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我們能夠深入思考所讀書籍的主題、情節、人物和作者的觀點,對自己的思維和觀念進行反思和審視。我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備受贊譽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上的靈感。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一
《烏塔》一課記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者敬佩,更讓我敬佩的`是烏塔獨立性及生活能力強,熱情、有愛心、孝心,辦事周到,有計劃……而中國小孩呢?卻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家人都是百般的呵護,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她很自然地問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愛,善于交朋友,很熱情,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而我呢卻恰恰相反,不要說見到陌生人,就是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個招呼,讓別人覺得自己很不禮貌。
我還從“她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個周末去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讀出了烏塔不僅細心,獨立性很強,也很了不起。說她細心,是因為烏塔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看了許多關于這些國家的書籍,每個細節都想得很周到。說她了不起,是因為她自已掙錢游歐洲,想想看游歷歐洲需要那么多錢,她卻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掙,真是個了不起的小女孩兒!
說她獨立性很強是她為了要計劃這次旅行,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準備,居然敢獨自一人游歐洲,并把這看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而且每到一地,先要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里撥打電話或寄明信片給家人報平安。讀到這里使我想起自己不敢出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依靠父母接送,就連作業都要依賴父母,特別是每次的作文如果媽媽不在身邊我就覺得無從下筆,慚愧啊!還有我又想起一件事,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已經約好了樓沁菲、金玲云幾個同學去爬塔山,也準備好了零食,就跟爸爸媽媽說了,結果卻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說沒有大人的陪同安全咋辦?萬一出事了咋辦?外公外婆也急著說“就是,就是!沒有一個大人的陪同,萬一出了事誰再給我們捶背啊?別去了別去了寶貝!”。哎,不就是去爬個山嗎!后來我用了最大的武器拼命的哭還是沒用,最后還是泡湯了…唉!就像現在我在學校里寄宿,爸媽也是只要一有時間就絕對往杭州趕,現在我爸爸還為了能在禮拜天在杭州陪我,連媽媽上班都不讓去了,他們什么時候才能放我手,讓我大膽的獨立生活啊!假如我也去游歷歐洲,那爸爸媽媽不知有多擔心。然而外國的父母總是把鍛煉兒女的獨立性放在第一位,給他們學習獨立生活的機會,真令人羨慕。
可現在我國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愛心卻表現為讓孩子免受苦、過分溺愛,殊不知過多的呵護只能使我們失去生活生存能力。不信,我可以講一個故事,名叫《夏令營中的較量》,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20xx年8月,由日本福岡民間團體組織77名日本孩子到中國,一起舉行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故事大致分為四部分:
1、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
2、日本家長乘車走了,只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孩子;中國家長鼓勵孩子,但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了車。
3、日本孩子的吼聲在草原上震蕩。
4、中國孩子的表現在我們的心中壓上了沉甸甸的問號。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二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位14歲的小姑娘自己獨自游歐洲的事情。
我最欣賞小姑娘烏塔的獨立,比如:“小姑娘已經起身,正在收拾東西,準備外出”,讀到這里,我想到如果是我自己一個人去旅游的話,肯定要經過爸爸媽媽的同意或者還要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才能去旅游,而且我也不敢自己一個人去旅游,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我才放心。在外國那里有許多媽媽要培養自己的還在能夠自己去旅游。要學會獨立,不要碰到一點點事情就要讓媽媽來解決;如果是在我們中國,媽媽不可能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旅游,而且還會很不放心,甚至有些小朋友都不肯自己一個人上學、放學,要讓爸爸媽媽來接他們。我還欣賞小姑娘烏塔的自由自在。還有一句就是“這時,小姑娘正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讀了這句話之后。我想到了小姑娘烏塔那么的自由自在,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書,非常地舒服,如果是我的話,肯定要經過木木的同意才能出去玩,如果媽媽不同意就出去玩了,媽媽非要罵我一頓不可,就像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不能飛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在外國那里不僅僅他們的媽媽要讓孩子學會獨立,還要給他們自由。而我們中國呢?孩子要到隔壁鄰居的孩子一起去玩一會兒,還不同意呢!
