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農歷新年的開頭,被稱為“年節”,性質莊重,傳統習俗豐富。在以下的總結范文中,大家可以找到一些關于春節的寫作靈感和表達方式,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一
帶著一片喜慶的紅色,春節悄悄來了。
這個時候的潮州總會分外的熱鬧,家家戶戶都會貼上春聯,預祝新的一年能有一個好兆頭。
春節,大人們都會事先打掃好房子,所謂”除舊迎新“,并且還會買雞鴨鵝豬肉年糕等來祭拜神明、天地公。這也是中國上下幾千年一直不變的傳統和風俗。
在春節里,每個人都要穿上新衣新鞋,新年一片新。來到小鎮上,到處都是一片喜慶的紅色,家家戶戶都放起了鞭炮,而且東家放完鞭炮西家又開始接著放,永不間斷;一到晚上,每家無論在哪里都會亮起燈來,還有人會在家門前放起煙花,天空上也不再孤獨。
新年,還有另外一個主題,那便是“團圓”,那些離鄉外出打工的.潮州人非特殊情況一定都會趕回鄉里,在除夕夜里一起吃一頓最豐盛最棒的團圓飯,飯后,也則是我們小孩最期待的環節,因為那時候比我們大一輩的家人總會給我們小孩子分發“壓歲錢”。
接著,我們總會跟著大人們挨家挨戶地去拜訪親戚朋友,這時我們會帶上紅包,帶上柑橘;并且祝賀對方新年快樂,然后他們也總會給我們紅包,這對于我們這些小孩來說也是一種抵擋不住的誘惑,也不懂的拒絕,直接伸手就拿,有時還會忘記道謝。
這就是我們潮州人的春節,簡單而又有意義。
文檔為doc格式。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二
春節的時候,潮州的年味很濃,那么,如果要以潮州春節為主題,寫一篇。
作文。
那么你會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潮州春節作文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在潮州,過的最熱鬧的節日非春節莫屬了。人們大都在春節這幾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農歷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開始大掃除,忙的不可開交。把家里打掃的一塵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緊接著,家家戶戶都忙著購買年貨準備過年。
俗話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兩天,大家都會上親戚朋友家拜年,祝愿親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順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開張做生意,即使是幾分鐘也行。也許是因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開張,能象征著一年里永遠順利吧。
春節差不多在元宵過后結束,孩子們該上學,大人們也該工作。雖然潮州的春節并無農村的隆重,但節日氣氛還是蠻濃的!
我的家鄉在潮州的日子里,有許多美好的回憶,最令我難忘的要屬今年的春節了。
除夕傍晚,“孩子們,出來放鞭炮了!”爺爺大聲的喊道。我、姐姐和哥哥聽到爺爺的聲音,高興地從房間里跑出來。出來一看,爺爺正站在門口,手里拿著打火機和一盒鞭炮。爺爺看見我們,著急地說:“快點來!我們去公園放吧!”我們異口同聲地答應了。
到了公園,放鞭炮的人還真不少!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笑之中。“瞧,那有個飲料罐!”哥哥指著遠處說道。我們順著哥哥指這那個方向看去,只見一個飲料罐靜靜地躺在地上。我們走過去,撿起了飲料罐。爺爺疑惑地問道:“拿它干什么?”姐姐笑著說:“爺爺,我們可以把鞭炮放在飲料罐里放啊!”爺爺拍手說道:“好建議!”哥哥擰開飲料罐的蓋子,把里面剩余的飲料倒掉,放在了地上。爺爺把鞭炮和打火機遞到我們面前,問:“你們誰來?”哥哥自告奮勇:“我來吧!”爺爺就把鞭炮和打火機給了哥哥,他接過鞭炮和打火機,先從里面鞭炮盒里取出一根,蹲了下來,然后按住打火機的開關,打火機里立刻噴出火,哥哥再把鞭炮伸向火。鞭炮點著了,他看準了飲料罐的口,迅速把鞭炮扔了下去。姐姐呼喊道:“快后退!”我們往后退了幾步。“啪!”飲料罐跳了起來,隨后就落地了。過去一看,飲料罐已經黑了。
這個春節我過得很開心,一家人其樂融融,是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我的家鄉在潮州的日子里,有許多美好的回憶,最令我難忘的要屬今年的春節了。
除夕傍晚,“孩子們,出來放鞭炮了!”爺爺大聲的喊道。我、姐姐和哥哥聽到爺爺的聲音,高興地從房間里跑出來。出來一看,爺爺正站在門口,手里拿著打火機和一盒鞭炮。爺爺看見我們,著急地說:“快點來!我們去公園放吧!”我們異口同聲地答應了。
到了公園,放鞭炮的人還真不少!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笑之中。“瞧,那有個飲料罐!”哥哥指著遠處說道。我們順著哥哥指這那個方向看去,只見一個飲料罐靜靜地躺在地上。我們走過去,撿起了飲料罐。爺爺疑惑地問道:“拿它干什么?”姐姐笑著說:“爺爺,我們可以把鞭炮放在飲料罐里放啊!”爺爺拍手說道:“好建議!”哥哥擰開飲料罐的蓋子,把里面剩余的飲料倒掉,放在了地上。爺爺把鞭炮和打火機遞到我們面前,問:“你們誰來?”哥哥自告奮勇:“我來吧!”爺爺就把鞭炮和打火機給了哥哥,他接過鞭炮和打火機,先從里面鞭炮盒里取出一根,蹲了下來,然后按住打火機的開關,打火機里立刻噴出火,哥哥再把鞭炮伸向火。鞭炮點著了,他看準了飲料罐的口,迅速把鞭炮扔了下去。姐姐呼喊道:“快后退!”我們往后退了幾步。“啪!”飲料罐跳了起來,隨后就落地了。過去一看,飲料罐已經黑了。
這個春節我過得很開心,一家人其樂融融,是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三
潮州位于廣東省東北部,粵東地區韓江三角洲北部,東北與福建省詔安、平和縣接壤,東面與臺灣寶島隔海相望。境內主要河流是韓江及黃崗河。東西最大橫距76.6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79.92公里,陸地總面積3613.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37.7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
