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榮格原型理論對德育工作的啟示論文簡短一
(一)人格面具
按照榮格的原型理論,人格面具并非就是我們真實本來的自己,是“個體和社會之間在‘一個人應表現為什么樣子’這一問題上調和的一種結果”①事實上,人格面具存在于任何社會當中,成為一種促進人際關系和交流的手段。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人格面具擁有不同的準則,與人的社會角色、地位或者職業相關的象征性表達事物都能成為人格面具的一部分。榮格認為,“人格面具作為一種原型,使人們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社會所期待的那種樣子,以一種被認可的方式為人行事”②。一般來說,人格的理想目標應該高于人格的現狀,理想人格總是太過完美而無法在現實中實現,而“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又讓大學生無法接受,或者無法以正確的標準來評價與衡量自我。大學生群體已經脫離了不切實際的幻想階段,其理想特征趨于理性與成熟,但是仍然會有脫離實際與不夠堅定的特點。如何引導在大學生“社會化”完成之前通過適度的人格面具處理好大學生內在與外在的平衡,實現人格的自我完善是當代德育工作者需要思索的一個課題。如果大學生對人格面具過度修飾,導致其自我角色認知失衡,就會給大學生帶來許多心理問題。通常來看,在大學生群體當中,由于人格面具的過度膨脹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類:其一,對自我角色認識不清,無法適應在特定情境下的應然角色。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的思想日益成熟,社會經驗逐漸增加,不僅有更多機會體驗不同的面具,對不同面具所包含的角色、地位、職業也有了更深刻的意識。然而受快節奏的社會氛圍影響,以及網絡媒體應用的加深,理想化人格面容易固化大學生對某些社會角色的期待,造成對不同社會角色的刻板印象。例如,當代學生在大學階段有了更充裕的時間能夠進行自我選擇時,便容易過早地模仿起社會角色,卻由于對角色的過度沉迷以及自我認知不足對愛情觀、社交觀和就業觀產生錯誤、歪曲的理解,如盲目戀愛偷嘗禁果、沉迷于網絡游戲、盲目兼職賺錢等,導致與現實角色的沖突。其二,對自我評價不夠客觀,導致“面具膨脹”。例如,受到現代社會“炫富”行為、“官二代”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表面上對這類群體不屑一顧,另一方面內心對金錢、權力的向往以及對虛榮心的追求。又如,部分大學生熱衷于通過網絡社交,借助新媒體的平臺頻繁更新微博、微信,產生出“自我膨脹”的心理,表現出與現實生活完全不一樣的性格特點,將自己扮演成一個完全理想化的自我。事實上,這種“面具膨脹”將現實世界中被壓抑的“自我”或者無法被實現的理想人格通過角色扮演來實現了,盡管它體現了價值與個性的張揚,但卻容易讓大學生逐漸喪失隱藏在“面具”下的真實想法,被面具下虛假的認知與價值觀所綁架。同時,部分大學生為了滿足“面具”而想盡辦法尋找機會,以損害他人利益的方式滿足自身利益,從而達到心理平衡。事實上,這部分群體的道德觀已經發生了異化,他們“遮掩自己充滿欲望的內心,不斷進行自我欺騙,從而走向自認為的成功”③。結果,大學生往往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和自尊而展示自己虛偽的一面,但卻在挫折與失敗面前無所適從,最終容易產生各類心理問題。
(二)陰影
榮格原型理論中的另一個重要原型是陰影。按照榮格原型理論的理解,“陰影”是人的一些不太光彩的、野蠻的欲望,往往對現有的社會常規構成挑戰。所以,從倫理學角度來看,陰影的存在是“對完整的自我人格構成挑戰的一個道德問題。”④此外,由于人往往不承認被壓抑的陰影,因此陰影容易以一種強烈的、積極的或消極的非理性方式投射到周圍人身上,導致現實當中的發泄、埋怨現象。事實上,人格陰影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盡管大學生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理應在行為規范上做出表率,但是大學生群體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一方面,在新的環境中,大學生被壓抑的陰影被釋放了;另一方面,大學普遍輕視人文的氛圍也影響了大學生的精神培養和人格塑造。最后,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不足,在面對陰影時無法正確地進行心理調適,將有可能加重心理問題。
二、原型理論對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啟示
(一)順應人格面具
其一,人的社會化過程要求人能在不同的場合下靈活地佩戴適合的人格面具向世界展現自我,同時在內心保留自我的一面。盡管不同的場合需要我們戴不同的面具,但是不同的面具之間是關聯的,而不是完全割裂的存在。相反,個體應當學會順應面具,根據真實自我的感受與欲望去發展與自我相適應的人格面具,讓人格面具的社會要求與真實自我的內在欲望相吻合,達到內外交融、和諧一致。只有適度地順應與自我相適應的人格面具,才能通過個性化過程使我們發展整體人格,從而使個人的內心世界與外界環境之間形成動態平衡。大學生的身心正處于發育期,人格尚處在發展過程中,對于如何面對與平衡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格面具認識仍然不夠深刻。對于此,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應當以“以人為本”為基本的德育理念,以培育勝任社會角色的社會人為目標的大學德育實踐教育符合大學生個體的形成規律。德育工作者不僅需要向大學生傳授角色期望、還應當幫助學生形成對角色的領悟,引導大學生在將來學習并時間特定的社會角色。