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編寫計劃書,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整體大局,規劃未來的工作方向和發展路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書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思路。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一
端午節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歷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1、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咸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字卡過程:
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
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2)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么節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后,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
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
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農歷五月五是什么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么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了解其用途。(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里,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們把米裝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給他吃,后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作,里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
2、跟讀兒歌。
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四、游戲部分—蘿卜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
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游戲退場)。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游戲走出活動室(通過游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二
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較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每逢陰歷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在江、河湖海上舉行賽龍舟,還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這些活動已成為千古不變的習俗,從古至今一直在沿續著。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淀,那如何結合我們的課程,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我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在這里我們利用端午節作為一個契機,引導幼兒學習和了解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利用《童玩美勞diy課程》中具體的內容,同時結合幼兒園各年齡段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關于端午節的親子活動,希望在幼兒與家長的親子操作和游戲活動中,共同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民風民俗。
好玩的端午節
1、為了幼兒能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了解節日的習俗、了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傳統民俗活動。
2、增進親子聯系與溝通,豐富幼兒家長與幼兒的節慶生活。
3、配合幼兒園進行《童玩美diy課程》宣傳。
全園幼兒、家長
幼兒園戶外場地
3小時
若說到端午節的來歷,人們首先就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佞,屈原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秦國趁機進攻楚國,楚地千里疆域毀于一旦。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羅江而去。
當地百姓聞聽屈原投江,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尋見屈原的尸體,湖面上舟船往來穿梭百舸爭游的場景蔚為壯觀。這一日正是陰歷五月初五,后來,每逢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意在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里,只為了喂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三
一、活動背景: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等慶祝活動。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內容:
活動一:話說端午節
重點領域:(語言領域、社會性領域)
活動要求: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培養幼兒 的言語表達力。
活動準備:粽子、艾草、柳枝、荷包、花線等。
活動過程:
子?(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門前掛艾草和柳枝、賽龍船、胸前掛荷包、胳膊上帶花線)。
教師出示艾草、柳枝,了解它們的特征,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柳枝?(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柳枝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荷包,討論荷包的用處及來歷,并欣賞荷包的造型、結構美。
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荷包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荷包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二:繪畫“端午節”
活動要求:
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并表現端午節的快樂。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活動準備:
豐富有關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活動過程:
回憶端午節。
提問:端午節你過得快樂嗎?你覺得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幼兒討論并講述)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提出要求:把你在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意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日的歡樂氛圍。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鼓勵幼兒將端午節時印象最深或最快樂的事畫下來。作品評析及展覽。
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交流過節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粽子、香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家庭的包粽子活動。
注:各班根據幼兒園的安排,結合本班實際制定計劃開展活動。
xx幼兒園
20xx年x月x日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四
1、知道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知道爸爸的艱辛。
2、通過親子游戲給父子提供交流的機會,增進父子、父女間的感情。
歌曲錄音帶、彩色紙、彩筆、鼓、花、羊角球等器械、自制獎牌。
一、幼兒配樂朗誦:
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于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
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您是那么的偉大、威武,是他們心中最崇拜和尊敬的人,是他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二、幼兒表演:
1、表演《感恩的心》。
2、演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三、親親爸爸說說悄悄話。
四、親子手工制作:手印畫“大手牽小手”。
五、進行《擊鼓傳花》游戲:家長和幼兒聽鼓聲同時傳花,鼓聲停花在誰的手中幼兒說一句祝福的話或表演節目,家長簡單介紹自己的工作或家庭中的趣事。
六、親子游戲:
1、《小腳踩大腳》游戲規則:寶寶的小腳踩在爸爸的腳上,一起向前走,寶寶的腳不能落地,分組進行比賽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2、《騎大馬》游戲規則:寶寶騎在爸爸的脖子上分組進行比賽。
3、《蒙眼找寶寶》:用毛巾把家長的眼睛蒙住,幼兒站在家長的對面不能發出聲音,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征找到自己的寶寶。
七、家長游戲(同級部的爸爸們進行比賽):《跳繩比賽》、《針線活》、《蜈蚣競走》。
八、結束部分:音樂響起,幼兒親自為爸爸頒獎。
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點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獎勵機制:班級老師利用即時貼制作形狀,貼在第一名的身上,看看誰最后得到的大紅花多。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五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體驗端午節特有的習俗。
3.感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
4.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1.flash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活動的相關材料。
(一)了解端午節的名稱及時間。
1.出示粽子實物,引發幼兒興趣。
師: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節日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呢?
