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農歷正月初一,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節日之一。春節期間,各地會舉辦各種燈會和花會,讓人們欣賞美麗的夜景和繁花盛開。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一
大年初二早晨,我和爸爸一起驅車去老家余東古鎮。
進入古鎮,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金碧輝煌的牌樓,上面寫著“余東古鎮”4個大字。爸爸說:“余東,是一座有13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古鎮。傳說古時候一只鳳凰飛累了,降落在余東休息,于是人們稱余東為鳳城?!蔽嗤P凰自來棲,難怪家鄉是個風水寶地。
穿過牌樓,來到了一條由長板石鋪成的古街,左右兩邊的民宅有點破舊,但是青瓦屋頂、木板門墻散發著令人心醉的`古香古韻。每家每戶門上都貼著對聯,屋檐下掛著紅燈籠,年味氣息撲面而來。向北走了大約200米,來到了“南城門”?!澳铣情T”共有兩層,由青磚搭成,非常別致。站在城墻上,可以俯瞰整個古鎮。聽說“南城門”早已毀于文革時期,是近幾年才按照原樣重建的。盡管如此,眾多的游客還是非常喜歡在此駐足、拍照。
又往北走了約100米,來到了“姐妹井”。兩口井以老街為中軸線左右對稱,是明代兩姐妹同嫁東城后開鑿而成。兩井口徑雖小,但常年水量充沛,水清如鏡,味道甘醇,被列為海門市保護文物。仔細看,兩口井幾乎一模一樣,真是名副其實的“姐妹井”啊!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江村故居、鹽店弄、震豐恒布莊、鳳城醬園、武進士故居。每個地方都有一個故事,爸爸就像導游一樣給我講解,我聽得津津有味。
最后,我們來到了“泰安橋”,爸爸告訴我這是后來重建的,原來的橋已經毀于戰火,現在的橋上只有兩只沒有頭的獅子是原裝的。它們矗立橋頭,仿佛正在訴說鳳城一段段滄桑的歷史。爸爸說這里是他長大的地方,他小時候經常在橋上和小伙伴跳水、游泳、抓魚,我羨慕死了!
老街很長,但我們走得一點都不累。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二
故鄉,那是游子心底深處的柔軟。春節,這是一年風雨后倦鳥歸林的心安。我常常聽見來自她那至情的呼喚。
明月。夜燈。晚風。
那遙遙一輪彎月高懸,在被墨筆涂染抹過的深夜顯得尤其明亮。晚風也沉醉,徐徐歸依夜的懷抱,空間俱是故鄉的味道。自然地,想起一句耳熟能詳的詩,“月是故鄉明”。如今遠離了故鄉,極少能夠回來,也就理解了這詩句里的情,那是對故鄉最美的懷念,也是繾綣的依戀。幾個小時的風塵仆仆,匆匆返鄉,投入故鄉的懷抱。這是她一直以來,對在外游子最溫柔的愛意。呼吸間能夠聞到幽香,那一定是花草也耐不住朦朧月色的美,悄悄地吐露對故鄉的情意。
爆竹聲中辭舊歲。
初回家鄉,久違的還是外婆所做的風味。新鮮出鍋的小菜,香氣誘人地勾起孩子們的味蕾,蠢蠢欲動地想要一嘗解饞。一個個蹦著跳著,久遠庖廚的外公也湊起熱鬧,外婆嗔一眼他,便給了孩子們偷嘴的好機會,小手悄悄伸上桌,小心翼翼地捻起一片鮮筍,未嘗其味先聞其香,饞得口舌生津,手忙腳亂地朝手上熱騰騰的菜,胡亂呼呼氣,一塞,一嚼,再咂咂嘴,覺出了無限美味。大人見狀也忍俊不禁。
窗外遠遠的地方,響起了鞭炮的聲音,煙火在空中綻放,轉瞬即逝的美麗也惹得孩子們驚嘆。一道道菜肴上桌,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還各有各的寓意所在,一尾鯉魚昂然躍起,似跨越龍門,此謂“年年有余”,一籠玲瓏剔透的蒸包,鼓鼓囊囊,寓意“蒸蒸日上”……老人們圖個好彩頭,連菜肴的名字都是那么的喜慶。孩子們早已一溜兒地上座,殷勤地給大人們遞上碗筷,每個人舉杯互相祝福,或是福如東海,或是大吉大利,孩子們嘴里塞滿了美食,也學著大人祝福。老人們摸摸孩子的頭,“過了一年,長了一歲啦……”
圍桌久坐話家常。
酒足飯飽,沿襲傳統般的,人們圍桌而坐,興致不減,孩子們坐成一團,嬉笑打鬧,間或聽一耳朵大人們的閑聊。人們手中一杯佳釀,常常講到一些趣事惹的眾人哄堂大笑,孩子們也嘻嘻哈哈。直至外婆一聲“囡囡啊,阿婆發紅包啦……”孩子們才停了打鬧,“呼啦”一聲圍上去,把過道擠個水泄不通,急切地想得到自己的那一份。這時大人們笑著看熱鬧,平時最頑皮的孩子也規矩了,面上掛著笑,嗲嗲地送上一句響亮的祝福,拱拱手作揖,長輩們笑的開懷,紛紛掏出紅包送上。于是便見孩子們,人手一只紅包,心滿意足地去了。
