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篇一
在教學時,創設適合的情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情境能讓學生盡快地融入到教學中來。因此,課堂上由買玩具引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這樣一方面激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感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交流是學生的天性,學生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與別人一起分享。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說說自己口算的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44+25
①40+20=60,4+5=9,60+9=69
②先算44+20,再算64+5=69
③先算44+5,再算49+20=69
④先算25+40,再算65+4=69
(2)25+38
②先算25+30,再算55+8=63
③25+8=33,33+30=63
允許算法多樣化,體現數學的個性化,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口算方法
多樣的練習形式,使學生在掌握和鞏固計算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的樂趣。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篇二
憑借以往的教學經驗,總覺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在上過第一課時后,要磨好幾課時,同學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師勸我不要上這個內容,我自身也有這個想法。業務學習那天聊起這個話題,有不同的聲音:難上的課,就應該研究研究。對呀,挑戰一回,看當堂課能不能學會。我不再猶豫了,決定研究課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利用已有知識來解決問題,實現知識鏈接和戰略方法的溝通,引導同學沿分步算式去尋求豎式中的對應數位、兩層積和兩積之和,從豎式的各層積動身質疑其橫式中的實際含義,相機借助板書把算理進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學在反復體味中感悟橫豎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其延伸至思維深處。利用生成型資源,啟發同學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紙片遮擋住某一數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紙片用處大!
用計算來解決一個問題,首先需要我們根據題目的特點做出判斷,再根據需要將估算、口算、筆算有機結合,為確認結果的正確性,最后的驗算是必需的。
由易到難,由淺到深,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練習:
(1)在口里填上合適的數
(2)試一試
(3)會驗算嗎?一組做一題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錯。
(5)競賽。同桌2人一組,
每人完成兩題,先做好的可以指導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學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對計算并不很熟練,如何讓同學主動去計算,以達到熟練計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競賽這一環節,讓同學通過競賽來提高計算的積極性。完成得較好,只有個他人錯。 所以順理成章地推出我的獎勵 ——今天你們表示得非常出色,課堂上基本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身手,出乎老師的意料,所以老師將給大家一份驚喜:你們吃過“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嗎? 老師給代伙的同學燒了一樣菜,給不代伙的準備了點心,老師公平吧。
餐后輔導,讓同學做了四道豎式計算,34人中,3 人積的對位錯、4人計算錯、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來的家庭作業,有5人錯,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當時教的三(2)班比,錯的少多了,應該說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將每次口算的結果寫在相應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計算過程還有進位問題。首先我要求同學書寫一要清晰,二要有條理,其次還要求同學理清計算的各個環節,在計算過程中有效地對各環節實施自我監控,特別要關注自身易出錯的環節。
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案篇三
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1、掌握乘的順序。
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在實際教學時,估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算出結果是多少,所以本課基本思路是從認知沖突到新知嘗試經過交流理解達到鞏固掌握,同時也提倡算法多樣化。
實際教學中,在組織全班討論、交流各類方法,提出自己的疑問一起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多種計算方法,有用加的方法進行分拆,有拆因數法,有堅式計算。所以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在復習、嘗試、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將新知與原有的知識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在整堂課中,我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合理的運用學生生成的問題資源,讓學生在展示個性思維的時候,暴露自己真實的想法,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的反思中的想法與口算方法的算理巧妙的合并到一起,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把現在的想法在豎式中如何表示出來,在學生對新生事物的不斷完善中,關注到了學生的錯誤,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對于+的省略,它是一個習慣問題;他們在相互交流、自我反思中不僅突破了建構了知識的障礙,讓學生自己感悟錯誤所在,從而牢固建構建構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堅式格式,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高潮層出不斷。有人說,創造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課堂中的問題信息其價值并不在于問題本身,而在于背后的創造過程,實現了問題背后的創新價值,才真正使課堂中的問題變成重要的課程資源。
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開放的,動態的,當學生活起來、動起來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傾聽他們之所想,組織他們交流思維的火花,在師生交往、生與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參與課堂教學。正是有了他們的參與,才使我們的課堂異彩紛呈,充滿了未知的、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突破預設的囚籠,變預設為生成,善于捕捉動態生成性資源,使之加以利用,讓課堂教學涌動活力。當然捕捉這種閃爍不定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有妙手,能及時抓取,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而富有動態生成的課堂正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要努力達到的境界。同時教師的教學必須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從而使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達到教人以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