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美德實用篇一
這一天,我們一家又忙乎起來。瞧,爸爸、媽媽和我在房間里整理舊衣服,給它們找“新主人”。
“這可是一件我非常中意的衣服,現在長胖了,穿不下了,哎!”媽媽拿著她那件綠色的運動衫在自己身上比量,非常惋惜。媽媽看了我一下,眼睛一亮,把運動衫套到我身上,拉著我前前后后地看了一通,興奮地大叫:“正好合適!”爸爸也在一旁連聲稱贊。
我們將一些舊衣服重新洗干凈、曬干,然后疊好、打包,送到小區樓下的“愛心捐助站”。而我那些比較小的衣服,則是送給五歲大的表妹穿。
還有一些衣服送到外婆家,他們家里也挺熱鬧的,二舅媽也正忙著整理舊衣服。
我招呼表妹過來,給她套上一條我穿過的草綠色毛衣。表妹有一個圓嘟嘟的大肚子,所以衣身正好合適,只是袖子長了一大截。外婆剛好走過來,她邊幫表妹挽起過長的衣袖,邊說:“小孩子嘛,個子長得快,現在將袖子用線給縫起來,過兩年長高了,把線挑掉,這又可以穿兩年。”說完,立馬找來針線,親手將袖子縫起來。
就這樣,我們的舊衣服又找到了它們的“新主人”。“大手牽小手,節約我先行。”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傳統美德實用篇二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燦爛瑰寶。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筆跡,留下了多少為祖國的安危奉獻自己鮮血的英雄。尊老愛幼,誠實守信,自強不息等中華美德在世界廣為流傳。
一個18歲的陽光少年,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當他生命進入倒計時,他毅然決定和父親踏上“感恩之路”。如今,他們已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了1萬多公里,當面向曾經給予他們幫助的好心人當面道了謝。他還說:“如果有一天他離開了人事,他將把他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個陽光少年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回報著社會,回報著幫助他的人。
他們或者自己,用行動譜寫了一首首感動之歌。
他們的行動也告訴我們,每個人應但當的社會責任,和我們應盡的義務。
繼承中華美德,發揚民族精神。它,需要我們靜靜的聆聽,細細的品味,需要我們永遠銘記!
傳統美德實用篇三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里,“子發認錯”的小故事令我難忘至今,講的是:戰國時期,楚王大將子發率領部隊攻打秦國,幾個月下來毫無進展,糧食將盡,邊派使者回國籌糧,并讓他將一封家書交給母親。母親從信中得知兒子在生活上搞特權,不體諒士兵,因此非常生氣。在子發凱旋歸來時,母親不讓他進門。子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立即下令將楚王賞賜給自己的東西分發給士兵。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不少類似的例子,我哥哥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如今,我們中華民族的青少年一定能把一切熔結成無窮的動力,推進新的時代。“只要人人獻出一片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愛的奉獻的歌聲,而只要人人都做到這一點,我想,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將變得更加繁榮昌盛。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到那時候一切平等,整個國家洋溢著繁榮和睦的氣氛。
我們身為跨世紀的接班人,必須從現在做起,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從小樹立發揚傳統美德的信念,寄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聽,在中華民族土地上兩條母親河正滾滾流淌,匯集成一股轟雷般的號召聲:傳承中華美德,誓當龍的傳人!
傳統美德實用篇四
1、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7、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8、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
11、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
12、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13、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14、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15、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16、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17、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1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20、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2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22、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2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24、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2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2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27、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28、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29、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30、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1.有關傳統美德的名言有哪些
2.關于傳統美德的名言摘抄
3.關于謙遜傳統美德名言
4.中華傳統美德的名人名言
5.傳統美德的作文
6.古代傳統美德名言警句集錦
7.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
8.傳統美德格言
傳統美德實用篇五
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來他官至司空。
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
3、 棄官尋母
4、 滌親溺器
5、 忠孝兩全:唐·白居易。業將略,名在勛籍;蘊天爵以修已,忠孝兩全。
6、 一諾千金:秦末,楚國有一個叫季布的,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只要答應別人的事,無論多大都要想辦法做到。得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7、 忠心赤膽:唐代高僧三藏,為使法轉回轉,救人于苦難,在佛前發愿,不遠萬里,不畏艱險,一定要取回上乘佛經。眾僧稱他為“忠心赤膽大禪法師”。
8、 劈山救母:從前有個書生叫劉彥昌,上京趕考時順道登華山一游。被華山神廟里三圣母的神像所迷,抑制不住愛慕之心,便把自己的心情寫在了墻上。三圣母也被其真情所動。于是他們便結為夫妻,還生下一子名叫沉香。不料此事被二郎神知曉,設計把三圣母壓在華山下黑云洞。沉香長大后得知此事后,發誓要救出其母,于是不顧千難萬險,來到華山。他的孝心打動各路神仙。教給他各種本領。終于他學成以后戰敗二郎神,劈開華山,救出母親。
9、 耘瓜受杖: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次他和父親在瓜田里鋤草,但是不小鋤斷了一顆瓜秧,父親曾皙很生氣,拿起手里的棒子就打他,一失手把他打昏了過去。他醒過來之后,怕父親難過,馬上唱起歌來,作出很快樂的樣子。
10、 披肝瀝膽:關羽為保護兩位皇嫂暫居曹營,為報答曹操恩情在白馬斬顏良,誅文丑。劉備誤以其降曹,于是回信說:絕無二心,披肝瀝膽。
