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關于防返貧排查會議記錄及收獲一
兩類人員動態管理工作事關社會公平正義,事關黨委政府公信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盈江縣高度重視兩類人員動態管理工作,按照“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的原則,嚴格把握政策標準,嚴格執行程序要求,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化措施,迅速行動,實現盈江縣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精準識別的目標。
(一)落實攻堅責任,組織保障有力。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牽頭,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統籌,根據《德宏州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防止返貧及時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的通知》(德開組辦〔2020〕15號)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嚴格時間節點、方法步驟和標準要求,確保環節不少、程序不減,工作不走樣、不走偏。縣鄉村組層層落實動態管理工作,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壓實責任。
(二)精心謀劃組織,嚴格動態程序。為確保動態管理工作開展不走樣、不走偏,信息數據采集真實、準確,做到有痕跡、可查詢、可追溯,及時召開防止返貧及時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培訓會議,全面提升政策、標準把握能力和水平。縣、鄉、村三級層層學習培訓,嚴把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環節、工作程序,做到每個程序,每個環節都領導負責牽頭組織對遇到的難點和疑點及時研究、及時破解。一是貧情分析階段。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組織村小組人員開展貧情分析,對1153個村民小組情況全面分析。二是實地調查階段。組織鄉鎮組織鄉鎮干部、村兩委成員、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各掛鉤單位幫扶責任人參加入戶調查,數據比對、復核,確保數據精準、真實。三是逐級審定階段。村審核小組上報數,鄉審核村上報數,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各鄉鎮上報的數據進行審定,嚴把數據上報關,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一)動態管理總體情況
2020年4月26日盈江縣啟動防止返貧及時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盈江縣共新識別脫貧監測戶17戶57人,邊緣戶8戶27人;存量邊緣員消除致貧風險192戶702人,脫貧監測戶消除返貧風險582戶2209人,動態后剩余邊緣員125戶440人,脫貧監測戶剩余245戶894人,占2013年末建檔立卡人口3.91%。脫貧監測戶家庭人員自然增加42人,自然減少67人。邊緣戶自然增加13人,自然減少42人,整戶消亡4戶,動態后總邊緣戶變為317戶1142人(含已消除風險邊緣戶)。
(二)精準識別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
2020年度新識邊緣戶8戶27人,其中因病6戶22人,因突發變故1戶2人,其他(缺勞力)1戶3人。新識別脫貧監測戶17戶57人,其中:因病7戶26人,因學2戶4人,因突發變故5戶19人,因就業不穩定2戶7人,其他1戶1人(產業弱)。
(三)精準幫扶消除邊緣戶致貧風險
標注邊緣戶扶消致貧風險192戶702人,其中:產業幫扶95戶377人,就業幫扶135戶473人,危房改造6戶26人,教育幫扶32戶135人,健康幫扶38戶155人,社會保障兜底58戶197人,扶智扶志109戶410人,其他幫扶24戶71人。
(四)精準幫扶消除脫貧監測戶返貧風險
標注脫貧監測戶扶消返貧風險582戶2209人,其中:產業幫扶308戶1263人,就業幫扶368戶1206人(其中含公益崗位149戶515人),危房改造61戶242人,教育幫扶207戶781人,金融幫扶(扶貧小額信貸)35戶165人,健康幫扶230戶826人,社會保障兜底114戶390人,扶智扶志319戶1217人,其他幫扶42戶88人。
(五)精準邊緣戶家庭成員。2020年一季度邊緣戶家庭成員自然增加13人,其中:新生兒2人,婚入2人,戶籍遷入3人,判刑釋放3人,補辦戶籍1人,其他自然增加(收養、失聯人員回歸)2人。2020年一季度邊緣戶家庭成員自然減少42人,其中:死亡24人,婚出2人,判刑收監14人,戶籍遷出2人。
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是脫貧攻堅最基礎的工作,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第一顆扣子。通過開展兩類人員動態管理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進一步提升了黨委政府公信力。盈江縣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群眾路線,本著對黨、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嚴格按照“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的工作要求,以嚴、實、細的工作標準全面壓實各鄉鎮、縣直部門、掛鉤單位、駐村工作隊員責任,深入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不讓一個民族掉隊”的莊嚴承諾,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提升了黨委政府公信力。二是進一步摸清了貧困家底,理清了“幫扶賬”“退出賬”。經貧情分析、實地調查、信息數據復核、公開評議、逐級審定等環節,實現了貧困對象應識盡識、應納盡納、應扶盡扶,進一步理清了“貧困賬”“幫扶賬”“退出賬”。三是進一步助推了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盈江縣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把基層黨建目標任務與扶貧開發目標任務有機融合,有效實現了黨的建設和扶貧開發“無縫對接”。在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選派工作責任心強,認真負責的鄉鎮黨員領導干部、行政村黨總支書記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擔任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隊隊長、副隊長,讓黨組織真正站到扶貧開發“前沿”,真正居于扶貧開發第一線。同時,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性,積極組織群眾開展評、議,動員群眾參與整個過程監督的作用,群眾滿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四是進一步錘煉了干部。各級各部門以強烈的責任擔當、行動自覺和嚴謹的態度、嚴實的作風、嚴明的紀律,全力推動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在思想上,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脫貧攻堅戰略思想,深刻領會把握省、州關于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要求和精神實質,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開展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事關提升黨委政府公信力,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責任意識。
(一)繼續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把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作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中心任務,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貫徹落實到動態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堅持求真務實,堅持“扶真貧、脫真貧”。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精準扶貧責任鏈條,完善扶貧動態管理工作考核評價體系,把動態管理工作成效作為各級各部門及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目標如期完成。
