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世界各地人士交流和溝通。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英語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一
1.名詞單復數用錯,可數與不可數名詞的混用。大多數短文改錯都會有此類的錯誤。
2.動詞:時態和語態,常出現在總體時態為過去或現在時,中間雜有不適的另一時態的現象;或是及物動詞后無賓語,或是不及物動詞后加了賓語;需要接ing形式的接了to,或相反等。
3.形容詞副詞:常出現需形容詞的地方用了副詞或相反;關系副詞where,when,why等的缺失或錯用。
4.介詞:主要是介詞的多余或缺失,錯用。這一部分需要平時多多積累,弄清常用介詞的搭配。
5.主謂一致性:第三人稱單數漏掉s,或主語為復數,謂語動詞用了單數;再就是就近原則對主語的影響。
6.冠詞:定冠詞the的多余或缺失,如季節,月份,星期,球類及三餐活動,稱呼頭銜前等不能加the的地方加了the,或是same等常和the一起使用的詞卻漏稅掉了the;a,an的混用,特別注意:hour,honest等雖然首字母不是元音字母,但其發音卻是以元音素開頭,故用an,而useful,university,european,one—hour等雖然首字母是元音字母,但卻以輔音音素開頭,故用a。
7.數詞:主要是序數詞與基數詞的混用和錯用。
8.連詞:不合句中的邏輯關系。如需轉折連詞(如but)的時候用了承接連詞(so),或相反等等。
9.代詞:主要是代詞的格與數的錯用。如男性用了女性代詞,單數用了復數代詞或相反;應當用形容詞性的物主代詞用了賓格,主格或相反,關系代詞的錯用或缺失。如只能用that引導的用了其它,或在不能用that的地方卻用了that,或是在“介詞+關系代詞”結構中漏掉了介詞等。
10.常用固定短語或固定用法及句型用錯。
聽力篇:
核心技巧:
1.后句比前句重要,回答比提問重要。
2.若選項中個別單詞或短語被明顯播讀,此項多為錯項。同義詞替換選項,正確可能性大。
3.同義詞替換。
4.關注對話潛在規則。
閱讀篇。
建議答題順序:建議在聽力完成后做,最多用時25分鐘。(我在課上多次強調)。
很多同學在閱讀理解中,都錯在了關鍵的第一步--審題上。
那么到底如何看題干,我們應該看哪里?
大部分同學知道,用時間,大寫詞去定位,但其實這只是最基本的定位信息。
審題看三點:
1.問誰的`觀點。(常見四類觀點:作者,大眾,他人,研究報告)。
2.題干有沒有特殊的副詞或形容詞。
3.定位盡量選兩個詞,回避全文核心詞。
七選五。
難度系數,我判斷為2顆星。
從答案出發,再到文章。通常為議論文,著眼每個小標題。小標題就可以決定選項。
完形填空篇。
建議用時:25分鐘。
1.上課時,我通常建議,先縱觀全文大意,不可看到某個空,就立刻選擇答案,除非是你非常確定的前提下。
2.選擇答案,如果遇上不會的單詞,要學會走反路,從你會的單詞去排除。
3.通常高考英語的完形填空不存在詞性的選擇,選項的詞性基本保持一致的。
語法填空篇。
語法填空的特點是,無單詞,有單詞。課上我曾多次講過這兩種點區別。
了解整個文章或者對話,這個拿分,并不是很難。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二
1.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增廣賢文》)。
2.乖僻自是,悔誤必多。(治家格言)。
3.施恩無念,受恩莫忘。(治家格言)。
4.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鉻言)。
5.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6.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治家格言)。
7.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治家格言)。
8.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治家鉻言)。
9.才能知恥,即是上進。(家誡要言)。
10.器量須大,心境須寬。(家誡要言)。
11.待人要寬和,世事要練達。(家誡要言)。
12.惡不在大,心術一壞,即入禍門。(家誡要言)。
13.一念不慎,壞敗身家有余。(家誡要言)。
14.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增廣賢文》)。
15.不要空言無事事,不要近視無遠謀。(陳毅《示兒女》詩)。
16.應知重理想,更為世界謀。(陳毅《示兒女》詩)。
17.多讀書達觀古今,可以免憂。(家誡要言)。
18.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陳毅《示兒女》詩)。
19.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增廣賢文》)。
20.良田百畝,不如薄技隨身。(《增廣賢文》)。
21.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22.鶯花憂怕風光老,豈可教人在度春。(《增廣賢文》)。
23.每事寬一分即積一分之福。(家誡要言)。
24.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數說。
25.不自恃而露才,不輕試而幸功。(《增文賢文》)。
26.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增文賢文》)。
