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復應包含明確的答復內容、理由和決定,方便接收方理解。閱讀下面的批復例文,可以提高我們的批復寫作能力和水平。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一
x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x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x省西部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431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15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16.8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x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內河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以及不同城區之間的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扎龍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大乘寺、江橋抗戰遺址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加強對重要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依托江湖水系和冰雪資源,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延續城市文脈,突出北方濱水城市特色和冰城、鶴鄉的獨特風貌。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x年6月11日。
xx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xx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年)(x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x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和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5558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5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96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xx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做好金普新區規劃建設。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金普新區的批復》(國函〔〕76號)要求,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完善服務功能,提高國際競爭力,努力將金普新區建設成為我國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引領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示范區、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的先行區。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金石灘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七、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加強對重要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延續城市文脈,突出山、海、島、城有機交融的城市風貌特色。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x年4月9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二
xx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于請求批準〈xx市城市總體規劃(x3-2030)〉的請示》(海政請〔x4〕12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你市報送的《xx市城市總體規劃(x3-2030)》。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要認真貫徹中央和省決策部署,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呼應沿江、沿海開發戰略,接軌上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調控作用,統籌城鄉產業發展、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村莊居民點布局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有利于改善村莊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游和保護鄉村風貌特色,努力與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相適應。
三、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規劃人口規模50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59.9平方公里以內;到2030年,中心城區規劃人口規模68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74.6平方公里以內。
四、優化中心城區布局結構,規劃中心城區主要向南、適度向北發展。加強土地利用與城市交通的相互協調,合理安排各類建設用地,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加強城市空間特色塑造和公共開敞空間建設,提升城市品質。
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逐步淘汰資源能源消耗過高的產業。嚴格保護飲用水源、河湖水系、基本農田、沿海濕地和灘涂等重要生態空間以及各類歷史文化資源,持續改善城鄉環境面貌。
六、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完善鐵路、公路、水運等對外交通運輸體系和港口集疏運系統,加強區域交通、城市交通以及各類交通方式的統籌組織和相互銜接。貫徹落實公交優先、慢行友好的發展理念,不斷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建設多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的綠色交通體系。
七、提升城市綜合服務水平,建立覆蓋城鄉、層級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統籌安排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將保障性住房納入近期建設規劃,依法有序推進舊城更新,普遍提高群眾居住質量。
八、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重視抓好城市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深入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加強城鄉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城市綜合防災體系,不斷提高城市防災能力。
九、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的《xx市城市總體規劃(x3-2030)》是你市城鄉建設和管理的依據,規劃確定的強制性內容不得擅自修改。要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抓緊制定完善各項專業規劃和建設用地范圍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優化鎮村布局規劃。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進行統一管理,切實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xx省人民政府。
x4年6月3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三
廣東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于報請審批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廣州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功能,提高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和國際影響力,逐步把廣州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7434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按照《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功能布局,優化提升中心城區功能,重點建設南沙新區等城市發展新空間。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的規劃建設管理,統籌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城鄉一體化。做好全市域城鄉空間管制,加強對濱海地區、生態景觀廊道和水系的規劃控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廣(州)佛(山)同城化、廣(州)清(遠)一體化,加強廣(州)佛(山)肇(慶)等珠三角區域層面的規劃協調。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萬人以內,市域建設用地控制在1772平方公里以內,其中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559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廣州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建設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要按照國務院關于設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要求,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貫徹“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粵港澳經濟合作新模式、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將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港口、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推進珠三角和粵港澳地區交通一體化。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積極推進步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澇、防風、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控制地下水開發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完善城市和區域綠道。要加強對白云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七、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沙面、北京路、華林寺等歷史文化街區,陳家祠堂、粵海關舊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保護好自然山水格局,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加強珠江兩岸等重點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構建傳統格局、時代風貌和嶺南特色有機融合的城市景觀。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廣州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廣州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廣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廣州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廣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xx年2月5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四
x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于報請審批x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x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x省西部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431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15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16.8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x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內河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以及不同城區之間的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扎龍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大乘寺、江橋抗戰遺址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加強對重要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依托江湖水系和冰雪資源,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延續城市文脈,突出北方濱水城市特色和冰城、鶴鄉的獨特風貌。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x年6月11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五
