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應該具備獨特的觀點和深入的思考,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展示一些優秀作文的范例,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一
在一座森林里,住著好多動物,有小白兔啦,小花鹿啦,還有小狗熊啦等等。一天他們一起來到山羊媽媽家作客。山羊媽媽心想,拿什么東西來招待這些小客人呢。后來山羊媽媽附著小山羊的耳朵悄悄地說:“你到孔雀阿姨店里買一塊大蛋糕吧!”
小山羊一聽有蛋糕吃了,可高興啦,從媽媽手中接過錢,樂滋滋地走了。不一會兒,小山羊就到了孔雀阿姨蛋糕店。
孔雀阿姨見小山羊來了便親熱地問:“小山羊,替媽媽來買蛋糕的,是吧?”
小山羊細聲細氣地說:“是的。”
孔雀阿姨又問:“媽媽告訴你要買多大的蛋糕嗎?”
小山羊心想買大蛋糕可以多吃些,于是說:“挑最大的買。”
孔雀阿姨說“行!”連忙從柜臺里端出一塊漂亮的.大蛋糕。孔雀阿姨對小山羊說:“這塊蛋糕周長30厘米多一點,給6塊錢吧!”
小山羊一邊付錢,一邊說:“謝謝孔雀阿姨,把蛋糕切成兩半,這樣我才好拿哩!”
小山羊剛走出孔雀阿姨蛋糕店,就打起蛋糕的主意來了。“蛋糕讓我先來嘗嘗吧。”小山羊說著,就啃了起來,左一口右一口,不一會兒就吃掉了半塊。
小山羊回到家里,小白兔、小花鹿、小狗熊一齊拍著手高興地說:“山羊阿姨請我們吃蛋糕啰。”山羊媽媽接過小山羊手上的蛋糕,不禁問:“你怎么買了半塊呀?”
小山羊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山羊媽媽又問:“你買的這半塊蛋糕多大呀?”
小山羊回答:“周長15厘米多一點。”
小白兔嘴快,搖著頭說:“不止15厘米多,不止15厘米多。”
小山羊不客氣地白了小白兔一眼:“什么不止,一塊蛋糕周長30厘米多一點,那么半塊蛋糕周長不就是15厘米多一點嗎?”小山羊剛說完,大家“轟”地笑了起來。他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這時山羊媽媽也將那半塊蛋糕量好了,心里揣磨起來:一定是這個小傻瓜先吃了半塊蛋糕,但山羊媽媽沒有當眾揭小山羊的丑。
等客人走后,山羊媽媽問小山羊:“你吃了半塊蛋糕吧!”
小山羊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又不解地問媽媽:“我吃了一半應該只剩下一半,30厘米多些的一半該是15厘米多些,可媽媽怎么量得多起來了呢,真怪!”
山羊媽媽拖長聲調說:“你—真—傻!你把半圓的周長算成圓周長的一半,算錯了。”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二
今天第一節課,又是我最喜歡的數學課。我們數學老師最有趣了,他常常用有趣的故事來給我們講述數學知識。果然不出所料,我們師生互相問好后,大家剛坐下,老師就笑瞇瞇地說:“為了感謝大家對我數學課的喜愛,我準備了一個故事講給你們聽,故事中的主人翁非常聰明,而且又善于開動腦筋,一些令人頭疼的問題到他那里也能破解。如果我們班的同學也能像他一樣解決問題,下節課我還會獎勵你們一個更美妙的故事。”我們一下子來了精神,老師也開始了他那優美而動聽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叫張凡的男孩,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孩子。因為家里窮,在九歲的時侯就要在一家面包店干活,幫爸爸媽媽減輕家庭負擔。有一次,一個刁蠻古怪的顧客送來了一張奇怪的訂貨單,上面寫著:“定做9個蛋糕,但要裝在4個盒子里,而且每個盒子里至少要裝3塊蛋糕。”老板和伙計傷透了腦筋,碰壞了好幾塊蛋糕,也沒有辦法照訂單上的要求裝好盒子,眼看取貨的時間就要到了,可他們依然一籌莫展。在一旁干雜活的張凡拿起那張訂貨單,認真讀了一遍,笑著對老板和伙計說:“這有什么難的?讓我來裝吧!”說完,他挑了4個盒子裝起來,剛好把蛋糕裝完。訂貨的顧客來到柜臺前,以挑剔的眼光仔細檢查了一遍,什么也沒說,提著蛋糕走了。老板和大伙計終于松了口氣,開始對聰明的張凡刮目相看了。
“你們知道張凡是怎樣分裝這9快蛋糕的嗎?”老師的問題還沒說完,我就把手舉得高高的了。“彭方宇,你說。”
我大聲回答:“張凡先將9塊蛋糕分裝在3個盒子里,每盒3塊,然后把3個盒子裝在一個大盒子里,共9塊。”我剛說完,老師帶頭為我鼓起掌來。我的同桌突然站起來說:“老師,彭方宇看過這個故事的。”同學們的掌聲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目光刷的一下子都投到了我的身上。“哦—”
