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科特點而制定的一套教學行動的計劃。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計劃模板,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一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詞,激發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掛圖,多媒體。
1課時。
1.師:我們的祖國像一條巨龍,似一條綢帶,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師: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3.師出示課件,認識長城和運河,指明說看到了什么。
1.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2)運用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不朽 創造奇跡 天堂
2.教師檢查學習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不朽 創造奇跡 天堂杭州 嘉峪關
(2)指名讀,注意糾正字音。
(3)指名聯系句子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地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子。
譜寫: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2.學生自學后討論。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6.“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7.“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8.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10.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1.導讀,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們之間存在的相似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5.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6.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7.同桌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9.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1.師:作者把長城和運河稱作“人間奇跡”,你能說說“人間奇跡”是什么意思嗎?
2.為什么會把長城和運河稱作“人間奇跡”呢?
3.生分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4.指名匯報交流。
5.引讀: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6.生齊讀這兩句話。
1.師:學了這首詩歌你都明白了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匯報并質疑。
3.師小結。
1.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2.學習寫介紹長城運河的短文。
板書設計:
長城和運河
奇跡 長城——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龍)
運河——銀光閃閃 伸向天邊(像綢帶)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二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的字。
2、學習會寫的字。
3、學生書寫。
三、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cai出示第一幅圖:
(1)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么?
(3)小組討論,并說說。
2、cai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
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
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垛口:指城墻頂部外側建筑的兩米多高的齒形墻。
瞭望口:指齒形墻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齒形墻上用來射箭的洞。
五、鞏固練習。
1、復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一個句子,說說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
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么變化?
4、學生發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1)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2)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6、全班齊讀。
7、討論: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跡”?
(一是使學生感受到“長”而“高大堅固”又“氣魄雄偉”的長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當年修筑長城時,在極其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能用自己的雙手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三、總結學習體會。
1、感情去朗讀課文。
2、談談你的體會。
3、下面是幾位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
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么樣的智慧和力量。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
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
形態像條長龍。
城墻頂上氣魄雄偉。
長城構造高大堅固城墻外沿。
方形城臺偉大奇跡。
聯想血汗、智慧凝成。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三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長城的象征意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通過多種形式地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長城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長城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堅強意志、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贊嘆,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
感悟長城的象征意義。
長城圖片、音樂以及相關的文字資料。
一課時。
一、音樂激情導入。
1、欣賞歌曲:播放音樂《長城長》。
2、欣賞完了這首旋律優美的歌,你們聽出來沒有歌唱的對象是什么?抒發了什么感情?(對祖國、對故鄉的愛,尤其是對長城的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字詞讀音,課件出示字詞,指名讀。
3、指名讀課文,課件出示用“~~~”畫出具體描寫長城的句子。
三、集體反饋,突破重難點。
(一)品讀句子,體會長城的雄偉壯觀。
1、說。指名說說文中直接描寫長城的句子。(出示大屏幕)。
2、想。這段語句中,作者分別把長城比作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板書:長城綿延伸展跌宕起伏巨龍;烽火臺勇士巨人,這樣形象地寫出了長城的雄偉、壯觀以及磅礴的氣勢。)。
3、賞。教師出示長城的圖片,供學生欣賞,加深感受,激發學生對長城的贊嘆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二)展示資料,了解長城的象征意義。
2、學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師小結。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三)結合課文,探討長城的象征意義。
1、教師:同學們,剛才通過學習,你們覺得長城象征著什么呢?學生小組討論并反饋小組討論的結果)。
2、教師引導學生從下面的語句中去感悟(出示大屏幕)。
(2)“是的,多么難忘啊,我體會到了父親那句話的含意,而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靈的膠片上感光?!?/p>
(3)“它不就是我們古老民族的偉大靈魂嗎!”