同時,德育工作者可以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讓大學生扮演兒女、消費者、白領、戀人等體驗不同社會角色,將人格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活動中,教導大學生理性看待虛擬角色和現實角色之間的關系,讓大學生更為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角色,為走向社會化之路打好扎實的基礎。完善人格、建立自我同一性并不是一時的,而是伴隨終生的長期過程。所以,在德育工作過程中,德育工作者應當注秉持終身教育的態度,注意德育工作的長效性和持續性,引導大學生個體依據不同年齡階段人生目標的不同,在樹立理想人格作為自身到的目標的同時,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優化人格模式的期望值,落實到現實中,就是我自我提升與發展設立分階段計劃,根據計劃的實現情況做適當的調整,讓大學生在每一個階段都能過得充實。
(二)認識與接納陰影
由陰影原型可知,陰影是先天性地存在于人類早期的潛意識中的,想要完全去除陰影的努力終將是徒勞的,相反只有合理地認識和接納陰影,才能使大學生的人格得到良性的發展。我國傳統的道德教育往往以“單向教育”為主,注重理想化和正面化的道德宣傳,注重對人性善的一面的宣揚,卻忽視了大學生如何理性面對與處理人性中的陰暗面,致使理想和現實之間產生了鴻溝。因此,在大學生道德教育過程中教會大學生如何接納陰影,學會面對挫折、控制負面情緒是新時代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首先,應當讓大學生學會對陰影進行“合理釋放”,從而將陰影的破壞性力量轉變為富有生命的創造力。正如榮格所言“陰影作為集體潛意識的原型,蘊藏了人的基本的和正常的本能,是具有生存價值的現實洞察力和正常反應力的源泉。”⑤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不應當單一否定陰影,對于陰影不能簡單地壓抑和制止,要正確認識這是無法避免的,要理解并授受,但又不能忽視,而應當創造條件讓潛意識中的陰影原型得到適度的釋放⑥,讓大學生學會與自我和諧相處。而應當讓大學生意識到合理開發陰影對于人格完滿的重要性。例如,教師應引導大學生更多地參與到體能游戲與競賽當中,通過課外活動來合理宣泄負面能量,彰顯個體的生命力。又如,面對大學生的叛逆心理,也不必給予過多的道德壓力,不必盲目地指責與否定,而是應當讓年青一代的大學生思想能有自由發揮與立足的空間,注重代際差異的融合,讓青少年的人格、尊嚴受到尊重。因此,只有通過引導大學生通過參加一系列創造性活動(諸如寫作、音樂、繪畫)將叛逆的思想轉化為新穎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學藝術作品,才能將陰影升華與提升。其次,應當引導大學生以合理的方式消化、控制自我的負面情緒。現代社會中,大學生思考問題往往趨于個人主義,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容易將負面情緒和責任發泄至他人身上,而不愿意從自身尋找原因。從榮格的陰影原型可知,讓自己不滿意而存在于我們自己無意識中的人格特點,往往會被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結果,為了維護自身的道德形象,人將自身不合理的、負面信念推脫給了他人,卻忽視從自身尋找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教師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應當讓大學生在心理層面建立起自我調控和與自我內化機制,學會接受自身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接受本我最真實的呈現,在合理的界限內給它一定的出口去釋放,最終改變對缺陷的態度,增強自信與寬容,學會容忍自己和他人的不足和偶爾犯錯,合理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以本然的態度從容面對自我與他人。同時,教師可以教授學生部分環節不良情緒的方法,諸如心理暗示、自我放松、情境想象等等技巧,實現自我的心理調節。總而言之,在承認陰影對人格發展的合理性的前提條件下,個人只有具有積極的自我,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在情感上悅納自己,在行為上能夠自我控制,對發生于內外的各種矛盾能夠自我調節。
三、結語
榮格原型理論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理論意義在于兩個方面:不過分認同人格面具造成其膨脹,不過分壓抑陰影并給予一定的釋放,最終實現心靈中各個部分的自然秩序并和諧相處,讓每一個大學生的人格得到充分而自由地發展,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榮格的原型理論也告訴我們,大學生德育工作的最終目的其中之一便是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實現人格的發展。正如學者申荷永所言,“生來,人格就本是一個整體,在后天的教育和發展中,我們在不同時期展現某種占優勢的人格類型,而一生的發展就是人格各個層面逐步發展和成熟,最終達到各種功能完整的過程,我們最終的人生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⑦因此,現代的大學德育工作并不僅僅是通過樹立道德榜樣讓大學生去模仿,而是應當充分激發大學生內心的潛在需要,建立積極的自我,正確的看待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最終實現“完整的人”這一德育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4]曾瑾.基于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道德發展研究[j].考試周刊,(50):163-164.
