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對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的輔助活動和資源準備進行的有序安排,它可以為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持。搭建有效的教學計劃平臺,有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互動。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一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創造力,鼓勵學生積累與思考。
學生搜集成語及成語故事,作下記錄。
一、激趣導入。
1.老師講故事:掩耳盜鈴。
2.過渡談話,在祖國的語言定庫中,有許多言簡意賅,流傳千古的成語,這些成語有很多源于一些生動的故事。今天這堂課我們就開展一場特殊的故事會:成語故事會。
二、組織活動。
1.老師宣布比賽規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要求發言人聲音宏亮,以故事多少定輸贏。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
3.進行故事。(教師可把所講的故事成語記錄在黑板上)。
三、編連環畫。
1.給學生看一些連環畫。(可以課件出示)教師簡要講講連環畫的作法和要求。
2.生自由選擇故事作連環畫。
3.擇其優秀作品辦一個連環畫展。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二
1、引導學生讀背成語或熟語,積累語言。
2、閱讀短文,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寫讀后感。
4、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練習寫小發明論文。
1、課外注意讀書,準備寫讀后感;
2、意觀察周圍的事物,為改進、發明做準備。
一篇適合學生多角度思維,易于寫讀后感的文章。
5課時。
第一課時。
(讀讀背背)。
1、自由讀詞語,注意讀準確。
2、小組接讀、接背。
3、比賽:看看誰記住的詞語多。
1、自由讀短文,了解大意。
2、仔細讀短文,邊讀邊思考文后練習題,可以在文中圈點標畫。
3、小組內合作學習。
(1)自由讀短文,邊讀邊思考文后練習題,可以在文中圈點標畫。
(2)交流文后練習題的答案。
4、全班交流。
(1)流下美好的懷念,是因為大橋下的景色很美;引起我的惱恨,是、因為石階造得多而陡,讓外婆因背我過橋而“遭罪”,其實是含蓄地表達作者對外婆的愛。
(2)短文表達的是作者對家鄉的眷戀,對外婆的懷念之情。
(3)朗讀比賽:評選小小朗誦家。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三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積累·運用六》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讀讀背背,積累人際交往中常用的詞語。
2、閱讀短文,理解內容,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口語交際。
4、寫作,喚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閱讀,理解文章內容。
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5課時
實踐活動,購物講價。
一、讀一讀、背一背16個詞語。
二、朗讀《此地無銀三百兩》,理解內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1、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短文,試著解決問題。
2、討論交流: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張三和王二自作聰明?
(2)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三、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
二、要求:
1、注意禮貌用語;年齡特點。
2、語言簡單、明白、生動。
三、學生自由結合,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練習購物講價。
四、小組匯報
說:每組向全班匯報。
說說你在購物時的好的經驗及上當受騙的例子。
聽:同學們認真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問。
五、總結:
表揚積極參與和有創見的同學,有機會進行一次實踐活動。
通過想象,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習作。
一、指名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了解作文內容。
二、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充分發揮想象力。
2、內容富有創造性,新奇而有趣。
3、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不寫錯別字。
4、自由交流,說說自己準備寫什么,怎樣寫。
三、學生作文,教師巡視
四、個別面批,指導差生
五、學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學生交流作文,互相學習、批改。
作文講評: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四
一、激趣導入。
向學生介紹給聯合國秘書長寫信的小朋友及其信的內容。
二、明確要求。
1.讀作文題。說說本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1)寫信給長輩。
(2)可以寫家鄉的變化、自己的心里話……。
(3)說話要得體,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書信的格式。
四、分小組討論,談談自己打算告訴親人一些什么情況和想法。
五、用信紙譽好。
六、寫好信封,課外寄出去。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背成語,積累語言。
2閱讀短文,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寫讀后感情。
4.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練習寫小發明論文。
教學重點:
1、學習寫讀后感情。
2、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練習寫小發明論文。
教學安排: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讀讀背背和閱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背成語,積累語言。
2閱讀短文,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完成讀讀背背:
1、自讀成語和熟語,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輪讀,互相糾正讀音。
3、全班賽讀、接背。
(對較難的詞語,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閱讀:
1、自讀《外婆家的石橋》,讀準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詞義:
趔趄:身體歪斜,腳步不穩。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據問題再讀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橋是什么樣子的?
