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要有好的觀點和論點,還要有恰當的結構和合理的語言運用。在這里,我們匯集了一些膾炙人口的優秀作文,展示了寫作的魅力所在。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一
九龍峰腳下廟亭其間,古往今來,都是朝拜圣地:香火鼎盛,游客駱驛不絕,祈禱的心一顆比一顆虔誠.人們總是滿載希望而來,然后又帶著美好期待而歸,總之,這是人類一切希望的歸屬之地。
其實掉隊的成員也不只我一個,還有一個惠州低血糖的男隊員,寂靜的路上,瞬間便多了一個同病相連的人,也許連風都知道,空氣中有一種相依為命的味道.于是我們不約而同地邊走邊聊,走幾步停幾步慢慢地堅持勇敢往上爬.也許很多時候,我們的骨子里都有著一股類似的不甘心和倔強,雖然口中說著放棄,心里卻早告訴了自已:無論如何都不停止前進的步伐!
爬完了九龍峰,龍門和惠州的領隊就商量另走越野的路線.這條路線,是一條暫時還算原始的路線.山中的路要么就是險得在懸崖邊上走.要么就生滿雜樹阻擋著我們的前進,要么就陡得像爬壁般四肢貼地.我們時而像樹叢中穿梭的野人,時而又像一條非常優秀的紅軍部隊;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我們似乎已經深深地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沒有吃,沒有喝的艱辛。
時光總在流逝,這是個永恒不變的主題.在失意間,在得意間,在嬉戲間,在歡樂間,在談笑間,就這樣悄悄的,無聲地消逝著.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盡管有了一種無形的依依不舍,但我們還是邁著離別的步伐奔向自我的終點。也許很多時候,人生就是一種不斷選擇的過程:人生的驛站無處不在,不一樣的旅程決定不一樣的結果,不一樣的夢決定不一樣的人生!
晚上九點半到家。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二
隨一幫驢友到林州高家臺、黑龍潭游覽,早上6:,我一個人從家出來,到紅旗渠廣場,等了有10多分鐘,車就來了,經過教育局、建行、安鋼游泳館略作停留后,從電廠經安姚公路前往林州,大約9:00左右,到了林州石板巖鄉高家臺村。
下車后,從一戶農家的石頭房子后面,經過一人寬的小石頭縫進入到了往山上走的路,攀上一個水渠,沿著水渠的石頭路往前300多米,來到一個山溝,隨著山溝的石頭路朝水的源頭前行。一路上,清新的空氣、看著路邊的白色野菊花和不知名的綠色植物,聽著潺潺的水聲,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心情逐漸變得輕松和愉快,將城市生活中的煩惱和喧囂都忘在了腦后。
下午1點左右,開始往回走,到原來村頭的橋邊,往另外一個方向走另外一條路,下山,領隊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幾經周折,才找到下山的路,3:00到高家臺村口,大家休息、合影后坐車返回安陽。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三
前幾天,我和媽媽她單位里的同事以及她們的孩子們一塊去了趟風景秀麗的五龍潭。
我們一路上有說有笑,不一會兒汽車就來到了五龍潭風景區,只見一座高聳入云的大山站在我們面前,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漸入佳境”。我們沿著盤山公路繼續往前走,只見一座座大山連綿起伏,似乎手牽著手,肩挨著肩向我們走來。我們仿佛被一座座大山包圍了起來,跳進了大山的懷抱,不一會兒看到了一條小溪,我們沿著溪水終于來到了第一個潭――孚澤潭。我們已經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噓噓。我們休息了片刻,繼續往前走。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了第三個潭――潤澤潭,我們進行了野餐活動,還玩起了那冰涼清澈的泉水,那水冰涼冰涼的,踩上去舒服極了。我們五個小朋友一會兒向我灑水,一會兒向他灑水,噼里啪啦玩得高興極了,把衣報都給弄濕了。最后,我們還拍照留了念。只見那瀑布從高處傾瀉而下,遠遠望去,像一條銀帶高掛在天空中,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到瀑布前,只見那瀑布飛流直下,發出嘩嘩的聲響,似乎在演唱著一首動聽的歌曲。陽光照在被水流過的石頭上,現出了七彩的顏色美麗極了。后來,我們又參觀了其他兩個潭。
我愛山青水秀的五龍潭。
文檔為doc格式。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四
在我的家鄉廣州,有一個美麗的大花園―云臺花園。云臺花園位于白云山的南邊,占地二十五萬平方米,是一個高格調,以欣賞四季珍貴花木為主的全國最大的園林式花園。云臺花園里面有一個巨大的玫瑰園。里面的花各種各樣,有月季、玫瑰、三角梅……它們婀娜多姿,多得數不清,看起來像美麗的小仙子。
各種各樣的花在陽光的照射下,變得亮晶晶的。風來了的時候,它們就會彎下腰來躲避,好像在玩耍。聽說玫瑰花還可以做成花茶呢!從玫瑰園出來,一直向上走,就會看到一個大大的花鐘。花鐘是由各種各樣的花組成,因為這些花不常見,所以我都不認識。沿著小路走過去,有一個透明的玻璃溫室,那里面十分溫暖。里面的植物很多,至少有上百種,如:五角紅星、鳳凰竹、仙人掌。因為這些植物喜歡溫暖的環境,它們在溫室里可以快樂的生長。往下走,有一個迷你的摩天輪,叫“倫敦眼”,有兩層樓那么高。還有一座大橋“倫敦塔橋”。這兩個建筑都是仿照英國倫敦的建筑物設計的,十分獨特。一直往下走,我看到了許多名人的雕像,再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些由布和鐵絲做成的人,旁邊還立著些牌子,上面寫的是關于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從這兒,我學到了許多典故。云臺花園真美麗呀!我愛云臺花園,希望它能更加美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五
今天陽光明媚,二姑媽組織我們去神龍潭游玩。翻過幾個山坡,我們來到了神龍潭四周懸崖峭壁,谷底山花爛漫山間一股瀑布飛流而下谷底一潭深水深不見底。傳說百花仙子和青龍結了婚了,有一天,青龍和百花仙子發現了一個沒有供海龍王的村子所以村子非常干旱青龍看了立刻布下了雨忽然海龍王來了海龍王氣分的剁掉了青龍的頭從青龍頸處流出來了一股清流便成了神龍譚。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六
3月31日一早,我們一行驢友40多人租了輛大巴車,踏上了去濟南市東南部40多公里外的七星臺風景區驢行的征途。大巴車到了歷城區仲宮鎮與章丘市垛莊鎮的搭界處,開始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爬山,也不記得轉了多少道彎兒,終于爬上了七星臺。