窗外焰火遙遙在空中綻開,一簇一簇成了美麗的風景。
2020也在人們的笑鬧聲、祝福聲中,開始了。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睉c賀狗年,展望豬年,我們又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而故鄉的春節與眾不同,別具一格,最讓我難以忘懷,它凝聚了故鄉濃濃的情。
按照我家鄉的規矩,春節大約是臘月中旬時開始的。大人們十分忙活,早上公雞一叫,就要起來干活了。家家戶戶都必須買年貨,送年禮,把春節時該用的東西都買好,給家里的小孩添幾件新衣裳,準備好食物、果汁、酒、肉、瓜子、糖、餅干和花生等東西,每到一個親戚家拜年,口袋里都是吃的東西。小孩子都開心極了,但大人們可就辛苦了。
每逢除夕當日,白天時,我們全家就行動起來貼福字,貼春聯等等。貼福字,要倒過來貼,寓意著“福到啦”。貼春聯呢,由于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念對聯也是從右念到左,所以要把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到了晚上,一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隨后,大人就給小孩壓歲錢了。在人們的千呼萬喚中,新年的鐘聲響起,到了我們老家迎財神的時間,家家戶戶的鞭炮響徹云霄,煙花讓原本閃爍星光的夜空,更加燦爛美麗。
大年初一,我們被鞭炮聲吵醒,便早早地起來了,每個人都穿上了美美的新衣裳,開始前往家家戶戶拜早年,每次一見面大家都會說著各種吉樣如意的話語,以表示深深的祝福,主人們會端來一杯杯甜酒讓客人飲下,寓意生活甜甜美美,為來年圖個好彩頭。這個時候最開心的莫過于小孩子啦,因為我們會收到一大堆壓歲錢哦。
月是故鄉明,節是家鄉親。在家鄉,春節是我們最歡樂的節日,臘月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永遠刻畫在我的心里。春節迎著人們的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眷戀。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到驚嘆!
當我們告別即將過去的一年,以嶄新的面貌、愉悅的心情憧憬未來,勾畫明天,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時,新的生活已經在向我們招手,人們個個精神抖擻,信心百倍地去開創屬于我們的嶄新的未來。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四
故鄉的臘月二十三是春節的前奏,這一天又稱為小年,傳說是送隱居凡間的灶王爺上天的日子。
過了小年,就要步入春節了,所以這一天家家都要炸麻葉兒、麻花兒,以求來年事事順心。一到晚上,鞭炮聲就響了起來,顯得年味漸起。春節的第一個高潮便是除夕了,在這一天的晚上,離家再遠的人,除非萬不得已,都要回家吃團圓飯,大家熱熱鬧鬧,歡聚一堂,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一碗碗香氣四溢的菜肴,更增添了節日的喜慶。吃過晚飯后,大家一起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那些精彩的小品,令我捧腹大笑;那些優美的舞蹈,使我為之陶醉;那些美妙的歌曲,讓我深深感受到藝術的魅力。等到十二點的鐘聲一過,整個市區就都想起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向人們宣告一年的到來。這一夜是我們駐馬店的不眠之夜,萬家燈火通明。八點鐘,大人們便開始了發壓歲錢的活動,我們這些小孩子便跪在地上,叩頭如搗蒜一般,還要一邊滔滔不絕地祝福,大人們就發給我們一個小紅包,里面裝著壓歲錢。夜深了,大家仍不肯散去,大人們圍在一圈兒打牌或打麻將,我們小孩子便在一旁玩軍棋、象棋、五子棋等,媽媽嬸嬸她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大家高高興興,盡情狂歡,興奮之余還會吼兩嗓子,以抒發對節日的感慨。
