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大班,孩子們將通過游戲和互動的方式學習,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經驗。以下是幼兒園大班的家長分享的培養孩子良好品德的經驗,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之路。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一
活動目標:
1、觀察、理解鯊魚笑笑從找不到朋友,到魚兒們愿意與它交朋友的故事情節,知道真心助人就會擁有朋友。
2、能用語言大膽表述對故事畫面的理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活動過程:
一、導人。
1、圖1(藍色背景)。
你們看到過大海嗎?在哪里看到過?大海又是什么樣子的?
2、圖2(天使魚、刺、海星依次出現,并伴有海浪聲)。
瞧!海底有誰?它們長得怎樣?你們記住它們的.名字了嗎?
(漂亮的魚兒們,伴著朵朵浪花,在大海里搖擺、下潛。讓我們游去海底,和這些漂亮魚兒們大聲打招呼!)。
二、自主觀察畫面。
1、圖8、圖9(鯊魚笑笑遇見天使魚的畫面)。
鯊魚笑笑找到朋友了嗎?你怎么知道的呢?(鼓勵孩子用自己的經驗詮釋對畫面的理解)。
幼兒學說“對白”并表現:天使魚嚇得渾身發抖,以最快的速度逃走了。
鯊魚笑笑又是怎么做的?(鼓勵幼兒將前后畫面聯系起來理解故事)。
2、圖10、圖11、圖12(鯊魚笑笑遇見海星,海星逃跑,遇見刺,刺刺傷鯊魚笑笑)。
幼兒觀察和表述:鯊魚笑笑看到了海星,特別高興地游過去,展開了微笑大聲說:“嗨!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海星也嚇得打著滾飛快地逃跑了。
幼兒觀察和表述:鯊魚笑笑看到了刺,特別高興地游過去,展開了微笑大聲說:“嗨!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刺純用自己身上的刺向笑笑刺去,飛快地逃走了。
幼兒學講“對白”和動作表現。
朋友們都離他而去,鯊魚笑笑又會怎樣?(幼兒猜測想象故事情節)。
4、圖14、圖15(鯊魚笑笑看到魚jl,fii被捕,并伴有音效)。
5、圖15(鯊魚對漁夫笑)。
問題:笑笑對著漁夫笑,漁夫見了會怎么樣?
幼兒分別扮作漁夫和笑笑,做出笑笑張開大嘴漁夫受驚嚇的動作。教師旁白:漁夫嚇得大聲尖叫,雙手一松,重重的漁網落進了海浪里,小魚們都得救了。
6、圖16、圖17(魚兒游出來感謝笑笑,笑笑和魚兒們一同游玩)。
問題:魚兒們獲救了,它們會對笑笑說什么?
從此以后,魚兒們再也不害怕鯊魚笑笑咧著嘴微笑時露出的又白又大的牙齒了。笑笑終于用微笑交到了朋友。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并輕聲地跟著老師敘述。
附故事。
在遙遠的、深深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里,住著一條名叫笑笑的鯊魚,它是大海里最愛笑、最喜歡交朋友的魚。
每天,鯊魚笑笑都能看見漂亮的魚兒們,伴著朵朵浪花,在大海里下潛、搖擺、猛沖。鯊魚笑笑也想跟它們一起游泳。可是,每當笑笑向魚兒們微笑時,它們都會迅速躲開。
笑笑問天使魚:“嗨!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天使魚嚇得渾身發抖,以最快的速度逃走了。
笑笑問海星:“嗨!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可是海星看見它后,在海底翻著跟頭,像輪子似的拼命地向遠處滾去。
笑笑問刺:“嗨!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刺卻把自己吹成了一個大刺球,狠狠地扎了鯊魚笑笑的鼻子一下。
笑笑咧著嘴對水母微笑、對章魚微笑、對鯰魚微笑。可是它們都跑了,跑得遠遠的。鯊魚笑笑想:“每個人都害怕我這又大又白的牙齒。”它嗚嗚地哭了起來,再也不喜歡微笑了。
嘩啦!嘩啦!魚兒們搖頭擺尾,打著水花,跳著舞蹈。不過這會兒它們的動作要比平常快好多。鯊魚笑笑遠遠地看著,但是總覺有點兒不對勁兒。魚兒們全都被網住了!“救命啊!”魚兒們大叫起來,“鯊魚笑笑快來幫幫我們吧!”