[5]陳美榮.三種原型理論對幼兒健全人格培養的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89-90+71.
[6]申荷永.身邊的分析心理學[j].中國教育報,.5:21.
最新榮格原型理論對德育工作的啟示論文簡短二
從榮格原型理論分析苔絲的悲劇
[摘要]根據榮格的原型理論,最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 (persona)、陰影 (shadow)和阿妮姆斯 (animus)。本論文運用榮格的原型理論,從以上幾個方面對小說中的主人公苔絲進行解讀,指出苔絲的悲劇有著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陰影和阿妮姆斯等心理因素。
[關鍵詞]榮格苔絲人格面具陰影阿妮姆斯
《苔絲》是哈代的代表作品,小說描寫了農村姑娘苔絲短暫而不幸的一生。苔絲是英國文學史上熠熠發光的一位優秀女性。哈代懷著巨大的同情描寫了苔絲的形象,在她身上集中了勞動婦女的優秀品質。但這樣一位美麗純潔的姑娘卻“墮落”成了一個殺人犯,哈代在苔絲被行刑后有一番意味深長的描寫:“‘正義’得到了伸張。用埃斯庫洛斯的話說,那眾神之首結束了他跟苔絲玩的游戲”,讓每個讀者清楚地看到了作者對當時英國社會制度的強烈控訴。
苔絲的悲劇除去社會原因外,其自身的人格面具 (persona)、陰影 (shadow)和阿妮姆斯 (animus)等心理因素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些心理因素導致的性格缺點使她一步步走向了悲劇性的命運。人格面具、陰影和阿妮姆斯是榮格原型理論的重要術語。榮格稱原型是反復發生的領悟的典型模式,是種族代代相傳的基本原型意象。他說,集體無意識的內容是原型或原型意象;從一個人出生開始,這種意識就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的心理活動。他把這種人的頭腦中繼承下來的祖先經驗稱作“種族記憶” 、“原始意象” 、或“原型”。[1](p828)原型有多種,但是最重要,最突出的有以下幾種:人格面具、陰影和阿妮姆斯。
一、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persona),這個詞來源于希臘文,本義是指使演員在一出劇中為扮演某個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榮格稱為從眾求同原型。榮格認為:“人格最外層的人格面具掩蓋了真我,使人格成為一種假象,按著別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協調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決定一個人以什么形象在社會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種象征。”“人格面具”的作用也被認為是抑制或掩飾“陰影”,按社會允許乃至贊賞的種種模式去工作、生活,從而獲得人們的好感和容納。[2](48-52)因此,人格面具保證了我們能夠與人和睦相處。人格面具是社會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礎,人格面具的產生不僅僅是為了認識社會,更是為了尋求社會認同。也就是說,人格面具是以公眾道德為標準的,以集體生活價值為基礎的表面人格。
《苔絲》中的主人公苔絲是一個美麗、純潔、善良而勤勞的姑娘,她原本可以像其他農村姑娘一樣平靜地度過一生,但多事的牧師從族譜中偶然發現苔絲一家原本是沒落的貴族的后裔,她的父母得知后便迫使她到富有的德伯家攀親戚,而她卻被德伯家的少爺阿歷克奸污。苔絲的失貞給她帶來莫大的痛苦,盡管失貞并不是她的過錯,但在傳統的禮教和習俗的影響下,在父權社會對女性貞潔的苛求下,她潛意識里給自己貼上了“不貞”和“”的標簽。當她來到奶牛場開始新生活時,小心翼翼地保守著自己的秘密,在陌生人眼中她是一個純潔美麗的姑娘。一次農場主克里克講了一個關于擠奶工杰克風流韻事的故事,但這個故事使她聯想到自己,便“滿臉蒼白跑到了門口”[3](119),為了避免別人猜疑,她借口說“太熱了”。盡管不久她便恢復了表面的平靜,但內心的苦痛遠未平息。
