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體現了作者的思維深度和獨到的見解,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和討論。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賞析,希望能夠激發大家的寫作靈感。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一
按:本冊書屬于適應新大綱要求的過渡教材,這一冊書里習作內容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寫梗概的寫實作文和一個以聲音創設情景為素材的想象作文。第五單元的讀寫例話是教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基礎訓練五中又要求寫梗概,可見主要內容和梗概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而梗概和高年級的縮寫又存在異同。為了打好基礎,我們用有限的智慧設計了這份教案。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把握寫梗概的基本要求和步驟。
2、訓練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將梗概寫出來。
3、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查找關于讀書筆記的有關知識;
找各種帶有梗概的圖書、小說、報紙、碟盒、畫冊等;
準備自己喜歡閱讀的一篇文章或一本書。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寫讀書筆記嗎?課前你了解的常見的讀書筆記有哪幾種形式?(匯報關于讀書筆記的有關知識。)。
(二)學習梗概。
1、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讀書筆記形式(板書梗概)。(齊讀課題)。
簡略的主要內容。
師:請孩子們拿出你們準備的報刊、書籍、雜志。仔細看看,看誰最先找到梗概。(學生查找)找到的給同桌介紹介紹。
3、師:找到梗概了嗎?找到梗概的孩子介紹給我們聽聽,好嗎?請你說說你帶來的是什么書或什么文章的梗概?請從書名、類型的角度向大家介紹介紹。
師:還有哪些同學找到梗概了,請把你找到的梗概和同桌交流交流。
4、師:同學們了解了這么多的梗概,那么該怎樣寫梗概?讓我們翻到語文書p108第二自然段,一起讀一讀這一范例,以此了解寫梗概的基本要求。(學生朗讀)。
5、師:請孩子們結合范例和本單元的讀寫例話想一想寫梗概有哪些基本步驟。想好后,請把你歸納的步驟和同桌說一說。
a、抽生說,師板書。通讀全文抓住內容連貫意思。
b、齊讀步驟:引讀第一第二第三)。
c、老師按照步驟寫出了范例《獵人海力布》這篇文章的梗概,請同學們讀一讀。(出示梗概)生齊讀。讀后結合原文和板書中寫梗概的要求,說說你發現了什么?(生自由談)師小結:孩子們真會發現,真會動腦筋,對寫梗概的要求了解這么多。是呀,寫梗概時,我們就要注意這些問題。(出示寫梗概的要求)。
師:請大家齊讀寫梗概的要求。
1、中心不變。
2、順序不變。
3、人稱不變。
4、語言精練。
5、保留主干。
(三)導寫梗概。
師:下面就讓我們按照寫梗概的要求和步驟一起概括《閱讀.理解》上《我的墨漬狗》這篇文章的梗概吧。
第一步:這篇文章按照老師的要求孩子們在課外讀了。
第二步:默讀每一自然段,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請同學們注意,先找出每段的重點詞句,說的時候盡量運用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概括,要抓主要內容,去掉次要內容。
第一自然段主要說什么?
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什么?
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什么?(齊讀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主要講什么?
第五自然段主要講什么?
第三步下面請同學們按照寫梗概的要求(出示要求)寫《我的墨漬狗》這篇文章的梗概,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a、學生獨立寫梗概,老師巡視指導。
b、學生展示并自讀梗概,全班按照板書要求進行評價。
選一個又連貫又簡略的梗概齊讀。
總結:孩子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四)自寫梗概(作業布置)。