(二)繼續深化完善工作體系。一是堅持標準程序,嚴把數據質量。始終堅持國家現行扶貧標準,嚴把兩類人口的識別和風險消除標準,既不提高也不降低,識別程序,堅持和完善數據比對制度,加強動態管理信息采集和錄入的數據質量審核把關,認真組織對系統數據進行同步核準和校正,進一步提高全縣扶貧開發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二是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脫貧攻堅“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長效機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三是依托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以及云南省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切實加強扶貧監測和信息系統建設,強化行業部門大數據信息數據共享,按照“應納盡納、應扶盡扶、應退盡退”的原則,扎實做好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
(三)繼續強化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信息員配置,強化工作措施,不斷提高信息員隊伍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保障信息員相對穩定,確保數據管理工作的連續性。繼續組織數據管理員開展信息數據業務培訓工作,做到參與人員政策清楚、工作規范、信息采集準確,結果公平公正。
(四)繼續提高數據質量。嚴格按照《云南省精準扶貧檔案工作實施細則》要求,進一步規范精準扶貧檔案資料,完善貧困人口退出、貧困村退出支撐材料,確保退出程序合規、材料之間內容不沖突、數字不打架,與大數據平臺信息以及貧困戶實際情況一致,確保從貧情分析、實地調查、信息數據復核、初步方案提出、公開評議到逐級審定各個環節都做到程序到位、過程完整、信息資料真實可靠、可追溯可查詢。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貧困群眾的熱切期盼。盈江縣將繼續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抓實干,扎實做好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掃尾工作,堅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關于防返貧排查會議記錄及收獲二
根據中、省、市防返貧監測工作安排部署,縣委、縣政府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壓實責任穩步推進,防返貧監測工作進展有序,成效明顯?,F將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精心制定方案。根據省市防返貧監測工作安排部署,縣脫貧攻堅辦立即組織部分鄉鎮和行業部門進行專題研究,起草制定《縣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方案》,多方論證并反復征求鄉鎮和部門意見,修改定稿印發,細化明確防返貧監測工作步驟、要求和行業責任分工。為強化工作落實,縣委、縣政府將該項工作納入脫貧攻堅年終考核。
(二)精準鎖定對象。縣脫貧攻堅辦牽頭組織行業部門,制定監測對象識別標準,匯總行業部門和鄉鎮報送對象,開展行業比對并反饋鄉鎮走訪評議,及時納入監測對象。目前全縣累計開展3次動態識別,精準鎖定邊緣易致貧戶986戶2173人,其中致貧風險因大病457戶1088人、因殘161戶347人、因就業不穩22戶51人、因產業失敗5戶9人、因突發事件17戶37人、因學2戶7人、因疫情31戶89人、因災235戶439人、其他56戶106人;鎖定脫貧不穩定戶542戶1327人,其中返貧風險因大病185戶437人、因殘67戶159人、因就業不穩57戶172人、因產業失敗4戶16人、因突發事件10戶32人、因學4戶17人、因疫情12戶25人、因災1戶3人、其他202戶466人。按照程序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采集相關信息并完成系統標注。
(三)精細動態監測。對鎖定新增邊緣戶逐戶落實幫助責任人,利用掛牌督戰遍訪對所有監測對象逐戶走訪,分析“一超六有”“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并結合全縣“扶貧走訪日”“扶貧工作日”“鄉鎮集中攻堅日”等活動,開展常態化監測,建立監測工作臺賬。
(四)精確開展幫扶。縣委縣政府針對致貧返貧風險,及時落實邊緣易致貧戶幫扶責任人,特別是邊緣戶存在的短板問題,先后出臺了邊緣戶住房保障措施、醫療救助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制度??h級行業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對監測對象存在的短板問題分商研討,精準制定幫扶措施,分層分級落實責任,限時幫扶補短。
結合監測對象的家庭實際情況,累計制定幫扶措施2823條,其中落實低保保障措施977條,覆蓋635戶邊緣易致貧戶和342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護理補貼措施33條,覆蓋26戶邊緣易致貧戶和7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協調子女贍養措施6條,覆蓋2戶邊緣易致貧戶和4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教育政策48條,覆蓋22戶邊緣易致貧戶和26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產業獎補措施4條,覆蓋1戶邊緣易致貧戶和3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務工就業獎補政策289條,覆蓋10戶邊緣易致貧戶和279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醫療保障政策802條,覆蓋635戶邊緣易致貧戶和342戶脫貧不穩定戶;覆蓋561戶邊緣易致貧戶和241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危房改造政策664條,覆蓋624戶邊緣易致貧戶和40戶脫貧不穩定戶。
一是因大病、因殘。全縣252戶脫貧不穩定戶和618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大病、因殘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77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1275條、脫貧不穩定戶499條),通過落實邊緣戶醫療保障和住房保障,引導務工和發展產業,綜合保障等政策,確保不致貧不返貧。
二是因就業不穩。全縣57戶脫貧不穩定戶和22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就業不穩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17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36條、脫貧不穩定戶81條),通過落實公益性崗位和拓寬就業渠道引導務工就業,落實就業獎補政策,綜合保障等政策,切實解決家庭返貧致貧風險。
三是因產業失敗。全縣4戶脫貧不穩定戶和5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產業失敗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3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8條、脫貧不穩定戶5條),通過落實小微產業獎補,引導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引導務工就業、住房保障、綜合保障等政策,切實解決家庭返貧致貧風險。
四是因突發事件。全縣10戶脫貧不穩定戶和17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突發事件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4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30條、脫貧不穩定戶14條),通過落實綜合保障、基本醫療、危房改造,產業獎補、務工獎補等政策,切實解決家庭實際困難,確保“一超六有”穩定達標。
五是因學。全縣4戶脫貧不穩定戶和2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學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7條、脫貧不穩定戶7條),根據監測戶家庭上學學生實際情況,落實困難學生補助、三免一補、教育救助基金、助學貸款等政策、對家庭仍有困難的,落實綜合保障政策,消除因學致貧返貧風險。
六是因疫情。全縣12戶脫貧不穩定戶和31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疫情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7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53條、脫貧不穩定戶21條),通過制定降低疫情影響十項措施,落實危房改造、綜合保障、基本醫療、引導外出務工就業、發展農業生產等措施,消除疫情致貧返貧風險。
七是因災。全縣1戶脫貧不穩定戶和235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災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371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369條、脫貧不穩定戶2條),通過落實住房建設、綜合保障、引導務工就業和發展產業等政策措施,消除致貧返貧風險。