文號主題詞。
你縣“關于白水縣縣域村莊布局規劃的請示”(白政字〔20xx〕34號)收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陜西省農村村莊規劃建設條例》、《陜西省建設廳關于做好縣域村莊布局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經研究,原則同意你縣縣域村莊布局規劃。現批復如下:
一、《白水縣縣域村莊布局規劃》是指導白水縣農村改造和建設,優化居住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重要依據。規劃目標是提高村莊發展和建設整體水平,建立和完善結構合理、布局有序的村莊體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形成農業發達、經濟繁榮、環境優美、城鄉協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二、縣域村莊布局規劃范圍為縣行政管轄區域內所有行政村共194個。規劃期限近期20xx年—20xx年,中期20xx—20xx年,遠期20xx年—20xx年。
三、村莊等級結構為中心村—基層村(一般行政村)兩級結構,規劃中心村52個,基層村104個。中心村人口規模為1500—3000人,基層村為300—1500人。
四、村莊整治改造按照村民自愿、因地制宜、節約用地的原則,充分挖掘舊村用地潛力,強化環境保障措施,區分城鎮化型、遷移新建型、改造完善型的不同模式,按照各自特點,逐步實施。
五、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國道和省道為主骨架、縣鄉道為次骨架,對全縣鄉村公路逐步進行改造和升級,縣道全部達到二級公路標準,鄉村公路達到四級公路標準,所有自然村通公路。強化水資源管理,提高水資源保護和利用效率,加快35處供水工程建設,改善生活用水質量,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農村生活污水宜采用沼氣凈化池、化糞池等形式處理達標后排入水體,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加快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完善垃圾收集體系,形成村收集—鄉(鎮)清運—縣城處理的模式。
六、協調解決好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大力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加強重點污染源的治理,抓好防護林和優質蘋果示范園建設,實施庭院綠化、村莊綠化、路渠綠化和一村一片林綠色建設,提高綠化面積和林地覆蓋率。
你縣縣域村莊布局規劃批準后,村莊布局和區域建設項目必須嚴格按照規劃執行,規劃管理權集中在縣人民政府。在村莊布局和建設中,要做好不良地質影響和自然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做好風景名勝和文物保護工作,把白水農村建設成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管理民主、社會文明、環境優美、城鄉協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二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六
總體規劃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空間上、時間上所做的總體安排和布局。下文是小編收集的關于國家總體規劃的批復范文,僅供參考!
國務院辦公廳16日發出通知,經國務院批準,原則同意《泰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
批復明確,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2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25平方公里以內。在確定的639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加強與蘇南、蘇中、蘇北等城市的聯系,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根據國家發改委文件批復,吐魯番市托克遜縣黑山礦區總體規劃獲批,成為國家規劃礦區。
為合理開發利用黑山礦區煤炭資源,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經托克遜縣、吐魯番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三級發改委請示,國家發改委研究決定,對托克遜縣黑山礦區總體規劃進行批復,將黑山礦區列入國家規劃礦區。托克遜縣發改委主任丁振華介紹說,托克遜黑山礦區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面積約107平方公里,煤炭資源總量約22.8億噸。礦區將劃分為2個井(礦)田,規劃建設總規模1240萬噸/年,其中黑山露天礦1000萬噸/年,通蓋井工礦240萬噸/年。按照國家發改委要求,黑山礦區新建煤礦將配套相應規模的選煤廠,對原煤進行洗選,過程中將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防止水土流失,促進煤矸石、礦井水等資源綜合利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你區關于報請審批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20xx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亞西亞的國際商貿中心。《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烏魯木齊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13783.1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對各類產業園區、工業集中區的統一規劃和統籌管理,推進烏昌一體化進程。加強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的溝通,促進兵地融合。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鄉鎮(團場),優化村莊(連隊)布局,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現代化。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地區提供服務。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4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513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烏魯木齊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重點防災設施和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建立城鄉社會治安綜合防控機制,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震、防風、防洪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依靠科技進步,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推進工業、交通和建筑領域的節能,支持綠色建筑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發展。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加大對細顆粒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控制,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加強水資源保護,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水循環利用率,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水磨溝、南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促進居住社區的民族團結。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大小十字及建國路周邊特色傳統街巷、烏拉泊古城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和綜合環境整治,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加強對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控制和引導,構建人工和自然有機結合、民族特色與現代風貌交相輝映的城市景觀。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烏魯木齊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烏魯木齊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烏魯木齊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區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xx年1月8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七
xx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xx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年)(x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x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和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5558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5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96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xx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做好金普新區規劃建設。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金普新區的批復》(國函〔〕76號)要求,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完善服務功能,提高國際競爭力,努力將金普新區建設成為我國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引領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示范區、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的先行區。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金石灘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七、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加強對重要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延續城市文脈,突出山、海、島、城有機交融的城市風貌特色。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x年4月9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八