鯊魚笑笑繞著漁網轉了一圈又一圈。它能做什么呢?怎么樣才能幫上忙呢?鯊魚笑笑唯一能做的就是“笑”!
鯊魚笑笑張大嘴,對著漁夫笑起來:“啊――啊――啊――”漁夫嚇得大聲尖叫,雙手一松,重重的漁網落進了海浪里。漁夫喊道:“饒了我吧,我放了它們”!
“奧耶!”魚兒們歡呼起來,“我們得救啦!謝謝你,鯊魚笑笑!”
從那以后,在遙遠的、深深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里,我們都#i―到:鯊魚笑笑和它的朋友們一起,下潛、猛沖、排水花,當然還有笑!
為了好朋友。我們在生活中也不能光看別人的外表,只要你真心地微笑,真心地幫助別人,那大家都會喜歡你的。
活動反思:
首先這個活動是符合大班孩子的這個年齡段的,因為整個活動孩子們始終能保持情緒愉快、感情投入、思維活躍。但在執教中,這節課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教學過程中,我對課件的處理還不夠完善,本應以更好的方式呈現,那樣的話,孩子的想象、表達、理解的空間就會更大一些。過程中有個別幼兒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只有在開始和故事的高潮部分能和老師互動,因此,活動下來還有很多值得我思考和反思的方面,在以后的教學中怎樣抓住幼兒的思維,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更完善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享受中學習,主動學習的興趣得到更好的激發。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二
1、教師說出一個詞,請小朋友說出它的反義詞,教師做一個動作,幼兒猜出反義詞。
2、老師說詞語,請幼兒用動作表示出反義詞。如老師說“向前走”,幼兒做向后走的動作。
3、規則:老師說,不做動作;幼兒不說,但要做出準確的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新的反義詞,請幼兒試著說出來。(比如:好--壞、前--后、左--右、新--舊、香--臭、升--降)。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說出老師沒有說過的一些反義詞。小結:今天在相反國里,我們是不是學到了很多反義詞呀?其實,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教室里也有很多反義詞,那我們一起回去找找吧!
課后反思:。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三
活動中,是通過幼兒的各種感官,在看看、說說、找找、想想等,讓每個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反義詞,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但在本活動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在第三環節中,讓幼兒觀看幻燈片時,我太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我發現制作的幻燈片過于簡單些,如增加些難度,讓幼兒從一幅圖多找幾對反義詞,我想效果會更好。還有在引導幼兒說出更多的反義詞時,幼兒說不上來,也許是自己引導不到位。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四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1.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里見到的?
幼:見過。家里,商店里......
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么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幼:6月6日(公歷)五月初五(農歷)(給幼兒分析公歷,農歷)。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么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里。
師:人們劃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里,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里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后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么時候?
幼:農歷五月初五。
師:我們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五
1、感知天氣的多變性,了解一些簡單的氣象標志和常識。
2、能用自己的方式學習觀察、記錄、統計天氣。
3、對天氣變化感興趣,樂于觀察、探索。
1、收集各種氣象的圖片和光碟。
2、課件、視頻、氣象標識卡、天氣統計表等。
一、觀察、記錄請幼兒記錄幾天的天氣。然后一起回顧前幾天的天氣記錄情況,做個比較,了解天氣的變化。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天氣呢?我們怎么樣才能知道明天是什么天氣?(天氣預報)。
三、欣賞故事請幼兒欣賞故事《倒霉的小馬》,結合故事提問:晚上,小白馬看到的是什么樣的天氣?為什么第二天是一個大熱天呢?天空周圍很紅很紅會怎么樣?太陽四周圍了一個圓圈,天氣會發生什么變化?同時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其中所描述的天氣變化現象及征兆。
四、交流、討論引導幼兒討論:小動物會怎樣預測天氣呢?(螞蟻搬家、燕子低飛、魚兒浮出水面吸氣)。在天氣變化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玩游戲,聽聲音出示氣象標志,鞏固認識氣象標志。
五、分組操作幼兒分成三組,(三位老師每人負責一組)統計不同地區二月份的天氣情況,幼兒間互相合作統計出晴天、陰天、雨天各多少?做一個比較,進一步感知天氣的多變性。
六、分享、交流檢查每組幼兒的統計情況,總結出本月以什么天氣為主。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六
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端午節》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兒歌,以淺顯的語言表達了端午節的地方風俗習慣。本此次活動從引導幼兒回憶端午節習俗入手,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引導幼兒大膽運用有節奏的朗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嘗試仿編兒歌,體驗創作的快樂。
經驗準備:了解端午節來歷和習俗物質準備:教學課件。
1、談話交流,回憶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提問:端午節就要到了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為什么要過端午節?