潮州市總面積3600.9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山區約占潮州市陸地面積的65.2%。境內群峰起伏,河流縱橫,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
潮州境內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北部鳳凰山主峰鳥髻號稱粵東第一名山,海拔1497.8米,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和少數民族畬族的發源地。
主要河流有韓江和黃岡河等。韓江自西向東南斜貫潮州城區,流經潮安區,在澄海入海;黃岡河自北向南流貫饒平全境,于黃岡鎮東風埭入海。楓江,榕江的一條支流,自東北向西南流經潮安區中西部,經鳳塘鎮流經揭陽玉窖鎮,匯入榕江。
韓江是潮州市的母親河,流經潮州主城區約3公里,北段江面較為寬闊,中國四大古橋之廣濟橋(俗稱:浮橋、湘子橋)橫臥于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自古以來是閩粵兩省的交通樞紐,兩省往來陸路的必經之地。
潮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每年的6~10月又是受熱帶氣旋影響的主要時段,因而多大雨和暴雨。秋季受來自北方冷空氣的影響,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多晴朗天氣,少降水,潮州開始進入旱季。冬季普遍盛行東北風或北風,來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氣,經過長途跋涉以后,強度已大為減弱,所以這里冬季比較溫暖,極少出現0℃以下的嚴寒天氣。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四
在潮州,過的最熱鬧的節日非春節莫屬了。人們大都在春節這幾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農歷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開始大掃除,忙的不可開交。把家里打掃的一塵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緊接著,家家戶戶都忙著購買年貨準備過年。
俗話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兩天,大家都會上親戚朋友家拜年,祝愿親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順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開張做生意,即使是幾分鐘也行。也許是因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開張,能象征著一年里永遠順利吧。
春節差不多在元宵過后結束,孩子們該上學,大人們也該工作。雖然潮州的春節并無農村的隆重,但節日氣氛還是蠻濃的!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五
我的家鄉在潮州的日子里,有許多美好的回憶,最令我難忘的要屬今年的春節了。
除夕傍晚,“孩子們,出來放鞭炮了!”爺爺大聲的喊道。我、姐姐和哥哥聽到爺爺的聲音,高興地從房間里跑出來。出來一看,爺爺正站在門口,手里拿著打火機和一盒鞭炮。爺爺看見我們,著急地說:“快點來!我們去公園放吧!”我們異口同聲地答應了。
到了公園,放鞭炮的人還真不少!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笑之中。“瞧,那有個飲料罐!”哥哥指著遠處說道。我們順著哥哥指這那個方向看去,只見一個飲料罐靜靜地躺在地上。我們走過去,撿起了飲料罐。爺爺疑惑地問道:“拿它干什么?”姐姐笑著說:“爺爺,我們可以把鞭炮放在飲料罐里放啊!”爺爺拍手說道:“好建議!”哥哥擰開飲料罐的蓋子,把里面剩余的飲料倒掉,放在了地上。爺爺把鞭炮和打火機遞到我們面前,問:“你們誰來?”哥哥自告奮勇:“我來吧!”爺爺就把鞭炮和打火機給了哥哥,他接過鞭炮和打火機,先從里面鞭炮盒里取出一根,蹲了下來,然后按住打火機的開關,打火機里立刻噴出火,哥哥再把鞭炮伸向火。鞭炮點著了,他看準了飲料罐的口,迅速把鞭炮扔了下去。姐姐呼喊道:“快后退!”我們往后退了幾步。“啪!”飲料罐跳了起來,隨后就落地了。過去一看,飲料罐已經黑了。
這個春節我過得很開心,一家人其樂融融,是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六
農歷正月初一的前一天稱為除夕,又稱大年三十。在那一天早晨,每家每戶都要清理整個房子,還要殺雞宰鴨。在潮州,“團圓飯”又稱“年夜飯”,吃“團圓飯”代表新的一年準備來臨,以表示慶祝。
在吃“年夜飯”前,還需要先祭拜祖先,讓祖先保佑在新的一年里全家人能夠平安、幸福……吃“團圓飯”一般都準備魚、年糕……魚不能全部吃完,以年年有“魚”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財源滾滾,年糕代表吉祥如意。
晚上,我們都是看春晚,通宵熬夜。到第二天一早晨,“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成一片,大家都歡歡喜喜地過大年。穿上新買的衣服、鞋子,把自己打扮好,就大大方方地去走親戚。小孩子見到大人就說一些吉祥的話,大人就會遞給小孩子一個紅包,然后彼此問候,其樂融融,大家都非常高興。
中午,家里的爺爺奶奶一般都會做粿餅,有粉紅色的,也有黑色的。粉紅色粿餅里包的'是米飯、小蝦米、切碎的香菇……吃起來非常香,也不膩。黑色的粿餅里包的是剝好皮的甜綠豆,糖……吃起來甜甜的,小孩子們最喜歡。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七
我的家鄉位于湖南省衡陽縣西渡鎮,去我的家鄉,就非得去參觀一下中洲公園旁的濱江長廊不可。因為濱江長廊是全西渡鎮最長、最美的長廊了!