師:剛才,同學們按寫梗概的步驟,進行了練習,初步了解了寫一篇文章梗概的基本方法。今天的作業就是請同學們按照寫梗概的步驟找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練習寫梗概,相信你們一定會寫出內容簡略、語句連貫的好梗概。
教學后記:
在這堂課后還可設計主要內容和梗概的比較,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它們的異同,以此獲取更多的知識。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二
我家樓下有一只小貓,它是白色的,小貓很可愛。
小貓的眼睛黑黑的在暗的地方時小貓的眼睛還會變的很亮,它的耳朵能聽到它四周的聲音,它能聽的非常清楚。
有一天,媽媽買來一些小金魚,放在魚缸里,忽然我看見小貓走過來。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它有甚么消息,果然,它伸出小爪子去撓魚缸,它的小爪子被厚厚的玻璃擋住了。這次沒成功,它再次進攻。這回它用小爪子鉤住魚缸的邊上,不好了!小貓把魚缸拉倒了,水灑到了地上,小魚也都出來了。這時候我馬上用小網把小魚放進水盆里,小魚才得救了。唉,太驚險了。這真是一只調皮的小貓呀!但是我還是很喜歡它。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三
今天,我和老爺一起去郊外釣魚。
離池塘不遠處有一南北方向的火車道。這時一列火車來了,火車的聲音驚天動地,但絲毫影響不了姥爺。可我卻被震得不行了。耳朵嗡嗡的響,我急忙跑到一邊。突然我發現一顆會動的小草,只要聲音一大,它就來回擺動,火車終于過去了,我的耳朵也不響了。咦?小草怎么不動了呢?我大喊一聲,“唰唰”小草又動開了怎么會這樣呢?我走進一看,原來,它的莖上有很多小眼眼兒,可以吸收噪音就像劇院里的吸音壁一樣。
這次火車的經過使我發現了會動的小草——跳舞草。以后我要繼續觀察,發現更多有趣的植物。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四
這個周末才是我們所期望的天氣,連續的陰冷天氣又回到了我們空間,我真想出門旅游一次。
公公家的老母雞也不愿錯過這溫暖的太陽光,“咯咯咯”的帶著她才出世不久的寶寶蹲在墻角里曬太陽呢。“嘰嘰嘰”的小不點有的像白雪公主、有的像梅花仙子、還有的像黑色云朵,毛茸茸的一步也不離開媽媽。老母雞見到這些漂亮的寶寶興奮極了,用嘴喂她們吃食,用翅膀為他們保暖,以媽媽的勇敢保護這些可愛的小寶寶,我想摸一下都不行,真替雞寶寶感謝雞媽媽的偉大!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五
今天,我正在掃地,從沙發下面掃出一只蟑螂:黑褐色的身子,一雙有光澤的翅膀,一對長長的觸角。它的背朝下,六條腿天。我越看越帶勁,就拿起筆記本,蹲在旁邊觀察。
它第一次想翻過來,只見它使勁擺動著觸角,在原地轉動,怎么也翻不過來。但它沒放棄,接著來第二次,它借助翅膀向左邊翻,翻不過來,向右邊翻,也翻不過來。第三次,我想幫它,可它害怕我,腳不停地擺動,拼命地掙扎,最后卻不知不覺地翻了過來。
通過這次觀察蟑螂,讓我懂得了:無論學習、做事都不能輕易放棄,要像蟑螂一樣,堅持就是勝利!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六
今天,老師讓我們課后觀察動物,我和李敏嘉決定觀察蝸牛。早上,我又去看一下我們的蝸牛,這只蝸牛是我們在草叢里捉的,小小的蝸牛被我們放在一個塑料盒里,我們一天都要看它好幾次呢!啊!不得了,蝸牛拉屎了啦。同學們都走過來看,然后七嘴八舌著,最后哈哈大笑起來。我馬上跑去洗手間把盒子洗于凈。
第二天,蝸牛又拉屎了,我想了想,難道蝸牛也會拉屎嗎?我跑去問同學,同學對我說:“自已找書。”我又跑去問老師,老師說:“蝸牛也是像我們能爬,能看,還能大小便。”這下我可明白了,不過我還有一點不知道,就是蝸牛的屁股在哪里?我還要繼續觀察。
通過觀察,我還發現那些蝸牛還能打架,真有趣。它給我們的。
課余生活。
帶來了許多快樂。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七
最愛爺爺!因為他總是帶給我驚喜。今天,當爺爺把我帶到垃圾籮旁,送給我這只肥肥的蝸牛時,我興奮得差點跳了起來。
這可是比我的小拳頭還大的一只蝸牛,肥肥的身體上還有一個像陀螺一樣的殼。我好想知道,蝸牛有沒有觸角呢?有幾對呢?于是我等著蝸牛把頭探出來好觀察。過了一會兒,蝸牛真的把頭探出來了,我站在蝸牛后面害怕嚇著它。我發現蝸牛有兩對像雷達一樣的觸角,我試著碰它的觸角,一碰,它立刻把觸角收了回去。我想,真是個膽小鬼。
蝸牛的嘴巴長在很奇特的地方,在頭的最底下。有次我在蝸牛周圍放滿蘋果皮,想看它吃東西。可是過了半天,一點動靜也沒有,我把它拿開一看,蘋果皮已經被咬了個大洞。
真幸福!在我的陽臺上又多了一只小寵物。
第二則又見小蝸牛。
星期五晚上,爺爺突然打電話叫爸爸告訴我陽臺上放了一只蝸牛。我急忙去看,并把蝸牛拿進了家里。這可是期待很久的呀!
