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期刊論文格式要求篇一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匯。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征的詞語,便于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匯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1.關鍵詞規范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通常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號編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選3~8個,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按詞條的外延(概念范圍)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關鍵詞一般是名詞性的詞或詞組,個別情況下也有動詞性的詞或詞組。
應標注與中文關鍵詞對應的英文關鍵詞。編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關鍵詞前以“關鍵詞:”或“[關鍵詞]”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前以“key words:”作為標識。
關鍵詞應盡量從國家標準《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和地區、人物、文獻等名稱,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關鍵詞應采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
2.選擇關鍵詞的方法
關鍵詞的一般選擇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后,從其題名、層次標題和正文(出現頻率較高且比較關鍵的詞)中選出來。
期刊論文格式要求篇二
《學報》編輯部于開始使用遠程稿件處理系統。
編輯)初審-專家(學科編委)外審-作者修改-主編終審-編輯加工的流程設置,然后轉入線下進行排版-執行編輯校對-印刷的流程。
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現了一些問題。
(1)稿件處理周期長。
齊、清、定的稿件很少,需進行多次編輯加工,這也導致此階段的處理時間較長(1個月),影響了稿件整體的處理周期。
(2)稿件學術質量和出版質量的把關環節有待改進。
例如,優化前同行評議沒有嚴格送兩位專家評審,有的只送了一位,且沒有采取雙向盲審制,影響了稿件審理的公平性。
后期主審后管理層對期刊格式和規范化方面的審查比較薄弱,影響了期刊的出版質量。
(3)各階段銜接不暢,影響運轉效率。
采用將《學報》整期需排版的文件傳遞至印刷廠,而印刷廠往往要同時進行多個期刊的排版工作,需協調時間,編輯部對這部分工作時間的控制比較被動。
2優化措施
7年起編輯部從每個環節入手,逐個改善,進行了多次的優化和調整(圖1)。
2.1縮短、控制流程時間節點,稿件進程可追蹤
首先,于在系統后臺將初審和外審階段時間分別設置為7、40天,運行穩定并達到預期效果后,于繼續設置為3、20天,使三審中前兩審的時間嚴格控制在30天內。
采取的措施是:結合系統功能設置過期自動顏色標注和郵件自動催審功能。
責任編輯進入系統后對稿件的進展情況一目了然,并根據情況采取相應措施追蹤控制稿件進程。
其次,調整作者單次修改、主審和單次編輯加工的時間,將其分別設置為30、7和15天。
這樣,線上的總體時間約4個月,全程由同一責任編輯(學科編輯)負責,線下也進行了時間的調整和控制,由當期執行編輯負責,總體控制在4個月左右。
采取的措施是:送主審、終審和付印的時間為每月固定的時間點,只能提前,不能延遲,并配以適當的獎懲措施。
這樣編輯、主任和主編就能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稿件處理時限進行把控,達到預期效果。
2.2調整稿件處理流程設置,提高稿件質量控制和工作效率
2.2.1線上流程調整
(1)流程源頭控制,增加收稿初篩環節。
在收稿時對不符合期刊辦刊宗旨、寫作不規范、經學術不端檢測文字重復率過高的稿件不經入庫直接退稿,減輕后面責任編輯的初審壓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2)調整外審設置,提高審理公平性。
外審實施雙盲審制度,并規定責任編輯處理稿件時至少有2個外審專家意見,才能對稿件做出外審結論,提高了同行評議的公平性,保障了錄用稿件的學術質量。
(3)增加返作者修改次數,并提出不同的修改側重要求,提高稿件修改質量。
一般編輯部都與作者聯系修改一次,但由于作者要同時兼顧內容和格式修改,一次修改到位的不多。
因此我們進行了2~3次甚至多次的再次修改設置,但每次側重點不同。
一般首次修改在外審之后,側重對學術質量的審查。
主審同意錄用的稿件,要求作者再進行一次修改,這次是結合主審意見完善格式。
這樣經過幾次修改返回的稿件更規范,看似環節繁瑣,但提高了后面編輯加工環節的效率。
(4)增加編輯加工次數,提高稿件規范性。
《學報》為綜合性學術刊物,日常稿件中圖表、公式、符號等內容較多,也是出現問題較多的地方,一次加工不能全部兼顧到,在后面校對時就會出現較多問題,改動也較多。