正月初一早上的光景與大年三十的光景就截然不同了,社區里冷冷清清,除了些頭天晚上早睡的老年人外,幾乎沒有什么人外出。大家伙兒都在家中睡覺,以補充昨晚的睡眠不足。到了上午,人們醒來了,男人們便去親朋好友家里拜年,女人們都在家中招待客人。而我們小孩子呢,手里拿著炮仗在院子里玩耍,盡情地感受過年的'樂趣。一晃幾天過去了,春節的最后一個高潮來到了,元宵節又稱為燈節,燈是不可缺少的,天剛擦黑,一些小孩子們便提著燈籠在歡快地猜燈謎、看花燈。家里的大人都在一起包湯圓,一個個圓滾滾的小湯圓,看起來十分可愛。該吃晚飯了,不過大家都只是匆匆吃完了事。因為大家都知道,錯過了時間就看不成煙花了。飯罷,大家紛紛出門去看煙花。路上的燈都亮了起來,五顏六色的,極是好看,“轟”只聽一聲巨響,十來顆禮花彈同時飛上天空,似數條長龍穿行于云端。又是一聲巨響,天上好像出現了一個大花園,艷麗的牡丹,傲雪的臘梅,美麗的金菊,文靜的月季,不同時節的花兒竟在天空中同時開放,令人目不暇接。
隨著人們的一聲聲喝彩,一枚枚禮花彈不住地飛向天空,各種絢麗奪目的煙花在空中綻開,使人們大飽眼福,這晚會一直進行到深夜。故鄉的春節雖不如北京的那么多姿多彩,但人們也都歡歡喜喜,令人難以忘懷。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五
當陰歷翻到冬至這一天,春節就快到了。在我的家鄉,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宰殺年豬、糊春聯、蒸年糕、穿新衣、放鞭炮、走親訪友,到處一派節日的氣氛。
哦!對了,我的故鄉坐落在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所在地-----大足縣的西南角的一個偏僻小鎮-----回龍鎮。你可別小看了這個鎮,趣事可不少呢!近年移風易俗各地改變了許多,但春節的舊風俗在我的家鄉還是完全地保留了下來。我記得每年春節前要做的大事就是搞衛生。那可不是隨便抹抹洗洗,不僅家中的所有被單蚊帳要全部洗過而且還要粉刷墻壁、揩擦門窗,給窗戶換棉紙,俗稱“除舊”。其次那就是構思春聯,置辦年貨了。因為春聯象征著一年的好運,所以呀家家都是要坐在桌前反復修改,有時鄰居間還要比試比試呢!這可是良性競爭喲!
鄉間小道上開始熱鬧起來,三三兩兩,有說有笑,那是往返鎮上購置年貨的人們。街上也喧鬧了起來,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把小鎮擠得水泄不通。買東西的,賣東西的,大聲叫著,歡快的笑著,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獨愛那街頭落套禮物的活動了,因為運氣好的話一元錢就可以套取自己最喜歡的禮物。禮物有很多:鉛筆、模型車、玩具狗、小金魚、洋娃娃……只要你付一元錢,攤主就給你三個竹圈,你就有三次機會,你套到了什么就可以拿走,當然這肯定沒有那么容易套中,因為竹圈具有彈力的,如果力氣用大了,即使套住了也有可能彈出去,但如果一旦套中那就物超所值了。
隨著鞭炮時時作響,春節就在每個人的盼望中來臨了。春節的年飯很豐盛,人們早早的做好了準備,常見的有“四大菜”:紅燒肉、宮保雞丁、回鍋肉、麻辣魚。而最熱鬧的要數晚上,辛勞了一年的一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猜謎語、放煙花。天真可愛孩子們把早早準備好煙花拿了出來,比賽放煙花,那絢爛的煙花照亮了整個夜空,也燦爛了孩子們幸福的笑臉。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小小村鎮的春節魅力。我熱愛我的家鄉,懷念家鄉過春節的幸福、美好時光。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六
每年都等著、盼著過春節。因為那是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
早晨,早早的起床,穿上媽媽早給準備好的新衣服、新鞋子。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到了晚上,大人們都開始忙著包餃子。那時我們小孩子便拿著好多的煙花出去。大的、小的、長的、短的各式各樣的。我最喜歡的是搖花,拿上幾根,點上火。那花便飛灑起來,我前后的'搖,轉圈的搖,那火花隨著我的搖擺閃閃亮亮。像一串串小星星圍在我的身旁,我仿佛是飛到了天上與他們一起玩耍。接著就是要點燃煙花了。我躲在爸爸的身后看著,砰、砰,每一聲響都開出一朵美麗的花,有紅的、綠的、藍的、紫的,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吃完了餃子,就要睡覺了,我真的希望時間快點過,我期盼著過年的春節!
