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參觀社區心得體會參觀社區心得體會篇一
近日,在組織部的精心安排下,奎屯市36個社區共同到伊犁霍城縣莫乎爾牧場三村、水定鎮新榮社區、朝北社區,伊寧市墩買里街道協海爾依其社區、解放路街道賽里木社區、伊犁河路社區,鞏留縣阿克吐別克鎮哈雷社區、東買里村、鞏留鎮喬勒盤社區、庫爾旦社區參觀學習先進社區的創新經驗和做法。通過交流溝通,深感社區工作的責任重大,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還有好多。
社區經濟發展鑄就康莊大道
莫乎爾牧場以當地葡萄產業發展作為工作切入點,成立“西域龍珠”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并興建保鮮儲藏庫,帶動當地葡萄產業發展。現葡萄種植面積26203畝,占全場耕地面積的63%。葡萄改變了莫乎爾,葡萄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一個好的項目就可以帶動一方經濟和社會質量的提升;選好項目的同時,更要把握項目的實施。在項目的前期選擇調研,中期實施進展,及后期的項目評估調整都要統籌考慮,從而確保項目生命的活力和延續。
水定鎮新榮社區積極推行“1361”再就業模式,探索出一條將自由散漫依靠低保生活的閑散人員轉變為產業工人的新路子。賽里木社區在社區文化活動中,還孕育出了文化經濟產業的發展雛形。社區居民獨創的鋸末畫,已開始批量創作。伊犁河路社區民生坊的順利運作,拓寬了社區項目服務機制,實現了社區增收、居民增收、企業增效的“三贏”。同樣走出一條由基層社區搭建創業平臺,居民共筑和諧社區的康莊大道。
信息化建設助推社區管理水平
賽里木社區的電子信息化管理平臺,對我觸動很大。該社區充分發揮“2+x”工作模式,結合信息化網絡資源管理,利用數字化平臺和“五位一體”管理方式精確提高了對轄區群眾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各種社區信息的及時更新收發,各類社區檔案的電子化存儲和調運,切實做到了“四知四清四掌握”的電子化運用和全面靈活掌握。
網格化的管理和運行已經遠遠走在芙蓉里東社區的前面,我倍感落后的差距如此之大。下戶入訪才是社區工作人員的主要內容,在現有社區人員分工基礎之上,進行全面的崗位間互學互幫,深入“2+x”模式和“三化建設“的開展,做好貼切為民服務的本職工作。
小區域大黨建譜寫融合發展新篇章
鞏留鎮喬勒盤社區創新一條“小區域大黨建”的道路。所謂“小區域”就是在鞏留鎮范圍內,打破常規行政區域設置,由聯系點縣委常委牽頭協調,由鎮黨委負責組織,各社區支部書記抓落實,整合轄區單位部門、企業等不同領域的資源,實現區域內黨建工作的優化整合。所謂“大黨建”,就是對轄區內黨建工作實施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實現區域內單位、公司、企業等不同領域的黨建資源、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整合,完善互幫互助機制,推進區域內所有黨組織及黨員參與黨的活動的工作模式。
還有阿克吐別克鎮哈雷社區,定位是服務型、文化型社區,立足開展本地旅游推介服務、信息服務及便民服務等多項工作內容。通過對這些先進社區的參觀學習、經驗交流,讓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責任。這些先進社區的社會管理創新實踐模式,工作思路寬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功能實用,給社區干部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社區干部深感到在社區陣地建設和拓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結合社區實際,借鑒兄弟社區的管理模式,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參觀社區心得體會參觀社區心得體會篇二
20xx年4月12日在學府街黨工委的精心安排下,在俞書記、蘇書記等的帶領下,學府街道14個社區的主任、專職黨務共同到和平區的文化村社區、大都會社區,河西區的誼景村社區、龍江里社區參觀學習先進社區的創新經驗和做法。通過交流溝通,深感社區工作的責任重大,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還有很多。
誼景村的電子信息化管理平臺,對我觸動很大。該社區充分發揮“2+x”工作模式,結合信息化網絡資源管理,利用數字化平臺和“五位一體”管理方式精確提高了對轄區群眾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各種社區信息的及時更新收發,各類社區檔案的電子化存儲和調運,切實做到了“四知四清四掌握”的電子化運用和全面靈活掌握。網格化的管理和運行已經遠遠走在龍興里社區的前面,我倍感落后的差距如此之大。入戶走訪才是社區工作人員的主要內容,在現有社區人員分工基礎之上,進行全面的崗位間互學互幫,深入“2+x”模式和“三化建設“的開展,做好貼切為民服務的本職工作。
1、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落實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2、整合社區優勢資源,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3、開展老年維權活動,保障老有所依、老有所為。
現在社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居民不出小區就可以鍛煉、購物、用餐、參加文娛活動。龍興里社區要根據其社區居民高知高齡的特點,以“為老管理服務”為重點,積極深化拓展社區養老服務功能,努力為老年居民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園,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誼景村的“1+1+1”助老服務為其特色工作。多年來該社區堅持“以人為本奉獻愛心互幫互助關愛老人”為主題,深化開展“1+1+1”社區志愿助老服務活動,通過一個志愿者+一個好鄰居+幫扶對象的方式,為社區空巢、獨居、困難老人就近便捷的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健康、文化娛樂、安全維護、權益保護等六大類服務,切實解決了老人生活上的實際困難,讓老人真真切切感受到關愛和溫暖,形成了敬老愛老助老的新風尚。
1、在建家過程中居委會要傾聽居民意見建議,做到民需我干。
2、充分發揮居民之家中每個房間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各項管理制度,依托社團組織進行管理,形成居委會和社團組織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3、居民之家由社區居民來當。這是黨和政府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的活動的地方,應該由居民當家作主。
4、居委會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使社區居民,駐社區單位從心底認這個家,讓這個家成為一個聚人氣,暖人心的大“家”。
5、一個家的建立,需要維護、需要經營、需要社區全體居民的愛護。社區居民把這個家當做自己的小家來愛護。在這里“建家、管家、當家、認家、愛家”成為這里的服務理念。
所謂“小區域”就是在社區管轄范圍內,打破常規行政區域設置,由街道辦事處黨工委牽頭協調,由社區黨委負責組織,各社區支部書記抓落實,整合轄區單位部門、企業等不同領域的資源,實現區域內黨建工作的優化整合。所謂“大黨建”,就是對轄區內黨建工作實施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實現區域內單位、公司、企業等不同領域的黨建資源、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整合,完善互幫互助機制,推進區域內所有黨組織及黨員參與黨的活動的工作模式。
