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一件小事記一件小事篇一
我在青年教師論壇上看到一句特別有實在意義的話,很是喜歡,便摘錄下來,與之分享。
一個人能安身立命,顯示自己獨特性,帶給自己一生幸福、自信的,一定是自己的長處。
這短短的一句話卻激發了我內心深處的思考,我在想,嗯……這句話說得挺有道理,看看此時的我,仿佛有種感同身受的模樣。一個人的長處確實可以讓自己安身立命,讓自己變得獨特,更能給自己帶來自信和與之而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個科學家,他用智慧的頭腦為世界發明創造,給人類帶來更新,更便捷,更科學的技術產品,服務社會,造福人類。他的智慧,給予他自信;他的發明創造給予了他不懈努力付出后所得的成就感;而他為人類創造的福利則是每一個科學家職業幸福感的源泉。
一個醫生,當他為快要死去的病人帶來生的希望的時候,即便是累趴在手術室,心里都是充滿了對這份職業的責任感的敬佩及靈魂深處的成就;當醫生看到自己的病人臉上流露出那對生命迷茫無望的神情,到后來洋溢著希望的臉龐,我相信,此時的救世者心靈充滿的是對生命的敬畏;此時此刻,救死扶傷則是他們職業幸福感的源泉。
一個警察,他必須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如遠赴邊境的戰士們,他們放棄城市燈紅酒綠閑適的生活,放棄和親人朋友長相聚的喜悅,選擇在惡劣環境下堅守崗位,保衛邊境一片安寧,他們不畏艱苦,不畏嚴寒,用頑強不屈的意志和生命捍衛祖國一方領土與尊嚴。在筆者眼中,他們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在人民心中,他們更是值得敬佩,英勇無畏的戰士!
我想,對于目前是一個中文系學生的我來說,能讓我安身立命,顯示自己獨特性,帶給我幸福,自信的長處,那應是非“漢語言文學”莫屬吧!
腦海里突然涌現出兩個佛系語錄,‘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如果非要選的話,這兩句話我更傾向于選擇相信后者,否定前者的原因是:我認為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一切也許并不是所謂的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因為有了我們前期所做出的種種選擇,才有了后面所謂的安排。這句話對于我來說,它所表達的情感實在是太安逸了,所以難以順理成章地接受,它好像是在告訴人們,別做掙扎了,別想著如何如何改變了,生活,婚姻,家庭,事業,等等……一切都順利也好,不好也罷,而你要相信,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我,則像想沖破牢籠的鳥兒一樣,充滿了想改變,想掙脫的野心和欲望,我不相信現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只相信一切都應有“更好的安排”。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想,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相信一個人的發展,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就好像你為什么成為了現在的你,為什么成為了今天的模樣,也許這是你以前夢想著成為的模樣,亦或是你討厭的模樣,但是,有一天當你忽然轉身回頭沉思過往時,你也許就會發現,這一切好像都是冥冥之中自有的安排。冥冥之中,我似乎發現這一切都像是自有安排。今天的我之所以選擇相信能讓我安身立命,有獨特性,能帶給我自信,幸福的是“漢語言文學”(語文),那得感謝成長中遇見的所有良師益友,是受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受益無窮,愛上漢語言文學,(小時候我崇拜你,長大后我便成了你)慢慢地努力成為夢想中的模樣。
回憶從小學到高中期間,似乎能給我帶來自信快樂,帶給我榮耀,尤其讓我值得驕傲的就是語文學科!在校時,老師的鼓勵與表揚,同學的仰慕與贊賞,還有自己心目中那許許多多的竊喜和感動,以及那些至今還忘不了的溫暖而又響亮的掌聲。時光如梭,現已過去許久,驀然回首,沒有想到的是,原來這些鼓勵冥冥當中都成為了支撐著我這一路走來為夢想潛心前行的動力和支柱。
