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平樂篇一
辛棄疾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③,白酒床頭初熟④。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注釋】①檢校:巡查,查核。②山園:作者隱居上饒時居住的莊園,園內種植瓜果樹木。③社肉:祭神用的肉。④初熟:酒剛釀成。
9.閱讀這首詞,根據要求完成賞析。(4分)
(1)上片中 ▲ ,是欣賞大自然美景,暗示隱居生活。下二句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字里行間描寫的是 ▲ 的農家生活。(2分)
(2)下片寫了詞人巡查中發現有兒童正用長桿撲打、偷取園中樹上的梨和棗,此時的詞人不讓旁人去驚動,而是安靜悠閑地欣賞起了小孩子們的舉動。請分析有何妙處。(2分)
▲
9. (1)(2分)連云松竹;甜美溫馨;(每點1分)
(2)(2分)作者覺得偷梨棗的兒童頑皮有趣,因而欣賞他們的舉動,襯托出詞人作為長者的包容寬厚與閑適心情,表現了詞人對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的喜愛,透露出對當時生活的喜悅之情。(襯托1分,情感1分)
清平樂篇二
微風輕輕地吹著,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遠處的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辛棄疾走出門,準備去小村莊里散步。
他沿著小溪慢慢地走著,突然聽到了陣陣笑聲,就循聲走到一座茅草屋前。屋子很矮,稍不留意就會碰到屋檐,透過窗戶,他看到一對老夫婦一邊開心地喝著小酒,一邊聊著什么。
辛棄疾連忙往大樹下望去,只見二兒子正忙著編織雞籠,那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事情特別專心,一看就是個好孩子。
老翁喝了一口酒繼續說著:“咱們那個淘氣包去哪里了?”老婦帶著微微的醉意說:“在那邊,趴在地上吃蓮蓬呢!”辛棄疾順著老婦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小兒子正趴在溪邊剝蓮蓬。那孩子一看就活潑可愛,片刻安靜不下來,吃著蓮子,腿還一直晃來晃去,一會兒翻身,一會兒側躺,嘴里還時不時嘀咕著什么,讓人也忍不住跟著他高興起來。
辛棄疾望著老夫妻臉上的笑容,心里也泛起了陣陣溫暖。他心想,以后這溪邊還要多來幾趟,多嘗嘗這平安幸福的味道。
清平樂篇三
《清平樂?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詞,它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整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借助畫面與注釋,了解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詞的一般特征。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向往。
重點難點:
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探究過程體驗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學法:1.“讀、看、聽、想、表達”等多種學習方式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朗讀水平隨著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賞析”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2.采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一、定向導學。
學生接觸詞很少,怎樣讓他們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我通過層層滲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制定目標,我引導他們慢慢完成目標,從而不斷滲透我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首詞,把它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互評。
3、抽生讀并正音。
三、初讀賞析,感悟詞境。
古詩詞有著“詩中有畫”的特點,教學時,我嘗試從再現詩的畫面入手。
讓學生說說村居的景色:“茅檐”、“溪上”、“青草”,接著再體會村居的人美:翁媼的相媚好,大兒鋤豆,中兒正織雞籠,小兒剝蓮蓬。讓學生結合畫面感知詞意,體會村居的無憂無慮,幸福自在。
四、總結提升,感悟詞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尋常的田園生活,作者辛棄疾為何如此沉醉呢?此時,一段詞人生平資料的展現,恰到好處,再次展現了國泰民安的內涵。
課堂內主要設計了兩個作業:一是背誦,一是小練筆。這個過程,既需要學生“入乎其內”,又需要學生“出乎其中”,從總體上把握詩詞,并且把握的是詩詞的精髓,再現的是詩詞的神韻。同時,它以靈動的思維靈動的形式保持了詩詞的靈動性,學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寫出美。
清平樂篇四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詞。(板書:詞)請看大屏幕上,乍一看,這首詞的題目和我們平時所學的詩的題目有什么不一樣?(生說)
后面這個是它的題目,一起讀——村居。
再看大屏幕上,這首詞和我們平時所學的詩有什么不一樣?
詞的句式長短不一,古時稱詞為長短句,詞有規定的格律,所以作詞我們一般稱為“填詞”,詞起源于唐代,在宋代達到了最高峰,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首由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一起讀——清平樂村居(生讀)。
讀了這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
二、疏通文本,感知畫面:
生讀上片。正音(wēng’ǎo)
“翁媼”是一什么意思?猜猜看!( “翁媼”的意思是一對老夫妻!)
生讀下片,剝(bāo)正音。
2、下面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詞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聲音響亮。
(學生自由讀,教師指讀。)
師:很好,你已經把這首詞讀準確了,來,讓我們一起來讀!(學生齊讀)
老師有個建議,你們看,這首詞描繪的鄉村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讀得輕柔一點,舒緩一點。(指名生讀)很好。讓我們再一起讀!(學生齊讀)
3、真好,我們同學在很短時間內就把這首詞讀正確了!我們五(6)班的同學會學習,進步快!那么,你覺得這首詞中有哪些地方你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呢?(自由讀,讀后交流)
預設1:“相媚好”
師:猜一猜?(生說)
師:你們說得都對!“相媚好”所表現的就是這對老夫妻感情的濃厚與纏綿!
預設2:“無賴”
師:有知道的嗎?
生:頑皮!
師:但是老師記得生活中“無賴”的意思是“賴皮”啊!在詞中怎么是頑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誰能告訴我?先互相討論!
學生討論,交流。
聽了你們的解釋,我明白了!我們五(6)班的同學真是語文學習的行家里手,都能夠幫老師解釋疑惑了!
預設3:“吳音”
師:“吳音”懂不懂?
生:吳的地方話!
