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要表達清晰,還要具備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讀者產生共鳴和思考。在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亮點和特點,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一
過年嘍!我最喜歡過年了,因為我可以和哥哥姐姐玩、吃年夜飯、放鞭炮和禮花炮。
但這不是我最喜歡的事情,告訴你們吧,其實我過年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寫春聯。去年我也寫春聯,當然今年也不例外。每次寫春聯,剛開始的時候我都非常緊張,但是寫到后面我就一點都不緊張了。
春聯的來歷是這樣的,春聯,起源于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后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后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
今年的春聯我雖然寫的不太好看,但是我還會努力的!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二
寒假期間,發生了許多趣事,有一件事,現在想起,還是讓我禁不住捧腹大笑。
記得除夕那天,媽媽忙得不可開交,我和爸爸就把貼春聯這項任務全包了。
爸爸首先交給我一個任務,用手把舊春聯撕下來。舊春聯真像一個調皮的孩子,跟我對著干,它把身體緊緊地貼在墻上,怎么也不肯下來。我趕緊開動腦筋想辦法。用火燒?不行!這樣會鬧火災!用水洗?嗯,還真是個妙計!接著,我提來了一桶水,用毛巾小心翼翼地把春聯擦濕,然后用刷子把春聯一點一滴地擦下來。
開始貼春聯了。春聯分上聯和下聯,該怎么貼呢?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時候,爸爸告訴我如何貼,我連忙拿來漿糊,均勻地涂在春聯的背面,緊緊地把春聯貼上墻。終于忙完了一陣子,看著我的“杰作”,我沾沾自喜。突然,爸爸看著我哈哈大笑起來,我正納悶,回屋子照了照鏡子,哎,原來我成了大花臉!
現在想起這件事,我還會哈哈大笑呢!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三
猴年的春節就快到了,大街小巷,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喜慶的紅色,紅色的春聯、紅色的燈籠、紅色的窗花、紅色的中國結……其中,春節貼春聯是最普遍的過節方式之一。每逢過年,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南方還是北方,貼春聯是一個古***俗,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流傳至今已經有好多好多年了,它以簡潔的文字祝愿美好的未來,抒發美好的情感。
除夕那天早上,外公又要貼春聯了,他拿出幾幅寫好的春聯,這是前天讓村里的李老師寫的。我,外公和哥哥姐姐就出發了。我們先貼現在新房子的春聯,這房子是外公前三年新造的,好漂亮好氣派啊,獨門獨戶,每層樓里都有獨立衛生間,樓頂上還有很大有露臺。開始貼了,我負責拿春聯,哥哥負責拿漿糊,而姐姐負責貼春聯。只見她先爬上梯子,站穩后,把刷子放到漿糊里蘸一下,接著在門坎上反復涂抹,然后貼上春聯“猴年吉祥”。
接著,我們又隨著外公,來到了八十年代初的舊房子。和新房子不一樣的是,爐灶上竟然也要貼!我有些不明白,于是問外公。外公說:“那是因為人們希望來年可以豐衣食足,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聽了外公的講解,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人們以前的愿望那么簡單!
我們還來到了外公的祖宅——老房子貼春聯,老房子已經很破了,里面只有雜七雜八的幾把木頭椅子和一張床。直到貼完所有的春聯后,我們才準備回新房子。在一路上,我還發現有些人家貼黃春聯,我又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問了外公。外公說:“家里有人去世了,第1年貼黃春聯,第2年就要貼綠春聯,直到第3年才能貼紅春聯。”我點點頭,原來以前的人們為了對去世之人的懷念也那么講究啊!
回憶早上的一切,我想: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新房子到老房子的變化是如此之大。年復一年,貼春聯的傳統文化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期盼祖國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永遠繁榮富強。讓我們愛祖國,愛祖國千年流傳的傳統文化吧......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四
小時候的我們總會做些傻事,沒有一天讓父母省心過,但這些也構成了我們美好的童年,而我的童年趣事同樣也數不勝數。
小時候去姥姥家,都會在那里過夜,但姥姥家當時住在農村,沒有燈,只能點個煤燈或燒一堆火才能滿足照明需求,所以,我也很怕住在姥姥家。有一次,我聽見姥姥在火堆邊和一些爺爺奶奶談話,我就擠過去聽。那天晚上夜色很黑,月亮飛云給擋住了,風還是微微刮一些當時家長都很愛講大灰狼,嚇不聽話的小孩.姥姥和一堆爺爺奶奶講起了一些比較嚇人的故事。“你們知道酉陽的那個傳說嗎?”“哪個?”“就那個熊家婆哦。”“記得,記得!”我看旁邊的老爺爺用粗糙的手扔了一個木柴進火堆里,問道:“熊家婆是啥?”姥姥的臉暗了下來,表情也微妙起來,連皺紋都被帶了起來,繪聲繪色的講:“熊家婆是一個喜歡扮成熊的老婆婆,經常會半夜去吃那些,沒有好好刷牙洗臉,不肯睡覺的小孩子的手指。”我立馬打了個顫,風也呼呼的狂吹。“先從手指吃起,再吃掉全身。我有個朋友給我說,有一次半夜起來看見有個熊形又像人的黑影,在自己的兒子門前走來走去,見他一來就消失了。”姥姥繼續講道。我當場就直接嚇哭了,還是被媽媽抱回去的。結果,那一段時間我都會夢到熊家婆半夜來啃我的手指頭什么的,甚至媽媽忘記給我刷牙洗臉,我我都會哇哇哭的,邊哭邊說:“我不要被熊家婆吃了,我要洗臉,哇……”我甚至連著幾個月都沒再去過姥姥家過夜。
好久之后,我才好了。有一次,奶奶甚至騙不回家的我說:“呀,你看那邊,那個熊家婆正看著你呢!”雖然我不害害怕,但我還是摔了個跤,從秋千那連滾帶爬的跑了。
你的小時候,有什么自己長大想起來就想笑的趣事呢?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五
說起春節趣事可多了,其中給我留最深印象的是除夕夜放煙花哪一幕。
除夕的那個晚上,我和表弟、姐姐一齊興奮地跑到樓下,拿出早已準備完畢的煙花爆竹,開始放美麗的煙花。表弟點燃引線后,像小兔子似的逃開。“一、二、三!”我們一齊大聲叫著,隨即,煙花在天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綻放出迷人的光芒,給新年的鐘聲又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啊!多么絢麗的煙花吶!”我們齊聲贊嘆著,欣賞著這美麗的煙花!