小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掛香囊、龍舟比賽等。
2、結合教學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組織幼兒交流傾聽兒歌后的感受。提問:兒歌里說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2)根據幼兒的回答,播放相應的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小結: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里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2)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念讀兒歌,重點念準以下發音:陽(yang)、囊(nang)、妝(zhuang)、香(xiang)。
提問:為什么這些音聽起來很像?
小結:原來人們為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后一個音都聽起來很相似,這便是運用了押韻的方法。
(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作品的節奏感。
提問:第1段兒歌前兩句有幾個字?最后一句話有幾個字?第2段、
第3段呢?這樣朗誦起來有神們感覺?
小結:這首兒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個字,最后一句都是7個字。這樣的兒歌朗誦起來既整齊又有有節奏感,給人美的享受。
4、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兒歌。
端午節還有哪些活動?我們一起把這些活動也編到兒歌里吧!鼓勵幼兒用兒歌里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活動,體驗創作的快樂。
端午節。
端午節,艷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七
教學內容:
秋天的歌。
教學目的:
1、欣賞理解散文,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
2、遷移對秋天的認識經驗進行講述,并根據散文的結構形式續編散文。
3、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感受秋天的美麗。
教學重點:
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散文的內容。
教學難點:
啟發幼兒看圖欣賞散文大概內容。
教學時數:
2課時教學方法:講解演示法,觀察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幼兒用書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生問好。
2、欣賞歌曲《秋天多么美》。
二、基本部分。
1、遷移經驗,圍繞秋天進行談話。
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漂亮嗎?
2、欣賞散文《秋天的歌》,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
提問:散文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秋天里誰在唱歌?
3、理解根據散文的結構形式,欣賞散文。
(1)散文最后還說到誰再唱歌?發出了什么樣的音樂呢?小鳥、小草、云朵、小朋友為什么在唱歌呢?(引導幼兒大膽地想象與表達。)。
(2)秋天里你還聽過誰在唱歌呢?我們把它編進散文里吧。每個小朋友編一段,每一段的第一句是什么呢?(進一步引導散文的結構形式。)。
(3)幼兒自由進行想象與欣賞,并把優美的散文朗誦給同伴聽。教師重點傾聽幫助幼兒整理語言。
(4)集體交流,可用接龍的形式引導幼兒把散文串聯在一起朗誦。
三、結束部分:
1、小結上課情況。
2、請幼兒回家后觀察秋天。
教學效果分析:
1、通過學習,幼兒在感受秋季美景的基礎上,欣賞了散文,了解了散文的結構形式;
2、幼兒理解了作品內容,知道秋天到了,都有哪些東西在唱歌;
3、需繼續引導幼兒熟悉散文內容。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八
1、結合生活實際,了解防盜的設施與方法。
2、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求知欲、創造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1、幼兒收集各種防盜設施、方法的圖片資料。
