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規劃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小班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有創新思維和獨特見解,以下是一些優秀教案的案例分享。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一
1、通過指導學生誦讀和臘八有關的詩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詩句,能夠助賞析內容讀懂詩句的意思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通過解讀夏仁虎的《臘八》和陸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了解臘八的獨特習俗和節日情懷。
指導學生誦讀節日詩詞,挖掘其中的節日文化,感受臘八節中所體現的利樂他人、豐盈自己的節日情懷。
結合詩句內容了解節日的習俗和情感內涵,體會陸游的情感變化與節日的關系,感受臘八帶給人們的溫暖。
誦讀感悟法,創設情境法,評議討論法。
誦讀感悟法,圖文結合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同學們,今天老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臘八節。你對這個節日了解多少呢?
(指名發言,教師補充資料并及時點評,豐富學生對臘八的感受,明確這是一個身處寒冬卻內容豐富,讓人倍感溫暖的日子。)。
這份溫暖通過不同的節日習俗傳遞下來,今天我要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去體驗這份溫暖——詩詞。(板書主題:臘八詩詞)。
1、《臘八》(清)夏仁虎。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1)自己試著讀一讀,要求正確、流利。
(2)指名朗讀后全體誦讀。
(3)從這首詩里,你看到臘八節怎樣的習俗?
(指導學生發現,臘八煮粥的習俗,在皇室成員、王公大臣中也不例外。)。
對于這樣的習俗,你有什么要問的嗎?
預設:為什么煮粥?為什么要進奉?為什么稱之為“當今佛”?
(出示資料:臘八粥的傳說。)。
通過資料閱讀,你一定有所收獲。和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豐富認知。)。
說說自己對于臘八習俗的發現。(指名發言,教師點評、補充。)。
(4)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詩中所描述的場面,你會選擇哪個詞?
(引導學生體會臘八節中的忙碌、溫暖、祥和。)。
這是夏仁虎眼中的臘八!在宋代詩人陸游的心里,臘八又帶給他怎樣的感受呢?
2、《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陸游。
題目的意思你明白嗎?從詩題就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明白此詩為臘八節所做,體現詩人“步行”的閑適。)。
(1)自己讀讀這首詩,做到正確流利。
(2)同桌互相檢測。
(3)教師范讀。
(4)學生練讀后指名展示。
(5)借助注釋和譯文試著讀懂這首詩的內容,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這首詩里有關于臘八的習俗嗎?
抓住“今朝佛粥交相饋”來想象表達,這是一種怎樣的場面?
(村子里的人們家家都煮了臘八粥,彼此饋贈,傳遞節日的問候。想象什么樣的人在互相饋贈,又會說些什么呢?)。
陸游步行至西村,看到的場面是否也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
(其樂融融、相親相愛。)。
這樣的場景,確實令人感到溫暖。陸游的心情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引導學生抓住“更覺江村節物新”體會,作者的心情一下子爽朗了。)。
那原本是什么感覺呢?你能從詩句中發現嗎?