老師揮揮手,說:“看書的,很好呀,這個故事我也是從書上看來的,很多知識都是從書中得到的,希望大家要向彭方宇同學學習,做個聰明的孩子。”掌聲再次響起來了,耳邊聽到悄悄的聲音:“我也要多看書!”我坐得更端正了,我的好同窗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三
謎題:二三四五六七八 (打一成語)
謎底:缺衣(一)少食(十)
謎題: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謎底:王
謎題: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謎底:三
謎題:羊打架 (打一數學名詞)
謎底:對頂角
謎題:三十分(數學名詞)
謎底:三角
謎題:再見吧,媽媽(數學名詞)
謎底:分母
謎題:大同小異(數學名詞)
謎底:近似值
謎題:1、2、3、4、5(成語)
謎底:屈指可數
謎題:1000×10=10000(成語)
謎底:成千上萬
謎題:周而復始 (數學名詞)
謎底:循環小數
謎題:考試不作弊 (數學名詞)
謎底:真分數
謎題:五四三二一( 數學名詞)
謎底:倒數
謎題:一元錢 (數學名詞)
謎底:百分數
謎題:考試成績(猜兩個數學名詞)
謎底:分數,幾何
謎題:道路沒彎兒(數學名詞)
謎底:直經
謎題:風箏跑了(數學名詞)
謎底:線段
謎題:最高峰(數學名詞)
謎底:頂點
謎題:入坐(數學名詞)
謎底:進位
謎題:齊頭并進(數學名詞)
謎底:平行
謎題:廢律(數學名詞)
謎底:除法
謎題:大家發表意見(數學名詞)
謎底:商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四
有趣的數學題可以鍛煉小朋友的大腦,下面為大家分享了小學五年級數學日記,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森林中的一個角落,獅子開了個怪會議,獅子提出要把動物們分成兩部分,第一大部分是中大型動物,后者當然是小型動物了。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只能割舍到一小部分森林。
但是這些小動物還是玩得很開心。一天,大猴兒和小猴兒玩得正歡。猴子父子倆可是這個新家族中算大的`了,連連好幾個小動物都比不過他們。蹺蹺板的一頭也總是倒在他們那邊。小兔子獨自躲在角落偷偷看著,被飛在天上的小鳥看見了,小鳥知道小兔子平時都很膽小,沒有自信心。于是在她面前飛來飛去,“兔姐姐呀,你也去試試嘛。”“不行呀,我才3.7公斤,怎么可能比得過他們,在說上次,我跟兩只小猴玩耍,4只兔子才和他們一樣重。”“那就多叫幾個朋友,眾人拾柴火焰高呀。”在小鳥的一再要求下,小兔子終于答應了。小兔子又找來了5個姐妹。說來真巧,6只兔子都是3.7公斤。在“戰場”上,6只兔子和猴兒父子倆打個平手。
回去的路上,小兔子充滿了信心,這時小鳥提出問題:“我到現在還不知道大猴子到底有多重,平常老聽他吹牛。”小兔子自信地回答到:“4只兔子=2只小猴子,一只小猴子就等于2只兔子。”小兔子掰著手指繼續說:“6只兔子減去小猴子等于的2只兔子,大猴兒就等于4只兔子。4x3.7=14.8公斤,那大猴子就是14.8公斤了!”大家都夸小兔子聰明,小兔子更加自信了。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五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從她遺留下來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從事天文和籌算研究的女數學家。算籌,又被稱為籌、策、籌策等,有時亦稱為算子,是一種棒狀的計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樣長短粗細的小棒,也有用金屬、玉、骨等質料制成的,不用時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時在特制的算板、氈或直接在桌上排布。應用“算籌”進行計算的方法叫做“籌算”,算籌傳入日本稱為“算術”。算籌在中國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現在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并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了。