2、介紹“電視監控”“報警系統”“電子門”“保險柜”,觀看有關錄像。
3、畫有住宅小區、銀行、博物館、超市、幼兒園的圖片。
4、紅色水筆人手1支。
1、利用生活經驗引出課題
討論:你們家有沒有被偷過東西,是怎么一回事?(從孩子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孩子參與踴躍,描述繪聲繪色,興趣被充分激發。)
2、了解各種防盜方法
(1)幼兒介紹自己了解的防盜方法。(幼兒借助實物投影儀,把準備的圖片資料通過大屏幕展示。)
(2)幼兒布置展板,教師鼓勵幼兒觀看并相互介紹。(活動前與家長的溝通非常有效,在家長的支持下,孩子準備的材料非常豐富:有各種各樣的門、防盜窗、貓眼、圍墻以及外墻上嵌著碎玻璃的照片;有從網上下載的從古至今形狀各異的鎖,包括指紋鎖、密碼鎖、插卡鎖等等的圖片資料;有密碼箱、鎖、家庭報警器等實物。在銀行工作的家長還拍攝了運鈔車、全副武裝的防暴運鈔員的照片;公安局的家長提供了警車、警員的照片;外企家長打印了電子門、保安室的資料。)
(這個環節,教師有意關注幼兒個別差異,尤其是在活動前重點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準備材料,使他們在此時能感受到同伴的欣賞與鼓勵,激發了學習的欲望。)
(3)鼓勵幼兒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盜方法介紹給大家。
(在整個交流中,教師注意歸類提升,如幼兒講到“卷簾門”時,請大家介紹還知道哪些防盜門。注重拓展,如孩子講到電子探頭時,抓住話題討論展開,并在孩子講到相關內容時播放拍攝的紅外線報警系統、電子門等錄像,用生動的畫面幫助幼兒拓展視野。注重體驗,當孩子介紹家庭報警器時,請他臨時在活動室的門上安裝,當場演示;講到密碼鎖時,請幼兒猜密碼,感受密碼的奇妙功效。注重新課題的及時生成,如幼兒在討論時提及電子警察,“公路上還有哪些電子裝置?”教師把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作為一個新的課題在活動后繼續去探究。)
3、討論,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1)“有了這么多的防盜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為什么?”
(2)“原來,小偷是會想盡壞主意偷東西,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還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們真的發現了小偷該怎么辦?”
(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屬點是提高幼兒的生活質量和保護自己的能力。這一環節的討論,旨在幫助孩子養成隨手關門、上鎖、開門先看貓眼等生活習慣,知道有情況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識。)
4、游戲:設計防盜方案。
(1)鼓勵幾個小朋友結成一組,在新建的住宅小區、銀行、博物館、超市、幼兒園的圖紙上畫上不同的防盜方法。
(小組的'共同探究,增加了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觀點的相互碰撞中幼兒能從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經驗,不斷思考完善自己的觀點。同時為了完成任務,幼兒必須作出合理的分工,獲得有益的經驗。)
(2)巡回指導時鼓勵幼兒設計發明新穎的防盜方法。
(在開放的有準備的環境中,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圖紙上的設計豐富多樣,有警犬等動物守門,更有高科技的觸報系統,有的幼兒還運用了科幻動畫片的情節并加以獨特改良。)
5、幼兒介紹自己的設計創造。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九
教案目標:
1、喜歡欣賞兒童詩,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
2、豐富詞匯:葉子、飛、吹、飄。
教案準備:
各種各樣的葉子。
教案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3、老師用詩歌里的語言進行小結。
二、引導幼兒欣賞詩歌《葉子飛》。
1、教師:黃老師這里有首好聽的說的就是這些葉子,名字叫《葉子飛》,我們一起來聽聽。
2、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3、提問:的名字叫什么?里說了什么?