(引導學生關注前三行詩句,發現春意萌發,作者閑散信步,鄉村的曠遠、古樸盡在眼中,但是對自己的身體和生活都有些悲觀。)。
是什么感動了他?(就是這互贈佛粥的場面,就是這彼此溫暖的人心。)。
(6)如果此時陸游走進了人群之中,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引導學生想象,村民的熱情饋贈,祝福不論親疏遠近,都可以分享。)。
(7)這就是臘八節帶給作者的感受。在這個已經有和風春意的節日,一切景色都是那么古樸自然。有了臘八的情意傳遞,每個人的心都會溫暖起來。
自主閱讀陶淵明的《臘日》,看看你對臘八節又有什么新的發現。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二
將豆子裝在小碗里,兩兩pk。看誰用筷子夾出來的豆子多,誰就是小贏家。
將不同種類的豆子混在一起裝在小碗里,三人一組協作完成對豆子的分類。將同一種類的豆子挑出來放在一起,最后哪個組跳出來的豆子多哪個隊就獲得勝利。
準備材料:
各種顏色的糧食、白膠、彩色卡紙若干。
操作步驟:
先在卡紙上畫出或打印出輪廓,涂上白膠,把不同顏色的糧食粘貼上去即可。制作時,要提前想好配色,以免制作失誤,浪費太多糧食。
關于臘八節的傳說故事:
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日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他的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臘月初八,家里斷炊了,那小伙子饑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壇壇罐罐,將殘存的一點糧食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將剛出鍋的熱粥裝好,和孩子們一起走出幼兒園,送給在戶外工作的人們,清潔工叔叔、菜攤的老奶奶等等……讓孩子的暖心為這個冬天帶來溫度。
1. 建議家長在日常飲食中,特別是在吃臘八粥時,有意的介紹一些粗糧給孩子認識,并了解粗糧的營養價值。
2. 請家長講一講關于臘八節的傳說故事以及風俗習慣,讓孩子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準備。
3. 情感資源:可以邀請爺爺奶來幼兒園吃臘八粥,感受節日的快樂,增進情感。
1. 收集各種粗糧實物,放在科學區,讓孩子觀察認識,并了解其營養價值。
2. 收集臘八節飲食習俗的圖片和古詩圖片讓孩子大膽的講述。
3. 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貼畫。
4. 教室外墻制作兩顆祈福樹,請家長和孩子在紅布條上寫上文字,畫上圖案祈福。
5. 將臘八粥里的八種材料陳列在主題墻上。
臘八節,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初八,在那一天,老百姓就會吃臘八粥等傳統的食品來慶祝,這種習俗在我國已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人們會到比較有名的廟宇拜神,以驅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傳說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而人們生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臘八這天用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相傳,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民工們長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糧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糧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餓死在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一些少糧的民工們把各自剩下的五谷雜糧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饑寒。為了悼念這些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
傳說,西晉時有個青年人很懶,游手好閑,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沒糧了。饑餓難熬的年輕人,遍搜家里的壇壇罐罐,將殘余的五谷顆粒連同可食的殘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從此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勤勞過日。人們借此教育子女,臘八喝粥,牢記祖先勤儉美德。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三
1.知道臘八節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傳統民俗節日的氣氛。
2、了解認識各種粗糧的名稱,,感知它們的外形和營養價值。
3.能積極主動的參與主題活動的環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積極主動的參與邀請爺爺奶奶來幼兒園共度節日,給爺爺奶奶送上臘八粥。
1、收集各種粗糧實物,放在科學區,讓孩子觀察認識,并了解其營養價值。
2、收集臘八節飲食習俗的圖片和古詩圖片讓孩子大膽的講述。
3、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貼畫。
4、教室外墻制作兩顆祈福樹,請家長和孩子在紅布條上寫上文字,畫上圖案祈福。
5、將臘八粥里的八種材料陳列在主題墻上。
一、回憶學做臘八粥的過程,了解制作臘八粥的流程
1.談話導入
師: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臘八粥,嫣兒(繪本中孩子的名字)、奶奶、媽媽都做了哪些事情?
2.根據孩子回答的內容,依次翻閱繪本相應的畫面
(1)準備熬粥的東西(大米、高粱、玉米、小米、栗子、核桃、紅棗……)
(2)洗好了
(3)準備鍋
(4)煮臘八粥
小結:看來熬出香香甜甜的臘八粥,嫣兒、奶奶、媽媽都做了不少事情呢!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四
1.了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2.初步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學會在自己探索、與同伴交流中主動求知。
一、開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農歷的`十二月是臘八節。
師:寶貝們,你們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節日嗎?(臘八節)。
二、基本部分。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古時候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于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一說,臘八粥傳自印度。臘八粥稱為"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
一說,秦始皇修建長城時,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一說,臘八節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來紀念他。
2.介紹臘八粥。
你們吃過臘八粥嗎?你吃過的臘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請幼兒簡單介紹臘八粥的食料。
(紅豆、胡蘿卜、白蘿卜、玉米豆(臘八豆)......
臘八粥里面會有多樣不同的食材。
三、結束部分。
教師展示實物材料,讓幼兒從視覺、觸覺上來認識這些材料。
請幼兒用一個詞語形容你們所見到的食材,了解臘八粥食料的名稱。
圓圓的黃豆,
紅紅的胡蘿卜,
胖胖的玉米豆......