(2)外婆家的石橋為什么會給我留下美好的懷念,又能為什么引起我的惱恨?
(3)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組成小組交流。
4、小結:
(1)石橋很高,很陡,橋身很寬。石階平貼光滑。
(2)懷念:伏在橋欄上,可以貪婪地眺望大橋下的景色。綠水、白帆。。。。
惱恨:一個……。
5、選擇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讀。比一比。
三、作業?:
1、讀記成語。
2、完成同步中的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寫讀后感。
教學目標?:
1.練習寫讀后感,知道什么是讀后感。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
一、讀題目,明確習作的內容。
二、習作指導:
以《秋天的懷念》為例結合指導。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主要講了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后,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親卻無微不至地關心他、鼓勵他要對生活充滿信心。終于,在母親的鼓勵下,他又重新振作起來了,但曾經鼓勵他、安慰過他的母親卻因患嚴重的肝病而離開了人間。文章贊美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2、作者想通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
(母愛的偉大,母愛持無私。)。
3、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討論弄清什么是讀后感。
1、閱讀《秋天的懷念》我們知道主要講了什么,作者通過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就是為寫讀后感做準備。讀后感是在讀文章中產生的情感,寫時要從所回憶的內容中去體會思想感情。
2、討論:
(1)結合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2)讀了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體會?
四、學生習作,教師相機指導。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修改講評習作。
教學過程?:
一、講評怎樣修改:
1.根據下面要求討論檢查自己的習作。
(1)是否由讀而產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實。
2、集體討論修改一個學生習作。
二、學生自己修改習作,并抄寫。
教學后記: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動手搞小發明,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2、寫小論文,激發學生繪畫、習作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結合課內外所學的知識,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做好設計。
(1)可以制作、改進一些簡單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藝品。
(2)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處,進行改進。
2、在家長或其他人的指導下完成制作。
二、進行寫作:
1、將自己的發明或發現寫成一篇文章。要求:
(1)將自己的發明或發現寫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圖,說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組進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評選小發明小發現優秀論文:
(1)發明實用,簡單易行。
(2)文章寫得清楚明白。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作業?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本單元生字詞。
1、什么是讀后感及寫法。
2、如何寫小發明論文。
三、學生作業?: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六
1、簡單介紹有關《三字經》的知識。
(1)學生介紹《三字經》的知識。
(2)根據學生的回答作補充:《三字經》,作于宋代,作者王應麟。它是當時非常流行的蒙學教材(相當于現在的小學課本),與《百家姓》、《千字文》統稱“三百千”。明代理學家呂昆說:“凡兒童,8歲以下者,皆習《三字經》。
2、指名讀《三字經》選段。
要求:讀準字音,流暢。
3、討論《三字經》選段的意思。
4、朗讀,練習背誦。
5、檢查背誦。
1、自讀短文,你讀懂了什么?是怎樣讀懂的?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1)為什么說這個人面臨的選擇是艱難的?
(2)為什么“只有把生死置度外,才能嘗到甘美的泉水”?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口語交際)。
同學們都愛讀書,讀書是增長知識的最佳途徑。今天,我們就開展一次讀書收獲交流會,把你讀書的快樂說出來,讓大家共同分享吧!
1、要求:先說自己讀了哪些文章,介紹文章內容,然后談自己讀后的體會和感想。
2、分組交流,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傾聽并指導。
3、各小組民主選出最佳人選準備參加全班匯報。
1、小組代表依次上臺匯報自己的收獲,老師給每位代表錄音,并做適當點評。
2、師生共同投票,評選出講得最好的同學。
3、頒發“最佳口語交際獎”。
第三課時(習作訓練)。
師生共同評價,糾正語病,并鼓勵學生的閃光之處,引導準確用詞。
1、外貌描寫抓特點,不可面面俱到。
2、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要突出細節描,借助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的個性。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七
1、積累用來表示人物動作的詞語。
2、背誦成語組成的反義詞。
3、口語訓練。
4、習作。
教學重點:
2、口語表達訓練。
3、進行習作能力訓練。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積累用來表示人物動作的詞語。
2、說說照片里的故事。
3、豐富構成反義詞的成語。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溫故知新。
語海拾貝。
口語交際。
指名讀詞語。
這些詞語用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
范讀詞語。
你知道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嗎?