因為喜歡,所以熱愛,對“語文”的熱愛,我只想這樣:小學語文─初中語文─高中語文─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終身語文。不忘初衷,方得始終,希望我能永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有所熱愛,有所向往。
在這個尷尬而又美妙的年紀啊!我依然相信“越努力,越幸運”!希望能通過努力奮斗,活出理想自信的模樣,去追逐我的詩和遠方,讓一切都充滿陽光。
記一件小事記一件小事篇二
“啊!”我尖叫一聲,浴缸被我打碎了,我的心“砰砰”地跳,第一反應就是救魚,于是三步并作兩步把魚迅速扔進水缸里。
做完這些,我那懸空的心終于平靜下來了,咦?魚缸怎么辦?我的心再次忐忑不安:是承認錯誤?還是偷偷的溜走?這可如何是好呀?經過一場心理斗爭,我沒有戰勝自己的.邪惡,我偷偷的跑了,哎~,這要在犯罪里說就是——畏罪潛逃。
直到晚上我才回來,心想這次可以躲過這一劫了。我很慶幸。
“爸媽,我回來了。”我在院內喊道,看是否有情況。“兒子,進來呀!”我暗自驚喜,哈哈,沒事了。
我大搖大擺地走了進去,看見爸媽都很平靜的坐在沙發上,但他們的眼光一直向我這邊,我覺得不妙,又看見了桌上的棉襖,啊!這不是我的嗎?我頓時傻了眼,那棉襖是我當時救魚累得滿頭大汗,把它脫在桌子上的。再抬頭看看爸媽,他們還是那么平靜,依然注視著我,難道——難道他們在等我承認錯誤。
看著他們的眼光,我到底承不承認呀?承認?不承認……我應該做一名誠實的好孩子。“我錯了,爸媽,我把浴缸打破還裝沒事人……我應該做一名誠實的好孩子,你們能原諒我嗎?”我全招了。
時候,媽媽對我說:“一個人不怕有錯,可怕的是他有錯而不改錯。”媽媽的這句話我一輩子也不會忘。每當我犯錯誤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媽媽的那句樸實又難忘得話語。
它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今后的路。
記一件小事記一件小事篇三
星期六下午,爸爸帶我來到新華書店看書。
旁邊的人都說這個小男孩,有的說:沒教養;有的說,他是個搗蛋分子。但他的媽媽卻一句話也不說。
雖然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卻反映了一個人的品德。
記一件小事記一件小事篇四
寒假的一天傍晚,我正在家里寫作業,叮鈴鈴……叮鈴鈴……媽媽的手機響了,本來就沒有心思寫作業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因為,下午跟媽媽一起出去的時候好想吃那種夾肉松餡的面包,那時候媽媽忙,給忘記了,說改天吧。
跑了好遠,總是感覺后面有人跟蹤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媽媽怕我拿不動,也怕阿姨來了,讓孩子來接不合適,就自己親自來了。我們來到大門口,可真熱鬧:賣各種水果的.,賣串串香的,賣豆腐,賣饃的……真成了一個小市場,可這些都引不起我的食欲。滿腦子都是那種夾肉松的面包味道。就竊竊私語地說:“媽媽,我想吃面包。”可能是媽媽下午沒有給我買也覺得失信了,就趕緊拿出錢來給我,我心里特高興,即可以節約我的小金庫,又可以吃上面包了。
終于把粉條弄回家了,累死我了。可一想到,剛才美味的面包,也值得。還能幫媽媽干活了,心里美滋滋的。
記一件小事記一件小事篇五
;他死后,名氣越來越大了。
他早年寫的劇本在劇場里上演了,主辦方精心做了印有他頭像的t恤作為演出紀念。
那件印有他頭像的t恤,她都不敢去拿,更別說穿在自己身上了。看見那t恤,認出那頭像的瞬間,她感覺到一陣刺痛般的難過。沒有一點安慰和高興,也沒有感激,甚至……希望不是真的,希望是自己看錯了。
人們把這t恤作為對他的愛送給她。她拿著這件t恤,心里懷著一種強烈的不接受的情緒。終于,不管別人的詫異,她把那件t恤送給了身邊的人,隨便誰。
她不能把這t恤拿回家,像一個玩具那樣拿回家,像一件文創擺設那樣拿回家,像一個愉快的禮物那樣放進包里。她覺得那是對他的輕慢,對他的隨意,是忽視他的死。
她還在痛中,人們卻早已走過了他的死——這太正常,人們其實已經不在意他是否已死,節目單上有生而且有卒,可沒有多少人在意。是的,多少作家已死,這與當下的戲又有何干。確實如此,與戲何干。
他的死,對她來說依然巨大的死,成了節目單上的一個數字,完全可以忽略。
死,只有真的成了過去式,成了沒有感覺的生卒,成了一個順便的說明,成了談笑風生里的不需要任何停頓而滑過的名字……那個時候,才可以把這t恤隨手塞進包里,才可以輕松地穿在身上,臉上帶著笑意,在風景里拍照。
——那么連編造也好嗎?!