文檔為doc格式。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七
一個佇立滄田的我,一個我魂牽夢縈的故鄉。
——題記。
一月下旬,我乘著長途汽車回到了故鄉,那是我第六次回鄉,四年久違的故鄉,依舊掩飾不了我內心的激動與期盼。
下車后的天色是黑蒙蒙的,回家的路是一天漫長的路,而路兩邊只有光禿禿的樹和萬頃良田。遠處似乎有人在打燈,燈光閃爍,望過去,村子變得稀稀疏疏,雪開始落下,有細又小,我的內心多了一分孤寂。當我和母親躡手躡腳地走到一排白楊樹下時,我突然覺得興奮——這一排白楊,就是我童年時候經常玩耍的地方——而那盞燈,正是爺爺手里的燈。爺爺接過行李,和母親敘說著一路上的遭遇,而我卻默默地看著這變化不大的故鄉。
母親和我在奶奶家里稍事整頓后,我將迎來在鄉下過春節的十一天。
春節前一天,家里就已經忙得熱火朝天了。什么大鍋鐵勺啦、鍋碗瓢盆啦都已洗得干干凈凈。母親忙著打掃正堂和寢室,爺爺則陪同舅舅貼春聯、磕灶神,舅媽和小姨外出趕集,外婆、叔叔上樓清理房間,而我呢,也按照奶奶的叮囑將鞋子扔到院子里,這一忙,就忙到了晌午。
燒午飯,對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但在鄉下,卻是頭等的難事。燒飯的火是點燃的,正是因為這個,我才很是苦惱。起初,我用打火機在柴禾底下小心翼翼地點著,但剛想把柴禾放入灶炕里時,火便熄滅了,只留下黑乎乎的殘灰,我一心急,一連試了好多回都未果,站在一旁的奶奶看見我弄了一臉的灰,無奈地幫我燒火。奶奶的廚藝也是數一數二的!火候、時間、菜的多少、調料的均勻程度考慮地詳細無比。我想,吃一口家鄉菜,彌補了我多年才能回一次家鄉的惆悵吧。
到了晚上,鞭炮隆響,爺爺說,這里過年時的炮聲會持續三四天。在驚訝之余,叔叔扛來了一捆鞭炮,鞭炮從家門庭院中央一直延續到門外好幾米,當叔叔用檀香點燃爆竹時,那鞭炮如同火蛇竄動,煙霧使爆竹變得像騰云駕霧一般,炮聲巨響,震耳欲聾。當聲音戛然而止時,煙霧散開后,映入眼簾的便是滿地的紅色,像地毯一樣。
隨后的幾天,我們走親訪友、放爆竹、趕集,沒有一點乏味,直到我再次乘車回常州后,再也聽不到隆隆的炮聲,心中有些酸楚,但每當我看見一排排如同故鄉白楊的樹時,我又充滿了慰藉,因為故鄉給我帶來了一個無法比擬的春節。
一個佇立滄田的我,一個我魂牽夢縈的故鄉……。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八
“春節”對于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大家歡聚一堂,熱熱鬧鬧的,一派祥和。
“放鞭炮,吃年夜飯”可謂是過年的“重頭戲”了。瞧,現在才下午五點鐘,奶奶卻已經忙活起來了。再看看客廳里,長輩們正開心地談天說地,小孩們則聚精會神地盯著電腦……隨著一盤盤佳肴陸續上桌了,我們才意識到準備放鞭炮了??粗职謴南渥永锬贸隽艘淮缶淼谋夼谕T外走去,我趕忙攔住爸爸,說道:“爸爸,這回讓哥哥來點燃鞭炮如何?”爸爸看向哥哥,卻見哥哥正使勁地搖頭擺手。爸爸看著他說:“一個男子漢,這么怕死干嘛!”說著,把手中的鞭炮遞給他并把他往門口推。見他那十分無奈的.樣子,我不由的覺得好笑。在看看他的動作:還沒點燃就跑的遠遠的。第二次點鞭炮時,幾分鐘過去了,怎么還沒點燃?原來啊,這緊要關頭打火機卻“掉鏈子”了。第三次終于點燃了,只見哥哥早已跑到一棵大樹后面,探出顆腦袋遠遠地望著那鞭炮。我們看著他的樣子忍不住開懷大笑起來。鞭炮聲漸漸消失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原新的一年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吧!回到家中,看到那滿桌的菜肴,數了數竟有十八道菜,大家都驚呆了,入座后,只見爺爺拿出了一瓶茅臺酒來,與大家品嘗、分享。只見長輩們紛紛拿出了紅包遞給我們并送上祝福,我們也互相的道謝、祝福。然后,便美美的吃著年夜飯,其樂融融。
瞧,這就是我們家充滿歡笑的春節。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九
我的家鄉在河南虞城縣,我家鄉的春節非常有趣。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的話,那就跟我來吧!
春節的時候,各家的窗戶上都貼上了窗花,大門上也貼著各種各樣的對聯和門神。看著門神那炯炯有神的雙眼,別說是妖怪,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對視。這時,我的家人們也在辦年貨,看見大家在汗流浹背地干,我也去幫忙,我的'任務是陪我的奶奶一起買菜。
年三十的中午,我們全家一起吃餃子,我忽然想起我的第一顆牙齒就是被包在餃子里的硬幣給咯掉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我正在想著,笑著,只聽“咯噔”一聲,錢從我的奶奶嘴里掉了出來。看來今年我是當不了福星啦,福星是我的奶奶呀!