我看見這只蝸牛比我的拳頭小一點,褐色和白色組成的殼可愛極了。我剛開始把蝸牛裝在一個紙盒里,可是過了一會,它居然把紙盒吃了一個洞。我說:“你這只蝸牛,人家好心給你做了個窩,你還不要。”媽媽驚奇地說:“咦,蝸牛怎么還吃紙呢?”我說:“上次那只蝸牛也是這樣的。”爸爸說:“也許因為紙是用植物做的,所以它才那么喜歡吃吧。”
我們沒辦法,只好把它放進一個塑料飯盒里,我就去做作業了。可是過了一會,媽媽喊到:“快來看啊!”我連忙跑過去。我看見蝸牛把頭伸得有8、9厘米長,好像想出來。媽媽說:“要是等會,它把殼也搬了上來,盒子會不會倒呢?”我說“怎么可能。”可是過了一會兒,媽媽和我又聽見砰的一聲,我們跑過去看,發現蝸牛真的把殼放在了上面,然后和塑料盒一起倒了下來。我想,媽媽真是未卜先知啊!任何東西都是有智慧的,以后我做事也要動動腦。
我把蝸牛抓回盒子里,蓋上蓋子,忍不住敲了敲,真是只調皮的蝸牛啊!
第三則我是非洲大蝸牛。
大家好,我是非洲大蝸牛。我最初是由日本引進中國臺灣。我的背上有條紋,呈螺旋狀,你們平時看到的蝸牛只有7厘米長,幾克重,而我呢,卻有20多厘米長,800克重。我們是最大的蝸牛,也是最棒的蝸牛。我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次就可以產30—700個蛋,而且5月—11月都是我們的生產期喲。正因為這樣,在中國臺灣處處可見我們的身影。
但我們的夢想是一樣的,就是沒有天敵。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八
最近,英語班的同學們很流行養生長豆。我覺得挺好玩的,所以,我也買了一包養。
我的那包生長豆是紅色和深綠色混在一塊的,像大米粒一樣圓圓硬硬的小豆豆。我把生長豆放在盛滿清水的盆子里,便拿了個小凳子坐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看起來。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的眼睛都有點酸了,才發現生長豆開始“長”了,開始像是一個個小鐵環套起來的一樣。又過了一會兒,“環”漸漸消失了,變成了圓形,看上去有些透明。又過了三個多小時,生長豆越長越大了,里面像充進去好多水,更透明了。我高興得直拍手。一天過去了,生長豆長到珍珠那么大了,我小心翼翼地用手碰一下,軟軟的,真像喝足了水的大肚子。
我很好奇:生長豆為什么能長大呢?于是,我問爸爸:“爸爸,生長豆為什么能長大呢?”爸爸說:“因為生長豆是用一種吸水材料做的,上面有許多小孔,可以吸水膨脹。”聽到“吸水膨脹”,我想做個試驗。我把生長豆撈到干毛巾上,我想:生長豆被吸干了,就該變小了吧。過了一會兒,生長豆果然變小了。
科學真奇妙!我要努力鉆研科學。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九
星期六,我來到外婆家.瞧,王迎妹妹正從老屋里開心地跑了出來.我問她:“王迎,你為何這么開心?”王迎興奮地說:“別再說了,我家的大狗生小狗拉?我帶你去看看吧!真的?我將信將疑,便急切地說:”快帶我去看看!
我和王迎一起跑進了老屋里.一看,一窩毛絨絨的小狗正在吃奶呢.它們身上的顏色都不一樣,有兩只黃色的,一只黑色的.和藹極了!瞧?它們吃奶的樣子可真有趣啊!我隨手捉了只小狗捧在手里,它身穿一件黃色的外衣.有點兒像它的媽媽-大黃狗哩.它的力氣可大了,尤其是它的爪子,一直不停地抓我,癢癢的,好象是逃脫我的手掌心.
我把它放回了大黃狗身邊,它又高興地吸起奶,還不時發出纖細的聲音.我和王迎高興地撫摸著小狗,它們那毛茸茸的毛非常柔軟可舒服拉!
后來,我回到家里,心卻還在想著外婆的那幾只小狗,它們可真可愛!
第二則:測量下雨。
9月22日星期日雨。
中午,天空中烏云密布,響過幾聲炸雷,就下起了傾盆大雨。
我站在屋里,望著窗外。屋檐上的水像小瀑布一樣往下流。我突然想起前兩天《少年報》上介紹的紅領巾小氣象員的故事……我想:也來做個試驗吧!于是,我趕快跑進廚房拿了個小搪瓷缸子,拔腿就往院子跑去。奶奶看見了,大聲喊:“明新!怎么跑去淋雨?你還不快進來!”我頑皮地說:“我做科學試驗呢!”等我回屋里一看,哎呀!渾身都淋濕了。
半個小時過去了,雨停了,我可高興了,立即把搪瓷缸子端回屋里。我用尺子一量:水深二厘米。以后,我還要做這樣的試驗,看看哪一場的雨下得最大。
子,兩片葉子的中間還藏著小芽呢!老說說:“那會長出第一批新葉呢。”
第三則:欣賞草坪。
11月2日星期日晴。
秋高氣爽,一輪紅日照耀著大地,陽光明媚,照射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
不遠處,一片綠色的草坪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到草坪上去玩玩!”我對站在身邊的周明月說。于是,我們連蹦帶跳地朝草坪的方向奔區。
啊!多么好看的草坪呀!它像一床好大好大的被子,軟軟的、綠綠的,小腳踩在上面感覺軟綿綿的。當我彎下腰仔細看草坪時,只見一群小昆蟲正在草坪上蹦來蹦去。我問外公:“這是什么昆蟲呀?”外公看了看說:“這群昆蟲的名字叫螞蚱。”我像小貓似的悄悄地走到它們的跟前,用手輕輕地逮住一只,然后仔細觀察起它們來。
你看,它的身體是草綠色的,兩條后腿長,四只前腿短,身上還長著翅膀。不一會兒,我與周明月就捉了十五只螞蚱。我們把這些小東西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里,高興地回家了。
1月9日星期日晴。
我家養了兩條很可愛的小金魚,它們的眼睛是凸出來的,身上穿著紅色衣服,尾巴像拖著一把大扇子,美麗極了!