在奶牛場,她和牧師的兒子克萊爾陷入了熱戀。出于對克萊爾的摯愛,以及滿足他對未婚女性應該具有的純潔的期盼,她錯過了一次次向克萊爾坦白的機會。當她和克萊爾趕車去送牛奶的過程中,她本有機會坦白,但“在最后關頭她失去了勇氣。她怕他責備她為什么不早點說明。她的自我保護保的本能壓倒了她的坦率真誠。”[3]她對于克萊爾熱烈求婚的閃避,她的時而歡欣,時而懊悔的表現,使得克萊爾認為她有些反復無常,容易沖動,她解釋說:“是的,我也許有點反復無常,”“不,安琪兒,我并不是這樣的`人——我是說,我并非天性如此。”[3](168)她的反復無常曾讓克萊爾誤以為她在賣弄風情。在人格面具和內心的沖突中,她默默地煎熬著。而當她終于鼓足勇氣寫信向克萊爾坦白時,卻由于信塞在地毯下,克萊爾并沒有發現,最終失去了婚前坦白的機會,從而使得婚后克萊爾以為她是“一個騙子,一個偽裝純潔的”[3](204),他頭腦中的利己主義觀念妨害他去接受一個并不真正“純潔”的新娘,繼而遺棄了她,把苔絲向她悲劇性的命運又推進了一步。
事實上,人格面具的作用在于它維護了人的虛偽與怯懦,這種反應來自于自身對未知事物或人的恐懼,從而啟動了心理防衛機制,使人不自覺地步入了與真實人性不同的心境。苔絲便處在人格面具與內心沖突的痛苦的煎熬中,盡管苔絲對克萊爾的欺騙不是故意的,但是她表現出來的人格面具誤導了他。
二、陰影
陰影是潛藏于人類心靈深處而富有破壞性和盲目沖動的力量;榮格說,“與自己的遇會首先是與自己陰影的遇會”,[4](71)榮格認為,陰影也是現實世界中自我的補償。因此,陰影還具有積極的一面。
苔絲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從小就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負。生活的困苦使她敏感而自卑。在她趕著“王子”去送蜂箱的路上,她甚至“看到了母親幻想中那個要向她求婚的先生在向她怪笑,在嘲笑著她的貧窮,嘲笑著她那些裹在尸衣里的騎士祖先。”[3](25)在她失貞后,這種自卑感更加強烈。在自卑心理的驅使下,善良的苔絲也偶爾會表現出虛榮的一面。當她從德伯家的莊園回到家里后,村里的幾個年輕姑娘便來看她,她們表現出的羨慕之情感染了她,“她偶爾也違背自己的思想,帶點高人一等的神態回答她們提出的問題,似乎也承認她的情場經歷確有些令人羨慕之處”[3](73)
在和克萊爾交往的過程中,地位的差異使她曾試圖告訴克萊爾自己出身名門貴族,盡管家族已經敗落下去。潛意識里,揭示她來自古老的貴族家庭這樣一個秘密有助于提升她的自信心。
最新榮格原型理論對德育工作的啟示論文簡短三
1、成功與否,要看你用什么心態對待,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所以,心態決定一切。不是逆來順受,而是心甘情愿,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總能變得足夠簡單。有些炫耀,讓你看到的僅是外表;有些掩飾,伴你讀懂的卻是心靈。生命中總有些人,濃烈如酒,癡狂似醉,醒來早無覓處。
2、藝術是生活的鏡子,藝術是感情的傳遞。區分真正的藝術和虛假的藝術的肯定無疑的標志,是藝術的感染性。應當寫作再寫作。這是鍛煉章法和風格的惟一辦法。如果藝術不能感動人,那么我們不能說:這是由于觀眾和聽眾不理解的緣故,而從這里只可能并且只應該做出這樣的結論:這是一種壞的藝術,或者這根本不是藝術。
3、愛情來到的時候,你會感到她的一切都會牽動著你的心,對她的關心勝過自己。對她的思念,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4、真摯的友情是人與人之間的鑰匙,它能使我們敞開自己的心靠,以成倍的熱情去迎接明天的朝陽!