我家鄉的年有趣吧,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過年的話,那就請到我的家鄉來吧!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十
每逢佳節倍思親”,盡管寒意正濃,我們一家三口還是踏上了回家的征程。隨著車的前行,窗外的景色飛奔而去,迎面而來的是漸漸濃郁的故鄉氣息,沿路熟悉的村莊一一掠過,只覺得空氣也清新起來,呼吸也順暢起來。
由于娘家近,先回娘家,半年未見的老母親邁著不太靈便的雙腿忙前忙后,似乎要把她最濃的愛意都溶于那香噴噴的飯中,看著她花白的頭發,忽然感到時光短暫,歲月無情,而我因遠在他鄉謀生,也沒能多陪母親,忽然鼻子一酸,有淚要溢出,忙給母親搭幫手,母親邊忙邊嘮嗑,把村里熟悉的人的近況一一道來,親切而溫暖,母女話家常時不覺時間,正餐過后,弟弟便送我們一家到了婆家。心中有好多的遺憾和不舍,只想著暑假天暖了在母親那兒多呆幾天。
婆家二老已故,小叔子一家熱情款待,小叔子的孩子和我女兒年齡相仿,她們玩得很盡興。鄉村的冬夜很冷,我們一家住在久不住人的正房,盡管有小太陽電褥子,盡管有七八斤的被子蓋著十二斤的被子塌著,透過窗戶的寒氣依然逼人,臉很冷,呼出的熱氣清晰可見。在婆家呆了一天,我們便決定北上縣城,因為三姑姐的兒子要全燈,全燈是陜西東府一帶特有的風俗,即孩子到了十三便成年了,舅家送的燈籠也滿了,主家要選定吉日大擺筵席,親戚都要行禮,從幾百到幾千不等,我們自然最少在五百,因婆婆兒女眾多,孫輩孩子達十四個,每個孩子出生,全燈,考學,結婚我們都是重門戶,對我們這收入不高的家庭確實是筆不少的`開銷,所以我給老公定好每人每事八百。
到了姑姐家,孩子們云集在一起,我就思謀著選個孩子父母們都在的場合發壓歲錢了,對于給老公姊妹的孩子的壓歲錢的事老公每年一直惦念著,直到我發完為止,生怕錯過一個,使我感慨的是今年的壓歲錢暴漲,我預先換好的錢已經羞于出手了,我家一個孩子相對于別家的兩個孩子來說當然是入不敷出了,不過臉面不能丟,也只能忍痛了。老公對他的親人那是真手足情深,二姑姐的女兒已經二十三歲,對于我發的壓歲錢不好意思收,我已作罷,老公從我手里拿過錢強塞于她,一番推掇之后她收了他才安心。
三姑姐廚房大展廚藝,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我們酒足飯飽之后也準備回西安了,三姑姐一家盡力留宿,盛情難卻,我們只好留宿一晚,第二天才走,回家拿的五千元一路花來已所剩無幾,只感到錢不值錢,不過錢乃身外之物,那份話里話外,觥籌交錯中的的親情依然綿厚。
哦,故鄉,故鄉的親人,我永遠的思念和牽掛。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十一
執教完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和學生們聊起自己當地的春節習俗,學生們說除了吃東西領紅包走親戚,實在沒什么可說的。于是我給學生們講起了幼時的一些春節習俗。
我們李坊過年應該說是從臘月中旬開始的。家家釀米酒,做麥芽糖,炒米糕。做麥芽糖,炒米糕母親一人是完成不了的,往往有四五位鄰居幫忙。今天輪你家,明天輪我家。做事間隙還喝喝擂茶,嘮嘮家常。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多位女人在一起就更熱鬧了,于是也就開始有了年味。
臘月里還有一件事必須做——大掃除。雖說平時家家也有抹桌擦凳掃地的,但全家齊上陣,洗門洗窗洗墻壁,掃地掃天花板掃房頂,換洗被褥,把床也抬到外面暴曬等這可是一年一次。剛大掃除的家里當天晚上到處洋溢著太陽的香味,那一晚的床是一年中最好聞的!