寒假里的趣事不止放煙花那么一件事,我們發新年禮物也發的別具一格呢。媽媽和姐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最后在我房間的衣柜里找到了我的新年禮物——一整套的新年新衣服和壓歲錢!表弟也在姐姐的房間里找到了他的壓歲錢和新的書包!大家都十分開心,然后都收到了自己心愛的、盼望已久的新年禮物了!姐先把禮物都藏起來,讓我們一個角落一個角落地去尋找。我和表弟挨個房間地找過去,找得滿頭大汗的,但卻樂在其中。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六
今天整好是冬至,每當這一天,我都會想起那童年有趣的事情,讓我迫不及待的要跟你們分享。
我們家鄉有個習俗,冬至那天要包餃子吃,這樣過年就不會凍耳朵了,而且我們還要包一個幸運餃子,讓吃中幸運餃子的人來年發大財。記得在我讀學前班的那一年冬至,我第一次學著包餃子,爸爸看見我學得很好就對我說:“源源,你第一次學包餃子,今年的幸運餃子就有你來做吧!”我聽見爸爸這么說可把我高興壞了,我連忙想這幸運餃子里究竟放些什么好呢?我在廚房里東找找西翻翻的終于找到了。我避開家人的視線,自己偷偷的在幸運餃子里加上了“料”之后就把幸運餃子混進餃子堆里放好。
“吃晚飯啦!”奶奶大聲的呼喊著我們過來,熱騰騰的餃子一盤又一盤的往桌上端,大家都高高興興的聚在一起吃起餃子來。這時,爸爸問我:“源源,你的幸運餃子里放的是什么啊?究竟誰能吃到呢?”我回答爸爸說:“這個我不能說,說了就不靈了。”我用筷子翻了翻盤里的餃子,試著看自己能不能辨認出來,可是下鍋后的餃子變了樣,我自己都無法辨認出來。
“啊呀,我的'天啊!這餃子里放的是什么啊?可把我辣死了”媽媽大聲喊道。我連忙對媽媽說:“媽媽,這是我包的幸運餃子,你一定不能吐出來。”媽媽一聽我這么說,硬是把嘴里的餃子往肚子里吞了,這時只看見媽媽滿臉通紅,眼淚不斷的流,不停的深呼吸,奶奶好奇的問我:“源源究竟放了什么料啊?”我回答奶奶說:“是芥末啊,我用芥末做的幸運餃子。”大家聽了都大笑起來,媽媽更是苦笑不得的說:“你做的究竟是幸運餃子還是倒霉餃子啊?”我看著媽媽的樣子幸災樂禍的想著還好自己沒有吃到。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七
我們班是一個和睦溫馨的大家庭,可是,有時候同學們之間難免也會發生一些不愉快,這不,一支圓珠筆就引起了一場小小的**……“看!我新買的圓珠筆!”小荷在座位上舉著一只藍色的圓珠筆大聲叫道。
“我看看,我看看!”同學們都圍了過去。小荷神氣地說:“我這只筆不僅可以寫字,還可以吹泡泡、印滾動印章呢!”“是嗎,讓我看看!”小荷的好朋友小蘭禁不住也伸出手來,“別動!”小荷往后一退,緊張地說:“我這只筆可是在香港買的,很貴的!”“哼!有什么了不起!”小蘭不管三七二十一和小荷爭執起來。突然,只聽“啪!”的一聲,一不小心,筆竟然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筆斷了,印章掉了,泡泡水也撒了一地……“啊!——”看著剛才還好好的筆摔成了這樣,小荷禁不住趴在課桌上“嗚——嗚——”地哭了起來,這下子,小蘭也被嚇傻了,呆呆的愣在一旁……“鈴——鈴——”就在這時,上課鈴響了,老師走了進來,同學們七嘴八舌地把剛才的事情迫不及待的告訴了她。老師聽了,看著他們倆,沉默了一會兒,說:“小荷別哭了,小蘭也回到座位上去,下課后到我辦公室,我想,你們自己會解決好這件事的!”