3、教師小結。,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精神的象征。
四、課堂小結。
1、大屏幕出示句子:“啊!長城!偉大的長城!你永遠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讀一讀這些語句。
3、指名說說對這些語句的理解。
五、全課總結。
我們中華民族的地域寬廣,我們的歷史悠久,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人民更是勤勞、勇敢、智慧!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當奮發圖強,維護祖國的尊嚴,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六、課后拓展。
查閱有關長城的資料及傳說故事,制作“我愛長城”小報。
10※長城在我心中。
綿延伸展。
長城宛如巨龍雄偉壯觀。
跌宕起伏。
傲視長空勇士。
烽火臺宛如堅強不屈。
默對蒼穹巨人。
在上本課時,我反反復復看教材參考。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理解全文,體會長城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贊嘆,鍛煉學生的頑強意志。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獨立學習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師出示長城的圖片,供學生欣賞,加深感受。激發學生對長城的贊嘆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從而加深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教師適當地進行引導,并創設情景,熏陶感染,使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在突破文章的難點上,主要通過資料的搜集以及語句朗讀來實現。特別是對長城的象征意義的理解上,引導學生通過圖片的展示以及想象,讓學生在反饋中,逐步認識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人們堅強不屈、雄偉氣勢的象征。
反思這課,收獲還不少,其中也有些地方講得含糊,學生還不很明白。以后我要多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使每課都得以成功。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詞,會寫15個字。正確讀寫“蜿蜒、盤旋、城墻”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1、學習完整表達,有理有據。
2、學習本節課的寫作順序。
3、培養學生坐姿端正,認真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喜不喜歡旅游啊?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一處名勝,你準備好了么?用你的坐姿告訴我。它凝聚著中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長城。(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且要試著用一段話概括出你眼中的長城,開始。
1、剛才大家都讀得特別用心,老師這里有幾組生詞誰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領讀(你讀得可真準,如果聲音再響亮點就更好了)。
同桌讀、單人讀(別著急,讓他思考一下他肯定能讀出來,我們等等他好么)、
齊讀(大家的聲音真響亮,如果再干脆點就更好了,再來一遍)。
2、蜿蜒:蟲字旁,形聲字。
壘字寫法:撇折、點;上面大下面兩個??;下面的土字大。
3、剛才讓大家讀書的`時候提了個什么問題?誰來說說?
都說呀會讀書的孩子能把一句話讀成一個詞,這個詞是?
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板書:奇跡)。
三、精講。
為什么說是一個奇跡,請你快速瀏覽課文,把你感觸最深的地方用括號括起來,并簡單地在旁邊概括出你驚嘆他的原因。
誰來把你的贊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注意要先告訴大家在課文中的哪一段。
(一)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略)全長13000多里。
1、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長)。
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一萬三千多里,同學們,你知道有多長嗎?二十多年前有一個年輕人曾徒步走完了這一萬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長城長么?誰來,讀出你的驚嘆。
我們的操場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長城相當于圍繞操場跑上35000圈。你說我們的長城長不長?來,我們一起再把這種氣勢讀出來。
2、大家看咱們課本里的圖除了長還怎么樣?(板書:彎彎曲曲)。
你們看,順著山勢長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峽谷他就俯沖直下,……這樣的姿態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板:蜿蜒盤旋(把話說完整)。
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多美呀,多有氣勢啊,誰愿意來讀讀第一段,就讀出這種美,這種氣勢。
美中有氣勢,來,同學們一起讀。
是呀,看著如此美而又有氣勢的長城,讓我們情不自禁的發出了這樣的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p>
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到這是一個奇跡?
(二)二段。
1、說說你的感受(板書:高大堅固)。
是呀,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堅固。同時作者在這一段還介紹了長城的構造。
2、請同學們細細的自由的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一會兒啊請你做小導游,來介紹一下作者分別給我們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圈畫出來,思考每一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誰來試試,老師說過,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錯了也不錯,看誰最勇敢。
4、大家注意看瞭望臺和射擊口,為什么這樣設計?
是啊,像長城這樣“長”而“高大堅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讓我們在以此由衷地贊嘆:
(三)三段。
2、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哪些詞語最能體會到勞動人民的不容易和艱辛?
同學們,你們能讀出這種艱辛和不易的感覺嗎?指讀。
4、透過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這種勞動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年累月,女生讀。
這樣的工程也不是一段兩段,而是綿延萬里,男生讀。
小結:這樣的城墻舉世無雙,這樣的雄偉工程世界少有,這樣的艱巨工程靠人力完成,歷史罕見,這樣的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絕無僅有!這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五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詞,激發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掛圖,多媒體。
1課時。
1.師:我們的祖國像一條巨龍,似一條綢帶,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師: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3.師出示課件,認識長城和運河,指明說看到了什么。
1.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2)運用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學習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造奇跡天堂杭州嘉峪關。
(2)指名讀,注意糾正字音。
(3)指名聯系句子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地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子。
譜寫: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2.學生自學后討論。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6.“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7.“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8.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10.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1.導讀,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們之間存在的相似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5.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6.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7.同桌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9.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1.師:作者把長城和運河稱作“人間奇跡”,你能說說“人間奇跡”是什么意思嗎?
