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名著擺渡人讀后感篇一
這是一本開頭精彩,結局俗套的“言情小說”,讀完頗為失望,閱讀中沒有帶給我多少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地方。
小說講述了一個名叫迪倫的女孩去世后,在前往永生地旅程中,跟擺渡人之間發生的故事。
擺渡人的職責是帶領每個去世的靈魂穿過荒地,到達永生地;如若不然,靈魂在荒地被惡魔抓住,那么就會永遠地灰飛煙滅。同時擺渡人是不被允許進入永生之地的,他們只能往返穿梭于荒地,永不停歇地帶領一個又一個靈魂前往永生之地,靈魂一旦進入永生地,他們就從此不再相見。
故事中的迪倫在穿越荒原的旅程中愛上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進永生地之后,她得知自己將跟崔斯坦將永遠分隔兩地,于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逆行荒原去尋找崔斯坦。
這本書前半部蠻有趣,有點腦洞大開的感覺,讀到一半的時候我一直希望作者會寫出一個出乎我意料的結局,結果是頗為俗套的言情喜劇結局:迪倫找到并說服崔斯坦跟她一起返回她車禍發生地,他們兩人得以順利重返人間,如愿以償地在一起。
這本書描述的死后的景象更接近基督教的天堂。想象一下我們死后,身體消亡了,而靈魂還承載著我們的思想和回憶,在另一個世界里永久地活著,最終跟其他的親人在那里相聚相守。
相比這樣的靈魂永生觀,我似乎更喜歡佛教的靈魂輪回觀:當我們死后,靈魂會走過奈何橋,喝下孟婆湯,然后我們忘掉這一世的種種經歷,再回人世間重新開始。
名著擺渡人讀后感篇二
擺渡人主要內容簡介:《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創作的小說,作者從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道出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向往。
小說《擺渡人》述說了一位厭惡周圍環境而想去見不曾有過一面之緣的父親,但是途中不幸出了事故失去生命的迪倫,在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的指引下穿過荒原來到靈魂的歸宿地之后返回荒原與崔斯坦一同冒險回到人間的動人故事。
崔斯坦堅定有神的指引,義無反顧的保護,不予言表的貼心讓憤慨世俗、失去生活熱情的迪倫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點燃了愛的焰火。
迪倫待己如友的尊重,為他人著想的純真,不屈命運的意志讓循規蹈矩、抹去七情六欲的崔斯坦找到了抗爭的勇氣,重拾了人的情感。
互相真摯的愛讓他們做到了不曾有人嘗試過得逆天改命,他們對未來堅貞的信仰促成了最終美滿返回人間的結果。若說崔斯坦是迪倫的靈魂擺渡人,不如說他倆互為指引,互為擺渡。
現實生活往往充斥著不滿與不公,切不可氣急敗壞,也不能一味地等待,消磨。人生苦短,或許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小說里的靈魂擺渡人帶你戰勝所有困難,無論是否可以遇到,一定要熱愛生活,尊重善待他人,用內心的愛產生的信仰帶你勇敢嘗試,突破既定的壁壘。也許下一秒你就能看到陰云籠罩過后的陽光普照!
名著擺渡人讀后感篇三
擺渡人主要內容簡介:《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創作的小說,作者從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道出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向往。
小說《擺渡人》述說了一位厭惡周圍環境而想去見不曾有過一面之緣的父親,但是途中不幸出了事故失去生命的迪倫,在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的指引下穿過荒原來到靈魂的歸宿地之后返回荒原與崔斯坦一同冒險回到人間的動人故事。
崔斯坦堅定有神的指引,義無反顧的保護,不予言表的貼心讓憤慨世俗、失去生活熱情的迪倫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點燃了愛的焰火。
迪倫待己如友的尊重,為他人著想的純真,不屈命運的意志讓循規蹈矩、抹去七情六欲的崔斯坦找到了抗爭的勇氣,重拾了人的情感。
互相真摯的愛讓他們做到了不曾有人嘗試過得逆天改命,他們對未來堅貞的信仰促成了最終美滿返回人間的結果。若說崔斯坦是迪倫的`靈魂擺渡人,不如說他倆互為指引,互為擺渡。
現實生活往往充斥著不滿與不公,切不可氣急敗壞,也不能一味地等待,消磨。人生苦短,或許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小說里的靈魂擺渡人帶你戰勝所有困難,無論是否可以遇到,一定要熱愛生活,尊重善待他人,用內心的愛產生的信仰帶你勇敢嘗試,突破既定的壁壘。也許下一秒你就能看到陰云籠罩過后的陽光普照!