王貞儀介紹的納皮爾算籌乘除法,當時的讀者認為容易了解,但與當時我國的乘除法籌算的方法相比,顯得較繁雜,因此,數學家們沒有使用西洋籌算,一直使用中國籌算法。今天的讀者把中外籌算乘除法視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國傳入的筆算四則運算,這種筆算于1903年才開始被使用,故我國與世界接軌使用筆算的歷史只有100年。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六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不一樣的數學故事》。這是一本有趣的書,本書的作者是夢小得。
這本書主要講數學十分好玩,書中的人物有怪怪老師和他的一群學生。
我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數學特別好玩。我特別喜歡書中的怪怪老師,因為,我覺得他講的數學課非常好玩,所以,在我讀了《不一樣的數學故事》我就發現,學習是快樂的,是簡單的,只要你找對方法。最后,我建議同學們讀一讀這本書。
我愛數學!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七
有一天,"0--9"這幾個可愛的數字娃娃想比一比誰最大?誰最小?數字娃"9"跳出來得意地說:"我最大!"還指著"0"說:"尤其是你,沒頭沒腦,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你最小!"數字娃"0"的臉漲得通紅,傷心的哭了起來。這時,數字娃"1"一把拉過"0"說:"別難過,我們倆合在一起比他大。"這時"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八
瘸腿狐貍賣西瓜賠了本,沒錢買吃的,餓得肚子咕咕叫,走路直打晃。老牛走過來,問:“狐貍,你這是怎么啦?”狐貍看了老牛一眼說:“餓的,兩三天沒正經吃東西啦!”老牛一本正經地說:“要想有飯吃,就要參加勞動!”說完,老牛干活去了。
一共有多少嗎?”“保密!”野豬沒好氣地答了一聲。
“哈哈,在我聰明的狐貍面前,不可能有任何秘密!”狐貍很有把握地說,“我出道題,你算算,我不但能說出你筐里有多少玉米棒,連你有多大歲數都能知道。”
“真的?”野豬覺得不可思議。狐貍咳嗽了兩聲,說:“把你筐子里的玉米棒數乘以2,加上5,把所得的數再乘上50,加上你的年齡,再減去250,把得數告訴我。”野豬趴在地上算了半天,最后說:“得1506。”狐貍立刻說:“你筐里有15個玉米棒,你今年6歲。”
野豬一摸前腦門想,對,筐里的玉米棒是15個。野豬一摸后腦勺想,今年自己正是6歲。
“神啦!”野豬從心里佩服狐貍。他問狐貍:“你怎么知道的?”“算的呀!你算的.結果是1506。最左邊的兩位數15,就是玉米棒數;最右邊的一位數6,就是你的年齡。”
“你太偉大啦!”野豬抱著狐貍親了一下。“偉大不偉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給我弄頓飯吃,要有酒有肉啊!”狐貍顯得十分得意。
不一會兒,野豬給狐貍端上來紅燒兔子肉、清蒸雞、煮老玉米,外加兩瓶好酒。狐貍猛吃猛喝,臨走還拿走4個玉米棒。
野豬到處宣傳,說瘸腿狐貍神機妙算。小猴靈靈告訴野豬說:“你上了狐貍的當啦!”野豬不信。
小猴說:“你看算式(2×15+5)×50+6—250=15×100+250+6—250=1500+6=1506。玉米棒數15是你自己寫上去的,乘以100后變成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數,而年齡6也是你自己寫上去的,它變成了個位數。這樣一做,把兩個數分離開了,一眼就可以看清楚。”
“好個瘸腿狐貍!”野豬快速沖了出去,追上瘸腿狐貍,奪過玉米棒,用每根玉米棒在狐貍頭上都狠敲了一下。這下可好,瘸腿狐貍頭上添了4個大包!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九
瘸腿狐貍偷吃了小雞崽,要打他6下。小熊朝手上吐了唾沫說:“我勁大,由我來打吧!”
小熊掄圓了胳臂,朝狐貍猛揍了5拳,狐貍“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小熊最后一拳將他打到了樹上。狐貍過了半天,才緩過氣來。
這時,一只小松鼠左手拿紙,右手拿筆,在樹枝上邊走邊說:“哎呀,這數學題可難死了,怎么做呀!”
