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著獨特的地質地貌,許多地方景色優美,吸引著眾多游客的目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于山西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一
江西省是一片綠色的“草原”,也是一片綠色“樹林”。為什么江西省會變得如此美麗呢?那是因為人們都在愛綠護綠增綠。
由于綠色是環保色,所以,大家都喜愛綠色。大家在八一公園的西湖旁,都會情不自禁的為旁邊的樹木澆一澆水,給花兒草兒潑一點湖水。西湖旁邊的樹木茂盛,使得西湖顯得更加的綠,更加的清,更加的靜。西湖的水綠得像許多葉子蕩漾在水面上。清得可以看見從樹木上掉下來的葉子,慢慢地沉入水底。靜得倒映出許許多多地大樹。如此美麗的風景,讓江西變得更綠,更有生機了。
由于大家愛護綠色,每次有一些壞人要來砍樹,大家都會上前去阻止他們。有人在踩踏草坪時,也會有人上前去阻攔,并在草坪旁邊豎上一個這樣的牌子:“請別踩我,我怕疼!”。這樣大家就不會踩踏草坪了。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
由于大家喜歡綠色,所以大家都很愛要樓底下種植一些花草樹木。使我們居住的環境更舒適,更綠色環保。如果第一個人,在每一年,種植一棵樹,并使它們茁壯成長。那么這個世界就會變成一片綠色的世界。由于到處都增加了綠色,所以江西省才是一片“綠色的草原”和一片“綠色的樹林”。
相信我吧,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多種一些樹木吧,讓江西省變得更加的綠色,更加的美麗!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二
洪洞“大槐樹”,今天我們原路返回西安,順路去參觀了洪洞縣的“大槐樹”。洪洞大槐樹是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大槐樹被當作“家”,被稱作“祖”,被看作“根”。一進大門,一個大大的“根”字出現在眼前,這就是有名的“根字影壁”。穿過二門,經過帝王蠟像館,過“連心橋”、“鄉思橋”、“望親亭”,來到了“遷民圖”前面。這個“遷民圖”可是大有來頭。在明朝的時候,由于戰爭后一些地方人很少,皇帝決定“遷民”,而當時洪洞人多,就選在了這里。洪洞的人大部分不愿意離開家鄉去其它地方,官員就想了一個辦法,讓不愿意遷民的在規定時間到大槐樹下簽名,結果當人都來了的時候,士兵包圍了他們,強迫他們遷民,還給他們每人的小腳指甲蓋上劃了一豎,代表他們要遷走,他們被迫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大槐樹。據說,如果你的小腳指甲蓋是兩瓣的,就說明你也是從洪洞大槐樹下遷民出去的人的后代。每年都有很多人來這里尋根祭祖。
很可惜的是,著名的“大槐樹”現在只是一個紀念碑,因為在400多年前的一次洪水把大槐樹沖走了,人們為了紀念就修了此碑,現在留下來的都是二代槐樹和三代槐樹。我們穿過“古驛道”,繞過“石經幢,來到“祭祖堂”,在那里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姓,祭拜了自己的祖先。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還去看了解州的關帝廟。這一趟山西旅行還真是有意思,好開心呀!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三
山西,顧名思義,意為大山之西,即地處太行山之西。山西古稱河東,意為大河之東,即地處黃河之東。
山西簡稱晉,是因為西周、春秋時期為晉國之地。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卿大夫把晉國一分為三,所以歷史又把韓趙魏三個諸侯國并稱為“三晉”。這就是我的家鄉山西這一名稱的由來。
我們的家鄉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河北省、河南省之間。南北兩端長約682千米,東西兩端寬約385千米。土地總面積為15.6579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63%,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劃中居于第19位。
山西省現行行政區包括太原、大同、陽泉、長治、朔州、晉城、晉中、忻州、臨汾、運城和呂梁11個省轄市,共119個區、市、縣,省會設在太原。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目前,山西人口的增長已經基本得到控制。近年來,隨著科教興晉戰略的實施,山西人口的文化素質得到迅速提高。山西人口的分布特點與人口的不斷遷徙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改革開放后,山西的人口流動日趨活躍。山西很久以前就是一個多民族分散雜居的地區。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在少數民族中,以回族居多。
這就是我的家鄉山西,現在聽了我的介紹后你應該對它有所了解了吧!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四
20xx年2月22號,媽媽帶我和姐姐一起去晉城白馬寺游玩。
下午兩點半,我和媽媽姐姐來到了白馬寺森林公園,上了樓梯,到了大門,我就發現廣場中央有九龍壁一座,長20米,寬18米,雙面雕塑,座為須彌居樣式。頂為瓦脊斗拱樣式。在廣場中央我就看見了“景公塔”。
廣場南面的山上是唯一遺存的白馬禪寺古代建筑“景公塔”。據說清康熙三年,甲辰三月,有一官名景文魁,慨以俸金修復早先失毀的白馬寺塔,且更盛于前,故名“景公塔”。從景公塔碑記內證實原塔是明朝建筑。到了白馬寺山上。大毗盧殿占地1134平方米,是白馬禪寺最大的殿堂,殿內七重懸塑,主塑五方佛、五百羅漢、八十八佛、八十四大悲咒像、羅漢柱、五層八角亭柱、十二圓覺、二十四諸天、釋迦本身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靈山會、楞嚴會、龍華會、華嚴會、三身佛、三世佛、極樂世界、琉璃世界、藏像千手觀音、千缽文殊、密宗護法金剛、以及大型密宗金剛座等。塑像大的高三米,小的僅余寸,共一萬余尊。實屬國內罕見的工程。大殿于2000年舉行了落成典禮,寂度大和尚參加了法會,目前佛像還在緊張貼金與彩畫中,預計在近期竣工。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五
洪洞“大槐樹”
今天我們原路返回西安,順路去參觀了洪洞縣的“大槐樹”。