你還知道這類詞語嗎?
學生自主學習。
講解詞語意思。
你知道各組成語之間是什么關系嗎?
你能舉出一些反義詞的成語嗎。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說說照片里的故事,請你們拿出準備好的照片,講一講照片里發生的故事。
小結:大家說得不錯,每個人都有許多照片,每一張照片里都隱藏著小故事,有時間在選一兩張照片,把其中的故事講給你的朋友聽。
讀詞語。
自讀詞語。
這些詞語都是用來描寫人物動作的詞語。
自由發言。
自由輕聲讀,同桌互相糾正發音。
利用工具書,查找詞語的意思。
自選一張照片,小組內發言。
小組內評價。
第二課時。
1、完成習作。
2、自主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鞏固積累。
指導習作。
指導修改。
聽寫用來寫動作的詞語。
聽寫語海拾貝中的詞語。
指名讀題。
本次習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過渡:可以寫照片里的任何人、事、物,只要與相片里記錄情景有關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寫。
誰來說說你寫的是什么?
小結:不管寫什么,要把想表達的內容說清楚、說具體,讓人看得明白。
請你把寫好的習作讀給你的同桌聽聽,請你的同桌提提意見,在進行修改。
讀學生修改后的習作,評價。
聽寫、互批。
反饋聽寫情況。
讀習作要求。
寫照片里的故事,可以寫照片里的人,也可以寫照片里的事,也可以寫照片里的物。
選擇照片。
自主回憶,選擇習作的內容。
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把交流的人、事、物寫下來。
寫人的外貌、語言、神態、動作、還有心理活動。要寫出人的特點。
寫事情的前因后果,寫當時剎那間的事情、寫照片里看不到的事情,可以充分想象。
自主修改。
互相評價。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八
1、培養讀古詩的興趣,感悟詩的意境。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詩的詞語,讀懂詩的內容。
3、能具體地寫自己經歷的、印象深的一件事。
4、語言實踐活動中,鍛煉聽說讀寫的整體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心。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習不怕吃苦,有恒心的精神。
1、齊白石畫像及其篆刻作品若干。
2、收集喜歡的童話或編寫童話。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一、讀讀背背。
1、導入課題。
你們學過哪些古詩?誰愿意背一首自己喜歡的詩給大家聽聽。現在我們來讀、背一首新的古詩《登飛來峰》。
師范讀——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質疑——互相釋疑,教師點撥。——熟讀成誦。
2、閱讀齊白石的故事,說說你對齊白石有了哪些了解。——再讀,交流文后思考題。
——課外搜集自己喜愛的齊白石書畫刻印作品。
第二課時。
1、導入課題,引起興趣。
讓學生回憶生活中曾經發生過什么事,牽動著你的感情—高興的、委屈的或者難過的。
舉例:你喂的小動物突然死了;最要好的伙伴誤解了你;或者通過努力漂亮地做好了一件事等等。
2、自我選擇習作題材,思考習作思路。
3、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征求意見。老師巡視,了解、指導。
4、指名介紹自己習作的內容和敘述順序。教師順著學生思路適當點撥。
5、教師提出習作要求:寫一件事要寫具體,要表達真實的感情。還要一邊寫一邊讀,注意把語句寫通順。
6、習作起草。
第三課時。
一、了解學生習作起草的情況。讓沒有完成草稿的,繼續進行。對已完成草稿的,掌握習作內容與語言表達狀態。
二、選兩篇內容與表達方法不相同的作文當堂批改。
三、自我修改與同學間相互修改。
四、譽清。要求書寫認真、工整。
第四課時。
一、導語。
今天的實踐活動,由同學們自己組織、安排,進行自我學習、鍛煉的語文活動。同學們要主動參與,珍視展示自我的機會,要發揮講演的才能,體驗合作的樂趣。