重慶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于審批〈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xx年)〉修改方案的請示》(渝府文〔〕55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修訂后的《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xx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二、重慶市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實施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做好重慶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要按照合理布局、集約發展的原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城市功能,加強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逐步把重慶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三、重視城鄉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5473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老城區要逐步疏解功能和人口,兩江新區要堅持高起點規劃和建設,合理確定發展重點和時序,逐步建設成為我國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范窗口。要按照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要求,加強對城鄉發展和建設的規劃統籌,引導渝東北和渝東南地區協調發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7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561平方公里以內。根據重慶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先規劃、后建設”的要求,嚴禁在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加快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把重慶市建設成為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貿易大通道。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要高度重視城市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給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保障建設實施。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重點防災設施和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建立健全城市綜合防災體系,重點提高城市應對地震、洪澇和地質災害能力。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服務。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發揮集散地樞紐功能。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城市發展要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集約化道路,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化工業、交通和建筑節能,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要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發展,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嚴格按照規劃提出的各類環保標準限期達標。要加強水資源保護,劃定城市水系藍線保護范圍,嚴格控制地下水的開采和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要重點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嘉陵江流域的水體和生態環境,保護好縉云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等山體和生態廊道,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九
廣東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于報請審批汕頭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汕頭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20xx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汕頭是我國經濟特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粵東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汕頭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汕頭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2245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促進城鄉一體化和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強與潮州、揭陽分工合作,推進汕潮揭一體化發展。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222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205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汕頭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蓮花峰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達濠古城、新興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和文光塔、崎碌炮臺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加強對重要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延續城市文脈,突出山城相擁、陸海交融的嶺南濱海城市風貌特色。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汕頭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汕頭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汕頭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汕頭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汕頭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xx年3月20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十
國務院辦公廳16日發出通知,經國務院批準,原則同意《泰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年)》。
批復明確,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2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25平方公里以內。在確定的639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加強與蘇南、蘇中、蘇北等城市的聯系,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十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20xx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亞西亞的國際商貿中心。《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烏魯木齊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13783.1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對各類產業園區、工業集中區的統一規劃和統籌管理,推進烏昌一體化進程。加強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的溝通,促進兵地融合。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鄉鎮(團場),優化村莊(連隊)布局,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現代化。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地區提供服務。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4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513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烏魯木齊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重點防災設施和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建立城鄉社會治安綜合防控機制,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震、防風、防洪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依靠科技進步,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推進工業、交通和建筑領域的節能,支持綠色建筑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發展。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加大對細顆粒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控制,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加強水資源保護,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水循環利用率,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水磨溝、南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促進居住社區的民族團結。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大小十字及建國路周邊特色傳統街巷、烏拉泊古城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和綜合環境整治,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加強對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控制和引導,構建人工和自然有機結合、民族特色與現代風貌交相輝映的城市景觀。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烏魯木齊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烏魯木齊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烏魯木齊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區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xx年1月8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十二
xxx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xxxx市城市總體規劃(xxxx—)》(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xxxx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xxx省西部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xx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xxx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431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15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16.8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xxxx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內河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以及不同城區之間的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扎龍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大乘寺、江橋抗戰遺址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加強對重要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依托江湖水系和冰雪資源,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延續城市文脈,突出北方濱水城市特色和冰城、鶴鄉的獨特風貌。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xx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xx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xx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xx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xx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xxxx年6月11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十三
1月12日,北海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北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30年)》獲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
根據批復內容,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將北海市的城市性質定位為:北海是國際性濱海旅游宜居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西南沿海重要門戶和臨港工貿城市。到203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45萬人以內,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60平方公里以內;鐵山港城市建設用地約80平方公里。
總體上看,北海市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將延續原有的規劃建設,不斷完善北海市發展所需的各項基礎建設。北海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剛獲批,廣西“十三五”就來,新春的1月不斷迎來北海城市發展的春風。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北海市定將順勢升值!投資北海,慧眼識珠!