長廊是依照北京頤和園的建筑風格而設計的,它長300多米,大部分為紅色,像一條紅色的長龍趴在地上,睡得正香呢!你走進長廊一看,絕對會驚嘆!整座長廊以古代宮廷形式砌成,長廊分為四段,最中間的建筑像古代宮殿似的。長廊可供游人休息,每隔兩米多有一根高約三米的柱子聳立著,中間是一條長約一米的石椅。抬頭一看,天花板上每隔二米有一塊木雕,上面刻著有杜甫、李白、王安石、曹雪芹等名家的經典詩句。另一邊畫著美麗的畫:小橋、流水、人家、高山、綠樹等,特別是這些畫不是印上去的,而是人親自動手畫上去的!他們畫得栩栩如生,動物、植物,千姿百態。
濱江長廊不僅長廊美,兩邊的樹木更是美!看!這邊種著茂盛的青竹,地上布滿了小草,綠油油的;那邊的樹長得更青翠,河岸邊種著柳樹,它們把自己美麗的長發靠在岸邊,給散步的人們擋太陽;那幾棵大松樹就像是保護長廊的勇士,拔地而起,昂然挺立;中間種著幾棵桂花樹,八月一來,樹上開滿了桂花,當你走進長廊,一股桂花香就撲鼻而來;桂花樹的旁邊種的是最美麗的桃樹了,春天一到,桃樹上立刻開滿了桃花,引得蜜蜂,蝴蝶翩翩起舞。
夜幕降臨,長廊被夜光燈一照,變得更美了!竹子下面特地裝了一盞盞綠色的燈,從遠處看,竹子就像用翡翠雕刻而成,美麗極了。
這樣的景色圍繞著這樣的長廊,你去了一定會被這兒的風景深深陶醉吧!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八
北京春節習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到來了,全國人民為歡歡喜喜過大年,都開始忙碌起來了,買年貨,貼春聯、貼門神、貼花、放鞭炮、掃塵、洗浴、祭灶、祭祖、守歲、拜年等各種各樣的活動都開始了,而全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吉祥起名網特別為您整理出北京各地春節習俗,讓您了解北京,走近北京。
臘月家家事兒多。
自進入臘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后,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腌臘肉、鐵雀兒、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張、樓子莊元寶。初十以后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后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臺;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術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后輩謹慎花錢,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備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臘八粥,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掛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洗凈器皿,終夜經營,到天明時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并用紅棗、核桃等制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
臘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運水貯內窯,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窯,開門運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桿,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羅拜,祝以遏惡揚善之詞。婦女于內室,掃除爐灶,以凈泥涂飾,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全體執行放公假。此后,梨園戲館擇日封臺,八班合演,至來歲元旦則賜福開戲。上學的兒童,在“封印”之后塾師也讓放假,謂之“放學年”。
廿五日至除夕傳說為“亂歲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歲暮,將一年吃剩的藥,拋棄在門外,并將所收集的藥方,放一起燒掉,這叫“丟百病”。
在爐內燒松枝、柏葉、南蒼術、吉祥丹,名曰:“煨歲”。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一大堆老理兒。
除夕,人們蟒袍補褂四出拜訪親友,謂之“辭歲”。家人叩拜尊長,也叫:“辭歲”。新婚的夫婦必須要到岳父家辭歲,否則為不恭。
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這叫“踩歲”。
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肩輿簇簇,車馬轔轔。百官到朝,祝賀元旦。此時爆竹聲如擊浪轟雷,傳遍朝野,徹夜不停。更夾雜著撥浪鼓聲,賣瓜子解悶聲,賣江米白酒冰盞聲,賣桂花頭油搖喚嬌娘聲,賣合菜細粉聲,與爆竹之聲,相為上下,真是好聽。“土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鍺帛畢,昧爽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闔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藥窗,謁影窗,具柬賀節。”如果路上遇到親友,則施禮,繼而祝曰:“新禧納福”。“至于酬酢之具,則鏤花會果為茶,十錦火鍋共饌,湯點則鵝油方補,豬肉饅首,江米糕,黃黍;酒肴則腌雞臘肉,糟鷺鳳魚,野雞爪,鹿兔脯;果品則松榛蓮慶,桃杏瓜仁,栗棗枝圓,楂糕耿餅,青枝葡萄,白子崗榴,秋波梨,蘋波果,獅柑鳳桔,橙片楊梅。雜以海錯山珍,家淆市點。縱非親厚,亦必奉節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得好“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馬喧嘩,歡樂終日,真可以說是極一時之勝”。