——畢竟是往好里編啊,人家是好意!
原來竟是這樣的邏輯。
好吧,她暗暗地想,反正他是肯定不知道這些事兒了。她愛他,他死了以后,還在繼續——這個,他也不知道對吧?她對自己說。而你們,死人才不在乎呢,不管你們怎么說,你們就是再怎么鼓勵死人,他也沒法進步啦。
但確實有一種邏輯被普遍認同。一個人死后被人們記得,還不斷地被紀念,無論如何作為家人——比如作為她——應該在現場,應該感到欣慰,應該感激組織者,感激趕赴紀念會的人。
有一天,她讀到了英國作家巴恩斯關于自己死去的妻子的文字,他說,在日常中,他(巴恩斯)希望“……只要我想要或者需要,就可以在別人面前提及我的妻子——召喚她將成為任何平常交流的一個平常部分——盡管生活早就不再是‘平平常常的了”,可是,“沒人搭茬”,“沒人接話”——為此,巴恩斯對那些朋友的“評價變差了”。
她稍稍釋然,那么,她可能就是巴恩斯的反應的反面吧。如果說巴恩斯要把妻子變得日常,那么她卻相反,她要讓他死去的事實一直赫然在,變得日常就是遺忘。
提起一個死者的名字與提起一個活者的名字有何不同?無數多死人的名字在我們的文字中,言談中,在生活的每一時刻被提到,毫無死的感覺,我們不會區分博爾赫斯死了而巴恩斯還活著,對我們來說,只有《探討別集》和《終結的感覺》。那么,他們是一樣的了?他們是一樣都活著還是一樣都死了?死與他們無關,他們只跟文學有關。
但貼身的死,每一種都不同,和文學和歷史都無關,只和死者與活者從死到活的關系有關。別人什么也沒有做錯。僅僅是因為他的死在她那里,還沒有死完。
確實有一種切近的死和遙遠的死之別。如此而已。
可她不在現場,就意味著一種態度,意味著沒有做應該做的事。但既然無法做到,那么即使應該,也無奈。好吧,她不去就是了。那是別人在做,可以不干她的事。可即使現場遙遠,煩惱依然很近。
等到誠實的朋友緩緩說出:他是大家的,他不是你一個人的。——原來還有另一個癥結啊!
他是大家的。因為他有名,他的名字被很多人熟知。——如果你不被大家所熟知,你便無法屬于大家。好吧,那么必然屬于大家!任人評說是必然,這是一個公眾人物必須付出的代價。有人僅憑著與他的幾次交往,或者憑著對他作品里貌似的自傳因素的肆意解讀,或者道聽途說,便寫就了他的傳記;有人在鄭重承諾之后依然食言,做了他的雕像并且放在了她認為極不合適的地方;有人把最好的語詞貼給他,甚至不惜以莫須有的故事;為什么總是聽到最高的聲調和最華麗的旋律……唉……這些不過都是瑕疵而已,是正常,是必然。
他活著,無疑屬于他自己,可她竟然以為死后就成了她的了,這就是她的錯了!