這樣不容易遺漏項目,這種方式雖然使編輯加工次數增加了,但編輯的實際工作量并沒有額外增加,而且由于針對性更強,編輯加工的稿件質量得到了改善。
2.2.2線下流程調整
責任編輯完成編輯加工環節后轉給當期的執行編輯進行線下工作,流程的調整包括:(1)終審后增加主審環節,提高稿件審查質量。
針對終審后稿件發現的問題,為了提高效率,在1校后增加終審環節。
流程修改后,主審側重學術把關,終審在輔助審查學術問題的同時,側重編輯加工和校對問題的解決。
這種方式既對稿件在內容和格式上進行了再次把關,又提高了主編(主任)的工作效率和稿件處理流程的流暢性。
(2)返作者校對次數由1次改為2次,降低差錯率。
目前一般編輯部的做法都是以pdf格式返作者校對1次,但經過后面多個校次及最后的終審后,有些稿件還要做一些改動需及時傳達給作者。
基于此,我們采取了在定版付印前再將pdf文件返給作者校對一次的做法,這樣作者對后期修改內容可進行確認,同時再次校對稿件時還能發現一些新的問題,降低了稿件的差錯率,提高了稿件質量。
(3)改革排版方式,提高排版工作效率。
《學報》編輯部20之前的排版工作都由印刷廠完成,受制于印刷廠時間安排和人員變動的影響,排版、校對、改版效率不高。
分批或者單篇排版,對于一些棘手問題也能即時指導解決,提高了編輯的工作效率和流程的周轉速度。
審理更公平,內容更規范,各環節連接更流暢,工作效率更高。
3流程優化對期刊質量的影響
稿件處理流程的優化目的是通過各項措施,縮短處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最終達到保障期刊學術質量和出版質量的目的。
數據統計自《學報》遠程稿件處理系統,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2007—20《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
3.1稿件處理和刊發周期縮短
分別下降到2、22天,年以后,基本穩定在2~3天和18~22天,加快了稿件的審理進程。
審理階段縮短了近2個月的時間,再加上其他環節的優化組合,使整個稿件的刊發周期明顯縮短。
影響了正常來稿的刊發周期外,其余年份基本穩定在220~260天,縮短了近4個月。
經過改革,逐步增加,近兩年來稿量穩定在篇左右,增長了66%,這是流程優化帶來的連鎖反應。
在人員基本固定的情況下,編輯部人員處理的稿件量也增長了近66%,而出版周期的縮短,說明整個編輯部處理稿件的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3.2期刊學術質量和出版質量穩定提高
流程優化不僅縮短了稿件的審理時間,也通過建立雙盲審制度、增加終(主)審次數及增加作者修改次數等措施保障了稿件的學術質量。
逐漸升高趨勢,穩定位于學科第二,且連續5年獲得“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
說明優化后的稿件流程設置為提升《學報》學術質量及其在生態類期刊中的影響力提供了保障。
通過增加編輯加工次數、增加作者校對次數及革新排版方式,《學報》的出版質量得到了提高,差錯率得到了降低,并連續多年在期刊審讀中得到優良評價。
關于期刊學術質量和出版質量,雖然還存在稿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但科學、流暢、高效率的稿件處理流程是其重要保障因素。
4結束語
稿件日常處理流程關系到作者、審者、編輯三方的工作方式和效率,也對期刊的質量產生重要影響。
對于建立高效、流暢、科學的稿件處理流程,每個期刊的做法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目標是縮短出版周期,提高期刊學術質量和出版質量,最終提高期刊的影響力。
對稿件處理流程的優化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出版實踐中哪個環節不合理,就隨時注意分析總結,找出適合的優化方式,并進行改革。
在《學報》稿件處理流程優化過程中,也出現過因增加編校次數而導致相應環節時間延長的現象,我們發現這種趨勢就立即進行了微調整,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每個科技期刊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資源,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利用現有資源優化稿件處理流程,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
期刊論文格式要求篇三
題目: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各項內容:四號宋體居中。
二、目錄
目錄: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章節條目:五號宋體。
行距:單倍行距。
三、論文題目:小一號黑體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2、摘要內容字體:小四號宋體。
3、字數: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關鍵詞:四號宋體,加粗。
詞3-5個,每個詞間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號times new roman.