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栗、龍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謂之“年飯”)取松柏枝中較大的,插在瓶中,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就是“搖錢樹”。
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給小孩的,也叫“壓歲錢”,錢肆取錢用的“貼”叫“票子”。每屆歲除,凡是富貴之家以銀換錢的,都用彩箋書寫,是為“紅票兒”。取華美吉祥之意。
凡是賣花的,稱熏治之花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饋贈。牡丹呈艷,金桔垂黃,滿座芬芳,溫香撲鼻,三春艷治,盡在一堂”所以人們又叫它“堂花”。
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于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余,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
每到除夕,擺長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諸天神圣全圖。“百分”之前,陳設蜜供一層,叫“全供”。供上簽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寶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時,將百分焚化,接著燒香,到燈節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地桌”。
走進家家戶戶的正月。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所吃的東西,如:百事大吉盒兒,由柿餅、荔枝、龍眼、栗子、熟棗等裝成。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余,供于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門口,疾呼接貼,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數無須和主人面談。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正月之燈一向集中于前門內的“六部”,叫:“六部燈”,以“工部”的燈最為人稱道。冰燈,飛禽走獸、世間百態,制作得非常工巧。
燈市從前集中在東、西四牌樓,后來移到廊房頭條。
琉璃廠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貨云集,燈屏琉璃,萬盞棚懸,玉軸牙簽,千門聯絡,圖書充棟,寶玩鎮街。更有“秦樓楚館偏笙歌,寶馬香車游士女”。也是舊京年節一景。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九
潮州的文化特色有很多,例如:猜燈謎、潮劇、行彩橋······但我覺得最具有文化特色的還是功夫茶。
如果你是潮州人,你就一定會知道我們潮州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每家每戶至少都會有一套茶具。無論你去到誰的家里做客,他們一定會泡上一壺香濃的功夫茶來招待你,正所謂“以茶會友”。
我們潮州人在泡茶時,是很有講究的。先用開水把茶壺的里里外外都沖洗一遍,這叫洗杯。然后放一點茶葉到茶壺里,這叫納茶。再把剛燒好的水倒進去,刷洗一下茶葉,把茶葉表面上的灰塵除去,古時候第一杯茶被稱為“洗腳水”。隨著升騰的蒸汽,頓時滿屋清香,沁人心脾。第二遍泡出來的茶才能倒入杯中,供人飲用。當然,泡茶的手法也有講究,要高沖低篩。開始在每個杯子都倒上八分滿的茶水,這叫關公巡城;然后把最后幾滴金黃的茶水均勻地分到每個杯子里面,這叫韓信點兵,而且,在我們潮州有一句俗語:“酒滿為敬,茶滿為欺。”因此,茶絕對不可以倒滿。這樣,幾杯香氣撲鼻的功夫茶就成功地泡好了,情不自禁地嘗上幾口,啊!甘甜的味道從口到喉直沁入心。
潮州人閑聊的時候,都會泡起功夫茶,有時還會拿幾塊餅干。一邊喝茶,一邊吃著香脆的餅干。這樣喝茶的時候跟別人聊天就會感覺親切多!
潮州功夫茶不僅是一種風俗,一種文化,也體現了潮州人民高雅的情趣,熱情好客的性格。難怪潮州人如此迷戀功夫茶。哪一天,你有空,你也要來潮州走走,說不定你也會愛上我們潮州的功夫茶哦!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十
潮州的傳統習俗有很多。潮州的春節,過得分外熱鬧。
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二十四就開始準備了。這一天,許多大人都要準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農村家庭都做粿來祭拜祖先,有黑粿、紅粿、糯米粿等,深受小孩子的喜愛。大人們忙著,小孩子們也要有所準備。大人們會帶著小孩子們去買過年的新衣服。
除夕到了。大家都在自家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還要大掃除,是為了給明年征個好兆頭。除夕這一天,家家都要掛上紅燈籠,為的是引財神爺來家中拜訪,這樣要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那天。除夕晚上,家家趕做年菜,邀請親朋好友來家中吃飯,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沉浸在團圓的歡樂中。這一天,還要祭拜祖先。