27.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賢文》)。
28.馭橫切莫逞氣,遇謗還要自修。(《增文賢文》)。
29.以直報怨,以義解仇。(《增文賢文》)。
30.貪愛沉溺是苦海,利欲熾燃是火坑。(《增文賢文》)。
31.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增文賢文》)。
32.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增文賢文》)。
33.不因群疑而阻獨見,勿任己意而廢人言。(《增文賢文》)。
34.幸名無德非佳兆.亂世多財是禍根。(《增文賢文》)。
35.人極不要跟尋,人愁不可喜悅。(續小兒語)。
36.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而快私情。(《增文賢文》)。
37.毋以己長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增文賢文》)。
38.仗勢凌人,勢敗人凌我;窮巷追狗,巷窮狗咬人。(《增文賢文》)。
39.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治家格言)。
40.知有己不知有人,聞人過不聞己過,此鍋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則鏟之,讒諛之徒至則卻之。(家誡要言)。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三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會有陰天雨天雪天。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會撞上沒有舟的渡口沒有橋的河岸。
煩惱、苦悶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飄過來,將心淋濕。挫折、苦難常常猝不及防地撲過來,你甚至來不及發出一聲嘆息就轟然被擊倒。
倒在挫折的岸邊,苦難的岸邊,四周是無邊的黑暗,沒有燈火,沒有星星,甚至沒有人的氣息。恐怖和絕望從黑暗里伸出手緊緊地鉗住可憐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邊再沒爬起來,有的人在黑暗里給自己折了一只船,將自己擺渡到對岸。
20歲忽然殘疾了雙腿的史鐵生,為自己折了一只名為“寫作號”的船。他是因為看穿了“死是一件不用著急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的事”,才在輪椅里給自己折了這只船,將自己從死亡的誘惑里擺渡出來,“決定活下去試試”。
在苦難的岸邊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運的救贖之路。
有的人將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將自己擺渡出絕望的深淵;有的人將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過了挫折后的痛苦與沮喪;有的人將希望折成一只船,駛過了重重疊疊的黑暗。實在無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奮力將自己擺渡到對岸。
所以,無論命運多么多變,無論人生多么顛沛,都會有擺渡的船,而且這只船常常就在我們自己手里。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四
甜甜同學:
你好!
作為同齡人,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和處境,但作為生活的挑戰者,我必須給你一個忠告:珍惜你的痛苦,它是你明天的財富。
種子在痛苦中萌生,嬰兒在痛苦中分娩,雄鷹在痛苦中展翅。沒有痛苦的殘陽如血,怎有美麗的朝暉噴薄而出?不經過痛苦的訓練,體育健兒就沒有了領獎臺上的快樂;不經過痛苦的跋涉,登山隊員就體味不到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的喜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經過痛苦的磨煉,生命的火花才會閃光發亮。甜甜同學,痛苦實在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就看你有沒有目標。
當貝多芬雙耳失聰后,誰能想象他能譜出《歡樂交響曲》,并自己站在臺上指揮樂隊呢?可貝多芬做到了,因為他對生活沒有失去信心,他把痛苦當作丁一筆財富,用這筆財富譜寫了生命的樂章。誰能相信一個看不見光明的盲人卻寫出了讓明眼人心動的“三天光明”呢?但海倫·凱勒做到了,因為她對人生沒有失去激情.她把痛苦視為一筆財富,用心用手用身體體會光明,才寫出了舉世震驚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歡樂不是人生最好的解脫,痛苦也不是人生最大的失落。生活中總會有痛苦,總會有不如意。其實,失敗者都是被自己打敢,被自己的失意、麻木、無奈打敗了。這不是身敗,而是一種心敗。調整好心態,把分數名次看淡些,將你繪畫的亮點貢獻給班里的板報,讓大家喜歡你的開朗活潑,在親密無間的氛圍里,你會感到學校就像一個家,誰也離不開誰。成才的道路有多種,讓爸媽的期待隨著你的價值展示慢慢扭轉,你會快樂的完成學業,收獲成長的碩果。
把痛苦作為一筆財富,存儲進你心底的銀行,你將會是精神富翁。
祝你。
快樂無憂!
