給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關切。整尊造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應是理想化的圣賢形象,我們來仔細端祥它,你有沒有發現無論你站在他面前的那個位置,他都在注視著你呢?石刻的眼睛為什么這么傳神?對了,這正是雕像的畫龍點眼之處,盧舍那的雙目,采用陰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淺凹進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線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與大佛目光交匯時,畏而不懼,可親可敬。
在盧舍那佛的左側是弟子迦葉,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僧形象;右側阿難,他年輕睿智,整個一帥小伙子,旁邊衣著華麗端莊矜持,二天王嚴肅威武碩壯有力,力士們堅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無所畏懼傾力承托的地鬼。無不形神兼備,惟妙惟俏,整個布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藝,折射出當時佛教的繁榮和唐朝國力的強大。
出了奉先寺,我們再來參觀北魏的代表作——蓮花洞。因洞頂雕有一大浮雕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可并不多見,洞內正壁為尊式造像。主佛釋迦牟尼身穿袈裟,衣襟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游說像,釋迦牟尼外出講經說法時就是這種形象。兩側弟子是淺浮雕,左側迦葉深目高鼻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形象,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象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如此生動細致雕于蓮花洞堅硬的石壁,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闕”二字,這是明代河南巡撫趙巖所題詞,證明了“龍門”的原稱。
好了,各位游客,由于時間關系,先講到這里,請大家自由參觀,謝謝!
洛陽導游詞200字篇三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歷經東西魏、隋唐至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共有約10萬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米(盧舍那佛像)。
龍門石窟以伊河為界,分為西山和東山石窟兩部分,西山石窟開鑿于北朝和隋唐時期,東山石窟全部開鑿于唐代,西山石窟是龍門最精華的部分,其中包括奉先寺的盧舍那佛像和古陽洞中的“龍門二十品”。
西山石窟中的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寺內中間的盧舍那佛像,據說是按照女皇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這也是石窟中最受游人喜歡、知名度最高的佛像。
龍門二十品,是指從北魏時期精選出不同的二十塊造像題記,它們記載著佛龕的雕鑿時間、人物、目的等。字型端正大方、氣勢剛健質樸,結體、用筆在漢隸和唐楷之間,堪稱書法奇珍。古陽洞中保留了“龍門二十品”中的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窯中)。
龍門石窟東山的香山寺,是武則天時代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訶羅”的遺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生前經常來此游玩。白居易去世后,根據他的遺囑,將他葬于香山寺以北,這就是今日的白園(白居易墓園)。
游覽龍門石窟,一般步行即可,線路多為:景區大門-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在每年的4-10月期間,游客還可以夜游石窟,在如夢如幻的燈光襯托下,萬尊佛像更顯氣象萬千(夜游只開放西山石窟和香山寺)。
景區內有“景區導游全景圖”的立牌。大門處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每批人數核定為10人,普通講解服務費:西山石窟每次80元;東山石窟每次40元;香山寺、白園分別每次20元。
洛陽導游詞200字篇四
關林位于洛陽市南郊8公里處的關林鎮,鎮因關林而得名。關林是埋葬三國時期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關林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是一處宮殿式建筑群、古柏成林,隆冢豐碑,氣派巍巍。
關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為關冢。
大殿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26米。廡殿頂,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正門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說的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等故事。
二殿五開間,廡殿式,門上懸掛著"光昭日月"匾額,是清光緒帝御題。殿中塑關羽怒視東吳像,左側站著手棒大印的關平、右側站著手持大刀的周倉。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為張候殿,右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闊五間,規模較小,內塑關羽夜讀春秋像、關羽出行圖和睡像,故又稱寢殿。
石坊寬10米,高6米,三門道。正額題"漢壽亭侯墓"五字,坊上題聯甚多,均是歌頌關羽之作,書體皆為明清書法,值得欣賞。
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構筑奇巧,別具一格。亭內有龜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頭雕龍,額題"勒封碑記"四字。碑的正面書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林",為歷代帝王對關羽的最高封號。舊時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冢,百姓墓稱墳,圣人墓稱林。關羽被尊為"武圣",故其墓稱"關林"。關林俗稱關帝冢。相傳,孫吳殺害關羽之后,怕劉備起兵報仇,遂以木匣盛關羽首級,送往洛陽。企圖嫁禍于曹操。曹操識破其計。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于城南。
關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經整修,設立了"洛陽古代藝術館",在兩側廊房內陳列洛陽出土的眾多石刻、碑志精品。
關羽被過去歷代王朝尊為"武圣",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關林古廟會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前往關林朝圣之海內外游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