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解憂雜貨鋪讀后感篇一
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出版當年即獲中央公論文藝獎。作品超越推理小說的范圍,卻比推理小說更加扣人心弦。
這是這一年來我讀到的最好的正常向作品,用了不到3小時讀完的二十多萬字的小說,是大家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東野圭吾。可是這一次他寫的卻不是推理,或者說“不是關于案件的推理”,而是“感情的救贖”。
我一直會問自己,到底想要寫怎樣的故事?而這本書提供了范例。不過東野圭吾一直是這樣的人,無論寫什么,人們讀后都會感到:“原來世間的感情、人與人的關系,可以如此純粹美好。”在他的作品里,每個人心里都有非常重要的東西,我們姑且可以稱之為“信仰”,那是即使付出生命也絕對要守護的東西。
一直以來,我不喜歡黏膩潮濕、矯揉造作地談愛情。現在的偶像劇令人作嘔的地方正在于此,很多暢銷情感類圖書也矯情地讓人想對故事的主角說一句“活該”。當然,也許別人會嘲笑我這個“阿姨”“過了做夢的年紀”呵呵。
無論如何,這本書讓我看到了除了黏膩的愛情之外,人世間情愛的另一種溫暖形態。雖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迎來美好的結局,但是就像那個最終戀人逝世也沒能入選奧運會卻找到人生價值的女選手,那個沒有實現夢想且為了救人去世卻讓自己的音樂流傳下去的追夢人,那個失去了父母和原本身份卻得到了感悟再次重獲新生的男孩,那最后決定自首蹲班房卻重新領悟人生的三人組,還有雜貨鋪老爺爺和丸光園老奶奶雖然有私奔失敗再未見面的愛情,卻守護了更多有需要的人的一生一樣……也許,想要得到的幸福并不一定在皆大歡喜的結局里,能否得到幸福,最重要的應該是守住內心的東西吧,哪怕只是一時的沖動也一定要這么做一次。
解憂雜貨鋪讀后感篇二
昨天今天兩天看完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對的,這就是解憂雜貨店的基本功能。果然,三句話不離本行,這句話一下就暴露了一個學工科的思維邏輯,凡事從基本功能下手,接著就該弄懂原理啦。開雜貨鋪的老爺子浪矢熊治和丸光孤兒院前院長曾經是一對戀人,在私奔失敗后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但是他們都選擇了以幫助別人為終身事業,一個為別人排憂解難,一個收養孤兒。浪矢熊治幫助的人不知怎么回事,都是來自丸光孤兒院的孤兒,這一切或許是冥冥中注定的,因為他們都選擇原諒了阻礙他們奔赴愛情的人。人與人的羈絆會讓你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也會讓你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努力的意義,是它讓我們不再孤獨,是它成為了我們一生都愿意去背負的、甜蜜的負擔。
其中提到的三個犯罪青年幸平,翔太和敦也,當知道要收購孤兒院的晴美是他們回信幫助過的人并且也來自和他們相同的孤兒院時,他們的是相信晴美不會將孤兒院改成酒店以用作商業盈利的。書中也提到了他們三在幫助別人時內心的掙扎,一方面是自己還要逃路,另一方面他們沒有幫助過別人,想做善事的想法同時充斥著他們。最后他們還是無可厚非的選擇了幫助別人。每個人不經意間的選擇和行為,都像投入水面的石子一樣,造成了持續不斷地漣漪,這些漣漪不斷擴大,漸漸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羈絆,過去未來終將交匯。
最后那封來自浪矢的信救贖了他們: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應該怎么做?我想,心之所向即為人生該有的方向。
解憂雜貨鋪讀后感篇三
最近看了一本書——《解憂雜貨店》,寫的很好,全文的邏輯性很強,不愧是東野圭吾,里面的內容值得細細回味。
可能每個年紀,每次看這本都是不一樣的感受,我是第一次看這本書,以前我師傅有推薦過。偶然一次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迫不及待就借回來。這本書看完,收獲了兩點。
看完這段心里深有感受,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心底其實都是有答案的。我以前是個膽子很小的人,很多想做的事情,害怕,不敢去做。其實矯正牙齒應該是我從小就想去做的事情,因為未知,因為害怕,怕拔牙,怕疼,怕去陌生的地方,做未知的事情。
當我有一天,終于決定今天一定要去做這件事,那天發生的事情我一直記得,我在牙科診所外面徘徊的走了好多次,來回的走,不敢走進去。當時的決心就是:今天不進那個門,今天就不回去了!就抱著這樣的決心,成功挑戰了自己。
想做一件事和真的去做一件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就像我決定學日語時是一樣的,我記得一開始我很猶豫,我還寫了一份學和不學的對比圖。真的,寫完這對比圖,我心里就更加確定了。