八是其他原因。全縣202戶脫貧不穩定戶和56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其他原因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416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103條、脫貧不穩定戶313條),根據監測戶家庭實際情況,通過落實“一超六有”,綜合保障、引導務工就業和產業發展等政策措施,提高家庭收入,切實解決家庭實際困難,消除致貧返貧風險。
目前,全縣監測對象住房、醫療等突出短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返貧、致貧風險已全部消除。
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標,從就業促進、產業扶持、教育救助、健康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全面探索實踐。
(一)深入調研??h委、縣政府按照省、市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工作安排部署,分解明確責任分工,縣級各行業部門積極開展實地調研。
(二)會商研討??h脫貧攻堅辦組織行業部門,對相對貧困的識別標準、工作突破口和著力點深入研討,理清工作思路。
(三)制定方案??h脫貧攻堅辦在匯總各行業部門調研結果和會商研討的基礎上制定全縣工作方案。各行業部門結合縣總體部署和調研結果,制定形成行業部門工作方案。
(四)穩步推進。結合防返貧監測、掛牌督戰等重點工作,全縣各級各部門以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等群體為主要工作對象,重點從區域產業發展、勞務就業、住房提升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著手,試點實行醫療救助、住房保障、產業發展等幫扶提升政策,在確?;旧钔瑫r提升質量。
(一)全盤謀劃??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工作總體部署安排、推進落實、細節把控、結果反饋深入探討、幾上幾下征求意見,全盤謀劃,切實做到謀定而后動,實現工作安排部署科學、細節把控到位,工作過程扎實,確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二)壓實責任。結合工作總體要求,強化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壓實行業部門分工責任,調動幫扶干部積極參與,全縣上下一盤棋,干部職工凝心聚力,合力克難攻堅,工作推進有序。
(三)強化統籌。一是強化工作統籌,把防返貧監測、解決相對貧困試點等工作和掛牌督戰、全縣“百日攻堅”行動、常態化“查問題、找不足、補短板”及問題清零行動等工作有機結合,統籌推進。二是強化力量統籌??h脫貧攻堅辦統籌調度,鄉鎮具體落實,充分利用每周扶貧工作日、每月扶貧走訪日和鄉鎮集中攻堅日等,組織幫扶干部逐戶走訪調查,突出重點、把握難點,逐項分析,制定措施及時幫扶補短,確保工作一體推進,結果真實。
(四)跟蹤指導。一是召開培訓會,對工作內容、要求、步驟、難點等進行細化解讀,提升業務水平。二是及時調度,先后制定《縣防返貧監測對象審核標準》、《關于進一步扎實做好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工作推進中存在問題進行剖析,對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確保工作推進有序。三是巡回指導。成立專項督導組,對鄉鎮開展全覆蓋督導,了解掌握工作推進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會商研討制定措施,及時糾正工作落實中不嚴不實、不精不準等問題。
(一)加強監測對象動態化管理。按照中、省監測對象識別標準,進一步細化完善全縣監測對象識別標準細則,重點關注因病、因殘、因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家庭,對新發現的監測對象及時按程序納入,對已化解風險的對象,及時調整幫扶政策,實現進退有序,確保不漏一戶,不掉一人。
(二)持續開展常態化預警監測。結合全縣扶貧工作日、扶貧走訪日等活動,常態化對監測對象“兩不愁、三保障”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健全完善動態監測管理臺賬,建立完善補短救助快反機制,確保監測到位,補短及時。
(三)因戶施策對標落實措施補短。對照監測對象“一超六有”“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實施產業、就業幫扶增加收入,強化低保、醫療、養老保險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確保基本生活。同時,注重扶志扶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四)健全與鄉村振興融合機制。改善區域發展環境。以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發展為根本路徑,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持多元化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等方面著手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進一步調整完善相對貧困人口扶持政策,將日常性幫扶措施轉變為常態化民生政策,將特惠性扶貧政策轉變為普惠性的民生政策、福利性政策轉變為提升鄉村能力的發展性政策,實現鄉村和諧發展。
關于防返貧排查會議記錄及收獲三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打好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不斷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脫貧人口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實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一個貧困群眾都不能少”目標。我縣把防止返貧、致貧擺到更加重要位置,并積極開展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面摸清返貧、新致貧底數。為把貧困戶、邊緣戶情況搞清楚,今年3月份以來,縣扶貧辦組織各鄉鎮扶貧干部、村干部、駐村幫扶干部圍繞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飲水安全、發展生產資金短缺、農產品滯銷、外出務工就業難等重點內容對全縣貧困人口2313戶6800人、邊緣戶37戶109人及五類對象重點人員開展了全面大排查。截止目前發現,排查對象的“兩不愁、三保障”及收入情況總體較好,未發現新致貧戶、新增脫貧監測戶,有新增1戶4人邊緣戶;全縣現有脫貧監測戶6戶18人,邊緣戶37戶111人。通過排查發現返貧、新致貧的風險點主要是農戶家庭的主要勞動力突然患大病,無務工收入和生產經營性收入,或者今年因疫情影響到務工收入不穩定造成的。
二、多措并舉防返貧、新致貧。為堅決打好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建立防貧機制,出臺多項舉措。
一是為精準掌握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響,確保不因疫返貧致貧,根據《南城縣脫貧質量預警監測工作實施方案》(城扶辦字【2019】22號),下發了《關于開展2020年第一輪脫貧質量預警監測工作的通知》城脫貧字【2020】6號,并開展了2020年第一輪脫貧質量預警監測工作,根據貧困戶和邊緣戶收入和現有產業、就業、住房、家庭收支及致貧原因等情況以及結對幫扶干部日常幫扶了解情況,劃定紅、黃、綠三種預警級別,依據預警級別的等級落實相關幫扶機制,分類管理,精準幫扶,對貧困戶和邊緣戶幫扶效果定期跟蹤監測,臺賬管理,達到相應預警級別給予及時調整,確保不返貧不致貧
二是強化保障扶貧防返貧??h民政局、縣扶貧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印發南城縣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城民發【2020】18號,縣民政局印發《南城縣民政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臨時救助工作方案》城民發〔2020〕6號;對因疫情影響較大的兜底戶,無法就業的貧困戶、邊緣戶,加大社會救助幫扶力度,提高低保金、增加低保指標,發放臨時救助。
三是針對疫情影響到產業、就業,出臺了《關于“穩就業、促產業、擴消費”決勝脫貧攻堅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城脫貧字【2020】2號,制定了15條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防止貧困群眾返貧致貧。
四是聚焦重點難點工作,出臺了《南城縣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強化調研指導工作方案》城脫貧辦字【2020】4號;對全縣剩余貧困人口較多的鄉鎮、村實施掛牌督查,按照差什么補什么,增加產業、就業扶持,補齊短板,確保如期實現全面脫貧。
五是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同扶勤扶德并舉,繼續實施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機制,補齊“精神脫貧”的短板,努力實現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目標,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增強脫貧的主動性、參與度和認同感,促進自立自強和自主脫貧。