2.為什么會把長城和運河稱作“人間奇跡”呢?
3.生分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4.指名匯報交流。
5.引讀: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6.生齊讀這兩句話。
1.師:學了這首詩歌你都明白了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匯報并質疑。
3.師小結。
1.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2.學習寫介紹長城運河的短文。
奇跡長城——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龍)。
運河——銀光閃閃伸向天邊(像綢帶)。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六
學會生字新詞,對照插圖,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陡峭,凝結等字。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自學為輔。
兩課時教學過程。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為防御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后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軍事建筑。
(1)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長城修筑在什麼地方?(崇山峻嶺之間)。
(3)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長和高大)。
(4)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遠,近兩個觀察點?(不從遠處觀察,就看不出他的長這個雄偉的全貌;不從近處觀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堅固的構造特點。只有從不同的觀察點介紹長城,才能更顯出其氣魄雄偉的特點)。
崇(chong)山峻(jun)嶺拍攝(she)嘉(jia)峪(yu)關扶(fu)智慧(hui)氣魄(po)。
(2)看圖理解崇山峻嶺:指高而險峻的山嶺。蜿蜒盤旋:指彎彎曲曲的延伸。條石:長方形的石塊。方磚:正方形的磚塊。垛口:指墻外側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種掩蔽物。了望口:指用來了望的口子。了望:從高處監視敵人。射口:射擊用的口子。城臺:城墻上一整塊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壘?;ハ嗪魬罕菊n指打仗時之間可以進行聯系,互相支援。
3、說說課文各節的內容。(第一節講長城的長;第二節講長城的高大堅固;第三節講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第四節講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
4、說說怎樣給各節編一小標題。(啟發學生以課文內容為線索定出小標題)。
(1)一條龍(2)高大堅固;(3)結晶;(4)奇跡?;騿l學生以課文結構為線索列出小標題:總貌;構造;聯想;地位)。
(1).遠景怎樣?(像一條龍)。
(2).課文怎樣寫長城的(位置、宇航員所拍照片)。
(3).蜿蜒盤旋和長龍有什麼內在聯系(前者為靜,后者為動,以動喻靜)。
(4).長字突出怎樣的特點。
(1)讀后思考。課文中的哪句話表現拉作者的觀察點(來到長城腳下)。
(2)這一節有幾句話?介紹長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別寫作者來到長城腳下;長城的高大堅固;城墻頂上;外側的垛子;城臺)。
(3)圖文對照,指出圖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臺的樣子,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4)小節這一節近看長城,先整體后部分,構造科學,利于防守。
(1)人民為什麼會想起古代修長城的勞動人民?(圍繞站、踏、扶、自然)。
(2)從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長城的艱難?(條石多重)。
(3)為什麼說長城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4)想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發揮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1)長城為什麼在世界上是一個奇跡(從長城的長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難,表現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表達拉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喜愛、贊美)。
1.畫出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一句話。
2.總結談話:長城建筑規模宏偉,氣魄雄偉壯觀,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高大堅固,建筑結構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嶺,施工環境艱難;它動用的材料重大、數量多;他建筑于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學習《長城》這一課,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種愛國主義的情感在我們胸中回蕩。
長城遠景觀察長城近景血汗聯想人民智慧雄偉贊美工程奇跡。
paisheningjiezhihuijianguchengqiangyuhangyuan()()()()()()。
1、這一斷長城建筑在八達嶺上,高大艱固,是用具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
2、城墻上鋪著方磚,向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七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長城,理解長城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生齊讀課題)
2、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自由發表后教師歸納小結)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容的。
(3)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4)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 不朽 創造 奇跡 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創造奇跡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 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 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 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 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 奇異的景象。
天堂: 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7、“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8、“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9、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 (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偨Y全文
1、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總結。
四、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3、4題。
板書:
1長城和運河
長城——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奇跡 (像巨龍)東起山海關 西到嘉峪關 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 伸向天邊 民的創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八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1.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生字、詞語的理解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學生互助的形式解決。
2.學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級有了突破。在拓展閱讀的時候學生通過提取有用的信息對課文進行延伸理解。
3.學生喜歡有挑戰性的寫作,因而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書寫題目:比如設計廣告語、寫導游詞等。