4、老師再次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提問:詩歌里的葉子是什么形狀的?它們飄落的時候像什么?(引導幼兒學習詞匯:葉子、飛、吹、飄)。
三、學習朗讀詩歌《葉子飛》。
1、幼兒輕聲地跟著教師學念。
2、幼兒集體朗誦。
四、創編。
除了詩歌里提到的小樹葉的形狀,你還能說出哪些形狀的葉子,它們像什么?我們來把它編到里去。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十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用水墨畫的方法表現瓜菜的外形特征。
2、培養幼兒學習在運用濃墨淡墨的基礎上,初步體驗通過筆劃粗細,墨的干濕變化,表現出水墨的效果。
3、培養幼兒大膽下筆,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表現能力。
4、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1、重點:用水墨畫的方法表現瓜菜的外形特征。
2、難點:運用濃墨淡墨。
黃瓜、西瓜實物,水墨畫范畫,宣紙,毛筆,墨汁,水彩顏料,洗筆盤,調色盤,報紙。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小朋友來猜一個謎語:一只圓圓的大皮球,幾條"蚯蚓"上面游,身上穿著綠衣衫,一刀切開見紅瓤。
出示圖片。
--今天我們就用水墨畫的方法畫西瓜和黃瓜。
2、引導幼兒學習水墨畫的操作方法。
運用濃墨、淡墨進行繪畫示范。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小朋友自己想一想,你得畫面上西瓜、黃瓜怎樣安排?
--可以畫圓圓的西瓜和切開的西瓜,涂上顏色,再把黃瓜畫的大一些,畫時要仔細,不能畫錯。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幼兒運筆和用墨的技巧,鼓勵幼兒大膽下筆,不能用筆在紙上涂擦,以免宣紙擦毛或破損。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并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并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整個過程小朋友氣氛都比較活躍,他們都能積極參與,親身體驗種西瓜的整個過程,老師也只是起到一種指導的作用。小朋友們都很高興,知道西瓜是藤打的,不是樹結的,得來不容易。當然,在課堂這么短的時間幼兒體會不出勞動的艱辛,我以后會經常帶他們到郊外,多長見識!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交流討論學說兒歌,感受歡度春節的氛圍。
2、積累兒歌中剝、搓、踩、舞、等動詞,會在生活中正確使用。
3、體驗與同伴合作朗誦的快樂。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幼兒用書。
2、春節歌謠、錄音磁帶、各種小動物角色圖片。
活動過程:
1、遠處傳來熱鬧的背景音樂和鞭炮聲。
提問:猜猜是什么事情這么熱鬧?春節的時候你都做些什么?
1、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
2、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興高采烈的.迎接春節?他們是怎樣迎接春節的?
他們說了什么祝福的話?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鼓勵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1、教師做動作幼兒說出動詞。
2、變化游戲方式,請個別幼兒做動作大家說動詞。
1、利用圖片,教師和幼兒共同朗誦兒歌。
2、請部分幼兒分角色表演兒歌。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朗誦。
活動延伸與建議:幼兒自由結伴進行表演。
兒歌:過春節春節到,真熱鬧,家家戶戶哈哈笑。
黃狗貼春聯,山羊把地掃,猴子買糖果,花貓蒸年糕。
松鼠寶寶剝花生,母雞大嬸搓元宵,三個小豬來拜年,穿著新衣戴新帽,你來舞龍燈,我來踩高蹺,放起爆竹劈啪響,恭喜恭喜春節好。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小百科: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十二
中班。
1、感知童話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并學習小動物之間的對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發現小動物之間打電話的順序及電話號碼的規律。
3、積極參加角色扮演,體驗同伴間互相關心的心情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活動重點:學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并能分角色進行表演。
能發現故事中電話號碼的排列規律。
1、《春天的電話》課件;
2、數字卡片1—5;
3、小熊房子圖片;
4、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貍、小黑熊手偶若干。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引導幼兒感受、表達春天來了,并說一說周圍事物的變化。
師小結:春天來了,大樹發芽了,花兒開放了,樹上的雪和河里的冰都融化了,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
2、由春雷聲引出故事,鼓勵幼兒想象小熊會看到什么、會做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故事(看課件),感知故事內容并討論。
1、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
2、小黑熊用什么辦法告訴小松鼠春天來了?
3、你還聽到誰打電話了?說了些什么?(此問題較大,幼兒可根據自身發展水平,回答內容可多可少,語句可長可短)。
三、分段講述故事(借助ppt動畫),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一段。
提問:
(1)小黑熊給誰打了電話?小松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小黑熊對小松鼠說了什么?