七星臺,又名四角城。“七星”指的是七座山。哪七座山呢?聚兵頂、鳳凰山、東嶺山、西嶺山、青龍山、四界首、出品官是也。因為這七座山山頂都比較平緩,布局又如北斗七星相似,所以當地人就稱呼這“七星”匯聚之處為“七星臺”。
我們從七星臺索道站附近下了車,如果乘索道去對面的東嶺山,估計也就幾分鐘的時間而已,但我們是來驢行的,乘索道登山,也就失去了意義。領隊帶領我們從索道站旁邊下了山谷。山谷里有個小村莊,叫岳滋村,村莊幾乎完全被四周的山嶺圍了起來,仿佛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從谷底昂首看空中索道,只見索道車廂就像個籃子似的吊在空中,可能是沒有游客乘坐,還是其它的原因,索道車廂懸在空中一動也不動。
有部分驢友與岳滋村的村名碑照相后,大家開始爬山。我們爬的這座山叫做東嶺山,也就是索道站的南站。山坡比較陡峭,對于我們大部分的驢友來說,這根本算不了什么,不過是一道小菜而已,但對于新驢來說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開心一笑是我們上周一起去長清看過杏花的新驢友,這是她第二次跟驢群驢行了。我見她爬山氣喘吁吁的樣兒,就有點想笑,但更多的是同情,因此每到比較艱難一點的地方,我就主動地拉她一把,待登上山頂的時候,大家都有說有笑的,她卻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說,累死了!大家都笑了。
休息了一會兒,驢群開始沿著山脊行走。因為這里是新開發不久的景區,山脊上的松林里修建了水泥小道,行走起來就方便多了。站在東嶺山上,只見天空一碧如洗,幾朵白云漂浮在天上,顯得天空更藍了。我就想,如果濟南市區也能有這樣的藍天該多好啊!清新的空氣清涼甘甜,一點土腥味也沒有,在這里你完全可以張開嘴巴大口地呼吸,好像人的五臟六腑也被清洗了一遍似的,心情也頓時無比地舒暢起來了。山嶺上的樹木密密匝匝的,而松樹似乎更多一些,且多是一些老樹,樹干大都有碗口一般粗了;目光所及之處,漫山遍野,到處都是墨綠的松林,自己仿佛又在享受一場視覺的綠色盛宴似的。剛才在山谷里,還沒覺得有風,現在在山頂上,山風不知道從哪兒忽然吹過來了,似乎還比較大,風過處,引來了陣陣松濤,令人舒心極了。那“嗚嗚”的松濤聲,一陣一陣的,仔細聽起來與大海里的波濤聲是多么地相像啊!我不知道別人此時的心情如何,反正我覺得能在這松林的海洋里聽聽松濤聲分明也是一種浪漫的享受了。也不知道是誰發明了“松濤”這個詞兒,以前都疏忽了,其實并沒有真正地感受過。如果不是今天來到七星臺,可能還弄不清楚松濤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聲音呢,這也算是今天的一份意外收獲了。
翻過了一道稍高的山梁,是個下坡,一道石墻驀然橫在了眼前。這道石墻,其實根本就沒有正兒巴經地壘砌過,只是簡單地堆壘在一起,高不過兩米,寬不過一米多點,像一條長蛇似的蜿蜒于松林里,一眼看不到盡頭。忽然看見墻邊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寫有篆書“齊長城”三個大字。原來這就是著名的齊長城遺址了!這塊石碑顯然是修建景區時立的,卻不知道為什么三個字寫得不怎么清晰,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別的原因,我是搞不懂的。齊長城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在位時開始修建的,西自濟南市長清區(原來叫長清縣)黃河邊,東至青島市黃島區入海處,蜿蜒于齊魯大地的崇山峻嶺之中,經過了1518座山峰,長達618公里,跨越19個縣市區,幾乎將山東全境一分為二。齊長城是齊桓公為了抵御魯國和楚國的進攻而修建的防御工事,工程浩大,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長城,距今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比秦始皇時期修建的長城早了400多年。相傳,孟姜女哭長城不是哭的秦長城,而是哭的齊長城。至今,在山東境內多個縣市區都有保護得比較好的齊長城遺址,其中以淄博市淄川區淄河鎮涌泉村的劈山上一段齊長城和濟南市長清區大峰山頂上的一段上千米的齊長城遺址最為著名。現在各地政府都很重視齊長城的`保護工作。如淄川區劈山上就建設了齊長城遺址保護園,園內有古齊長城遺址、劈山關、烽火臺、一線天以及孟姜女哭倒長城斷墻處、姜女臺、連心橋等歷史遺跡。
七星臺這段齊長城,我沒有全線考察過,因此它究竟有多長,我就說不清楚了。
我們沿著與齊長城相同的方向順著山坡往下走,大約走了四五百米的距離,眼前矗立著一座大橋,這座橋叫做鵲橋。鵲橋架在兩山之間,中間是一條深邃的峽谷,橋長300米,高70米,寬約3米,兩頭為兩個門狀橋樁,采用斜拉鎖吊起中間的橋板,橋中間處為一段顫橋,人走在上面,似有顫動的感覺,令人驚心動魄,膽子小的人多不敢在此久留。我一向膽子小,還有恐高癥,今天也不知道哪來的膽氣,我竟然敢站在70米高的橋上往橋兩邊的谷底看了一會兒,還匆匆地胡亂拍了幾張風景照片,卻沒心思去欣賞兩邊的美景,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趕快過橋去。當我踏上橋南頭的土地時,一顆懸著的心才算落了地。
過了鵲橋,就是新建的長城了。新長城是仿照北京八達嶺長城的樣兒沿著山脊而修建的,蜿蜒2000多米,有烽火臺多處,看上去也蠻雄偉壯觀的。遺憾的是,工程完工不過十年左右的時間,城墻就多處出現墻皮剝落現象,露出的紅磚也開始風華,用手一扳,磚頭就松散了,估計挺不上幾十年,極有可能就成為一道危城墻了吧。
出了新長城,我們又開始下一道山谷,山谷下面是一座小型水庫。山坡十分陡峭,好在有臺階和扶手,我小心地扶著扶手下到水壩上。水壩將山谷攔腰截斷,攔蓄了從上面山谷里流淌下來的山泉水,形成了一座小型水庫,這個呈月牙狀的水庫就是瑤池了。瑤池水清澈碧透,綠波蕩漾,傳說是西王母沐浴凈身之所。有人往水里扔了一枚石子,可能是試探水深吧,只聽水里“噗”的一聲響亮,濺起了十分微弱的一點雪浪花,水之深是無容置疑的了。水壩外面有的地方淌著水,“嘩嘩”的流水聲在寂靜的山谷里分外響亮。
過了水壩,又開始爬一座山,山坡十分陡峭,坡度幾乎有八十度,因為在山下無法看到山頂,因此不知道這座山究竟有多高。好在有石階和扶手,就像從天上放下來的天梯似的,一眼望不到頭。如果沒有石階和扶手,要攀登上去,幾乎就是不可能的。我看看“天梯”,從心里就有點怵頭,但見別人在攀登,自己也只好硬著頭皮跟上。因為臺階甚為陡峭,而且臺階又比較窄,我擔心踩不穩固摔下去,也就無心觀賞山景,只是一直低著頭,兩只手牢牢地抓著扶手,既不敢抬頭看,更不敢往后看,小心翼翼地一步一個臺階慢慢地往上攀登。也忘了攀登了多久,忽然聽到有人說,到了!我才敢抬頭一看,原來自己已經成功地攀登上山頂了。只見頭頂上有座門坊,門坊橫楣上書“天門”二字,好像是著名書法家舒同先生的手跡。站在門坊邊上,看看來路,我對自己的膽量都感到吃驚。這段石階距離大約有二三百米吧,雖然長度上不能與泰山十八盤相提并論,但就其陡峭而言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靜下心來,一琢磨,這個門坊橫楣上的“天門”二字,感覺甚妙,我嘗試著換個別的名字,想了半天,竟再也找不到比這兩個字更準確的了。