但是煩惱,并不因為懂得了這道理就消失;但是煩惱,也并不因為不消失就肯定具備了理由。理由是混雜的,理由是編的,理由是狹隘的。但理由也不會因為現成的更大的理由而變小。
她總是想起他認同的理兒:人不可名大于實。她總是想起。
她默默地希望他的下一個忌日能夠無聲無息,能夠安靜度過。這愿望一直沒能實現過。
那么,她煩惱,也無可指責。只要她僅僅自己煩惱就行了,只要不發聲,只要沉默,就談不上過錯。一個智慧的朋友教她:你要克服自己,自己屏蔽自己,主動不去看、不去聽可能讓自己不適的文字和其他各種形式的表達,這樣就既能不傷害別人,也避免煩惱自己。她似乎明白了,這才是她能做的和該做的。
可世間的人就是這樣,把每一件事都當成事,不斷地被道理拯救,又一次再一次地跌入。
糾結中。
糾結就是悖謬,就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對了,當然最最糾結——這個詞太小實在不適合這里——要數亞伯拉罕了。那不是糾結,那是恐懼與戰栗。兒子和上帝,還有什么比得了這個!
——但是,你要深信,“神必自己預備做燔祭的羊羔”。
她想起了克爾凱郭爾講過的一個故事,不妨引在這里——
一個少女秘密地墜入愛河,但雙方都未曾袒露真情,旁人更無從知曉。她的父母強迫她和另一個男人結婚(他們會利用女兒內心的責任感來說服她)。她順從了。她將自己真正的愛隱藏,以免他人難過。沒有人會知道她內心承受的痛苦——又或者,一個小伙子處在這樣一種境遇之下:只要泄露一個詞兒,就能占有他朝思暮想的渴望之人。但這個詞兒的泄露可能將毀滅——是啊,誰知道呢,這種可能性想必存在——整個家族。他高貴地選擇了留在隱秘之域,他想:那個女孩一定蒙在鼓里,她和另一個人結婚同樣可以幸福。多遺憾啊!兩個人都對各自的所愛隱瞞了真情,而同時,這也造成了一種更高的聯系——他們的隱匿是自由的行為,在美學上當然要自負其責。可是,美學是個殷勤而善感的管家,它解決問題的方法比所有的管家和經理都要多。對這件事,它會如何處理?它早已為戀人們打理好了一切。在婚禮按計劃隆重舉行之日,借助巧合,大家突然知曉了這對秘密戀人犧牲自我的崇高決定。于是,一切得到了解釋,于是他們得到了彼此。作為獎賞,他們甚至得到了英雄的名號——盡管他們并沒有為那崇高決定而糾結多久,因為美學管家馬上就知道了一切并給予寬慰,仿佛他們已英勇地為之奮斗了好幾個年頭。確實,美學不看重時間的延續,無論是為了詼諧抑或認真的目的,美學總是腳步匆匆。(引自《恐懼與戰栗》,趙翔譯文)
這個克爾凱郭爾的美學英雄,什么時候來到她的身旁?
那天黃昏,她又被這個糾結打擾,不自覺地,在電腦里找起那些照片和影像。居然,居然,找不到了,又翻出幾個硬盤,都沒有!找遍了也沒有!不可能的事,但是確實找不到啊!起初她嚇得驚慌,那當然是她最最寶貴的。但瞬間她就明白了,她猛然醒悟,這不是美學常常的套路嗎? 巧合,對,巧合不是常常發生的嗎,簡直稀松平常啊,為什么不可以發生在這兒?!她知道這就是美學來幫忙啦!正像克爾凱郭爾說的那樣,它妙計橫生,它有時隱匿,有時又突然橫空出世進入我們的故事和人生。美學著實是個好管家。有些家什,最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找到,一個健步就取著;還有一些家什,更知道什么時候就是找不到,翻箱倒柜也找不到,真的是真心實意也找不到。你對它發不出脾氣——是的,確實那些照片和影像都找不到了,無論你驚慌還是竟為以如此大的代價得到一個拒絕朋友的理由而松一口氣(簡直豈有此理!),總之,要認命!
找不到了——但是絕不能找不到了!