二十三過小年。晚飯后母親便用碟子裝上麥芽糖、米糕、花生、茶葉、酒等擺在灶神位下,口里念念有詞。小時候幾次靠近母親想聽聽到底說的是什么,始終未果。
二十四以后就開始殺年豬。家境好的,一頭兩百來斤的豬就一家人享用。家庭經濟不好很好的,往往是四家人共分一頭,美其名曰“一家一腿肉”。小時候很是羨慕那些一家一頭豬的富戶,羨慕在青黃不接時我們只能喝“鹽水”配飯,而他們家還有腌肉吃。
年底購物也是很重要的事,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應買好。
除夕,是我們過年高潮。這一天大人最忙,父母早早便起床了,父親先是用斧頭砍豬腳、豬大骨、排骨等女人們很對付的硬骨頭,然后在大門兩邊貼對聯,在門上、柱子上、床上、桌子上等家具上都貼上二指見寬,一尺來長叫“歲簾紙”的紅紙條,“歲簾紙”除了給年增加了喜慶氣氛外,據說還有避邪消災作用。這些忙完了,母親早把放在大鍋中水煮得半熟的全雞全鴨圓豬頭也已撈出,用盆子裝好放在大竹籃或籮筐里。其間,酒、飯、糖等自家產的一些土特產也還是要用小碗裝上幾種,還有鞭炮、蠟燭、香、粘了年豬血的草紙、冥幣等一同挑上,到村口的土地廟去祭土地爺。在我們村,去做這事的都是男人和男孩。到了土地廟,父親把祭品擺好,粘了豬血的紙用小石子壓在土地爺塑像腳下,點上香燭,燃燒冥幣,燃放鞭炮,口中念念有詞一會。稍等片刻,便把祭品挑回家中。我曾認真觀察過,不管哪村的土地廟門前的對聯都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也正是人們祭拜它的目的吧。挑回家的祭品,父親把它們再次擺放在廳堂的大圓桌上,并在廳堂的神龕中點上香燭,燃燒冥幣,燃放鞭炮,再次口中念念有詞……此儀式是祭祖宗。忙完這些,午飯時間也到了。中午我們吃得極其簡單,一般是用剛煮過全雞全鴨和豬大骨的湯下點面條就了事,真正的大餐是等到晚上的。除夕的下午父親沒什么事,母親可忙得不可開交。上午祭祀用的全雞全鴨切碎了煮,圓豬頭劈爛去骨……煎、炸、燉、煮,雪藏了一年的十八般廚藝全在這會亮相。我們小孩不時跑到廚房嘗嘗這個,吃吃那個,等到三四點鐘吃團圓飯,面對那一桌大魚大肉,我們早沒了取食的欲望。除夕這天,鞭炮聲不絕于耳,空氣中充滿鞭炮硝和酒肉的味道。
正月初一大人們很是清閑,男人們邀上三五好友喝酒打牌,女人們看電視、聊天。我們小孩除了吃東西外,便是用壓歲錢買炮,買玩具瘋玩。正月初一這天我小時候特向往,因為這天只要小孩不做太出格的事,脾氣再壞的家長也不打罵孩子的。
正月初二開始,男人和小孩開始走親訪友,女人在家待客。
正月十五元宵節,包點糍粑吃,把除夕貼的“歲簾紙”撕下來燒了,年便算是過完了。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十二
明月。夜燈。晚風。
那遙遙一輪彎月高懸,在被墨筆涂染抹過的深夜顯得尤其明亮。晚風也沉醉,徐徐歸依夜的懷抱,空間俱是故鄉的味道。自然地,想起一句耳熟能詳的詩,“月是故鄉明”。如今遠離了故鄉,極少能夠回來,也就理解了這詩句里的情,那是對故鄉最美的懷念,也是繾綣的依戀。幾個小時的風塵仆仆,匆匆返鄉,投入故鄉的懷抱。這是她一直以來,對在外游子最溫柔的愛意。呼吸間能夠聞到幽香,那一定是花草也耐不住朦朧月色的美,悄悄地吐露對故鄉的情意。
爆竹聲中辭舊歲。
初回家鄉,久違的還是外婆所做的風味。新鮮出鍋的小菜,香氣誘人地勾起孩子們的味蕾,蠢蠢欲動地想要一嘗解饞。一個個蹦著跳著,久遠庖廚的外公也湊起熱鬧,外婆嗔一眼他,便給了孩子們偷嘴的好機會,小手悄悄伸上桌,小心翼翼地捻起一片鮮筍,未嘗其味先聞其香,饞得口舌生津,手忙腳亂地朝手上熱騰騰的菜,胡亂呼呼氣,一塞,一嚼,再咂咂嘴,覺出了無限美味。大人見狀也忍俊不禁。
窗外遠遠的地方,響起了鞭炮的聲音,煙火在空中綻放,轉瞬即逝的美麗也惹得孩子們驚嘆。一道道菜肴上桌,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還各有各的寓意所在,一尾鯉魚昂然躍起,似跨越龍門,此謂“年年有余”,一籠玲瓏剔透的蒸包,鼓鼓囊囊,寓意“蒸蒸日上”……老人們圖個好彩頭,連菜肴的名字都是那么的喜慶。孩子們早已一溜兒地上座,殷勤地給大人們遞上碗筷,每個人舉杯互相祝福,或是福如東海,或是大吉大利,孩子們嘴里塞滿了美食,也學著大人祝福。老人們摸摸孩子的頭,“過了一年,長了一歲啦……”
圍桌久坐話家常。
酒足飯飽,沿襲傳統般的,人們圍桌而坐,興致不減,孩子們坐成一團,嬉笑打鬧,間或聽一耳朵大人們的閑聊。人們手中一杯佳釀,常常講到一些趣事惹的眾人哄堂大笑,孩子們也嘻嘻哈哈。直至外婆一聲“囡囡啊,阿婆發紅包啦……”孩子們才停了打鬧,“呼啦”一聲圍上去,把過道擠個水泄不通,急切地想得到自己的那一份。這時大人們笑著看熱鬧,平時最頑皮的孩子也規矩了,面上掛著笑,嗲嗲地送上一句響亮的祝福,拱拱手作揖,長輩們笑的開懷,紛紛掏出紅包送上。于是便見孩子們,人手一只紅包,心滿意足地去了。
窗外焰火遙遙在空中綻開,一簇一簇成了美麗的風景。
20xx也在人們的笑鬧聲、祝福聲中,開始了。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十三
午飯時堂屋里坐滿了鄉親,他們都親切地喊我“寶寶”,問我幾歲?上幾年級?那天爺爺特別高興,搶著幫我回答,并說“會背不少古詩呢?!编l親們都叫我背一首。
清明節,我陪著爺爺駕車駛往從未回過的故鄉。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青青的小草和路邊小樹枝條上的嫩葉,在春風中輕盈地搖曳著,聞著嫩花嫩草撲鼻的清香,我不由地對著曠野大聲喊:春天,你好美啊!