認知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生詞,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的13個生字及“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了解長城的構造和特點,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長城的主要構和造特點。
3.了解長城的悠久歷史,能夠向他人簡要介紹長城的歷史和在軍事上的價值。
能力目標:
1.學習圖文對照觀察法,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法,形成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及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
2.讀懂課文,理解關鍵詞句的作用、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通過閱讀,形成抓住關鍵詞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發民族自豪感。
2.通過小練筆,深化主題,激發社會責任心,民族自豪感,號召更多的人來保護世界遺產。
情景教學法、朗讀感悟法、討論交流法、整合學習法。
多媒體課件。
共2課時。
:第2課時。
(略)。
教學目的:本節課主要是初讀課文,理清脈絡,掃清字詞障礙,了解長城相關知識和世界遺產。學習方式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閱讀背景資料。(了解長城和世界遺產)。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四、質疑,解決本課詞語的意思。(通過查字典、資料、聯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詞語的意思。)。
五、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第二課時:
1.把看圖、學文、想象結合起來,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法,形成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一、復習導入。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長城》。
2、出示長城遠景彩圖,讓學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說說長城像什么。
二、瀏覽課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觀察長城的?
三、精讀課文。
(一)遠看長城。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2、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長城的長?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3、指導朗讀。
(二)近看長城。
1、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里看長城?你從哪兒知道的?對應著課本上哪一幅插圖?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
4、指導朗讀。
(三)長城上聯想。
1、站在長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3)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從“多少”、“才”你體會到了什么?
3、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讀第三自然段。
(四)贊美長城。
1、“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師小結: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因為它凝結了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長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個奇跡,所以我們應該愛護長城。
4、有感情的朗讀最后兩段。
四、寫話寄情。
1、出示領導人的題詞。
2、你也來學學這些名人,給長城寫幾句話。
3、為長城寫廣告語。
遠看像長龍。
近看高大堅固。
聯想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偉大的奇跡。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九
《長城》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十七課的內容,這篇課文的后兩篇課文分別是《頤和園》、《秦兵馬傭》,這三篇課文共同反映一個主題:中國的“世界遺產”。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這篇課文的知識目標:識記生字詞不難解決。但技能目標: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情感目標:認識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激發民族自豪感,是重點,也是難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边@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自讀自悟觀看圖片的方法,以學生的“讀”為主線貫穿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議、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
一、創設情境引導讀——初識長城。
1、揭題:據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多媒體演示,激發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長城嗎?(引讀課文)。
3、交流閱讀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結合課前的預習,學生反饋)。
二、介紹長城以及秦始皇:(課件出示)。
1、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兩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抵御外來侵略,下令修筑長城。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蜿蜒一萬兩千余里。
2、看照片,認識秦始皇。
三、課件出示長城的示意圖,了解長城途經哪些省份。
四、出示生字詞,認讀:
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垛子屯兵堡壘凝結氣魄雄偉智慧。
五、作業超市:
1、查閱長城的有關資料,寫一篇長城的導游詞。
2、熟讀課文。
一、創設情境引入:
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繼續和作者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1、(情境體驗激發興趣:多媒體演示,觀看游覽長城的視頻。)。
2、交流閱讀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作者是怎樣贊美長城的?課件出示: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3、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長城嗎?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學,在書上做上批注。
二、組織交流,討論,重點賞析深入讀——品味長城。
1、學生自讀自悟,深入閱讀課文,體味文中的哪些詞句給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閱讀感受,品味、感悟、體會,并指導朗讀。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引導學生抓住“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感受長城的雄偉,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長城的氣魄。
(2):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引導學生領略長城巧妙的設計,體味長城在軍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據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學生上臺畫簡筆畫,出示課件的圖片。
四、投入情感悟讀——傾動長城(課件出示方磚圖片)。
(討論后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聯系文中句子體會磚石多、重;運輸的工具原始;環境險惡)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現在哪里?(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3、這段第三句中的“凝結”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這磚石那么重、運輸的工具那么原始,環境那么險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發揮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里的“才”字既表達出建造長城的不容易,又飽含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創設情境(配樂描述)。
