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要有獨特的觀點,還要有恰當的事例和引證,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受到好評的優秀作文,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技巧和思路。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一
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老人節顧名思義我們要孝敬老人。我們都赤裸裸而來,沒有誰天生富有,沒有誰天生貧窮。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棄,是拒絕是接受,全在老人的指引,心靈的抉擇。有人醫治老人,千金散盡;有人贍養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為先”;有人恪守“一闖孝義生死關”。有人選擇善待老人,有人選擇拒絕贍老。美與丑,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訴你,選擇孝敬,不要讓迷霧遮住雙眼,讓污垢蒙蔽心靈,為老人,為自己,捧一顆清純、孝敬之心。
孝敬和判逆之間,介子推為母而死,選擇光榮;李魁只身劈虎報母仇,選擇德昭后世;香九齡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幫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個有價值的,無愧生命無愧社會的真正的人,人們也會贈與你回報。
一個在暴風雨中求生的人,會奮不顧身挽救老人的性命;一個在沙漠里跋涉的人會毅然解下腰間最后一壺水給老人;但也有人把老人騎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個孝子蛻化成逆子;有人為省錢使老人變勞力;有人為分房分田,打老人,罵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走錯了方向啊!田地、房屋、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那么多干嘛呢?到頭來,反而一無所有,甚至老人,甚至生命,即使痛悔,即使改過,又賺得了幾把同情淚?也沒有人再來幫助你。
如果你是雄鷹,就選擇敬老;如果你是沙鷗,就懂得贍養;如果你是麻雀,就會自覺服侍長輩;如果你是一個人,就更應該懂得尊敬長輩,孝敬老人。
如果你是你,一個不愿失去人格,一個不甘平庸,不會腐蝕的你,就做個清純無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干凈、漂亮,拋開一切污穢,所有自私,學會孝敬老人,善待老人。如果孝敬變為傳統,世界將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二
今天是重陽節,也是敬老日,所以我決定為太太做點什么了。
于是,我準備更好的為太太做些事了,準備幫太太按摩,我讓太太坐在床邊,用手不停地在太太的背上不停的敲打著,太太的皮膚全皺在一起了,頭上的頭發是從根部開始就全白了,看著看著我不于想起了小時候的事情了(太太是個老教師)。記得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數學考了一個不及格,回到家我把考試的時告訴了媽媽,只見媽媽怒氣沖沖的準備打我,這時“救兵”擋在了我的面前對媽媽說:“不準打孩子,老試考的不好不能打孩子,要鼓勵孩子,打孩子是打不出成績的。”反過身來又來教育我了,說讓要用功,不要讓媽媽生氣,不懂的就要問老師,上課上認真聽講------。因為是太太讓我免受了一次“災難”,到現在心理還充滿感激之情。
想著想著,就發現家有一老人,真的是一個“寶貝”。太太希望你身體一直健康,能活的久一點再久一點。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三
誰不知“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
誰不震撼“鳥有反哺之情,羊有脆乳之恩”。
誰不痛心“久病床前無孝子”。
這一切,都來源于對孝的崇敬,有了孝,就能領悟到曾參“齒指痛心”的母子情深,有了孝,就能感受到楊香“扼虎救父”的急切心情,有了孝,就能體會到劉恒“親嘗湯藥”的孝感動人。
于是,懂得,孝在于實質,不在于飾貌,小在于堅持,不在于片刻。孝是天下人為人之根本,是天下人為善之淵源。
孝,天下為之而笑,不孝,天下為之亦笑,二者皆為孝,孰能贊其后者也?孝,趁現在。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四
重陽節歷史悠久,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屈原早在《遠游》里寫道:“集重陽人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重陽節是老人們最開心的一天。在這天,不管她們多么開心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子女,他們用省吃儉用的錢去買一些好吃的給自己的子女和孫子孫女,自己卻舍不得吃,只是在旁邊吃著面包,微笑地看著我們。