二、主持人:今天我們班進行“童話故事”講演活動。
1、分小組互講,推選講演代表。
2、正式講演每人次不超過3分鐘。
3、評議。(評議要求:演講者要充分發揮講演的才能;認真傾聽,尊重別人;以鼓勵為主進行評議。)。
三、小組活動。互講、推選代表。
四、上臺講演。(各組派代表)。
五、評議。
六、延伸。
1、將各組童話整理、裝訂成冊。
2、挑選一個新穎有趣的故事改編成童話劇,自導自演。
口語訓練,貴在有序地練。這個練不是個別的練,而是讓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進來,通過同桌互相講、評價,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鑒賞語言的能力,大大方方在眾人面前講話的能力。長期堅持,必獲碩果。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九
1、培養學生積累諺語的興趣和興趣。
2、從《雷鋒日記》中感悟雷鋒精神。
3、在環境考察中,增強獨立搜集信息的能力,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4、培養寫日記的方法與習慣。
4課時。
一、完成“讀讀背背”。
1、導語?:這六句話,常常在人們口頭中流傳。你們平時說過或聽過哪句話?
2、試讀、試背,同學之間議論每句話的意思。
3、文字上稱之為諺語。諺語一般很生動形象。學習積累一些諺語,對豐富語言很有好處。
4、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一條諺語。
5、鼓勵學生在讀書中、在生活中注意積累民間諺語,搜集常用諺語。
二、完成“閱讀”。
2、自學兩則日記。學生之間議論:兩則日記各寫了什么事?
3、指名讀。要讀通順、流利。
4、說說讀后的體會。
5、這兩篇日記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6、課后閱讀,了解更多的雷鋒事跡。閱讀活動時間交流。
一、課前準備。
布置考察的目的及任務。學生自由組合,明確分工,制訂考察計劃、步驟、考察后的文字與圖片資料的整理。教師準備有關大海、河流、湖泊的錄象或圖片。
二、導語?。
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我們身邊的江河湖海是我們生存的家園,它們關系著我們生活的質量。我們應該了解它們、關心它們、愛護它們。
三、放錄象資料(或圖片)。
1、用畫面感染學生,聯想到旅游事業、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
2、師生、同學之間交流觀感。
四、分組(自由組合)。
個人匯報已搜集、整理的資料——河流(或湖、海)的位置、面積、資源及污染的情況等。
五、各組推選代表交流。
六、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對各組考察結果給予評價。
七、總結。
教師考察過程和結果,對口語課學生的表現給予積極的評價并提出要求。
一、說明習作要求。
二、引導。
激起興趣,活躍思維,可讀幾篇不同內容的日記,拓展思路。
三、說明日記的格式。
四、習作起草。
教師多做個別指導。
一、教師找幾篇日記,包括寫事、寫人、寫心里話、讀后感想的不同內容,展開點評。
二、再找兩篇日記,師生共同批改、講評。
三、自我修改日記。
四、謄清。注意書寫工整。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十
(1)周圍的環境被污染,社區購物不方便,供少年兒童活動場所太少。
(3)我們是社會的小主人,協助政府治理首都環境,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二)怎樣寫建議書呢?
1、建議書寫什么內容?
2、建議書怎樣寫?
(1)內容:
a、存在問題;
b、說明產生的原因;
c、危害性;
d、解決問題的建議。
(2)寫法——書寫格式要正確。
a、根據建議書的內容先寫上標題;
b、開頭頂格寫清楚,建議書是寫給誰的;
d、另起一行寫上建議人的姓名和寫建議書的日期。
二、組內互說互評(圍繞下面提綱說)。
1、向什么部門反映情況?
2、反映什么情況,提什么建議?