四、活動延伸。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動區域,制作臘八粥或以臘八粥為主題,在表演區開臘八粥店。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五
臘八粥是臘八節的必備大餐,食材的準備可以交由孩子來處理。
01準備食材
讓孩子接觸了解各種粗糧的名稱和對人體的作用,感知他們的外形特征,并清楚、正確的用語言進行表達交流。
02材料加工
帶領孩子一起清洗部分食材,剝豆子。
03送入廚房
將準備好的食材送入后廚,由廚師師傅來為我們制作美味大餐吧!
04臘八粥出鍋
香噴噴的臘八粥出鍋咯,和孩子們一起品嘗這道自己親手參與制作的美味吧~
臘八蒜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制作簡單,深得孩子喜愛。
01清洗器皿
帶領孩子們一起清洗制作臘八蒜的器皿,這里要注意安全操作。
02剝蒜倒醋
準備數量若干的大蒜和孩子們一起剝好,然后放置器皿中倒入一定量的醋。
03打掃“戰場”
臘八蒜制作過程簡單,做完后記得清掃垃圾收拾“戰場”哦~
04認真記錄,靜待美味開啟
制作臘八蒜觀察記錄表格,讓孩子們定期觀察蒜的變化情況并做下記錄。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六
1.知道臘八節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傳統民俗節日的氣氛。
2.了解認識各種粗糧的名稱,,感知它們的外形和營養價值。
3.能積極主動的參與主題活動的環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積極主動的參與邀請爺爺奶奶來幼兒園共度節日,給爺爺奶奶送上臘八粥。
1.收集各種粗糧實物,放在科學區,讓孩子觀察認識,并了解其營養價值。
2.收集臘八節飲食習俗的圖片和古詩圖片讓孩子大膽的講述。
3.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貼畫。
4.教室外墻制作兩顆祈福樹,請家長和孩子在紅布條上寫上文字,畫上圖案祈福。
5.將臘八粥里的八種材料陳列在主題墻上。
一、回憶學做臘八粥的過程,了解制作臘八粥的流程
1.談話導入
師: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臘八粥,嫣兒(繪本中孩子的名字)、奶奶、媽媽都做了哪些事情?
2.根據孩子回答的內容,依次翻閱繪本相應的畫面
(1)準備熬粥的東西(大米、高粱、玉米、小米、栗子、核桃、紅棗……)
(2)洗好了
(3)準備鍋
(4)煮臘八粥
小結:看來熬出香香甜甜的臘八粥,嫣兒、奶奶、媽媽都做了不少事情呢!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七
臘八節的雛形一直到了南北朝時期才將節期固定在了每年的臘月初八,在這之前,臘八節還不叫臘八節,而是以臘祭的一種形式而存在的,而且那時候的臘八節也不和臘八粥。一直到了宋朝的時候我們才有食用臘八節的記錄,隨后臘八粥才演變為臘八節的傳統美食。
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俗稱臘月, 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既是臘八節, 習慣上稱作臘八; 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為了讓寶貝們了解吃臘八粥的由來, 我們開展了本次活動―― 臘八粥的故事。
1.知道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了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2.知道制作臘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通過學看日歷,知道元旦和臘八節是哪一天?星期幾?在自己探索、與同伴交流中 主動求知。
4.集體體驗過臘八的快樂。
1.臘八節知多少。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古時候起, 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于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 一說,臘八粥傳自印度。臘八粥稱為"福壽粥"。
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 增福增壽。 一說,秦始皇修建長城時,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 "臘八粥",以資紀念。 一說,臘八節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來紀念他。
2.介紹臘八粥的各種佐料、谷物
教師展示實物材料,讓幼兒從視覺、觸覺上來認識這些材料。 請幼兒用一個詞語形容你們所見到的食材,了解臘八粥食料的名稱 扁扁的紅豆, 圓圓的桂圓, 胖胖的花生米。
宣傳"臘八粥"――八寶粥 自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食材,向同伴介紹臘八粥所需的材料!