六是抓問題整改,對排查到問題,實施臺賬消號管理,推動問題真的改、改到位、改徹底;形成抓問題整改助推脫貧成效提高、防返貧。
七是充分發揮保險扶貧作用,2020年2月20日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及易致貧的農村人口總共22600人,按照每人55元等級,購買了防貧險,確保不會出現因災、因病、因學返貧致貧現象。
三、工作建議
一是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具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進行動態監測預警和提前干預,及時納入幫扶范圍,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從而更主動、有效地化解返貧致貧風險,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二是要強化“造血”能力,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對于確實缺乏社會資本和生活技能以及家庭遭遇嚴重變故的貧困群眾要及時予以“輸血”,同時,通過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共同利益的合理分配,帶動扶貧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強化“造血”能力。
三是要建立健全扶貧扶志機制。要側重于人的觀念和素質的提升,加強對精神貧困的治理,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充分發揮貧困戶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引導貧困群眾用自己辛勤勞動來實現脫貧致富。
關于防返貧排查會議記錄及收獲四
根據中、省、市防返貧監測工作安排部署,縣委、縣政府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壓實責任穩步推進,防返貧監測工作進展有序,成效明顯。現將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精心制定方案。根據省市防返貧監測工作安排部署,縣脫貧攻堅辦立即組織部分鄉鎮和行業部門進行專題研究,起草制定《縣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方案》,多方論證并反復征求鄉鎮和部門意見,修改定稿印發,細化明確防返貧監測工作步驟、要求和行業責任分工。為強化工作落實,縣委、縣政府將該項工作納入脫貧攻堅年終考核。
(二)精準鎖定對象??h脫貧攻堅辦牽頭組織行業部門,制定監測對象識別標準,匯總行業部門和鄉鎮報送對象,開展行業比對并反饋鄉鎮走訪評議,及時納入監測對象。目前全縣累計開展3次動態識別,精準鎖定邊緣易致貧戶986戶2173人,其中致貧風險因大病457戶1088人、因殘161戶347人、因就業不穩22戶51人、因產業失敗5戶9人、因突發事件17戶37人、因學2戶7人、因疫情31戶89人、因災235戶439人、其他56戶106人;鎖定脫貧不穩定戶542戶1327人,其中返貧風險因大病185戶437人、因殘67戶159人、因就業不穩57戶172人、因產業失敗4戶16人、因突發事件10戶32人、因學4戶17人、因疫情12戶25人、因災1戶3人、其他202戶466人。按照程序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采集相關信息并完成系統標注。
(三)精細動態監測。對鎖定新增邊緣戶逐戶落實幫助責任人,利用掛牌督戰遍訪對所有監測對象逐戶走訪,分析“一超六有”“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并結合全縣“扶貧走訪日”“扶貧工作日”“鄉鎮集中攻堅日”等活動,開展常態化監測,建立監測工作臺賬。
(四)精確開展幫扶。縣委縣政府針對致貧返貧風險,及時落實邊緣易致貧戶幫扶責任人,特別是邊緣戶存在的短板問題,先后出臺了邊緣戶住房保障措施、醫療救助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制度??h級行業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對監測對象存在的短板問題分商研討,精準制定幫扶措施,分層分級落實責任,限時幫扶補短。
結合監測對象的家庭實際情況,累計制定幫扶措施2823條,其中落實低保保障措施977條,覆蓋635戶邊緣易致貧戶和342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護理補貼措施33條,覆蓋26戶邊緣易致貧戶和7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協調子女贍養措施6條,覆蓋2戶邊緣易致貧戶和4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教育政策48條,覆蓋22戶邊緣易致貧戶和26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產業獎補措施4條,覆蓋1戶邊緣易致貧戶和3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務工就業獎補政策289條,覆蓋10戶邊緣易致貧戶和279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醫療保障政策802條,覆蓋635戶邊緣易致貧戶和342戶脫貧不穩定戶;覆蓋561戶邊緣易致貧戶和241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危房改造政策664條,覆蓋624戶邊緣易致貧戶和40戶脫貧不穩定戶。
一是因大病、因殘。全縣252戶脫貧不穩定戶和618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大病、因殘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77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1275條、脫貧不穩定戶499條),通過落實邊緣戶醫療保障和住房保障,引導務工和發展產業,綜合保障等政策,確保不致貧不返貧。
二是因就業不穩。全縣57戶脫貧不穩定戶和22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就業不穩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17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36條、脫貧不穩定戶81條),通過落實公益性崗位和拓寬就業渠道引導務工就業,落實就業獎補政策,綜合保障等政策,切實解決家庭返貧致貧風險。
三是因產業失敗。全縣4戶脫貧不穩定戶和5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產業失敗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3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8條、脫貧不穩定戶5條),通過落實小微產業獎補,引導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引導務工就業、住房保障、綜合保障等政策,切實解決家庭返貧致貧風險。
四是因突發事件。全縣10戶脫貧不穩定戶和17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突發事件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4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30條、脫貧不穩定戶14條),通過落實綜合保障、基本醫療、危房改造,產業獎補、務工獎補等政策,切實解決家庭實際困難,確?!耙怀小狈€定達標。
五是因學。全縣4戶脫貧不穩定戶和2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學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7條、脫貧不穩定戶7條),根據監測戶家庭上學學生實際情況,落實困難學生補助、三免一補、教育救助基金、助學貸款等政策、對家庭仍有困難的,落實綜合保障政策,消除因學致貧返貧風險。
六是因疫情。全縣12戶脫貧不穩定戶和31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疫情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7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53條、脫貧不穩定戶21條),通過制定降低疫情影響十項措施,落實危房改造、綜合保障、基本醫療、引導外出務工就業、發展農業生產等措施,消除疫情致貧返貧風險。
七是因災。全縣1戶脫貧不穩定戶和235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災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371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369條、脫貧不穩定戶2條),通過落實住房建設、綜合保障、引導務工就業和發展產業等政策措施,消除致貧返貧風險。
