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文學藝術與人生哲學的結合,能夠引導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以下是一些經典的作文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寫作的參考和借鑒。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一
家鄉的味道是一泓清澈的山泉,是一片金黃的銀杏葉,是土特產的美味,更是那空氣中彌漫的幸福與愉快。
說到家鄉,總會想起余秋雨先生說的:“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沒錯,文化底蘊豐富的水文和歷史悠久的水利工程便是家鄉的一大特色。每到清明時節,都江堰的放水節就到了。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開展,人們目不轉睛地看著舞龍表演節目,龍在人的控制下,有時盤踞,有時延伸,有時翻滾,真是活靈活現。人們看得出了神,一系列活動過后,放水開始,滾滾岷江水一瀉千里,灌溉成都平原。同時,幽幽青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青城山空氣清新,景色迷人。“青城天下秀”是對你的贊美。我愛你,家鄉,愛你的山清水秀,愛你悠久的文化歷史。
換季時的家鄉格外迷人,尤其是在秋冬季節。都江堰的市樹是銀杏,一到秋冬季節,銀杏葉便紛紛變成了金黃色。走上街頭,向遠方眺望,金黃色的海洋沖擊著視野,排列整齊的行道樹就像一層層金色的波濤襲來,令人眼花繚亂。走近一棵樹,樹上墜滿了一把把黃金扇,讓人頓覺秋意涼爽。一陣秋風吹過,樹葉便飄落下來,在風中飛舞,如同一只只黃蝴蝶。樹下已堆積著厚厚的層層樹葉,踩在上面,軟軟的,就像一層松軟的地毯。在這初冬的早晨,這寒冷的天氣并沒有使萬物岑寂,那金黃的樹林,如同一條奔流的江河,洶涌澎湃,使得這冬日增添了無限的活力。
不論是樹,還是山,抑或是水,它們似乎能放進任何一個時空的聚合。而我認為,它們不必放進《詩經》,不必放進《楚辭》,不必放進古典主義,也不必放入后期印象派的筆端。但在人類任何一段美麗的記載里,都應該有過這樣的一個早晨,這樣的一季初冬。
在生命的長河里,不論我身在何方,總是懷念家鄉的味道。家鄉的味道,是溫暖,是美麗,是歡樂。徜徉在這家鄉的味道中,勾起了我濃濃的鄉愁。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二
清明節那天,我和父親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熟悉的路線,熟悉的風景,熟悉的口音……一切仿佛電影片段般從眼前走過,清晰而美好。
告別老船夫,攙著父親搖搖晃晃地走上那條泥濘小路。果真是廖無人煙了,荒廢的田土,叢生的雜草。沒有雞鳴狗吠,沒有噓寒問暖。還記得當年的小腳丫肆意地穿過稻田,還記得當年鄰家那只兇惡的母狗,還記得當年的歌謠回蕩在村里的每一個角落。可惜流年,一切好似昨天,卻早已物是人非。
不知不覺便走到老宅門口。石階上的青苔訴說著寂寞的愁苦,唯有那棵柏樹,已高過房檐,為什么記憶中的它是那么矮小呢?推開那虛掩的重門,只為尋覓那被人遺忘的暗香??邕^門檻,庭院里那棵梧桐依舊駐守在這里,熬過冬日的落葉不得不為春的到來而沉睡。
我仿佛看到婆婆在樹下簸谷,爺爺拿著瓢給菊花澆水。夕陽西下,溫柔的霞光籠罩了整個老宅。有爺爺的呵護與照料,那些菊花長得依舊那么美麗,粉的、白的、黃的開遍了半個庭院。經過雨水的洗禮,是那樣的沁人心脾。
打掃完畢后,父親收拾好行囊,慢慢地關上院門,為它上上那把沉重的鎖。此行,我和父親就像是回來拾撿那惶惶歲月里繁華的背影,然后匆匆離去。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三