洪洞大槐樹是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大槐樹被當作“家”,被稱作“祖”,被看作“根”。
一進大門,一個大大的“根”字出現在眼前,這就是有名的“根字影壁”。穿過二門,經過帝王蠟像館,過“連心橋”、“鄉思橋”、“望親亭”,來到了“遷民圖”前面。這個“遷民圖”可是大有來頭。在明朝的時候,由于戰爭后一些地方人很少,皇帝決定“遷民”,而當時洪洞人多,就選在了這里。洪洞的人大部分不愿意離開家鄉去其它地方,官員就想了一個辦法,讓不愿意遷民的在規定時間到大槐樹下簽名,結果當人都來了的時候,士兵包圍了他們,強迫他們遷民,還給他們每人的小腳指甲蓋上劃了一豎,代表他們要遷走,他們被迫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大槐樹。據說,如果你的小腳指甲蓋是兩瓣的,就說明你也是從洪洞大槐樹下遷民出去的人的后代。每年都有很多人來這里尋根祭祖。
很可惜的是,著名的“大槐樹”現在只是一個紀念碑,因為在400多年前的一次洪水把大槐樹沖走了,人們為了紀念就修了此碑,現在留下來的都是二代槐樹和三代槐樹。
我們穿過“古驛道”,繞過“石經幢(chuang),來到“祭祖堂”,在那里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姓,祭拜了自己的祖先。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還去。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六
20xx年夏天,我們全家到中國探親旅游。其中到山西的旅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們先去了山西恒山懸空寺。清晨,我們到了恒山腳下,順著山間的臺階向上爬,不久就到了懸空寺的入口。懸空寺建在恒山的峭壁間,是用很粗的木棍支撐在懸崖上。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我們小心地沿著臺階走上最高一層,扶著欄桿向遠處看,感覺腳下就是懸空的,陽光照在我的臉上。懸空寺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在還有很多佛像。懸空寺的建筑既獨特又雄偉。
離開懸空寺,我們去云岡石窟游覽。云岡石窟是在山西省大同的山里鑿開山洞,在山洞里修建石像。云岡石窟里有很多佛像,而且還有一個博物館。有的佛像是在很高的地方,還有的佛像是離地面很近的,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大小的佛像。有的佛像離洞口很近,有的佛像是在洞里的深處。每一座佛像都有自己不同的地方,比如他們的表情,他們的動作。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石像是釋迦牟尼的佛像,這座佛像很高,有13。8米,而且是云岡石窟中的露天大佛。博物館里展示了人們當時使用的工具,博物館里還有小型的佛像。看到當時的人們用簡單的工具修建這么壯觀的石像,真是讓人贊嘆!
接下來,是平遙古城。平遙古城有2700多年的歷史,里面的房子都保持了古老的樣子。為了繼續保護平遙古城的建筑,古城里不允許開汽車,只能走路或者是騎自行車。在平遙有很多旅游景點,還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比如,平遙的縣衙里面有一顆很古老的樹。還有日升昌票號,就是古代最早的銀行。我們還看了一場表演,叫做《再見平遙》。在這場表演中,所有的演員表演的是平遙古城的歷史。平遙還有很多工藝品店和商店。有剪紙,畫畫,刺繡還有山西獨特的醋。晚上,馬路上有很多人,而且還有色彩艷麗的燈籠。平遙古城讓我更加的了解歷史的重要性。
最后,我們去了黃河壺口瀑布。黃河壺口瀑布一邊在山西,另一邊是陜西。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還是世界第一大黃色瀑布。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黃河,黃河壺口瀑布看起來很雄偉。黃河的水從高處落下來,濺起了巨大的浪花。我站在黃河邊,身上濺滿了黃色的小水滴。黃河壺口瀑布的河面由寬變窄,而且邊上的石頭都很陡峭。
通過這次去中國山西參觀游覽,我更加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文化藝術還有美麗的景色。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七
今天上午,陽光明媚,太陽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我和爸爸一起去山西博物院參觀。
我們乘車沿著濱河西路到了山西博物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倒梯形宏偉建筑,這就是山西博物院。在東門前約一百米處有一個前庭,前庭內側立著五根石頭砌的圓柱,上面雕刻著許多歷史人物,前庭中間橫著一塊大石頭,上面寫著“山西博物院”五個大字,好一片壯觀的景象。
我跑到領票處領了兩張門票,便急急忙忙和爸爸一起走了進去。山西博物院共有四層,內設兒童椅和輪椅,真是服務周到。我和爸爸從四層往下轉,里面有文明搖籃、山川精英等十二個展廳,每個展廳又分為許多單元。我最喜歡“方圓世界”這個展廳和“晉國霸業”里第一單元——河汾驕子里的“鳥尊”。
方圓世界主要展示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幣的演化,有商代晚期用的“銅貝”,它和貝殼相像,比較小巧;有春秋、戰國以來各種不同的“布”(布就等于現在的錢),它們和?子相似,上面還刻有不同的花紋圖案……通過“方圓世界”七個單元的參觀,我知道了我們祖先使用的錢的樣子以及整個錢的演化過程。
“鳥尊”是晉國霸業里第一單元——河汾驕子里的一樣展品,它是西周的,樣子是一只鳥,用兩只腳和尾巴來撐地,背上有一只小鳥,它是“鳥尊”的蓋子,把蓋子打開可以放東西。“鳥尊”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
山西博物院可以讓你懂得許多道理,知道許多知識,讓我的思維開拓,知道了五千年歷史的進程和演變。來這里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放松心情,真是兩全齊美。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八
今天,媽媽帶我和姐姐一起去晉城白馬寺游玩。下午兩點半,我和媽媽姐姐來到了白馬寺森林公園,上了樓梯,到了大門,我就發現廣場中央有九龍壁一座,長20米,寬18米,雙面雕塑,座為須彌居樣式。頂為瓦脊斗拱樣式。在廣場中央我就看見了“景公塔”。