這節課很快就結束了,在大家的注視下,小荷和小蘭低著頭跟著老師離開了教室。可是,沒想到,不一會兒,她倆竟手拉手和老師一起進來,站在了講臺上,只見,小蘭拉著小荷的手說:“小荷,對不起,是我不好,不該搶你的筆,更不該把它弄壞,國慶節媽媽帶我去香港玩兒,我一定買一個一模一樣的筆,送給你。”聽了這話,小荷連忙說:“沒關系,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該向大家炫耀,還不讓你看,我不讓你賠了,誰讓我們是好同學、好朋友呢!”看著臺上和好如初的一對好朋友,老師和臺下的同學都禁不住“嘩——嘩——”地鼓起掌來。
一場由一只筆引起的**,就這樣,在同學們的寬容、謙讓之下平息了,我們大家也更加明白同學之間的友情、班級的和睦是多么的珍貴!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八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我和爺爺一起貼春聯。春聯就是新春的對聯,聽爺爺講,它的由來,歷史悠久。
首先,我們要把舊的春聯”請“下來。其實”請“就是撕,只不過說的吉利一點。如果弄不干凈,就要在上面蘸點水,濕潤后用鐵絲球擦掉。接著,讓門風干一會兒,我們在新春聯的背面均勻地涂上漿糊。最后,在半干的情況下,把新的春聯貼上去。其中,最后一步最關鍵,它需要兩個人的配合,因為春聯要貼得工整,不能有偏斜,不能有高低。
看來,貼春聯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九
今天是除夕,到處一片忙碌的景象。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傳來,我站在陽臺上,把頭往下探,看見有幾個淘氣的小男孩兒正在放鞭炮。“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對面的樓上的小妹妹正在唱歌呢!我聽著聽著也跟著唱了起來。忽然,一陣香氣傳到了我的鼻子里,我跟著香氣來到了廚房里,爸爸媽媽正準備年夜飯呢!一回頭,我看到沙發上的春聯,我興奮地喊道:“貼春聯了、貼春聯了!”說完就找來了剪刀、膠水,帶著春聯來到了門口。
開始貼了,我把膠水涂在春聯上,抬頭一看才發現我根本夠不到上面!怎么辦呢?我想了想,我搬來了一個小板凳,站在凳子上把春聯給帖上了墻,好了!我開心地跳下凳子。這時,樓梯上來了一位小妹妹,我忙上前問:“小妹妹,看我貼得怎么樣?”小妹妹說:“哎呀,左邊貼得很好,但是右邊太低了。”我一看,還真是!馬上又貼了一次,這次,小妹妹說:“一樣高了!”我一聽心花怒放,太棒了!這時,爸爸媽媽出來了,他們見了我哈哈大笑起來,媽媽指著我說:“你的臉怎么成了包公臉啦?哈哈哈!”
爸爸看著對聯,直夸我貼得好,還給我講了許多關于春聯的知識,他說:“知道嗎?王安石還寫了一首叫《元日》的詩呢!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原來,貼春聯也有這么多的知識呀!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啊!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十
春節快到了,家家戶戶都準備貼春聯了。現在,外面賣的春聯大多數是印刷的,手寫的不多了。春節前,有一天爸爸上街,媽媽對爸爸說:“今天你上街買幾副春聯帶回來。”我說:“爸爸,放寒假前吳老師號召我們書法小組同學去敬老院寫春聯,回家也要給家里寫春聯的,可我擔心寫不好,讓人家笑話。你能不能帶幾張大紅紙給我試著寫寫”爸爸說:“好啊,我多買幾張紙給你練一練,順便替你奶奶家也寫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接下來幾天,我試著寫了一些春聯,爺爺夸我寫得不錯,我還替隔壁張阿姨家也寫了呢。
最讓我難忘的是吳老師帶我們去敬老院寫春聯。按照預先約定,臘月二十九那天,教書法的吳老師帶我們書法小組幾個字寫得較好的同學一起去給敬老院寫春聯,送春聯。一進敬老院大門,就看到那里已經準備好了厚厚的一沓春聯紙,一張長桌上放著幾瓶墨汁和大紅紙。我來到一張桌前前座下。我拿起裁紙刀,刷刷裁好幾張春聯紙。我想:好好寫。今天,我一定要寫出最漂亮的字來。首先,我寫了一副“福如東海水,壽比南山松”。一位老爺爺看了看我寫的春聯,非常喜歡,問我:“小朋友,你學書法多久了?”我說:“快三年了。”老爺爺很高興地對我說:“寫得真不錯!現在會寫毛筆字的人不多了,你能把這副春聯送給我,把它貼在我的門上嗎?”我很高興有人喜歡我寫的字,就愉快地把這副春聯貼在了老爺爺住的那間屋子門上了。過了一會兒,來看我們寫春聯的人越來越多了,有幾位不是敬老院的阿姨、叔叔也來看我們寫春聯。他們看了我寫的春聯,覺得寫得這么好,很了不起,紛紛和我邀請我也幫他們寫幾副春聯,說是帶回家給自己的孩子看看,順便教育自家小孩練好字。不一會兒,我就送出了七八副吉祥如意的春聯。
這時,來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大概有八、九十歲了。他說他當年村子里家家戶戶的春聯都是他寫的,如今老了,眼也花了,但還是想在春節自己編春聯,寫春聯。于是,我們把筆和紙遞給他老人家,讓他也盡盡興。老爺爺拿起筆,顫顫巍巍的手有點不聽使喚,但在他的面前紅紙上,還是落下了“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贏得在場所有人一片熱烈的掌聲,老爺爺覺得好開心啊!