此時她必須想起那些無數次發生的找不到身份證的經歷和結局。最后,最后終歸會在曾經找過三遍的包包里發現那證件安然就在里面,一直都在里面,但它卻讓她三次、五次都找不到,它讓她以至于去派出所補辦了一個臨時身份證出行。
所以她必須確信,那些照片和影像必然安然無恙地在某一個不在手邊的硬盤里,在靜靜待著,無論如何絕不會真的離她而去。就憑著死者對她的護佑,那些東西也一定安然無恙,安然無恙!而現在,那屬于克爾凱郭爾的美學哥們兒,是在幫她,以一種最不傷害朋友的方式幫她。
倫理大叔太嚴肅了,看不上她的煩惱,美學哥們兒卻不計巨微,只在朦朧里領悟,機緣一到,便可能搭手相救。那么,她也是有福的了。
那么克爾凱郭爾,也并不總是使人“恐懼與戰栗”,以至于“非此即彼”的,而是可以“或此或彼”的。那些書里的營養取之不盡,她只能汲取她能和她想的。她當然沒有勇氣和機會去做悲劇英雄,更沒有做信仰騎士的使命。但我們凡人的日子里總是有美學的身影,在遠處匆匆而過,在近處擦肩而過,卻看不見摸不著,是的,美學總是神秘又善變。
迷戀美學吧,她想,從此要更加警醒,要學著在美學的隱匿中呼喚美學,又同美學一起呼喚隱匿。因為深不可測而流連忘返,因為流連忘返而一瞥驚鴻。
還有啊,以后要記住,如果再一次找不到身份證,就要思量那樣的出行是否該撤銷,要對美學那玩意兒敏感啊!從正反兩個方面。
當她寫完了這些字,忽然感到一陣輕松,她又經歷了一件小事。
相關熱詞搜索:;記一件小事記一件小事篇六
我認為這種行為是可恥的,做法是錯誤的。是,抄襲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老師的表揚,得到同學們的羨慕,但這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實力,抄襲能提高作文水平嗎?抄襲可以學到知識嗎?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同學們,你們想過嗎?這樣一直下去,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依賴性,最終害了自己,抄襲,就像是海市蜃樓,虛無縹緲,我希望大家睜亮自己的雙眼,判斷正誤。生活中,不僅是作文方面,學習方面更是如此,如今,老師和家長最大的不放心就是怕孩子不自己動腦經,經常抄作業,同學們都不以為然,學習是為自己學的,我們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我相信,只要我們用自己的真實實力來學習,慢慢的,我們就會越來越好,寫作水平也會越來越高,總有一天我們的作文會光明正大的登上作文報,而那些沒有真才實學,耍小聰明的人,最終會原形畢露。
同學們,我們要對“抄襲”兩個字說“拜拜”,用自己的真實才學來放飛自己的心中的夢!
記一件小事記一件小事篇七
一天,我和姐姐去買早餐,在回來的路上,發生了一件小事。
當我們走在大街上時,突然看見迎面的一個小男孩摔倒了。我剛想迎上去扶起那小男孩,卻見一個穿粉紅色衣服的小女孩從側面沖出來扶起了那個小男孩。這一切發生得這么突然,我慨嘆自己又喪失了一次做好事的機會。
“你推了人家,說聲對不起嘛!”
“誰家的小孩?真沒家教!”
“現在的孩子,真難教!”
那女人聽了,忙說:“對不起,是我的錯。”悻悻地帶著小男孩走了。人群也在議論聲中散了。
望著飄然遠去的粉紅,我想:為什么會這樣呢?做好事反而要遭受委屈。人們啊,勇敢地站出來維護正義吧!