我的家鄉在內蒙古自治區的群山之中,所以家鄉與我而言的記憶是即使強烈的又是溫暖的,美好的。在我記憶之中,我的家鄉四面環山,是個安靜的小村落,它就靜靜地矗立在寂寥的環山之中。
在村子里,雞鳴犬吠,牛羊的叫聲摻雜著,紛雜但又別有美感。
薄霧濃云的清晨,院子里的蔬菜葉上凝結了甘露,顆顆晶瑩,伴隨著微風的拂過,四面的山上清新的泥土混雜著小丘上的農作物的淡淡清香,在記憶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存在。牛羊出圈,犬吠相伴,村里的牧羊人們趕著自家的牲畜去往了山林間隙,他們的包里裝著一張張奶皮子,牛肉干和泡好的奶茶。隨著他們的遠去,悠悠的民歌也逐漸模糊,但也還是能夠依稀聽到他們的聲音在山谷里回蕩。這里雖然不是在草原,沒有那么宏偉壯觀,但也有著內蒙古高原獨有的豁達與豪邁,讓人心神向往。
正午而至,太陽漸漸移至最高點,農田里的人們紛紛停止了手頭上的農作,沿著田邊席地而坐,拿出了從家帶的莜面窩窩和燴菜,莜面窩窩是莜麥混著白面摻拌而成的,所以既有莜面的香純又有白面緊實的口感,這種味道是外面吃不到的佳肴——外面人是吃不出其中的美味的。
黃昏,在田里干活人的呼麥聲中悄然而至,落日的橙色一點點浸退了白日里蔚藍的天空,浸成了橘粉色,撒在了片片莜麥上,油綠的莜麥鍍上了一層金邊,泛著淡淡的光暈,顯得格外安然。呼麥聲在田間傳響著,悠揚,豪邁。他們收了農具回了家。牧羊人也趕著牛羊回了圈,人們進了屋。陣陣炊煙從泥土房中飄散而去,屋里散出來羊肉的腥膻味。方言里聊盡鄉情,菜里道出思念。
夜晚,你隨處一抬頭,便就是星河璀璨,即使燈火全熄也能憑著星河的明亮找尋前方歸家的路。
我的家鄉它帶給我的味道總是最別致、最特殊的,它的味道帶給我安心,舒適以及向往。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四
家鄉,一個令人值得懷念和品讀的詞,勾起了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心,滿載著希望和初心的地方。每當提起這個詞時,內心都會有種難以言喻的的感受,家鄉的味道一直縈繞在我的鼻尖。
那是去年的暑假,中考結束,我和父母一起回到老家,回到了我出生的地方。因為學業繁忙,很少有時間回去,趁著這個暑假,我與父母一同回去看望爺爺奶奶。路途上,望著車窗外的風景,想象著家鄉的樣子,內心不免有些憧憬。
漫步在小路上,踏著松軟的土地,正值夏日,樹上的蟬鳴聲不斷回蕩,一陣一陣的。偶爾吹來一縷清風拂過耳邊,令我忘卻了內心的煩惱,閉上眼睛,細嗅一口氣,泥土夾雜著花草的芳香裹挾而來,繼續往前走,一條小河嘩啦啦的流淌著里面還有些小魚小蝦,水還是如以前那般清澈。幾條小魚苗團在一起相互嬉戲,湊近些看,它們仿佛受到驚嚇一般,竄到鵝卵石下。那樣子可真是有趣極了。
下午,一個人獨自在家閑的無聊,突發奇想找了多年前玩的小伙伴,他們也都回來了,和以前都大不相同,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共同話題,我們互相聊著各自的生活,發生的趣事,一起在樹林里捕蟬,做著“裝備”各顯神通,樹林間多了我們歡快奔跑的身影。捕完蟬,時間還早,我們計劃在小河里抓一些小魚小蝦,不為別的,只是圖個開心,脫下鞋子,擼起袖子,卷起褲子,赤著腳走在小河里,水很淺,只到腳脖子深那樣。我和小伙伴都低著頭朝河底望,睜大眼睛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只見我旁邊一個朋友突然不動,屏住呼吸,雙手作勢像要發力一般,我們都盯著他看,看他能否成為第一個捕到魚的人。霎時間,他出手了,雙手緊緊捂著那塊地方,騰出一只手向里面抓,然而卻什么都沒有。