時間過得真快,活動很快就結束了,我一共寫下了了近十副春聯。受到了大家的稱贊,我的心里樂滋滋的。盼望著明年春節再去為人家寫更多的春聯。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十一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是我國獨有的文字形式,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狗年春節馬上要到了,我想到自己已經學了快兩年的書法,應該大顯身手一下。農歷十二月二十六,我和泉山堂的小書法家們一起來到慶安會館,參加新春寫春聯活動。
會館內的庭院里,老師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筆墨紙硯,我們則換上了紅色的漢服,感覺像是回到了古代。換裝后每個人各就各位,潑墨揮書寫春聯。我看到來會館參觀的有不少老年人,于是決定寫幅關于長壽的春聯。我選了一幅“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的范字,開始對照著寫。一筆一劃,豎粗橫細,信心十足。可是,當寫到“月”的時候,我的心開始怦怦直跳,好像肚子里有只頑皮的兔子在上躥下跳,因為“月”字是我的薄弱點,平時老是寫不好。這萬一寫不好,圍觀的人肯定會嘲笑我的!可是,我轉念又想,如果今年沒寫好,明年繼續加油,先把這幅春聯寫完整吧。我深吸一口氣,靜下心來,先重起筆,然后越來越輕,“月”字的一撇就躍然紙上了;略微潤筆后,再中鋒起筆,先橫再折,折之后豎,再勾,最后添上兩個短橫,一個飽滿的“月”就寫好了。站在我邊上的一個老奶奶說:“小家伙,這個字寫得真好”。我聽了不禁臉紅了一下,不過也更有信心了。果然,整副春聯寫完,整體看上去挺不錯的。老奶奶一直耐心地看著我寫,寫完了問我能不能送給她?我爽快地答應了,寫的第一幅春聯就送出去了,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
今年是狗年,于是我又寫了關于狗的春聯,比如“犬臥宅階知地暖,鵲登梅萼報春新”、“金雞剛唱豐收曲,神犬又臨吉祥門”。還用隸書、楷書、行書寫了不同字體的福。這些福字很快被來參觀的人“搶劫一空”。最后,我想自己家還沒有春聯呢,于是又寫了一副“一帆風順全家福,萬事如意滿門春”,希望全家平平安安。
寫春聯的活動持續了一上午。我想到自己寫的紅艷艷的春聯會醒目地貼在自己和別人家的門上,心里充滿了成就感。明年我要寫出更好的春聯送給大家!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十二
臘月三十,家家戶戶都貼春聯,我家也不列外。不過春聯一般都是大人貼,而今年我家卻不一樣。
以前,春聯都是爸爸貼,可今年爸爸卻把貼春聯這個重要任務交給了我,天哪,我連哪一句是上聯都不知道,怎么貼啊?于是我問了爸爸,爸爸說:”上聯是:‘冬去山明水秀,’下聯是:‘春來鳥語花香’,好了,開始貼吧。“等等,上聯是貼在左邊還是貼在右邊呀?我便又問了爸爸,爸爸說:”古人習慣從右到左,所以對聯也要從右到左。“哦,我明白了。我先把透明膠貼在對聯的四個角上,然后將對聯貼在門上,不過兩邊都要一樣高,最后貼橫批。貼好后我問爸爸:”貼的怎么樣?“爸爸說:”貼的不錯,這貼春聯的事以后就交給你了。我要你貼春聯,是希望你能對中國傳統節日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哦,我點了點頭。
今天貼春聯真是快樂。我希望每一個節日都充滿著快樂,每一個人都能從快樂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十三
新年快到了,由于我的毛筆字寫的好,所以寫春聯的事當然由我這個“小書法家”親自上陣了。
選春聯時,我和老媽一致認為寒假作業上的:“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比較好,但是媽媽覺得這幅春聯稍微要修改一下,于是在后面加了一個“來”和“到”。這樣我們家的春聯就變成了:“春風春雨春色來,新年新歲新景到”。外公家的春聯是由春聯里的:“景”讓媽媽受到了啟發。她想到:既然有大舅名字:“忠景”的“景”字在里面,為什么不多加點人的名字進去呢?最后把外公家的春聯改成了:“春風春雨蕤景來,新年新歲豪康到”。上聯有大舅父女的名字,下聯有二舅父子的名字。春聯中也應該有我和媽媽的名字啊?上、下聯不能添字了,只能在橫批中出現名字了,為了讓我和媽媽的名字出現在橫批中,媽媽絞盡腦汁,終于把橫批定下來:福乘龍舞。這樣橫批中就有我的:“乘”字了。
開始寫毛筆字時,我先把筆墨紙硯準備好,在紙上練習幾遍,把字給練習好,然后才在紅紙上寫春聯。寫好的春聯就放在窗臺上、地上,等到墨干透了再貼在櫥窗上、門上一一點評,但還是沒有寫出讓媽媽滿意的春聯。那幾天,家里亂了很多,在寫字的屋子里,除了床上,其他地方都鋪著春聯,收拾了幾天才收拾干凈。媽媽以前對我說:“看我寫字是一種磨難,欣賞我的字是一種享受”。正是因為這樣,在臘月二十六這天,她下令:“必須今天寫完毛筆字”。因為她實在忍受不住了,再這樣子下去,她就要抓狂了。晚上十點,我終于把毛筆字寫完了,那個困啊!