記一件小事記一件小事篇八
聽了爸爸的話,我感到非常慚愧,覺得爸爸媽媽的話都是對的,老師批評得也很對,是我還沒有完全理解媽媽的意思。其實,小事不小,它提醒我做一個勇敢誠實而富有正義感的好孩子。
記一件小事記一件小事篇九
生活中,我們常常記不住別人所說的道理,而往往能從自己經歷的一件極小的事中感悟深刻。
那是一個天氣很好的早晨,心情也不錯,便俏了一個妝,神采奕奕地來到店里。希望美好的一天,生意會比這天氣和心情更有收獲。
站在店門口,我正瞅著周圍的服裝店,同行的都還沒有開門,暗默著,難得今天我開門最早。迎面走來一對似母女又不像母女的兩個人,一前一后進了我的店堂。女孩戴著眼鏡,雖然沒好太注意她的長相,但一眼可人的白皙膚色,映襯一身配置得體的服飾,淡淡的妝自然而略帶清純,看上去不僅鮮麗時尚,也不乏文靜,不用說就是都市知識青年外加富二代吧。她身后年紀比較大的女人真眸不準是她什么人,說是母親吧!年齡也大了點,說是奶奶吧!年紀也小了點!她們倆一個看上去有六十多歲,一個只有二十幾歲的樣子!老人雖然外面披著一件黑色檔次不低的狐貍毛外衣,但遮不住領口露出的被歲月搓洗得發白的內衣和滄桑清瘦顏容。整個著裝遠看挻時尚華貴,但近看有說不出的不合乎年齡的尷尬。我想,這件衣服應該不是她自己的,應該是這位女孩給老人穿的吧!估計。
這時,又進來一位女顧客,約五十來歲,也戴著一副眼鏡。我正準備上前招呼,女人見我湊上來要導購的意思,便說:“你忙她們吧!我不急,我就隨便看看。聽她這樣宣明立場,我也就不好意思再繼續了。我便又湊到女孩的身邊,看看她們有沒有什么需要。
“老板!有我媽穿得衣服嗎?”女孩對我仰顏一笑地問道:那種細膩而和柔聲音,讓我贊悅不已。心想,這還真是母女呢!這姑娘可能是在外出息了,不僅把自己搗騰得這么優秀,還不忘本呢!這不!回來給母親添置衣物呢!
“小美女!你看這幾種衣服適合你母親嗎?”我精心挑選了幾件感覺比較適合的衣服擺在她面前說道。
“嗯!這幾件都不錯,那讓我媽試試吧!”女孩柔聲柔氣地接著道。
“這件是按上面的標價打七折。”我微笑著自然回應道。
憑著十幾年的生意經驗,我便一下子領會到她言里“適合”的意思。我翻來翻去找了一種款試不那么新,但質量好,折扣也非常合算的褲子擺在她面前。她聽著價格,又摸摸料子,便又讓母親去試了。
因為冬天的緣故,老人們都一層又一層的穿得很多,尤其是褲子,脫穿有些麻煩,手腳也沒有年輕人那么利索。我便習慣地拿起一雙試衣拖鞋遞給老人,老人也欣喜地接了過去。可是不一會兒,當她出來時還是套著自己的鞋。那是一種帶點馬丁款的一雙挻舊的鞋,鞋邊還有些像是擦過沒有擦掉的黃泥,鞋邦有點高,也不合腳,估計也不是自己的,老人邊走腳步邊拖就著的感覺,看起來笨重而不便,我便忍不住順手又從試衣間把拖鞋拿了出來,遞到她面前說:“阿姨!這是棉拖,也不冷,你穿起來試衣也方便”。
“不---不吧!不用那么麻煩的,我穿自己的鞋就行”老人邊說邊推著我拿拖鞋的手,語氣急切而低沉。從她那極不自然的表情中,我似乎看到了慈祥中帶有幾許無奈與膽怯。處于逆反的心里,我便又瞅了一下正在一邊終始抱著手機的女孩,她的眼與手上下刷個不停,一刻也沒離開過手機平面,心里隱約地意識到老人其實便不開心,只是她不說而已。
“阿姨!這款可以穿,主要是您自己喜不喜歡,您若喜歡就行!您看呢?”說這句的同時,我便順手又拍了拍她正在玩手機的女兒的肩,我的意思是想示意她放下手機,關注到母親身上來。
“行行!那就這個吧!”女孩隨即應付了一句,聲音聽起來依然溫婉柔和,可眼神卻一秒也沒有離開過手機。
“啊!我倒是沒問題,怕影響你店堂的形象呢!”老人難難地說著,便順勢坐了下來。