上了天,前面不遠處便是蟠桃峰,上面立有一塊狀似菜刀的巨石,正面刻有“蟠桃峰”三個字。站在蟠桃峰上,放眼四望,群山起伏,就像一條條蜿蜒游動的蟒蛇似的;座座山峰就像大海里的一個個島嶼,“島嶼”周圍風生云起的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彩畫似的;云生林壑,如夢似幻,一幅山川壯美的錦繡圖畫令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
我們到達西嶺山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一點多了,我的肚子早就咕咕叫了。領隊說,我們就在這里吃午飯吧。
飯后,領隊說,西嶺山山頂上還有一座四界首碑,誰愿意上去看就去看看吧。我們幾個驢友又爬了將近一百米的山,沿著山頂小道找到了四界首臺,四界首碑就立在中間。石碑正面刻有“四界首”三個大字,背面刻有:一步跨兩國,一腳踏四地。關于這一步跨兩國,究竟指的是齊魯兩國呢?還是齊楚兩國呢?驢友們爭論了起來。有人說,應該指的是齊魯兩國;也有人說,應該是齊楚兩國,理由是公元前256年,楚國就滅掉了魯國,從這時起,這里應該是齊楚兩國的邊界了。我覺得驢友們說的都有道理,這兩國,應該分別指的是早期的齊魯兩國,和后來的齊楚兩國。一腳踏四地,當然是指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全國實行郡縣制,這里便成為泰安、萊蕪、章丘、歷城四縣的交界處,四界首名稱由此而來。四界首碑西面不遠處,還有一塊小點的石碑,高一米左右,為三棱面,三面分別朝向三個方向,上面刻有岱岳、歷城、章丘,用紅油漆描寫了,分外醒目,下面落款為國務院,1998年。
坐上大巴車座椅的時候,我就一動也不愿意動了;回返的汽車開動之后不久,我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七
立夏過后,與驢友們一起爬山,有人提議去河南林州太行大峽谷看看。有去過的驢友說太行大峽谷的景色很美,值得一看。有的說,最好夏天去,看瀑布從天而降,太壯觀了;有的說,秋天去好,看滿山的紅葉,別有洞天;有的說,現在正值春末夏初,天氣還不太熱,比較舒服。也算是鬼使神差吧,最后大家多傾向于現在去。于是群主在qq群公告欄發布了召集帖子。沒過兩三天,一輛大巴就滿員封貼了。在一個周六的中午,我們的大巴車開進了林州太行大峽谷。
我們落腳的林州市石板巖鄉的一家農家樂就位于大峽谷內,驢頭已經提前跟農家樂聯系好了食宿。我們先分配了房間,然后吃飯。下午兩點鐘,我們即出發,先參觀王相巖景區。
一、王相巖。
王相巖景區離我們的住處不遠,大巴車一會兒就到了。下了車,往周邊山上一看,赭色的山體上,幾道嫩綠的灌木叢像綢帶一般橫向將巖壁分隔成若干層,且綿延得很遠。我發現,林州一帶的太行山幾乎都是這種模樣,也算是獨特的地貌奇觀了。不僅如此,山體巖壁也像千層餅似的,不過紋縷更為細密一些罷了。也難怪,大峽谷一帶的民居房頂都由石板覆蓋,這比大多數的北方民居用燒瓦覆蓋房頂就結實得多了。景區位于南北向的大峽谷內又往西凹進去的一段谷中之谷,像一個大大的字母“n”。大門就在“n”的開口處正中。我們一起來的驢友有多人是故地重游。驢頭向我們介紹說,你們看見左面巖壁上的側立狀“w”形梯子了嗎?我們一會兒就從那里登上去,然后沿著石壁上的林蔭小路再去攀登摩天筒梯。我們隨著驢頭手指的方向看去,那絕壁上一架側立狀“w”形的天梯隱約可見,我當即有點驚駭,擔心不敢攀登。來之前,我只了解到這個景區有架摩天筒梯,高達百米,膽兒小的人甭想上去。為是否攀登摩天筒梯,我糾結了一路。現在看到這個絕壁上的側立狀“w”天梯,就像掛在懸崖上,我是一點兒思想準備都沒有,頭頓時就大了。驢頭說,“w”形天梯看似危險,其實很結實,大家都不必擔心,一點事兒也沒有。聽驢頭這么一說,我就有了底氣,決定斗膽一試。
進入景區大門不遠處,先是過一座幾十米長的懸索橋——蕩魂橋,接著攀登了一段蜿蜒幾百米高的石階,因為山高林密,沒有一絲風透進來,我渾身一會兒就濕透了。到了“w”梯下,抬頭看看刀劈一般的崖壁上的懸梯,雖然還是有點打怵,但到了近前,開弓就沒有回頭箭了。我抓緊扶手,跟隨驢友一步一個臺階,倒也沒覺得有多么恐怖。隨著梯蹬逐漸地升高,有的梯蹬木板出現了松動,踩上去還咯噔咯噔地響,我的心便撲騰撲騰地直跳起來。我停下腳步,沉穩了下情緒,擦把汗,然后繼續攀登。攀登到了一半,偶爾從腳下的縫隙看見下面的萬丈深崖,我的腿就又有點打哆嗦。驢友提醒我,不要往下看,我便立即收回目光,擦把面上涔涔而出的汗水,然后集中精力繼續往上攀登,直到成功地登上懸崖。這時,山風也像及時雨似的立刻送了過來,清涼舒心極了。見我滿頭大汗,驢頭說,看把你緊張的。我說,攀這么高的懸梯,我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呀,能不緊張嗎?驢頭說,一會兒爬摩天筒梯,比這里驚險刺激多了。你知道咱們群里的情吧,她膽兒夠大了,去年來時,她在筒梯上都嚇哭了。聽驢頭這么一說,我對攀登筒梯簡直沒了半點信心。
驢友們陸續攀登上來,大家都在懸崖邊上的小平臺上休息。在懸崖邊上有塊立著的巨石,上面刻有“太行大峽谷”幾個大字,大家紛紛照相留念。平臺一邊有人擺個小攤做生意,賣冰糕、礦泉水、水果等。有驢友看見電冰箱,驚訝地詢問攤販,這個冰箱你們是怎么弄上來的?不知道攤販是聽不懂還是不愿意回答,竟然沒理睬,驢友也不便追問了。
在小平臺上休息了一會兒,身上的汗水就消了。前面有幾位驢友又開始行動,我便跟上來。這一段路,比較平坦,山路都在蓊郁郁的林蔭里,太陽只能偶爾透過樹隙篩下一星半點兒的光影,斑駁陸離,如畫一般。可能是剛下過雨的緣故,地面還比較潮濕,空氣十分清新,走在這樣的小路上,給人的感覺就一個字:爽!小路在懸崖絕壁邊緣上,因為有欄桿保護,所以一點也不用擔心安全。透過樹隙往峽谷對面看去,只見山峰崚嶒,巍峨俊秀,一座連著一座,就像名家畫得似的,看的人心情十分愉悅。
不覺就到了“n”的底部,崖壁下面有一處水潭,不大,潭邊一塊石頭上刻有三個大紅字:仰天池。高聳的懸崖上掛著條細碎的小瀑布像從天上撒白米似的,水流密集地砸在水潭里,嘩嘩有聲。
不經意間抬眼一望,左邊不遠處樹梢上緊靠著懸崖直立著一根高大的筒狀天梯,像螺絲一般直插云霄。我知道,這大概就是那架令我糾結一路的88米高328級臺階的摩天筒梯了。看完了仰天池,有驢友提出接著去爬筒梯,多數人響應,也有人嚇得不敢去爬。見我猶猶豫豫,有曾經攀過筒梯的驢友鼓勵我說,這梯子就是高點,但很堅固,只要抓牢扶手,踩穩梯蹬,就你這身體,上去沒問題。其實我又何嘗不想上去,畢竟來一次不容易,不上去體驗下徒留遺憾啊。驢友的鼓勵起了作用,我心一橫:上!于是與大家一起往筒梯而去。