八是其他原因。全縣202戶脫貧不穩定戶和56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其他原因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416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103條、脫貧不穩定戶313條),根據監測戶家庭實際情況,通過落實“一超六有”,綜合保障、引導務工就業和產業發展等政策措施,提高家庭收入,切實解決家庭實際困難,消除致貧返貧風險。
目前,全縣監測對象住房、醫療等突出短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返貧、致貧風險已全部消除。
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標,從就業促進、產業扶持、教育救助、健康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全面探索實踐。
(一)深入調研??h委、縣政府按照省、市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工作安排部署,分解明確責任分工,縣級各行業部門積極開展實地調研。
(二)會商研討。縣脫貧攻堅辦組織行業部門,對相對貧困的識別標準、工作突破口和著力點深入研討,理清工作思路。
(三)制定方案??h脫貧攻堅辦在匯總各行業部門調研結果和會商研討的基礎上制定全縣工作方案。各行業部門結合縣總體部署和調研結果,制定形成行業部門工作方案。
(四)穩步推進。結合防返貧監測、掛牌督戰等重點工作,全縣各級各部門以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等群體為主要工作對象,重點從區域產業發展、勞務就業、住房提升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著手,試點實行醫療救助、住房保障、產業發展等幫扶提升政策,在確?;旧钔瑫r提升質量。
(一)全盤謀劃。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工作總體部署安排、推進落實、細節把控、結果反饋深入探討、幾上幾下征求意見,全盤謀劃,切實做到謀定而后動,實現工作安排部署科學、細節把控到位,工作過程扎實,確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二)壓實責任。結合工作總體要求,強化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壓實行業部門分工責任,調動幫扶干部積極參與,全縣上下一盤棋,干部職工凝心聚力,合力克難攻堅,工作推進有序。
(三)強化統籌。一是強化工作統籌,把防返貧監測、解決相對貧困試點等工作和掛牌督戰、全縣“百日攻堅”行動、常態化“查問題、找不足、補短板”及問題清零行動等工作有機結合,統籌推進。二是強化力量統籌。縣脫貧攻堅辦統籌調度,鄉鎮具體落實,充分利用每周扶貧工作日、每月扶貧走訪日和鄉鎮集中攻堅日等,組織幫扶干部逐戶走訪調查,突出重點、把握難點,逐項分析,制定措施及時幫扶補短,確保工作一體推進,結果真實。
(四)跟蹤指導。一是召開培訓會,對工作內容、要求、步驟、難點等進行細化解讀,提升業務水平。二是及時調度,先后制定《縣防返貧監測對象審核標準》、《關于進一步扎實做好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工作推進中存在問題進行剖析,對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確保工作推進有序。三是巡回指導。成立專項督導組,對鄉鎮開展全覆蓋督導,了解掌握工作推進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會商研討制定措施,及時糾正工作落實中不嚴不實、不精不準等問題。
(一)加強監測對象動態化管理。按照中、省監測對象識別標準,進一步細化完善全縣監測對象識別標準細則,重點關注因病、因殘、因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家庭,對新發現的監測對象及時按程序納入,對已化解風險的對象,及時調整幫扶政策,實現進退有序,確保不漏一戶,不掉一人。
(二)持續開展常態化預警監測。結合全縣扶貧工作日、扶貧走訪日等活動,常態化對監測對象“兩不愁、三保障”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健全完善動態監測管理臺賬,建立完善補短救助快反機制,確保監測到位,補短及時。
(三)因戶施策對標落實措施補短。對照監測對象“一超六有”“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實施產業、就業幫扶增加收入,強化低保、醫療、養老保險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確保基本生活。同時,注重扶志扶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四)健全與鄉村振興融合機制。改善區域發展環境。以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發展為根本路徑,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持多元化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等方面著手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進一步調整完善相對貧困人口扶持政策,將日常性幫扶措施轉變為常態化民生政策,將特惠性扶貧政策轉變為普惠性的民生政策、福利性政策轉變為提升鄉村能力的發展性政策,實現鄉村和諧發展。
關于防返貧排查會議記錄及收獲五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打好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不斷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脫貧人口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實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一個貧困群眾都不能少”目標。我縣把防止返貧、致貧擺到更加重要位置,并積極開展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面摸清返貧、新致貧底數。為把貧困戶、邊緣戶情況搞清楚,今年3月份以來,縣扶貧辦組織各鄉鎮扶貧干部、村干部、駐村幫扶干部圍繞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飲水安全、發展生產資金短缺、農產品滯銷、外出務工就業難等重點內容對全縣貧困人口2313戶6800人、邊緣戶37戶109人及五類對象重點人員開展了全面大排查。截止目前發現,排查對象的“兩不愁、三保障”及收入情況總體較好,未發現新致貧戶、新增脫貧監測戶,有新增1戶4人邊緣戶;全縣現有脫貧監測戶6戶18人,邊緣戶37戶111人。通過排查發現返貧、新致貧的風險點主要是農戶家庭的主要勞動力突然患大病,無務工收入和生產經營性收入,或者今年因疫情影響到務工收入不穩定造成的。
二、多措并舉防返貧、新致貧。為堅決打好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建立防貧機制,出臺多項舉措。
一是為精準掌握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響,確保不因疫返貧致貧,根據《南城縣脫貧質量預警監測工作實施方案》(城扶辦字【2019】22號),下發了《關于開展2020年第一輪脫貧質量預警監測工作的通知》城脫貧字【2020】6號,并開展了2020年第一輪脫貧質量預警監測工作,根據貧困戶和邊緣戶收入和現有產業、就業、住房、家庭收支及致貧原因等情況以及結對幫扶干部日常幫扶了解情況,劃定紅、黃、綠三種預警級別,依據預警級別的等級落實相關幫扶機制,分類管理,精準幫扶,對貧困戶和邊緣戶幫扶效果定期跟蹤監測,臺賬管理,達到相應預警級別給予及時調整,確保不返貧不致貧
二是強化保障扶貧防返貧。縣民政局、縣扶貧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印發南城縣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城民發【2020】18號,縣民政局印發《南城縣民政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臨時救助工作方案》城民發〔2020〕6號;對因疫情影響較大的兜底戶,無法就業的貧困戶、邊緣戶,加大社會救助幫扶力度,提高低保金、增加低保指標,發放臨時救助。
三是針對疫情影響到產業、就業,出臺了《關于“穩就業、促產業、擴消費”決勝脫貧攻堅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城脫貧字【2020】2號,制定了15條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防止貧困群眾返貧致貧。
四是聚焦重點難點工作,出臺了《南城縣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強化調研指導工作方案》城脫貧辦字【2020】4號;對全縣剩余貧困人口較多的鄉鎮、村實施掛牌督查,按照差什么補什么,增加產業、就業扶持,補齊短板,確保如期實現全面脫貧。
五是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同扶勤扶德并舉,繼續實施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機制,補齊“精神脫貧”的短板,努力實現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目標,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增強脫貧的主動性、參與度和認同感,促進自立自強和自主脫貧。