所有的氛圍突然變得緊張起來,剛剛那種賞心悅目的“小甜心”忽然變成了一頭老虎。說實話,我很委屈,可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或許,我根本就不想和她解釋什么,所以,不知所措的我只能無語地、一個勁兒地對視著她。這會兒,我便清楚地見識了她那所謂清純的芳容,更能斷定她的年齡,這可不是我剛才心目中那么可愛的小女孩了,她應該是和我年紀相仿,也應該是十幾歲孩子ta媽了吧!盡管臉上粉飾得自然藝術,兩葉柳眉也繡得玲瓏精致,說起話來音色更是好聽,可一旦表情動作大了,最終還是遮不住眼角邊那被歲月淌過的痕跡。我雖然看不出她身上的衣服是什么牌子,但我能清楚地認得出她手上那支看似價格不菲的“勞力士”腕表,是不折不扣的a貨。
我很無語地點點頭。我從老人滄桑瘦削的臉上,再一次感受到了她無奈與尷尬的神情。可能是條件反射,心里不禁楚楚酸痛。
“不!我哪里也不去,我不缺衣服,我的衣服雖然破舊了,但穿得舒服踏實著呢!”接著,在她們漸走漸遠的身影里,又一路落下了一串話。此時,我清楚地聽到了一位母親依然柔弱的聲音中,沒有了膽怯討好的味道,而是柔中帶剛,索然堅定。
我依然愣在店堂中間一動不動地發呆,感覺如鯁在喉,堵得慌,半晌也沒有緩過神來。想想今天這事兒真窩囊,到底錯在哪了?任憑我怎么想也沒摸著腦兒,惹出她這么大的火,即使有什么冒犯了,難道不能好好理論嗎?也沒有必要動這么大的干戈吧!便隨即將手中的一個衣架使勁摔得粉碎。
一直留在店里的那位女顧客,表情閑然若靜,像是店堂里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事一樣,一切都與她無關似的不停地翻弄著尋覓著她的衣服。可是這時,我更沒有任何心情上去招呼她了。
過了好一會兒,“女孩”竟然回來了,這次只有她一個人回來了,胳膊上還搭著一件她母親剛剛穿著的那件狐貍毛外套。我心里很是震驚,但立刻強制著自己的心境,讓臉上恢復了平靜的樣子,關注她的一舉一動。因為我也怕她來者不善。
“女孩”拉長著一張臉,不用說也是很不開心的,可臨到我面前時,她終于還是擠出一些笑容,對我說“老板,實在對不起,其實今天不是你的錯,恕我太沖動了。其它,我也不解釋了,希望你能接受我的道歉,并且心情能好些”。這一席話雖然讓她很勉強,但表現得還算不那么尷尬,說完,她忽然向我深深掬了一弓,便轉身走了。
有時候人真的很奇怪,剛才還氣得不知所措的我,就這么幾句道歉的話,竟然就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整個人輕松了很多,忽然開了笑容,便在店里收拾起來。
“唉!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店里的那位一直若無其事的女顧客終于說話了。
我用詫異的眼神望著她,便笑著問道:“您看出什么了?”
我一臉茫然地望著她搖了搖頭。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因為她母親掉下的那只襪子”她一邊說著一邊淡淡地笑著,語氣有些泰然而肯定。
“撿襪子時,你注意到什么了嗎?”她又問道:
“沒注意,不就是一只襪子么,怎么了?”我不解地說:
“是的,在很多人眼里,那確實只是母親掉下的一只襪子而已,可是在有些人眼里,那就是他們掉下的一張面子,因為那是一只補了幾個補丁襪子。一個過于金玉其外的人,面子是ta的底線,你若觸犯了ta的底線,ta便自然對你毫不留情。一般要面子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可能比正常人更隨便些,可一旦關乎面子上的事,ta們心思特別細膩且習慣多疑,往往能傾其所有,也要保住自己所謂的那張面子,也因為多疑,往往容易扭曲別人的好意。ta們看起來美麗自然,其實內心很累,因為在意的東西多了。”她依然閑閑的,且認真地向我解說道。
可我又疑問:“那她又為什么沖我發火呢?弄掉襪子的人又不是我呀!”