(1)問題;
(2)產生的原因;
(3)影響和危害;
(4)分條提出建議。
文檔為doc格式。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十一
1、讀讀背背善于珍惜時間的諺語,進行語言積累,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
2、閱讀《參觀中華世紀壇》,了解作者的敘述順序,抒發自己對祖國悠久文明歷史的自豪之情。
1、自由朗讀,邊讀邊想。
2、交流理解,加深印象
3、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4、鼓勵學生懼更多的關于珍惜時間的諺語,以不同的形式和同學交流。
1、自由讀書,讀通讀順。利用工具理解字詞。
2、抓住問題,多讀多想
3、說說體會,加深理解
:交流紙的知識
1、了解有關紙的知識。
2、課前搜集各種各樣的紙,剪成喜歡的圖形,布置教室,主題為“紙的世界”。
一、組織參觀布置好的教室,激發表現欲
二、小組內講有關紙的知識,嘗試評價
1、學生四人小組進行練習,老師從語言、態度方面給予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演講。
2、引導學生從笑話的內容、語言、講演者的語氣、神態等方面去評價
三、舉行演講競賽,全班交流,評出最佳選手
四,創設答問情境,介紹取勝經驗。
五、家長評價
請學生把課堂上講的有關紙的知識講給家長或者鄰居聽,讓他們評一評,講得好不好
:寫一次自己印象最深的參觀
:把參觀的過程寫清楚,重點部分內容寫具體。
發動學生參觀新建的大型公共設施等。
一、審題,明確要求
1、學生自由讀習作要求。
2、討論:要求寫什么?怎么寫這個內容?
二、引導回憶,選定內容
1、回憶:自己曾經參觀過哪些地方?哪些展覽?哪一次的印象最深?
3、交流:個人想好后,先在小組內交流,再選代表在班上交流。
三、復習學過的課文,借鑒寫作方法
四、學生動筆寫作,要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保持一定的行文速度。
一、確定講評目標
回顧習作的要求,討論評價的目標。
二、形式多樣的講評
講評要緊扣參觀過程是否寫清楚、重點部分內容是否具體等要求,采取老師講評學生分組討論、學生當小老師組織講評、學生自評等多種形式,多鼓勵、少批評。
三、個性習作,抄正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十二
2、閱讀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一年四季景色的變化及短文的敘述順序。
3、參加集體討論,意思能表達清楚,能與別人合作討論交流,適時適當提出自己的`看法,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4、能具體、有條理地寫下想對別人說的一件事。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十三
1、培養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文的綜合素養。
2、讀書方法——讀書要有自己的見解,并把感受和體會寫下來。
3、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4、感受閱讀的快樂,培養自讀自悟的能力。
教師:課件或掛圖、小黑板。
學生:搜集八字成語。
一、溫故知新。
1、庇“——”勾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不同之處,再說說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指名說,再理解成語意思,感悟其作用。
比較:
(1)柔柔的微風吹來,河蚌感到舒服。
柔柔的微風吹來,河蚌感到心曠神怡。
(2)我以為,經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經摔死了。
我以為,經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經粉身碎骨了。
小結:在句子中恰當運用成語,可以簡潔、形象、生動地表達出相應的意思。
2、讀書上的四個句子,根據句意,說說帶點成語的意思。
3、比班交流成語意思。
4、一般詞匯相比,所反映的文化內涵更加典型、系統、豐富,它是歷史的沉淀,民族智慧的結晶,語言文化的精華,可以說成語是現在仍然使用,但又反映了歷史典故的“活化石”。它對于提高語言表達水平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在說話或寫作時,正確運用成語,可以使文句生動活潑,更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語海拾貝。
過渡:成語都是四個字嗎?成語不僅有四個字的,還有三個字、五個字、六個字、七個字、八個字、十個字的,還有更多字數的'。
1、我們要見識一下八個字的成語,自由讀成語,讀熟,盡量達到背誦。
2、與同桌、全班、老師等合作用喜歡的方式讀背成語。
3、做個小游戲。
游戲:我說你對或你說我對。
(1)同桌合作做游戲。
(2)師生合作。
4、你有什么發現嗎?左邊是講爭斗的害處,右邊是講如何對待別人,都是講與人和諧相處的道理。
5、交流搜集的這種結構的詞語。
6、可以收集其他字數的成語,我們再組織開展一次“成語擂臺賽”。
三、互動平臺。
1、你們有讀書的好方法嗎?能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嗎?