一個關心你的同學。
201x年6月6日。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五
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辛苦一年,受益一生。
3.笑看人生峰高處,唯有磨難多正果。
4.再露鋒芒,宜將剩勇追窮寇;一展鴻圖,不可沽名學霸王。
6.這是一個只承認強者的時代,而學習正是賦予了我們做強者的原始資本。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學好知識。過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強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誘惑。
7.空想會想出很多絕妙的主意,但卻辦不成任何事情。
8.努力是成功之母。—―塞萬提斯。
9.摒棄僥幸之念,必取百煉成鋼;厚積分秒之功,始得一鳴驚人。
10.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1.十年磨劍為一搏,六月試鋒現真我!
12.苦難是人生的老師。——貝多芬。
14.作為一次經歷,失敗有時比成功更有價值。失敗可以給我們留下更深刻而持久的記憶和思考。
15.一心讀遍圣賢書,三心二意無益處,四書五經勵我志;五洲四海任我游,三堂二課皆用功,一生前程始于此。
16.擰成一股繩,搏盡一份力,狠下一條心,共圓一個夢。
17.頭懸梁,錐刺骨,巾幗揮毫書奇志;三更火,五更雞,須眉仗筆寫華章。
18.這世界上沒有不適合學習的人,只是有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罷了。
19.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20.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21.十年寒窗苦讀效三皇五帝逐群雄;一朝金榜題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22.成功之因,在于不屈不撓。——荷蘭諺語。
23.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從此時;十二春秋風雨兼程成敗在今年。
24.學習與坐禪相似,須有一顆恒心。
25.只要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遠。
26.點點心血勤育英才厚澤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學海逐鹿中原。
27.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諺語。
28.輟學似磨刀之石,不見其減,時有所虧。
29.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澤東。
30.點點心血勤育英才厚澤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學海逐鹿中原。
31.心存感激,永不放棄!即使是在最猛烈的風雨中,我們也要有抬起頭,直面前方的勇氣。因為請相信:任何一次苦難的經歷,只要不是毀滅,就是財富!
32.決定心理的那片天空是否陰霾甚至是烏云密布的唯一因素是你自己,不能讓自己永遠有一個陽光燦爛的心情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失敗。
33.滴水穿石戰高考如歌歲月應無悔;乘風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宮當有時。
34.今朝燈火闌珊處,何憂無友;它年折桂古蟾宮,必定有君。
35.一時的挫敗,并不表示從前的努力都是錯誤;一時的成功,更不代表從今以后都不必再努力。
36.機會從不會“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別人會得到。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機會”。機會只不過是相對于充分準備而又善于創造機會的人而言的。沒有機會,就要創造機會;有了機會,就要巧妙地抓住機會,而高考就是你走上成功之路的第一個機會。
37.十年磨劍三日鋒;數載人生在其中。
38.逆境中的勇氣是光輝的。——渥爾那爾右。
39.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
40.不要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在學習之余,欣賞一下生活,會讓你的心情像花兒一樣綻放。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六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于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并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并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后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素材分析:敢于正視人生的疾苦和磨難,是海倫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殘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殘疾人的驕傲。
素材使用話題:“殘而不廢”“堅強成就人生”“生命的價值”
博迪眨眼寫作。
博迪是一名法國記者。他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后四肢癱瘓,只有左眼可以活動。但他決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潛水衣與蝴蝶》寫出來,于是他要求筆錄員門迪寶協助他,每天花6小時筆錄他的著述。而他們之間的溝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動來完成。每次,門迪寶按順序讀出法語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確,眨兩次表示錯誤,然后拼成詞語。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寫作”終于在數月后奇跡般地完成了。這本150頁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們的歡迎。
素材分析:“博迪眨眼寫作”的事跡讓我們想到史蒂芬·霍金,身體上的極度殘缺卻絲毫不能阻止他們在文學及科學研究上的昂首闊步。
素材使用話題:“毅力”“完美與殘缺”“奇跡的誕生”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七
1.法國音樂家貝楚齊亞尼,天生侏儒,身高只有1米,由于基因異常,疾病抑制了他的骨骼生長,不但行動不便,視力、聽力也大受影響。但他依然熱愛音樂,每天練琴的時間超過11小時,每年的獨奏音樂會超過300場,后天的努力,讓他成功逆襲,成為了著名的音樂家。
2.徐溥年輕時在書桌上放了兩個裝豆子的瓶子。每當心中產生了一個善念,或是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反之,若言行有什么過失,便往另一個瓶子中投一粒黑豆。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于是他就不斷反省自己。漸漸地,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黑豆微不足道。后來他官至宰相,仍保留著這個習慣。
1、金錢價值在于使用方法。
汽車大王福特不是一個吝嗇的人,但他卻很少捐款。他頑固地認為,金錢的價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他最擔心的就是捐款經常會落到不善于運用它們的人手里。有一次,喬治亞州的馬沙?貝蒂校長為了擴建學校來請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絕了她。
她就說:那么就請捐給我一袋花生種子吧。于是福特買了一袋花生種子送給了她。福特后來就忘了這件事情。沒想到一年以后,貝蒂女士又上門了,交給了他600美元。原來學生們播種了當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種子,這就是一年的收獲。福特什么都沒說,立即拿出了600萬美元交給了貝蒂。
福特的擔心絕不是多余的,太輕易得來的金錢往往很難讓受施者感受到金錢后面潛隱著的苦與智;我更贊賞貝蒂對點滴施與的至高的尊重,她帶領孩子們撒播下的其實是足以證明他們有能力領受他人恩惠的資格。
2、魚兒不會說話。
美國聯邦議會批準了在小田納西河上修建一座用于發電的水庫,先后投入了一億多美元。當大壩工程即將完工的時候,生物學家們發現大壩底有一種叫蝸牛魚的珍稀魚類,如果大壩最終建成的話,將影響這種魚生活的環境而導致這種魚的滅絕。于是環保組織向法院提出了訴訟,要求大壩停工并放棄修建水庫的計劃,但在第一次訴訟中,他們失敗了:初審法院認為大壩已經接近完工,浪費納稅人一億多美元的錢去保護一個魚種是不明智的,拒絕判決大壩停工。環保組織又上訴到最高法院。