我感謝爸爸媽媽有書法老師送的春聯不貼,也不去外面買三元一幅的春聯,而讓我自己寫春聯,給我練字的機會。今年的字我感覺寫的不好,將來我一定要寫的更好,當個真正的,不加雙引號的書法家。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十四
又一個春節來了,大家一定都在忙著貼春聯,貼“福”字呢,這不,我就在奶奶家貼起了春聯。
我從塑料袋中舀出一點面粉在碗里,然后倒入一點開水在碗中,用筷子把面粉調開,調成漿糊,接著,我拿出一幅對聯,上門寫著“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我把對聯平放在桌子上,并把它反過來,用筷子挑一點漿糊出來,抹在春聯的四個角上,并把漿糊抹均勻了,不然粘力就沒有了。抹勻漿糊后,我把春聯拿到了外面,然后把門關上,把對聯貼到門上,并用手把四個角給壓了壓,防止翹邊,貼好后,我叫爸爸來看貼得歪不歪,爸爸說:“上面再往左去點。”我說:“噢。”并把春聯的上半部往左邊調整了一下,然后又用手去把春聯的四個角壓了一下,爸爸說:“好了,貼另半幅吧。”我拿來另半幅春聯,也就是“萬事如意步步高”,還用剛才的方法把這半幅春聯也給貼好了,我又把爸爸叫來了,他往后走了幾步,仔細看了這幅春聯,說:“貼得不錯,很整齊,也不翹邊。”我說:“小意思,只要對準了就行。”
貼春聯是中國的傳統習俗,流傳至今,但愿所有人都不要忽略這個習俗。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十五
今天是大年三十,要貼春聯。下午,我就帶著我的“兵器”——剪刀,“披掛上陣”了。總“指揮長”媽媽說:“貼春聯就是除舊迎新,你先去除舊吧。”接到“領導”的命令,我二話沒說就跑到“戰場”大門前。
我心想:除舊也太簡單了,不就是把舊春聯撕下來嗎?想著想著,我就和它“斗”了起來,經過幾個回合的“苦斗”,我大獲全勝。那幅可憐的舊春聯被我撕得七零八落,“被迫”扔進了垃圾桶,就好像,我們一家也扔掉了過去一年所有的煩惱。
剛剛“消滅”了舊春聯,我又發現門上留下了一些小白方塊,我也管不了它們是什么東西,直接就用指甲去刮,可它們好像生了根似的,任憑我怎么刮,就是去不掉。這時,媽媽像救星一樣出現在我面前,手里還拿了一塊抹布。只見她用抹布在小白方塊使勁地擦,一個小白方塊就消失了。我茅塞頓開,趕緊找了塊抹布學著媽媽的樣,干了起來,我們娘倆兒東擦擦,西蹭蹭,一會兒,門上連一個小白方塊的影子都找不到了。終于把大門擦干凈了,我和媽媽把新春聯貼了出來。新春聯紅彤彤的底,象征著我們家的日子紅紅火火,金燦燦的對聯代表著我們全家對新一年的希望和祝福。
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開心地笑了。
【【必備】貼春聯作文八篇】。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十六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大掃除、吃團圓飯、守歲、拜年……而今天我想跟大家說說貼春聯。每年家家戶戶都會把自己餓新春聯貼在門上,既代表美好的寓意,又顯得喜慶。我們都會吟“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可你們知道最早的春聯是什么嗎?我記得應該是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真是對仗工整,愿望美好啊!
其實,我覺得貼“福”反而比貼春聯更有意思。在我們老家,貼正福和倒福也是有講究的。在大門口的時候,我準備貼一個倒福,被把爸爸打住,說:“大門口可不能把福貼倒了,必須貼正福。”于是,我按照爸爸的方法貼好了。到后門,我正準備再貼一個正福德時候,奶奶又說:“貼倒的好,福到了嗎?”這可把我弄暈了,一會兒正,一會兒倒,究竟是為什么啊?我現在還是沒有弄明白。
除夕,我們這兒還要祭拜祖先,就和《尋夢環游記》里的一樣,但是我們燒的是紙錢和元寶;之后,我們會把做好的飯菜端到祭祀臺,到門口叫逝去的親人回家吃飯。我們還要一拜、二拜、三拜,心里還可以默默地對他們說說話,許許愿,請他們保佑我們。
這就是我們靖江部分春節習俗,不知道你們老家的呢?哦,對了,我還有一件事沒有說,就是“春節快樂”!
貼春聯作文。
古往今來,貼春聯是春節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動之一,今年春節即將來臨,我們一家也買好了一幅春聯,準備貼春聯了。
中午十二點整,我和哥哥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春聯開始貼了。媽媽教給了我們倆如何正確地區分開上聯和下聯。我們先貼上聯,把雙面膠先貼在了上聯的邊緣,把它固定在墻上,我又覺得不大牢固,又用大透明膠把邊緣固定了一圈。看著穩固的上聯,我很開心。之后,我們又用這種方法把下聯和橫批都貼好了。看著大門的兩邊和上方貼好的春聯,我和哥哥心里樂滋滋的。我們叫嚷著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出來看,媽媽說:“門上少了個‘福’吧!”我叫著說:“不著急喲,我們還沒有貼好呢?”
哥哥從里屋拿出“福”字,哥哥告訴我要倒著貼。我茫然地看著哥哥,不明白為什么要倒著而不正著。哥哥解釋道“因為正著貼沒有什么喻意,而倒著貼不就是‘福到了’嗎?”“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明白為什么要倒著貼“福”字后,我們又按著貼春聯的方法很快地把“福”字也給貼好了。
看著我和哥哥親自貼好的春聯和“福”字,大人們也連連夸贊,我們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一幅新的春聯,一個新的一年。春聯雖然便宜,但卻承載了我們對新年的濃濃愛意。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瞧!大街小巷里有貼春聯的,有放鞭炮的,有掛燈籠的——人們都是一副喜氣洋洋的面貌,大街上一副張燈結彩的模樣。春節,這個并不陌生的詞語,有了春聯,年味更濃了。
貼春聯的趣事。
二十八,貼花花,又是一年貼對聯的好日子。這不,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火紅的對聯和盡職的門神。瞧,爸爸和我也正在熱火朝天地干著呢!大家跟我一起瞅瞅吧!
剛買完春聯,我心里發毛了,我的天,這一下子七副,該貼到什么時候呢?“伙伴”老爸卻不管三七二十一,便開工了。只見老爸拿起最大的一副,拿到大門前,分開,涂膠,“啪啪啪”幾聲,這對聯便被他老練的穩穩貼在大門兩側了。
我仔細觀看了爸爸貼對聯的過程,就拿起最小的一副,來貼廚房的對聯。第一步是用刀把對聯裁開。我拿起了美工刀,自以為是很輕松地就可以做好。但是,令我沒想到的是原來裁紙也很難吶,真是郁悶!我用手工刀先把橫批裁下來,但手卻不由自主地玩起了“轉彎世界”,一會兒左轉,一會兒右轉,跟條蛇似的。終于,把橫批分開了,但更長的上聯、下聯又該開始了。我艱難的、經過兩次大拐彎和一次弄錯后,好歹終于裁開了。此時,我想:連個裁紙都這么難,那……那后面豈不是更難了嗎?但又一想,做事就要做到底,就把椅子給搬來,把膠水拿來,開工!