2、學生們的方法都不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讀書的好方法。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對話。(可自己放聲讀、默讀、與同桌分角色讀,甚至請老師與你一起合作讀)要求讀通順、讀流暢。
3、比班師生對讀。
4、還想到些什么。
(1)讀書后,要做好筆記。
(2)讀書筆記的好處:
a、記憶,彌補腦力不足,有效提高讀書效率。
b、想一想,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鍛煉人的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和分析綜合能力。
c、有用材料,開闊視野,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d、新的思考,有利于發現新問題,有利于研究新問題。
(3)讀書筆記的內容:一是讀全文寫體會,一是摘錄重點句寫感受。
(4)常用的形式有:提綱式、摘錄式、仿寫式、評論式、心得式、存疑式、簡縮式。
5、討論后指名說。
6、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由此可以看出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
四、口語交際。
1、孩子們都認識螞蟻,你了解螞蟻嗎?指名說。
2、老師要介紹兩只去完成一項任務的螞蟻。請同學們默讀這段話,邊讀邊想。
3、進行辯論。
提要求:
(1)要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在談感受時,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實際,要有真情實感。
(2)只要有道理,就允許有不同的意見。
(3)辯論時要注意禮貌,不能用言語傷害別人。
4、價值取向、情感態度等都不同,所以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認識也就不一樣。
五、習作百花園。
過渡:讀了兩只螞蟻的故事,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感受、觀點、體會等,在口語交際中,不光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還用了事例加以說明。如果把你剛才所想、所說的寫下來,一定是一篇有意思的習作。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十四
1、讀一讀,背一背,積累詞語。
2、讀詩歌,理解意思,體會詩歌中的我們指的是誰,家指的是什么?
3、培養仔細觀察的能力。
4、觀察景物,寫出你的感受。
拍攝有關學校和早晨景色的圖片;布置學生觀察早晨的景色,早晨發生的事。
實物投影儀,小黑板
第一課時
1、讀詞語。
2、理解詞語的意思。
(1)旭日東升:旭日,早晨的太陽。早晨的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形容充滿青春活力、生機勃勃的景象。
(2)夕陽西下:夕陽,傍晚的太陽。傍晚的太陽從西邊落下。
(3)晚風習習:習習,形容風輕輕地吹。
(4)霞光萬道:陽光穿透云霧射出的彩色光芒。
3、自讀詞語,并背下來。
1、讀詩歌,看看有幾小節,這首詩講的是什么?(五小節,講社會主義建設者以苦為樂,艱苦創業。)
2、理解意思。
(1)讀第一小節,說說意思?(帳篷是建設者流動的家。)
(2)建設者為什么要住進流動的家?(哪兒需要我們,就在哪兒住下。)
(3)讀第二小節,說說意思?
(這個特殊的家所處的環境)
(4)這個家安在哪里?哪個詞用了兩遍?說明什么?(在荒原,在野地。最早用了兩遍,說明在這以前這些地方荒無人煙的。)
(5)喧嘩的本義指什么?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6)讀第三小節,說說我們指的是哪些人?
(7)讀第四小節,說說家指的是什么?
(8)讀第五小節,說說講了什么?
(9)怎樣理解帶走的是荒涼,留下的是繁華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1、抄寫讀讀背背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里的詩歌。
2、今天有一批客人來到學校參觀,如果請你來當導游,你能做好這項工作嗎?
1、作為導游向客人介紹,儀態要大方,要講普通話。
2、按照參觀的順序講清楚,可以先介紹學校的概況,選擇一兩個能反映學校主要特點的內容進行重點介紹。
3、要帶著熱愛和自豪的感情來講。
1、提出討論交流注意的問題
(1)你打算怎樣給大家介紹自己的學校呢?