在談笑聲中,我們的車已停在了故鄉的曬谷場上,車門剛打開,車前就圍滿了鄉親們,熱情地問:“哪兒來?找誰啊?”忽然一個滿頭銀發的老人拉住爺爺激動地說:“老哥,回來拉!”原來是爺爺兒時的伙伴孫爺爺,他拉著爺爺的手問長問短,簡直像有說不完的話。
午飯時堂屋里坐滿了鄉親,他們都親切地喊我“寶寶”,問我幾歲?上幾年級?那天爺爺特別高興,搶著幫我回答,并說“會背不少古詩呢?!编l親們都叫我背一首,那天我也特別大方,站在椅子上給大家背“少小離家老大回……”,有一位老人直呼“神童、神童”,搞得我真有點不好意思了。爺爺還跟鄉親們宣布:“我孫女兒還得過全國書法金獎呢!”旁邊又早有鄉親臨時找來了紙筆,我提筆寫了四個隸書大字“溫故知新”,這又博得了鄉親們的喝彩,孫爺爺也拉來自己上小學四年級的孫子,也叫他寫一張,小孫也不含糊,很快提筆寫下了正楷“展翅飛翔”四個大字,鄉親們都贊嘆道:“如今的孩子呀,個個是神童!”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十四
我的故鄉在理縣的一個小村莊,那里風調雨順,春天春暖花開,夏天驕陽似火,秋天春華秋實,冬天白雪皚皚。在這冬天里最火紅、最熱鬧的要數春節了。
春節前一個月,村里的人們就會選一頭最肥最壯的豬作為年豬把它殺掉,而且還要做很多臘肉和香腸,味道齊全,有五香味、麻辣味、香甜味……做好的臘肉和香腸還要掛在墻上曬干,家里的小狗看了直流口水。大人們還要把家里打掃得窗明幾凈、一塵不染為過年做充分的準備。
除夕這一天,是最輕松的時候了。在外地工作的大人們,都要趕回來吃團圓飯。大人們去辦年貨,買的東西可豐富了,有鞭炮、飲料、瓜子……真是應有盡有,當然小孩的新衣服也是必不可少的。年夜飯更是多姿多味,有雞、鴨、魚、肉,那可別提有多好吃了!
吃完年夜飯,我和小朋友開始放鞭炮,調皮的小朋友往墻壁上炸,把墻壁都炸開了花。我們玩得不亦樂乎,真是樂不思蜀。晚上我和家人們開始守歲,守歲可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了,小孩給長輩們磕頭掙壓歲錢,該輪到我了,先給爺爺奶奶磕頭,給了我八百元,然后我一個接一個地拜年,可要掙不少壓歲錢哦!
過年我最喜歡玩鞭炮,有一次我玩沖天炮,沖天炮往上沖,只聽“砰”的一聲響,我走過去一看,天啦!把燈籠炸爛了,門外一片漆黑,這下會有一頓筍子炒肉吃了,但是因為過年,大人們也不好打罵小孩,所以也就這樣過去了。
過年真有趣,我喜歡過年,要是每天都是過年就好了。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十五
巢湖,是我的故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曾在這生活過!媽媽也經常跟我講她小時候在巢湖的有趣的事!我也特期望能看到牛、毛驢等大城市看不到的動物!
今年暑期,我終于和媽媽、奶奶一起回巢湖了。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一個魚米之鄉。我們這次回巢湖,剛好是巢湖的放漁期,于是我吃到了十分鮮美、新鮮的巢湖銀魚,可以炒蛋也可以燉蛋,味道好極了!