這篇課文里面的小姑娘烏塔很懂事,我們大家要向小姑娘烏塔學習很多生活經驗。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三
文中有段作者和小姑娘烏塔的對話是這樣說的:
作者對小女孩說:“在我們中國,像你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他們,會帶他們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
小姑娘烏塔對作者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的。”
看完他們的對話我覺得覺得小姑娘烏塔是一個很堅強的小女孩,她14歲就能一個人游歷歐洲,而且旅費是自己每個周末幫餐廳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才掙來的,假期她還到別人家里去陪小孩。她在還沒旅游之前看了許多關于這些國家的.書籍,還有她在家已經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她這次旅行足足準備了三年,讓我感到很驚訝。
我們中國的小朋友買這樣買那樣都要向爸爸媽媽要錢,而不是自己去掙,我覺得中國的小朋友要向小姑娘烏塔學習。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四
1.能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閱讀課文,了解烏塔是如何獨自一人游歐洲的。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匯報交流。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著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疑點。
2.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她的爸爸媽媽會不會擔心她?她的父母對此事會怎樣想?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五
這兩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的心被故事的主人公烏塔所折服了,她一個14歲的小姑娘,竟然獨自一人旅游歐洲,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
在讀完這篇課文后,我的心中不由的掀起了一陣巨浪:為什么中國的孩子不可以獨立。自主呢?難道安全就是家長鎖住孩子的理由嗎?現在家長的溺愛簡直像一張大網,把我們緊緊包住。
現在在家中,我是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媽媽一心教導我只讀書,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最后,我成了一個書呆子。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因不會整理被子,洗衣服甚至不會整理書包而被迫輟學。因此可見中國的孩子太缺少獨立自主能力,從此產生生活上的依賴,思想上的束縛,行動上的無奈!各位“網”住孩子的家長,請你們把這張網撕開,為孩子插上獨立自主的翅膀,給孩子撐起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讓孩子不再依賴,獨立自主!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六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烏塔》。課文講了:”我“去歐洲旅游,遇見了獨自一人游歐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
下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在課后去想想:”烏塔斯社有的優點你有嗎?“我進行了分析,烏塔有的認真我有,烏塔有的安全生存意識我也有,可她有的一種品質我卻沒有,那種品質叫自立。我去過的地方很多,可獨自一人出遠門卻從沒有過。
在課文的第8自然段,烏塔說了一句話:”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事實說話他們獨自出門?“我想: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啊!讓他們去離家近的地方,家長都不放心,何況是外國那么遙遠的地方啊!所以,我在第5自然段旁寫上了感受:一個14歲的小孩就獨自去了那么多國家,真不簡單啊!
我從《烏塔》這篇課文分析出了我的不足,你呢?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七
閱讀提示:
作者汪曉潔,本文講述了一位14歲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與中國的同齡人相比,他們的父母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從而說出了中外教育的不同:中國的孩子從小依賴性強,是家里的寶貝,一般由爸爸媽媽帶他們一起玩。而德國的孩子從小獨立生活能力很強,見多識廣,知識豐富。
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寫“我”認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知道烏塔獨自一個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寫作特點:
1、抓住人物的特點,突出描寫。
2、個性化的語言,蘊含深刻的哲理。
結構分析: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講“我”在羅馬一個旅館里結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講回旅館后“我”與烏塔交談。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講第二天,烏塔同我告別并告訴我要掙錢去中國旅游。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八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勇氣把我深深地打動了。
本文主要講了德國小女孩烏塔趁暑假獨自一人游歷歐洲。一個僅僅14歲的小姑娘,一個人去歐洲卻不害怕,反而很坦然。這一次游歷花費了她不少心思,三年、整整三年,她堅持自己準備資料,就連旅費都是她自己掙來的,我不禁為烏塔的獨立自主感到震驚和贊嘆!