(2)你怎樣確定校園導游的路線?這條路線最好既便于介紹又方便參觀。
2、討論交流
學生組成合作小組,根據課前觀察及搜集到的有關學校歷史、學校概況、辦學特色等圖片、文字材料,展開討論,自主確定選擇哪些內容介紹,并畫出導游路線。
1、一人擔任導游,其他學生充當客人。
2、導游介紹時,注意回答其他客人的提問。
3、客人聽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對沒講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問題要提出來或作出補充。
1、請2~3個導游團在全班介紹。
2、看看哪個導游團介紹得好。評選校園最佳導游。
1、小組匯報:早晨觀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學生發言:相機板書歸類:事情、晨景、場景、感受。
1、選擇早晨的景色和發生在早晨的事情或某個場景來寫。
2、寫出自己對早晨的感受。
3、題目自擬。
1、根據小組討論自定表達順序。
2、師生交流評議要寫的內容及表達順序。
3、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1、提出修改要求
(1)有沒有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
(2)句子是否完整、通順。
(3)有沒有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2、自念自改。要求自己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改正。
3、互念互改。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子推薦給大家。
4、指導評改。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提出評價意見和修改方法,集體評改。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十五
一、理解話題作文的特點,學習話題作文的初步寫作方法。
二、從生活中去尋找感受,感受要真。
三、練習快速作文。
了解話題作文的特點。
三課時。
一、話題引入。
1、愛心是全人類的共同話題,是全世界的共同語言……。
2、解釋話題作文:大家都認可的、或者是大家都在討論的中心內容。
二、出示話題:愛心。討論:
1、什么是愛心?
2、在我們當中,有哪些愛?
三、學生構思。5分鐘。
四、學生談談自己的構思情況,教師點撥。
五、學生擬題綱(段落式提綱)后寫草稿(40分鐘完成)。教師巡視。
學生繼續草稿,同桌修改。
學生宣讀作文,教師點評。重點是:情感的真實,內容的詳盡,語言的優美。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十六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說好普通話。
2.區別形近字、同音字,在語言環境中感知漢字豐富的意義。
3.主動積累詞語,發展思維,提高識字和表達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鞏固生字,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激發閱讀興趣。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詞語卡片(一、二題),太陽、星星、月亮等圖片。
學生:提前學習,認一認,讀一讀詞語和句子。
1.讀完課文,我們又進入了“快樂實踐”積累與運用的學習。我們要開展“看誰能干”的活動,希望大家主動學習,大膽發言,出色表演。
2.學生自己讀書,說說本次快樂實踐的學習任務。
1.完成第一題。
(1)自讀詞語,借助拼音讀正確。
(2)生生互讀,矯正讀音。
(3)拓展練習:對比方言與普通話發音,感受說好普通話的重要。
2.完成第三題。
(1)自讀辨析,組成詞語,寫下來。
(2)交流學習,豐富詞語。
(3)引導發現:從三組字中你發現了什么?