(2)為什么小黑熊要告訴小松鼠說樹上的雪融化了?小松鼠最喜歡在哪里玩呀?
注:師幼先共同學說小熊的話,再請男小朋友學說一遍,最后師幼邊操作活動圖片邊一起講述此段故事。
2、講述故事第二段。
提問:小松鼠把春天來了的消息告訴了誰呢?小白兔的'電話號碼是多少?(請幼兒說說小白兔家的電話號碼和小松鼠家的有什么不同,感受數字變化排列順序的有趣現象。)小松鼠對小白兔說了什么呢?(幼兒講述并說明理由)。
注:師幼先共同學說松鼠的話,再請女小朋友學說一遍,然后請一名幼兒復述此段故事(老師隨之邊操作活動圖片),最后請全體幼兒共同復述此段故事。
3、講述故事第三段。
提問:小白兔聽完電話后心里會怎么樣?他也想到了給好朋友小花蛇打電話,猜猜小花蛇家的電話號碼是什么?小白兔會對小花蛇說什么?(幼兒講述并說明理由)。
注:先請一幼兒學說小白兔的話,然后全體幼兒齊學說小白兔的話,最后師幼邊操作活動圖片邊一起講述此兒段故事。
4、講述故事第四段。
提問:小花蛇也拿起電話,他會給誰打電話呢?猜猜小狐貍家的電話號碼是什么?他會對小狐貍說什么呢?(幼兒講述并說明理由)。
注:先請一幼兒學說小白兔的話,然后男、女幼兒分別學說小白兔的話,隨后請一名幼兒復述此段故事(老師隨之邊操作活動圖片),最后請全體幼兒共同復述此段故事內容。
5、講述故事第五段。
注:先請幼兒一起學說小狐貍的話,然后請一名幼兒復述此段故事(老師隨之邊操作活動圖片),最后請全體幼兒共同復述此段故事內容。
6、講述故事最后一段。
提問:小動物接到電話后,知道春天來了,他們會怎么做呢?是誰第一個打電話告訴小動物春天來了?小動物會對小黑熊說什么呢?小黑熊聽到后是怎么做的?(學習害羞的樣子)。
四、教師小結,對幼兒滲透德育教育。
五、教師和幼兒利用手偶進行角色表演,共同講述故事內容。
六、活動延伸。
聽了這個故事后,幼兒不僅感受到了小動物之間的關愛之情,也從故事角色對話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氣息。請幼兒拿出畫筆,把美麗的春天畫出來,相互交換繪畫作品,感受同伴間的關愛。
附教材:春天的電話。
轟隆隆,打雷了。
睡了一個冬天的小熊被驚醒了,揉揉眼睛,打開窗戶,往外一看:“啊,原來是春天來了!”它連忙拿起電話,得兒得兒撥電話號碼——1,2,3,4,5“喂,小松鼠嗎?春天來了,樹上的雪融化,快出來玩玩吧!”
小松鼠聽了電話,也得兒得兒地撥電話號碼——2、3、4、5、1,“喂,小白兔嗎?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草吧!”
小白兔聽了電話,也得兒得兒撥電話號碼——3、4、5、1、2“喂小花蛇嗎?春天來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游泳吧!”
小花蛇聽了電話也得兒得兒撥號碼——4、5、1、2、3。“喂,小狐貍嗎?春天來了,地上的蟲子爬出來了,快出來捉蟲子吧!”