六是抓問題整改,對排查到問題,實施臺賬消號管理,推動問題真的改、改到位、改徹底;形成抓問題整改助推脫貧成效提高、防返貧。
七是充分發揮保險扶貧作用,2020年2月20日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及易致貧的農村人口總共22600人,按照每人55元等級,購買了防貧險,確保不會出現因災、因病、因學返貧致貧現象。
三、工作建議
一是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具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進行動態監測預警和提前干預,及時納入幫扶范圍,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從而更主動、有效地化解返貧致貧風險,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二是要強化“造血”能力,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對于確實缺乏社會資本和生活技能以及家庭遭遇嚴重變故的貧困群眾要及時予以“輸血”,同時,通過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共同利益的合理分配,帶動扶貧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強化“造血”能力。
三是要建立健全扶貧扶志機制。要側重于人的觀念和素質的提升,加強對精神貧困的治理,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充分發揮貧困戶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引導貧困群眾用自己辛勤勞動來實現脫貧致富。
關于防返貧排查會議記錄及收獲六
根據中、省、市防返貧監測工作安排部署,縣委、縣政府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壓實責任穩步推進,防返貧監測工作進展有序,成效明顯。現將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精心制定方案。根據省市防返貧監測工作安排部署,縣脫貧攻堅辦立即組織部分鄉鎮和行業部門進行專題研究,起草制定《縣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方案》,多方論證并反復征求鄉鎮和部門意見,修改定稿印發,細化明確防返貧監測工作步驟、要求和行業責任分工。為強化工作落實,縣委、縣政府將該項工作納入脫貧攻堅年終考核。
(二)精準鎖定對象??h脫貧攻堅辦牽頭組織行業部門,制定監測對象識別標準,匯總行業部門和鄉鎮報送對象,開展行業比對并反饋鄉鎮走訪評議,及時納入監測對象。目前全縣累計開展3次動態識別,精準鎖定邊緣易致貧戶986戶2173人,其中致貧風險因大病457戶1088人、因殘161戶347人、因就業不穩22戶51人、因產業失敗5戶9人、因突發事件17戶37人、因學2戶7人、因疫情31戶89人、因災235戶439人、其他56戶106人;鎖定脫貧不穩定戶542戶1327人,其中返貧風險因大病185戶437人、因殘67戶159人、因就業不穩57戶172人、因產業失敗4戶16人、因突發事件10戶32人、因學4戶17人、因疫情12戶25人、因災1戶3人、其他202戶466人。按照程序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采集相關信息并完成系統標注。
(三)精細動態監測。對鎖定新增邊緣戶逐戶落實幫助責任人,利用掛牌督戰遍訪對所有監測對象逐戶走訪,分析“一超六有”“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并結合全縣“扶貧走訪日”“扶貧工作日”“鄉鎮集中攻堅日”等活動,開展常態化監測,建立監測工作臺賬。
(四)精確開展幫扶??h委縣政府針對致貧返貧風險,及時落實邊緣易致貧戶幫扶責任人,特別是邊緣戶存在的短板問題,先后出臺了邊緣戶住房保障措施、醫療救助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制度。縣級行業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對監測對象存在的短板問題分商研討,精準制定幫扶措施,分層分級落實責任,限時幫扶補短。
結合監測對象的家庭實際情況,累計制定幫扶措施2823條,其中落實低保保障措施977條,覆蓋635戶邊緣易致貧戶和342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護理補貼措施33條,覆蓋26戶邊緣易致貧戶和7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協調子女贍養措施6條,覆蓋2戶邊緣易致貧戶和4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教育政策48條,覆蓋22戶邊緣易致貧戶和26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產業獎補措施4條,覆蓋1戶邊緣易致貧戶和3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務工就業獎補政策289條,覆蓋10戶邊緣易致貧戶和279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醫療保障政策802條,覆蓋635戶邊緣易致貧戶和342戶脫貧不穩定戶;覆蓋561戶邊緣易致貧戶和241戶脫貧不穩定戶;落實危房改造政策664條,覆蓋624戶邊緣易致貧戶和40戶脫貧不穩定戶。
一是因大病、因殘。全縣252戶脫貧不穩定戶和618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大病、因殘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77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1275條、脫貧不穩定戶499條),通過落實邊緣戶醫療保障和住房保障,引導務工和發展產業,綜合保障等政策,確保不致貧不返貧。
二是因就業不穩。全縣57戶脫貧不穩定戶和22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就業不穩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17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36條、脫貧不穩定戶81條),通過落實公益性崗位和拓寬就業渠道引導務工就業,落實就業獎補政策,綜合保障等政策,切實解決家庭返貧致貧風險。
三是因產業失敗。全縣4戶脫貧不穩定戶和5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產業失敗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3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8條、脫貧不穩定戶5條),通過落實小微產業獎補,引導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引導務工就業、住房保障、綜合保障等政策,切實解決家庭返貧致貧風險。
四是因突發事件。全縣10戶脫貧不穩定戶和17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突發事件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4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30條、脫貧不穩定戶14條),通過落實綜合保障、基本醫療、危房改造,產業獎補、務工獎補等政策,切實解決家庭實際困難,確保“一超六有”穩定達標。
五是因學。全縣4戶脫貧不穩定戶和2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學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1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7條、脫貧不穩定戶7條),根據監測戶家庭上學學生實際情況,落實困難學生補助、三免一補、教育救助基金、助學貸款等政策、對家庭仍有困難的,落實綜合保障政策,消除因學致貧返貧風險。
六是因疫情。全縣12戶脫貧不穩定戶和31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疫情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74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53條、脫貧不穩定戶21條),通過制定降低疫情影響十項措施,落實危房改造、綜合保障、基本醫療、引導外出務工就業、發展農業生產等措施,消除疫情致貧返貧風險。
七是因災。全縣1戶脫貧不穩定戶和235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災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371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369條、脫貧不穩定戶2條),通過落實住房建設、綜合保障、引導務工就業和發展產業等政策措施,消除致貧返貧風險。
八是其他原因。全縣202戶脫貧不穩定戶和56戶邊緣易致貧戶因其他原因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制定幫扶措施416條(其中邊緣易致貧戶103條、脫貧不穩定戶313條),根據監測戶家庭實際情況,通過落實“一超六有”,綜合保障、引導務工就業和產業發展等政策措施,提高家庭收入,切實解決家庭實際困難,消除致貧返貧風險。