廣場南面的山上是唯一遺存的白馬禪寺古代建筑“景公塔”。據說清康熙三年,甲辰三月,有一官名景文魁,慨以俸金修復早先失毀的白馬寺塔,且更盛于前,故名“景公塔”。從景公塔碑記內證實原塔是明朝建筑。到了白馬寺山上。大毗盧殿占地1134平方米,是白馬禪寺最大的.殿堂,殿內七重懸塑,主塑五方佛、五百羅漢、八十八佛、八十四大悲咒像、羅漢柱、五層八角亭柱、十二圓覺、二十四諸天、釋迦本身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靈山會、楞嚴會、龍華會、華嚴會、三身佛、三世佛、極樂世界、琉璃世界、藏像千手觀音、千缽文殊、密宗護法金剛、以及大型密宗金剛座等。塑像大的高三米,小的僅余寸,共一萬余尊。實屬國內罕見的工程。大殿于2000年舉行了落成典禮,寂度大和尚參加了法會,目前佛像還在緊張貼金與彩畫中,預計在近期竣工。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九
電視上,經常播放“最美山西”的廣告,今年暑假,爸爸還真帶我去了山西“鳳凰歡樂谷”。
臨行的一天,爸爸催促我:“快睡覺,快睡覺,明天五點就要起床呢!”“啊,那不是逼我調整生物鐘嗎?媽呀!”在九個小時的睡眠后,爸爸叫醒了我:“快起床,要去旅游了!”我一聽,一躍而起,穿好衣服,洗洗臉,就準備往武陟賓館。媽媽見了,笑著說:“別急別急,你再快也要等等我們呀!”我只好垂頭喪氣地坐到一旁等。
終于,都準備完畢了,也走到了賓館,坐上了車。車開了,緩慢地向前駛去……。
繞過花壇,穿過馬路,經過約半個小時后,車開到了加油站。加滿了油,可司機卻不往高速公路走,卻筆直地朝普通公路走。就在這一瞬間,滿車的人議論開了,只聽:“為什么不往高速公路走?”媽媽說:“那這不往高速公路走,可慢了,我記得汽車不走高速公路,往安陽就得要兩個小時呢。”“什么?那不跟唐僧去西天取經差不多了?”經過了四個小時的漫長等待,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鳳凰歡樂谷有三十余處景點,具有代表性的有:黑龍潭大瀑布、二疊大瀑布、三節洞、地質走廊、蝴蝶谷等。我們一一瀏覽了一遍。
下午四點半左右,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鳳凰歡樂谷,啊,雄偉的黑龍瀑,美麗的蝴蝶谷,還有多姿多彩的鳳凰歡樂谷,我永遠不會忘記你!
在國慶節長假中,我游覽了許多聞名中外的景點。有皇城相府、喬家大院、百草堂、平遙古城。其中令我記憶深刻的還是平遙古城了。
平遙古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建筑。是中國明清時期漢民族的縣城活標本。1997年12月3日,平遙古城與雙林寺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5年7月,平遙古城以“華夏第一古城”列入中國游客十大滿意旅游風景區,同年12月平遙古城中的日升昌、縣衙、文廟等景區正式成為國家aaaa景區。2006年2月25日又榮獲“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的稱號。
俗話說得好,平遙有三寶,這三寶是不是名不虛傳,讓我們來看一看。一寶――這一寶即平遙縣城墻。明洪武三年建,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墻。二寶――出古城北門有一座鎮國寺,便是二寶。距今己有1000余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品。
三寶――雙林寺。該寺修建于北齊武平二年。寺內10余座大殿內保存有元至明代彩塑造橡2000余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在這個龐大的古城中有許多中外聞名的古建筑票號博物館,城皇廟……,這個假期令我成長了許多,我的見識也豐富了許多,愿以后我會見識到更多像平遙古城這樣具有豐富文化、歷史悠久的旅游圣地。
2014年2月22號,媽媽帶我和姐姐一起去晉城白馬寺游玩。下午兩點半,我和媽媽姐姐來到了白馬寺森林公園,上了樓梯,到了大門,我就發現廣場中央有九龍壁一座,長20米,寬18米,雙面雕塑,座為須彌居樣式。頂為瓦脊斗拱樣式。在廣場中央我就看見了“景公塔”。
廣場南面的山上是唯一遺存的白馬禪寺古代建筑“景公塔”。據說清康熙三年,甲辰三月,有一官名景文魁,慨以俸金修復早先失毀的白馬寺塔,且更盛于前,故名“景公塔”。從景公塔碑記內證實原塔是明朝建筑。到了白馬寺山上。大毗盧殿占地1134平方米,是白馬禪寺最大的殿堂,殿內七重懸塑,主塑五方佛、五百羅漢、八十八佛、八十四大悲咒像、羅漢柱、五層八角亭柱、十二圓覺、二十四諸天、釋迦本身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靈山會、楞嚴會、龍華會、華嚴會、三身佛、三世佛、極樂世界、琉璃世界、藏像千手觀音、千缽文殊、密宗護法金剛、以及大型密宗金剛座等。塑像大的高三米,小的僅余寸,共一萬余尊。實屬國內罕見的工程。大殿于2000年舉行了落成典禮,寂度大和尚參加了法會,目前佛像還在緊張貼金與彩畫中,預計在近期竣工。
洪洞“大槐樹”,今天我們原路返回西安,順路去參觀了洪洞縣的“大槐樹”。洪洞大槐樹是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大槐樹被當作“家”,被稱作“祖”,被看作“根”。一進大門,一個大大的“根”字出現在眼前,這就是有名的“根字影壁”。穿過二門,經過帝王蠟像館,過“連心橋”、“鄉思橋”、“望親亭”,來到了“遷民圖”前面。這個“遷民圖”可是大有來頭。在明朝的時候,由于戰爭后一些地方人很少,皇帝決定“遷民”,而當時洪洞人多,就選在了這里。洪洞的人大部分不愿意離開家鄉去其它地方,官員就想了一個辦法,讓不愿意遷民的在規定時間到大槐樹下簽名,結果當人都來了的時候,士兵包圍了他們,強迫他們遷民,還給他們每人的'小腳指甲蓋上劃了一豎,代表他們要遷走,他們被迫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大槐樹。據說,如果你的小腳指甲蓋是兩瓣的,就說明你也是從洪洞大槐樹下遷民出去的人的后代。每年都有很多人來這里尋根祭祖。
很可惜的是,著名的“大槐樹”現在只是一個紀念碑,因為在400多年前的一次洪水把大槐樹沖走了,人們為了紀念就修了此碑,現在留下來的都是二代槐樹和三代槐樹。我們穿過“古驛道”,繞過“石經幢,來到“祭祖堂”,在那里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姓,祭拜了自己的祖先。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還去看了解州的關帝廟。這一趟山西旅行還真是有意思,好開心呀!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十
大年初一,我們一個大家族全體動員,去山西旅游,過個大年!