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
北海“東盟國際商貿城”項目是北海市十二五重點項目,廣西自治區重大市場建設項目,北海市重點旅游項目。項目自開工建設以來,得到北海市政府、海城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各級領導的鼎力支持。項目位于北海新城中心,北海西南大道與湖北路交匯處,交通四通八達。項目整體致力于打造北海最大規模的城市商貿綜合體。目前項目正緊張裝修中,試運營在即,想要了解更多詳情,請繼續關注東盟國際商貿城!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十四
xx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于懇請批準實施xx市xx鎮總體規劃的請示》(昆政呈〔xxxx〕6號)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你市上報的《xx市xx鎮總體規劃(xxxx-2030)》。
二、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家和省有關部署,統籌做好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歷史文化遺存,大力發展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努力把xx鎮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生活舒適、社會和諧的歷史文化名鎮。
三、合理控制城鎮人口和用地規模,到xxxx年,鎮區規劃人口規模11.7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22.3平方公里以內;到2030年,鎮區規劃人口規模15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16.5平方公里以內。
四、進一步優化鎮區空間布局,逐步對機場路以北工業企業實施搬遷,工業園區集中在淞南路以南建設。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園綠地建設,完善鎮區路網結構,合理組織公共交通,大力發展慢行交通,提高旅游交通組織水平。
五、遵循真實性、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原則,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依法加大歷史街巷、水系、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等物質文化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存的保護力度,保持并延續古鎮的傳統格局和風貌特色。
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強水系與路網、公共服務設施與開放空間的有機融合,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合理確定分期建設的目標、內容和重點,按照規劃引導全鎮有序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七、經省政府批準的《xx市xx鎮總體規劃(xxxx-2030)》是xx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重要依據,規劃確定的'強制性內容不得擅自變更。要在總體規劃指導下,抓緊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對建設用地和建設活動依法進行統一管理,切實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xx省人民政府。
xxxx年9月18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十五
xx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xx市城市總體規劃(xxxx—2020年)(xxxx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xx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x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和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5558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提供服務。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的條件,重點發展縣城和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優化村鎮布局,加強對村鎮建設的指導,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5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96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xx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做好xx金普新區規劃建設。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xx金普新區的批復》(國函〔xxxx〕76號)要求,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完善服務功能,提高國際競爭力,努力將xx金普新區建設成為我國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引領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示范區、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的先行區。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要加強對金石灘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七、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八、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加強對重要地段建筑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做好城市整體設計,延續城市文脈,突出山、海、島、城有機交融的城市風貌特色。
九、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xxxx年4月9日。
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實用16篇)篇十六
xx省人民政府:
一、原則同意《xx市城市總體規劃(x1—20xx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是我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xx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要不斷增強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逐步把x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在促進兩岸共同發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門戶作用。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全市域1699.39平方公里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按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統籌安排島內外城鎮空間布局以及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促進城鄉融合、共同發展。拓展閩臺合作,促進兩岸融合;加快廈(門)漳(州)泉(州)一體化發展,統籌安排產業布局,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5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4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于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新城新區。要落實好《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對外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潮)、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范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加強對鼓浪嶼—萬石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并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鼓浪嶼等歷史文化街區,集美學村和xx大學早期建筑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范圍,依托北部山體及聯通山海的河網水系形成生態隔離廊道。加強對沿海地區開發建設的控制和引導,控制好天際輪廓線,保護好自然水體、生態岸線和景觀風貌,突出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海灣型城市景觀特色。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xx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xx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xx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xx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xx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復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