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是生活,生活處處有學問,這讓我想起詩句篇一
第一,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的領導是統一戰線的靈魂,是確保統一戰線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生命線。大革命時期,面對二七大罷工的失敗,陳獨秀對中國革命一系列基本問題作了完全錯誤的判斷,放棄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使革命遭受了嚴重挫折。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堅決糾正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主張,堅持獨立自主原則,為贏得抗戰勝利奠定了基礎。當前,統一戰線的歷史方位、內部構成、使命任務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無論怎么變,黨的領導這一根本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能變。這既是百年歷史的經驗總結,更是做好統戰工作的一條根本規律。
第二,始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統戰實踐。一部統一戰線史,就是一部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統戰實踐、引領統戰成員、拓展統戰事業的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逐漸形成黨的統一戰線思想,不斷發展壯大統一戰線力量,為奪取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創造了極為重要的條件。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沒有照抄照搬蘇聯模式,而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和平贖買,創造性地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探索了馬克思主義統戰理論在我國條件下的成功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黨的統一戰線理論作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導新時代統一戰線取得歷史性成就。
第三,始終堅持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從有志青年、知名人士紛紛奔赴延安,到愛國民主人士輾轉北上、協商建國;從一大批科學家沖破阻撓、回國建設,到港澳臺海外人士回鄉投資“熱”、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潮”,再到新時代人民群眾對領袖的衷心擁護、對黨的無比信賴。歷史一再證明,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我們應對新挑戰、開啟新征程、繪就新藍圖,更加需要做好凝聚人心這道“功夫菜”。
第四,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回顧黨的百年歷程,統一戰線圍繞黨在不同時期的目標任務,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為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開拓改革路、實現中國夢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建設現代化河南的新征程上,統一戰線必須找準服務中心大局的結合點,發揮好獨特優勢,在“四個強省、一個高地、一個家園”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第五,始終堅持講究方法藝術。在黨的統戰史上,老一輩革命家以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工作藝術,留下了一段段統戰佳話,形成了民主協商、聯誼交友、照顧利益等好傳統好方法。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必須掌握規律、堅持原則、講究方法,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切實守牢圓心底線,既當“雜家”更當“專家”,既能“識人”更會“化心”,既善于“統”更善于“戰”,真正成為統戰工作的行家里手。
語文是生活,生活處處有學問,這讓我想起詩句篇二
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鍛造形成的偉大精神,如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大別山精神,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北大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改革開放時期的小崗精神、特區精神、浦東精神,新時代的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是我們黨不斷成長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基因密碼。當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大背景下,斗爭的嚴峻性、矛盾的復雜性、機遇的歷史性,都迫切需要傳承弘揚偉大精神,不斷書寫新的精神史詩。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堅定理想信念。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系列偉大精神,其核心都源于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平年代沒有硝煙戰火,但同樣有考驗、有犧牲,缺了理想信念這個“鈣”,同樣會敗下陣來。我省是紅色資源大省,要用好這些寶貴精神財富,以堅定的革命立場、百煉成鋼的革命精神把紅色江山代代傳下去。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樹牢為民宗旨。什么是中國共產黨,就是天底下對老百姓最好的黨。河南作為發展中的人口大省,在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還有短板。我們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家人的事情來辦,有那種慢一拍就寢食難安的緊迫感,辦不好就羞愧難當的責任感,全心全意地把他們的每一件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辦好。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銳意改革創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緊迫性、艱巨性、重要性,和改革開放之初沒有什么兩樣。我們要堅持思想再解放一些,膽子再大一些,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放管服”改革、人才創新發展等重要領域的改革,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集中力量打造航空港區、自貿試驗區等國家戰略平臺,在中西部創新高地建設上實現更大躍升。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永葆奮斗本色。共產黨之所以嚇不倒、壓不垮,靠的就是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河南的發展到了中流擊水、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還有很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比如,我省還有6000萬農村戶籍人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不足城鎮居民的1/2,推進鄉村振興,讓農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比如,我省人多事多矛盾點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主動仗任務艱巨。必須拿出“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氣概和“戰天斗地”的拼命精神,走好更艱辛的奮斗之路。
在弘揚黨的偉大精神中錘煉斗爭意志。自我革命、自我斗爭精神,是把黨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當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弄虛作假、表面文章、政績工程還沒有完全禁絕,傷害群眾感情、損害群眾利益的事件還有發生。我們要拿出刮骨療毒的斗爭精神,堅持從嚴管黨治黨,引導黨員干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上。
語文是生活,生活處處有學問,這讓我想起詩句篇三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樹立正確黨史觀”的重要論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成果,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政治方向對一個黨極端重要。當年,正是我們黨的政治方向堅定正確,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投奔延安,很多熱血青年是“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城。”能否樹立正確黨史觀,正是關系到能否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關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如何看待黨史問題是個重大政治問題,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只有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才能夠深刻體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偉力、理論偉力、實踐偉力,進一步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更加自覺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才能夠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為國家和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始終不渝的初心宗旨,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抗戰勝利前夕,毛主席在答復黃炎培歷史周期律時提出“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延安窯洞對”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歷史智慧的充分運用,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今日的成就也與黨始終注重“以史為鑒”的優良傳統分不開。只有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才能夠不斷認識、把握和運用自身建設規律,避免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不走老路邪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夠更加準確把握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更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夠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要求,更好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三、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1949年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京時,毛主席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實踐證明,我們黨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今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立志于千秋偉業,我們黨現在所做的一切,依然是這場考試的繼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只有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才能夠更好地學習傳承偉大精神,更好傳承發揚紅色基因;才能夠堅持和延續自我革命的優秀品格,更好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才能夠更加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走好前行之路,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