我先把橫批“迎春接福”翻過來,拿來膠水,有模有樣地涂了一點膠水,站上椅子,卻怎么貼也貼不上,再一看反面,膠水去哪了?原來是涂的膠水太少了。我便又左搖右晃地把上面涂滿了膠水,這次一貼,變得熟練多了!功夫不負有心人,費盡千辛萬苦,終于貼好了。緊接著,我又按照剛才的順序,拿出上聯“滿堂歡喜迎富貴”按照橫批的方向,先把它翻過來,用膠水在上面一涂,涂了兩個圓圈,然后來到門左邊,把它放直,放正,只聽“啪”的一聲,對聯就被我貼上去了。這時,對聯又有些松,我急忙又拍了幾下,這才粘貼平整。接下來,我又把下聯“合家團圓賀新春”拿起,按照剛才的程序,兩三分鐘就貼好了。此時,我覺得太有成就感了。這時,爸爸又叫我來貼門神!我一聽,趕緊去了。
按照剛才的方法,把左門神和右門神分別貼上,仔細觀察了一下,不會貼錯吧?再一想俗語:反貼門神不對臉。這上面兩上門神是對臉的,哈,這說明是貼對了!我再一看這兩位:一個是尉遲恭:身上一身藍,懷抱一對竹節鋼鞭;另一個是秦叔寶,上下一身綠,掌握一對熟銅锏;兩個人還都嚴肅莊重地凝視著門外,似乎還有當年“雙锏打遍唐天下,單鞭安定李乾坤”的氣勢!
貼對聯可真有趣呀!
過新年啦!過年有很多習俗:貼春聯、放煙花、看花燈……小朋友們還可以穿新衣,戴新帽,收壓歲紅包。我最喜歡的是貼春聯。
除夕那天,為了辭舊迎新,家家戶戶門口都要新桃換舊符,貼上火紅的春聯。我們家貼的是:“九州宏運迎春到,四海祥云降福來。”橫批是:“萬事如意。”貼春聯是有講究的,一定要分清上聯和下聯。上聯以仄聲結尾,下聯以平聲結尾。第三聲和第四聲是仄聲,第一聲和第二聲是平聲。千萬不能貼反了,鬧個大笑話。
我貼完自家的春聯后,又去把鄰居家的一些春聯摘抄了下來。我比較喜歡的春聯有:“錦雞鳴德壽,義犬保平安。”橫批是:“四季安康。”這幅春聯把兩個生肖雞和犬嵌在其中,很是巧妙。同時,又代表了主人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剛從被窩里爬起來,就像拖桌子一樣,被媽媽拖到了車上。我在車上蒙蒙朧朧感覺到有點顛簸,哦,原來來到了姥姥家。
姥姥在拖地,姥爺要貼春聯了,我想想,自己還沒貼過春聯呢!姥爺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因為,他正在喊我幫忙呢。“鈺鑫,過來,你也貼一下春聯,感受感受過年的氣氛,別整天眼睛盯了電視上。”“哦。”姥爺怎么知道我整天在家看電視?一定是媽媽告訴他的!哼,不讓我看電視。不過,貼春聯也挺好的,我從沒貼過嘛!“鈺鑫,你知道為什么大年三十貼春聯嗎?”“不知道。”“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懂了吧?”“哦,懂了。姥爺,我來幫您吧!”我用面糊糊了一墻,再和姥爺一起把春聯小心翼翼地貼上去。“大功告成!”我自豪地說道。
“哦?是嗎?”姥爺指向西屋。“不用倆門都貼吧?”我滿懷期待地問。“就是倆門都貼。”姥爺笑嘻嘻地說。我只好聽天由命了。我沒好氣嘟囔著:“都是一家,為啥要貼倆呀?”沒想到這么小聲姥爺都能聽到:“這你就不懂了吧?春聯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郁壘”二神名,來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王安石的“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哦!”說著,對聯也貼好了。
我又看著那倒過來的福字,不解地望著姥爺。姥爺心領神會,解釋到:“古代有個人,他不識字,因為過年了,所以他就請教書先生來給他寫一幅對聯。可是,教書先生怕他把對聯兒貼倒了,于是就給他寫了一張大大的福字。他果然把福字給貼倒了,來他家玩兒的小孩兒都說”大爺,福倒了”,他也笑著說”福到了好啊,福到了好啊!”
“哦,我明白了。”
今天過的真愉快,沒想到貼春聯還能貼出這么多的知識,先前只知道是貼上就行了,卻不知道有這么多知識呢!