終于,這些小魚兒在最高法院贏得了它們的權利,依據是聯邦1973年頒布的《瀕危物種法案》。這些小魚兒可以在它們的家園自由地棲息,而它們身邊是那被永久廢棄的價值一億多美元的大壩。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八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2)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竟至于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_”!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3)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九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假設。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長太息〔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愛慕、崇尚〕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廢棄〕。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重復、再三〕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荒唐,沒有準則〕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本來〕時俗〔世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通“措”,措施〕。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法度、準則〕。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走投無路〕乎此時也。寧溘〔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責罵〕而攘〔忍受〕詬〔侮辱〕。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君子〔有學問有修養的人〕曰:學不可以已〔停止〕。青,取之于〔從〕藍,而青于〔比〕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繩,輮〔使彎曲〕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曬干。槁,枯。暴,曬〕,不復挺〔直〕者,輮使之然〔這樣〕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接近、靠近〕礪〔磨刀石〕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檢查,驗〕省〔省察〕乎〔于〕己,則知〔通“智“〕明而行〔行為〕無過矣。
吾嘗〔曾經〕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也;吾嘗跂〔提起腳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強、大〕也,而聞者彰〔清楚〕。假〔借助、利用〕輿馬者,非利足〔腳走得快〕也,而致〔到達〕千里;假舟楫者,非能〔善于〕水〔游水〕也,而絕〔橫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資質、稟賦〕非異也,善假于物〔外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在這里興起〕;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指人的智慧〕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古代稱跨出一腳叫“跬“,跨兩腳叫”步“〕步,無以〔沒有用來。的方法〕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駿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劣馬〕十駕〔馬拉車十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鍥〔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雕刻〕。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因為〕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急躁,不專一〕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農歷每月十六〕,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通“囑”,勸人飲酒〕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一會兒〕,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白茫茫的水氣〕橫江,水光接天。縱〔任〕一葦〔指小船〕之所如〔往〕,凌〔越過〕萬頃之茫然〔曠遠的樣子〕。浩浩乎〔詞尾,……的樣子〕如馮〔通“憑”,乘〕虛〔太空〕御〔駕〕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脫離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船的兩邊〕而歌之。歌曰:“桂棹〔桂樹做的棹〕兮蘭槳〔木蘭做的`槳〕,擊空明〔月光下的清波〕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江面浮動的月光〕。渺渺〔悠遠的樣子〕兮予懷,望美人〔指他思慕的人。古人常用美人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依、循〕歌而和〔唱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形容聲音婉轉悠長〕,不絕〔斷〕如縷〔細絲〕。舞〔使。起舞〕幽壑〔深谷〕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寡婦〕。
蘇子愀〔容色改變的樣子〕然,正襟危〔端正〕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為什么這樣悲涼呢〕?”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盤繞〕,郁乎〔詞尾,……的樣子〕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當〕其破荊州,下〔攻占〕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釃酒〔斟酒〕臨江,橫槊〔長矛〕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打漁砍柴〕于江渚〔江中小洲〕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小船〕,舉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以相屬。寄蜉蝣〔古人說它朝生暮死,這里用來比喻人生短促〕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一顆米粒〕。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屢次〕得,托遺響〔余音〕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往〕者如斯〔此〕,而未嘗往也;盈〔滿〕虛〔缺〕者如彼〔那〕,而卒〔到底〕莫消〔消減〕長〔增長〕也。蓋〔這里表假設語氣〕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加強否認,竟〕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即使〕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這里指“自然”〕之無盡藏〔無窮無盡的寶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共享〕。”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凌亂,也寫作“狼藉”〕。相與枕藉〔互相枕著墊著〕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已經顯出白色〕。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十
1.《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明生活中既要善于從正面學習,也要善于從反面借鑒。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示。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論語》中認為復習舊知識好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論語》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解釋“恕”的含義。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論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孔子從“賢”與“不賢”的角度來談學習態度。
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二、《魚我所欲也》。
1.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示面對生與義選擇時做出的決定。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3.《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能做到舍生取義。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尾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論點,全篇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
1.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表明生活、思想、行為上的磨難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4.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要承擔重任必須磨練心志。
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5.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從身體上磨礪于人。
5.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四、《曹劌論戰》左傳。