每次重陽看著奶奶帶回好吃的給我,心頭上總感到一陣酸楚:我們只是一味的接受長輩對我們的關懷,而不去“給予”她們一點我們的孝順。她們總是獨自一個人呆在家里,期盼子女回家,有時站在窗戶前,望著前方的路,期盼著熟悉的背影。
曾記得一個記者向比爾蓋茨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認為最不能等待的是什么?“。
比爾蓋茨答道:“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世上最不能等待的事就是孝順。
我們中國也有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而子欲養親不在。”。做晚輩的若真等到這一天“子欲養親不在”了,你再后悔,可就什么都晚了。
每個人都會老去的,爺爺奶奶的今天,就是爸爸媽媽的明天,也是我們的將來。尊重老人其實就是尊重自己。今天我們嫌棄老人,以后當我們年老時,兒孫同樣也會嫌棄我們。今天長輩為我們遮風擋雨,明天我們就應該是她們頭頂上的一片藍天。同時,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重,養老、敬老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我想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和義務。
常回家看看吧!不僅僅是在重陽那一天。回去和他們聊聊天,去關心她們。說不定她們正在某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注視著遠方的路,期望有一個熟悉的背影能出現在那條路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五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尊敬老人的節日。近日,我們一年級學生參加了團課活動,體驗了重陽節的文化與傳統,使我們更加了解這個特別的節日。
第二段: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在團課活動中,我們了解了不少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春秋時期的寒食節,唐朝時的重陽節等。我們深入學習了重陽節的由來,以及重陽節的傳統方式,例如登高,佩觀音,飲菊花酒等。從這些活動中,我們汲取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們的文化造詣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第三段:珍惜家人。
在重陽節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學生們也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通過信函或表演的方式表達了對他們深愛的長輩的祝愿。這讓我們懂得了在這節日里,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時光,多關懷老人家的心情和健康,把每一次見面都當成是最后一面去珍惜。
第四段:懂得孝順。
在團課中,我們還參加了一些與重陽節相關的活動,例如包粽子,做菊花餅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我們以輕松的方式感受到了傳統的習俗,也學習了親手做菊花餅這個傳統活動,以及如何與老年人相處的技巧。這些都讓我們提升了孝順之心,親近家人和長輩。
第五段:總結。
通過這次團課活動,我們深入地學習了重陽節這一傳統文化,體驗了傳統習俗。我們也學會了如何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時光,尊敬長輩,表達孝順之心。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讓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可持續地激發我們的興趣和熱情,將這些傳承下去。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六
飛屐發豪情。
上聯言劉禹錫,前已言之。下聯言庾亮。《世說新語·容止》載,庾亮鎮守武昌,某秋夜氣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樓詠詩。不久,庾氏飛屐而來。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
鼓琴仙度曲;。
種杏客傳書。
此聯本為元代文學家馬祖常的詩句。馬氏《石田山居》八首之最末一首曰:“淮南窮僻地,先世有林廬。花曙鳴山鳥,芹春躍岸魚。鼓琴仙度曲,種杏客傳書。朋輩如相覓,休嗔禮法疏。”平仄相諧,對仗工穩,心緒清曠者多喜此聯。
