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會合理消費課后的教學反思學會合理消費教學實錄篇一
《學會合理消費》是對學生進行節儉教育,引導學生確立科學的理財觀,做到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綠色消費,從而學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參與社會經濟生活的基本技巧。在消費過程中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能夠自覺養成愛惜勞動成果,不比吃穿,不浪費錢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和美德,從小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培養勤儉節約的習慣。
本課例舉了20xx年2月11日的《濟南日報》的報道:“春節了,孩子們收到了不少壓歲錢,濟南某商場反映,有5名小學生瘋狂購物,一天竟然花掉了3萬元壓歲錢,引起了家長們的不滿,他們要求商家做出退貨處理。最終商家與家長達成協議,將家長不認可的部分商品退貨。”這一報道說明了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合理消費,從小樹立理財觀,養成節儉習慣,做到不比吃穿,不浪費錢物。
教學時,我把課堂營造出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教學中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游戲,用活潑生動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融洽整堂課的氣氛。開拓學生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目的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表現,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是學生在學習中多一份體驗。通過書中生動的故事或事例來闡明勤儉節約的道理。但這些事例畢竟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從中獲得的情感體驗是不同于直接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的情感體驗的。我要求學生們密切聯系自己的親身實踐和體驗來舉例,說道理,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將自我融入情境,自覺地生情,潛移默化地移情,達到自悟的效果。
三是課堂充滿童趣。我在教學《學會合理消費》一課中,針對學生喜歡故事這一特點,我扮成了故事里的歷史偉人將準備好的有關的“小明星”證書、獎狀、小獎品等送給“勤儉節約小標兵”們,使學生在趣味的故事中受到了感染、熏陶。送禮物時,我更關注那些“不起眼”的學生,尊重那些“不聽話”的學生,讓他們增添信心。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歡欣鼓舞,爭先恐后地表現自己,充分體驗到了當“小明星”的喜悅。
學會合理消費課后的教學反思學會合理消費教學實錄篇二
我在教學中,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把滿漢全席的精美圖片引入課堂,并以相應的文字資料進行輔助說明,大大引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不是老師強加的。”學生只有在這種環境中,才能輕松地學習,感知明理。在這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談談當前的消費有哪些形式,哪些屬于合理消費,哪些屬于不合理消費,然后,再引導學生談談作為中學生應怎樣合理消費。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緊密練習生活實際,尋找解決辦法。課堂中,學生回答妙語連珠,真讓人感嘆不已。
走近學生,走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學的素材,引導學生行為,激勵學生情感,是這堂課教學的一個核心。我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說明學生的零花錢處理的不夠科學,引導學生認識到父母掙錢的艱辛,學生紛紛表示以后要節儉、要體貼關心父母。
學會合理消費課后的教學反思學會合理消費教學實錄篇三
1、考慮到教學地點是在農村中學,學生的能力并不是很高,因此本節課在問題的設置上就要盡可能地簡單一些,或者是將一個大問題分成若干個小問題,同時還要在某些問題上多給學生一些提示。從上課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一個目標是達到了。
2、關于新課的導入:我采用的是簡潔明了的方式,讓學生分析五個詞語的意思,并讓他們思考這些名詞與日常生活中怎樣的活動有關。此處用時2分鐘,從學生的回答及反應來看,導入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3、關于新授課:
(1)新授內容分成兩個環節,一是消費面面觀,著重分析現在消費狀況的變化,這是本課的重點;二是學會合理消費,重在培養學生合理消費的能力,這是重點也是難點。
(2)在消費面面觀環節上,我設計一家人在國慶期間消費的故事,從而的出消費方面的變化。此環節預設的`內容多了一些,生成的內容少了一些;另外就是有一個問題——這些消費方式滿足了他們哪些方面的需求,難度是大了一點。好在在一次次的引導下,學生勉強回答了上來。由于這個小意外,在講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消費由溫飽型向享受與發展型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時,我便采取了逐步提示的方式,學生的回答從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回答到科技的發展、國家的發展,最后回答到經濟的繁榮。這個教學的環節提醒了我,不管預設有多充分、考慮有多周全,都有可能在教學中得不到完全的實現。作為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隨時作出調整,以期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
(3)在第二個環節“學會合理消費”中,我把它分成了零花錢調查、取經園、說消費故事、制定消費寶典、我是消費高手等若干個小環節;有視頻、有歌曲、有輕松的故事,也有思辨性的問題,目的是想活躍課堂氣氛。想法是好的,“我是消費高手”本是我設想的最后的高潮,但居然沒有講一個字,原因在于預設的活動內容多了一些,且有幾個問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應該說教訓是很大的。
本環節中,我自認為的亮點是:
①事例選的較為恰當:有新橋鎮長春村黨支部書記唐敖齊多年來積極為公益活動捐款、我的同事在淘寶網上買衣服的故事,我認為身邊的事例是最有說服的,從教學的實際效果來看,對學生的震撼是很大的。
②事例的新穎性。在講濕度消費時,引用了月光族的事例;在講理性消費時引用了《等咱有錢了》的歌曲;在講綠色消費時,提醒學生世界氣候大會12月7日在丹麥開幕,會議旨在有效遏止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大家若能堅持做到綠色消費,就可以為遏止氣候變暖做出一點貢獻。
③由于合理消費是重點,但教材內容顯得有點零散,所以我對教材做出了重新的組合。將如何做到合理消費概括成四個方面: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勤儉節約,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注重精神消費。而且在這個地方,還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挖掘:為什么國家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還要倡導勤儉節約和合理消費。
處理本環節的亮點和不足之處提醒我:
①在不違反教學規律、不降低內容科學性的前提下,應該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實際,對過于分散的知識點進行重組。
②要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活力課堂決不能僅是說說笑笑的課堂,所設置的問題也不能都是沒有深度和難度的,要在關鍵之處設置些有價值的問題,如果難了,教師可以逐步引導來解決。
③所列舉的事例應該有新穎性、親近感,材料絕對不要假、大、空,不能離學生的實際太遠。這個環節中我運用的唐敖齊和我的同事的事例,從學生的反應來看,我就知道他們是很感興趣的,尤其是第二個事例出來后,學生就說道,我媽媽就是這樣做的,貼近學生實際的事例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④利用多媒體上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讓教學的內容變得豐富,但是也有個度的問題。本環節安排的內容從總量上看是有點多了,這就導致有些問題只能是蜻蜓點水,并沒有真正地起到作用,留下了很大的遺憾。現在看來最好是能象第一個環節那樣,用一個問題穿起整個內容,既有連貫性又有針對性,這是今后教學中務必要注意的。
縱觀這節課,從備課、課件制作等方面來看,基本上還是成功的。備課時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上課時能做到靈活與機動,盡可能將預設與生成統一起來,課件制作上追求簡潔與實用。通過這節課,我對什么是活力課堂,怎樣上好活力課堂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我一定會將這種認識貫徹到平時的教學之中,盡可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