到了筒梯跟前,仰望筒梯,見有人攀到了中部,有人正在接近頂端,還有人已經站在梯頂懸崖邊扶著欄桿瀟灑地往下觀看,其中不乏女人,我的不服輸的勁頭上來了:女人都能攀上去,作為一個爺們,卻在這里唯唯諾諾的,真是丟人!我毫不猶豫地緊跟著驢友登上了筒梯。隨著梯蹬越來越高,不遠處那個仰天池也是越來越小,我忍不住又往腳下的地面看了一眼。啊!地面上剛到筒梯跟前的驢友就像一些小孩子似的,我頓時有點眩暈的感覺。為了壯膽,我大聲問前面的驢友,還有多遠啊?前面的驢友回答說,馬上就到了。我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自己鼓勵自己:一定要踩穩、抓牢。當登上最后一個梯蹬,踏著小吊橋站到懸崖邊的平地上時,我簡直不敢相信,我居然成功了!激動的心情一時無以言表。
稍稍休息,觀賞了下周邊景色,我們幾個驢友又沿著懸崖邊的一條狹窄的像是躺著的“u”型棧道,繼續前行。棧道比較低矮,不過1.米多高,像是人工開鑿的,大家通過時都必須彎腰低頭,高個子甚至得雙手著地爬行。懸崖邊上有欄桿,下面便是萬丈深崖,我斗膽瞥了眼懸崖下面,下面正好是綠樹環繞的仰天池,從高空俯瞰仰天池,這是一個圓形的綠色水潭,就像一個大盆似的。“大盆”邊緣有一些游客像“螞蟻”似的在蠕動。這樣彎著腰走了大約百多米遠,才能夠直立起來走路。
我們轉到了筒梯對面的壁臺上,這兒有一座小廟,看樣子香火不算旺盛。一位普通打扮的中年男子對我們說,上香不要錢,捐錢隨意。我們到過的廟宇太多了,見神就拜不是我們的做派,因此沒有一個人請香,大家瞥了一眼便過去了。忽然抬頭見頭頂山崖上還有座廟宇似的建筑,我們又沿著臺階上去看個究竟。巖壁上有處小瀑布,不大,稀稀落落地從上面往下灑著水,像調皮孩子從上面往下撩水玩兒似的。我們從瀑布下面跑過去,但還是淋了一些水身上,涼浸浸的,很舒服。旁邊還有一處山泉從成人高的巖壁上往下筆管狀流淌著。有驢友用礦泉水瓶子接了一些,喝了一口道,真甜啊!于是又有幾個驢友過去接水喝。我因為腸胃不大好,沒敢喝。喝了山泉水之后,我們開始尋找下山的路。見有兩位像是當地村民打扮的大嫂,也不知道她們在這里干什么,大嫂很熱情地指給我們下山的路。
驢友們又陸續的在景區入口處會齊了,然后坐大巴回到農家樂。晚上,驢友們喝著從濟南帶來的扎啤,吆五喝六,氣氛十分熱鬧。我一高興,又喝多了點,什么時候回到的臥室,自己都不知道了。
二、桃花谷。
第二天一早,我被窗外啁啁的鳥鳴喚醒了。睜眼一看,天已大亮了。起床下到一樓,有驢友比我起得還早,幾個人坐在外面石凳上聊天、抽煙。與他們打了招呼,我就坐在旁邊一把杌凳上,觀賞峽谷風光。峽谷上空彌漫著淡淡的霧靄,對面的山脈像著了輕紗似的。遠處不時傳來幾聲高亢的雞鳴聲,斷斷續續的狗吠聲,覺得很是親切。天像是有點陰,一陣微風拂來,涼颼颼的,我打個寒噤,于是回房間換了件長袖衫。今天天氣十分涼爽,對于出游很有利,我心里很是高興。上午8點鐘,我們集合齊了人馬,乘車來到了桃花谷景區。
進入景區大門后,大家換乘景區中巴沿著谷底走了大約不到兩三公里的路下了車。迎面一座山峰,高高的懸崖上寫有三個大白字:飛龍峽。只是字跡不太清楚了,勉強能認出來罷了。這兒的景色太美了!有驢友看了周邊景色忍不住發出了贊嘆聲。拐了一個彎兒,忽然聽到嘩嘩的水聲,循著水聲望去,只見一道瀑布從一個狹窄的山谷里跌落下來,寬幅有三四米,高度十幾米,下面有個較大的水潭。水潭邊的巖壁上,也有不怎么清晰的三個紅字:黃龍潭。黃龍潭內有一處方方正正的`平臺,叫琴臺。景區介紹說,相傳姜子牙曾在此彈過琴。我有點想笑,反正是傳說,誰也不用為真假負責,即使是景區杜撰的又能如何?國內許多景區缺少人文就杜撰一些傳說糊弄游客,許多人信以為真,實在有點可惡。
踩著水里的石板,跳躍著過了水潭,前面有棧道掛在崖壁上。棧道看似也很危險,也許是昨日膽兒練大了的緣故吧,我若無其事地登上棧道。轉了個小彎兒,就到了黃龍潭瀑布的上方。踏著瀑布上方的頗似天然的石拱橋,又踅到了峽谷的右面,棧道仍然在巖壁上往前延伸。棧道下面是一個深綠色的水潭,有三四百平米大,水深四五米。水潭四周絕壁高聳,就像一處甕狀的天井似的,僅在東面有處豁口,就是黃龍潭瀑布的下瀉處。水潭西面也有條瀑布從二三十米高處沿著石壁像一條白龍似的筆直地瀉入水潭內,轟轟的水聲因為在甕狀的天井內聲音特別大。瀑布旁邊石壁上有三個石刻紅字:白龍潭。白龍潭與黃龍潭上下相連,白龍瀑與黃龍瀑水聲相聞,真是無獨有偶,珠聯璧合,絕了!我想,現在還不到雨水豐沛時節,這瀑布就如此壯觀,如果到了雨季,這瀑布的氣勢豈不更是了得?我們沿著棧道繞著白龍潭轉了大半圈兒,竟然不忍心離去。
桃花谷也是一條谷中之谷,比較狹窄,地勢呈不斷上升狀態。谷底小溪潺潺,走不遠就有一處小瀑布,下面連著一個小水潭。瀑布有的地勢高點,有的地勢低點;有的水流大點,有的水流小點。水潭有的呈圓形,有的呈長條狀,形狀五花八門,但水好像都比較深,多呈深綠色。走著走著,峽谷突然變得更為狹窄,就像一線天似的,奔涌的溪流中間卡著一塊圓形的巨石,將瀑布一分為二,跌入下面的小水潭,形成二龍戲珠的奇觀。過了“二龍戲珠”,峽谷又開闊起來。前行了大約有一公里,谷底左面有一塊稍圓的巨石,高三四米,直徑三四米,下面懸空,僅有一面靠在石壁上,給人的感覺像是不怎么牢靠似的。上面有個石刻大字:悟。我在這里“悟”了半天,可能自己過于笨拙吧,也沒“悟”出個子丑寅卯來,不知道作者的意圖是什么。也曾去過不少景區,石刻是少不了的,這個“悟”字倒是寫得規規矩矩,游客都能認出來。但是也有一些名人題詞刻字不僅字寫得丑,而且龍飛鳳舞的,弄得大多數人不認得,于是眾人就猜,鬧出了不少的笑話。距離“悟”字石不遠處,有一道較大的瀑布,但時下瀑布水量較少,不大怎么壯觀。我曾見過這處瀑布盛水期的照片,其形狀、氣勢,頗有貴州黃果樹瀑布的范兒,因此當地有人稱其為小黃果樹瀑布。
桃花谷的盡頭還有一處桃花瀑、桃花潭景觀,據說桃花瀑高達346米,為亞洲第一高瀑,卻不知道什么原因,沒人帶領我們去那里看看,甚為遺憾。出了桃花谷,是一處停車場,游客在此換乘觀光車,游覽四十余公里長的天路。因為人多車少,我們在此等了接近一個小時才乘上了觀光車,沿著天路觀賞峽谷風光。天路是沿著懸崖修建的,有的路段在懸崖的中部,有的地方是在懸崖的頂端,整條路蜿蜒曲折,高高低低,遠遠望去,就像一條白龍在峽谷巖壁上飛騰,煞是壯觀。我們的觀光車從懸崖邊上飛馳著,驢友們都被壯麗的峽谷風光感染了,一個個激動無比,紛紛隨著觀光車播放的歌曲一起唱起來,真是一車歌聲,一路歡笑,開心無比。到了一處觀光點,我們下車觀光。這是一段透明玻璃修建的懸崖棧道,寬兩三米,長二十幾米,欄桿、底部都是由透明玻璃構成。人走在上面,身體就像懸在萬米高空似的。我踩著玻璃,心驚膽顫,連半步都不敢邁了。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八
白云山腳下有個花園叫云臺花園,云臺花園是花草的天堂。那里的花朵色彩斑斕,有黃色、白色、藍色、紅色等。鮮艷的花朵吸引來了許多各種顏色的蝴蝶,蝴蝶在花朵的上空飛舞,整個畫面優美極了。
云臺花園的黃花早上是張開的,草地就是金色的。當花朵合攏時,草地就是青色的。云臺花園有一個大大的玫瑰園,現在正是玫瑰盛開的時候,里面有各種品種的玫瑰花爭先恐后地開放,有紅色、黃色、粉紅色等顏色。有的開得像碗口一樣大,有的開得像杯口一樣大,形狀各異,美麗極了。云臺花園還種著許多五顏六色的郁金香花,它們長著粗壯的枝桿,花開得就像一個個小拳頭,遠遠望過去像一個個小鼓手在狂歡。
最神奇的是云臺花園半山腰有一個大湖,湖水碧綠碧綠的。當我走到湖邊時,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湖中央有個高低不同的噴泉,一陣風吹過,高高的噴泉像扭動著長長的細腰在跳舞。湖邊還有兩只快活的小鴨子在戲水呢!