孰是題糕手;。
徒夸賜菊榮。
上聯事關劉禹錫,前已言之。下聯點化黃巢的《不第后賜菊》,其詩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此聯妙在兩個字:“孰”與“徒”。一“孰”字盡顯了滿腔豪氣,當仁不讓的情懷隱然可見。至于“徒”字則譏諷了浮華虛飾之徒。兩聯對仗工穩,意緒相反相成,頗為不易。
三徑歸時歲月在;。
滿城近日風雨多。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句云:“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上聯用之。下聯用著名的“一句詩”:滿城風雨近重陽。據惠洪《冷齋夜話》載,北宋潘大臨工于詩,貧甚。臨川謝逸致書問:“近新作詩否?”大臨答云:“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氣蔽翳。昨日清臥,聞攪林風雨聲,遂題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來,遂敗意。只此一句奉寄。”此事想來不禁令人唏噓。
步步登高開視野;。
年年重九勝春光。
下聯用毛澤東《采桑子》詞,其詞云:“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夏至酉逢三伏熱;。
重陽戊遇一冬晴。
據傳此為欽天監曾用楹聯,其旨在占物候。此聯的意思如下:如果夏至恰為酉日,則三伏酷熱;若重陽適為戊日,則冬天無雨雪。用物占入聯,別有一番新意,且對仗十分工整,乃佳對。
靖節排冠歸隱去;。
孟生落帽快登臨。
靖節是陶淵明的謚號。孟生,即孟嘉。由于陶淵明喜菊,歸隱時正在秋季,且重陽有“白衣送酒”的故事,是以陶氏成了重陽對聯中的家常菜。“孟嘉落帽”之事,也在重陽發生,故而講求用典的文人,也多未曾放過他。故而以陶孟二人為主料的對聯眾多,一般是“大同”而“小異”。
話舊他鄉曾作客;。
登高佳節倍思親。
此聯用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詩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喜度老年節;。
賞秋暢飲菊花酒。
重陽節又名老人節。菊花酒,此酒有延壽的作用。是以“菊花酒”對“老年節”,合于情理。
烏帽凌風,參軍舉止;。
白衣送酒,處士風流。
參軍,還是那位孟嘉孟參軍。烏帽,依然是孟嘉的帽子。白衣,謂王弘;處士,謂陶淵明。不論“凌風”落帽,還是重陽“送酒”,“舉止”都絕對“風流”。雖然又是以陶孟二人為主角的對聯,長處在于簡潔凝練,節奏明快。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七
重陽節,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4、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7、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佚名。
8、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八
今天是重陽節又是老人節。因此,今天我幫奶奶干了很多活:擇菜,洗菜,拖地。其中,令我最高興的是拖地。我把一,二,三樓的地板拖得干干凈凈。雖然,我滿頭大汗,但看了這亮晶晶的地板我滿意的笑了。奶奶走過來說:“這干凈的地板是你拖得嗎?”“是的”。我興高采烈的回答道。奶奶又說“你真是個勤勞的孩子。”聽了奶奶的.夸獎,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想,以后要經常幫爺爺奶奶干活。讓他(她)們感覺到每天都是重陽節。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九
爺爺是一棵參天大樹,支撐著整個家庭,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你這棵幼小的樹苗,奶奶是一片荷葉,沒有她,你這條小魚缺少生命的屏障。一些不孝的子孫,把父母老人趕出家門,但是,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我要呼吁,關愛老人。其實,老人才是最辛苦的,他們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拉扯成一個青年人,費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大代價,他們為了我們付出了那么多,難道就理應得到被趕出家嗎?不,人老了,需要的是和諧,需要的是溫暖,不是一頓“惡罵”,一陣惡厭的話語。親情是一個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長輩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一本書上曾說過:“長大了,一定會與人交流,有一種人堅決交不得,那就是不孝順長輩的人,老人們把他(她)養了這么大,他(她)都狠的下心,對這些朋友,他(她)就狠不下心了嗎?”