他失望的嘆了一口氣,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到“沒事,我們又不是專業的,開心最重要?!彼覀凕c了點頭。由于一開始的不熟練,廢了好大一會勁卻都顆粒無收,再到后來慢慢的熟悉,終于有些收獲了,看著旁邊的小桶里的小魚小蝦,心中是滿滿的自豪感。太陽逐漸落下來了,預示著一天的結束,我們提著自己的收獲結伴而行,踏上自己回家的路程,夕陽是金黃色的,露出了半邊,灑落在我們都身上,地上映出我們的影子,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這一天。
家鄉的味道獨特而又值得我去回味,無論我走到哪里,心中都不會忘了這個家,這個味道也會一直縈繞在我的身邊,陪著我度過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關,陪著我慢慢長大。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五
有一種味道,是時間沖不淡,記憶抹不去,距離拉不遠的。我想,即使一個人走遍了大江南北,吃遍了山珍海味苦辣酸甜,但最后最記憶猶新念念不忘的,仍然會是自己家鄉的味道。家鄉的味道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北京的煙火氣中,就夾雜著我最愛的家鄉的味道。
北京的美食里,有著獨特的北京味道。老北京人的一天,從一頓豐盛的早飯開始。炒肝、豆汁、焦圈、糖火燒等……想想都能讓人流口水。
兒時的早餐,只要回到姥姥家,她就會帶我到胡同旁邊的傳統小吃店吃早點。姥姥每次都會給我點一碗餛飩,她自己點一碗豆汁兒。那豆汁兒色澤灰綠,氣味酸而餿,好像泔水一般,叫人看著就難以下咽,姥姥卻對它有著特殊的偏愛每次都是一氣喝完。她一副很享受的樣子,還笑瞇瞇地說:“這豆汁兒喝著有點苦可是回味無窮,每次喝完都能通體舒暢,精氣神大振?!蔽宜贫嵌攸c了點頭,很快被一個滋滋作響的油鍋吸引了目光。只見鍋里面倒滿了油,一圈圈面團放入鍋中,頓時有油飛濺,一圈圈面團在鍋中游動,像小精靈一樣可愛靈動,這是焦圈兒,是豆汁兒的絕配。我雖喝不慣豆汁兒,卻對這焦圈兒情有獨鐘。姥姥給我點了焦圈,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焦圈兒吃起來脆脆的,很是可口。姥姥喜歡看著我狼吞虎咽地吃東西,臉上綻放出笑容,似乎比我還快樂。
我們吃完早點穿過胡同口,總有一位賣糖葫蘆的爺爺在擺攤,我也總是纏著姥姥給我買一串山楂的冰糖葫蘆。姥姥雖然嘴上說自己眼神不好,卻總能挑到一串最大最紅的糖葫蘆給我。我一口咬了山楂,十分的清甜,酸酸甜甜的,糖餅清脆,姥姥總是笑著看我吃得滿嘴糖衣,順手幫我擦去嘴角的糖渣。這種甜,這種笑,能夠讓我的整個童年都浸染了甜甜的味道。
童年的時光早已模糊,但是對在記憶中那種獨屬于北京和姥姥的味道是從未減退。北京有著它的獨特味道與文化,還有那承載著我童年的回憶和生活。我愛北京,更愛它們背后承載的深厚的意蘊和濃濃的愛。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六
在我們家鄉,總有讓我忘不了的味道。在我的家鄉,有三種味道讓我永遠都忘不了。
在大城市里,一般煮飯用的米都是一些不怎么帶有稻花香的米。如果讓我吃城市里的米飯,我絕對難咽下一口,因為我習慣了農村自己家種的稻谷的味道。
每到稻谷豐收時節,那金燦燦的稻子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爺爺奶奶見今年稻谷又要豐收了,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收完稻谷,我們家餐桌上,總會有熱騰騰的香米飯,味道可口極了,我每次都要吃上三大碗。
說起面粉,你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饅頭吧!香噴噴的饅頭,想著都讓人流口水。
小麥成熟時,要由人工去收割。這時,我也會幫忙收割小麥,收下來的小麥要曬干,脫殼,最后才去打成面粉。
用自己親手收割的小麥做出的饅頭真得很美味。
