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鐘樓導游詞30字篇一
西安的鼓樓,原先在西邊的廣濟街上,隨著城市中心東移,在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將鐘樓遷徙到了鼓樓東邊,今天的位置。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下部為磚石結構的正方形基座,頂部為三重四面攢尖頂結構,覆著深綠色琉璃瓦,頂尖用真金鉑包裹。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約6米的門洞,門洞間互通,過去是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會的通道,人流車輛從門洞通過,如今門洞已封閉,周圍建有公路轉盤,地下有專供人行的通道。
進入鐘樓的入口就在這地下通道內,有樓梯可盤旋登樓。鐘樓內有一口仿制“景云鐘”,原件鑄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20xx年),現(xiàn)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里。
站在鐘樓上,能夠看到從鐘樓延伸出來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鐘樓周邊西安最繁華的商區(qū)、及不遠處的鼓樓。
游客在游玩鐘樓時,還能欣賞到美妙的訪古表演,每天日間6場,具體演出時間可詳見官網(wǎng)。在鐘樓和鼓樓之間為鐘鼓樓廣場,有音樂噴泉。
鐘樓導游詞30字篇二
西安鐘樓,是國內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鐘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鐘樓處于西安的中心地帶,是古城的地標之一,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并分別與西安城墻東、南、西、北四門相接。
西安的鼓樓,原先在西邊的廣濟街上,隨著城市中心東移,在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將鐘樓遷徙到了鼓樓東邊,今天的位置。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下部為磚石結構的正方形基座,頂部為三重四面攢尖頂結構,覆著深綠色琉璃瓦,頂尖用真金鉑包裹。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約6米的門洞,門洞間互通,過去是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會的通道,人流車輛從門洞通過,如今門洞已封閉,周圍建有公路轉盤,地下有專供人行的通道。
進入鐘樓的入口就在這地下通道內,有樓梯可盤旋登樓。鐘樓內有一口仿制“景云鐘”,原件鑄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20xx年),現(xiàn)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里。
站在鐘樓上,能夠看到從鐘樓延伸出來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鐘樓周邊西安最繁華的商區(qū)、及不遠處的鼓樓。
游客在游玩鐘樓時,還能欣賞到美妙的訪古表演,每天日間6場,具體演出時間可詳見官網(wǎng)。在鐘樓和鼓樓之間為鐘鼓樓廣場,有音樂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