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利益與道德篇一
職業道德,這對廣大財會人員來說,是最熟習不過的了,似乎也是老生常談。但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在本質上,是對自身的一種規范,其核心是依法辦事與客觀公正。不做不真實的賬,不搞小金庫是其最根本的要求。誰遵守了職業道德,它便成了誰的保護神,反之就會受到教訓。不過,在現實工作中,特別在物欲橫流的當下,它與我們具體的工資、職務等等這些切身利益相比,卻又顯得那么地抽象與朦朧,往往被我們所忽視,或者,往往我們認為,被它所忽悠。誠然,如果說工資、職務這些具體的東西,它們是我們的切身利益的話,那么,我要說,職業道德也是我們切身利益。
或許,你認為職業道德是切身利益,有點言過了。道德是精神層面的,高貴的,亮麗的,而利益是物質的,渾濁的,灰暗的,二者豈能混為一談?但是,物質與精神是對立統一的,相互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物質的.東西可以上升到意識層面,精神也能物化成物質的東西。職業道德,它是介于二者之間的這個中間地帶,是否變為直接的物質利益,往往取決于我們的價值判斷與行動。譬如,倘我們一時置職業道德于不顧,或暫時能獲得一些較小的,抑或是較大的,眼前的利益,但卻最終失去根本的、長遠的利益。因此,從這個角度,我以為職業道德也是我們的不折不扣的切身利益。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或許能說明這點。m君是我的一個最好的哥們,他有著近三十年的財務工作經歷,更曾有過比較輝煌的過去。但如今,他只在一家國有公司做著一般的普通會計工作。年齡也不小了,每天被一個二十來歲的小科長管著,不免常常尷尬。有時,工作之余喝點二兩小酒,牢騷滿腹,但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還是:“老弟呵,悔不該當初沒有把它當成一回事呀。”是的,他之所以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極大地損失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其實是與他當初無視職業道德有關呢。
那還是在十年前,m君正值青年,聰明能干,自從深圳回來后,一心想在當地找一份工作。正月十五過后,各種用工的信息與外出的人流,如春潮一般涌動,無論是外地的還是當地的人們,其盼望工作的熱情一下子就沸騰起來。他留心著當地的招聘廣告,終于一天,他看到了當地一家大型保險公司招聘財務主管的廣告了。保險公司,他沒有做過,但屬于金融行業,工資收入高。為了進入這家公司,他做了精心的準備,甚至于啃起了那些難懂的精算書籍。自然,筆試很快通過了,考了第一名。面試的那天,m君西裝革履,抖擻精神,在面試官前對答如流。但坐在面試官旁邊的一位中年女士卻一直沒有開口,其實上她就是這家公司的老總。最后,她只問了m君一句話:“你認為作為一名財務人員,最重要的是什么?”m君當然又侃侃而談了一番,那位老總面帶微笑,最后卻補充道,“你講了許多,但最主要的一點還是漏掉了,那就是職業道德這個重要的方面。”好在m君亦反映得快,說“那是自然的,這是對一名財務人員起碼的要求。”不過,事后m君卻是不以為然,如今提什么勞什子職業道德,真老土了!所幸的事,m君還是被這家公司錄取,一個星期后走馬上任。保險公司是一個充滿激情而又流動性較大的地方,只要肯干,機會有的是。憑m君的能力,他在不到兩年內就榮升為財務經理。一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祝賀之聲不絕于耳。但事情往往是兩方面的,當m君與前任經理移交時,他得到一個神秘的預算外資金。前任說,這是公司專門用于領導交際的費用等等。m君開始時自然很不想接這個額外資金,但面對一大筆費用,也為了今后工作,根據慣例只好先接受下來。但顯然,m君自此后便在劫難逃。因為預算外資金實是靠做假而生成的,是一顆定時炸彈,是身為一名財務人員最忌諱的,更是職業道德所不容的。可惜,m君沒有當一回事兒,隨著職位的升高,工作的忙碌,收入的增加,職業道德早已拋置腦后,他漸漸地容忍并習慣這筆資金的存在。然而一年后,在一次總公司的審計中被查出,他百口難辯,結果被上級公司免職。職務沒有了,收入大幅度地下降,切身利益受到了直接的影響,更主要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受到了重大創傷。他只得暗然離開公司,從此一蹶不振,雖走了許多單位,卻始終不如意。現在,留給他的是深深地懺悔,悔不該當初只把收入職位等當成切身利益,而完全忽視職業道德這個其實也是切身利益的重要方面。
是的,職業道德這個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似乎無足輕重,不值一提,但它確實存在于我們的職場或工作之中,它已成為與職位、收入,乃至誠信記錄融為一體的重要元素,實際上已成了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切身利益。它看似不起眼,但卻好比一部機器中的一顆螺絲釘,一旦沒有擰緊或丟失,則往往導致整個機器的失靈,甚至于停止運轉,造成直接利益損失。因此,職業道德,對我們財務人員來說它并不抽象,它是我們能眼可觀的、手可觸的切身利益,不可不察呵!