在我家旁邊有一棵櫻桃樹,每年插秧時,櫻桃就成熟了,那紅色的櫻桃掛在樹上,好像紅寶石掛在樹上一樣美麗。
每年櫻桃成熟時,我都會爬上樹去把那些櫻桃摘下來。櫻桃的味道非常甜,要是能榨成果汁就更好了。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我喜歡這些味道,更熱愛我的家鄉。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七
離開家鄉多年,腦海里除了那一張張慈祥的面孔,還有那醉人心魂的味道。
是夏天的黃瓜,黃瓜是一種長在滕上的蔬菜,一眼望去像一條長龍蜿蜒曲折。摘下來咬一口,嚼一嚼味道清新可口,脆生生甜絲絲的,好吃極了。
是初秋的玉米。掰下幾個新鮮的玉米放進鍋里,沒等煮熟,玉米的香味便撲鼻而來,沁人心脾,馬上就會有一種垂涎欲滴立刻就想吃的感覺。玉米出鍋了,那熱氣夾著香味一起散發出來,一片霧蒙蒙。嘗一嘗,玉米那鮮味真稱得上是美味佳肴,人間少有。
是深秋時節甜甜的“洋姑娘”?!把蠊媚铩笔情L在地里的一種果實。從小枝子上掉到地上是成熟的“姑娘”,撿起來,剝開薄薄的一層紅皮,里面是一個黃黃的小圓球,一口咬到嘴里,甜甜的,酸酸的,味道好極了。
是難以忘懷的。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八
是甜甜的,淡淡的,充滿詩意的,因為家鄉有愛我的外公外婆,有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和我愛的柔軟的小弟弟。
我穿梭在林間小道上,在沒有邊際的田野里奔跑,我喜歡這種感覺,肆無忌憚,我曾用深沉卻又滿副情感的眸子注視著家鄉的田野,這兒發生過很多很多事,承載著我童年的回憶。
五年級時回家鄉,待久了,忽得想吃小外公家種的白蘿卜,但看著他憐惜它跟自己家親閨女的樣子,就秘密地決定與大姐和弟弟去小外公地理偷蘿卜。我們小心翼翼地走在棧道上,仗著農作物的高度,一會兒趴下,一會兒鬼鬼祟祟地走到蘿卜地,不一會兒,全身就沾滿了泥土,我們把住蘿卜上的菜葉硬是拽了出來很,一個水靈靈略顯青色的蘿卜出現在我們眼前,定睛一看,倒真挺像一個白-胖胖的`小子。把它放到溪流里沖一下,我們半半分,白羅卜的味道不錯,清爽,略帶苦澀,后來我們一人帶個小籃子,把一個個小胖子全拔出來,一頓通吃。嗯,這是白蘿卜的味道,也是。
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鄉里的鄰居,一位大哥哥,他總喜歡帶著我滿地跑,有一次,他騎自行車,我坐在后座上,旁邊也有幾位哥哥騎車,他們挑釁似的向哥哥笑了笑,騎得飛快,哥哥笑了下,問我:“追他們嗎”?‘嗯‘’!聽到肯定的回笑后,他也騎得飛快,路過油菜花田,此時正是花開燦漫時,陽光下,它們盛開的模樣,就好比行走在路上的,拋棄一切世俗煩惱只管灑下一路青春飛揚的我們。嗯,淡淡的清香,不聲張,不虛榮,外表平靜內心卻熾熱似火,這是。
不管是深埋泥土里,只露出青葉卻又甘甜的白羅卜,還是未曾散發濃郁香氣,卻又身著明麗黃色樂觀迎接春天的花朵,它們的不拘塵世,都是。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九
可能是一道菜,一個特色的小吃,而我對家鄉的感覺更是一杯茶。
汽車顛簸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并不好走,遠遠望見了那熟悉的炊煙,就知道快到外婆家了。山路時而寬,時而窄,看不到一條河流,全是金黃色的泥土,一片片油菜在風中搖曳,令人有無限的遐想。
看見了那房子,還是那樣沒有變。幾年了,她又多了幾根銀絲。外婆熱情的為我們泡好了芝麻茶,我端起它,熱騰騰的,一股暖流涌進我冰涼已久的心,幾片茶葉漂浮在金黃色的水面上,倒有幾分秋天之意,早已經被炒過的芝麻們則沉在水底,喝一口,淡純的茶味先在口腔中漫溢開來,咸咸的,接著一口芝麻在口中噴發出來,口里的余味是香甜的。這溫暖的茶流遍我的身體,我感覺整個困倦已久的人重新活了過來。我的心脈,我的血管重新工作。一股涼風吹過,好不快意。呼,喝完了這杯茶,完全沒了餓意。