小狐貍聽了電話,也得兒得兒撥號碼——5、1、2、3、4,“喂,小熊嗎?春天來了,山上的花開了,快出來采花吧1”
小熊聽了電話,高高興興來到外邊,看見大伙兒全出來了。它碰見了小狐貍,說:“謝謝你,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春天來了。”小狐貍指著小花蛇,小花蛇指指小白兔,小白兔指著小松鼠,都說:“是它打電話給我的,應該謝謝它。”小松鼠指指小熊說:“我們應該謝謝小熊,是它第一個給我打電話的!”小熊,連忙把兩只大手捂住臉,連聲說:“不用謝,不用謝。”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十三
火車是很多家長帶幼兒出游時經常選擇的一種交通工具,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多數大班幼兒都有過乘坐火車的經歷,所以對火車的特征以及火車票上的信息既熟悉又好奇。《指南》也指出,要讓幼兒“感知和了解各種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為此本活動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人手,結合課件,創設“小丁丁坐火車”的生活場景和“我來坐火車”的游戲情境,鼓勵幼兒細心觀察、交流對火車及車票的認識,了解乘坐火車的過程,進一步感受火車給出行的人們帶來的便捷。
1、了解乘坐火車要經過購票、檢票等程序,知道火車是一種應用廣泛的交通工具。
2、能細心觀察火車票上的信息并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3、感受火車為人們的出行帶來的方便,樹立安全乘車的意識。
1、提前請家長豐富幼兒關于火車及火車票的經驗。
3、教師自制車票,創設火車車廂的游戲情境。
1、結合幼兒已有經驗進行談話,使幼兒初步了解火車的外形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1)演示課件,聽火車鳴笛的聲音,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提問:這是什么聲音?什么開來了?它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火車是由車頭和一節節車廂組成的,每節車廂上有編號。
(2)出示鐵路分布圖,弓丨導幼兒了解乘坐火車的便利。
提問:你坐過火車嗎?坐火車去了哪里?
小結:中國的鐵路線四通八達,坐著火車可以到全國各地。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火車票,了解車票上的相關信息。
提問:這是什么?上面都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火車票上有很多信息,包括火車的車次、出發地和目的地、乘車時間、車廂號和座位號、票價等等。
3、結合課件,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列車員的工作及火車上的設施。
(1)請幼兒幫助檢查小丁丁是否找對了車廂及座號。
小結:在火車上遇到問題或是困難的時候可以請列車員幫忙。
(3)引導幼兒簡單了解火車上的餐廳、臥鋪及洗手間等設施及其作用。
(4)引導幼兒討論:乘坐火車應該怎樣做一個文明的小乘客。
4、引導幼兒了解不同類型的火車,進一步感知火車給人們的出行帶來的方便。
提問:你還見過什么樣的火車?動車、高鐵與普通快車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火車越來越先進,速度越來越快,給我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5、組織幼兒玩游戲“坐火車”。
(1)介紹游戲規則:根據車票的信息找到自己的車廂和座號。
(2)組織幼兒玩游戲,幼兒坐好后,進行個別交流。
例如: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嗎?你的車廂和座號是多少?(教師以乘務員的身份對幼兒的座號進行檢查,看是否找對。)
請幼兒自主閱讀《身邊的科學》第21頁,進一步了解、講述乘坐火車出行中的快樂發現。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十四
盛有不同溫度水的塑料瓶。
1、出示不同溫度的瓶子,讓幼兒與這些瓶寶寶做朋友。
2、將瓶子拿在手里,觸摸它們:
“這些瓶子摸上去覺得怎么樣?”
3、學習用語言表達:“這個是熱的”、“這個是冷的”。
1、逐個地觸摸每一個瓶子,比較并說出自己的感覺。
2、將不同熱、冷的瓶子放在一起。
3、水的溫度以不燙手為宜。
最新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教案(專業15篇)篇十五
1.感知童話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并學習小動物之間的對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發現小動物之間打電話的順序及電話號碼的規律。
3.積極參加角色扮演,體驗同伴間互相關心的心情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重點:學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并能分角色進行表演。
活動難點:能發現故事中電話號碼的排列規律。
活動準備:
1.《春天的電話》課件;2.數字卡片1-5;3.小熊房子圖片;4.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貍、小黑熊手偶若干。
1.引導幼兒感受、表達春天來了,并說一說周圍事物的變化。
師小結:春天來了,大樹發芽了,花兒開放了,樹上的雪和河里的冰都融化了,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
2.由春雷聲引出故事,鼓勵幼兒想象小熊會看到什么、會做些什么?
1.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
2.小黑熊用什么辦法告訴小松鼠春天來了?