小松鼠猛一抬頭,嚇了一大跳:“唉呀,樹上怎么會有只死狐貍?”
瘸腿狐貍半睜著眼睛,有氣無力地說:“你才死了哪!”
“是活的?”小松鼠又嚇了一跳。
瘸腿狐貍小聲問:“你遇到難題了?我能幫忙嗎?”
小松鼠說:“你傷得這樣重,還幫我解題,真是好狐貍!題目是這樣的:。
有3棵古樹,它們的年齡分別由1、2、3、4、5、6、7、8、9中的不同的3個數字組成,其中一棵樹的.年齡正好是其他兩棵樹年齡和的一半,這3棵古樹各多少歲?”
瘸腿狐貍說:“這題很容易。不過,我如果幫你做出來,你能幫我一把嗎?”
“沒問題!救死扶傷嘛!”小松鼠滿口答應。
狐貍說:“你用這9個數字中最小的3個數1、2、3組成123,用最大的3個數字組成789,而123+789=912,恰好是456的兩倍。也就是說456正好是123與789和的一半。”
小松鼠高興地說:“這3棵古樹年齡分別是123歲、456歲、789歲。年齡可真大呀!要好好保護這些古樹。”
瘸腿狐貍說:“我已經幫你把題算出來了,你把我拉起來吧!”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十
有一天,兔媽媽帶著小白兔去買胡蘿卜。它們一進超市,就看見了許多商品排列的整整齊齊。胡蘿卜會在哪里呢?它們問超市里的導購員。導購員就說了:“我們超市里共有12排商品,每排有4列,其中第8排第3列就是胡蘿卜了!”兔媽媽問小白兔:“從第1排第1列數到第8排第3列,你能帶媽媽很快找到胡蘿卜柜臺嗎?”小白兔驕傲的說:“這可難不倒我!我們可以這樣找,先用乘法算出胡蘿卜柜臺前面的7排共有多少列,再加上第8排的3列,我們就知道胡蘿卜在哪兒了。”小白兔列出了算式“7×4+3=31(列)”,所以小白兔就把媽媽帶到了第31列,果然一下子就找到了胡蘿卜呢。到了胡蘿卜柜臺,看到胡蘿卜標價是3元錢一斤,兔媽媽又考小白兔了:“我們要買12斤,你算算總共要多少錢呢?”小白兔大聲地說:“這也難不倒我!用胡蘿卜的單價乘以我們要買的斤數,3×12=36(元),我們需要付36元錢!”兔媽媽高興的摸了摸小白兔的頭說:“數學知識真有作用,孩子你也很聰明!”
小朋友,你們也要好好學習數學噢!!!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十一
從前有一只小雞,她非常喜歡使用乘法,因為她覺得,世界上所有的數學問題,乘法都可以一一解決,上二年級時,她為自己能提早學會乘法而感到驕傲,而除法,小雞并不去好好學習,而是向同學們展示自己所會的乘法,她認為,學除法其實很難,所以每次當選數學課代表時,都不是小雞當選,而是小鹿當選。狗老師也發現了這點,一次下課時,狗老師把小雞叫到辦公室,認真地對她說:“你是不是不想學除法?”小雞點點頭,并對狗老師說:“我覺得學除法很難,老師。”狗老師搖搖頭,說“其實,只要你會被乘法口訣表,學除法就變成了一件非常非常簡單的一件事,可小雞卻不相信,她問狗老師:這是真的嗎?狗老師點點頭,并讓小雞回到班里好好學習乘法,小雞回到班里,她對自己的朋友說:我以后要好好學習,長大當和吳文俊一樣的大數學家。同學們都哈哈大笑,他們瞧不起小雞,小雞被激怒了,她立刻拿起書,她想讓同學們知道,她一定能超過那些驕傲的同學們的。
小雞現在在復習除法,你瞧她,她是多么的認真,她一定要遵守諾言,讓同學們看看,小雞以后一定是最最棒、像吳文俊一樣偉大的、令人們敬佩的大數學家!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十二
11.4,0,3.12.4只;
13.5只;
14.2盤;
15.原來小華糖多;14-8=6塊,因為多給了6塊兩人糖的塊數正好同樣多,所以原來小華比小明多12塊。
消防。
一天,數學家覺得自己已受夠了數學,于是他跑到消防隊去宣布他想當消防員。消防隊長說:“您看上去不錯,可是我得先給您一個測試。”消防隊長帶數學家到消防隊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個貨棧,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軟管。消防隊長問:“假設貨棧起火,您怎么辦?”數學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軟管上,打開水龍,把火澆滅。”消防隊長說:“完全正確!最后一個問題:假設您走進小巷,而貨棧沒有起火,您怎么辦?”數學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終于答道:“我就把貨棧點著。”消防隊長大叫起來:“什么?太可怕了!您為什么要把貨棧點著?”數學家回答:“這樣我就把問題化簡為一個我已經解決過的問題了。”
后請不要遲到,這會影響你正常睡眠的。“-----------------數數。
兒子今年三歲,已懂得從一數到十,也知道五比一大;我也隨時找機會教他,問他小狗小貓哪個大。
有個學生請教愛因斯坦邏輯學有什么用。
愛因斯坦問他:”兩個人從煙囪里爬出去,一個滿臉煙灰,一個干干凈凈,你認為哪一個該去洗澡?“”當然是臟的那個。“學生說。
陳立言去應征一份工作。經理問他道:「你要求多少工資一年?」「以我的工作能力,應值年薪一萬八千元。」陳立言道。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十三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余二,五五數之余三,七七數之余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并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十四
一家手杖店來了一個顧客,買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張50元的票子,要求找錢。
店里正巧沒有零錢,店主到鄰居處把50元的票子換成零錢,給了顧客20元的找頭。
顧客剛走,鄰居慌慌張張地奔來,說這張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鄰居賠償了50元。隨后出門去追那個顧客,并把他抓住說:“你這個騙子,我賠給鄰居50元,又給你找頭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賠償我100元的損失。”
這個顧客卻說:“一根手杖的費用就是鄰居給你換零錢時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十五
從前,有一個老漢,臨死前對三個兒子說:“我不行了。咱們家只有十七棵樹,我死后,老大分二分之一,老二分三分之一,老三分九分之一,并且,每個樹都不能砍倒。”說完這些,老漢死了。