云臺花園這兒真美呀!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九
下了好幾天的雨,天氣終于放晴了。我對媽媽說:“今天天氣多好呀,我們到五龍潭玩吧。”媽媽答應了。
到了五龍潭,爸爸去超市買吃的,我們先買票進去了。今天人好多呀!我心想:大家在家呆了這么多天都憋壞了,今天很涼快,小朋友們都出來瘋瘋吧!
我們往東走,到了接泉水的地方,看到有人在接泉水,我們也接了些。我們邊往前走著,爸爸追上來了,我們就一邊走一邊吃。走著走著,看見前邊有很多人在那里玩水,我們就興高采烈地跑了過去。水很淺,我提著裙子,小心翼翼地走進了水里。泉水真涼啊,涼爽地感覺一下就傳到了我的心里。
我高興地在淺水的地方玩了一會,看到都是小不點在這玩,大孩子都在深水處,我又想去深水的地方玩。媽媽怕我摔倒了,也下來了。我對媽媽說:“我想到深水的地方玩。”媽媽先站到深水處,小心地扶著我走到深水的地方。我玩了一會,就對媽媽說:“媽媽,我自己在這里,你把妹妹抱下來玩一會兒吧。”媽媽上去從爸爸手里接過妹妹,到淺水的地方玩了。開始妹妹不敢下水,就用腳踢水玩,可能是感覺到了水的涼爽,膽子大了起來,站到了水里,還用腳不停地踩水,水都噴到衣服上了,把衣服全弄濕了,可是她一點感覺也沒有,還是玩得很開心。爸爸把我叫上來說:“前邊有打水仗的,我們到那去玩吧。”我們來到了打水仗的地方,看到有很多小朋友拿著水槍專心地打水仗呢。打鬧聲、嘻笑聲、尖叫聲不斷,一片熱鬧的場面。我們小心地走過去,還沒等玩呢,就被水槍噴出的水淋了一身,我們趕快上來了。媽媽說:“我們回家吧,妹妹困了。”我不高興地說:“到前邊再玩一會吧。”爸爸說:“過幾天再來,先回去吧。”我說:“說話一定要算數啊。”
在回家的路上妹妹就睡著了,而我呢?我呀,期待著下次再來五龍潭玩水!
公眾號:秦皇島現代寫作學校。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十
濟南的五龍潭,在北魏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相傳,當時人們要是擺下食品,祈求五龍王下雨,次次靈驗,有求必應。后來元朝有好事者,到五龍潭來造了廟宇,還修了五龍王的牌位。后來這里就被稱為五龍潭。
暑假的一天,我們去五龍潭游覽。一進五龍潭大門,就有一塊巨大的石板,上面盤旋著五條龍,每條龍的姿態都不相同。五條龍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兩邊都是花草樹木,一片蔥郁。
繞過大石板,才真正來到五龍潭景區,到處都是水。我看見過綠草如茵的清水河,也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可從沒看見過五龍潭的水。五龍潭的水真清啊,清澈得使人禁不住想伸出手掬一捧;五龍潭的水真多啊,多得整個景區到處都是;五龍潭的水真美啊,有的細流涓涓,有的奔放噴涌,有的坦蕩如北方漢子,在青石板上肆意奔流,有的如南國少女,隱于山石之后,趁你不注意,給你一個驚喜。
五龍潭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魚。五龍潭的魚可真多,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魚,我估計那里的魚會有數萬尾。五龍潭的魚可真奇,不僅有普通的金魚、錦鯉,還有一種黑色的魚,十分的大,它是魚界的巨人,最大的足有一米多長。我在欄邊靜靜地看魚,享受這難得的假期。
濟南還有許多景點和兒童娛樂場所,可都比不上這五龍潭里的水和魚。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十一
離學校不遠有一處具有質樸野逸風格的園林水景園,那里樹木茂盛,百花齊放。沿著由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地穿過長滿綠茵茵的草地,在小路的盡頭,有一眼清泉叫“五龍潭”。
一潭碧水,明鏡可鑒。潭邊怪石嶙峋,如犬牙交錯。潭邊長有墨綠的青苔,游人一旦踩上去,準會滑倒。那油亮的冬青,那一簇簇鵝黃色的迎春花,給五龍潭織了一條美麗的紗巾。水是那樣綠,綠得像一面綠色的翡翠;水是那樣的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細細的黃沙和游人祈福丟的硬幣。一陣微風吹過,那潭邊千萬條才展開黃色的嫩葉的柳絲。婀娜多姿,像是一位披著長發的少女對著明鏡似的潭水梳妝打扮。
最吸引游人的。,要屬那潭中一群群五彩的鯉魚了。它們成群結隊,追逐嬉戲。時不時有大點的魚躍出水面,擊起一陣陣水花。當一群肥碩的白鵝劃過時,魚兒紛紛逃散,生怕成為白鵝的水中餐。手里拿著魚食,坐在潭邊的碧石上,慢慢地投上幾顆魚食看著那魚兒爭搶魚食,心里再多的煩惱也會一掃而空的。
這就是美麗的五龍潭,這就是我家鄉的五龍潭。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十二
五龍潭游記今年的“五·一”勞動節,我和爸爸去鄞州的五龍潭玩。那里有許多懸崖峭壁。如果你到那里去爬山,真是可以好好地“勞動勞動”了。傳說中有五條龍,他們一起隱居在天井山上,所以才形成了“五龍潭”。先說一井龍潭——孚澤潭吧。潭里的水清澈見底,還有著變幻的色彩,它一會兒變成湖藍色,漸漸地,又變成了草綠色……那峭壁上的瀑布真有點兒李白詩中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接著我們來到了二井龍潭——昭澤潭。那里溪水潺潺,泉水叮咚。我迫不急待地脫去鞋和襪,赤著小腳丫,沖向溪邊,小心翼翼把腳伸進溪水里,哇,真是透心涼啊。三井龍潭——潤澤潭是一處“斜沖瀑布”。水“嘩嘩”地“往下跑”,非常歡快!我的小腳丫也跟著歡樂的“節奏”在巖石上蹦來跳去,就像一只歡快的小松鼠。四井龍潭——利澤潭特別深,深得水都變成了深藍色、墨綠色。雖然潭水很深,但不時地還會從石縫里鉆出幾條小魚兒呢!巖石有大有小,奇形怪狀非常美麗,清水、奇石和魚兒搭配起來,就像一處仙境。在爬上山頂的路上,我們又遇見了五井龍潭——顯澤潭……知道么?為了能隨時享受在溪中玩水的樂趣,我都是光著腳丫登山的,別以為這樣很“艱辛”,我那在涼絲絲的溪水中浸過的小腳丫,踩在被太陽曬得熱乎乎的青石板上,舒服極了。這還是我頭一次在野外光著腳走路呢,真有趣。五龍潭的天是那么藍,山是那么綠,水是那么清,空氣是那么新鮮,深深地吸引著我和爸爸,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這次五龍潭之行真是太有趣了。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十三
暑假,我回山東外婆家游覽了五龍潭。那里,青山綠水,鶯歌燕舞,多么美麗啊!