貼春聯的樂趣。
我對貼春聯情有獨鐘。
在小年的時候,我就問爸爸啥時候貼春聯呀?爸爸說:“大年三十。”“那是不過年了嗎?”“對,就要過年貼對聯,要不然太早就有可能被撕掉、被刮掉。”“哦。”
終于到了大年三十,我5點鐘就醒了,吵著爸爸起來貼春聯。爸爸拿起一些面,一些水,再一攪拌,成了面糊。爸爸拍了拍手,說:“好了,涂吧!”“用……用這個涂。”我一臉疑問,說著指著面糊。“對。今年咱改革改革,不用膠水。”
這倒有趣。我拿起刷子開始在春聯背面涂。我看那面糊又稀又軟的,心想應該不粘手吧,于是摸了一下,真的不粘手,可是一會面糊干了,全粘手上了。看來,真比膠水粘性好。
我刷好了一邊的春聯,就和老爸去貼。父子配合,成功貼好了一邊。我又開始刷了,又開始貼了,而且一遍比一遍快、熟。
到了貼最后的“福”了。這“福”是正帖還是倒著貼呢?我贊同把“福”倒著貼,因為‘福到了’。但爸爸卻和我相反,贊同正著貼,因為‘福掙了’。最后,我們用最公平的方法:石頭剪刀布。唉,還是我輸了,所以貼為‘福掙了’。
貼春聯,就這樣其樂融融,這樣愉快。“明年,還是年三十貼春聯,還用面糊吧。”我跟父親約定。
“勞動是快樂的發源地,是幸福的源泉,是辛苦汗水和苦澀淚水的結晶”。這句話說的太精辟了,因為從第一次勞動后我深有感觸。
那是在大年三十,媽媽正準備將春聯貼在門外時,突然,我心中一想:“以前我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哪里做過什么家務呀!何不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露上一手。”說干就干,便請求媽媽答應,媽媽一聽我要勞動,便興致勃勃地應了我。
首先,我拿來貼春聯的雙面膠,和小凳子,準備工作做好,我便迫不及待地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將雙面膠貼在春聯背面,正當我找好位置時,忽然,一陣風吹來,令我猝手不及,一不小心“啪”的一聲,將春聯翻了個“底朝天”,活似一位正在倒立著的小丑,我趕緊歸正,生怕媽媽小瞧我。可當我認真地貼好后,媽媽一看我的大作,便樂呵呵地說:“不錯呢!但是就是貼的順序反了,可我還真不知,還有將兩邊的春聯倒貼過來的說法”。媽媽把貼錯的春聯小心翼翼地撕了下來,開心地說:“別再貼錯了,自古以來,對聯都是從右到左念得哦!”羞的我面紅耳赤,經過上次的教訓,這次,我便吸了口涼氣干起來了,貼完后,我便跳下小凳子,仔細端祥起來,雖然比上次貼的好點,但仍有些美中不足,媽媽突然一樂“哈,貼歪了”。唉!別說,還真有點歪。這時,媽媽便走到我跟前,對我說:“貼春聯可是有講究的,”看,媽媽一邊說,一邊比畫起來,“首先整齊的先用雙面膠把春聯背面貼上一圈,然后,將春聯先將一邊貼在墻上,隨后,再將春聯貼平。”我聽完,暗暗地把小竅門記在心中。
媽媽又遞給我一張春聯,我按照媽媽貼春聯的方法,將雙面膠將整齊的貼上一圈隨后,便找對位置先將一邊貼住,再將另一邊按壓,果真,貼的對聯比第二次還好,我心里樂滋滋的,跟媽媽說道:“看,我貼的也不比你差呀!”媽媽苦笑到說:“你還真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呀!”“哈哈哈”一陣陣歡笑聲傳過了樓道……。
通過這次貼春聯讓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不懈,找對方法,用心去做,才可以成功”的道理。
春節貼春聯,一直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習俗。的春節又來到了,老爸說:“兒子,書法學得怎么樣了?今年的春節不用買春聯了吧?”我驕傲得一仰頭:“當然不用,我來寫!”
紅紙鋪平,倒好墨汁,我用筆蘸了點墨,懷著激動的心情下筆,一副又一副,地上晾著的春聯越來越多,緊張奮斗一個多小時后,終于寫出一副我最滿意的春聯。
等它們晾干,我迫不及待就開始貼。我先問媽媽要了“膠水”——一碗熬得非常粘稠的粥。我把“膠水”刷上去,然后把寫著“國泰民安戌歲樂,糧豐財茂亥春興”的對聯拿起來,小心翼翼地撫平,按了上去,退后一看,歪了,我急了,趕緊輕手輕腳地揭下來。打量片刻,我先把春聯上部輕輕貼上,底部只貼了一點點固定,然后離遠一點查看,慢慢調整,直到春聯端端正正,我才從上到下一點一點把它貼實。
有了經驗,我信心滿滿,開始貼橫批,這時,老爸出來看了一下,拍著我的肩膀說:“干得不錯!”我胳膊一抖,橫批貼成了“豎批”了,我只好又從頭再來。
貼好橫批,再貼福字。看著門上貼的紅通通、喜氣洋洋的對聯,我心里樂開了花。
貼春聯記。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門前都要貼對聯和福字,這是我們中國慶賀新年的悠久文化傳統。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要傳承下去,使祖國的歷史文化代代相傳,永遠美麗燦爛。
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戶戶洋溢著歡聲笑語。我早早起床,隨著爸爸媽媽和哥哥,一家四口來到南京弘瑞廣場的家里,打掃衛生、貼春聯。哥哥個兒高,自然擔任起貼春聯的重要任務,爸爸是“指揮官”,媽媽是“微笑官”,我是小小“觀察員”。