(4)教師小結:漢字字形、讀音不同,表達的意義不同。讓學生感知語言文字的豐富意義。
1.教師導入:把學過的漢字進行恰當的組合,我們能感受到更加豐富的語言。
2.自由讀詞串。生生互讀,比賽讀,齊讀。
3.引導想象: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拿出畫筆,描繪景象;自由練習打著節拍朗讀或背誦。
1.鼓勵自主學習更多的字。
2.自主認字,自我評價。
3.小組互查,相互教認。
4.用字說話,發展語言。(選作)。
1.回憶并背誦課文描寫春光美好,時間寶貴的句子。
2.練習讀《惜時》:自讀,互讀,抽讀,對讀,齊讀。
3.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講給大家聽。教師根據學生發言適當解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時間的寶貴。
4.交流自己知道的寫珍惜時間的句子、詞語。
1.出示圖片:太陽、星星、月亮。
2.觀察圖片,說說它們像什么。
3.讀句子,感悟表達的方法。
4.展開想象,說說太陽、星星、月亮還像什么。
5.拓展:觀察生活中的樹葉、花朵、草坪等,說說它們像什么。
評出在“快樂實踐“中表現出色的小朋友,給予鼓勵。(可自薦,互評)。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十七
1、會讀、背對仗工整的句子。
2、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3、會編童話故事。
4、會制作新年禮物。
閱讀關于動物方面的童話故事。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完成“讀讀背背”
1、自由朗讀,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
2、同桌對讀,理清每一句前后事物的關系。
例如:
天——地 雨——風
秋月白——晚霞紅
……
3、在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4、集體交流,指名背誦。
5、分組背誦。(可以采取多種形式)
二、完成“閱讀”
1、正確流利的朗讀短文。在朗讀時,要注意文中小男孩過河時的動作描寫。(要求學生畫出描寫小男孩過河時動作的詞語)
2、說說你是怎樣通過理解重點詞語讀懂短文內容的。
3、自瀆短文,體會小男孩的聰明和愛動腦筋。
4、小組討論,小男孩是用什么辦法把水挑過河的?為什么大家都說他的辦法
5、拓展活動。
(1)讓學生說說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愛動腦筋的事。
(2)你有更好的`辦法將水挑過河?
(任選一題,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6、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童話故事,讓學生說一說。(指名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動物童話故事,給其他學生以啟發。)
二、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在這些童話故事中,那些小動物都有什么特點。
教師小結:童話就是把這些小動物寫成會說話,有感情的人。
三、學生練習編寫童話故事。
1、啟發學生思路。通過和學生談話,幫助學生發現素材。開闊思路。
2、讓小組里說一說自己選擇的小動物。說一說他們中間發生的故事,他們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怎么想?試著給這些小動物起個名字。
3、將想好的故事內容寫下來。
第三課時
一、交流寫好的故事。
1、修改故事。
同桌交換提意見,個人修改。
2、先小組交流,推薦寫得好的在班級交流。
二、實踐活動。
1、準備活動
明確要求,準備好制成新年禮物的材料和制作工具。
2、活動指導。
引導學生想一想:新年到了,你會送給自己最喜歡的人什么樣的禮物?
引導學生在寫祝福的話的時候,應該寫一些贊美、祝愿、鼓勵方面的內容,不要寫那些帶有迷信色彩的話或不健康的內容。
3、在班級交流自己準備制作的禮物。
在交流制作過程時,要求學生把話連貫、說通順,說清楚,讓同學能明白。
另外:學生制作好了以后,可以在班上舉辦一個小展覽會,將同學們的作品一一展出,組織評委,評出優秀作品,并進行鼓勵。
積累運用七教學設計(通用18篇)篇十八
一、背誦課外選詩《望洞庭》。
二、閱讀練習。
三、看圖作文。
看清圖意,推前想后。
四課時。
1、教師點詩,全班背誦。
2、定時背誦,時間三分鐘,看誰背的詩最多,同桌相互檢查。
3、統計,評選最優秀的詩歌背誦者。
1、聽教師背誦,學生開始自由想象。
2、學生齊讀。
3、教師講述辛棄疾及相關的故事。
4、學生自由討論詩歌的意境。練習背誦。
5、檢查。
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偉大的科學家?
2、科學家為什么偉大?除了他們對社會的科學研究,還有什么?
3、科學家的死亡。
1、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劃出全文中心句。
2、哪幾段講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閱讀第一、二自然段。
1)引號在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義詞是什么?
2)說說為巴甫洛夫很忙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擔心火災威脅國寶。
3、為什么巴甫洛夫到死都在忙?你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4、學生自由討論人生的價值。
1、看題。說出主要意思。
2、析題。從主到次依次說出題目要求。
小女孩、兩束菊花、窗戶、臺歷、課本、眼鏡、筆筒、地球儀、墨水瓶、朝陽、牽牛花、
3、哪些是非寫不可的'?描繪一下他們的特征。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結果會怎樣?
講評作文。從感情的表達、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達三個方面重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