孝敬長輩,不但要承擔起對長輩應盡的贍養任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老人們在精神方面,情感方面的需求,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在城市里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卻很少見到子女,給爺爺奶奶一個豐衣足食,更不用說是精神安慰,因為老人,需要的是親情,是全家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豐衣足食是遠遠不夠的!長輩在很多人眼里已經不再重要,甚至是一種負擔,在他們眼里,老人曾是盛開的花朵,現在卻已凋零,曾是茂盛的大樹,現在卻已落葉,可老人卻為社會做著無私的奉獻。老人們為了下一代的成長嘔心瀝血,為了中華的傳承做出了貢獻,更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他們理應受到兒女的孝敬,社會的尊重。因為,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中,韓國有一位青年姓張名良,一日,他在一座小橋邊上散步,有一個老頭兒,故意把鞋弄到了橋底下,對張良說:“小伙子,幫我把鞋撿起來”。張良不假思索的下橋撿了回來,老頭兒又說:“給我穿上”。張良想:“既然我為他撿了鞋,索性就好人做到底,送佛送的西,于是,他就給老頭兒穿上了,老頭兒把鞋來來回回弄下橋三次,張良也耐心的一次又一次的去撿,老人見張良可信,是個好人,便傳給了他一套失傳以久的兵書《太公兵法》。其實,對待老人的和善,并不是圖獎勵和夸獎,對待了上年紀的他們,需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或許有一天,你明白了“心中無我,方能無欲無求”這一句話時,你才悟到了愛的真諦。如果有一天,你的學習很優秀,但如果你做不到尊老愛老助老,你就不是一個品學兼優人。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最后讓我們共同努力,“敬老愛老助老,共建和諧社會吧!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十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
眼看著爸爸媽媽的白頭發越來越多,鄒紋布滿臉上,我會立刻沖上前來,幫爸爸捶捶背,倒杯茶。幫媽媽做一些家務,講個開心的笑話。當父母親微微地翹起嘴巴,開心的笑一笑,我已十分滿足了,心里比蜂蜜還甜大多,孝順父母就是兒女應該做的。
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辛苦了大輩子,也應該休息一下了,但為了我的安全,奶奶每天都來接送我上下學,風雨無阻。爺爺每天不厭其煩的每天通過電話問候我。外公外婆住的最遠,他們竟然為了和我聊天,居然學上自己上網聊天。要知道,老人家要學上電腦,談何容意。所以,我每年一到過節,都會寄賀卡給他們,這里面藏了我敬重年邁家人的。一絲絲心意。
我們要學會敬老孝親,敬重老人家,多關心家人,孝順父母,從一句溫暖的問候做起,從一的席位的動作做起!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十一
記得有一位著名作家說過:“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視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遠無法連接。對父母,也許是一個電話,也許是一片瓦轉,也許是來自大洋彼岸的一聲祝福。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床前陪伴,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他們等價是呀,我們在接受父母潮水般的愛時,卻不知道去感恩,去答謝,這是多么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給父母一點關愛,在“孝”字面前無愧于心。
孝!天下為之而笑!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十二
今天,陽光明媚,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我忽然看到媽媽拿著拖把拖地。于是我跑過去,對媽媽說:“媽媽,讓我來幫您拖地吧!”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們家的寶貝長大了,都會幫媽媽做家務了。”我立刻從媽手中接過拖把,開始干活了。
首先,我先把拖把拿到池子里洗干凈,然后,從屋里面拖到外面,這樣就能把家里的地板拖得很干凈了。當我拖到我房間的時,看見地上有一個小黑點,又用拖把拖,又用手摳,費了很大的勁長擦掉。我開心地笑著。因為看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我拖地的疲勞都遠走高飛了。媽媽看了,高興地說:“你真是愛勞動的好孩子呀!”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十三
又是一年重陽節了。我已經有三個重陽節不在老家過了,我很想念我的哥哥、姐姐、姑媽……也不知道他們過得好不好。正想著,丁呤呤的電話鈴響了,我提起電話:“喂”,對方一聽就大聲叫我的名字,我一聽,是我姐姐的聲音。姐姐問我節日過的好嗎,學習好嗎。姐姐跟我說了關于家鄉的事,我也跟她說了我在這里的情況,又說了十幾分鐘,最后我祝愿姑媽全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今天上午,我們來到杭州五云山療養院,去看望爺爺奶奶們,與他們共度佳節。坐下來后,我們邊吃水果邊聊天,隨后我給爺爺遞了賀卡。爺爺興致勃勃地給我們表演了節目,我們小分隊的`小朋友也集合在一起背誦了《弟子規》、唱了隊歌。
最后,爺爺們給我回贈了一個小本子,上面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祖國的接班人。”,我覺得好激動哦!