來到正門,進去便是一條鵝卵石的小路,彎彎曲曲,一側的小河蜿蜒而伴,再往前走是一棵長滿枝葉的柳樹,像一把撐開的大綠傘。
柳樹旁邊是石欄,下面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山泉,清風吹拂柳條,好像小姑娘在梳理著一根根長長秀發。
繞過柳樹,便到了五龍潭。我們在龍頭下觀賞著,好多美麗的.水花,有一齊列的,有彎曲的,很多種,叫不出名,全憑你想象。
臺上昂著五個龍頭,每個龍頭都吐著水花,長年累月,不知疲倦吐著,就像龍真的飛了起來,駕著云朵,在吐水降雨呢!水落進大約三、四米深的潭中。潭四周有許多鮮花,綠草。小潭里的水很清很清,綠綠的,倒映著綠樹紅花。一條條小巧玲瓏的金魚紅的,黃的,白的,黑的,不計其數,悠閑地東游西逛,全憑它自已的高興。這是一個五彩的水潭,精靈的水潭!
五龍潭,神奇而美妙,讓我陶醉其中,讓我流連忘返。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十四
國慶長假中,爸爸媽媽帶著我們來到西峽龍潭溝,我很快就被這里的美景迷住了。
龍潭溝的瀑布很美。四連瀑一個連著一個,從天而降,飛流直下,浪花在巨石上飛舞,它的笑聲在山谷上空回蕩。這正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們歡呼雀躍,合影留念,拍下了這美好的瞬間。
龍潭溝的潭很美。其中青龍潭水面寧靜,就像一位安靜的小姑娘;潭水被一條條大青石環抱,就像一個臥在群山中的青龍,威武極了。
龍潭溝的山很美。兩邊的大山連綿不斷,錯落有致,蒼松翠柏,云霧環繞,微風輕拂,山巒時隱時現,好像在和我們捉迷藏。山坡上的楓葉紅的似火,紅的似天邊的晚霞。這真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龍潭溝的百草茶很美。喝起來香甜可口,還能消炎去火。我的嗓子本來就發炎了。結果喝了百草茶后,慢慢變好了。
龍潭溝的工藝品很美。大大小小、琳瑯滿目的工藝品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我最喜歡的是一個小巧玲瓏的粉色小背包,爸爸發現我對它愛不釋手,就毫不猶豫的買下了。我背上小背包,心里像吃蜜一樣甜。
啊,我愛龍潭溝,我愛大美西峽!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十五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龍潭溝。龍潭溝位于河南省伏牛山腹地的西峽縣雙龍鎮,距西峽縣城30公里。它以山秀、石奇、水澈、林茂、潭幽于一體,被譽為“中原一絕,人間仙境”。
龍潭溝全長12公里,自然落差近千米,分別顯現出龍頭、龍口、龍角和龍身,這應該就是龍潭溝名字的由來吧。
我們沿著山路向前走,越來越覺得涼快了。走著走著,就聽前面一陣陣松濤般的吼聲響起。啊!這就是著名的“四連瀑”,真是未見其面,先聞其聲。水從幾丈高的巖石上奔瀉下來,飛濺起陣陣的白色雨霧。真是石挑練破,化為點點玉珠飛濺,雨打花開,幻作朵朵白蓮漂浮。溝的兩岸石壁陡峭,樹木叢生,山澗溪水從懸崖傾瀉而下,急流如注,浪花飛濺,水霧飄灑,彌漫谷間。而夏天正是旺水季節,峽谷內更是銀練直掛,碧花橫飛,云蒸霞蔚,令人叫絕。戲水近觀,寒潭清澈,百尺龍潭一碧到底,上下空明,蝌蚪、游魚數不勝數,實乃自然奇景。暢游于其間,不覺讓人有返璞歸真的感覺,連大人們也童心大起,和我一起用礦泉水瓶捉了幾只小蝌蚪呢!
龍潭溝山靈水美,石奇崖險。大龍潭附近的一塊巨石酷似一條鱷魚頭正深入譚中飲水,游人稱之為“鱷魚戲水”,黑龍潭旁有三條像鯊魚的巨石,魚頭伸向潭水,美其名曰:“三鯊鬧龍潭”。此外還有“絕壁掛雪”、“神龜過江”等。奇石遍布,渾然天成。
龍潭溝,秀山秀水,美麗神奇,是人們休閑、尋幽、消暑、探險的好地方。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十六
龍潭在一個叫小河的鎮上,是一個離昆明城區有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地方。很多人稱其為小黑龍潭,但與黑龍潭除了那個龍王廟以外,二者并無相似之處。
之前父親的朋友跟他說過這個地方,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最重要的是平時去的人不多,十分寧靜。
經過蜿蜒的盤山公路,又從小河鎮里穿出,終于到達。
龍潭建于一個原始森林腳下,原先是當地人祭拜龍王的神廟,后經當地政府開發,建成了一個公園。
進入大門,眼前是一條一直通向里面的石板路,兩邊是一些常見的綠化植物,還有幾棵大樹。周圍回蕩著水聲,聲音來源于石板路下方的一條人工開鑿的小溪。溪水清澈見底,里面種滿了海菜,有些還開了花,和水里時隱時現的金線魚配成了一幅十分美妙的`畫面。聽父親說,這樣的小溪在他們小時候十分常見,也是如這一般清澈。他們還經常下去捕魚摸蝦撈海菜,到晚上就成了一道道佳肴。聽了父親的這番話,再回頭看看小溪,雖然他們那個年代很艱苦,但也有了我們這一代人無法想象的純真樂趣,心中頓生一種羨慕。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一座小廟,四合院式布局,這就是龍王廟,正面是供奉黑龍王的龍王殿,塑得與黑龍潭那尊別無二致。幾間廂房里則供奉著觀音如來和幾位不認識的神明。院子正中里有一塊石碑,上面記載這間廟興建于民國時期,幾度修繕,如今看起來還有一些破舊,但依然香火旺盛。
龍王殿前石碑兩側有三個潭,呈左一右二分布。右潭面積不及左二潭,有很多肥碩的錦鯉在里面游來游去。因經常有人投食,所以有人接近時便一擁至邊上,擠成一團。在正午的陽光下如同朝霞被揉碎在這活水中,雖已不成形,卻依然熠熠生輝。正如它的名字—火龍潭,可謂名符其實。
左二潭被籠罩在古樹與廟宇的陰影中。分南北二潭,通過一條下水道相連。只有黑鯉和一些水生植物。潭里的黑鯉都沒有右潭錦鯉那么活潑,只是靜靜的穿梭于水生植物之間。與右潭形成了一陰一陽的對比;兩邊通過中間一條通過正殿石階的水渠連接,是否在詮釋道家的陰陽學說就不得而知了。就像左潭為何要分為南北兩潭,而不與右潭對稱。
離開小廟繼續往前,就只剩下幾條交錯的林蔭小道,如樹枝發于樹干般將石板路分開。任選一條漫步其中,風中的花香,耳畔的鳥鳴,涼爽的清風。這是大自然最清新的擁抱,能吸走在城市中的所有沉悶壓抑氣息,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那林蔭道是環形布局,所以走出來以后又回到了龍王廟門口。此時龍王廟對面之前一直關門的茶室已經開張,我和家人便一起進去喝茶休息。潭中泉水泡的香茗芬芳怡人,茶水潤滑可口,很是過癮。