教師小結: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師:你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
2.提問幫助理解。
師:剛才故事里說了什么?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要吃粽子呢。吃粽子,憶屈原。
(三)集體感知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舟這兩種主要習俗。
1.從幼兒自身經驗來感知吃粽子的風俗。
從粽子的味道、形狀、粽葉等方面讓幼兒體驗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教師小結:看來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狀和顏色也有很多種呢。
2.玩賽龍舟游戲,體驗端午賽龍舟的快樂。
師: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人們還要進行一項很熱鬧的活動。
幼兒玩賽龍舟游戲,并分享游戲的感受。
教師小結:看來呀賽龍舟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呢!
(四)自主探索,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了解端午節的其他一些習俗。
1.提供實物、錄像等,幼兒分組探索端午節的常見習俗。
2.幼兒交流探索結果。
教師小結:這些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著人們希望一家團聚,生活美滿的心愿呢!
(五)結束活動,兒歌總結。
1.教師念兒歌總結。
美工區:用彩色紙折粽子,嘗試編蛋網兜。
生活區:繼續學習包粽子,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
語言區:講講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與傳統故事。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六
2、知道農歷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1、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咸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字卡。
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蘿卜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七
一、背景材料: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八
1、感受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體驗創作活動的樂趣。
2、了解粽子的相關知識。
3、能運用簡單的折疊、粘貼和打結的技能創作粽子。
1、經驗準備。
有折疊、粘貼和打結的相關經驗,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材料準備。
《一起過端午》多媒體課件(下方有參考視頻)、粽子模板、中國結、紅繩、水粉顏料、排筆、調色盤、抹布、小水桶、雙面膠。
學習簡單的折疊、粘貼和打結的技能創作粽子。
1、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指導語: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端午節時候我們要吃什么呢?
小結: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時候大家會吃粽子。
2、聽屈原故事,了解端午節由來。
指導語:端午節吃粽子是要紀念誰?
小結: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1、欣賞粽子相關圖片,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征和口味。
指導語:你見過什么樣的粽子?
要點:運用學習過的幾何圖形,概括粽子的外形。
小結:粽子是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著稻米、餡料的一種食物,里面的餡料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蛋黃等多種餡料。粽子的形狀有:三角形、長條形、四角形等。
2、出示示范作品,激發幼兒興趣。
指導語: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粽子,我們一起來欣賞下吧!
要點:通過示范作品使幼兒感受、觀察立體的粽子。
小結:今天要創作的粽子是一個立體的四棱錐,每個粽子由四個三角形的面組成,創作完成后我們可以將兩個粽子串聯在一起。
3、師生共同探討制作粽子方法。
指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制作美味的粽子吧!
要點:引導幼兒探索怎樣從平面紙張變成立體的粽子。
小結:給粽子模板畫上好看的圖案,將中國結和紅繩連接,將紅繩穿入粽子模板中。將粽子模板折疊粘貼成粽子,重復另一個,并在頂端打結。
4、請個別幼兒上前示范粽子的折疊方法以及掛繩、中國結的穿法,教師指導糾正。
1、取出本活動相關材料,幼兒自主創作。
2、幼兒嘗試獨立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注意事項:
重點指導折疊、粘貼、穿繩等過程。
1、創意互動:“誰的粽子最好看”“誰的粽子香”?
2、鼓勵幼兒大膽自評和他人相互欣賞評價。
師幼一起收拾整理桌面活動材料,活動結束。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九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歷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1、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咸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字卡。
導入: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
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2)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么節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后,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
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
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農歷五月五是什么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么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了解其用途。
(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里,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們把米裝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給他吃,后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作,里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
2、跟讀兒歌。
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游戲走出活動室(通過游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欣賞故事、玩游戲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十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納日松幼兒園開展了“快樂端午粽飄香”親子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具體如下:
6月19日
快樂端午粽飄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 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節有關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 故事、兒歌。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 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做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1、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
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使幼兒了解有 關端午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感受 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
2、動手操作活動。
通過繪畫、手工(粽子、香包、彩線) 等活動,體會傳統節日的豐富生動,感 受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
3、快樂端午粽分享活動。
通過親子分享粽子的活動,送上節日祝 福,表達親子情深,進而培養愛(愛父 母、愛祖國)的情感。
附:
端午節習俗
(1)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每家人將鐘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 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 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5) 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 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 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 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屈原的故事
在古時候有一個楚國人講屈原,他呀很能干,也很熱愛自己的國家,幫助楚王治理國家,楚王很信任他,可是有一些壞人不喜歡他,總是到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漸漸的楚王就不相信他了,讓屈原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不準他回來,但屈原還是非常擔心自己的國家,每天睡不好覺,當屈原聽到楚國與秦國打仗后沒有了,便非常傷心,農歷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汨羅江邊,跳了下去。人們聽說了后就劃著船去救他,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要傷害屈原,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劃船救屈原的活動變成了賽龍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葉包粽子。
相關手工制作圖解 龍舟
拼布粽子
紙粽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十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通過此活動,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節目,從而使幼兒對各地方的風俗習慣有一定的認識,以此增強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主持人:明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嘛?(端午節)
小 結:在這一天里,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
主持人: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1、端午節由來的短片。
2、人們裹粽子的短片。
3、人們賽龍舟的短片。
4、學念兒歌《五月五》。
大班親子活動:快樂的端午節
活動設計意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了解節日的習俗、了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商討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來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粽子,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
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么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粽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粽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父母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們包過粽子嗎?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粽子的父母,我們一起學習粽子吧!”