3.你還聽到誰打電話了?說了些什么?(此問題較大,幼兒可根據自身發展水平,回答內容可多可少,語句可長可短)。
1.講述故事第一段。
提問:
(1)小黑熊給誰打了電話?小松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小黑熊對小松鼠說了什么?
(2)為什么小黑熊要告訴小松鼠說樹上的雪融化了?小松鼠最喜歡在哪里玩呀?
注:師幼先共同學說小熊的話,再請男小朋友學說一遍,最后師幼邊操作活動圖片邊一起講述此段故事。
2.講述故事第二段。
提問:小松鼠把春天來了的消息告訴了誰呢?小白兔的電話號碼是多少?(請幼兒說說小白兔家的電話號碼和小松鼠家的有什么不同,感受數字變化排列順序的有趣現象。)小松鼠對小白兔說了什么呢?(幼兒講述并說明理由)。
注:師幼先共同學說松鼠的話,再請女小朋友學說一遍,然后請一名幼兒復述此段故事(老師隨之邊操作活動圖片),最后請全體幼兒共同復述此段故事。
3.講述故事第三段。
提問:小白兔聽完電話后心里會怎么樣?他也想到了給好朋友小花蛇打電話,猜猜小花蛇家的電話號碼是什么?小白兔會對小花蛇說什么?(幼兒講述并說明理由)。
注:先請一幼兒學說小白兔的話,然后全體幼兒齊學說小白兔的話,最后師幼邊操作活動圖片邊一起講述此兒段故事。
4.講述故事第四段。
提問:小花蛇也拿起電話,他會給誰打電話呢?猜猜小狐貍家的電話號碼是什么?他會對小狐貍說什么呢?(幼兒講述并說明理由)。
注:先請一幼兒學說小白兔的話,然后男、女幼兒分別學說小白兔的話,隨后請一名幼兒復述此段故事(老師隨之邊操作活動圖片),最后請全體幼兒共同復述此段故事內容。
5.講述故事第五段。
注:先請幼兒一起學說小狐貍的話,然后請一名幼兒復述此段故事(老師隨之邊操作活動圖片),最后請全體幼兒共同復述此段故事內容。
6.講述故事最后一段。
提問:小動物接到電話后,知道春天來了,他們會怎么做呢?是誰第一個打電話告訴小動物春天來了?小動物會對小黑熊說什么呢?小黑熊聽到后是怎么做的?(學習害羞的樣子)。
聽了這個故事后,幼兒不僅感受到了小動物之間的關愛之情,也從故事角色對話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氣息。請幼兒拿出畫筆,把美麗的春天畫出來,相互交換繪畫作品,感受同伴間的關愛。
轟隆隆,打雷了。
睡了一個冬天的小熊被驚醒了,揉揉眼睛,打開窗戶,往外一看:“啊,原來是春天來了!”它連忙拿起電話,得兒得兒撥電話號碼——1,2,3,4,5“喂,小松鼠嗎?春天來了,樹上的雪融化,快出來玩玩吧!”
小松鼠聽了電話,也得兒得兒地撥電話號碼——2、3、4、5、1,“喂,小白兔嗎?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草吧!”
小白兔聽了電話,也得兒得兒撥電話號碼——3、4、5、1、2“喂小花蛇嗎?春天來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游泳吧!”
小花蛇聽了電話也得兒得兒撥號碼——4、5、1、2、3。“喂,小狐貍嗎?春天來了,地上的蟲子爬出來了,快出來捉蟲子吧!”
小狐貍聽了電話,也得兒得兒撥號碼——5、1、2、3、4,“喂,小熊嗎?春天來了,山上的花開了,快出來采花吧1”
小熊聽了電話,高高興興來到外邊,看見大伙兒全出來了。它碰見了小狐貍,說:“謝謝你,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春天來了。”小狐貍指著小花蛇,小花蛇指指小白兔,小白兔指著小松鼠,都說:“是它打電話給我的,應該謝謝它。”小松鼠指指小熊說:“我們應該謝謝小熊,是它第一個給我打電話的!”小熊,連忙把兩只大手捂住臉,連聲說:“不用謝,不用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