離開龍潭,再去昆明其他同樣有山有水的公園游玩就再也找不到那種純凈的感覺了。原因應該是游客太多人氣太旺,壓制了自然的氣息。因為即便是黑龍潭,也只能絡繹不絕的游客和各種合唱團的歌聲中從內到外的感受到摩肩接踵的熱鬧氣氛。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十七
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匯龍潭公園,坐落在嘉定孔廟的東面,是古城嘉定的一穎明珠。
我隨著興致勃勃的游人,來到了應奎山,山麓筑有假山洞,山頂筑了個凌云亭,景色十分宜人。亭子里幾個棋迷正在全神貫注地下棋,其他的,人有的坐在長椅上小憩,有的坐著看書,有的憑欄遠眺,談論指點,嘴角上掛著嘉許的笑容。我站在山亭上俯瞰四處,公園景色一覽無余。只見那郁郁蔥蔥的.參天古木,一株連一株,像無數頂天立地的衛士在列隊操練一樣。周圍的五條溪流,宛如游龍至此而匯合;應奎山就像一顆明珠,故有五龍奪珠之稱。匯龍潭由此而得名。
“這里也許是公園風景的‘眼’吧,其他怕沒什么好看的了。”我這樣想著,往公園的東北角走去。突然,一個荷花池出現在我的眼前。池中睡蓮星羅棋布,出水的綠葉托著怒放的粉紅色的花朵。池周圍的小樹上開著絨球似的紅花、白花。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池旁竹叢中的一條長椅上,一個年輕的母親,正樓著可愛的女兒在說悄悄話,母女倆幸福地笑著,好像這一片天地是屬于她們的。目睹此情此景,不知怎么,我心頭像有一顆流星劃過一樣,突然一亮,想到了無數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
想著,想著,腳下的瑛徑仿佛無限地向前伸展開了,漫漫無盡頭,任重而道遠啊!
涼風習習,粉蝶翩翩。我舉目再睹園景,只覺得眼前的樹木更綠了,花更紅、更鮮艷了!這實在是用烈士的鮮血澆灌出來的啊!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十八
走,走,走走走……”伴隨著愉快的歌聲,我們快樂作文全體師生一起來到了美麗的玉龍潭公園。
一踏進公園大門,迎接我們的便是道路兩旁排列整齊的樹木。有高大筆直的楊樹、有清風吹拂的柳樹,它們像一個個訓練有素的士兵,仿佛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穿過一條林蔭大道,一汪碧波蕩漾的湖水映入我們的眼簾,平靜的湖面,看上去像一塊無暇的翡翠,閃爍著美麗的光澤。湖水特別清澈,宛如明鏡一般。微風吹過,波光粼粼,就像一條迎風舞動的綢帶。向遠望去,一群可愛的鴨子在水中嬉戲,當鴨子游過水面,湖面上會泛起道道波紋,特別的迷人。
沿著湖邊一路向前,一排白玉護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大家扶著護欄向湖中看去,這里的一條條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多么開心啊!這些魚兒們的著裝也各不相同,有桔紅色的,有黑白相間的,還有金黃色的,我情不自禁地將我手中的食物喂向可愛的魚兒,一大群金魚迅速游了過來,你爭我搶地吃著。
最后,我們帶著依依不舍地心情離開了玉龍潭公園。
今天,快樂作文的老師帶領我們去玉龍潭公園游玩。太陽公公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風婆婆把云彩吹得無影無蹤,鳥兒在枝頭歡快的唱著歌兒。知了也在聲聲唱著夏天。仿佛在歡迎著我們的到來。
走進公園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的松樹,像一個個士兵守護著玉龍潭公園。步入林蔭大道,一排排柳樹巍然屹立在我們的眼前,枝干筆直筆直的,葉子細長細長的,柳枝向下倒垂,好像一個小姑娘的辮子。微風吹過,枝條隨風飄動,好像小姑娘再跳芭蕾舞似的。
走到林蔭大道的盡頭,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汪湖水,像一塊碧綠的翡翠,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微風吹來,湖面上蕩漾著輕柔的漣漪,就像有人在悄悄的抖動著綠色的綢緞。湖中心還有幾只鴨子在嘻戲游玩,潭中一座用漢白玉雕刻成的小橋,宛如一條絲綢。湖四周有許許多多的花壇,花壇中還有一些五顏六色的的花兒,有:白的,粉的,紫的……非常漂亮。
沿著小路,我們來到了觀魚池。魚譚中還有成群結隊的魚兒們,它們顏色各異,有紅的,黃的,白的……潭底的的鵝卵石清晰可見。魚兒們在河底嘻戲玩耍呢。游客們把食物投入水中,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鉆出水面,一下子就把食物給“秒殺”了。
我們還游覽了寧心島,見到了龍王的九個兒子,最后我們在小樹林里合影留念。
玉龍譚環境優美,景色迷人,是個消暑納涼的好地方,等我有機會,下次還會再來的。
游覽玉龍潭。
7月25號上午,我和快樂作文班的同學去玉龍潭公園游玩。
一進入門口,就踏入到一條細細的林蔭小道,路邊有一排挺拔的樹木,仿佛挺拔的衛士在路邊守著我們,路邊的樹各種各樣,有的叫饅頭樹,有的叫柳樹,還有的叫楊柳,更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樹是柳樹,它的枝條是細長細長的,輕風吹過,柳枝也被那風吹動了起來,柳枝被吹起的樣子,就像長發飄飄的女孩,低頭一看,綠油油的小草,就像給大地媽媽蓋上一層綠油油的被子。
穿過林蔭小道,來到湖水邊,湖水碧綠碧綠的,像一塊翡翠,當微風吹過,湖面上就泛起一條條的波紋,湖邊有各種稀奇古怪的石頭,還又有兩只用石頭做的羊,湖中的鴨子成雙結對的游向一個方向,湖的右邊有一座雪白的橋。
我們沿著湖邊的石頭路,一路向前來到了金魚觀賞區,小魚在水中歡快的游來游去忽然好像有一條又大又白的魚向東游去其他小魚跟著它后面,仿佛他就是首領,這些小魚就像是軍營里的戰士。
我們登上臺階,來到了寧心島,到上面有九條龍的兒子,我最喜歡老大,老大最調皮,就像我弟弟一樣,亭子上面有一條龍,這就是九龍的爸爸神龍。
游覽結束了,我雖然很累,但是我們在這次游玩中很開心。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十九
星期六,我們一家人加入了南陽市誠安公司組織的自駕車旅游團去西峽龍潭溝游玩,30多輛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開到了龍潭溝。
順著山路向上走,我看到路邊的樹木郁郁蔥蔥,樹葉綠的發亮,小草也青的逼眼,野花遍地是,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那般景象真是美麗!