利益與道德篇二
你維護了利益誰來維護道德
道德的滑坡不是一兩個人造成的,良好的道德環境也不是一個人造就的。收起你的自私、你的多疑、你的貪婪吧!扶好摔倒的老人,順便夫妻跌倒的道德。
利益與道德篇三
1994年,哈沃德·戴維森就面對了這樣嚴峻的考驗。那時,他是一個銀行投資家,在亞洲的一個國家工作。他處在將要做成一筆令人眼熱的5億美元投資額的生意中,這項投資用于亞洲某國家的公用設施。“我們已經為這筆合同投資了1100萬美金,”戴維森先生回憶說,他現在是redwood城里的一家管理咨詢公司的金融咨詢師。“在最后一分鐘,一位政府官員接近了我。”官員的意思是:給他回扣,否則就不要指望這筆合同。“對他來說,這是像夜晚過后白天就要來臨一樣的合理。”戴維森說。
本來答應他的要求是很簡單的。畢竟,這種交易是很普通的——在亞洲的文化中甚至是可以被接受的。在亞洲,戴維森說,為政府官員提供報酬叫做“茶水費”,就像美國飯店中的小費,是對服務的回報,是為了使事情更好辦。
這位官員顯然對這種交易是很老練的,甚至告訴了具體的處理細節,把錢付給一個中介,不會留下任何書面的痕跡。戴維森先生只需將這筆款子作為一筆某中介為公司提供服務的費用填報。
但是使他心煩的是他將來的感受。“如果我付了這筆錢,明天或者下個月,我如何來認識自己?”他說。“想像一下3年后你自己不得不在官員的調查中做證的場面。”更糟糕的是,他補充道,在某個時候,他將不得不向自己的孩子們做出解釋。
最終,他拒絕了,這筆生意被放棄。結果是為公司招致了來自于不明真-相的公眾的聲討熱浪,新聞評論家大聲質問是否這個大公司不知道如何接受這樣一筆來自于國外土地上的數額巨大的生意。
然而這個決定為戴維森帶來的結果是美好的,他后來向上司吐露了一切。公司高層主管認為他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在他的部門度過幸運的一年后,他為自己獲得的晉升興奮不已。
在一個競爭高度激烈的世界上,接受戴維森先生的觀點要承受相當大的壓力。當老板說“無論做什么”都要完成銷售任務的時候,銷售人員很快就將此視為一個很容易識別的隱藏代碼,翻譯出來是:“做你們必須做的,只要它不會危及到我。” 還有一種“從眾”的社會壓力,不“從眾”的人會受到排斥。
對于戴維森先生的不從眾,我們能從中領悟什么呢?對他,那不僅僅是做出一個正確的決定的例子,而是做出了符合自己道德觀的決定的樣例。
《職業生涯如何面對道德與利益的選擇》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1994年,哈沃德。戴維森就面對了這樣嚴峻的考驗。那時,他是一個銀行投資家,在亞洲的一個國家工作。他處在將要做成一筆令人眼熱的5億美元投資額的生意中,這項投資用于亞洲某國家的公用設施。“我們已經為這筆合同投資了1100萬美金,”戴維森先生回憶說,他現在是redwood城里的一家管理咨詢公司的金融咨詢師。“在最后一分鐘,一位政府官員接近了我。”官員的意思是:給他回扣,否則就不要指望這筆合同。“對他來說,這是像夜晚過后白天就要來臨一樣的合理。”戴維森說。
本來答應他的要求是很簡單的。畢竟,這種交易是很普通的——在亞洲的文化中甚至是可以被接受的。在亞洲,戴維森說,為政府官員提供報酬叫做“茶水費”,就像美國飯店中的小費,是對服務的回報,是為了使事情更好辦。
這位官員顯然對這種交易是很老練的,甚至告訴了具體的處理細節,把錢付給一個中介,不會留下任何書面的痕跡。戴維森先生只需將這筆款子作為一筆某中介為公司提供服務的費用填報。
但是使他心煩的是他將來的感受。“如果我付了這筆錢,明天或者下個月,我如何來認識自己?”他說。“想像一下3年后你自己不得不在官員的調查中做證的場面。”更糟糕的是,他補充道,在某個時候,他將不得不向自己的孩子們做出解釋。
最終,他拒絕了,這筆生意被放棄。結果是為公司招致了來自于不明真-相的公眾的聲討熱浪,新聞評論家大聲質問是否這個大公司不知道如何接受這樣一筆來自于國外土地上的數額巨大的生意。
然而這個決定為戴維森帶來的結果是美好的,他后來向上司吐露了一切。公司高層主管認為他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在他的部門度過幸運的一年后,他為自己獲得的晉升興奮不已。
還有一種“從眾”的社會壓力,不“從眾”的人會受到排斥。
對于戴維森先生的不從眾,我們能從中領悟什么呢?對他,那不僅僅是做出一個正確的決定的例子,而是做出了符合自己道德觀的決定的樣例。
在早期的職業生涯中,戴維森被要求和客戶出去坐坐。在他從事的行業中,這種活動當然不僅僅是一頓晚餐和一番暢飲。他拒絕了。對此他對公司的解釋是他已是一個有家男人,不想參與這樣的活動。于是一個單身同事自愿承擔了這個任務。從那以后,他再沒有被要求做同樣的事。“我設置了一個界限,它后來成了我的保護傘。”他說。
作為求職人員,道德價值的考察應當作為找工作的一部分。在面對一個求職公司老板和管理層的時候,可以詢問一下他們是如何處理類似這樣的情況的。詢問一些發生過的最不可容忍的導致放棄合同的公司職員的故事,從回答中應當能對公司的企業文化有一些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