臘八節除了有好聽的故事,還有一個好玩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八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大多成人化的色彩較濃,離兒我們幼兒的生活較遠,但這一 傳統節慶活動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元素,但如果將其直接作為孩子的死板的課程,一定 是枯燥乏味,本著關注兒童生命成長的宗旨,使這一傳統節日更貼近兒童發展實際。在 這一活動中,通過觀察、比較、校對的方式,孩子們了解到了臘八節的由來和傳說,將臘八節的食材和如何看日歷的數學活動結合在一起,符合大班幼兒學習的年齡特點,提 升了有效的經驗,體現了課程和生活相結合的教育原則。
結語: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這就需要我們一代一代人的傳承和發展。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八
2、根據孩子回答的內容,依次翻閱繪本相應的畫面(或者百度找圖)。
(1)準備熬粥的東西(大米、高粱、玉米、小米、栗子、核桃、紅棗……)。
(2)洗好了。
(3)準備鍋。
(4)煮臘八粥。
小結:看來熬出香香甜甜的臘八粥,嫣兒、奶奶、媽媽都做了不少事情呢!
二、探究制作流程,繪制臘八粥制作序列表。
1、邀請助教家長,介紹食材。
師:今天我們班請來了兩位熬制臘八粥的高手,瞧瞧她們是誰?(請兩位媽媽出場)兩位媽媽帶來了許多東西,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圍在桌子旁,家長引導孩子說出食材、準備的用具。
2、引導孩子大膽表述制作臘八粥的方法。
師:怎樣才能熬出香香甜甜的臘八粥呢?先放什么,再放什么……。
3、幼兒分組合作,探究制作流程,嘗試在序列表中畫熬制臘八粥的步驟。
(1)幼兒分兩組討論。
師:要先商量好誰負責煮臘八粥,誰負責觀察記錄。
(2)幼兒邊煮臘八粥,邊觀察、記錄。
師:誰能根據記錄的.步驟圖,說一說怎么熬制臘八粥?
小結:看來要想熬制出香香甜甜的臘八粥,首先要給事情排排隊,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排好隊后,再按照這個順序來做,一定能完成得很好。
三、遷移制作臘八粥的經驗,自制小繪本。
1、梳理制作臘八粥的步驟。
師:小朋友們,你們制作的臘八粥步驟圖真是太實用了!如果能把這些步驟圖按順序裝訂好,制作成一本小繪本,火帽子和跳跳蛙只要看著這本繪本,就知道臘八粥是怎么做的了。
師:制作這本繪本都需要做什么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小結:制作這本繪本要先將制作臘八粥的步驟圖按順序疊放,畫好封面封底,再寫上書名,裝訂好,最后標上頁碼,小繪本就做好了。
2、自制小繪本。
四、活動延伸:分享自制小繪本。
師:小朋友們,你們的小繪本都做好了嗎?我們把這本繪本分享給火帽子和跳跳蛙,讓他們也學會做香香甜甜臘八粥吧。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九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了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2、知道制作臘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通過學看日歷,知道臘八節是哪一天?星期幾?在自己探索、與同伴交流中主動求知,集體體驗過臘八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活動難點: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集體過臘八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ppt、各種制作臘八粥的材料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農歷的十二月是臘八節。
師: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
師: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國的傳節日叫做臘八節。
二、基本部分。
1、臘八節知多少。
師: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古時候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于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
2、介紹臘八粥。
師:你們吃過臘八粥嗎?
師:你吃過的臘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請你簡單介紹臘八粥的食料。
(紅棗、紅豆、綠豆、桂圓……。
師:臘八粥里面會有8樣不同的食材。
3、展示實物材料,讓幼兒從視覺、觸覺上來認識這些材料。
師:請你用一個詞語形容你們所見到的食材,了解臘八粥食料的名稱。
幼:扁扁的紅豆,圓圓的桂圓,胖胖的花生米……。
4、宣傳“臘八粥”八寶粥。
自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食材,向同伴介紹臘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學習了臘八節的相關知識,知道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且懂得關心愛護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送去溫暖。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們,其他班的小朋友還不知道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我們趕緊去告訴他們吧,出發吧!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十
臘八粥是臘八節的必備大餐,食材的準備可以交由孩子來處理。
讓孩子接觸了解各種粗糧的名稱和對人體的作用,感知他們的外形特征,并清楚、正確的用語言進行表達交流。
帶領孩子一起清洗部分食材,剝豆子。
將準備好的食材送入后廚,由廚師師傅來為我們制作美味大餐吧!