5、讓結局不留遺憾,讓過程更加完美努力造就實力,態度決定高度。
6、年輕很值錢,但不努力就不值錢。
7、珍惜,讓飛翔的夢想在六月張開翅膀;奮斗,讓青春的智慧在六月發出光芒;拼搏,讓父母恩師在六月暢想期望。
8、人生的奮斗目標決定你將成為怎樣的人。
9、理想是忠誠的向導:時刻伴隨著你去遠航。
10、浪費了時間就是犧牲了生命。——李大釗
11、個人是微弱的,整體就是力量。
12、有勇氣就能粉碎厄運。(西班牙)
13、夢想決定基因,一個人的夢想決定了方向和內心的動力。
14、與有權有勢的人交朋友是不安全的。(也門)
15、月亮皎潔地漫步在天上,我們的視線,被殷殷地牽住了…
16、一個人要想得到某種東西,至少得付出與這種東西相等的代價。否則,它不能真正屬于你。
17、最難得的勇氣,是思想的勇氣。——法朗士
18、把訓練的目標定在永遠達不到的地方,但還是要達到你會感到疲累,猶豫,甚至沮喪的程度,但你不許放棄,因為勝利不會是奇跡,有一種天才只從堅定不移的信念中誕生。
19、也許仔細想想,能夠慢慢地回憶起一些大事小事,可終究它們還是在記憶里被磨起了所有棱角,成了平淡的一個過往,踏上去已經體會不到當時的種種心情。有疤痕的地方,流不去的疤痕,但在周圍,新生的皮肉里,還有可以繼續的因子。
20、人脈決定財脈,左右逢源好賺錢。
21、擺正自己的心態,你便會在一個愉悅輕松的環境中生活、你感覺—到每天都陽光燦爛,從而能完全地放松身心,享受那美好的人生。
22、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23、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追求更加完美。——科比
24、三千功名塵與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飛
25、打理關系,就應該集中精力去處理和生意伙伴的關系,而不是挖空心思地處理和競爭對手的關系。
26、成功的藝術處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
27、記住該記住的,忘卻該忘卻的。改變能轉變的,接收不能改變的。
28、既然對手已經放棄,那我便必要在炫耀自己。
29、手指有長有短,知識有高有低。
30、務必記住咱們學習的時刻是有限的。時刻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的紛繁。咱們就應力求把咱們所有的時刻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斯賓塞
31、不要回避苦惱和困難,挺起身來向它挑戰,進而克服它。——池田大作
32、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
33、過分冷靜的思考缺乏感情的沖動,也必然使人的心理變態。
34、誠實和勤奮,應當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35、困難只是穿上工作服的機遇。
36、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37、幸福不是你的愛人多漂亮,而是你愛人的笑容多燦爛。
38、"不愛沙灘擢貝子,揚帆擊楫戲中流",是浪頂峰尖的弄潮兒在向你昭示著他的意氣,昭示著一種蓬勃于血脈中的勇敢和無懼。
39、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的不幸堆成一堆由大家均分,大多數人都會甘愿接受一份,欣然離去。
40、凡善于考慮的人,一定是能根據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過行動取得最有益于人類東西的人。
41、知識是為老年準備的最好的食糧。
42、濟世經邦,要斷云水的趣味。
43、思想開朗,情緒輕松愉快,是健康的根本。體腦并用,鍛煉第一,是我多年的體會。
44、人生最大的光榮,不在于從不失敗,而在于能屢仆屢起。
45、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于一只蜜蜂不釀蜜。古波斯。薩迪
46、人需要困擾,困擾是心理健康的必需之物。——榮格
47、銘記,生活充滿了起起伏伏,而且,若沒有了人生的低谷,那站在高處亦失去了意義。
48、理想如果不向現實做一點點屈服,那么理想也將歸于塵土。
49、過去是邁向未來的踏腳石,若不知道踏腳石在何處,必定會被絆倒。——羅柏特·高茲耶達
50、賣信譽,而不是賣產品。——張瑞敏
51、文憑高低關系不大,關鍵是舍得付出汗水。
52、教育是一門藝術,它注重心靈溝通,它需要快樂的心和智慧的愛。