師:對!辛棄疾在寫這首詞的時候正在江西上饒,上饒在春秋時期屬于吳國。“吳音”就是吳國的地方話。
預設4:“醉里”
師:用“醉”組詞!
師:“醉里”的“醉”取哪種意思?可能是誰喝醉了酒?
生:老翁,老嫗
師:還有可能呢?
生:作者!
師:對!不過,“醉”還有更深的意思,這要等我們把課文學好后才能體會到。(在“醉”的旁邊打了個問號)
5、師:好,同學們,看來我們已經大致理解了這首詞的意思了,來,讓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詞,把你的理解讀進去。
生齊讀。
三、品評意象,生成畫面:
1、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來,你把詞讀一讀!(生讀)讀得再舒緩一點,輕柔一點,注意停頓與節奏,再來——(生讀)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畫面,再來——(請3~4名學生讀)讓我們一起來——(生齊讀)。
看到畫面了嗎?你看到了什么?
到底是學習語文的行家,不僅會想象得好而且描述得好!多么宜人的景色啊!來,讓我們再一次閉著眼睛吟誦第一、二兩小句——(學生讀)
誰來讀三四兩小句。
來,讓我們一起來感動。(齊讀三四兩小句)
3、大兒鋤豆圖,二兒織籠圖。
你來把他們勞動的情景讀出來!生讀。
4、小兒的臥剝圖!
生說
這個小孩頑皮嗎?那讓我們一起讀出頑皮——
生齊讀最后兩小句,指導把“最喜”、“臥剝”都讀得很好。
四、體悟意蘊,定格畫面:
請結合老師這里的句式,發揮你們的想象:
讀著?????????????? ,我仿佛看到(聽到)???????????????? 。 (生說)所有的景物匯成了詞中的一個字,是哪個?(醉!)讀!真應了那句話,“沉醉不知歸路”。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這畫中,再齊讀。
現在你覺得“醉”還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
是啊,究竟是誰陶醉了呢?為什么而陶醉呢?請同學們自己把這首詞讀一讀。(交流)
這對老夫婦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們讀書的時候,是誰在陶醉? 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配樂)
真好!來,讓我們再一次把這首詞讀一讀,能背的背,把我們的對這和美鄉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讀出來!
生讀。
五、拓展建構,豐孕畫面。
這首詞帶給我們的享受是多么的美好啊!可是到現在我們還未揭開作者的面紗,他叫——(辛棄疾),看補充介紹。再讀該詞。
辛棄疾一生給我們留下了600多首詞,以愛國詞和田園詞最為突出,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一首——(田園詞)。那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他的另一種風格——(愛國詞)。看補充的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對照注釋自己讀讀,說說對這首詞的理解,從另一角度認識辛棄疾。
六、作業
課外閱讀辛棄疾的詞
清平樂篇五
馮延巳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欄,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別。
21.詞的上片是怎樣寫景的?(4分)
答:
【.知識點】本題賞析詩歌的表現手法,能力層次為d級(鑒賞評價)。
答案:上片采用由遠及近的順序寫景。(1分)先寫傍晚時分雨過天晴,池塘溢滿了雨水。這是遠望的景觀。(1分)再寫柳院之中燕子雙雙歸來。這是近觀的景象。(1分)接著寫樓閣之中畫簾高卷。這是身邊的景致。(1分)上片描繪了一幅傍晚時分的雨后春景圖。(答“動靜結合”、“點面結合”亦可) 解析:分析時要抓意象“雨晴”“煙晚”“綠水”“新池”“雙燕”“垂柳”“小閣”,要結合具體語句賞析詞句含義。
【.思路點撥】考生要熟練掌握詩歌鑒賞中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各種表達技巧,答題時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并結合原詩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達效果及有效傳遞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題模式。
22.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下片分析。(3分)
答:
【.知識點】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下片著一“獨”字,揭示詞人孤獨凄冷苦悶難解的心情。(1分)傍晚時分,獨自登樓遠眺,一彎新月遙掛天邊。(1分)月缺人難全。春風吹起臺階下的落花,吹皺身上的羅衣。春寒心更寒。(1分) 答案:本題可以答藝術手法,如借景抒情。但是藝術手法不是得分的關鍵;由“獨”“黃昏”“春寒”等詞語,確定具體情感傾向;要結合具體詩句談。
清平樂篇六
宋代詩人辛棄疾在心情煩燥的時候,想來到一個安靜祥和的地方,在不知不覺中,他來到了一個孤僻的小山村,在高高的山坡,一眼望去,一片綠色,小草綠茸茸的,像一大塊綠毯。五彩繽紛的小花兒競相開放,每一朵都笑得那么燦爛,柳葉輕輕地搖擺著,像在湖邊洗頭,蕩漾出許多波紋。牛羊在草地上悠閑地吃著草,清澈的小湖里有許多彩色的魚,歡快地嬉戲著。遠處,有一個風車隨著風自由地擺動。
老婆婆從茅屋里走了出來,這時,大兒子在菜地里鋤豆,只見他大汗淋漓,汗流浹背,臉上卻掛著微笑,他心想:“一定要加油,讓家里人吃上健康菜。”二兒子在織雞籠,心靈手巧的他熟練地操作著,心想這個雞籠我一定要編得漂亮。小兒子最可愛,臥在草坪上剝蓮蓬,他一個小孔都不放過,心想:不知蓮蓬甜不甜,甜的話給爹娘哥哥們嘗嘗吧!
老婆婆喊道“孩子們,你們誰去打口泉水來。”孩子們爭先恐后,都想去打水時玩下水。老婆婆笑著說,好吧,你們一起去吧,打了泉水后三兄弟開始游水嬉戲。
看到這里,辛棄疾詩興大發,提筆寫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清平樂·村居》流傳至今還是讓世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