香噴噴的.臘八粥出鍋咯,和孩子們一起品嘗這道自己親手參與制作的美味吧~。
臘八蒜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制作簡單,深得孩子喜愛。
帶領孩子們一起清洗制作臘八蒜的器皿,這里要注意安全操作。
準備數量若干的大蒜和孩子們一起剝好,然后放置器皿中倒入一定量的醋。
臘八蒜制作過程簡單,做完后記得清掃垃圾收拾“戰場”哦~。
制作臘八蒜觀察記錄表格,讓孩子們定期觀察蒜的變化情況并做下記錄。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一
1.了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2.初步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學會在自己探索、與同伴交流中主動求知。
一、開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農歷的十二月是臘八節。
師:寶貝們,你們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節日嗎?(臘八節)。
二、基本部分。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古時候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于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一說,臘八粥傳自印度。臘八粥稱為"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
一說,秦始皇修建長城時,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一說,臘八節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來紀念他。
2.介紹臘八粥。
你們吃過臘八粥嗎?你吃過的臘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請幼兒簡單介紹臘八粥的食料。
(紅豆、胡蘿卜、白蘿卜、玉米豆(臘八豆)......
臘八粥里面會有多樣不同的`食材。
三、結束部分。
教師展示實物材料,讓幼兒從視覺、觸覺上來認識這些材料。
請幼兒用一個詞語形容你們所見到的食材,了解臘八粥食料的名稱。
圓圓的黃豆,
紅紅的胡蘿卜,
胖胖的玉米豆......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動區域,制作臘八粥或以臘八粥為主題,在表演區開臘八粥店。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二
主題節日背景: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以往,這一天人們都會煮上香糯甜美的臘八粥,當吃著香粥時也預示著新年的腳步已越來越進。而如今,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工作節奏加快,年輕一輩的家長們已很少會記得過臘八節,煮臘八粥,感受傳統節日,通過聽聽、說說、吃吃、看看過一個熱熱鬧鬧的臘八節。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而我們的孩子對這些習俗和節日不甚了解。所以我們生成“臘八節”這一節日主題課程,讓孩子從多方面了解臘八節的習俗和飲食習慣,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學會關愛需要幫助的人們,在寒冷的冬天,感受節日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了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2、通過故事,培養幼兒要做一個勤勞的人“感知勤勞和懶惰”。
3、知道制作臘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活動準備:
1、制作臘八粥的各種材料及臘八粥故事視頻;
2、課前對于春節的了解以及對于臘八節的了解;
3、教學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了解臘八節吃臘八粥。
1、我們每天的早餐都會吃些什么呢?(牛奶、雞蛋、花卷、餅干、雞蛋餅、面條、包子、粥)。
2、那你們都吃過什么樣的粥呢?(肉松粥、八寶粥、皮蛋粥、香菇粥)。
3、觀看圖片,說說粥里面有哪些東西?(強調臘八節、臘八粥)。
(小結:這是我們臘八節時吃的臘八粥,粥里面有紅棗、桂圓、紅豆、綠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蓮子)。
二、欣賞臘八節故事視頻。
1、哪一天是臘八節?
2、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
(重點突出:勤勞的人)。
三、介紹臘八粥的各種佐料、谷物。
老師向幼兒逐一介紹臘八粥的各種佐料、谷物。簡單了解這些谷物的形狀、顏色以及對人體的幫助。
活動延伸:
老臘八節除了有好聽的故事,還有一個好玩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兒歌:老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活動反思:
節日活動是很好的教育資源,我們國家的節日豐富多彩,但有些節日,我們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知道。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臘八節的由來及習俗,認識了一些有關制作臘八粥的材料,并幫助幼兒從小樹立要做一個勤勞人的意識。如果可以讓幼兒參與制作及品嘗那就更好了!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三
《徜徉于我們的節日——臘八》第三板塊“經典詩詞誦讀節日”。
1、通過指導學生誦讀和臘八有關的詩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詩句,能夠助賞析內容讀懂詩句的意思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通過解讀夏仁虎的《臘八》和陸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了解臘八的獨特習俗和節日情懷。
學習重點:指導學生誦讀節日詩詞,挖掘其中的節日文化,感受臘八節中所體現的利樂他人、豐盈自我的節日情懷。
學習難點:結合詩句內容了解節日的習俗和情感內涵,體會陸游的情感變化與節日的關系,感受臘八帶給人們的溫暖。
教法:誦讀感悟法,創設情境法,評議討論法。
學法:誦讀感悟法,圖文結合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同學們,今天老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臘八節。你對這個節日了解多少呢?