山西的景點都頗有特色,美食也與眾不同。那兒的“年味”十分濃郁,隨處可見大紅燈籠高高掛,家家戶戶樂團圓。我們便在這個時候,迎著濃濃的年味,開啟山西之行。
在眾多地方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要屬平遙古城了。平遙古城的建筑、美食、民俗都堪稱一絕,因此城內人滿為患。平遙城歷史悠久,城墻雖已斑斑駁駁,卻豎立不摧,古老而滄桑。
在平遙城中,最經典而具有特色的景點非“協同慶”錢莊莫屬了。“協同慶”錢莊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錢莊,它就像現在的銀行,給人們提供專業方便的存取錢服務,可真氣派呀!“協同慶”錢莊分三個部分,先是前面兩間算帳匯總和招待平民的房間。再是招待貴賓的富麗堂皇的中廳。最后就是我最期待的,有一座地下金庫的后院了!我興奮不已,便買了一張銀票,想體驗一下古代取錢的感受。銀票手掌般大小,是棕黃色的,上面寫著“協同慶錢莊,銀票五十兩”。我手握住銀票,懷揣著激動而期待的心情,走進神秘的地下金庫。“嗬,這金庫還真是四通八達啊!”一下金庫,我就感嘆道。金庫內有許多條岔路,燈光昏暗,霎時覺得十分有趣。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邁開腳步朝通往取錢處的岔路走去。“你好。”來到取錢處,我便講道:“元寶五十兩。”“好的。”我終于得到了金元寶。我把這只小元寶托在手心,仔細端詳。元寶上刻著些銅錢,小巧玲瓏,讓人心花怒放。我綻開了笑容。
接下來,我們品嘗了平遙牛肉,還參觀了牛肉加工廠。平遙牛肉不僅肉質好,工藝也很不錯,味道極其鮮美,不愧是中國排名前十的牛肉。
一眨眼,旅程已到盡頭,我非常地懷念,希望以后還會來到山西,來到平遙!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十一
“起床了,起床了小豬!”正在睡夢中的我被媽媽叫醒了。
穿衣洗臉吃飯后,我們來到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皇城相府。同學們,你們知道皇城相府是什么地方嗎?是陳廷敬居住的地方。他既是康熙的老師,也是當朝的宰相。
進入大門,我們先上了城樓,城樓上掛著康熙賜給相府一個四字牌匾—“午亭山村。”接下來,我們參觀了陳家的祠堂、點翰堂、小姐院、書院、河山樓及花園。這些房屋古色古香,建筑上圖案雕刻精美,有著非常濃厚的'文化氣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山樓,這座小樓高33米,是陳氏家族躲避戰亂和土匪攻打的,非常堅固。最后,我們站在高高的城墻上,皇城相府景色盡收眼底,整個相府依山建造,房屋錯落有致,非常地壯觀。
其實,皇城相府不只是陳廷敬的故居,是整個陳氏家庭居住的地方,陳氏家族有好幾十個人在朝中做官。正是因為陳廷敬的祖父非常注重教育,他們的家族才會一代一代興旺地傳下來。
所以,我們也要多讀書,多學習,不光要學習知識,更要學習良好的品德!
文檔為doc格式。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十二
山西,我美麗的故鄉;山西,我摯愛的家園。在這塊山環水繞,土地肥沃,人杰地靈,景色奇特的土地上,英雄的三晉兒女,承載著社會歷史的重負,帶著對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向往,迎著歲月的風煙,艱難的從古走到今,又從今整裝出發,以前所未有的豪邁激情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有人說:三十年歷史看深圳,一百年歷史看上海,三百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陜西,五千年歷史看山西。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山西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大省。山西鄉土教材上這樣寫道:“山西現有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0余處,古建筑、古石窟、古壁畫和古彩塑等登記在冊的地面文物有3萬多處,僅遼、宋以前的木構建筑就有106處,占全國同類建筑的72%,因此,山西有“中國古代藝術寶庫”和“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之美稱。”
由王云飛,王進,赫衛平主編的《回望家園》這本書里。生動的概括了山西在中華五千年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在50的歷史長河中,山西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重鎮、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門、汗國強藩、九邊重鎮、晉商故里、民國雄邦。人文三晉在天下之脊太行山的深處,在九塞之首雁門關的腳下,在黃河母親的懷抱中,在三晉高原的腹地,一方熾熱的土地孕育了數不清的風流人物,一代代杰出的人才創造了彪炳青史的文化。”山西為中華文明的發展所做的歷史貢獻已載史冊,萬古流傳。
山西自古以來就是開創根據地的好地方。很多人在這里,建功立業,擁有了天下,創造了歷史的輝煌。山西北有萬里長城,把內蒙隔在了塞外,南有中條山,王屋山把山西和河南分在了兩邊。西有滾滾黃河自成天塹,東有巍巍太行可當屏障。山西境內河流縱橫,群峰奇秀,山川壯麗,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具有古、奇、珍、險的特色。山西外有高山大河的護衛,內有奇山峻嶺,易守難功,自古以來被當作兵家必爭之地,當作了政治和軍事發展的好根據地。難怪歷史上把山西叫做:“表里山河”。歷史上,遠古三帝,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