相比起烏塔,我忽然覺得很慚愧。我從小到大,都是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我也習慣了什么都依賴媽媽。在烏塔面前,我覺得自己很渺小,就像溫室里一棵弱不經風的花朵。
我覺得,中國的孩子大都是在父母的溺愛之中,從小泡在蜜糖里長大的。習慣了被照顧和依賴。有的都上大學了還要父母千里迢迢跑來侍候他們吃飯、生活。中國的孩子,應該自立起來!中國的家長們也應該大膽地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去接受磨煉。
就像烏塔說的:“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驗到事物的真正美。這才是真正的快樂!”就讓我們在這大自然中去經歷風雨、磨練,去開辟一個新的、屬于我們自己的天地吧!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九
你旅行過嗎?我想你肯定是和家長一起去旅行吧,那你有沒有獨自去旅行呢?我像大概我們這個年齡自己出遠門,家長肯定不放心!今天我們就學習了一個14歲德國小姑娘一人游歐洲的故事。
從這篇課文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我們要學習烏塔的自立能力。愛孩子,不是束縛著孩子,而是給孩子機會進行鍛煉,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能力。但是許多家長對孩子愛是溺愛,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根本不用孩子去做任何家務,孩子在生活中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孩子很容易就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
我像對全中國的父母說:我們小孩子雖然是家里的寶貝,可是也不能整天讓我們悶在家里,應該給我們自由,讓我們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好嗎?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也一天天長大。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過獲得成功的喜悅,有過遭受挫折的煩惱,有過失敗后的傷心,有過,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體驗快樂,感受挫折,思考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每一次解決問題中慢慢成長,留下成長的足跡!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十
今天,我們班學了《烏塔》這篇課文。
我認為,課文內的小女孩――烏塔,是一個有膽量,有恒心的14歲女孩。她敢自己一個人游遍歐洲;邊旅游邊自己掙游費。而我每天上學放學都還要父母接送,真的是很慚愧呀。
于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打算嘗試自己坐一次公交車,任務是:去同學家。媽媽對我說:“坐507就可以了,自己認真看好站牌哦!再見了!”我等了一會兒,507就到了。我坐在車上發了呆,“文華市場站到了!”我突然回過了神。晚上,爸爸和媽媽來接我了,我的同學說:“怎么樣,體驗了一下一個人坐公交車,好玩嗎?”我開心地對她說:“真有趣,下回我還會來你家的!嘻嘻!”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獨立能力帶來的樂趣,我認為我們在這方面有待于提高。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十一
烏塔,僅僅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卻自己一個人游歷歐洲!這對于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個中國孩子要外出旅游,即使自己愿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萬個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險啦,又怕孩子餓肚子啦……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把他們當成心肝寶貝兒來看待,含在嘴里怕化,抱在手上怕掉。
可是烏塔,她難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為什么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游歐洲呢?這是因為西方的教育方法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
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的好習慣,是讓孩子到社會里磨練,是讓孩子成為大自然里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是讓孩子成為暴風雨里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兒,成為籠中之鳥!