(指名發言,教師補充資料并及時點評,豐富學生對臘八的感受,明確這是一個身處寒冬卻內容豐富,讓人倍感溫暖的日子。)。
這份溫暖通過不同的節日習俗傳遞下來,今天我要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去體驗這份溫暖——詩詞。(板書主題:臘八詩詞)。
1、《臘八》(清)夏仁虎。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1)自己試著讀一讀,要求正確、流利。
(2)指名朗讀后全體誦讀。
(3)從這首詩里,你看到臘八節怎樣的習俗?
(指導學生發現,臘八煮粥的習俗,在皇室成員、王公大臣中也不例外。)。
對于這樣的習俗,你有什么要問的嗎?
預設:為什么煮粥?為什么要進奉?為什么稱之為“當今佛”?
(出示資料:臘八粥的傳說。)。
通過資料閱讀,你一定有所收獲。和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豐富認知。)。
說說自己對于臘八習俗的發現。(指名發言,教師點評、補充。)。
(4)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詩中所描述的場面,你會選擇哪個詞?
(引導學生體會臘八節中的忙碌、溫暖、祥和。)。
這是夏仁虎眼中的臘八!在宋代詩人陸游的心里,臘八又帶給他怎樣的感受呢?
2、《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陸游。
題目的意思你明白嗎?從詩題就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明白此詩為臘八節所做,體現詩人“步行”的閑適。)。
(1)自己讀讀這首詩,做到正確流利。
(2)同桌互相檢測。
(3)教師范讀。
(4)學生練讀后指名展示。
(5)借助注釋和譯文試著讀懂這首詩的內容,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這首詩里有關于臘八的習俗嗎?
抓住“今朝佛粥交相饋”來想象表達,這是一種怎樣的場面?
(村子里的人們家家都煮了臘八粥,彼此饋贈,傳遞節日的問候。想象什么樣的人在互相饋贈,又會說些什么呢?)。
陸游步行至西村,看到的場面是否也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
(其樂融融、相親相愛。)。
這樣的場景,確實令人感到溫暖。陸游的心情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引導學生抓住“更覺江村節物新”體會,作者的心情一下子爽朗了。)。
那原本是什么感覺呢?你能從詩句中發現嗎?