到巢湖的第二天,天氣比較涼爽,我和哥哥、姐姐、媽媽、奶奶、姑姑一起來到了巢湖邊龜山風景區。剛到湖邊,湖面上風平浪靜,微風徐徐,十分愜意。我們來到了親水平臺,發現平臺已被水淹沒,我們踩在沒了水的平臺上,撈起了野菱角,第一次知道原來菱角是這么長的,小小的、綠綠的,剝了殼放到嘴里,甜甜的……在湖邊的大石頭縫里撈起了螺螄,我們真的帶回家炒了一盆,真是天然無污染的美味??!
沿著堤岸繼續前行,來到了又一處平臺,突然,風大了、浪起了!一個不小心,被“湖浪”打了個透濕,索性就沒有顧忌了,我和哥哥兩人痛快地打起了水仗,盡情地嬉戲打鬧!等我們上來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只“落湯雞”!媽媽連忙幫我們擦干身體,換上了干凈的衣褲!就這一會兒工夫,天空又恢復了顏色,風也小了,浪也平了!
短短的龜山游,讓我流連忘返!親近大自然的感覺是這么得美妙!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十六
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在大年臘八著天,家家多得熬大年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其它干果熬成的。
除了這只外,這一天還要泡大年臘八蒜。把蒜瓣放入醋里,把它包起來,為了過年時吃餃子用。到了大年三十,蒜泡得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孩子準備過年時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買吃的,瓜子,糖果,水果等等。第二件大事是買煙花爆竹,男孩子們都喜歡玩??赡艿谌虏攀琴I玩具。
孩子們歡喜,長輩也忙的離不開身,在新的一年里像是什么都得萬象更新似的。
到了十三,就是春節過小年的'彩排'。天一黑,鞭炮就響了起來。過了二十三,大家則是更忙。家里必須打掃除一次,還要把雞,魚,青菜什么的都得準備起了。
除夕真熱鬧。家家都在做飯菜,哪里都是飯菜的香味。不管的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服,門外也貼著紅紅的對聯,除夕家家燈火通宵,永不停止,鞭炮聲日夜不停。在外地打工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須趕回家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誰還睡覺,都要守歲的。
元宵上市,春節的有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處都是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的,紅火而美麗。
一眨眼,春節過去了,家鄉又有了原來的寂靜。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十七
“春臨大地百花艷,節至人間萬象新”,又是一年的春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在臘月26就回到了我的故鄉:重慶的一個縣城。
故鄉的節日,最被重視的莫過于春節了,整個縣城家家戶戶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一到晚上,街道上燈火輝煌,到處是五顏六色的彩燈,仿佛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回家的第二天,媽媽就跟外公外婆們一起購置年貨,做過年的小吃,打掃清潔衛生等……。
除夕這天,是我們這里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在這天晚上,除了有特殊原因的外,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貼春聯、祭祖宗,與家人們團聚,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吃飯開始,我們會喝酒的端著酒,不會喝酒的拿著飲料,大家舉杯,祝福春節快樂、祝福大家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祝福家鄉越來越好,祝福祖國更加繁榮富強!一家人聊著天,品償著美味佳肴,享受著團圓的樂趣。
吃完年夜飯,大家各找組合,打麻將、斗地主,看春節聯歡晚會,好不熱鬧。零點到了,聽到外面激烈的爆竹聲,我們跑到頂樓上去,??!城中各個指定燃放點都燃放著美麗的煙花,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在夜空中繽紛綻放,到處是一片歡樂的海洋。
初一早上,我們穿上新衣,給家里的長輩拜年,長輩們也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紅包:激勵我們來年加油,學習要更好。吃完湯圓,拜年開始了,從初一至十五,我們都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去拜年。同樣,親戚朋友也會陸續來我家作客。彼此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家鄉的春節,洋溢著喜慶,充滿著祝福,我愛家鄉的春節!
我在故鄉過春節(模板18篇)篇十八
除夕的屋外,鞭炮聲“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此起彼伏。夜空中綻放著五彩繽紛的禮花,有的像鋼化飛濺,有的似麥浪滾滾,有的好比金雨陣陣,有的仿佛銀花朵朵,有的恰似鴻雁飛舞,有的宛如孔雀開屏,把節日的夜空裝扮的絢麗多姿。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似乎也在驅趕著冬日里最后一絲寒意。家家門口貼著寓意幸福、健康、平安、吉祥的對聯和大大的福字。好多人家的窗戶上貼著窗花,張張色彩鮮艷、粗獷質樸、形象逼真。
“鐺”“鐺”“鐺”……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開始了。鞭炮聲、祝福聲、歡笑聲交融在一起,共同祝愿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共同祝愿親友們闔家歡樂、幸福吉祥。共同祝愿小朋友們學習進步、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