想象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讀---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說說讀后的感受。
6、小結: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7、指導感情朗讀全文。(要求讀出勞動的艱辛,讀出非凡的創造,讀出由衷的贊嘆。)。
五、自由抒發激情讀——贊美長城。
1、通讀全文引發學生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激發民族自豪感。
2、心里話大聲說。高呼對長城的由衷贊美。
3、2008年,奧運會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到時,會有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到我們國家,他們大都會來參觀我們的萬里長城,如果你是一位導游,你會怎樣把長城介紹給這些外國朋友呢?請你創作一篇長城介紹詞。
請兩名學生讀導游詞。
六、知識拓展延伸讀——深識長城。
快速默讀課后“資料袋”,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興趣。
教師激情講述,出示其它世界文化遺產的圖片,讓學生大聲讀出它們的名字。
七、作業超市:(出示課件)。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關長城的傳說、故事、歌曲、圖片資料,教師適當追問資料搜集的辦法,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多搜集相關資料。
2、自主或小組合作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建立專用的資料袋,為后面課文及語文園地的學習做準備。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薄斑@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于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筑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著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著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著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懊鎸@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么?”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細致。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在給長城題詞時,有一學生說:“長城,你永遠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沒能抓住這一契機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如果能繼續引申:“長城真的不會倒嗎?”接著介紹長城的破損情況,引發學生思考如何保護長城,效果會更好。
3、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巧妙設計時處理得比較膚淺。在引導學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臺的時候,應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它們的作用,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也是比較大的,從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了,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十
1、背誦課文。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中介紹的兩種不同的景象。
3、正確認讀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4、培養學生對長城的熱愛,激發學生對祖國歷史的初步了解,從而激發起對祖國的熱愛。
5、繼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
通過課文的閱讀,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兩種不同的景象,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設計說明
激趣引入
1、(出示課件)師生一同進入情境——“戈壁灘上古長城”。
2、引導學生說自己看明白了什么。
3、學生開始自己讀課文。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為更好地學習課文打基礎。
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小組互相解決。
2、引導學生說一說明白了什么。(在這個環節中其他學生通過自己課下搜集到的資料可以補充或提問題)
3、在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4、讀生詞、生字。
5、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要求孩子認讀生詞和生字,是幫助學生在課文的語境中認識生字新詞,有利于記憶。
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城”、“箭”、“臉”、“藍”四個生字。
2、其他生字學生獨立書寫。
觀察教師的范字書寫,是寫好字的基礎學生已經能夠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寫字了,但是要求孩子寫規范。
課內延伸
1、讓孩子課下去搜集有關古長城的其他資料。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小本本”上。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們能夠對祖國的文化有更深遠的認識,更增進孩子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十一
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
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表達的思想感情。
生詞卡片、掛圖、錄音、投影。
2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游覽一處名勝,它凝聚著中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長城。(板書課題)
二、學生觀察畫面感受長城
1、出示長城的遠景圖,提示學生按順序觀察。
2、出示長城的近景圖,重點觀察長城的結構。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說一說。
三、學生自學課文,訓練基本技能。
課文中,作者是怎樣觀察長城、描寫長城,又是怎樣抒發感受的呢?同學們自學課文,完成自學任務。(投影自學提綱)
1、自學生字(生字的音、形、義)
2、理解生詞(結合上下文、查資料)
3、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條理。
4、圖文對照,明確課文內容和畫面的一一對照。
5、劃出不懂的問題。
四、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1、前后座的同學自由結組,交流自學情況。
2、交流自己查閱的、掌握的關于長城的知識。小組練讀課文。
3、找出共同的問題。
五、反饋自學情況。
1、檢查自學情況,鞏固基礎知識。(詞卡)
2、指名朗讀課文,明確課文層次。
3、歸納學生的共性問題,提示學生重點理解。
六、布置作業
1、練習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繼續查閱有關長城的資料,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
(第一課時的學習主要是自學性訓練,通過學生的自學和小組間的交流,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求的精神,是教師的教學常規性訓練)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學習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
(學生自由交流對課文的理解,集中一個話題或知識點,可以不受課文記敘順序的限制,可以加入自己課外閱讀的知識,暢所欲言。教師展現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智慧及時點撥指導)
1、遠看長城,圖文對照,理解長城的雄偉氣勢——長而壯觀。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個生動的比喻形象地介紹了長城的總貌?!俺缟骄X”說明了長城修筑的地理環境,“蜿蜒盤旋”寫出了長城隨山勢而走向的雄偉氣勢。)
(2)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六千多公里。(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嘉峪關是長城的終點,“六千多公里”這一具體數字突出了長城的長。)
(3)除了書中的簡短介紹,你還了解了哪些資料?