1、會說“端午節”的名稱,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十二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 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么,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于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于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于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目標: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 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十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在這個傳統的節日里,最高興的莫過于天真活潑的孩子們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隨之而來,例如: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我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當地有哪些風俗習慣……針對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我們設計了"端午粽飄香"活動。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能積極參與節日慶祝活動。
2、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3、愿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感受過端午節的喜悅情感。
1、區域里展示各種親子制作的鴨蛋,樂意與同伴交流欣賞;投放關于端午節來歷、風俗的書籍、圖片、幼兒自主閱讀交流。
2、物質:ppt"端午節"、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1)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2)了解端午節的習俗。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3)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3、教師小結:
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4、幼兒品嘗粽子,體驗端午節的快樂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粽子:形狀、口味
(2)幼兒分享粽子
在區角投放彩色絲線和鴨蛋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十四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納日松幼兒園開展了“快樂端午粽飄香”親子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具體方案如下:
6月19日
快樂端午粽飄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節有關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做龍舟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1、傳統節日主題教育活動。
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使幼兒了解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
2、動手操作活動。
通過繪畫、手工(粽子、香包、彩線)等活動,體會傳統節日的豐富生動,感受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
3、快樂端午粽分享活動。
通過親子分享粽子的活動,送上節日祝福,表達親子情深,進而培養愛(愛父母、愛祖國)的情感。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十五
2)活動內容:凡在6月10日—15日促銷時間內,在xx各連鎖超市一次性購物滿18元的.顧客,憑電腦小票均可參加《猜靚粽》活動。
3)活動方式
在商場入口處或凍柜旁邊設促銷臺不打價格或不易分變的廠商粽籽,讓顧客進行粽籽品牌及價格竟猜;商品由采購部落實價格一定要相當低,以顧客意想不到的價格出售給顧客,使顧客感受到真下的實惠,為節子下一步的銷售立下口啤打下基礎。
2、《五月端午節,xx包粽賽》
2)操作步驟:采購部洽談粽子材料——材料到位——活動宣傳——各店組織比賽;
3)參賽獎品:獲得自己所包粽子,多包多得。
3、《五月端午射粽賽》
1)活動時間:6月20日—22日
2)活動內容:凡在6月20日—22日促銷時間內,在xx各連鎖超市一次性購物滿38元的顧客,憑電腦小票均可參加《五月端午射粽賽》活動。
3)活動方式:
7) 道具要求:氣球、擋板、飛鏢;
8) 負責人——由店長安排相關人員。
五、相關宣傳
1、兩款《粽子吊旗》賣場懸掛宣傳;
2、我司dm快訊宣傳(分配數量見附件);dm快訊第一、二期各40000份,第三期單張快訊40000份平均每店1800份(如祖廟麗園、蓮花相隔距離較近的店從成本角度出發可以適當減少數量)
3、場外海報和場內廣播宣傳。
六、相關支持
1、采購部聯系洽談5000只粽子做顧客贈送;
2、采購部聯系洽談1000斤粽子材料,舉行包粽比賽;
3、采購部聯系洽談2200只粽子,舉行射粽比賽;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十六
為了讓小朋友了解“端午節”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激發小朋友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我們大班組在五月二十七日這天,開展了“走進端午”活動。活動中,我們通過故事向小朋友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了解了“屈原”的英雄事跡。同時又用形象生動的課件向小朋友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有掛艾葉草、掛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等。小朋友還和粽子來了個親密大接觸,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剝一剝、嘗一嘗,他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粽子,知道粽子形狀各異,里面的餡料很豐富,粽子的味道也很好吃,還了解了包粽子的方法。小朋友們還舉行了“賽龍舟”比賽,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們齊心協力,讓龍舟快快地航行起來,而“小觀眾”們也熱情澎湃,都為“小運動員”們加油鼓氣。最后活動在分享粽子中落下了帷幕。相信這次活動一定會給小朋友留下美好的回憶!
大班各教室。
活動策劃:大班組全體教師。
活動范圍:大班年級組。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2.通過活動體驗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的樂趣。
3.激發幼兒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1.年級組成員共同討論制定活動方案。
活動準備:商量活動流程、準備材料、組織形式。
活動名稱:五月五過端午活動形式:各班通過向家長發送短信告知家長這一活動,再每班開展走進端午活動。
活動材料:粽子、視頻、課件等。
2.各班組織全體幼兒開展活動。
了解包粽子的流程、習俗。觀看視頻。
師:粽子是怎樣做的?需要哪些原料?為什么會有端午吃粽子這一習俗?