正月初一是正式過年。午飯過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然后換上新衣服,連襪子也是新的。從這一天起,農村就開始迎老爺了。小孩子們最喜歡去看了。跟著長長的隊伍跑,跑累了才停下,敲鑼打鼓,有的從早上六點多就開始了,有的從晚上七點多開始,可熱鬧了!小販們還能在外面擺攤賣東西,招攬顧客。每到晚上,就有小孩子們最喜歡看的別具特色的潮劇了,潮味十足的唱腔,在觀眾面前展現出來,觀眾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大家坐在紅椅,津津有味地看著,有的小孩還跑到舞臺前看,為的是想摸一摸潮劇演員的衣服和鞋子。煙花時不時在天空中綻放出美麗的笑容,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有初一就有初二。初二這天,大人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上親戚或朋友家拜年。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又稱燈節。廣場每年都有舉辦花燈展,吸引了不少的參觀者。廣場還有舉行猜燈謎的活動,大家看著謎語思考著,雖然猜錯了,卻興味盎然。小孩子們晚上都會拿著各自的花燈出來玩。
元宵節過后,大人們該忙得忙,小孩子們該上學的上學,一切又回到了寧靜之中去。
潮州的春節就是這樣,歡慶而熱鬧!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十一
在潮州,五月節即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有許多還保留著唐宋舊俗。例如順治《潮州府志》說:端陽,插艾蒲于門,艾形虎,又設角黍,采百草為湯以浴……其競渡如舊俗。各縣《縣志》記載大抵相同。端午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花、浴藥湯的這些風俗在唐宋時已經習見。
這一天,潮州家家門上要插艾,“艾虎形以辟邪穢”;要飲龍舟劃過的江水,這種水俗稱“節水”、“龍舟水”。據說,飲龍舟劃過的江水能使人身體健壯,婦女用它洗頭發,能治頭風。這一天又稱為“圣日”,吃藥最有效,許多人把栽在庭院或門外的使君子花摘下來做菜吃,自己沒有栽種的,就到街上去買。有人到郊外江濱、塘旁,有人到山上采草藥,煎煮涼茶。
這一天,戶戶要做棕子吃。山里人尤其喜愛制作“大糯棕”。村民事先上山砍下杉尾、三丫苦等,泡水取出有效成分,浸出液,澄清后,用它泡糯米,再把糯米包進竹葉里,用水煮熟。吃時,剝開“大糯棕”的竹葉,用紗線切割成小片,蘸砂糖吃。吃起來柔潤滑膩,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具有健胃、祛濕、清熱等效果,是老百姓喜愛的保健食品。
一些地方在村前的韓江邊供起一個惟妙惟肖的五彩龍頭,家家都在龍王面前祈求消災除難,保佑合家平安,并把一疊事先在家里祭了煞的紙錢戳在龍角上。全鄉祭祀完畢后,就把龍頭抬進一條小船里,敲鑼打鼓劃出鄉界以外的地方,把紙錢拋進江里,象征把晦氣驅逐出去。這稱做“送紙”。
一些地方,家家要裱糊長三四尺的紙船,船上有劃槳的紙人。是夜,點亮紙船里的油燈,一齊把紙船放到韓江里,燦若繁星的船隊四處游飛,這叫“放花燈”。
潮州人把五月節看成是除蟲驅病的“圣日”。除了插艾、沐浴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服食的習俗。例如,在饒平一帶,端午節“各家于鳴鳴時取井花水,浸蒲艾,務是一日之飲,云引年之意也”(光緒《饒平縣志》)。澄海潮安一帶,五月節中午有吃真珠花萊(即白苞蒿)的習俗,據說可以除去腹中的毒質。有老人小孩的人家,還讓小孩吃使君子炒雞蛋,消疳去積,給老人做有明目作用的谷精于瘦肉湯。
清代,饒平縣五月節還有一種獨特的風俗。這一天,小學生們要給教師送禮物。禮物不拘多少,只用它表示對教師的敬意。這是一種好風俗,《饒平縣志》記錄了它:五月初五,“里學送師節,豐嗇隨宜”。可惜,這種風俗未能夠保留下來。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十二
潮州是我國優秀的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瓷都,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潮菜之鄉,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美稱。
潮州景色秀麗,名勝景點眾多。最有名的當屬潮州八景,而潮州八景又有舊八景和新八景之分,舊八景是:湘橋春漲、韓祠橡木、金山古松、鳳凰時雨、龍湫寶塔、鱷渡秋風、西湖魚筏、北閣佛燈。新八景是:濱江紅棉、廣場燈影、坊街亭韻、淡浮水墨、綠島青嵐、桑浦禪泉、鳳凰天池。柘林漁火。在這里我重點給大家介紹潮州最有名的名勝古跡——湘子橋。俗語說:“至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來一常”可見湘子橋美麗,之名氣。湘子橋又稱廣濟橋,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福建的.泉州洛陽橋并稱中國四大名橋。它位于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浩瀚的韓江水,東林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那里景色壯麗迷人,橋上亭臺樓閣林立,且建有牌坊。橋下有二十四座橋墩,在橋中間還有十八艘梭船連搭成的浮橋,其構造堪稱中國一絕。有潮州民謠唱道:“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正是廣濟橋最好的寫照。而潮州八景的“湘橋春漲”寫的就是三月暮春,韓江水漲,河面增寬,廣濟橋中間的梭船連成一線,猶如長龍臥江,而橋上游兩岸滴翠竹林,橋下游仙洲盛開的桃花和沿江的綠柳,都浮在水上,如臨龍宮,令人流連忘返。到這里我提醒大家到潮州來,可別忘了上廣濟橋看看哦。
潮州另一特色就是美食眾多,如各式糖果;炒糕粿,蠔烙、各式鹵水,牛肉丸等各式潮菜美食,令你大飽口福。在此之際,來上一杯潮州功夫茶,更能讓你大為提神而消除勞累。
潮人風俗獨特,最重要的數“營老爺”了。這相當于北方的廟會,城隍會。自正月初二開始,各地分別會選定日子,將自己村神廟里的神像抬出來,巡游村道。這是鞭炮轟鳴,鼓樂翻天,各式民俗表演應有盡有,萬人空巷,頗為壯觀。還請了戲團在村里唱大戲……。特好玩。
朋友們,你是不是覺得我們的家鄉是不是很有特色呢。在這里我熱情的邀請您有空到我美麗的家鄉潮州看看,包你有意外的收獲。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十三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張羅著排骨、獅子球。因為這是歷代傳統下來的。
