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綠山墻的安妮高中讀后感篇一
今天,我坐在沙發上,靜靜地、細細地品味著《綠山墻的安妮》這本經典名著,這個暑假,我已是第三次翻開這本書,這本《綠山墻的安妮》,像一只蝴蝶在我手指間撲騰,它以那優美的文段,美麗的文字徹底打動了我,每次閱讀它時,他總能帶給我無限的新意。
透過字里行間,他看著我,眼睛里閃閃發光,嘴里還喋喋不休……忽然清脆的大喊起來:“——啊喲,卡思伯特先生!啊喲,卡思伯特先生!啊喲,卡思伯特先生!”原來,他正坐車經過頭頂繁花似錦的林蔭道,被那無與倫比的美“嚇”著了。
我心里本來清清楚楚的,這會兒卻被她迷糊住了。過了好一會兒,我才明白他從哪兒來,到綠山墻農舍來做什么。原來,安妮是個孤兒,被馬修、瑪麗拉兩對老兄妹領養來的。這位臉上長滿雀斑的安妮?雪莉談論幸福是神奇又簡單,他只需指著一朵花,說“香”,你立刻聞到花香濃郁;說一棵樹“美”,你立刻就發覺它美麗蔥蘢。
安妮的想象力格外豐富,他經常把別人眼中平淡無奇的事想得格外令人驚奇。他把門前的森林取名為“鬧鬼的森林”,房后林子中的小路取名為“情人的小徑”。而安妮的表達能力也十分令人吃驚,她可以吧一個話題一口氣不喘講20分鐘。
最令我捧腹大笑的是,有一次,他的紅頭發遭到了嘲笑,她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想把頭發變成黑的,竟跟一個路邊叫賣的意大利商人買了一瓶染色劑,可她的頭發不僅沒有變成黑色,反而變成一種顏色怪怪的青綠色,可顏色就是洗不下來,她只好把頭發剪了。
安妮在溫馨的綠山墻農舍找到了自己的家,她做家務、結交朋友、闖禍、上學讀書,她風風火火,迫不及待的生活,對愛與恨同樣的癡狂。真的,她實實在在地把我迷住了。
綠山墻的安妮高中讀后感篇二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選擇購買了《綠山墻的安妮》一書。故事發生在加拿大的安維利村里,在新斯科舍的孤兒院里,有一個叫做安妮·雪莉的小女孩,她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繼離世,從此不得不寄人籬下,輾轉在不同的家庭和孤兒院中,直到十一歲時,命運之神忽然眷顧了她,她陰差陽錯地被綠山墻農舍的卡斯波特兄妹收養。但是,這個命運的轉機卻是充滿戲劇性的。綠山墻農舍的主人馬修·卡斯波特和瑪麗拉·卡斯波特兄妹本想領養一個男孩,以幫助馬修干活,可因為經辦人的失誤,送來的卻是小女孩安妮·雪莉。并且,這個小女孩還不是瑪麗拉喜歡的類型。對新生活充滿了渴望的安妮迅速愛上了綠山墻農舍和它周圍的一切,但瑪麗拉并不想收養安妮,這讓安妮在短短的時間里從滿懷欣喜沉入絕望的深淵。而讀者也在此過程中對這個滿頭紅發、一臉雀斑的小姑娘傾注了自己的同情和愛憐。看到這兒,我不禁眼淚花花。我在哭的同時,也在祝愿安妮能順利被綠山墻農舍的主人馬修和瑪麗拉收養,討得他們兩兄妹的歡心,因為安妮實在太可憐了,正是因為這樣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女,才值得我們去同情,去憐憫。
我承認,安妮長得一點也不漂亮,—頭紅發,就像吉爾伯特·史密斯說的:“胡蘿卜!胡蘿卜!”一樣,安妮的頭發像極了胡蘿卜;還有滿臉的雀斑,開始我還以為那是安妮臉上的青春痘呢,直到后來我才明白,原來臉上那些“青春痘”并不是真正的“青春痘”,那只是安妮生下來時臉上就長了的雀斑罷了,安妮有時也會為此感到難過;但是,盡管如此,安妮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信心,相反,安妮比普通人更快樂,她天真熱情,有著各種奇妙的幻想。安妮擁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她的世界里,溪水、玫瑰,甚至小樹都是美麗的生命,她的影子和回聲也是正在交流的知心朋友;安妮的想象力同時還充滿了浪漫的色彩:在她的想象中,櫻花是她的“白雪皇后”;蘋果是她的“紅衣姑娘”;林蔭道是“白色的歡樂之路”;“頑皮的小溪”在冰雪覆蓋下歡笑;鏡子中自己的倒影成了另外一個被魔法捆住的小姑娘;山谷中傳來的回聲,在她聽來卻是一個叫維奧萊特——一個喜歡重復她說話的好朋友……多么豐富的想象力!多么天真可愛的孩子!每當讀到這些句子,我的嘴角就會不自覺地流露出會心的微笑。在我看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小孩子就是缺少這種想象力,總是局限于教師講的知識,沒有想象哪來的創新呢?安妮如果沒有這么豐富的想象力,也就不會有后來為夢想所付出的努力。
安妮不但愛幻想,而且樂觀,積極向上。面對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她沒有絲毫的抱怨,而是總是微笑以對。瑪麗拉曾經問過安妮:“你的身世如此可憐,可你為什么還這么開心呢?”安妮嚴肅地回答:“生活就像一面鏡子,只有你笑著對它,它才會笑著面對你,與其每天愁眉苦臉地,還不如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這樣我也可以讓在天堂的父母安心。”這是多么精辟的見解啊!我們的生活的確如此!