2、內容字體:小四號times new roman.
3、單倍行距。
4、keywords:四號 加粗。
詞3-5個,小四號times new roman、詞間空一格。
六、緒論。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內容5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號宋體
章:標題: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節:標題:小三號黑體,加粗,居中。
一級標題序號。如:一、二、三、標題四號黑體,加粗,頂格。
二級標題序號。如:(一)(二)(三)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頂格。
三級標題序號。如:1.2.3.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四級標題序號。如:(1)(2)(3)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五級標題序號。如:①②③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醫學、體育類畢業論文各章序號用阿拉伯數字編碼,層次格式為:1××××(小2號黑體,居中)××××××××××××××(內容用4號宋體)。
1.1××××(3號黑體,居左)×××××××××××××(內容用4號宋體)。
1.1.1××××(小3號黑體,居左)××××××××××××××××××××(內容用4號宋體)。
①××××(用與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a.××××(用與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三)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正中。
表序后空一格書寫表題。
表格允許下頁接續寫,表題可省略,表頭應重復寫,并在右上方寫“續表××”。
(四)插圖
每幅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圖序和圖題應放在圖位下方居中處。
圖應在描圖紙或在潔白紙上用墨線繪成,也可以用計算機繪圖。
(五)論文中的`圖、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分別依序連編編排序號。
序號分章依序編碼,其標注形式應便于互相區別,可分別為:圖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數字一律用半角標示。
八、結束語。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內容3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九、致謝。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內容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十、參考文獻
(一)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參考文獻以文獻在整個論文中出現的次序用[1]、[2]、[3]……形式統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參考文獻的格式:
十一、附錄(可略去)
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英文內容小四號 times new roman、單倍行距。
翻譯成中文字數不少于500字 內容五號宋體,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論文用a4紙縱向單面打印。
頁邊距設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期刊論文格式要求篇四
文章題目
xx1 xxx1 xxx2
(1.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 南京 210046;2.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 上海 33)
摘 要:中文摘要為小五號宋體,行距為14磅,中間標點為半角,段首空6磅。
關鍵詞:中文關鍵詞為小五號宋體,行距為14磅,中間標點為半角分號“;”,段首空6磅。
英文姓名五號,標點用全角,姓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1.25倍行距
(1.英文單位小五號斜體,標點用半角,詞首大寫,1.25倍行距,段后空 12磅)
abstract:英文摘要為小五號times new roman,行距為14磅。標點為半角。
keywords:英文關鍵詞為小五號times new roman,行距為14磅,中間標點為英文半角分號“;”,段首空6磅。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1.2 提出問題二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1 提出問題(四號黑體)
1.1 提出問題一(五號黑體)
1.1.1 三級標題(五號宋體)
2 分析問題
2.1 分析問題一
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圖1 位于三層材料體系中的位錯示意圖(小五號黑體居中)
system(小五號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2.2 分析問題二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表1 表題標題(小五號黑體居中)
2.3 分析問題三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
2
p(f)=1
t2πfaexp??-(2πfσ)2???,
?2??
(1)
(公式居中排,公式字體設置:尺寸--定義:10磅,7磅,6
磅,14磅,12磅)
????
致謝(小五號黑體) 感謝趙六六教授對本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小五號宋體)
參考文獻:(五號黑體)
signaling pathways in pathogen defense [j]. curr opin plant biol, , 5(325):325-331. (小五號宋體或times new roman)
[2] 高郭平,錢成春.中國東部海域衛星遙感pfsst和現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