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泥土城》讀后感500字 泥土讀后感500字篇一
輕合此書。我的內心有一團不知名氣流在流動。是憐憫?是憤怒?還是悲傷?我說不清,我想應該是三種都有吧?
我喜歡肖齊亞,這個妄圖逃離泥土城,既可憐又倔強的小女孩。不管泥土城的環境多么惡劣、盡管她已經失去了親人和家園,但她的心中一樣懷揣著一個夢想、一個在這種環境永遠也實現不了的夢想——離開泥土城,離開這個地方,去尋找夢中的大海和那美麗的、每一處都是紫色的薰衣草莊園。有志者,事竟成。我認為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錯。因為肖齊亞最終還是離開了泥土城,踏上了追夢的征途。
肖齊亞的旅途并不像她所想象的那么平靜。在白沙瓦的日子里,她每天都在提心吊膽地度過。我欣賞她的執著:即使遭人誣陷后進入監獄她也依然沒有放棄著自己的夢想——去法國看看大海,看看在她夢中出現過許多次的薰衣草田。
閉上眼睛,我的腦海里一閃而過了幾個鏡頭:在法國的薰衣草田和埃菲爾鐵塔;在貧窮的泥土城中,都有肖齊亞的身影——那是追夢的身影。我總覺得我對夢想足夠執著,但當我看到肖齊亞為了夢想可以犧牲一切時,才感覺自己對于夢想根本不執著:看著電腦上的文字干干巴巴,放棄的念頭不是一次兩次。
書中令我感動還有美國人湯姆一家,他們和所有人一樣向往著和平,向往著美好。他們給予了肖齊亞家一般的溫暖,讓肖齊亞體會到了原來這世上也有真情。但是家一般的'感覺只持續了一段時間,但是這一段時間卻讓肖齊亞銘記于心。
這本書與我之前讀過的書不同,它更是心靈的雞湯,喚醒了我們對和平的渴望。如今的一些城市,乃至一些國家戰爭依舊不斷,許多阿富汗人連一口干凈的水都喝不上。我向往著和平,我們向往著和平。和平是我們的夢!我們愿和平之花開滿全世界!
《泥土城》讀后感500字 泥土讀后感500字篇二
周五的下午正好忙完工作,在書香群有幸趕上雙螺旋的郭芳老師分享《泥土城》,早有耳聞《帕瓦那的守候》這本書,這本書是作者這個系列的第三本作品。聽完老師的講座竟然有幸獲得了此書的試讀,幸福來的太突然,等待著見到獲贈的此書.
收到書那一剎那,看到封面的眼神,自己的心仿佛都要化了,無助,期盼,希望,掙扎《泥土城》讀書筆記
為什么會是這樣?先帶孩子去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吧,這個主人公就是帕瓦那的好朋友肖齊亞,是發生在阿富汗的內戰期間的故事,阿富汗這個有著曲折發展史的國家,帕瓦那和肖齊亞又是怎樣的人呢?我和孩子一起來進入故事吧
肖齊亞是個不幸中的不幸人,她是個孤兒,生活在“寡婦之家”,然而誰都有夢想,肖齊亞也像我們的孩子一樣,有個自己的夢想,倔強的肖齊亞想和命運作斗爭,他終于鼓起勇氣逃離了“寡婦之家”,去尋找自己的新生活,自己的夢想。
薇拉夫人想要拯救肖齊亞,想要拯救所有項肖齊亞一樣的阿富汗人民,然而肖齊亞卻想要工資,想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她想要去看薰衣草,所以她離開啦薇拉夫人,夢想會實現嗎?
離開薇拉夫人后,肖齊亞開始了自己的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從找到工作,失去工作,再到放下自尊流浪,相信這些經歷讓肖齊亞心開始成熟起來,后來有幸被人收養,善良的肖齊亞沒有忘記自己受苦受難的同伴們,給他們在床底下藏下食物,終于等到主人不在的時候,肖齊亞那同伴們帶到家里分享藏下來的食物,卻不料被回來的主人看見后大發雷霆,肖齊亞被趕走了,剛剛享受了幾天的幸福就這么走了,幸福來的太突然走的也突然,當然肖齊亞只能有一次回到了寡婦之家,繼續之前的生活。她還會為命運掙扎嗎?
故事的結尾是肖齊亞在各種失敗之后,腿骨被人踩斷趴在街上那一剎那,手里拿著薰衣草的圖片時,她似乎想起了薇拉夫人的話,她明白了薇拉夫人的初衷,于是她在把薰衣草褶皺的照片遞給法扎那之后去追趕薇拉夫人---
故事的整個過程中,肖齊亞從麻木到覺醒,經歷了多少坎坷,牽動著我和孩子的心,讀完后孩子的心情似乎有些沉重,盡管小小的她還不會去表達自己對于故事的理解,但我看到孩子盯著封面的肖齊亞看了好久,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