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桂花篇一
具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城徐州名優特產美食品種很多,資源非常豐富,有樊家黿汁狗肉、小兒糕、麻片、花生糖、蜂糕、山楂條……數不勝數,但我最青睞的要數桂花酥糖。
桂花酥糖是徐州的知名特產糕點,有上千年的制作工藝了。家鄉徐州的桂花酥糖紙盒相當講究,為傳統紙質紙盒,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白底紅字的普通紙,內層為防潮的蠟紙紙盒。一包包在酥糖紙盒成棱角分明、大小一致的長方體形狀。
桂花酥糖不僅外表紙盒講究,內里更是制作精益求精,主要以芝麻,精面粉,蜂蜜,麥芽糖,白砂糖,南桂花等經熬糖、打糖、烤制等十幾道傳統工藝精制而出,味道香甜可口,可必要食用,也可沸水沖醉,因其香氣馥郁,營養滋潤,有潤肺、健胃、化痰的功效,是人們十分青睞的甜食。
我討厭桂花酥糖不僅僅因為它香甜美味,更因為它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據傳北宋年間,蘇東坡任徐州知州,黃河決口,洪水跨過徐州城下,眼見就要漫過城墻,民間紛紛傳言,只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跳入黃河,大水才不會退卻。蘇東坡十三歲的女兒蘇姑聞訊后,燒香祈禱:“只要能解救徐州老百姓,她情愿蒼生抗洪”禱畢便從城墻上跳入跳進水中,洪水慢慢退卻,徐州城挽救了。
為了紀念蘇姑,人們爭相出售桂花酥糖來祭拜蘇姑。“糕”者,“蘇”也,這難道只是名字上的湊巧嗎?責備你想到酥糖的形狀,每塊酥糖的長方形低的形狀和古代城墻磚是多么相近啊!
美味的酥糖伴著這美麗的傳說一代代相傳,家鄉的人們都告訴:手提包酥糖中包在進來的是我們徐州人可愛快樂的生活。
家鄉的桂花篇二
每年農歷八月份,當黃澄澄的桂花開滿枝頭時,人們老遠就能聞到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真是“桂子花開,十里花香”啊!就不禁想起了家鄉的特產——桂花酒。
我的家鄉有一個習慣,每當有尊貴的客人來,我們都會盛上一大碗自己精心釀制的桂花酒來款待他們。客人們喝了都紛紛豎起大拇指,對桂花酒贊不絕口。他們都非常想知道美味的桂花酒是怎樣制作的。
其實,說來也簡單。每年到桂花盛開的時侯,我們就會找來塑料布或席子,把它們鋪在桂花樹下,用長長的竹桿把桂花打下來,再把散落在塑料布或席子上的桂花收集在一起,用一張干凈的紗布包扎起來。
首先,往事先準備好的大瓦缸里加入適量的冰糖.
接著,加入優質的高梁白酒,酒面距離缸口一尺左右。
然后, 把桂花包吊懸在酒面上方(記住!千萬不能接觸到酒哦!),最后 用一張塑料布把缸口扎緊使其不透氣。
就這樣,桂花酒的制作就基本完成了。
大約過了一個月左右,就能品嘗自己精心釀制的桂花酒了。當我們打開塑料布的時候,一股香醇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像要把人醉倒一樣。看著黃里透著紅的桂花酒,讒得讓人直咽口水,真想馬上猛喝幾口。但是聽大人們說桂花酒只有慢慢的品嘗才有味道呢!
我真想邀請小朋友們都到我家鄉來,看看我們的桂花樹,聞聞我們的桂花香,嘗嘗我們的桂花酒啊!
家鄉的桂花篇三
今天,天氣晴朗。我們相約去桂花公園看花。
一進門就聞到了陣陣淡淡的香氣。尋著香氣走去,轉角便看見一排桂花樹,美麗動人。綻開的淡黃色花朵,芬芳迷人!
走過桂花林,另外一邊的簇擁著的粉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定睛一看,原來是桃花!于是我往桃花樹那邊飛奔而去。近處細看,桃花的花瓣很小,而且是粉色的,中間有一個個黃黃的像蜜蜂“觸角”,非常可愛。桃花的葉子翠綠無比而且小小的,在小綠葉的襯托下,桃花顯得尤為艷麗。
沿著小路繼續往前走,便是荷花池了。荷花白白的,尖尖的,有一點點粉色,長在綠枝上。荷葉有大有小,大的像一把幫魚兒遮雨的雨傘。小的像一個個小小的綠餅干,綠得分外好看!
荷花池旁邊有一大片梨樹,梨樹上開滿了白白的梨花,宛如一位位穿著白衣服的小仙女,也像一位位睡著了的小女孩兒。微風襲來,雪白的.花瓣緩緩飄落,美麗極了!