(4)指導朗讀
誰能讀出長城的“長”?
誰能讀出長城的“壯觀”?
2、近看長城,圖文對照,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
(1)以北京八達嶺長城為例,具體介紹了長城的結構: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像很寬的馬路,平整而寬闊;
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臺,用于屯兵和傳遞消息。
(2)畫出示意圖說一說長城的結構
(3)你了解的資料還有哪些?想象古代戰爭的場面,體會長城的防御作用。
適當補充:八達嶺一帶的長城修筑與明代,城墻高8.5米,厚6.5米,頂部厚5.7米,女墻高1米。
3、小結過渡
4、產生的聯想
(1)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所以產生的聯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實感情。
(2)以條石為例,說明了修筑長城的艱辛
“數不清”說明條石多,
“兩三千斤”說明條石重,
“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說明當時設備的簡陋,
“陡峭的山嶺”說明工程的艱巨
“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步抬上這陡峭的山嶺”說明條件的艱苦,更突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創造!
(3)創設情境(配樂描述)
對照圖畫,想象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4)指導朗讀
讀出勞動的艱辛……
讀出非凡的創造……
讀出由衷的贊嘆……
4、長城的歷史地位
1、聯系1、2、3自然段的內容,無論從規模、構造、設置,還是從它所顯示出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篇
(這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把本篇課文的內容、條理、中心、寫法梳理清楚,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的點睛之筆。)
1、根據板書總結課文內容,領會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觀察、描寫的順序,學習寫作方法:觀察(由遠及近)——聯想——抒情
3、談談學習感受和收獲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作業。
2、背誦三、四自然段。
3、學習本課寫法,描寫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遠望長龍六千多公里
觀察
近看高大堅固
1、長城聯想血汗和智慧
贊美偉大的奇跡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十二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檢查學生預習生字新詞的情況。
2.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
2.讀后交流,梳理文章脈絡,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在讀中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
延萬里的壯美景象。
3.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1.默讀第二自然段,圖文對照,了解長城的結構特點。
2.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歷史作用。
1.輕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在誦讀中靜心感悟。
2.品讀重點詞句,展開聯想,體會修筑長城的艱辛。
抒發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1.畫面欣賞:《長城風光》。
2.抒發情感,贊美長城。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讀寫本課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4、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祖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學難點: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紹景點的方法、學會在寫作中運用。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長城》這篇課文,說到長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對長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課題,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本課生字。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詞。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理解詞語意思;
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氣魄雄偉。
3、觀看教學錄像(課件出示)。教師現場配上文字介紹,學生認真欣賞并談感受,激發起民族自豪感。
(1)文字介紹。
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軍事防御工程,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跡之一,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不到長城非好漢”,無數中外游人遠道而來,均以能登上長城、目睹這一天下奇觀為快慰。登臨長城不但可以飽覽長城的宏偉雄姿,古戰場的壯麗圖景等,同時,還可深切體察與感受到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術水平,從而激發愛國主義精神,去為振興中華、謀求全人類的和平幸福事業而努力奮斗。
登上萬里長城,你可以看到腳下的長城依山就勢,蜿蜒起伏,如一條不見首尾的巨龍在綿綿山嶺上翻滾爬動,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令人嘆止。望關山,無限古今情,卻不解,今古何所別。萬里長城萬里長,兩千歷史不盡言;欲要看盡數千古,長城不登好漢無。
(2)教師讀完,學生談感受,說說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師適當引導其說出“驕傲、自豪”等感受。
(3)順勢提問:課文中哪些句子讓你覺得自豪?請你帶著這種驕傲和自豪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要注意把這種自豪感表現在臉上。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課文大意。
1、課件出示文章最后兩個句子,指名讀,讀出感情,全班讀。
2、提問:讀了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樣的體會?請學生談一談。
3、全班再來齊讀這個句子。邊讀邊思考:
四、再讀課文,學習具體內容。
1、快速閱讀課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2、請學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問:讀了課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思考:座落在南寧市的地王大廈共有59層,多么壯觀啊!長城長一萬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這種雄偉的氣勢了嗎?)。
