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000字 《偷影子的人》讀后感600字篇一
在這個感人的故事中,作者娓娓地述說著一個孩子能透過影子聽到他們的想法,希望與痛苦的故事。而且把故事寫得如此的生動,我相信他在寫的過程中已經不知不覺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當中了。這種感覺我能體會,寫小說的人往往就是這樣表面上寫的是小說,實際上早已經把自己當成小說中的主人公了。
在這本書中六個章節,而每一個章節都述說著一個故事,但是它們的共通之處都是主人公透過他人的影子看到他們的內心,無論是喜悅還是悲傷,甚至幫他們實現夢想 ,解決困難。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在想如果我也有看透別人內心的能力會怎么樣呢!但是我現在完全不想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想透漏的秘密和隱私,而這些隱私可能是我們不愿意知道的,尤其當我們知道他們說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同時,自己也會很難過吧!甚至我們還會失去一些我們所珍視的東西,例如友情,愛情等等,有的時候太過于清醒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可能迷糊一點我們會更開心呢!
我從這本書中看到了主人公從童年到到成年所經歷的辛酸路程。童年時,自己喜歡的女孩伊麗莎白和自己的死對頭在一起,也發現了她并不像自己以為的那么單純,善良,從她的影子看出了她和所有女孩一樣有著虛榮心,讓他很失望;后來他在暑假里遇到了聾啞女孩克蕾兒,他從她的影子中看到了她的自卑,幫助她并且成為了好朋友,他們之間有了一個承諾,只是后來發生的事情讓他沒有實現自己的承諾,直到長大;之后幫助好友呂克完成當醫生的夢想,但是最后他放棄了醫生,回去重操舊業;接下來認識了醫院護士蘇菲,他們之間又發生了一段不知道是友情還是愛情的交往;后來努力找回曾經的聾啞女孩,現在已經成為了大提琴家,甚至一開始沒有認出他來;最后又經歷了母親的辭世而痛不欲生的故事。
在這一系列故事中有幾個讓我深有感觸的情節,首先是在主人公長大后尋找克蕾兒的故事里。讓我體會到有些人,有些事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就算他們再次的相遇,也找不回當初的感覺了,因為心境早已經變了。其實有些時候我們執著尋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那段讓我們把刻骨銘心的一段記憶,人事物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變化,唯獨不變的是那段埋藏在內心深處的記憶,會永遠停留在那,直到被人揭開的那一刻。
接著當主人公好不容易找到克蕾兒的時候卻發現她已經不認識自己,只是把自己當作她的一個粉絲。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失落。很多時候,心里想的和現實是截然不同的,當自己發現自己珍惜的人卻已經不認識自己,好像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已經變得毫無意義。所以與其留戀過去,不如珍惜現在。
再接著讀到呂克在終于實現自己的夢想時他才發現原來當醫生并不是他想要的,只是覺得有面子而已,而自己喜歡的只是每天看到人們吃著自己親手烤的面包露出滿足的表情的時候而決定放棄醫生回去重操舊業。這讓我覺得,有些時候,讓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事情,并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也許在別人面前我們會覺得很有面子,但是慢慢的我們會發現這并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到頭來,也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會讓我們感到滿足和開心,只是更多時候我們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所以我們時常會感到莫名的壓力和心煩,時常也會因為不想讓別人失望而忘記了最初的自己。
最后在主人公的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他的悲傷 ,仿佛看到了在奶奶去世時的自己那種無助與痛心,甚至直到現在也無法相信這個事實,也許這個傷痛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少,但卻永遠不會愈合,因為那些往事不會消失,發生的事情也不能當作沒有發生,一想到再也沒有人對你關懷備至,再也沒有人在你耳邊嘮嘮叨叨,想到這里你會陷入連上帝也無法感受到的孤寂里。看到這里我再也忍不住了,曾經的一切都重現在眼前,眼淚奪眶而出 ,可是這一切再也不能重來了。而主人公作為一名醫生卻無法挽回自己母親的生命,甚至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母親的病情,這對于他來說是一個無法挽回的遺憾。在人的一生中,我們會因為自己來不及說出口的話和未完成的事情而讓自己的生命中留有遺憾,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相信我們會盡力挽回這一切,可是人生不可能會有第二次機會。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事就是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多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來減少發生遺憾的機會。