目前,全縣監測對象住房、醫療等突出短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返貧、致貧風險已全部消除。
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標,從就業促進、產業扶持、教育救助、健康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全面探索實踐。
(一)深入調研??h委、縣政府按照省、市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工作安排部署,分解明確責任分工,縣級各行業部門積極開展實地調研。
(二)會商研討??h脫貧攻堅辦組織行業部門,對相對貧困的識別標準、工作突破口和著力點深入研討,理清工作思路。
(三)制定方案??h脫貧攻堅辦在匯總各行業部門調研結果和會商研討的基礎上制定全縣工作方案。各行業部門結合縣總體部署和調研結果,制定形成行業部門工作方案。
(四)穩步推進。結合防返貧監測、掛牌督戰等重點工作,全縣各級各部門以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等群體為主要工作對象,重點從區域產業發展、勞務就業、住房提升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著手,試點實行醫療救助、住房保障、產業發展等幫扶提升政策,在確?;旧钔瑫r提升質量。
(一)全盤謀劃??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工作總體部署安排、推進落實、細節把控、結果反饋深入探討、幾上幾下征求意見,全盤謀劃,切實做到謀定而后動,實現工作安排部署科學、細節把控到位,工作過程扎實,確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二)壓實責任。結合工作總體要求,強化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壓實行業部門分工責任,調動幫扶干部積極參與,全縣上下一盤棋,干部職工凝心聚力,合力克難攻堅,工作推進有序。
(三)強化統籌。一是強化工作統籌,把防返貧監測、解決相對貧困試點等工作和掛牌督戰、全縣“百日攻堅”行動、常態化“查問題、找不足、補短板”及問題清零行動等工作有機結合,統籌推進。二是強化力量統籌??h脫貧攻堅辦統籌調度,鄉鎮具體落實,充分利用每周扶貧工作日、每月扶貧走訪日和鄉鎮集中攻堅日等,組織幫扶干部逐戶走訪調查,突出重點、把握難點,逐項分析,制定措施及時幫扶補短,確保工作一體推進,結果真實。
(四)跟蹤指導。一是召開培訓會,對工作內容、要求、步驟、難點等進行細化解讀,提升業務水平。二是及時調度,先后制定《縣防返貧監測對象審核標準》、《關于進一步扎實做好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工作推進中存在問題進行剖析,對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確保工作推進有序。三是巡回指導。成立專項督導組,對鄉鎮開展全覆蓋督導,了解掌握工作推進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會商研討制定措施,及時糾正工作落實中不嚴不實、不精不準等問題。
(一)加強監測對象動態化管理。按照中、省監測對象識別標準,進一步細化完善全縣監測對象識別標準細則,重點關注因病、因殘、因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家庭,對新發現的監測對象及時按程序納入,對已化解風險的對象,及時調整幫扶政策,實現進退有序,確保不漏一戶,不掉一人。
(二)持續開展常態化預警監測。結合全縣扶貧工作日、扶貧走訪日等活動,常態化對監測對象“兩不愁、三保障”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健全完善動態監測管理臺賬,建立完善補短救助快反機制,確保監測到位,補短及時。
(三)因戶施策對標落實措施補短。對照監測對象“一超六有”“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實施產業、就業幫扶增加收入,強化低保、醫療、養老保險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確?;旧?。同時,注重扶志扶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四)健全與鄉村振興融合機制。改善區域發展環境。以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發展為根本路徑,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持多元化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等方面著手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進一步調整完善相對貧困人口扶持政策,將日常性幫扶措施轉變為常態化民生政策,將特惠性扶貧政策轉變為普惠性的民生政策、福利性政策轉變為提升鄉村能力的發展性政策,實現鄉村和諧發展。
關于防返貧排查會議記錄及收獲七
各村委會:
為實現剩余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防止存在返貧風險的脫貧人口返貧、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致貧,實現兩個確保和全面小康目標,建立扶貧動態監測預警機制,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對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貧致貧的,要及時落實幫扶措施,確?;旧畈皇苡绊憽钡闹匾甘揪?,聚焦受各種因素致貧、收入等不穩定的已脫貧戶返貧現象,以問題為導向,建立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全面掌握脫貧戶因災、因病、因突發事件等原因導致返貧信息,及時發現預防存在的返貧風險和致貧風險,為有針對性的制定幫扶措施提供決策依據,不斷提升脫貧質量和成效,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全縣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口、存在返貧風險的脫貧人口和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以下簡稱“三類人員”)。
(一)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口。
(二)存在返貧風險的脫貧人口,要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實現程度,重點排查上一年度家庭人均純收入低于5000元的脫貧戶且是否存在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的,②就業不穩增收乏力的,③因大病重病,④因突發事件(重大變故),⑤因重大災害,⑥家庭主要勞動力因殘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力的,影響到“兩不愁三保障”穩定實現等返貧風險。
(三)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要關注上一年度家庭人均純收入低于5000元,正常生產生活有困難且是否存在①患大病重病或長期慢性病且按合規分級診療個人自費開支較大的,②家庭供養2個及以上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含高職學生)且未享受助學政策或享受后個人常規花費開支較大的,③家庭遇到重大災害、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疫情影響)的,④家庭主要勞動力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因殘)的且就業不穩或家庭收入來源不穩定的。
請各村委會對全村所有農戶進行摸排,于4月25日前報送至鄉扶貧站張鈺婷處。
組織對所有建檔立卡脫貧戶和邊緣戶回查工作,對“三類人員”落實致貧返貧預警干預機制。建立“戶申請、村核實、鄉審核、縣審定、部門響應”的實時監測和預警防范工作體系,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農戶開展實時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存在返貧風險和致貧風險的預警戶,根據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提供幫扶,因戶施策,定期回訪,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防止邊緣人口致貧。
關于防返貧排查會議記錄及收獲八
根據工作安排,現將盈江縣2021年3月防返貧監測情況報告如下。
兩類人員動態管理工作事關社會公平正義,事關黨委政府公信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盈江縣高度重視兩類人員動態管理工作,按照“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的原則,嚴格把握政策標準,嚴格執行程序要求,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化措施,迅速行動,實現盈江縣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精準識別的目標。