春節前期,我和爺爺奶奶到鄉下外婆家去做獅子球和排骨。我們分了工:爺爺先把豬肉分割搭配,哪些是做排骨,哪些事做獅子球的;奶奶把老姜去了皮,切成很小的一塊塊,然后打碎幾十個雞蛋,分別放在排骨和獅子球里;外婆在燒做獅子球理得糯米飯;我和小姑姑在灶頭里燒了一個下午的火,火力時而旺,時而弱。一個上午都在做準備工作。
下午終于開鍋拉!鍋里倒了一瓶的菜油,爺爺把切好的排骨混著雞蛋和面粉,放在油鍋中“洗澡”,一批一批直到臉盆里的排骨全都“洗”了一遍,穿上了金燦燦的油衣,香噴噴的排骨就出爐啦!我和姑姑連忙嘗一口,又香又脆簡直跟肯德基里的漢堡包夾心肉一樣好吃。不到一小時,爺爺就把排骨解決了。接下是獅子球了,它既簡單又復雜,簡單的是:只要在油鍋里“洗”一下就可以了。復雜的是:球里的配料多。主要有油、鹽、味精、姜、蔥、面粉、糯米、豬肉、料酒、雞蛋等等。把這些料混在一起,揉成一個小球,再放入油鍋中炸出像一個個獅子頭,它們穿著新衣在油鍋里你擠我碰的,像似爭先恐后的要跳出油鍋似地。第一個剛出鍋,我又搶先咬在第一,又香又脆,那個叫美味,一下就吃了好幾個呢。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十四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潮州,那里的春節與眾不同,那兒的春節更為熱鬧。
除夕的前一兩天,大人們有點手忙腳亂了,買雞、買魚。買各種各樣的食物。家家戶戶必須大掃除一次,把屋子整理好,被子清洗干凈,屋里到處彌漫著過年的氣息。等到了除夕,主婦們準備著一年中最有意義、最豐盛的一頓飯——團圓飯。煮好飯后,全家老少必須“祭祖宗”,用焚香禱祝。
最后,由長幼依序跪拜,這也充分的體現出了潮州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孩子們對祭拜的食物口水直流三千尺,但又不能吃,便拿著香,不顧大人的勸阻,玩“擊劍”,不是衣服幾個洞,就是衣服被熏得黑乎乎的。吃過飯,最高興的,莫過于放鞭炮了。一整夜,鞭炮聲連綿不斷,小孩子們的臉上綻開了花。潮州有一句俗語:“那除夕夜晚,像睡不睡。”因此,潮州人也有了守歲的習慣。
正月初一沒有除夕那樣喜氣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講臟話,不能哭,不能打架。這一天還不能掃地,應該把掃帚藏起來,把垃圾堆積下了,說是堆金積玉。到了晚上,長輩要給晚輩錢,還要用紅包包著,說是壓腰,意味這一年富裕。然后,大家都穿著新衣,行動起來了——像潮州的俗語一樣“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到各家去拜年了。到了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回娘家拜年。
女兒回家,通常是大包小包,雖然禮物的價值不重,但也可以說是禮輕情義重啊!到了元宵節,人們并不像廣州、北京等地一樣重視元宵節,人們有空就回家,沒空就不去,沒有元宵節的氣息。過年就這樣過去了。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最新潮州的春節小學范文(15篇)篇十五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干消夜酒,傾囊分遍春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頭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大家是否知道此詩描寫的節日?沒錯,這首詩描寫的是春節習俗,那么下面我寫的同樣是有關春節習俗的。
潮汕人民在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后,便開始準備大掃除,對屋里屋外進行裝修、重新布置,還要蒸制紅踩桃、鼠曲踩、蘿卜糕、炸粿等食品;到大年初一這一天家家戶戶貼上。
春聯。
吃過午飯后全家大小都要沐浴、洗頭、穿新衣。然后備好自家的供品然后請老爺來保護全家平平安安這是潮汕傳統習俗事關家宅一年頭衰當然初一十五還要拜天公、佛祖、月娘、觀音娘娘、財神、土地公公、祖宗等。還未出花園的孩子還要拜公婆母。
在潮州,過的最熱鬧的節日非春節莫屬了。人們大都在春節這幾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農歷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開始大掃除,忙的不可開交。把家里打掃的一塵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緊接著,家家戶戶都忙著購買年貨準備過年。除夕這天,家家都會在家中用豐盛的酒菜祭拜祖宗。因此,在除夕這天,到處都可以聞到酒肉的香味。據說,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在這天都會來擾亂人們的生活,但它們怕紅,如果貼上紅。
對聯。
它們就不會再來擾亂。于是在除夕這天家家戶戶門口都貼上了紅對聯男女老少穿上新衣。在這天里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除非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頓團圓飯。在這一天晚上大家都到很晚才睡覺。一些人家家里燈火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才關燈。
俗話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兩天,大家都會上親戚朋友家拜年,祝愿親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順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開張做生意,即使是幾分鐘也行。也許是因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開張,能象征著一年里永遠順利吧。
不久,元宵上市,在這天晚上,都會舉行焰火晚會。于是,家家戶戶早早的就吃完晚飯,蜂擁而至,到濱江長廊看煙花。這一天,潮州古城會分外熱鬧。
春節差不多在元宵過后結束,孩子們該上學,大人們也該工作。雖然潮州的春節并無農村的隆重,但節日氣氛還是蠻濃的!