通過對這些先進社區的參觀學習、經驗交流,讓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責任。這些先進社區的社會管理創新實踐模式,工作思路寬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功能實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我們深感到在社區陣地建設和拓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結合社區實際,借鑒兄弟社區的管理模式,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參觀社區心得體會參觀社區心得體會篇三
認真學習和借鑒,讓我開闊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真是受益良多。
一、提高了認識,增長了多方面見識。
在街道帶隊領導的積極聯絡和精心部署下,采取聽取講座、實地參觀、互動交流等形式,我們了解到景明佳園社區的經濟發展、社區建設、黨組織建設等各方面情況,也深深地體會到他們思想觀念跨越式發展的成果。
作為南京市首個集中安置特困戶、無房戶的經濟適用房小區,在市委的領導下和黨委一班人的帶動下,利用舊村改造時機,將夕日的"龍須溝"變成了今天的"新佳園",道路寬敞平坦,小區綠化成蔭,商貿區紅紅火火,居民們安居樂業……短短的幾年里,已經徹底改變了過去的窮、破、難的狀況,成為了社會主義新社區中的典范,值得我們認真的學習、借鑒、回味和反思。
二、看到了差距,增強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連續幾年,景明佳園社區榮獲"南京市青年文明社區"、"南京市和諧社區"、"江蘇省綠色環保社區"、"江蘇省商業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為全國、省、市的典型亮點社區。其間社區建設的成功離不開黨組織的悉心關懷,也離不開廣大群眾的支持參與。
群眾帶頭人是建設好新時期社區的關鍵。景明佳園社區黨委書記陳邁林同志在擔任社區負責人前已經是了一名公職干部,當黨組織找到他,要求他擔任負責人時,他二話沒有說,放棄自己安逸的生活,挑起了這副重擔,經過多年的艱苦拼搏,硬是帶領大家闖出了一條"問題小區"蛻變"亮點典型"的實踐道路。
在社區建設中學會發動群眾,引導群眾對社區建設的關心和支持是一門很值得研究的學問。景明佳園社區善于分析社區實際,總結社區殘疾低保多、下崗失業多、幫教安置對象多等特點,實實在在聽民意、幫民困、解民憂,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采取"應保盡保、能幫就幫"等有效措施變劣勢為優勢,用以人為本服務理念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在民心工程上下功夫,讓群眾主動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低起點上做出新成績。
由此認識到在思想觀念、發展思路、政策運用、機制創新等諸多方面,我們也存在很大差距,面對這種現狀,如果不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奮力趕超,就會使發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啟迪了思維,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通過交流,我們汲取到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社區建設以及本職工作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對今后工作的思路和發展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和探索,對進一步更新發展思維空間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我們應該抓住"決戰"的良好機遇,借鑒典型先進經驗,進一步振奮精神,奮力拼搏,為全面建設和諧社區而努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經過這次向先進典型社區的實地參觀學習,我個人的思想認識經歷了一次全面洗禮,對工作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困繞心中許久的一些觀點也都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決心在上級部門的堅強領導下,以強烈的責任感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恪盡職守、勇于創新,認真履行好工作職責,創造出色的工作業績!
參觀社區心得體會參觀社區心得體會篇四
社區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社區黨建工作,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可見其重要性與必要性。
《時間銀行:存儲愛心,支取快樂》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兆園社區的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同志以服務群眾為主題,建立了“時間銀行”、黨員服務中心、惠民驛站等有效的服務載體。圍繞“服務型黨建”的新模式,通過各類載體,豐富而生動地實踐,解決群眾訴求和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這是社區黨建工作載體與形式的創新,構建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格局,促使了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進一步增強,戰斗堡壘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黨在城市工作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黨執政組織的基礎更加鞏固。
社區黨建工作最終體現為一種服務、服務群眾、服務發展。它的成功之處在于牢牢把握住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黨始終與人民群眾共命運,從而和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相結合,更好地體現了黨的先進性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作為一名在醫療戰線上的普通黨員,更給了我深深的觸動。醫療本身就是一種服務,服務患者是我們應盡的職責。而究竟應當怎樣服務患者,讓每一位走進我院的患者享受怎樣的服務,這正是我們該深深思考的問題。
“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這些絕非是空泛的口號,而應該是我們每一名黨員、每一位職工都時時刻刻牢記心中,落實在我們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視病人如親人,讓患者享受我們優良的服務。
如果我們每一名黨員同志都能以身作則,帶動全院職工,優化服務質量,深化服務內涵,借鑒學習他人的寶貴經驗,結合自身特點,努力發展,那么,建鄴醫院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