我今天過得特別有意義!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我準備幫奶奶洗一次腳,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奶奶給我洗腳的。
我記得每一次都是奶奶把腳盆端到我面前,輕輕地揉著我的腳,那感覺真是太舒服了。
晚飯剛吃過,我早就把洗腳盆和毛巾準備好了,準備給奶奶一個驚喜。這時奶奶走進來了,我立即把洗腳盆和毛巾端到奶奶面前說:“奶奶,我想給您洗腳。”奶奶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地說:“好孩子,真是奶奶的乖孫女!”
我先讓奶奶坐在凳子上,放上滿滿一盆熱水,用手試試,水溫差不多了。然后蹲下來輕輕地把奶奶的鞋子、襪子脫下來放在一邊。“奶奶,把腳放進來吧!我會好好‘伺候’您的。”我開心地朝奶奶一笑。
當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腳時,不禁心里一顫,原來奶奶的腳是那么粗糙。是啊,奶奶辛辛苦苦勞累了一輩子,到現在還要天天給我洗腳,我心里真是慚愧啊!我慢慢地把奶奶的腳洗了一遍,然后輕輕地按摩了一遍。我很認真地對奶奶說:“奶奶,我以后天天給您洗腳。”奶奶開心地笑了。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十四
到底是后秋了,天氣是一天涼比一天,在這尚且如此,北邊就更不用說了。我想。這陣子一直在陽歷的日子中度著,就忘了傳統的節氣,也不知老黃歷該翻到哪一篇了。直到感覺真的涼了的時候,不經意間就發覺已近重陽了,就忽然想起了那幾年嘴上老掛著的"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就忽然想起了原來奶奶的生日到了。
記得前幾年,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每到這個日子,一家人就是不大過這個生日,也是很喜氣的。人常說,家里的老人健健康康硬硬朗朗的,是兒女的福,比啥都強。我相信的。所以總是在重陽的當天一直喜氣洋洋的,跟過年一樣,奶奶也是一臉的笑意。尤其是我放了學后,她那一雙小腳就掂來掂去,忙個不停了。
回想起來,高中三年一直是陪著奶奶度過的。現在想來,那是她最開心的日子了。每日為我做飯,等我放學歸來。直到去廣復讀那一年,和后來的讀書生涯,才讓她一直處在盼望和思念之中。我不忍,卻沒有辦法。等到放寒暑假的時候,回去看望她的時候,每次見到她,她都是眼望著我回老屋的那條巷子,那條我走來的路。到真的望見我了,便笑盈盈的,在旁的大嬸大娘們的羨慕下,帶我向老屋走去,然后拿出別人送她而不舍得吃的好東西,坐了炕上問這問那。以后每次回想起那光景,我便不覺潸然,我知道那是她等了無數的日子才盼回她的孫子的,盡管只是幾天的日子,但她依然喜歡,續續叨叨的說著一年來對我的思念,說著每次必說的"老三篇",說著一些我早已熟在心間的故事。
現在奶奶已經永遠地離開我了,這幾年每次回老家,路過老巷去二叔家的時候,卻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青山依舊,故鄉依舊,我依舊,卻再無奶奶的笑臉了。去年帶妻回老家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喜氣洋洋的,就突然想起了她老人家,若大的歲數,卻終于沒有看到她的孫媳婦,我的心幾近悲傷,盡管也知道人去不能復生,盡管知道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也盡管知道她若地下有知,也會為孫子高興的,但每每想起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就單單缺她,每每想到正當我們要孝順她的時候人已不在,每每看到街邊的老人就眼含熱淚想起她的時候,心里就一直不好受。這幾年每次回去,我都偷偷到奶奶的墳頭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回,盡管鄉里有不在其他節日上墳的風俗。也是在這個時候,才真切的感到了什么叫"子欲孝而親不在"的肝腸痛斷。現在我工作已經兩年有余了,奶奶去世也已近四年了,但我對她的思念卻一直隨著歲月的漸增而更深了!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十五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干著急。