53、人與人差異十分小,差異在于思維方法,小小的差異決定了一生的勝利與失敗。
54、無聲的表情具有的交際效果是有聲言語的五倍。——《奧妙的人體語言》汪福祥
55、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態度,決定一個人在戰斗中站的位置。——吳運鐸
56、只有最聰明的女人才知道,體諒和理解永遠比最動人的容貌還能令男人動心。只有癡心的父母,難得孝敬的兒郎。
57、人,按通常的定義,人是有血有肉的動物,用兩足行走,能感覺、思想和判斷,但是,在福音書和讓雅·克盧·梭看來,人不應該感覺、思想和判斷;甚至應該匍匐而行,好讓教士輕快地騎在他身上。——霍爾巴赫
58、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斯賓諾莎
59、笑對人生、笑對一切,一笑解千愁。
60、行樂及時,上天給你什么,就享受什么。萬萬不要去聽難堪的話,必然不去見難看的人。或者是做難做的工作,愛上不該愛的人。——《電光幻影》
61、朋友是雨中傘,遮風擋雨;朋友是雪中炭,暖心驅寒;朋友是被中棉,溫暖身心;朋友是菜中鹽,提味香甜,無論何時何地,我會常常思念我的朋友。
62、時光流逝,歲月如歌。靜靜地,蕩漾在回憶的渡口,盤點著逝去的流年,殘落一地的花瓣,猶如顛沛的青春般,只余下滿襟的憂愁。多少遺憾與滄桑,包裹著枯黃的碎憶,繾綣于塵世的風聲中,久久不曾散卻。
63、愛情是一朵生長在絕壁懸崖邊緣上的花,要想摘取就必須要有勇氣。
64、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塊土地,因為它是充滿著希望的。
65、青春是不耐久藏的東西,要轟轟烈烈。
66、家不是永恒的避風港,勇敢地走出門去,就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路,因為,門外就是路。夫戰,勇氣也。
67、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愁,換為事先的思考跟打算吧!
68、好的關系勝過好的教育。
69、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
70、解題是一種實踐性的技能,就像游泳、滑雪或彈鋼琴一樣,只能通過模仿、練習和鉆研來學到它。
71、那些能將我殺死的事物,會使我變得更有力。
72、把你放在心里最深處,不讓任何人取代你在我心里的位置。
73、沒有條件的朋友,不叫朋友,那叫手足了。
74、只愿今天每一個帶著問號的學生,都能帶著句號走向明天。
75、平平淡淡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76、以非凡的方式做平凡的事情。
77、生活有時陰錯陽差,你錯過了一時,就可能錯過生命。
78、知識不可以禁閉在學院里,知識必須釋放到現實社會里才是力量。
79、陽光普照與暴風雨,不過是天空表情的不同而已,而不管命運是甘甜或苦澀,都應該使它成為最好的人生糧食。 [賀爾曼.荷生]
80、金粉未消亡,聞得六朝香,滿天涯煙草斷人腸怕催花信緊,風風雨雨,誤了春光。——《孔尚任》
81、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而流。——曹植
82、不久前,我和索凡去鄉下拜訪朋友,暫住在一個為客人準備的小木屋里。木屋非常漂亮,四周環繞著果樹和鮮花。屋門上寫著幾行漆字,顏色鮮艷,字體流暢,內容是:
83、當你開始有意識地去耕作自己的心園時,生命中因此發生的改變會令你大為驚異。障礙消失了,隔閡不見了,你一度認為不可能或離你很遙遠的事情突然展現在你的眼前。
84、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
85、不怕苦,苦一時;若怕苦,苦一生。
86、學生沒有教師,就象生活沒有陽光。
87、假如你不知道從那邊來,那么你就不知道到那邊去;假如你不知道該到那邊去,那么你就不可以或許耐久的走在一條正確的階梯上。
88、怙恃養育辛苦,報恩唯有苦讀。
89、看待試題:沉著、樂觀,看待測驗:當真、自信。
90、站得更高才氣看得更遠。
91、快樂可遇而不行求,我們最豁亮的歡悅之火往往是由意想不到的火所點燃的。 [約克蘭遜]
92、世間的任何事物,追求時候的興致總比享用時候的興致濃厚。
93、一句或兩句關心的話,對他人立場作廣大的相識,這些都可以淘汰對別人的傷害,保住他的體面。[卡內基]
94、毫不丈量山的高度─除非你已達到巔峰,當時你就會知道山有多低。[哈馬紹]
95、立場抉擇一切。細節抉擇成敗,習慣成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