龍潭溝的'潭水很吸引我,黑龍潭、青龍潭的潭水雖然很清,但卻深不見底,我很想看看潭底到底有什么。龍潭溝的瀑布也很美,銀白色的瀑布從上而下,濺起朵朵水花,就像葉圣陶老人《瀑布》里描寫的:如煙、如霧、如塵。
晚上,旅游團在龍潭溝門口舉行了篝火晚會,我也參加了搶椅子、擊鼓傳花等游戲,真是熱鬧極了,開心極了。
我感覺龍潭溝真是太美了,大自然也太美了!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二十
摘要:啊,龍頭真是雄壯威武!只見它那張開的血盆大口中噴出了晶瑩剔透的大水柱,一雙神采奕奕的大眼睛放射出潔白的光芒,兩根又長又細的龍角直棱棱地向上挺立著。好一派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
賞龍潭。
我觀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也游覽過山清水秀的仙都,但我更喜愛風景奇異的小龍潭。它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深深地吸引著我。
陽光明媚的一天,涼爽的春風把我送到了神往已久的小龍潭。我高興得像快活的小鳥,飛一般地跳下車子,沿著小石子鋪成的山路拾級而上。
老遠,我就望見對面那陡峭的山澗,一條飛流而下的瀑布,從上游筆直地傾瀉下來。
我走近山澗,抬頭一看。啊,龍頭真是雄壯威武!只見它那張開的血盆大口中噴出了晶瑩剔透的大水柱,一雙神采奕奕的大眼睛放射出潔白的光芒,兩根又長又細的龍角直棱棱地向上挺立著。好一派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湍急的水流嘩嘩作響,從山峽里直沖下來。水花濺在巖石上,像一股股白煙,又似一團團云霧,飄飄灑灑,紛紛揚揚。水珠滑在我的面頰上,涼絲絲的,沁人心脾。此時此刻,我情不自禁吟起了李白的千古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俯下身子,只見小龍潭的水清澈見底,一眼就能看清河底的細沙,還不時可以看見一條條小魚在自由自在游著。這一切,在陽光的照耀下,好似披上了一縷金色的紗衣。這般美景,真是讓人如癡如醉。
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來到了山腰的仙水龍洞。早就聽說喝了仙水可以成仙,我便一馬當先,跑到水池前。只見一滴滴“仙水”從石縫中鉆了出來,濺起一朵朵小花。我心里直癢癢,馬上拿起杯子接了一杯水,“咕咚”喝了一口。啊!它滋潤了我的喉嚨,也滋潤了我的心田,一直甜到我的心窩里。頓時,我精神抖擻,又向山上奔去。
許久,我才登上了頂峰,來到山頂的涼亭上舉目眺望。看,那雪白的是梨花,那粉紅的是桃花,那淺綠的是草地,一片片縱橫交錯,形成一道道絢麗的七色彩虹。艷麗的映山紅這邊一簇,那兒一叢,把大山點綴得格外美麗。微風吹來,花兒跳起了優美的舞蹈,葉子沙沙作響,彈奏著動聽的樂曲。一陣涼爽的山風襲來,梳理著我蓬亂的頭發。欣賞著這樣的美景,我仿佛進入了奇美的童話世界。
一抹粉霞掛在半空,夕陽也不知不覺地半隱在地平線上。我回頭望望奇異無比的小龍潭,戀戀不舍地踏上了歸途。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二十一
小時候常聽父母夸耀這龍潭溝:“記得小時候去龍潭溝,那瀑布、那石頭……老壯觀了。”聽父母說的那么玄乎,好奇的我也對那龍潭溝充滿幻想與期待,想看看它的“廬山真面目”,正巧父母要帶我游覽龍潭溝,借此機會,我來掀開它的真正面目。
一下車,映入眼簾的便是寫著龍潭溝的石碑。這幾個字蒼勁有力,讓我越發的對龍潭溝充滿期待。進入大門。兩旁的`石壁爬滿了藤蔓。給龍潭溝又增加了幾分生氣。
再往前走,路邊開始出現一個一個的整齊排列的巖石,它們就像在指引著我們,我們快步前進,便到了一個潭邊,這潭水清澈見底,里面還有一條巨大的“黑龍”,這“龍”好不威風,目光嚴肅,看看旁邊的注解,才知道這是“黑龍潭”,潭水極淺,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順著階梯往上走,還沒看到瀑布,就聽到震耳欲聾的響聲,我又興奮又激動,快步向響聲處前進。突然,不遠處出現一道白光,這光若隱若現,我定睛一看,才發現是瀑布。我拉著母親,急忙向瀑布奔去。終于,站在瀑布下,我領略了什么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一道水柱飛流而下,如獅虎咆哮,似萬馬奔騰。激起白浪,一滴滴水似珍珠,美麗極了!
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時間不早了,該和龍潭溝說再見了,等待下次和龍潭溝相遇,再次領略龍潭溝的風采!
看著那快落幕的太陽,我不禁留戀起龍潭溝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期待下次光臨。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二十二
九仙山下有一條瀑布,叫龍潭瀑布。瀑布下面有一條變充滿了活力的小溪,這就是龍潭溝。
要想爬過龍潭溝,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我們要翻過一座陡峭的山。不過這可磨滅不了我們六個人的熱情之火。我們立刻拼命向山頂爬去。一米,二米……我們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攀登的'腳印。
終于爬上山頂了!站在山上向下望,一條白色的帶子懸掛在懸崖上,這就是龍潭瀑布。啊,真像一條矯健的白龍一頭扎進了下面的白龍潭!瀑布下面是一條充滿活力的水流,遠看它,就像一只正義、勇敢的黑龍。這就是龍潭溝,一個把懸崖峭壁打開一條口的大力士!
開始下山了,下山的路比上山的路更加陡峭。我們小心翼翼地走著,生怕一不留神就掉進“黑水”里洗澡。路旁有許多果樹。有柿子、石榴、栗子、山楂……看,柿子樹上結滿了成千上萬個“小燈籠”。把大樹都壓彎了腰。石榴樹上結滿了無數個“笑臉”,仿佛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終于下到了龍潭溝。那嘩嘩的流水聲清脆極了,細看那水兒,清澈見底,小魚、小蝦、水草都看的一清二楚。岸上堆滿了小石子、大石頭。那高高的山,為我們擋著毒辣辣的陽光,這里清涼無比,就是一個天然的避暑山莊!呵呵……那龍潭瀑布,從好十幾米高的石壁上飛流而下,頗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風范。這兒還是生態樂園。我們拾栗子、烤栗子、吃水果,開心無比。
太陽偏西了,我們也該走了。回頭看看,唯一不變的,是那流向遠方的溪水和飛流直下的瀑布。
龍潭溝游記(優質23篇)篇二十三
八月八日,我和媽媽游覽了五龍潭。
剛走進五龍潭公園的大門,就看到五條石龍矗立在我的眼前。石龍高約五米,泉水從五條石龍的口中一起噴涌而出,很是壯觀。我想:這也許就是五龍潭公園名字的由來吧。
五龍潭公園內空氣清新,有弱許許多多的游客在樹蔭下乘涼。我在樹叢中看到了幾棵珍貴的海棠樹,有許多人在海棠樹下拍照留念。我在一棵樹干上還發現了一只小蝸牛,它在樹干上悠閑地爬行,它也很喜歡這里的環境吧!
我們來到了游人踏水區,那里的游人可多了,里面的小朋友在高興地打水仗,他(她)們的衣服都濕了,他(她)們的爸爸媽媽看著孩子們玩得這么開心,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踏水區中有兩只石頭青蛙和兩只石頭螃蟹。它們就像真的一樣,靜靜地看著嬉水的孩子們。
我們來到了泉邊,水中有幾只大白鵝,它們自由地在水中漂游,水下有很多魚游來游去,有金魚,鯉魚,鯽魚。魚和白鵝和諧共處,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畫面啊!
五龍潭變得越來越美了,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游人來參觀,我們的濟南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