夏禹,從這里出發,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贊揚。“夏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美談,教子育才的勵志教材。由于堯、舜、禹治理有方,當時的社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呈現出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他們也因此被后人尊奉為圣賢人物。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在山西這塊土地上,勵精圖治,帶領百姓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最終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威震天下,傳名后世。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起兵晉陽(今太原市),繼而奪取長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為大唐帝國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而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經濟繁榮,人口稠密,成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有“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十三
我的家鄉在山西省岢嵐縣,雖然沒有泰山那樣雄偉的峰巒,也沒有香山那似火的楓葉,但她的美麗,誰見了都贊口不絕。
來到我的家鄉,最顯眼的要數鐘鼓樓了,它是我縣最古老的建筑,位于縣城南邊,它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體現古代人民的文化遺產,最值得贊賞的要數城樓上的雕刻,那做工精細的雙龍戲珠,更表現出了古代人民的創新意識。
還有那風景優美,景色宜人的廣場一帶,那里風景如畫,花草飄香,更是我們小朋友們向往的地方。乾坤湖里更是游人如織,碧綠的湖水清澈見底,船槳蕩漾的波紋像魚鱗般美麗。
我的家鄉礦產豐富,資源充足,有許多純天然的綠色食品,更是大家休閑、娛樂、觀光的好地方。
這是一座北魏王朝時所建的一座座佛像,至今依舊存在。下面請跟隨我來看看這古老的歷史文物。
云岡石窟屹立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一處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據導游介紹,北魏王朝的皇帝曾在山西一帶游玩。這位皇帝非常尊崇佛教,他見山西這里風光秀麗,突發奇想,想在這兒建幾座石頭山,再在石頭山里雕刻些佛像。于是,他請了一批能工巧匠在大同建造了這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的佛像大大小小數量萬千,讓你數也數不到頭。最壯觀的要數“佛祖洞”了。里面有一尊盤腿而坐的釋迦摩尼佛祖雕像,高約十七米。佛祖像的頭部鍍了一層金色,散發著道道金光;佛祖的眼睛閃亮閃亮的,雙耳垂肩,面帶微笑。佛祖周圍簇擁著十八羅漢,場面好生壯觀。導游介紹說,當年日本鬼子占領了山西,看到這多精美絕倫的雕像,便想竊取。但由于雕像體型較大,又過于沉重,所以只能將雕像頭部鋸斷,盜走頭像。當鬼子看到釋迦摩尼佛祖的頭像時,卻發現這尊頭像約有五米高,而且這尊佛像相當沉重,想搶也搶不下來,所以鬼子只好望而興嘆地走了。
我想為您介紹的另一尊佛像是文殊菩薩雕像,他高約十六米,站立在石頭上,雙手捧著水晶瓶,面帶笑容地時刻告誡人們要行善積德。
云岡石窟的佛像和歷史說也說不完,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的話,那么,請去云岡石窟參觀吧。
暑假期間,我們一家人去了位于山西長治平順縣的通天峽。通天峽橫跨山西、河南兩省交界處。從網上和門票上看到通天峽層巒疊嶂,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是一個觀光旅游的好去處。
來到通天峽的大門,就感到一陣涼爽的風向我撲來,首先入我眼簾的是大門電子屏幕上滾動播放著景區里的景點。剛進入景區我便被那——“仙人湖”上許多坐落在半山腰的仙人石像吸引住了,個個神采奕奕的,他們好像再商議什么大事。
告別了仙人湖,向我最喜歡的獼猴寨進發,我們走進了獼猴寨,看到一位老爺爺正在耍猴表演,獼猴聽從著老爺爺的各種口號,引得觀眾哈哈大笑,特別有意思的是獼猴升國旗,他做著國旗手做的每一個動作,雖然不標準但它還是順利的把國旗緩緩地升上去了。
邊走邊欣賞美景,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個陰涼的山洞,穿過山洞就到了被稱為“亞洲第一索道”,坐上纜車,整個峽谷,一片全是挺拔的綠色青松,一座座巍峨的青山,透明的觀景臺,石制的亭臺,螞蟻似的人等等,高得讓我不得不害怕。
抬頭望天空,藍天白云悠閑漂游,觸手可及,仿佛到了天上人間仙境。
太陽慢慢落山了。這時,聽到“聰聰下山了”,媽媽喊道。我還沉醉在人間仙境中,留戀忘返,依依不舍的下了山。
寒假結束之余,我再一次在家鄉山西,游覽榆次老城。
在俞家街從城門口進去老城。這一天由于天氣比較好,來游覽的人也很不少。城內的地面是灰白色的石磚,因為常年的風蝕和踩踏,有的地方棱角磨損,裂開了小縫。路旁還有些沒有枯萎的灌木叢,葉子并不像春日里那樣充滿生機,顏色是深邃的墨綠,顯得凝重而滄桑。
一路順著人流。走在小路上,觀賞周邊的景物。隨著路線的變化,這些有的寬,有的窄,有的是磚地,有的是鵝卵石小路。進程大約步行了二三丈路程就到了城隍廟。
城隍廟對廟是座大廣場。廣場十分寬闊,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有幾座共有人小憩的亭臺,亭臺的石凳上坐滿了游人。廣場中部有對鐵制的貔貅,煞是威猛,多少年來像勇猛的.衛兵雷打不動的堅守著崗位。
轉身步入城隍廟,這里的游人最多。在門口抬頭望,正上方題有“城隍廟”三個字的黑色牌匾。梁上是精美的木質花紋。聽說榆次老城有中國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所以我也是帶著敬畏的心情游覽的。
出廟西側有一條小路,小路盡頭是座花園。門口的牌匾上寫著:西花園。院內別具風格,布局很得體,有綠草和鮮花相伴,很是愜意。西邊有游廊,北邊有假山,還有很多亭閣林立,多美啊!