帶著一片喜慶的紅色,春節悄悄來了。
這個時候的潮州總會分外的熱鬧,家家戶戶都會貼上春聯,預祝新的一年能有一個好兆頭。
春節,大人們都會事先打掃好房子,所謂”除舊迎新“,并且還會買雞鴨鵝豬肉年糕等來祭拜神明、天地公。這也是中國上下幾千年一直不變的傳統和風俗。
在春節里,每個人都要穿上新衣新鞋,新年一片新。來到小鎮上,到處都是一片喜慶的紅色,家家戶戶都放起了鞭炮,而且東家放完鞭炮西家又開始接著放,永不間斷;一到晚上,每家無論在哪里都會亮起燈來,還有人會在家門前放起煙花,天空上也不再孤獨。
新年,還有另外一個主題,那便是“團圓”,那些離鄉外出打工的潮州人非特殊情況一定都會趕回鄉里,在除夕夜里一起吃一頓最豐盛最棒的團圓飯,飯后,也則是我們小孩最期待的環節,因為那時候比我們大一輩的家人總會給我們小孩子分發“壓歲錢”。
接著,我們總會跟著大人們挨家挨戶地去拜訪親戚朋友,這時我們會帶上紅包,帶上柑橘;并且祝賀對方新年快樂,然后他們也總會給我們紅包,這對于我們這些小孩來說也是一種抵擋不住的誘惑,也不懂的拒絕,直接伸手就拿,有時還會忘記道謝。
這就是我們潮州人的春節,簡單而又有意義。
按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很早就開始了,大概是在十一月下旬吧,潮州人就忙著大掃除、買年貨,所以,潮州人的春節總是準備充足的,花還沒謝,潮州人就忙了起來。
臘月一到,人們就出發去找過年用的東西,大多都是吃的,什么雞啊,鴨啊,買了幾大包東西,特別是拜神用的檀香,一大包幾天就用完了,而且潮州特別敬仰神,檀香賣的那個火啊!
臘月二十左右,人們就要去拜神拜祖宗,保佑自家世世代代平平安安。說到拜神仙,我家那個鎮上最常拜的是“珠珍娘娘”,每當拜“珠珍娘娘”的時候,全鎮就會舉行一次大迎神,人們身穿花花綠綠的衣服,舉著旗子什么的在街上走,可熱鬧了,人們有的把佛像奉獻在“珠珍娘娘”的廟里,有的奉獻吃的,一看,桌子上擺的東西可真多!有豬頭,有魚肉,有水果……真是應有盡有呀!
除夕的晚上,基本上沒有什么人出門,都是跑到同一個家族的最長輩家去吃大餐,大家圍在很大的餐桌前,吃著年夜飯,邊吃邊聊,聊著新一年做什么,祝福大家新年快樂,大吉大利!
初一時,大家要不就出門去拜訪親戚朋友,要不就留在家里接待客人,晚上吃好飯后便開始拜神,土地爺啊,財神爺啊,保佑這一年過得平平安安。
元宵一來便表示著春節要結束了,潮州人在這一天不會做什么,一般都開始忙了,學生就去學習,大人就去工作,一切又回到原來。
潮州的春節來得早,去得也早,它雖然是鄉下,但比城市過春節更有味道。
照潮州的老規矩,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做糕點去拜神,如紅粿,甜粿等。
三十大早,我們家旁邊的媽祖廟人山人海,鎮上的人都來拜媽祖保平安。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在房門上貼“福”字,倒著貼,據說這樣才能“福”到。貼了“福”字,當然還要在大門貼對聯,貼上平安符,家家戶戶都貼。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事就是買糖果買瓜子,說是買在家里放在客人來了能吃,其實客人還沒來糖果就被孩子們吃光了,這會大人們又急急忙忙地再去買多幾包。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炮竹,特別是男孩子,各種各樣的炮竹都讓他們給收著了。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亂,他們必須準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的時候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到了大年初一的時候,這時年味更重了。媽祖廟請來了“英歌”演員來表演英歌。英歌演員手持雙棒,排著長長的隊伍,向我們走來。每個演員臉上都畫著臉譜,持雙棒扮演成《水滸傳》里的各路英雄人物。繞著鎮上的大街小巷走,不知道是“英歌”表演太好看,還是因為熱鬧,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愛看。
聽大人們說初一十五不要洗頭,這樣對頭腦有損。拜年的時候一定要帶上桔子。代表吉祥、如意、大吉大利。還要煮甜粥,據說這樣才能從年頭甜到年尾,不辛苦。還要大掃除,把整間房子打掃的干干凈凈,一來是為了招待客人,二來是要把不干凈的東西洗掉。吃魚的時候要剩一點,象征年年有“魚”。
春節在正月初四就結束了,雖然短暫,雖然是在農村,但卻過的十分喜慶,過的十分熱鬧。
春節,是全國頗為隆重的一個節日,是告別舊年迎新年的一個大好日子。許多地方都是張燈結彩,處處充滿歡聲笑語,處處洋溢著濃濃親情。
潮汕春節過得分外熱鬧,處處都是喜慶的味道。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在午后換洗,穿上新衣,顯得更有精氣神。小孩換洗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恭賀新年領紅包啦!恐怕第二件大事才是買各式各樣的爆竹來玩。爆竹聲聲,還真有年味。孩子們鬧得鬧,大人們忙得慌。大人們在這一天還必須準備好祭祖的貢品,幾家子團聚一堂,見面道賀,一片歡笑,可還真是熱鬧哩!“新年新氣象。”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高高掛起紅燈籠,寓祝來年紅紅火火;門外貼起了紅對聯,寓祝來年的生活如同對聯寫的一般美好。