兄弟三人看到死去的父親,他們傷心極了,于是,三人商量著安葬了父親,他們并且按照父親的叮囑,商量著分樹,按老人的遺囑分樹,怎么分也分不開,兄弟三個一籌莫展,誰也沒有辦法。
不過,正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聰明的小朋友從這里路過,輕輕松松,就將這個問題解決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解決方法吧。
小朋友和兄弟三個人說:“要想用現有的樹,將其按照你們父親的叮囑分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需要借助下外人的樹”,聽到這里,兄弟三人還是很迷茫,于是,小朋友就給他們繼續解答問題。
解答方法:
把鄰居的樹借來一棵加上來分,17+1=18(棵)老大:18的二分之一是9(棵)老二:18的三分之一是6(棵)老三:18的九分之一是2(棵)9+6+2正好17棵,最后把鄰居家的樹還給鄰居。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十六
丘成桐博士為國際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2年由于他在幾何方面的杰出工作,獲得了菲爾茨獎(被稱之為數學的諾貝爾獎)。1994年,獲得了瑞典皇家學員頒發的國際上的克雷福德獎(clifford)。1997年獲美國國家科學獎。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贏得了許多榮譽。更為可貴的是,他十分關注中國基礎研究的發展,并將其同自己的科研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多年來,一直運用他在國際上的影響和活動能力,協同各方面力量,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2、祖沖之。
法國巴黎的「發現宮」科學博物館中友祖沖之的大名與他所發現的圓周率值并列。他曾經算出月球繞地球一周為時27.21223日,與現代公認的27.21222日,在那個時代能有那麼偉大的成就,實在讓人佩服,難怪西方科學家把月球上許多「火山口」中的一個命名為「祖沖之」。
而即使在社會主義共產國家「老大哥」蘇俄,在莫斯科國立大學禮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鑲嵌的世界各國的科學家肖像中,也有中國的祖沖之和李時珍,祖氏有那麼杰出的表現,我們不能不對他稍有認識。
3、陶哲軒。
1975年7月15日,陶哲軒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長子。現任教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的華裔數學家,澳洲惟一榮獲數學榮譽“菲爾茨獎”的澳籍華人數學教授,繼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其于199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后任教于ucla,24歲時便被ucla聘為正教授。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十七
在很多學生甚至是一些老師眼里,數學只是一種應用工具,是一些符號,一些計算,枯燥乏味,毫無生動感人之處,這是對數學的一種片面的認識,其實數學是一種文化,它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艱辛的路程,在它的`知識不斷的豐富不斷的發展中,蘊含著人類發展的歷史,而在我們的課堂中,往往只強調了數學的工具作用,弱化了它的文化價值,從而也忽略了數學中的教育基因。當我們都關注到“數學是一種文化”這一理念后,在很多老師的課堂上自然而然的就引入了數學史。
數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早已是人們的常識。而在一學期的數學文化學習中,更使我深深的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和通過其所獲取的感知。
通過對數學文化的學習,培養大學生的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需要。在上課期間,我到圖書館借了數學文化這本書,本書共分八章,簡要闡述了數學文化的學科體系,以及數學文化的哲學觀、社會觀、美學、創新觀、方法論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并附有專章介紹幾千年來的數學思想發展史。數學文化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介紹思想,介紹方法,重在開拓人們思考問題的思路,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
“數學美”是數學文化的重要內容,數學中的美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統一美、奇異美。數學美學是構成人的精神與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學教育的價值不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導人積極向上,獻身科學,還有利于改善思維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中的美。如,簡潔美在數字符號、運算符號等數學符號上,在命題的表述和論證上,在數學的邏輯體系上都有表現。在幾何圖形中存在著大量的對稱的例子。例如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間的關系體現出數學中的和諧統一美。而數學中的奇異美則是吸引著人們去考察、了解、研究、欣賞數學的重要原因。