在樓里走了一轉,覺得思鳳樓比城隍廟高得多。停留了一會兒,我下了樓梯,再一次隨著人流離開了老城。
我的家鄉在太原,太原有很多令人向往的名勝古跡,如晉祠、雙塔寺……當然也就會有一些引人入勝的民間傳說。今天我就來當一次導游,帶大家游覽一下山西的“小江南”?晉祠。
晉祠位于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始建于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里殿宇、亭臺、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名中外。尤其是難老泉、圣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等景點更是晉祠風景區的精華。祠內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晉祠也因此成為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我們現在已來到晉祠的難老泉。這里的泉水冬溫夏涼,寒天水汽蒸騰,象云霧一樣。水面有浮萍,譚底有水草,冬夏常青。長長的水草隨著流水波動,象風吹麥浪,蕩漾起伏。大家都聽說過晉祠米吧。“晉水今人并州里,稻花漠漠澆平田”。這就是北宋大詩人歐陽修盛贊晉水之美,稻米之香的詩句。這里的稻米,所指的就是晉祠米。它之所以名揚天下,是因為它是用難老泉的泉水澆溉而成的。說起難老泉還有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
傳說在晉祠北邊二十里地的金勝村,有一個姓柳的姑娘,嫁在了晉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讓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擔水。水源離家很遠,一天只能擔一趟。婆婆又有一種脾氣,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擔水的困難,不許換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擔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個牽馬的老人,要用她擔的水飲馬。老人滿臉風塵,看樣子是遠路來的,柳氏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把最后一桶水遞給了馬。可是馬仿佛渴極了,喝完后一桶水連前一桶水也喝了。這使柳氏很為難:再擔一趟吧,看看天色將晚,往返已經來不及了;不擔吧,挑著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罵、鞭撻。正在躊躇的時候,老人給了柳氏一根馬鞭,叫她帶回家去,只要把馬鞭在甕里抽一下,水就會自然涌出,漲得滿甕。轉眼老人和馬都不見了。柳氏提心吊膽地回家,試試辦法,果然應驗。以后她就再也不擔心了。婆婆見柳氏很久不擔水,可是甕里卻總是滿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發現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許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馬鞭在甕里亂抽一陣,水就洶涌噴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勝村找柳氏。柳氏正梳頭,沒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綹頭發往嘴里一咬,一氣跑回古唐村,什么話沒說,一下就坐在甕上。從此,水從柳氏身下源源不斷地流出,流了千年萬年,這就是“難老泉”。
怎么樣,生動吧。聽了我這位導游的講述,你是否被難老泉美麗的景色、動人的傳說深深打動了。沒關系,我們下一個景點圣母殿,更會給你錦上添花的。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十四
“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這是蘇軾寫的一首描繪廬山的詩,聽后我十分好奇廬山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于是這個暑假就去了廬山一覽究竟。
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我和媽媽來到了九江市,一下車,我就迫不及待的問媽媽:“我們是不是可以去廬山了呢?”媽媽笑了笑:“哎!不急,不急,我們先去九江市另一個比較有名的景點——龍宮洞。”于是我們跟著導游來到了龍宮洞,滴答滴答走到不遠處就聽到龍宮洞內傳來滴水聲,一直聽說龍宮洞內非常涼快,不知是不是真的。“真涼快啊!”只聽先進洞的人們在洞內贊不絕口,我也加快速度,不一會兒,我也走進了洞內,真是名不虛傳啊!洞內出其的涼快。進了洞,向里走去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怪石,俗說“三分欣賞,七分想象”有的如海龜,如瀑布,讓倒鐘。最后我還觀賞了孫悟空的定海神針。
廬山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我們來到了三疊泉景區,要到三疊泉底下可不容易,先是要坐車繞396個彎,再爬3000多個臺階才能看到三疊泉的真面目。經過這一番折騰,我已經“累成狗”了,不過一抬頭看這舉世聞名的三疊泉瀑布,精氣神一下子就又回來了。只見那三疊泉瀑布分為三疊,錯落有致,落下來的水花落在了我的身上,真不愧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好不壯觀!
三天過的很快過去了,如三疊泉的泉水,慢慢走過,還真有些不舍呢!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十五
我早就聽說山西省五臺山是個有名的佛教圣地。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不放了假我和爸爸媽媽來游玩了。
我們來到了五臺山,只見群山起伏,云霧迷蒙。我們被群山包圍著,等我們上了山,云被我們踩在腳下,給人一種騰云駕霧的感覺,在這仿佛仙境一般。
后來我們來到了太螺頂,進去拜了拜五爺,五爺就是龍王的五太子,傳說:“拜拜五爺可以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五谷豐登。”所以進香的中外游客比較多。在那我們看見對面雪山上有一座廟,于是我們商量明天去哪上面。晚上,我們吃的是山西省最有名的特產“臺蘑”。聽說臺蘑營養豐富,吃了有益健康。我一下子吃了兩大碗!
第二天,誰知下起了鵝毛大雪,因為山道比較滑,所以沒有去雪山,我很遺憾。不過我們去了文化寺,有一個和尚給我們誦經,還讓我點了一盞智慧燈,保佑我學習越來越好。之后,我們來到了文化區,因為文物見光容易損壞,所以這間房子沒有安窗戶,全都是封閉的。我們進去看了許多文物,有開心佛、濟公、佛祖等。不過我最喜歡的是開心佛,開心佛是躺著的,一般躺著的佛比較少見,開心佛肚皮上還有一個小佛,這表示心中有佛,告訴人們面對人生要笑口常開。由于時間關系,有很多地方我沒有游覽,我感到特別遺憾。
這兩天我看到了五臺山的美景,又了解到了有關五臺山的佛教文化,我玩的很開心,有機會我一定還來五臺山游玩!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十六
在今年暑假的時候,我游覽了山西的晉祠,在這里我將留下美好的回憶。
當我還沒進晉祠里面時,就被晉祠的大門所吸引。大門是高大的紅土圍墻,右邊大門上,鑲嵌著漢白玉題刻。大門兩邊臺階上各有一個惟妙惟肖的石獅子。這兩頭石獅子還有一種歪頭咧嘴似笑非笑的`樣子。整個大門給了我一種高大·壯觀氣勢非凡·莊嚴厚重的感覺。
走過了古建筑的水鏡臺,我便來了八角蓮。爸爸頓時興致盎然,給我們講了八角蓮池的歷史。從爸爸的講述中,我得知了八角蓮池原名是放生池,是古代信佛人買魚放生之處。夏秋之季,八角蓮池荷葉密集,葉上的露珠好似晶瑩透明的粒粒珍珠。的確,夏季的蓮花,荷葉不但密集,還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朵朵荷花,就像美麗的少女的笑顏,美麗極了!