五、作業設計:
1、抄寫本課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3、預習課文的后半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讀生字,教師糾正讀音;
開火車讀、分小組讀、指名讀,從多方面檢查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
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教師隨機板書。
3、繼續學生課文內容。
二、再讀課文,繼續學習。
1、快速默讀課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內容。
結合課文中的插圖或者課件展示的圖畫,說一說這一段主要介紹了什么。(介紹了長城的具體構造,突出了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
2、重點介紹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請學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們的具體位置,說說他們的作用。在讀課文最后兩個句子,引導學生情感升華。這是再談體會。
3、這篇課文采用了多種寫作手法,學生找一找(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觀察長城的呢?(從遠到近)。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讀者更容易感受到長城的雄偉壯觀)。
4、學習課文的第三段。
學生自由讀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這一句話連續使用了幾個動詞,請把它們畫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好處:使句子更加連貫,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讓學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這時你會想起什么呢?(古代勞動人民辛苦、偉大、智慧)。
5、帶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欽佩之情再讀讀課文最后兩個句子。
“多少勞動人民···”這個句子用了一組關聯詞,“多少···才”,請學生用這組關聯詞語造句。說說在這里使用組這組關聯詞語的好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建造長城不容易,飽含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過渡)是啊,建造長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早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氣魄雄偉的意思是?去掉這個詞語再讀這個句子,學生談感受。
(過渡)啊!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有那么氣魄雄偉的建筑,你自豪嗎?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感再來讀讀課文最后這兩個句子吧。
6、課件出示外國友人的評價。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情感的升華,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
三、把握情感主線,疏通全文。
根據板書,回顧課文。
四、創設情境、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寫導游詞。
1、假設現在許多外國游人紛紛游覽長城,你會怎樣給游客們介紹長城呢?
2、學生寫導游詞。
3、請部分同學來讀一讀自己寫的導游詞,然后請同學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五、作業設計:
1、熟讀課文并背誦。
2、練習寫導游詞。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十四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4、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祖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學難點: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紹景點的方法、學會在寫作中運用。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長城》這篇課文,說到長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對長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課題,學生讀課題。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詞。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理解詞語意思;
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氣魄雄偉
3、觀看教學錄像(課件出示)。教師現場配上文字介紹,學生認真欣賞并談感受,激發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紹
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軍事防御工程,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跡之一,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 “不到長城非好漢”,無數中外游人遠道而來,均以能登上長城、目睹這一天下奇觀為快慰。登臨長城不但可以飽覽長城的宏偉雄姿,古戰場的壯麗圖景等,同時,還可深切體察與感受到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術水平,從而激發愛國主義精神,去為振興中華、謀求全人類的和平幸福事業而努力奮斗。
登上萬里長城,你可以看到腳下的長城依山就勢,蜿蜒起伏,如一條不見首尾的巨龍在綿綿山嶺上翻滾爬動,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令人嘆止。望關山,無限古今情,卻不解,今古何所別。萬里長城萬里長,兩千歷史不盡言;欲要看盡數千古,長城不登好漢無。
(2) 教師讀完,學生談感受,說說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師適當引導其說出“驕傲、自豪”等感受。
(3) 順勢提問:課文中哪些句子讓你覺得自豪?請你帶著這種驕傲和自豪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要注意把這種自豪感表現在臉上。
1、課件出示文章最后兩個句子,指名讀,讀出感情,全班讀。
2、提問:讀了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樣的體會?請學生談一談。
3、全班再來齊讀這個句子。邊讀邊思考:
1、快速閱讀課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2、請學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問:讀了課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思考:座落在南寧市的地王大廈共有59層,多么壯觀啊!長城長一萬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這種雄偉的氣勢了嗎?)