1.《曹劌論戰》中,曹劌在進見時,他的同鄉反對的。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曹劌論戰》中,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運用恰當的戰略戰術:彼竭我盈。
3.《曹劌論戰》中,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具體體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4.《曹劌論戰》中,曹劌擔心有埋伏而“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追逐敗軍。
4.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5.《曹劌論戰》中,“齊人三鼓”后曹劌才同意擊鼓進軍,因為曹劌認為“三而竭”,并且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述前兩次擊鼓的效果。
5.一鼓作氣,再而衰。
五、《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到“__________,
__________”,這表明主人公鄒忌是一位美男子。
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2.《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面對妻子、妾、客人的。
真思考,從中悟出了治國之道。
2.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3.《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經過仔細思考得出客。
人稱贊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從用自己親身體驗推。
及齊威王,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從朝臣和百姓對待齊威王的態度來說明“王之蔽甚矣”。
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5.《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諫后。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的情況可以受到“下賞”。
5.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6.《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發布懸賞求諫的政令后,廣開言路,一開始就有“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6.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六、《前出師表》諸葛亮。
1.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諸葛亮的《出師表》說理和陳情得以完美的結合,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十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十二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秋興八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詠懷古跡。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馬嵬。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擬行路難。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垢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菩薩蠻。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閣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雑,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雨霖鈴。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十三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恰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從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十四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馀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么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仆。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舉臣下為孝廉,后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秀人才。臣下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度傲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俯伏思量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的內心不愿廢止奉養,遠離祖母。
臣下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十五
1.《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明生活中既要善于從正面學習,也要善于從反面借鑒。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示。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論語》中認為復習舊知識好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論語》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解釋“恕”的含義。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論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孔子從“賢”與“不賢”的角度來談學習態度。
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二、《魚我所欲也》。
1.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示面對生與義選擇時做出的決定。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3.《魚我所欲也》中,孟子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能做到舍生取義。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1.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尾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論點,全篇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
1.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表明生活、思想、行為上的磨難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4.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即要承擔重任必須磨練心志。
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5.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從身體上磨礪于人。
5.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四、《曹劌論戰》左傳。
1.《曹劌論戰》中,曹劌在進見時,他的同鄉反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曹劌論戰》中,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運用恰當的戰略戰術:彼竭我盈。
3.《曹劌論戰》中,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具體體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4.《曹劌論戰》中,曹劌擔心有埋伏而“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追逐敗軍。
4.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5.《曹劌論戰》中,“齊人三鼓”后曹劌才同意擊鼓進軍,因為曹劌認為“三而竭”,并且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述前兩次擊鼓的效果。
5.一鼓作氣,再而衰。
五、《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到“__________,__________”,這表明主人公鄒忌是一位美男子。