說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么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么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
我希望我的爺爺奶奶和天下所有的老人們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
重陽節節快到了,老師說要送一份禮物給爺爺奶奶。我不知送什么才好。我去問媽媽,媽媽說:“你奶奶洗衣服太勞累了,家里的大洗衣機又不舍得用,說浪費水和電。我們買一個小洗衣機給她吧。”我連聲說好。
接著媽媽從網上找小洗衣機,找了半天總算是找到了。那里有兩種顏色,我選了一個紫色的。媽媽付了錢說:“這個洗衣機要一百五,我從你零花錢中拿走五十元。”天哪!這可是我五個月的零花錢哪!我想。但是因為這是送給奶奶的節日禮物,所以我很爽快地答應了。
洗衣機三天后就到了。當時媽媽拿回來的只是包好的箱子。等吃過晚飯,我就等不及了,小聲地對媽媽說:“我想把禮物送給奶奶。”媽媽答應了。于是我把奶奶拉到箱子旁神秘地說:“奶奶,您看好了,我有一件法寶要給您看!”我剪開箱子,看到奶奶一副吃驚的樣子,我得意地說:“怎么樣?喜歡嗎?這可是我五個月的零花錢加媽媽的一百元錢買的呢。”這時,奶奶一把抱住了我說:“我的乖孩子,你長大了,懂事了,會為我著想了。奶奶真是太高興了!”我的臉上也不禁樂開了花。
祝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們重陽節快樂!
我覺得現在很多傳統的節日正在被我們慢慢地淡忘著。讓我細細回想一下,記得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每年的重陽節,學校都會組織我們去一次秋游。去秋游的前一個晚上,是我們最激動的,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一個小小的袋子,里面裝有家人給我們準備的吃的,八寶粥,包子,饅頭和水之類的,然后同學們還在一起討論著明天去玩跟誰一組,玩些什么。第二天就由老師帶領著我們,一大批人馬浩浩蕩蕩地出發了,我們走在路上,許多路人看著一群學生,望著別人看我們的眼神,心里還裝著得意的樣子,登高爬山也是很好玩的事情,我們從小學開始到五年級都是去登高蜈蚣嶺。登到山頂,大家終于可以把自己帶來的東西一樣一樣地吃掉,讓人沒想到的是山頂上竟然還有阿姨賣冰棍的,當時的冰棍是三毛錢一根,我和同學還經常互相做東請客,真好吃!那種食物的味道也好,那時的心情也好,如今都讓人回味。登高回來后,老師就布置我們寫作文了,把去登高時候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誰的作文寫得好還可以得到老師在班上的朗讀。那個時候天空仿佛永遠都是藍的,時光仿佛是停滯的,沒有現在流逝的那么快。
后來啊,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起,就有文件下來了,禁止學校組織學生外出登高游玩之類的活動,因為涉及到責任的問題讓人難以對家長交代,從此以后秋游這個詞就在我們的世界里消失了,我們這代人還好,畢竟還曾經擁有過,經歷過,而現在的這一代學生,我從骨子里同情他們,可以說與大自然與世隔絕。在他們的世界里,從小學開始,都沒經歷過所謂的“秋游”,總是沉浸在書本,考試還有方形的教室里。