第二天,我們便去了伯外婆的家。她一個人站在門口,心里便涌出一股心酸的感覺,還是一杯芝麻茶,在陽光下閃耀著它獨特的光澤,也不知怎的,就覺得這杯茶像那個老奶奶的時光錄,一陣風呼過似乎演繹了她所有的艱辛人生,芝麻茶便有了不一樣的味道。我們告別了她,臨走時,淚珠在她的眼眶里打轉,芝麻茶還是熱的。
這一杯芝麻茶依然的閃爍這它獨特的光澤……。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十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春節習俗。今年臘月十九,我陪奶奶去了一趟她娘家,讓我親眼目睹了奶奶兒時的家鄉習俗——打芡地瓜粉。
來到奶奶家,我一眼就看到舅公一家人在忙前忙后,我好奇地問奶奶:“舅公他們在干什么呢?”奶奶告訴我,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打芡一大鍋地瓜粉,分享給左鄰右舍。在芡地瓜粉之前要準備食材:大舅公在準備原汁原葉的大骨湯底,小舅公在準備清涼可口的白蘿卜干,舅婆在準備爆炒后的瘦肉,小姑在準備富有高蛋白質美稱的海蠣,小叔在準備能要開食欲大門的咸花生等等。
一切準備就緒,他們就開始打芡地瓜粉了。奶奶先把鍋擦干,舅婆去燒開水,小孩子們背上小竹筐,上山撿干草和柴火,孩子們手腳麻利,不一會兒就撿來了好幾筐。首先,要倒上開水,鄰居把干草和柴火放入灶里,點燃后,用扇子扇風調整火候,隨即放入地瓜粉,地瓜粉像一朵朵小白花,裝飾著一件黑色的小裙子,為了讓地瓜粉做成糊狀,舅公把鍋蓋蓋上去,鄰居還得蹲在灶旁,拼命地扇風調整火候,當時天氣非常寒冷,而舅公的額頭上卻閃爍著豆大的汗珠。大約三十分鐘后,舅公掀起鍋蓋,哇,地瓜粉和三十分鐘前的截然不同了,現在的地瓜粉成了一鍋粘乎乎的東西,很像麥芽糖,勺子一搯起來還藕斷絲連的。接下來,舅公就要芡地瓜粉了。只見他雙手握住一根又短又粗的地瓜桿,一圈一圈賣力地芡,在芡的同時加入海蠣和瘦肉。接著換下一個人芡,這個人比舅公有力些,只見他雙手緊握地瓜桿,沿著鍋邊順時針一圈一圈地打芡,一邊芡一邊在地瓜粉的四周撒上白蘿卜干和花生……直到地瓜粉已經夠q彈為止,再加入大骨湯底,輕輕一撈,地瓜粉就芡好啦!
芡地瓜粉做完后,要分給左鄰右舍共同品嘗,小孩子們個個高興得手舞足蹈,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大碗,不一會兒便端著碗和小伙伴們一起去看高甲戲了。我和奶奶也各盛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q彈q彈的芡地瓜粉吃起來滑溜溜的,真是太美味了,吃著吃著,奶奶和舅公不禁聊了他們小時候過年的趣事,大家都樂呵呵的。
如今,由地瓜粉而釀成的各種家鄉味道已然化成了一種鄉愁的寄托,每到春節,這種更是時常纏繞著奶奶,因為那是奶奶小時候的年的味道。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十一
我生在濟南,從小變伴著泉水長大。閑暇時常蹲在由泉水構成的涓涓溪流旁,那兒有我看不完的雅景,講不清的心境,理不完的思緒。做不盡的美夢。
剛涌出的股股清泉急匆匆地分散到泉口的周圍,從高高的長滿茂盛雜草的石壁下汩汩涌出,悄無聲息地流入,繼而又旋轉著、依依不舍地離開。在水面上濺起顆顆珍珠,灑落在每個縫隙和角落,默默滋養著土地。那泉水的味道是清清的。在空氣中總會彌漫著淡雅的感覺。若是捧起一捧品嘗。那味道雖然普通,但夾雜這一絲甜蜜。在口中融化,流到心里。再到全身蔓延開來。不能延年益壽,卻能夠讓人忘記煩惱,從喧囂緊張的生活中走出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焙苄〉臅r候,我時常背誦這句詩。只覺朗朗上口滿嘴余香,于是就一向記著,也沒能忘記。稍大一點時才知是記錄家鄉的風景。