書中有一段話說得很好,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夢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卻換成父母離開我們了。于是我們就只能夢想著,能否有一刻,重新回到寄居在父母屋檐下的孩子,能抱抱他們,不害羞的告訴他們,我們愛他們,為了讓自己安心而緊緊依偎在他們身邊。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也沒有這個機會了,但是我們現在還可以,因為我們的父母都還在我們身邊,我們還有機會大聲地對他們說出“爸爸媽媽,我愛你。”只是這簡單的一句話,我們卻往往因為害羞而說不出口最終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所以趁現在找個機會告訴他們,他們都是我們最愛的人。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000字 《偷影子的人》讀后感600字篇二
沒有驚險刺激的情節,也沒有激情四溢的華麗語言,作者靠的是藝術的真實來引人入勝的。 當作家,曾經是我的夢想,但隨著年紀的增大,越來越質疑自己的想法。這個世界,多一本書和少一本有什么兩樣呢?《偷影子的人》顛覆了我的成見。成年人的精神同樣需要撫慰,這個世界上原來還是需要和存在給人撫慰的好書的。
作者娓娓道來,細致而簡潔的把讀者帶進童年、少年、青年的精神世界,讓人興奮、手不釋卷。作者為主人翁虛構了一個特異功能——可以偷別人的影子,從而走進別人的內心世界,窺探別人的隱私。其實是在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不幸的一面——即便是看起來強大的惡棍,我們要想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只有以心換心,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立場,懷著悲憫慈悲的心,發現、理解別人的缺點、過失甚至是欺壓、謊言。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場,用自以為是的標準衡量和指摘、仇視別人。在節湊快速的當下,這部書顯得尤為重要。磨刀不負砍柴工。與影子的對話,其實就是與心靈的對話。讀懂自己,才能讀懂別人。
馬克.李維一九六一年出生於法國。二十二歲時即創辦了一家電腦影像合成公司,三十歲前與朋友開設建筑師事務所,短短數年間即躍升為法國的頂尖品牌,可口可樂、沛綠雅、愛維養、canal plus衛星電視臺、l’express雜志,都是他的客戶。
整部小說最喜歡的還是主人公的童年,如夢幻一般,充斥著畫面感的文字帶給我是一幅幅場景圖,仿佛生活的蒙太奇,在他的視覺和感受中,自己童年的那一幕幕活靈活現的展現在眼前。回不去的曾經,也只因為曾經無憂無慮的美好,我們才一遍遍追憶。打動我的多是細節,好像里面的很多故事自己的童年也有過,或者是類似經歷的。主人公因為12月出生早上了半年學,成為班級中最弱者,常常在在班級里因為弱小受人欺負。而小主人公這種淡淡的憂傷卻因為他可以偷別人影子讀懂別人愁緒而轉化為一種伸出援手的友愛,不自覺的將一種負擔升華成美好。從伊麗莎白到克蕾兒,還有伊凡、馬格、尼克簡單的人物關系,因為影子勾畫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年,而在這里,我似乎也讀到了我自己。
當看完整本書的時候,感覺很溫暖。作者仿佛把我的影子給偷了,向我訴說著自己的童年。我想,每個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會與《偷影子的人》里頭的小男孩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吧。看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要及時行孝。里面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夢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時間換來的卻是父母離開我們了。于是我們就只能夢想著,能否有一時片刻,重新變回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能抱抱他們,不害羞地告訴他們,我們愛他們,為了讓自己安心而緊緊依偎在他們身邊。”想起小時候,每次生病時,媽媽總是會陪在我身邊,在我床邊照顧著我。每次遇到挫折時時,父母總是第一個擔心我的人,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卻從未要求過什么回報,只希望我們能健康地長大成人,能幸福地過日子,可是,我們漸漸地讓父母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但在父母的眼中,我們還是他們的全部。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管你是十八歲還是八十歲,在父母的眼中,你永遠都是小孩。并不是要等到長大了,有工作了,有能力去買禮物給父母用那才是孝順,我認為多陪陪父母才是孝順的最好詮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時間請經常回家陪陪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