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福建高三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篇一
再次,教師要深入研究《考試大綱》和教材內容,結合時事熱點和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優勢和不足,自主設計具有針對性的題目,提供給學生使用。最后,教師要認真學習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省質檢試題,領會命題意圖和考查目的,按照題型和內容進行分類,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目的以之對學生進行訓練,增強訓練的有效性。
訓練必須遵循學科特點和學習規律,循序漸進,開始復習時側重單科訓練,進入第二輪復習后才將重點轉向文科綜合訓練,逐步從單點訓練到多點訓練再到綜合訓練,從知識訓練到能力訓練再到思維方法訓練。
三要注重練習講評。訓練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訓練的目的在于整固知識、提高能力、掌握方法。為此訓練之后的講評比訓練本身更為重要。建議一個課時的訓練必須配以二至三課時的講評,使每次講評都成為總結和肯定成績、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契機。
講評首先是講情境,以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從一個具體事例或一則時事材料中,講解黨和國家相關的政策方針,并拓展到其他時事熱點和生活案例。
其次是講設問,理解設問的具體指向和可變換的方向,學會多角度理解材料,發現問題。再次是講知識,明確在一定情境和設問下調動什么知識和如何調動知識,并對選擇題選項或主觀題答案要點涉及的知識進行再復習,從一點輻射到多點,促進考生知識體系構建。又次是講能力,分析試題要求的是什么能力,如何呈現這一能力,運用這些能力要注意什么問題,將能力落實到具體答題過程中。接著是講方法,明白試題的設計思路、考查的思維方法,并總結講解有關思維方法的推進過程和運用方式,把握思維方法的運用方式。
最后是講題型,總結試題特點、設計方式和解答要領,形成同類試題的解題方法。這樣,通過一個試題的講評,就能引導考生掌握一類題型、鞏固一片知識、提高若干能力、掌握幾種方法。經過多次訓練講評,考生的信息加工和處理、材料提煉和概括、知識建構和整合,能力運用和提高、問題的論證和探究、方法的使用和變通、語言的規范和駕馭就能得到提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實際答題能力就能到提高。
福建高三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篇二
《考試大綱》規定的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四個方面十二個層級考核目標,是全國卷能力要求的體現。但它們比較籠統抽象,多種能力要求混合表述,不便教學把握。要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包括高考答題能力,需要深入分解這些目標并進行有效訓練。
中學思想政治課要求的能力,除了表達能力外,具體可按認知層次由低到高分解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論證、評價和探究八個層次,在教學復習過程中應該以知識為基礎、以例題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并進行學科思維方法的滲透講解。
一要對高考考核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各個層次能力的內涵和要求。如理解能力,可以分解為:①讀懂文字圖表材料,從中解讀和提取有效信息;②解釋概念、原理、觀點和事實的內涵與外延;③比較不同概念、原理、觀點和事實,發現其異同;④對相關表述或事實進行概括和歸類;⑤用不同的詞句或形式轉換表述概念、觀點或信息;⑥將具體事例與相關知識建立聯系。
二要設計有效試題對學生的各個層次能力進行測評,發現學生的總體能力狀況和不同學生的能力差異,找出能力上的缺陷。仍以理解能力為例,教師應該從理解能力中五個方面內涵的要求,分別選取或設計試題對學生進行能力測查,了解學生在理解能力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具體問題,保證能力培養目標的準確。
三要根據測查掌握的情況和問題,針對性進行專項指導,或者選擇、命制相關習題進行訓練。假如學生在理解能力的“將具體事例與相關知識建立聯系”中存在問題,教師可以給出某個具體事例,由學生解讀材料,回顧調動所學的相關知識,明確這一事例隱含的學科道理;或者給學生某個學科原理,讓學生根據原理的內涵和外延進行舉例說明,建立事實與知識的內在聯系。
在這一過程中,同時要進行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的講解,引導學生分別掌握相關的思維方法。我省學生思維方法上最主要的問題是思維的全面性和辯證性比較薄弱,表現在答題中為答案不完整,分析中不會從反面看問題,論證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因此要特別強調整體性思維方法和矛盾分析法這兩種思維方法的引導,做到重點論與兩點論的統一、從具體到抽象與從抽象到具體的統一、理論思維與實踐驗證的統一,學會全面又辯證地評價事物、分析問題、論證觀點。
福建高三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篇三
在學科能力培養上,除了上述的分解測查和專項訓練之外,還要研究全國卷能力考核的特征,有效地提高考生答題能力。
一要根據全國卷試題材料較多信息豐富的特點,引導學生培養認真審慎的閱讀態度,學會正確解讀材料,準確提取信息,明確答題方向,提高材料審讀能力,并學會從材料中獲取和應用答題資源。針對試題中常用的數據圖表類材料相對復雜、內涵隱蔽,傳統文化經典類材料相對深奧難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讀表讀圖能力、經典解讀能力與題意提煉能力。
二要根據全國卷試題常有時事新知引入的特點,平時應要求考生閱讀《時事》,關心國家生活、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熟悉年度時事內容和時事新知,討論探討社會熱點,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庫存,拓展知識視野,豐富知識涵養,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和和知識的拓展、遷移、應用能力。
三要針對全國卷選擇題選項設計和非選擇題答案要求上理論要點與材料事實高度融合的特點,教學要避免步入單純知識復習的誤區,通過引入新素材、創設新情境,引導學生從學科知識出發去解讀現實生活問題,聯系重大時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去理解學科知識,培養事理交融的思維習慣,學會從學科知識角度去描述、闡釋和轉述具體問題,提高闡釋與論證問題能力。
四要針對全國卷非選擇題答題角度寬廣而深刻的特點,知識掌握時要關注“左鄰右舍”的知識聯系,材料分析中要深入挖掘其中重要信息和核心詞句,把網絡化知識與關鍵性信息結合起來闡述觀點,論證結論,提高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其中知識聯系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借助課本目錄分析教材結構,進行知識系統構建;另一方面可以圍繞熱點話題進行“一對多”(用一個原理去分析多個實際問題)和“多對一”(尋找多個原理去共同分析一個實際問題)思維演練,圍繞熱點話題分專題進行知識整合構建。
五要根據全國卷開放題中不限知識運用角度、允許自主發揮的設計形式和答題要求,教學過程中要改變“灌輸式”、“應試化”教學方式,適當組織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研討辯論、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疆界,調動已有經驗,提升價值觀念,學會表達說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開放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