(引導學生關注前三行詩句,發現春意萌發,作者閑散信步,鄉村的曠遠、古樸盡在眼中,但是對自己的身體和生活都有些悲觀。)。
是什么感動了他?(就是這互贈佛粥的場面,就是這彼此溫暖的人心。)。
(6)如果此時陸游走進了人群之中,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引導學生想象,村民的熱情饋贈,祝福不論親疏遠近,都可以分享。)。
(7)這就是臘八節帶給作者的感受。在這個已經有和風春意的節日,一切景色都是那么古樸自然。有了臘八的情意傳遞,每個人的心都會溫暖起來。
自主閱讀陶淵明的《臘日》,看看你對臘八節又有什么新的發現。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十四
二、活動地點:
莞城敬老院、東城敬老院、萬江敬老院;救助站;流浪點。
三、活動背景、目標和對象:
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既是臘八節,習慣上稱作臘八;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
然而,在這個溫暖的節日里,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有親人的關懷和愛護。城市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天為被、以地為床。敬老院里更是聚集著缺少家人關愛的老人。
這個臘八節,送上我們的微不足道的問候,希望能給長者和流浪人員帶去關懷,帶去溫暖。
四、主辦單位:東莞時報、東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務總隊、瓦藍棧。
贊助商:花園粥城。
五、活動流程:
1、前期準備:
聯系并統計各派送點所需粥品數量。
莞城敬老院:95份。
東城敬老院:110份。
萬江敬老院:65份。
救助站:85份。
流浪點:45份。
a招募志愿者:1月7日-1月9日。
b人員安排:1月9日,確定志愿者人員。派送人員20人,一個點安排4個人。活動指揮以及后勤人員2-5人與粥城和時報進行聯系,并負責調配各小組粥的數量。
c每組派送由4名志愿者組成,組長一人,負責聯系和總結。
e小組分工:每組4人,包括領隊1人,活動攝影1人,
f物資安排:粥的運送由粥城負責。相機5臺,把活動的記錄下來。如有dv,更加理想。
2、活動進行:
a指揮后勤支援提早聯系好各個小組的人員,司機,時報負責人。
b穿好隊服,戴志愿者工作牌,在指定時間集中或者前往指定地方,并帶好相應的相機、dv等。
c派送人員到位后,布置場地,或者組織一些活動,并做好回收活動產生的垃圾準備。
d車輛司機到位,到粥城聯系好,領取好粥品,再安全前往指定地方。
e派發時,注意粥品的特點和溫度,并且控制好派發的人數和粥品的數量。把冬日的暖粥和你的微笑送上。同時進行攝影。
f派發完,注意回收所產生的垃圾,處理好場地物資。
g小組合照,組員談體會,組長負責總結,以文檔形式交給活動指揮,并在群共享。分享活動的點滴。攝影組員負責把照片處理,寫好照片的介紹和你的感想,并名明,交給指揮。每組上交材料時需注明哪個小組。
h活動指揮和后勤人員,隨時候命,協調好各組遇到的情況,及時調動安排,盡量把活動做到完善。
3、活動總結:
a各參與人員,可以在我們的網站(陽光網瓦藍棧版塊、東莞市志愿者拓展總隊網站、瓦藍行動網站)發表自己的感想和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
b組長做好書面的小組總結,可以結合圖片一起。
c活動指揮匯總好各小組的材料,做全部活動的總結,及時發布在志愿者等網站上。
六、活動應急:
1、如果參加人員不足時,不再統一進行。可以集中力量,分時段進行。
2、如遇到車輛不足時,根據各個點的距離,確立合理的送粥路線。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五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學習文中人物的對話描寫。
3、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同學們,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在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臘八節,你對臘八節有哪些了解或猜想,可以大膽的寫一寫。
一、導入:
1.請學生說一說對“臘八”或臘八粥的了解。
2.教師導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臘八粥》這一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指名讀課文,邊讀邊標記自然段記號,劃出讀不準音的詞語。
2.正音,并反復讀關鍵詞語。
3.同桌一起讀重點段落。
三、結合導學案分析人物特點:
1.“八兒”是個怎樣的孩子?結合文中語句加以說明。
2.師生交流。
3.文中的母親呢?用剛才的方法繼續做批注。
4.師生交流。
五、指導朗讀:
1.本篇課文人物對話描寫較多,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
2.通過揣摩人物心理,聯系提示語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組織朗讀比賽,互相點評,取長補短。
1、閱讀理解。
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1).解釋下列詞語。
鎮定:
安詳:
2)填空。
老戰士倚靠著光禿禿的樹干坐著,說明他;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安詳,說明他;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身上,表現他。
2、試著運用神態和動作描寫,寫一段文字,突出某個人的性格特點。(提示:這個人可以是你的家人、老師……..)。
語文閱讀課重在以大問題引領,學生邊讀邊談感受。本節課我以“作者是怎樣描寫八二嘴饞”這一問題為引領,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匯報朗讀中品出其中的情感。
小班語言臘八節教案大全(16篇)篇十六
1.會寫13個生字,積累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中的人物對話,以及有詳有略的敘事方法。
3.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八兒與家人間的親情。
4.通過對傳統習俗的了解,感受我國民風民俗的無比美好。
1.學習文中有詳有略的敘事方法。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請同學們分成男生組和女生組比賽,每人10秒內說出中國傳統節日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風俗習慣,說得多的獲勝。
2.一個一個的傳統節日,猶如中國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隨著節日應運而生的主題活動,那么是那一根堅韌的絲線,串起親情,串起友愛,串起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現代作家沈從文的小說《臘八粥》,感受又一個節日帶給我們的香甜味道。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出示學習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掃清生字障礙,把課文讀通順。
〔2〕根據自學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標準書寫,注重積累。
〔4〕標出自然段序號,把不理解的語句標出來,與大家討論。
2.學生按要求自主學習。
3.匯報、交流學習成果。
〔1〕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掌握書寫要點。
〔2〕通過指認、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3〕以小組練讀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聽錄音,整體感知。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圍繞著“臘八粥〞這一主題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明確:本文圍繞八兒等著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神態,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表現了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生活情景。
2.課文重點講了什么?哪局部寫得詳細?哪局部寫得簡略?