1、 同心同德:西周興兵筏商,誓師大會上武王說:我們雖然人少,但是我們同心同德。結果周一舉滅商。
2、 松柏之志:宋世林,東漢末年南陽人,因不滿曹操當政拒絕與其交往。曹操官至司空后仍不理睬。說到:松柏之志猶存。
3、 負荊請罪: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因誤解藺相如而: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4、 鞠躬盡瘁: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后,劉禪即位,只圖享樂,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兩次北伐,最后一次北伐時寫《后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5、 不屈不撓:漢成帝時期,丞相王商為人正直,力勸成帝不要聽信大將軍王鳳的謠言,被成帝表彰。
6、 過門不入:禹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30歲才結婚,婚后第四天就外出治水,經過20xx年才消滅水患,期間三次經過家門都沒有進入。
7、 事畢親為:明朝太宰楊巍,每次上朝參拜完以后,就回到家中閉門謝客,穿起便服侍奉他的母親。他為母親端洗臉水,倒痰盂,搔癢擦背。所有的事都是他親自去做。到了春天,他穿起百姓的衣服,把老母背在身上,在花叢中漫。為了能更好的待奉母親他請求歸鄉。他的母親一直活到一百零四歲。
8、 江蘇昆山的顧恂五十歲了,生了個兒子叫顧鼎臣。稍稍長大一點時,寫了一篇陳述自己的衷情的表文。每天晚上焚香,告請上天,愿意把自己的壽數加給父親。慢慢鼎臣長大成人了,一天晚上,他作了一個夢,夢見一只黃鶴從天飛來。走近一看,原來是自己焚燒告天的表文,表文的后面寫了一了一個很大的“元”下面是朱批:鼎臣愿減少自己的壽數加給父親,出于一片至誠之心,父親增加二十四歲。兒子中狀元。后來顧恂果然活到了八十多歲。親眼看到了鼎臣中了狀元。
9、 陳榮是福建人,他對母親非常孝順。天啟年間,縣城遭水災,老百姓被水淹沒漂流。陳榮和他母親被沖散,在兩處各自抱著一根木頭。當陳榮到達岸邊時突然遇到了母親在太守的官船上。原來太守在夜晚做了一個夢,夢中的神對他說:明天中午有一老人會來搭你的船,你要送她到岸與子相會。看到陳榮,太守不解的問,你做了什么,竟然會孝感動天。陳榮說;我哪里知道什么孝不孝,我只知道有個老母親,一時一刻也不敢忘記罷了。
10、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父親去世,他七天沒喝一點湯水。并守孝三年。有一次他吃生魚,感覺味道很鮮美,但他卻馬上吐了出來。別人問他為什么,他說:我母親活著的時候不知道生魚的味道,現我我卻吃了生魚的美味,所以就把它吐了出來。從些他終生不吃生魚。
11、 望云思親:狄仁杰,唐朝人。幼年家貧,但勤學好問,后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重他。有一次他外出巡視,經過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白云,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云底下。籌備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
12、 上書救父:漢文帝時期,有一位叫淳于意見人拜著名醫師楊慶為師。他學醫術高超,為人正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后來自己遭到陷害,被押到京城,并處以肉刑。他的女兒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向皇帝陳述了肉刑的害處,并請求代替父親受刑。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并下令廢除了肉刑。
13、 彩衣養親:唐朝有個姓楊的人,蛇膽貧如洗,靠討飯為生,但十分孝敬自己的父母。故人們都江堰市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養雙親。父母沒有嘗過的,他再饑餓也不去碰。有人勸他為人打工,他說:父母年邁,若為人打工,會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照顧他們。父母死后,他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14、 挨杖傷老:漢朝時,大梁有個人叫韓伯愈。本性純正,是有名的大孝子。他母親對他管教嚴格,稍微有點過失舉杖就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的哭泣。母親覺得奇怪就問他:以往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么哭泣?伯愈說:往常打我的時候會感覺到疼,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了。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哭了。
15、 跪父留母:宋代江南有一個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對繼母非常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趁其父做生意外出時,把他賣給人家做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的途中,偶遇菊花。在父親的追問下,不得已才相告。父親大怒,為她贖身。回到家中父親要把繼母休掉。菊花跪下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感到,原諒了繼母。
16、 孝感繼母:清朝人李應麟,居云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后,便勸父母在娶。他靠賣布的錢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繼母卻視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的意識。他父母卻聽信母親的讒言,把他趕出家門。他無怨無悔,逢年過節,父母的生日都會備上禮品祝賀。不久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探望。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抓藥。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好。從此母子關系得到改善。
17、 勸姑孝祖:明朝時,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她婆婆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房中長跪不起。王氏不解,問這是為什么?劉蘭姐說:兒擔憂婆婆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把您視為“包袱”那您會多么傷心啊!王氏聽后悄然大悟。于是痛改前非。
18、 兄弟爭孝: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鳥上有吳氏兄弟,小時候因家貧,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仆。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后,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子并各自成家。也明白父母的用心,爭先孝敬父母,起先一家一個月,后來賢惠的妯娌們認認為三個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故改為一日一換,后來又改成一餐一換。兒子,兒媳爭相孝敬,合家歡樂!
19、 精忠報國:岳飛,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多次抗擊金兵,并收復大片失地。在出征前,其母在他后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以明其志。后來有人問岳飛天下怎么樣才能太平?岳飛回答說: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死。
20、 孔融讓梨:孔融,東漢文學家,幼時聰明好學。一次父親從外面買回幾個梨子來,放在盤在讓他讓孔融先挑一個,孔融挑了一個小的小的梨了。父親不解,問他為什么要拿小的。孔融說:哥哥比我在,應該吃大梨,我還是小孩子,理應吃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