在散落在四面的桂花,桃花,荷花,梨花中間,有一眼又清又大的泉水,清泉上有一座小橋,行走在橋上會聽見叮叮當當的聲音。橋下,小魚兒在清澈的泉水里游來游去。
我愛我的鄉,我愛美麗的桂花公園!
家鄉的桂花篇四
我的家鄉有很多桂花,馬路邊、家屬院、單位辦公區等,都種滿了桂花,它已被確定為我市的市樹。桂花樹形態優美,亭亭玉立的樹干上,滿是狹長翠綠的葉子,是園林綠化的首選樹種。
春天來來了,經受了風霜考驗的桂花樹抽出了新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和原來的老葉,在明媚的陽光下閃著綠油油的光。
到了每年的八月,正是桂花開放的時候,空氣中到處彌漫著香香的,甜甜的桂花的香味。桂花只有米粒大小,它們相依相偎,競相開放。細嫩的花柄托著四片淡黃色的花瓣,小巧纖細,卻盡力向外伸展,露出了黃褐色的花蕊,讓人感到它是那么嬌小,那么玲瓏。
桂花雖小,但香氣很濃。素有“桂花十里飄香之美稱”那濃郁的香氣令人陶醉,讓人舒坦。
桂花氣味辛溫、無毒,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疼等功效,其保健作用和藥用價值極高。新采摘的桂花可以做桂花酒、桂花糕、桂花糖等。桂花糖可以放在粥里,也可包在湯圓里,嘗一口,只覺一股甜絲絲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家鄉的桂花,真讓人喜愛呀!
家鄉的桂花篇五
爸爸常說,有老家可回的人是幸福的!
我的老家在酉水湖畔的小山村——秀山縣海洋鄉壩聯村柏香樹,那里山清水秀,生態優良,景色宜人,民風淳樸,可以說是現實版的桃花源。
我雖然生活在縣城,但也常常跟著爸媽一起回老家。老家的山,老家的水,老家的人,老家的天空都常常出現在我的夢里,而讓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老家的桂花樹了。
去年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回到老家去陪爺爺奶奶。剛下車,微風中就飄來一股淡淡的花香,爸爸說,那是從桂花堡(地名)傳來的。沿著山間小路一直往前走,花香味兒就越來越濃。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一片森林里,這時,一股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撲面而來,不時在鼻孔里打轉。抬眼望去,一棵棵野生桂花樹在微風中搖曳著枝頭,似乎在向我們炫耀著自己的魅力。陽光透過樹枝的空隙,灑在桂花上,金光閃閃的,就像一枚枚掛在士兵身上的勛章。走近細看,桂花的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散開,而中間兩點紅色的花蕊就像一對小眼睛與我對視著。
一陣風吹過,桂花紛紛揚揚地落下,媽媽小心翼翼地撿起一朵,輕輕地告訴我,桂花可是個寶貝——既可以泡桂花茶,還可以釀桂花酒,制作桂花糕等。爸爸補充說,桂花雖然不如牡丹的雍容、玫瑰的艷麗、茉莉的淡雅、荷花的清香,但它能香飄十里。而且,桂花還是古今文人筆下的主角呢。你回去可以在網上百度一下,以桂花為題的古詩不勝枚舉。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詠桂》就是其中一首——“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簡潔明快,意境深遠。
晚上,坐在老家院壩上,吃著月餅,喝著我們自己制作的桂花茶,仰望著夜空中的一輪明月。我也“詩興大發”,不禁吟誦起來:八月桂花香,山中賞月光;闔家團圓日,此景滿人間。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桂花!
家鄉的桂花篇六
有人喜歡清新淡雅的茉莉花,有人喜歡沁人心脾的玫瑰花,但我最喜歡香氣濃郁的桂花。
早晨,我和爺爺出去買菜,我們走到濱江路,芬芳撲鼻的桂花香迎面撲來,我趕緊跑到一棵桂花樹旁邊。
這一棵桂花樹叫銀桂,它的主干是灰褐色的,主干上有一些斑點和疤痕,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它的枝干有很多,像千手觀音在舞蹈,枝干上又有許多枝條向四面展開,銀桂花躲在葉子下面,好像很害羞似的。
走著走著,我的眼睛一亮,只見在濃綠的葉海中一串串,一簇簇黃金般的花兒正在陽關下怒放著,散發出一陣陣幽香,那應該就是猶如金子般的金桂吧。
桂花一簇挨著一簇,好像在說:“我是最美麗的,快來看我,快來看我!”有的擠在一堆,好像在說悄悄話;有的躲在葉叢中,好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樣;有的藏在其它樹的葉叢里,好像在捉迷藏。 一陣清風拂過,桂花從空中飄落,就像是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正在翩翩飛舞。
我摘下一朵桂花仔細觀察,桂花有四片花瓣,還有嫩黃的花蕊,我小心地捧到鼻子前一聞:啊,真香啊!
這就是家鄉的桂花樹,這就是我們閬中人民心里芬芳迷人的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