“你傻呀!一是你提議要她母親在外面換衣服的,才有這么個事情來,二是,看這身打扮就是從外地剛回來的,估計也不好得罪老人,所以,只能借你發泄了。還有,你看到她第二次回來時,胳膊上撘了一件她母親剛剛穿的那件外套嗎?那肯定不是她母親自己的。其實,能看得出她母親并不是愛慕虛榮,圖有其表之人,只是為了迎合孩子的孝心,才穿上了那件便不適合自己的衣服。可她今天來了這么一出,這讓她老母親在此真是的尷尬喲!外面再冷,老母親也只有用懲處自己來教育她了。要不然,這樣性格的人,能這么快回來道歉?估計不大可能吧!”她說到最后,眉稍還向上一挑一挑的樣子,很滑稽,好像在對我說:“知道么?傻妞”。
我真是不敢想,一直在店里好比空氣就多一個圖像而己的顧客,沒想到她竟然觀察得如此透徹呢!真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啊!想想后,又為她所分說的一字一句無不暗合道妙。
聽過這一番分析后,我不由得陷入深思與反省:說實話,當今社會很多人也包括自己,其實又何嘗不是。很多時候,當我們靜下心來才會發現,很多虛榮只滿足了其表,卻符合不了自己的內心。很多自認為敬了的孝道,只是圖自己買了個安心。
天下真正的美麗應該出自于純樸的心靈。
天下真正的孝道應該是以順為孝。
記一件小事記一件小事篇十
七年前的一件事情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那是一個夏季的下午,我和家人到蘋果園里去澆地,(澆地需用一些塑料制作的長長的袋子)袋子橫跨了一條不寬的土路,這自然就會影響到行人的,特別是那些開車的人,他們需用小心翼翼的把車停住,等我們把澆地的機器停一下方可以過去。澆地不久便見一輛非常漂亮的小轎車從遠處駛來,等車慢慢地停下來,我便看到一位穿著非常氣派的先生從車里走出來,頭臉油光可鑒,卻是滿臉不高興地樣子,嘴里不停地在嘟囔著什么:“怎么這么糟糕,哪有這樣澆地的,你們把路都給堵死了!”,我解釋道:“我們農村人澆地都這樣的,我把機器的油門小一些就會好的”,這時車門又開了,從車里走出一位有幾分姿色但打扮非常妖艷的女人,她的臉白的怕人,臉上的那層粉馬上讓我想起二大爺種的冬瓜來,她穿著一件非常短的裙子,腳上那雙高跟鞋高的實在是令人擔心,仿佛一走路就要摔倒似的,這種打扮讓我們村的大爺、大娘看到會罵娘的,她從車里剛一出來,嘴里便說個不停,她的話語和她身上那一股刺鼻的味道一樣令我不舒服,不自在!我的感覺像嘴里飛進去一只蒼蠅般惡心,我便減慢了行走的步伐,任憑他們在哪里說著令人作嘔的話……終于他們的車開走了,望著車后卷起的那一股股黃黃的泥土,我陷入深深地沉思……貌似漂亮、瀟灑的外表和昂貴的轎車沒有留給我任何美好的記憶!
小轎車走后不久,我又看到一位穿著樸實的中年男子騎著一輛現在已很少見到金路牌破舊自行車從遠處慢慢走來,他騎車時的樣子是那樣的認真、小心!走近才看到車后還坐著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婦人。只見這位中年男子慢慢地把自行車停下來,小心翼翼的把車扎好,然后慢慢地把老婦人從車上攙下來,等老婦人站穩后,這個中年男子便把自行車用手猛地抓起,然后快速地從澆地的袋子上邁過去,把車子扎好以后,他便又回轉身走向老婦人,等走到老人的跟前,他便蹲下身子,讓老婦人穩穩地趴在自己的'背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到、從容地、靜靜地把老婦人背到水溝的另一邊,仿佛自己背上背著一個稀世國寶似地,這位中年男子的形象霎時高大起來,同時我的內心產生了一股股暖流,我感到非常的幸福,我看到了一種久違的美麗,這種美讓我想大聲疾呼!這種美麗的畫面瞬間永久的定格在我的記憶深處。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七年,可是那輛轎車卷起的黃土卻一直沒有散去,那輛破舊的金路自行車和那個樸實、憨厚的中年男子的身影一直留在我的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