很多時候,我們心底都是有答案的,只是想更加確定一下而已。現在回頭想想,這些決定都是無比正確的,我經常會想,5年后、10年后我應該是什么樣子,然后給自己設定高地,去攀登。也會遇到徘徊、害怕、猶豫、軟弱,但當自己跨過那一步時,會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未來很多事情都充滿不定性,我們現在能做的,做好每一天的自己,認真經營每一份友情,愛情,親情。
第二個感受是在文章結尾時,浪矢寫的一封信:
解憂雜貨鋪讀后感篇四
這本書也是在微博上有人列出書單推薦的,對作者本人的了解就是他的國籍,以及擅長寫推理小說。
由于看動漫的緣故,對日本的一些生活習俗,日常還是很感興趣的,所以買了這本書。
剛開始看的時候,有點分不清這三個開場人物的名字,第一章看完的時候就確定這是我喜歡的類型,帶有一絲奇幻色彩的,同時又溫馨治愈。
整本書讀下來,有種感覺就是好像有根透明的線牽引著,把每個人物每個情節都完美的鏈接了。
最后的最后,值得感動,更值得去思考。
與其現實中真的有那么一家店,去那里訴說憂愁,尋找幫助,不如直接去跟身邊人訴說,找他們幫助,或是去幫助別人,傾聽別人。
內心的破洞由別人來幫你彌補,然后你又盡力去幫助他人,豈不美好?可現實又可能是另一種局面,有些事,身邊人無法訴說,有些人你無法去幫助。
只能寄希望于陌生人。
讓人很是懷念,與筆友的每次通信,都會心跳加速~都會去期待下一次是什么時候,什么內容。
現在發達的通訊,完全制造不出那樣的心動時刻,再豐富的表情畫面,在書信面前都顯得蒼白。
我喜歡書里的每個人物,們都有自己的故事,獨特的人生,卻有著共同的特質,就是為未來而努力的那種信念!獲得陌生人的解惑和指導,不是一笑而過就拋到腦后,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才會更踏實。
助人自助想必就是這個道理。
去年有這么一句話很火:聽過很多道理,可是我們仍然過不好這一生,的確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里,我們每天會接收的信息都可以達到爆炸的程度,什么心靈雞湯,人生哲理。
可是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的始終是少數,是這些道理不對?還是根本沒有用?誰知道呢,也許是你只聽不做,不如努力哪有什么回報可言?也許是你有一定成績,可是你比較悲觀,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又或許是你得到的不少可是喜歡與人比較,相對而言,不容易滿足。
無人知曉,我們只知道那些令人羨慕“表面”的成功者……
解憂雜貨鋪讀后感篇五
這是一間神奇的雜貨店,從前門投信,馬上就從后門的牛奶箱里收到回信。
在我看來,雜貨店的神奇回信速度可以有這樣一種解釋。解憂雜貨店不在別處,它就是你自己的心房中的小小的一間。所以當你提筆寫信的時候,答案自然很快就浮現在眼前了。
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真的有解憂的功能,它至少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這是五段故事里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
一個人的靈魂因為舍己救人而得到了升華,自己的夢想雖然到死時都沒有實現,但是卻以另外一種方式、通過另外一個人而終于得到了實現,讀后感《解憂雜貨店讀后感1000字》。也許是自己也喜歡音樂的緣故、也許是自己也曾有過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吧!
就像浪矢爺爺說的:"很多時候,咨詢的人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來咨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所以,命運是陽光明媚還是陰雨蒙蒙終究把握在自己手上,正所謂,上帝救自救者!
"如果有人指點迷津,人生會有怎樣的不同"應該是《解憂雜貨店》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
浪矢爺爺說:"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咨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洞流失。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如果,我們在困惑中能夠得到有心人的幫助;如果,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我們慎重的慈悲的給予幫助,那么"珍惜布衣暖,感恩歲月長"會不會成為每個人的慈悲?而我們每個人表達出來的,即便是最微小的善意,也能像陽光一樣普照,然后,在那只神奇的蝴蝶的世界里,又最終,溫暖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