很渴望我們還能像以前那樣有“秋游”那樣的活動,希望重陽節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更是一種值得弘揚的精神。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十六
昨天是農歷九月初九,我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我們應該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幫助老人。
重陽節除了要關心老人,還有其它一些習俗,比如登山、插茱萸、賞菊花等。記得我們學過一首關于重陽節的古詩,它的`名字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來給大家背一下吧:“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到了,老師布置我們去敬老院敬老、拍照,并寫一篇作文。第二天,爸爸特意起了個早,開車帶我去敬老院。一進門,哇!這里的老人可真多。我去找老人們聊聊天,和他們談談心,給他們端茶弄水果,高興極了。
通過這次敬老活動,我知道了只要幫助別人,讓別人開心,你自己心里會比別人更開心的道理。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也是敬老愛老節,今天我們去爺爺奶奶家里,我和弟弟畫了一幅畫送給爺爺奶奶,還給爺爺奶奶唱歌跳舞,我們還給爺爺捶捶背,媽媽再給爺爺奶奶家大掃除,中午媽媽還燒了一桌菜,今天爸爸也放假了,下午爸爸媽媽還帶著我和弟弟爺爺奶奶一起去外面玩。
我長的了也要像爸爸媽媽一樣做個善良孝順的人。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十七
隨著候鳥的遠走高飛,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金菊爭艷,秋高氣爽,金秋時節讓人心曠神怡。此時,九九重陽節帶著所有人對老人的尊敬與愛戴,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重陽節前夕,我們去了外婆家,讓她們享享清福,一起來度過這個一年一度的老人節。
“快,放面!”我和媽媽在廚房里忙得不亦悅乎,這不,我們正在做第一道菜――長壽面。我拿了一個雞蛋,輕輕沿著鍋碗一磕,蛋清和蛋白就都流到鍋里了。我又加入青菜,堆點肉末,散點小蔥。一碗香噴噴的長壽面就做好了。“上菜――”外婆臉上的皺紋剎那間沒了,而外公的頭上的白發似乎也少了數根,一邊品嘗著長壽面,一邊夸著我和媽媽的杰作。“外公外婆,這長壽面阿,可是我們用特別長的面煮的,你們吃了呀,保準能活到100歲,身體康健得不得了!”我調皮地對外公外婆說到。“你這丫頭!”外婆點了點我的腦門。“上重陽糕!”只見媽媽端著一盤松軟可口的重陽糕來了。“外公外婆,這叫‘九九重陽糕’。這個‘糕’阿,預祝你們步步高升,上面畫的兩頭羊,象征‘重陽’,而這‘九’呢,古代時為陽數,兩個‘九’在一起,就是最大的長久之數,長命百歲不成問題!”看,外婆笑得連眼睛都瞇成一條縫了!
我們還上了西紅柿炒雞蛋、大閘蟹、雞湯……只剩下最后一道“壽比南山”了。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不但要在老人節多幫助老人,給老人們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實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老人,從點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讓我們,去關心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吧!