走著走著,我們便來到了“晉祠三絕之一”——難老泉。知識淵博的老爸開始發揮了他那導游的天賦。爸爸說“傳說難老泉已有三千年的歷史。而且難老泉在這三千年歷史中,當干旱來臨時水源不減,當洪水發生時它也不漲,到現在依舊流淌著水源,讓人贊嘆不止。
走了許久,我們也累了,便到一長亭中休息。我突然看見了一顆非常高大的樹,便問爸爸那是什么樹,爸爸說“這晉祠中號稱‘周柏’的古樹共有兩棵。咱們眼前這一棵就是其中一棵,號稱‘長齡柏’,已有將近3000年的歷史了,可以說是飽經風霜。你們仔細看看,這棵樹的北側已經干枯,南側卻仍是青枝綠葉。而且它的形狀獨特,游人喜歡在此留念。”爸爸接著說:“我們也拍一個吧!”說完,我立馬擺了一個poss,一張與長齡柏的照片也拍完了!
晉祠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十七
在一個晴朗的星期天,我有機會到壺口瀑布去游覽,是同爸爸一起去的。車出縣城,上了北原,沿管頭山向西,大約行了45公里,就到了黃河岸邊。傳說,這段黃河是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劈成的一道峽谷,這條峽谷就是聞名全國的黃河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
壺口兩邊是巍巍的石頭山,一眼望不到頂。滾滾黃河水,從山上傾瀉而下,激起百丈水柱,水聲震耳欲聾,水珠彌漫,形成大片似煙的霧氣。遠看水霧迷蒙,在陽光的照耀下,還顯出了彎彎的一道鮮艷的彩虹。游人穿行其間,好似騰云駕霧。此段黃河水傾瀉直下,跌進30米深的狹槽中,形成瀑布。因狀似壺口,故名“壺口瀑布”。
上游船只一到壺口瀑布,根本無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或機械拉纖拖出水面,沿河東岸(山西一側)拉過狹槽,再進入河中續航。這就是所謂的“旱地行船”。十余年來,始終未變。那天,我們就親眼觀看了一番旱地行船的景象。
一位日本游人以壺口瀑布為背景拍了三卷膠卷后說:“壺口真是名不虛傳呀!ok,到中國不到吉縣的壺口,就等于沒來中國。”是啊!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心不甘。
黃河奔流千里,自強不息。它充分體現著我們華夏民族的精神。壺口波濤洶涌,氣勢磅礴,更能激起我們炎黃子孫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情懷。我們為家鄉的壺口瀑布而驕傲,我們為自己是黃河的子孫而自豪!
[簡評]感謝小作者領我們神游壺口。神斧劈谷的美麗傳說,晴天看煙雨、觀彩虹的美好享受,旱地行船的稀有景象以及騰云駕霧的微妙感覺,真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粗一數,全文不過500來字,真佩服小作者的觀察力和簡要、準確地描寫景物的能力。文中,一位外國游客說:“到中國不到吉縣的壺口,就等于沒來中國。”讀罷此文,真想插翅去壺口一游,以不枉做一個中國人。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十八
星期天下午,我們全家人一起去平遙古城看攝影展。只見展區里人山人海,彩旗迎風招展,一幅幅攝影作品展示在我的眼前,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攝影作品分了好多展區,有傳說區、神話區、動物區、自然區、肖像區.......這些作品深深感動了我,最讓我感動的《留守兒童》這幅作品,那是一個跟我差不多大的男孩,正趴在桌子上寫日記,他那充滿期待的'眼神,格外明亮。他寫道:爸爸媽媽快回家!他多么想讓爸爸媽媽回來和她一起生活呀!這幅作品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靈!我真幸福,每天能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還可以吃到媽媽親手做的飯菜,爸爸又可以輔導我寫作業。一家人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國際攝影大展的作品意義可真大呀!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十九
山西悠久的歷史,給我們留下眾多的古代建筑——宮觀寺院、歷代古塔、石窟造像、彩塑壁畫、古城關隘、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傳世珍寶及風情民俗、風味名食、烹飪技藝等文化遺產。“山西——中國古代藝術的博物館”之稱,已被國內外各界人士所認同。
寺廟宮觀:山西現存古代建筑,其數量之多和歷史、藝術價值之高都居全國之首。已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35處,省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284處。據統計,宋金以前的木構建筑為106處,占全國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其中唐代的有五臺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和芮城廣仁王廟等,五代的有平順大云院、平遙鎮國寺萬佛殿等,宋、遼、金代的有近百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晉詞圣母殿,高平游仙寺、崇明寺、開化寺、大雄寶殿,遼金的大同華嚴寺建筑群,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應縣凈土寺正殿,五臺佛光寺文殊殿,晉城青蓮寺大雄寶殿,長子崇慶寺萬佛殿,汾陽太符觀和文水武則天廟等。山西元代以后的古建筑保留更多。元代的永樂宮、廣勝寺的建筑和壁畫均為藝術珍品;北魏始建而重建于明代的懸空寺驚險奇特,中外獨有;更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建筑群,作為凈土宗道場的玄中寺,被譽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的平遙雙林寺,全國武廟之首的解州關帝廟等,都是明清時期的藝術杰作。此外,孟縣藏山廟、介休后土廟、綿山回鑾寺、萬榮飛云樓、秋風樓,靈空山圣壽寺,臨汾堯廟等,均各有千秋,閃爍著歷史和藝術的光華。
歷代古塔:省內歷代古塔多達280多座,其中以應縣佛宮寺釋達塔、五臺山白塔、代縣阿育王塔、太原永祚寺雙塔、洪洞廣勝寺飛虹塔和永濟普救寺鶯鶯塔最為著名。
石窟造像:據考察,山西境內規模較大的石窟有北朝時期19處,隋唐時期21處,宋代2處,元代2處,明代5處,加上云岡石窟,天龍山石窟共51處。以全國三大石窟之一的大同云岡石窟為最,太原天龍山石窟、龍山石窟、長治羊頭山石窟、平定開河寺石窟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城垣關隘:山西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內外長城延伸到山西的大同、朔州、忻州、晉中、呂梁、陽泉等八個地、市境內,約計3500公里。有雁門關、平型關、寧武關、娘子關、偏關等重要關隘。山西古城垣較為完整的有平遙城和娘子關城,平遙城除城墻外,城內鼓樓、城隍廟、街坊、店鋪、民居都保持著明、清形制與風貌。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二十
7月15日我們一家來到“匡廬奇秀甲天下山”的廬山旅游。第一天,我們游玩了花徑、天橋、錦繡谷、美蘆、蘆林湖、蘆林大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蘆林湖,因為這個湖是毛主席游泳的地方,這湖還是人工挖出來的呢!