1、抄寫本課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3、預習課文的后半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讀生字,教師糾正讀音;
開火車讀、分小組讀、指名讀,從多方面檢查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
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教師隨機板書
3、繼續學生課文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內容
結合課文中的插圖或者課件展示的圖畫,說一說這一段主要介紹了什么。(介紹了長城的具體構造,突出了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
2、重點介紹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請學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們的具體位置,說說他們的作用。在讀課文最后兩個句子,引導學生情感升華。這是再談體會。
3、這篇課文采用了多種寫作手法,學生找一找(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觀察長城的呢?(從遠到近)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讀者更容易感受到長城的雄偉壯觀)
4、學習課文的第三段。
學生自由讀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這一句話連續使用了幾個動詞,請把它們畫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好處:使句子更加連貫,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讓學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 ,這時你會想起什么呢?(古代勞動人民辛苦、偉大、智慧)
5、帶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欽佩之情再讀讀課文最后兩個句子。
“多少勞動人民···”這個句子用了一組關聯詞,“多少···才”,請學生用這組關聯詞語造句。說說在這里使用組這組關聯詞語的好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建造長城不容易,飽含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過渡)是啊,建造長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早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氣魄雄偉的意思是?去掉這個詞語再讀這個句子,學生談感受。
(過渡)??!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有那么氣魄雄偉的建筑,你自豪嗎?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感再來讀讀課文最后這兩個句子吧。
6、課件出示外國友人的評價。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砹_斯原總統葉利欽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情感的升華,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
根據板書,回顧課文。
1、假設現在許多外國游人紛紛游覽長城,你會怎樣給游客們介紹長城呢?
2、學生寫導游詞
3、請部分同學來讀一讀自己寫的導游詞,然后請同學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1、熟讀課文并背誦
2、練習寫導游詞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十五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1.學習會認的字。
2.學習會寫的字。
3.學生書寫。
(1)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么?
(3)小組討論,并說說。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1)復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薄斑@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边@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于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細致。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在給長城題詞時,有一學生說:“長城,你永遠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沒能抓住這一契機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如果能繼續引申:“長城真的不會倒嗎?”接著介紹長城的破損情況,引發學生思考如何保護長城,效果會更好。
3、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巧妙設計時處理得比較膚淺。在引導學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臺的時候,應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它們的作用,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也是比較大的,從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了,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十六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兩課時、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
2、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3、生齊讀課題)。
4、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運用課件)。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容的、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嘉峪關譜寫。
不朽創造奇跡天堂杭州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
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
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
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
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
奇異的景象、
天堂:
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
5自己的話說一說、
6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
7詩篇。
不朽有哪。
8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
9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好。
10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11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12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4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
生評議、
15指名讀,
生評議、
16齊讀、
五、布置課堂作業。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
5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6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7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8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10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
11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
游長城教學設計大全(17篇)篇十七
1.出示帶背景音樂的長城圖片。
2.說說長城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3.為什么說長城是雄偉的?讓我們一起走進17課《長城》齊讀課題并板書。
1.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2.檢查生字詞: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嘉峪關、方磚、間隔、屯兵、堡壘、打仗、扶手、智慧、氣魄、望口。
(1)自讀。(2)指名正音。(3)指名領讀。(4)開火車讀詞語。(5)交流預習情況:關于這些詞語你還有哪些收獲?讓學生紙條展示。
3.匯報:讀懂了什么說說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
1.課文中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的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指名讀,讀出感情,全班讀。
2.提問:讀了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樣的體會?請學生談一談。
3.全班再來齊讀這個句子。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大家。教師歸納總結。――為什么課文最后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4.就讓我們一起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到課文里找一找課文中是從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
第一自然節:
1.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板書遠景,長、彎)
引導學生抓住“遠看”“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感受觀察的位置以及長城的雄偉,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長城雄偉的氣魄。體會比喻手法的好處)
2.列數字“一萬三千多里”的作用。
第二自然節(建筑材料、作比較、軍事作用、形態)
1.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板書近景,高大堅固)
引導學生領略長城巧妙的設計,體味長城在軍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3.這篇課文采用了多種寫作手法,學生找一找。
(1)結合第一、二自然節你有什么發現?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觀察長城的呢?(從遠到近)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第三自然節自由讀。
1.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這一句話連續使用了幾個動詞,請把它們畫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多少勞動人民……”這個句子用了一組關聯詞“多少……才”,請學生用這組關聯詞語造句。說說在這里使用這組關聯詞語的好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語氣讀出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嗎?指導讀第三自然節。
4.(過渡)建造長城真的很不容易,于是作者忍不住贊嘆到“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氣魄雄偉的意思是?去掉這個詞語再讀這個句子,學生談感受。
(過渡)啊!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有那么氣魄雄偉的建筑,你自豪嗎?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感再來讀讀課文最后這個句子吧。
通過這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要問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