今天是登高節。登高節是為了紀念元稹,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陽人。他與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所作樂府詩雖然不及白氏樂府之尖銳深刻與通俗流暢,但在當時頗有影響,世稱“元白”。因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轉通州司馬。通州就是現在的達州。他在任期間,由于為官清廉并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某年陰歷元月初九,他任滿離任,當他離去的時候,百姓們依依不舍,紛紛前去送他,當看不見遠去的船時,便登山遠望。漫山遍野都是百姓,蔚為壯觀。為了紀念他,以后沒年初九,都要登高遠望。這形成了登高節。
今天是重陽節,在重陽節有爬山登高的習俗。因此,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一家人來到德勝巖爬山。
買好東西,我們一行人就開始登山了。瞧,一馬當先的是大表哥,后面緊跟著姐姐和表妹,后面就是我和小表哥了。我和小表哥真是羞愧不已,自己的年齡、個子都比小表妹大、高,竟然爬山還追不上小表妹;但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外公了,今天就是外公的70歲生日了,看他身上背一個大包,手上抱著小表弟,還時不時扶扶外婆,望著外公矯健的步伐,根本不像一位70歲的老人,在我的想像中就像一位年輕的小伙子。
一路上還有很多人叫賣飲料和食物,還看見了許多人挑著擔子往上爬,我心里想,這些人挑著擔子,我們一點東西都不拿,兩腳都像灌了水一樣,很難走動了,他們挑著擔子,還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他們當然就比我更累,但從他們一步一步的腳印里我打心眼兒里的敬佩他們。
在半山腰我碰到了同學朱堅定,從我們的談笑中,我更加堅強了,于是下定決心:一定要爬上山頂。可能是我的決心打動了老天爺,我們不一會兒就爬上了山頂,站在山頂是向下望,清風徐徐吹來,這感覺真好。
我們下了山,坐在車上,我一次又一次的回頭,心想:重陽節爬山登高的習俗還在我們身邊流傳下去,下年我一定還來。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十八
2、懂得尊老愛幼是一種美德,并努力做一個尊老愛幼的好學生。
一、主題導入。
同學們已經認識好幾個中國傳統節日了,五月初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那么你們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節日嗎?(重陽節)。
二、介紹重陽節的由來和習俗。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古人認為兩九相重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此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在這一天,人們一般會有游賞景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三、頌九九重陽詩。
1、聽音頻《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全班同學集體朗誦。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現了詩人重陽節時遠在他鄉,不能與親人兄弟一起登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看來,古人對于重陽節這個節日是非常重視的。
五、總結。
尊敬長輩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敬重自己的長輩,也要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而對于你們來說,如果能做到那樣,那么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個人見人愛人夸的好孩子。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十九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又是一年重陽到。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為“重九”。在我國傳統節日中,重陽節是最能象征孝道思親,尊老敬老的節日之一。
今天,我想對爺爺奶奶說些心里話。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的成長;蒼鷹感激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我感恩我的爺爺奶奶,因為他們從我一出生就無微不至地照顧我。現在他們已經越來越老了,腿腳不利索了,腰背也越來越彎了,可他們依然細心地照顧我。
我已經漸漸長大,學會了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也要回報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
記得有一次,奶奶頂著烈日買菜回家。看著奶奶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的樣子,我心疼極了。我立刻拿來毛巾給奶奶擦汗,給奶奶遞上一杯涼茶,有不停地給奶奶捶背。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奶奶,您還累嗎?”奶奶笑呵呵地說:“不累了,乖孫孫。”看著奶奶開心的樣子,我心里美滋滋的。我發現關心他人也能讓自己得到快樂。
重陽節的小一年級(精選20篇)篇二十
團課是學校為了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集體意識,促進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而組織的課程。而重陽節則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代表著長壽和團圓。學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也會在這一天組織一些活動。
第二段:團課體驗。
我們的團課主題是“團圓重陽”,在班級里組織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動。我們一起做月餅,互相品嘗,分享了彼此的做法和心得;還一起唱歌、跳舞,感受到了團結和快樂。在這個團結的環境中,我們感到很溫馨、很歡樂,也更能理解什么是團隊、什么是集體力量。
第三段:參與重陽節慶祝。
在學校的重陽節慶祝活動中,我們在校園里賞秋、摘菊花,還在課堂上學習了有關重陽節的歷史和傳統。課堂上我們一起做了“九層塔”,老師教我們如何裹、捏、花樣排列,小伙伴們也借此機會相互協作、分享心得。
第四段:領悟重陽節的意義。
在學習了重陽節的歷史和文化之后,我們更加理解了重陽節的意義:傳承家族的文化、弘揚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以及珍惜生命、養生保健的重要性。我們也在慶祝活動中體會到了團結、快樂和溫馨,愉快地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節日。
第五段:總結和展望。
通過團課和重陽節的體驗,我們更加珍惜集體、珍惜同學,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節日,進一步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積極學習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傳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繼續努力,為實現我們的夢想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