7月16日我們游玩了三疊泉、五老峰、含口、植物園,我最喜愛的是五老峰和植物園,先說五老峰,當我爬上第四峰的峰頂,向遠處望去,只看見山巒疊翠、樹木郁郁蔥蔥,正在這時只見白茫茫的云海從山底騰空飛起,不一會兒山群被云海包圍住了。植物園的溫室里,仙人掌都快長到房頂了,顯得很頑強細長含毒的紅花曼佗羅,可別看它外觀漂亮,其實,它的花、莖、葉都有毒。7月17日我們游玩了仙人洞、大天池、三寶樹、黃龍潭、烏龍潭、秀峰、白鹿洞書院,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寶樹,這三棵寶樹分別是這三棵:銀杏1500歲、柳杉600歲、柳杉600歲。第四天清晨我們回到了杭州,一下火車,一陣熱浪撲面而來,我好想念廬山的清涼。廬山真不愧是避暑勝地。名師點評:“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巧妙地把這樣的一句話用到作文中,這就是活學活用,你做得很好。“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蘆林湖,因為這個湖是毛主席游泳的地方,這湖還是人工挖出來的呢!
”既然是我最喜歡的,為什么不能用更多的筆墨來寫寫呢?游記也不能像記流水帳一樣。
2023年小學山西一游記(專業21篇)篇二十一
今年,我和媽媽去了河南焦作的云臺山。云臺山是一個很美的地方,處處生機盎然,云霧繚繞,真可謂是一個世外桃源。
第一站我們去了譚瀑峽。譚瀑峽又名小寨溝,相傳為隋末農民起義英雄劉武周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安營扎寨之地。沿著曲折的山路上山,大約走到在山的三分之一處,有一塊壽桃石。它的外形很像一個桃子,在它的左邊有一個缺口,傳說是孫悟空在偷吃仙桃時咬了一口后扔下來所成。繼續向上爬,大約在五分之四處有一塊唐王試劍石:這是一塊長方形的石頭,被兩座小山夾在半山腰,在它中間有一條筆直的裂縫,關于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當年李世民兵敗被困在小寨溝,他手下的姬康便給了他一把寶劍,說如果李世民能把山腰上的石頭劈開,則統一天下有望;反之,則一事無成。后來李世民真的把它劈開了,于是便真的統一了天下。譚瀑峽還有許多這樣的地方,譬如龍鳳壁、蝴蝶石、點將臺等。
第二站,我們去了紅石峽。紅石峽又名溫泉浴,被世人稱“為中原第一景”。紅石峽中的崖墻是由四億多年前奧陶紀石灰巖構成的。蛇曲盤延,就像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個“天然長城”。沿著陡峭的階梯向下走,有一塊含羞石:那是一塊龐大的石頭,終年只露出一角,就像是一位害羞的姑娘總是以一面來迎接往來的游客。離含羞石不遠,有一塊巖石名曰“相吻石”。關于相吻石還有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呢。傳說,白龍王和黑龍王是死對頭,但白龍王的孫子和黑龍王的孫女卻相戀了,由于他們的祖父反對,它們便相吻著從天上落下,化成石頭。以示它們的決心。
第三站我們去了茱萸峰。想必大家都知道唐朝偉大的詩人王維吧,他就在登臨此峰時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絕句。茱萸峰因王維而遠近聞名,再加上奇美的自然風光,更是使千萬游人流連忘返。
云臺山的旅游結束了,但這次旅游卻讓我增長了見識,還讓我懂得了保護自然的重要性,真是受益匪淺啊!
前幾天爸爸媽媽帶我去了云臺山玩了三天,當天我們冒著雨趕到車上,經過一天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云臺山。我們住的地方其實是附近的的一個小縣城罷了。那就是——修武鎮。我們選擇了一個小旅館,吃完飯,看了一會電視就睡覺了,躺在床上我幻想著云臺山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會有些什么好玩的呢?人會很多嗎?就這樣想著我睡著了。“甜甜,起床了!”媽媽叫著。我一看表,啊!“老媽這才五點多啊,你叫我這么早起床干嗎啊?”“今天六點就要出發了!”爸爸說。早上我們洗漱完畢,吃了點早點,就出發了。
到了那里我先看到的'是——云臺山,這三個字,兩旁是兩個大屏幕,正在放映著云臺山最有名的幾處景點,大概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我們進了售票大廳,那里旅游的團隊特別多,每一個導游各自拿著自己的旗幟有紅的、有黃的,樣子特別多只有我們的與眾不同,那是一只小猴子,可是那只小猴子只有兩只眼睛沒鼻子,這就是它的特點。買完票,我們就正式進入了云臺山。然后導游就讓我們去坐了觀光車,我們隨著山路盤曲而上,過了十幾分鐘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了。那里就是泉瀑峽,云臺山里最有名的一個大瀑布,可是它只有八月底九月初才有水,真可惜,沒看到最壯觀的,唉。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紅石峽,為什么說它是紅石峽呢,那就是因為它的石頭是紅色的不過,那可是挑戰體力的一部分。還有子房湖、獼猴谷、疊彩洞、茱萸峰等景點。其中最累的就是茱萸峰了,我們乘車經過了14個疊彩洞可是,那司機開得特別快,我們都不敢往下看,太嚇人了。經過了疊彩洞,就到了茱萸峰最底部,剩下的還要看自己的雙腿行不行了。經過導游的解說,我們要登山1723米呢,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爬上了艱難地路程兩個小時后終于到達了頂峰,然后在另一條道返回,我們最終完成了這項任務!
這些是我去完云臺山的感受和體會,我希望大家也去云臺山游覽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