(一)落實攻堅責任,組織保障有力。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牽頭,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統籌,根據《德宏州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防止返貧及時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的通知》(德開組辦〔2020〕15號)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嚴格時間節點、方法步驟和標準要求,確保環節不少、程序不減,工作不走樣、不走偏。縣鄉村組層層落實動態管理工作,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壓實責任。
(二)精心謀劃組織,嚴格動態程序。為確保動態管理工作開展不走樣、不走偏,信息數據采集真實、準確,做到有痕跡、可查詢、可追溯,及時召開防止返貧及時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培訓會議,全面提升政策、標準把握能力和水平??h、鄉、村三級層層學習培訓,嚴把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環節、工作程序,做到每個程序,每個環節都領導負責牽頭組織對遇到的難點和疑點及時研究、及時破解。一是貧情分析階段。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組織村小組人員開展貧情分析,對1153個村民小組情況全面分析。二是實地調查階段。組織鄉鎮組織鄉鎮干部、村兩委成員、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各掛鉤單位幫扶責任人參加入戶調查,數據比對、復核,確保數據精準、真實。三是逐級審定階段。村審核小組上報數,鄉審核村上報數,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各鄉鎮上報的數據進行審定,嚴把數據上報關,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一)動態管理總體情況
2020年4月26日盈江縣啟動防止返貧及時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盈江縣共新識別脫貧監測戶17戶57人,邊緣戶8戶27人;存量邊緣員消除致貧風險192戶702人,脫貧監測戶消除返貧風險582戶2209人,動態后剩余邊緣員125戶440人,脫貧監測戶剩余245戶894人,占2013年末建檔立卡人口3.91%。脫貧監測戶家庭人員自然增加42人,自然減少67人。邊緣戶自然增加13人,自然減少42人,整戶消亡4戶,動態后總邊緣戶變為317戶1142人(含已消除風險邊緣戶)。
(二)精準識別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
2020年度新識邊緣戶8戶27人,其中因病6戶22人,因突發變故1戶2人,其他(缺勞力)1戶3人。新識別脫貧監測戶17戶57人,其中:因病7戶26人,因學2戶4人,因突發變故5戶19人,因就業不穩定2戶7人,其他1戶1人(產業弱)。
(三)精準幫扶消除邊緣戶致貧風險
標注邊緣戶扶消致貧風險192戶702人,其中:產業幫扶95戶377人,就業幫扶135戶473人,危房改造6戶26人,教育幫扶32戶135人,健康幫扶38戶155人,社會保障兜底58戶197人,扶智扶志109戶410人,其他幫扶24戶71人。
(四)精準幫扶消除脫貧監測戶返貧風險
標注脫貧監測戶扶消返貧風險582戶2209人,其中:產業幫扶308戶1263人,就業幫扶368戶1206人(其中含公益崗位149戶515人),危房改造61戶242人,教育幫扶207戶781人,金融幫扶(扶貧小額信貸)35戶165人,健康幫扶230戶826人,社會保障兜底114戶390人,扶智扶志319戶1217人,其他幫扶42戶88人。
(五)精準邊緣戶家庭成員。2020年一季度邊緣戶家庭成員自然增加13人,其中:新生兒2人,婚入2人,戶籍遷入3人,判刑釋放3人,補辦戶籍1人,其他自然增加(收養、失聯人員回歸)2人。2020年一季度邊緣戶家庭成員自然減少42人,其中:死亡24人,婚出2人,判刑收監14人,戶籍遷出2人。
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是脫貧攻堅最基礎的工作,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第一顆扣子。通過開展兩類人員動態管理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進一步提升了黨委政府公信力。盈江縣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群眾路線,本著對黨、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嚴格按照“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的工作要求,以嚴、實、細的工作標準全面壓實各鄉鎮、縣直部門、掛鉤單位、駐村工作隊員責任,深入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不讓一個民族掉隊”的莊嚴承諾,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提升了黨委政府公信力。二是進一步摸清了貧困家底,理清了“幫扶賬”“退出賬”。經貧情分析、實地調查、信息數據復核、公開評議、逐級審定等環節,實現了貧困對象應識盡識、應納盡納、應扶盡扶,進一步理清了“貧困賬”“幫扶賬”“退出賬”。三是進一步助推了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盈江縣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把基層黨建目標任務與扶貧開發目標任務有機融合,有效實現了黨的建設和扶貧開發“無縫對接”。在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選派工作責任心強,認真負責的鄉鎮黨員領導干部、行政村黨總支書記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擔任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隊隊長、副隊長,讓黨組織真正站到扶貧開發“前沿”,真正居于扶貧開發第一線。同時,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性,積極組織群眾開展評、議,動員群眾參與整個過程監督的作用,群眾滿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四是進一步錘煉了干部。各級各部門以強烈的責任擔當、行動自覺和嚴謹的態度、嚴實的作風、嚴明的紀律,全力推動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在思想上,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脫貧攻堅戰略思想,深刻領會把握省、州關于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要求和精神實質,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開展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事關提升黨委政府公信力,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責任意識。
(一)繼續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把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作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中心任務,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貫徹落實到動態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堅持求真務實,堅持“扶真貧、脫真貧”。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精準扶貧責任鏈條,完善扶貧動態管理工作考核評價體系,把動態管理工作成效作為各級各部門及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目標如期完成。
(二)繼續深化完善工作體系。一是堅持標準程序,嚴把數據質量。始終堅持國家現行扶貧標準,嚴把兩類人口的識別和風險消除標準,既不提高也不降低,識別程序,堅持和完善數據比對制度,加強動態管理信息采集和錄入的數據質量審核把關,認真組織對系統數據進行同步核準和校正,進一步提高全縣扶貧開發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二是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脫貧攻堅“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長效機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三是依托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以及云南省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切實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