夏日的濟南總少不了開滿湖面的荷花。遠觀碧綠的荷葉,層層疊疊,綠瑩瑩地散發出淡淡的荷香。溫柔的荷花含苞欲放。景致甚是優美。那是像蠟染一樣的花朵,姹紫嫣紅、端的好看。走進時便有芬芳縈繞在身旁。同美酒般醉人?!胺瞻坐B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想必詩人當初也大概是在這荷花池邊流連忘返了吧。
人們愛蓮是因為它香遠益清的雅美,陶淵明愛蓮是因為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堅貞。而我愛蓮是因為它裝點家鄉,是家鄉不變的味道。
蔥香和椒鹽的味道鋪滿濟南的大街小巷,每個濟南人都應當熟悉的味道。油旋兒,在濟南已有百多年的歷史。濟南油旋兒外皮酥脆,內瓤柔嫩,蔥香透鼻,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潤呈金黃色。老濟南人吃油旋兒是頗講究的,大多是趁熱吃,或配米粉,或配餛飩,另有一番滋味。清代顧仲編著的《養小錄》中這樣記載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劑,搟開。再入油成劑,搟開。再入油成劑,再搟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p>
濟南的油旋必須用純正花生油手工和面,根據四季調配面團軟硬。小小的油旋雖然僅有巴掌大,卻要由很多層薄如報紙的面皮疊壓而成,在制作中不論揉、搓、搟、捏,一遍不多一遍不少。細膩執著的精神也在面團鍋爐間傳遞著。
家鄉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躍,在血脈里流淌,在心中舞動。像是剛剛墜地的嬰兒,我深愛著母乳般家鄉的味道。他將一向陪伴著我,陪辦我成長。家鄉的味道溫柔而讓人無法忘卻。
記得家鄉的味道(專業12篇)篇十二
是一泓清澈的山泉,是一片金黃的銀杏葉,是土特產的美味,更是那空氣中彌漫的幸福與愉快。
說到家鄉,總會想起余秋雨先生說的:“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睕]錯,文化底蘊豐富的水文和歷史悠久的水利工程便是家鄉的一大特色。每到清明時節,都江堰的放水節就到了。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開展,人們目不轉睛地看著舞龍表演節目,龍在人的控制下,有時盤踞,有時延伸,有時翻滾,真是活靈活現。人們看得出了神,一系列活動過后,放水開始,滾滾岷江水一瀉千里,灌溉成都平原。同時,幽幽青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青城山空氣清新,景色迷人?!扒喑翘煜滦恪笔菍δ愕馁澝?。我愛你,家鄉,愛你的山清水秀,愛你悠久的文化歷史。
換季時的家鄉格外迷人,尤其是在秋冬季節。都江堰的市樹是銀杏,一到秋冬季節,銀杏葉便紛紛變成了金黃色。走上街頭,向遠方眺望,金黃色的海洋沖擊著視野,排列整齊的行道樹就像一層層金色的波濤襲來,令人眼花繚亂。走近一棵樹,樹上墜滿了一把把黃金扇,讓人頓覺秋意涼爽。一陣秋風吹過,樹葉便飄落下來,在風中飛舞,如同一只只黃蝴蝶。樹下已堆積著厚厚的層層樹葉,踩在上面,軟軟的,就像一層松軟的地毯。在這初冬的早晨,這寒冷的天氣并沒有使萬物岑寂,那金黃的樹林,如同一條奔流的江河,洶涌澎湃,使得這冬日增添了無限的活力。
不論是樹,還是山,抑或是水,它們似乎能放進任何一個時空的聚合。而我認為,它們不必放進《詩經》,不必放進《楚辭》,不必放進古典主義,也不必放入后期印象派的筆端。但在人類任何一段美麗的記載里,都應該有過這樣的一個早晨,這樣的一季初冬。
在生命的長河里,不論我身在何方,總是懷念。,是溫暖,是美麗,是歡樂。徜徉在這中,勾起了我濃濃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