明確:重點講了八兒迫不及待等著吃臘八粥的情形,這也是文章寫得最細致的局部,而后面吃臘八粥的情景那么寫得非常簡略。
3.文章可以分為幾個局部?
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概寫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
第二局部〔第2―17自然段〕:詳寫了八兒急迫等待著吃臘八粥的情形。
第三局部〔第18―19自然段〕:八兒一家美美地吃上了臘八粥。
四、精讀賞析第一局部。
五、課堂作業。
1.抄寫課后生字。
2.思考課后練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精讀感悟。
1.默讀第2―8自然段,要求:
〔1〕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于對人物的什么描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畫出粥發生變化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2.學生匯報。
〔3〕省略號有什么作用?指導朗讀第4―5自然段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5〕等待的過程,總體上是期待和焦急的。在八兒等粥的過程中,粥也在發生著變化,這鍋臘八粥仿佛也像人一樣在表達著情感。文中哪一句話有這樣的表達效果?〔粥的嘆氣〕這樣的表達在文中出現了幾次?請分別找出來。
3.分角色朗讀第9―11自然段,思考:
〔1〕這一小節可以用什么詞來概括它的主要意思?〔分粥〕。
〔3〕“孥孥〞是什么意思?〔媽媽對八兒的昵稱〕從媽媽的話中你能看出什么?
〔4〕再分角色讀,要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過渡:這讓小小的八兒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測中粥又是什么樣的呢?
4.默讀第12―13自然段,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一小節的內容。〔猜粥〕。
思考:
〔1〕男生齊讀第13自然段,描述八兒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樣子的。
〔2〕粥里的栗子、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么樣的?找出文中的關鍵詞畫下來。
〔3〕文章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八兒的猜測?〔妙極了〕。
〔2〕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女生齊讀第15自然段,畫出相關詞語。
〔3〕找出關鍵詞和第13自然段比擬,你有什么發現?
〔4〕看了臘八粥之后的八兒,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
6.八兒和媽媽的對話結束了,臘八粥也熬好了,這碗粥的味道如何呢?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第18―19自然段〕學生齊讀。
三、主題探究,拓展閱讀。
2.寫法梳理: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吃粥兩件事情,說說哪局部寫得詳細,哪局部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閱讀沈從文的《臘八粥》全文,感受其極富鄉土氣息的語言魅力。
四、布置作業。
過了臘八就是年,請同學們上網查一查臘八粥的來歷或者查一查關于臘八節有哪些有趣的傳說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2.臘八粥。
臘八粥等粥盼粥迫不及待。
分粥苦苦等待猜粥美妙猜測。
看粥親見驚異八兒天真活潑。
聰明可愛體貼善良。
八兒心理活動的變化以及精彩的對話構成了本文的行文主線,抓住這兩點來進行閱讀和賞析便能把握文章的主題。因此,我在教學時采取了分角色讀、默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讀和悟。通過“那我餓了〞“媽,媽,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是啊!孥孥說得對〞等對話來感知八兒的稚拙純真與可愛、媽媽的慈祥逗趣;通過對煮臘八粥以及八兒猜臘八粥、看臘八粥的精彩描寫,來感知沈從文的語言魅力……整篇文章的架構,小說所傳導出的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便逐漸在學生心中清晰起來,比擬到位地進行了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的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