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2.《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面對妻子、妾、客人的贊美,鄒忌沒有輕易相信,看到徐公,認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認真思考,從中悟出了治國之道。
2.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3.《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經過仔細思考得出客人稱贊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從用自己親身體驗推及齊威王,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從朝臣和百姓對待齊威王的態度來說明“王之蔽甚矣”。
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5.《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諫后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的情況可以受到“下賞”。
5.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6.《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發布懸賞求諫的政令后,廣開言路,一開始就有“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6.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六、《前出師表》諸葛亮。
1.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諸葛亮的《出師表》說理和陳情得以完美的結合,在陳情部分表現他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3.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指出西漢興旺發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親賢臣,遠小人。
4.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勸劉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
4.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5.諸葛亮向劉禪推薦了郭攸之等人治國的賢能,在接近文章結尾處,也規勸他應該自行謀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追念先帝留下的教誨。(諸葛亮《出師表》)。
5.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6.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諸葛亮在《出師表》規勸劉禪“,”,以免堵塞忠臣勸諫的道路。
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七、《桃花源記》陶淵明。
1.《桃花源記》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桃花源記》中寫老人和孩子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5.現在常常用《桃花源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而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
5.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八、《三峽》酈道元。
1.酈道元在《三峽》中用漁歌“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三峽秋季肅殺、凄涼氣氛,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
1.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自三峽工程完成之后,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景象晨現在世人面前,酈道元在《三峽》中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異景狀一去不復返了。
2.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三峽》中寫山高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5.酈道元《三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春冬之時三峽水的特點。
5.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九、《馬說》韓愈。
1.歷代名家的坎坷經歷正印證了韓愈在《馬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說法。
1.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馬說》描寫千里馬未被發掘而最終“不以千里稱”慘遭埋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韓愈借筆下之《馬說》充分抒發出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他在。
結尾發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嘆。
3.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馬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食馬者對千里馬日常的驅使與喂養情況,與后文食馬者“天下無馬”的感嘆對照,表現食馬者淺薄愚妄。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十、《陋室銘》劉禹錫。
1.《陋室銘》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既是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又點明了全文主旨。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銘》一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陋室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室主人交往之雅。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5.作者在文中結尾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十一、《小石潭記》柳宗元。
1.《小石潭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柳宗元用魚影側面描寫出小潭的水清澈透明的樣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小石潭記》中,柳宗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岸勢峭拔多姿。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記》中,柳宗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溪流曲折悠遠。
3.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小石潭記》中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十二、《岳陽樓記》范仲淹。
1.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情懷,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把它作為座右銘,心系蒼生,立志為民造福。
必背英語高考大全(16篇)篇十六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秋夜曲》王維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子夜秋歌》李白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李白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宿建德江》孟浩然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秋夕》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登高》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中秋月》蘇軾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秋波媚》陸游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秋月》程顥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秋夜曲》王維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秋風引》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秋詞》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初秋》孟浩然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凄涼。
《秋晚江上遣懷》杜牧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