父母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才!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十二
最近,我們學習了課文《烏塔》,這篇課文讓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烏塔》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德國小女孩烏塔一個人獨自游歷歐洲的事情。而在中國,小孩子們一向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活在爸爸媽媽給他們的溫暖之中。而爸爸媽媽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不放心讓我一個人出遠門。烏塔說過:“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們?”是的,烏塔的獨立能力比我們強很多。他可以一個人游歐洲,而我在花園里多玩一會兒媽媽就會來找我;她可以獨自欣賞異國他鄉的美景,而我只能在小區游蕩幾圈;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只能讓爸爸媽媽來幫助我。文章當中,還有幾句體現除了烏塔的獨立,例如:我有點驚訝:“你一個人嗎?”“當然。”她很自然地回答道。從這一處能看出烏塔一個人外出旅游,一點都不緊張。可見她的獨立自主,自強的這個能力。
烏塔的獨立,告訴了我們:小孩是一只渴望飛翔的雄鷹,把雄鷹關在鳥籠里是永遠行不通的。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十三
幾天前,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烏塔》主要講了,“我”在羅馬遇到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在我和她的談話之間“我”了解到她這次趁暑假獨自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還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和希臘。
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每個人不能隨隨便便的成功!放飛吧!把我們的'手松開吧!為了我們,為了我們未來的路,放手吧!我們要去闖蕩!我們要尋找人生的大樹!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十四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是個德國小女孩,家住漢堡,這次趁暑假,一個人獨立游歐洲,而且旅游的費用都是去別人家干家務活、陪小孩玩,或者是去餐館、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掙來的。
在我們中國,這種事例就根本不會發生,大部分家長都是怕自己的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每次,哪個同學約上自己的好朋友出去玩,家長不是說要注意安全就是說要早點回來,讓人感到家長對孩子過度的溺愛。難道說烏塔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愛她嗎?當然不會。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如果哪個人天天憋在家里,那么他會像困在鐵籠里的獅子一樣,非常孤獨,非常寂寞,沒有多少朋友。光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經常在電視上看見云南,但只有親自到那里,她的美才深深感動了我。俗話說得好“見多識廣”,同樣是的,一個人光從別人嘴里是了解不了世界的,是不到世界的美的,所以,只有自己親自外出,親自去體會,才能真正了解世界,了解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以及雄偉。
我要對中國的孩子們說:希望我們都能盡快走出溺愛的懷抱!我要對中國的父母說:給孩子撐起一片自由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讀烏塔有感400字【五】。
今天,我們班學了《烏塔》這篇課文。
我認為,課文內的小女孩——烏塔,是一個有膽量,有恒心的14歲女孩。她敢自己一個人游遍歐洲;邊旅游邊自己掙游費。身為中國的孩子——“我”為此感動驚訝。我們中國孩子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父母接送的。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打算嘗試自己坐一次公交車,任務是:去同學家。媽媽對我說:“坐507就可以了,自己認真看好站牌哦!再見了!”
我等了一會兒,507就到了。我坐在車上發了呆,“文華市場站到了!”我突然回過了神。
晚上,爸爸和媽媽來接我了,我的同學說:“怎么樣,體驗了一下一個人坐公交車,好玩嗎?”我開心地對她說:“真有趣,下回我還會來你家的!嘻嘻!”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獨立能力帶來的樂趣,我認為中國孩子在這方面有待于提高。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十五
一個14歲的小姑娘,竟然自己去了那么多地方,她可真獨立啊!那么,現在我就來說說我的故事吧。小時候,我什么都不會,獨立能力很差。記得有一次,我看到媽媽在洗衣服,累得媽媽流了很多汗,我心里十分難受,可是又幫不上什么忙,那怎么辦呢?只能在一邊干著急。那時,我就在心里想,我一定要獨立起來,不讓媽媽這么辛苦。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地獨立起來。逐漸地學會了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刷牙,自己洗襪子,有的時候還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像擦桌子、搬椅子、刷碗、接水等。現在,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孩子了。媽媽經常表揚我,說:“寶貝,你真是長大了,能幫爸爸媽媽做這么多事情了,以前,我都沒有注意到了。”爸爸聽了,連連點頭。我高興得說:“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吧,我一定要做得更多,讓你們不再那么辛苦。”
我記得烏塔曾經說過,光從電視上和書本上看到的總不完美。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到快樂,所以,我更要向烏塔學習。
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做一個自立的好學生。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課文烏塔的讀后感(通用16篇)篇十六
我們今天教了《烏塔》這一課,使我受益匪淺。
烏塔,年僅14歲的她,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不會輕易地相信!但她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和國里的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讓我既羨慕又佩服她。
旅游,萬萬不可缺一得肯定是資金。如果是中國的孩子,一定會伸手向父母要,但,烏塔卻用她寶貴的時間去掙錢!
我,是一個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碰到挫折就要哇哇大哭,烏塔而是用信心與勇氣戰勝了恐懼和害怕。
我們也要向烏塔學習,學習她的勇敢,獨立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