爆竹聲聲響連天,接連不斷。在這萬象更新的日子里,無論走到哪,都是歡笑一片。孩子們玩累了,也大概是黃昏前,回到家了,便聞見一股香味襲來,讓人不禁饞起嘴,趕緊一家聚集一塊兒吃團圓飯。不同于往日的是——多了發自內心的歡樂。最后,莫過于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看春晚。看著電視里觀眾們快樂的表情,電視前的我們也都笑了。笑,是整個春晚最大的特點。最后,隨著主持人的呼聲,我們告別了舊年,迎來了新春的第一天!第二天,新春的余興并沒有終止,孩子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嬉鬧。快樂的氣氛也一如既往的籠罩著世界。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我的家鄉。
在美麗的潮州,那里的春節與眾不同,那兒的春節更為熱鬧。
除夕的前一兩天,大人們有點手忙腳亂了,買雞、買魚。買各種各樣的食物。家家戶戶必須大掃除一次,把屋子整理好,被子清洗干凈,屋里到處彌漫著過年的氣息。等到了除夕,主婦們準備著一年中最有意義、最豐盛的一頓飯——團圓飯。煮好飯后,全家老少必須“祭祖宗”,用焚香禱祝。
最后,由長幼依序跪拜,這也充分的體現出了潮州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孩子們對祭拜的食物口水直流三千尺,但又不能吃,便拿著香,不顧大人的勸阻,玩“擊劍”,不是衣服幾個洞,就是衣服被熏得黑乎乎的。吃過飯,最高興的,莫過于放鞭炮了。一整夜,鞭炮聲連綿不斷,小孩子們的臉上綻開了花。潮州有一句俗語:“那除夕夜晚,像睡不睡。”因此,潮州人也有了守歲的習慣。
正月初一沒有除夕那樣喜氣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講臟話,不能哭,不能打架。這一天還不能掃地,應該把掃帚藏起來,把垃圾堆積下了,說是堆金積玉。到了晚上,長輩要給晚輩錢,還要用紅包包著,說是壓腰,意味這一年富裕。然后,大家都穿著新衣,行動起來了——像潮州的俗語一樣“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到各家去拜年了。到了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回娘家拜年。
女兒回家,通常是大包小包,雖然禮物的價值不重,但也可以說是禮輕情義重啊!到了元宵節,人們并不像廣州、北京等地一樣重視元宵節,人們有空就回家,沒空就不去,沒有元宵節的氣息。過年就這樣過去了。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春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里是最熱鬧的了。春節是合家團聚的的曰子,它象征著團結、興旺。然而,潮汕的春節卻有著與別的地區不同的習俗,那是真是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呀!
潮汕地區的春節從臘月二十四左右就開始了,據說臘月二十四這天是“神明上天述職“的日子。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在這一天對家里進行一次“掃舍“,這不是像平時一樣擦擦桌子,掃掃地那樣。而是對家里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掃除。這樣做預示著一個“辭舊迎新“的好兆頭接下來的幾天,大人們開始忙著購置年貨了。街上出現了花市,這個時候的花要比平時的鮮艷,花盆也比平時的更精致、漂亮。
但是價格也會上升,人們不為此而吝嗇,購置新的年貨也好顯示出萬象更新的氣象。除此之外,大人們還得趕著購買年糕、紅桃果、鼠殼果以及祭祖用的祭品等。除夕是最熱鬧的一天了!早上,媽媽跑去市場買食物,以備晚上的年夜飯所用。家家戶戶都要貼上新對聯。
除此之外,年夜飯桌上還擺上了平時媽媽舍不得買的食品呢!如:大蚱蟹、鮑魚、鰻魚、海參、龍蝦……這真是一場美食盛宴啊!吃過年夜飯,家人們便坐在一起守歲了。我們會泡上一壺醇香的潮汕功夫茶,看上一出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大人們會給小孩子發豐厚的“利是“,以驅除新一年的邪氣。小孩子們在外面放鞭炮,放煙花,噼里啪啦好不熱鬧!新年的鐘聲在零點敲響,但人們絲毫不覺得疲倦。就這樣,大家其樂融融地度過了除夕夜。此時此刻,大街小巷樂火通宵、張燈結彩,處處顯示出春節的喜氣!
俗話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初一這不天早上,老人在家里接待客人,我們和家長一起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一見面,不免說上一兩句吉利話,每家每戶的茶幾都會擺上糖果,到親戚家還能拿紅包。臨走時,雙方還得互贈一對大桔以示兩方“大吉大利“。
這幾天,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不時拿出口袋里的幾個零花錢買些新玩意,就算是做錯了什么事,家長也不會責備我們,因為這一天不能罵人,不然這一整年都會倒霉。所以家長也不會追究。到了正月初七。潮汕地區的人都得吃上一頓“七樣羹“。七樣羹是由七種不同的蔬菜熬成一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