首先,我和哥哥一起將媽媽買的春聯鋪在桌上。一副春聯包括橫批、門心、上聯和下聯。我拿著膠水,幫哥哥仔細得將膠水涂滿對聯的背面,這可真是個細致活兒。哥哥拿著粘好膠水的對聯站到門外,準備貼上聯,爸爸趕忙說:“按照傳統貼春聯,應該人朝門立,右手為上,左手為下,也就是說,正確貼春聯的方法是當你面對們的時候,右手邊應該是上聯,左手邊是下聯”。哥哥聽了爸爸的話,重新調整好了上下聯。只見哥哥將對聯比劃好位置,由爸爸和媽媽檢查是否端正,確認位置后,一手固定對聯頂端,另外一只手自上而下將對聯貼平整。很快,上下聯和橫批都貼好啦。最后,要貼門心了,門心是一個大大的“福”字。爸爸指揮著哥哥:“福字記得要倒著貼”。我聽了,連忙問:“爸爸,為什么福字要倒著貼呢?”爸爸笑著回答:“說來話長,我講個小故事給你聽。從前有戶人家,家里很窮,讀不起書,他家的老大爺自然也不識字,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貼春聯,他也請了一位先生給他寫春聯,先生知道她不識字,就給他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誰知,他把‘福’字貼倒了,來他家玩的孩子們看了,就說‘大爺,您家的福倒了’。大爺說‘福到了?福到了好呀!’因為‘倒’和‘到’這兩個字發音很像,是諧音。后來人們貼福字的時候總喜歡把福字倒貼,祈求福到,慢慢地演變成現在的習俗,流傳了下來。”聽完爸爸的故事后,我和哥哥一起倒著貼好了福字,祈求新年福到家門。
終于,一家人把春聯貼好了,媽媽笑著看著我們,讓我這個“小小觀察員”朗讀一遍。上聯“春滿人間歡歌陣陣”,下聯“福臨門第喜氣洋洋”,橫批“家和事興”。門心是一個大大的福字。福“到”了,年來了。
今年,我親身參與了貼春聯的傳統年俗,感受到了更多的年味。我和從古到今、千千萬萬的小朋友們一樣,歡慶春節的到來。
新年的腳步悄然來到我們身邊,大街小巷張燈結彩,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各個商場也是人山人海,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除夕,伴隨著歡聲笑語,我們家也忙得不可開交。中午,媽媽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春聯,叫上爸爸,我也拿來安全剪刀、透明膠等物品,興致勃勃地來到大門前,準備貼春聯。
首先,我們把雞年的春聯換下來。可是,它們好像舍不得“墻媽媽”,一直不肯松“手”。沒辦法,媽媽只能把它扯下來。看著依然半新的春聯被撕下來,我有點舍不得,媽媽卻說:“這就叫辭舊迎新!”
媽媽拿出新的春聯。首先上場的是上聯。媽媽將上聯小心翼翼地鋪開,攤平,就輪到我出場了。我將透明膠撕開一段,然后用安全剪刀剪了一段長短合適的膠帶。接著,就輪到爸爸出場了。他一邊將膠帶貼在春聯上,一邊囑咐媽媽:“按住嘍,別貼歪了。”說著,爸爸將春聯捋了捋,然后用手指將透明膠用力向兩邊撐,直到透明膠一頭平平整整地貼到了墻上。這上聯,用了三條透明膠帶,才牢牢地貼住了。媽媽退后兩步,看了看,點點頭說:“嗯嗯,不錯,不錯,高低正合適。”接著,爸爸又用同樣的方法,把下聯貼在門的左邊。
貼完了上下聯,該貼橫批了。媽媽拿著橫批比比劃劃,確定了高低之后,我就剪下兩段透明膠讓爸爸貼在大門上方。“終于大功告成了!”紅彤彤的春聯映在我們的臉上,我忍不住念了出來:“身體健康年年好,事事有成步步高。橫批是,‘吉星高照’。”突然,一個問題從我腦袋里冒了出來。我急忙問媽媽:“媽媽,這春聯上下聯字數一模一樣,你是怎么確定哪張是上聯,哪張是下聯的呢?”媽媽笑了笑,說:“這可有講究了。區分上下聯最重要的是看它們的最后一個字。上聯的最后一個字必須是第三聲或第四聲,也就是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必須是第一聲或第二聲,也就是平聲。你看,‘好’是第三聲,所以這是上聯;‘高’是第一聲,所以這是下聯。讀的時候,要從右邊開始讀,你呀,剛才讀對了!”
原來如此。看來,貼春聯這活兒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真不簡單,它還讓我長知識了呢!
小學生春節作文。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十七
春節有很多的傳統習俗,撣塵、放鞭炮、貼春聯、發壓歲錢……而我在這個節日里最擅長的你知道是什么嗎?哈哈,當然是貼春聯啦!今天我就和你講一講我和爺爺貼春聯的故事吧!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一大早我就被爺爺叫醒了:“琳琳,快起床,快起床,我們來貼春聯啦!”聽到了爺爺的叫聲,我一骨碌就爬了起來。我和爺爺趕緊在春聯的背面貼上雙面膠,然后穿上大衣就和爺爺下樓了。現在是冬春交接的季節,還是很冷的。
開始貼春聯了。我撕開雙面膠遞給爺爺,讓爺爺貼,我來指揮。剛開始,爺爺把春聯放在了最上面,我大聲地說:“高了,高了,左邊點,再下來點……好了,好了!就這樣吧!”爺爺開心地說:“就聽你的,乖孫女!”說著他就貼上去了。他下來左看看,又看看,邊看邊點頭,說:“你指揮得可真好!”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的。
寫春聯趣事(實用18篇)篇十八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又聽到了鞭炮的聲音,又想起了兒時的詩謠,爆竹聲中我們又長大了一歲。
春節大概是小伙伴們最喜歡的節日了吧,到這時候親朋好友們都放假了,大家都聚在一起聊天玩樂,討論過去發生的種種趣事。而我覺得春節最有趣的就是除夕前貼春聯了。
按我們那里的習俗,貼春聯是在臘月二十九的下午。這一天的中午吃完飯后爸爸先用面粉做一些漿糊用來貼春聯,和漿糊可是要講究分量和火候的,這個不是我能辦的了的,所以只能作壁上觀。
春聯貼到這里我已經不再在意貼春聯的樂趣,只是默默的享受著爸爸的關愛所帶來的溫馨。我想春節的具體意義并不在于我們所做的有趣的事情,而是享受親人們在一起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