安妮的身上還有一種許多人都沒有的品質——懂得感恩:收養者馬修受到刺激突然去世了,瑪麗拉痛不欲生,從女王學校畢業的安妮為了照顧另一位收養者——瑪麗拉,不惜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讀大學,留在了安維利教書,正如安妮所說:“我的未來就像一條筆直的道路,現在路上有了轉彎,我相信那里一定有很好的風景。”
在讀完《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書后,我在心里深深譴責自己:我恨我自己沒有為父母著想,天天吵吵嚷嚷叫父母為我買書。感恩,這兩個字如同錘子重重地敲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上,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懂得感恩的?別說感恩別人,就是父母,也沒有幾個孩子有這種感恩之心的。你想像生活有陽光,它就會有陽光,你向生活微笑,它也會毫不保留地向你微笑,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只要你時刻用一顆樂觀的心去看待世界,去面對世界,你就會發現:原來天空是藍悠悠的,又高又遠;小鳥兒快樂地唧唧喳喳地叫著。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他們遭遇一點小挫折,就怨天尤人,認為老天對自己不公平,而對生活喪失信心,這些人是不是應該像安妮那樣,樂觀向上,用積極的心態微笑著迎接生活對自己的考驗呢?
安妮的故事告訴了我,我們現在還不曾有的東西,那就是堅強和勇氣,在任何時候都一如既往的優雅,一如既往的歡顏。成長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我們可以選擇任何態度去面對它,但如果你想成為陽光少年或陽光少女的話,那么,安妮的樂觀便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性情。試著用安妮的眼光和態度去看待這個世界,你會發現,原來灰暗的那一部分也是明媚的,這便是樂觀的力量!期望也是一種快樂,只是這些期望也許會辜負一些東西,但是它不會辜負自己。也許,安妮原來就不期望它真的會實現,因為在期望的過程中她們就已經得到了快樂和滿足,我想:也許,這就是想象的力量!
讀完了《綠山墻的安妮》一書,我仿佛身臨其境,如果你在加拿大的話,那就一定要去安維利村看一看,否則就太可惜了,在安維利村里抬頭望去,那一定就是綠山墻農舍,幸運的話,也許你還能看見安妮·雪莉正在她的臥室和她的知心朋友黛安娜·巴里一起欣賞窗外美麗的風景,或許你還能看到“潔白的歡樂之路”、“閃光的小湖”、“海濱大道”、“情人的小徑”、“柳池”、“紫羅蘭峽谷”、“白樺小道”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安妮自己想出來的名字,雖然不是它們真正的名字,可我也覺得這些名字十分美,而且也十分動聽。寫到這里,我的嘴角上漾著絲絲抹不掉的笑。突然,我不經意地翻到了這本書的第一頁,重新開始看了起來……
綠山墻的安妮高中讀后感篇三
今年暑假,曹老師給我們班級里的每一個同學都發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做《綠山墻的安妮》。
安妮生下來剛滿三個月的時候,她的母親就害熱病死去了,四天后他的父親也得了一樣的病癥而死去了。安妮成了沒爹沒娘的孤兒,于是,鄰居托馬斯大嬸表示愿意收留他。后來,上游的哈蒙得大嬸相中了我的看孩子本領,便收留了她。就這樣,安妮又逆流而上。再后來安妮就進了孤兒院。起初孤兒院也不肯收留她,可他們不收下安妮不行。安妮在霍普敦的孤兒院只待了四個月,就來到了綠山墻。
馬修和瑪麗拉原本是想從孤兒院孤兒院領一個十一歲左右的男孩來干點雜活的,可陰陽差錯的把快滿十一歲的女孩:安妮。給帶回來了。安妮身上穿著一件非常短、非常緊、非常臟的灰絨布罩衫。她戴著一頂褪了色的褐色水手帽,地地道道的濃密的紅頭發梳成兩條辮子從帽子底下伸出來,拖在背后。她那蒼白瘦小的臉上長著好些雀斑,嘴巴和眼睛都挺大,她的眼在某些神情和情緒時看起來是綠的,在別的情況下則是灰的。瑪麗拉原本想把安妮送回孤兒院,在帶來一個男孩。可過了幾天,瑪麗拉被她深深吸引,所以,她被留在了綠山墻。
安妮是一個愛幻想的女孩。在安妮的幻想天地中,一個小小的池塘是她的“柳池”,一條普通的小徑成了“情人小徑”,一個紅蘋果變成“紅衣姑娘”,芭里塘是她的“閃光的湖”,開滿白色花朵的林蔭道有了個名字“歡樂的白雪之路”,一片小小的沼澤成為了“紫羅蘭溪谷”,一株帶蘋果香的天竺葵得了個新的的名字“鮑妮”,一塊彩色玻璃是她的“天仙玻璃”。一朵普通的櫻花是她的“白雪皇后”。
當安妮十六歲時,壞事接二連三的降臨到他們家頭上——先是銀行倒閉了,馬修和瑪麗拉存的錢無法取出來。接著,馬修突發心臟病死了。然后,就是瑪利拉的眼睛極有可能會失明。就在這時,瑪莉拉準備把綠山墻賣掉,但安妮知道后,堅決不讓賣,可這時候家里沒錢呀,于是,安妮就放棄了讀大學安妮在附近找了一所小學當教師,來維持家里的生活。
讀了這本書,我從安妮身上學到了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想象、積極向上、勇于承擔,像安妮一樣。學會想象,可以讓你插上快樂的翅膀,積極向上,能夠讓你取得很大的成就,勇于承擔,災難會慢慢變成美好!讓我們向安妮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