在數學文化學習中,使我深深的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和通過其所獲取的感知。對于個人的發展來說,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工具,還是具有內在價值的精神產物和文明成果,在一個人運用數學進行思維的過程中,所鍛煉的不僅僅是我們的思維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許多觀念也會發生變化,產生新的認識,從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領悟人類的自由。我們會了解所謂的客觀的審美標準是什么,并意識到數學中存在的和諧、對稱之美的本質及其獨特性,我們甚至會根據自然的數學文化來重新認識和領會世界,并從而為之高聲贊嘆。數學文化的輝煌是人類文明燦爛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歷史證明了這一點,未來還會繼續證明這一點。總的來說,我感覺這門課很好,我個人是非常地喜歡,也學習到了很多知識,教學模式也很適合我們當代大學生。通過講臺的自我展現,更能引發我們的上課積極性。很感謝這門課,讓我有了一次難忘的經歷,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講課的精彩樂趣。很希望老師您能夠繼續這樣的授課方式,使以后的同學也能體會到那份真正意義的快樂,因為那一刻舞臺屬于自己!
文檔為doc格式。
編數學小故事好(熱門18篇)篇十八
歷史是一門古老而有智慧的學科,初中歷史是學生。
學習。
歷史的黃金時期,老師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
數學。
大約1520xx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
時間。
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并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后來“0”終于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于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呆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后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于后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里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里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后,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后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么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么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里面看。只見“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于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里的每個人,人們終于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呆子”了。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哇!這是多少個數相加呀?怎么算呀?”學生們害怕極了,越是緊張越是想不出怎么計算。
布特納很得意。他知道,像這樣后一個數都比前一個數大198的100個數相加,這些調皮的學生即使整個上午都乖乖地計算,也不會算出結果。
不料,不一會兒,小高斯卻拿著寫有答案的小石板過來了,說:“老師,我算完了。”布特納連頭都沒抬,生氣地說:“去去,不要胡鬧。誰想胡亂寫一個數交差,可得小心!”說完,揮動了一下他那鐵錘似的拳頭。
可是小高斯卻。
堅持。
不走,說:“老師,我沒有胡鬧。”并把小石板輕輕地放在講臺上。布特納看了一眼,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沒想到,這個10歲的孩子居然這么快就算出了正確的答案。
原來,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樣一個數一個數地加,而是細心地觀察,動腦筋,找規律。他發現一頭一尾兩個數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個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難以置信的數學天賦,使布特納既佩服,又內疚。從此,他再也不輕視窮人的孩子了。他給小高斯買來了許多數學書,并讓他的年輕的助手巴蒂爾幫助小高斯學數學。
數學家的墓志銘。
一些數學家生前獻身于數學,死后在他們的墓碑上,刻著代表著他們生平業績的標志。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于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后,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于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后,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而獻身于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為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棱柱為底座的墓碑。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后35位,后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后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征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