名著擺渡人讀后感篇四
最近讀了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擺渡人》。講的是一個小姑娘迪倫在去看爸爸的途中遭遇車禍死亡。作者巧妙地運用活人的視角,寫了迪倫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在車禍后遇到擺渡人崔斯坦,一路上崔斯坦保護著迪倫去往天堂,各種的艱難險阻驚心動魄。
當迪倫成功擺渡到天堂時,因留戀崔斯坦而再次找到從天堂返回荒原的辦法并與其相見。二人一起從荒原逆行回到人間,達到了圓滿。
故事聽起來似乎和平常的穿越劇、靈異電影相似。但仔細品讀時,字里行間卻透著我們對人生態度的思考。
若人死了真有靈魂的擺渡者,那么死亡或許沒有那么可怕,只是離開了一個現實宇宙能看見的世界到達另一個顛沛流離的世界罷了。在那里有逝去的親人,活著的人早晚有一天也會到來,死亡只是一個空間的跨越。
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說每個人都來自墻上的一幅畫,只是從靜態的平面跨越到動態的立體空間。(看過神話電影《畫中人》的都能懂)如果有人離開了,ta只是回到了那幅畫里而已。
看到這句話是你是不是覺得特輕松?因為世界沒有可怕的事,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態所為。
如果連死亡都不怕了,世界上還有可怕的事嗎?
曾經采訪過一位老者,問過他害怕死亡嗎?答:曾經很害怕。難以想象一個人走在死亡的邊緣那一刻是什么感受。后來不怕了,他說若抱著一顆好奇心去對待,或許就能消除恐懼。因為好奇那一刻的到來,自己會是實踐者,想知道答案。
這世界有太多永遠解不開的秘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有沒有天堂的存在,沒有人能親自實踐過再回頭告訴世人答案。
名著擺渡人讀后感篇五
可是我的擺渡人,你在哪里?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書中一開場展現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不開心的學校,敏感而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而又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后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或者說本書還是一部非科學類的書,是的,出現了人死亡后的靈魂。
在列車意外脫軌中死去小女孩的靈魂在黑暗中看不見任何光亮,她不明白自己已經死去,掙扎著爬出列車,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個人,來帶領她的靈魂到另一個世界的人----擺渡人。擺渡人一路上帶領著小女孩的靈魂翻山越嶺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著女孩各種問題,不愿直接告訴女孩已經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過程中發現身體奇怪的表現,逐漸理解了肉體已經死亡的事實。情竇初開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難中漸漸喜歡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她情真意切的關心與信賴,逐漸喚醒了擺渡人幾百年來內心深處麻木的情感。然而,擺渡人的工作決定了當他送女孩到達目的地后,他將再也不能見到女孩。
人性的回歸,能夠讓人找到真實的自我;感情的力量,能夠讓人戰勝恐懼。以前自卑,軟弱的小女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為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愿望,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以前閱遍人間生離死別幾近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完美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情。最終人性的偉大改變了命運,應對未知的恐懼,女孩與擺渡人勇敢的選取了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在一齊的決定。他們一齊回到肉體死亡現場,然后奇跡發生了,他們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類,能夠如愿以償的生活在一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