教師介紹粽子,讓孩子介紹自己吃過什么樣的粽子什么餡的粽子。
幼兒欣賞、學習民歌“五月五過端午”。
手工制作彩粽。
3.在“家園櫥窗”或“網站”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請家長繼續和孩子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十七
一、活動背景: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等慶祝活動。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內容:
活動一:話說端午節
重點領域:(語言領域、社會性領域)
活動要求: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培養幼兒 的言語表達力。
活動準備:粽子、艾草、柳枝、荷包、花線等。
活動過程:
子?(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門前掛艾草和柳枝、賽龍船、胸前掛荷包、胳膊上帶花線)。
教師出示艾草、柳枝,了解它們的特征,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柳枝?(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柳枝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荷包,討論荷包的用處及來歷,并欣賞荷包的造型、結構美。
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荷包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荷包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二:繪畫“端午節”
活動要求:
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并表現端午節的快樂。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活動準備:
豐富有關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活動過程:
回憶端午節。
提問:端午節你過得快樂嗎?你覺得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幼兒討論并講述)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提出要求:把你在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意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日的歡樂氛圍。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鼓勵幼兒將端午節時印象最深或最快樂的事畫下來。作品評析及展覽。
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交流過節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粽子、香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家庭的包粽子活動。
注:各班根據幼兒園的安排,結合本班實際制定計劃開展活動。
xx幼兒園
20xx年x月x日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十八
1、喜歡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風俗民情。
2、學習2/4拍歌曲的演唱。
3、能夠用好聽的聲音進行演唱,并用樂器為音樂伴奏。
經驗準備:幼兒具備基本的歌唱能力。
樂器準備:鑼、镲、花地鼓、原木色砂球
材料準備:雙膠紙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歡迎來到好好玩音樂王國。我們今天又要來和音樂一起玩游戲了。我們先來做一個歌唱游戲。(教師帶領幼兒進行發聲練習,具體發聲方式下附。)
師:那大家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活動開展
1、播放音樂,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師: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現在我們一起來聽音樂,聽完了請大家告訴我。(教師播放課件――音樂感知:音樂《端午節》。教師可邊放音樂邊做動作或拍手。)
師: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了嗎?(請幼兒說一說。)是每年的五月五。歌里的人們在端午節那天做了什么?(請幼兒說一說并由老師總結。)
2、音樂游戲,進行歌詞念白和學唱。
師:下面我要請大家來玩劃龍舟的游戲。我把大家分成四個龍舟隊,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邊念邊劃,看哪支龍舟隊最棒好不好?(教師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排成縱隊,帶領幼兒進行歌詞念白。在每小節歌詞的最后一拍,請每隊幼兒整體雙手向左下劃動,同時邁腳向前。)
師:現在我們難度加大了。看哪隊唱得又好,劃得又好。(教師帶領幼兒邊玩游戲,邊學唱歌曲。)
3、樂器演奏。
師:小朋友們覺得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用哪種樂器來助興才最威武最有氣勢呢?(請幼兒說一說,然后將幼兒分為四組,帶領幼兒進行樂器演奏。鑼:演奏節奏型x―――;镲:演奏節奏型x―x―;花地鼓:演奏節奏型xxxxx;原木色砂球:演奏穩定拍xxxxxxxx。具體可參考課件――音樂探索――樂器演奏。)
師:你們知道粽子都有哪些口味和形狀的嗎?我們也來做粽子吧!(請幼兒打開音樂冊p16,先說一說,然后拿出材料來折粽子。具體可參考課件――延伸游戲:做粽子。)
師:今天大家劃龍舟都累啦,我們休息一下吧!請大家排著隊把樂器寶寶送回家吧!
親動手留記憶,了解端午佳節習俗,通過制作手工的方式既能鍛煉孩子動手能力,又能讓孩子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大班端午節方案(優質19篇)篇十九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2.通過活動體驗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的樂趣。
3.激發幼兒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1.年級組成員共同討論制定活動方案。
活動準備:商量活動流程、準備材料、組織形式。
活動名稱:五月五過端午活動形式:各班通過向家長發送短信告知家長這一活動,再每班開展走進端午活動。
活動材料:粽子、視頻、課件等。
2.各班組織全體幼兒開展活動。
了解包粽子的流程、習俗。觀看視頻。
師:粽子是怎樣做的?需要哪些原料?為什么會有端午吃粽子這一習俗?
教師介紹粽子,讓孩子介紹自己吃過什么樣的粽子什么餡的粽子。
幼兒欣賞、學習民歌“五月五過端午”。
手工制作彩粽。
3.在“家園櫥窗”或“網站”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請家長繼續和孩子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