我每天都去觀察小金魚,只見小金魚鼓著大眼睛,在水里悠閑地游著......每次小金魚看見我來了,仿佛炫耀它們的游泳本領似的,游得更加快活了。
可到了晚上,我再來觀察小金魚時,驚奇地發現它們呆在一個角落里,眼睛睜得大大的,一動不動。我以為金魚餓了,就去拿一些魚食給它們吃,沒想到小金魚看也不看,我生氣地撥了一下水,可是它們依然一動不動。
就這樣我觀察了好幾天,天天都是一樣。我覺得十分奇怪,就去翻書找答案,查找有關小金魚的資料。我終于發現了“秘密”,原來小金魚是在睡覺。書上是這樣寫的:金魚的眼睛里有一層又細又透明的眼皮,它們睡覺的時候把細細的眼皮閉上就可以了,所以眼睛看起來像睜開似的一動不動。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碰到不明白的問題只要認真觀察,開動腦筋,虛心請教他人或動手查找資料,就懂得其中的道理。
第五則:發現金魚的特點。
10月9日星期五晴。
今天,我和媽媽去老街買了4條金魚。一條金魚又白又胖,真可愛!另一條金魚又黑又丑,真難看!我給他取了個外號叫“黑冬瓜”。還有一條金魚好像非常愛臭美,搖著尾巴,擺弄著身姿對著“鏡子”照來照去。最后一條金魚特別與眾不同,別的金魚的眼睛大大的,凸出來的,好像快要掉下來了;而那只金魚的眼睛是小小的凹進去的,怎么看都像個瞎子。雖然他們長的很一般,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它們的。
你瞧,金魚們的生活多么有趣呀!看,它們在你藏我躲,玩著開心的游戲。但是有些時候也會出現一點點小矛盾。你看,你看!它們又打架了,那只黑色的一撞把那只黃色的撞到了后面,黃色的也不甘示弱,用頭把黑色的頂到了上面,就這樣斗了好幾個來回,后來兩條都躺在了水底下了。我以為它們都死了,傷心極了!媽媽告訴我:“其實它們是累了在睡覺呢!
金魚還會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值得我們去觀察,只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會發現更多更多!
第六則:觀察母雞帶小雞。
11月16日星期日晴。
這個周末才是我們所期望的天氣,連續的陰冷天氣又回到了我們空間,我真想出門旅游一次。
公公家的老母雞也不愿錯過這溫暖的太陽光,“咯咯咯”的帶著她才出世不久的寶寶蹲在墻角里曬太陽呢。“嘰嘰嘰”的小不點有的像白雪公主、有的像梅花仙子、還有的像黑色云朵,毛茸茸的一步也不離開媽媽。老母雞見到這些漂亮的寶寶興奮極了,用嘴喂她們吃食,用翅膀為他們保暖,以媽媽的勇敢保護這些可愛的小寶寶,我想摸一下都不行,真替雞寶寶感謝雞媽媽的偉大!
第七則:貪吃盡職的小貓咪。
8月9日星期四陰。
我家養了一只可愛的小貓咪,它身穿一件黑白相間的毛衣,臉上嵌著一對金色小燈泡,晚上還發出一閃一閃的光芒,嘴角邊還站著兩個守護神。
但是,做為貓,小貓咪還是那么盡職盡責。它只要一看見老鼠就立刻撲上去,一天到晚不知要吃多少只老鼠呢。記得有一次,我去蘋果箱子里取蘋果,突然從箱子里竄出一只又大又肥的老鼠,把我嚇得直打哆嗦,這時該小貓咪出場了,先是閃電般地撲上去用爪子按住老鼠,發出一陣陣“嘶嘶”的聲音,把老鼠嚇得魂飛魄散,然后,又故意把老鼠放掉,沒等老鼠歪歪斜斜走幾步時,小貓咪又躍身將它攔在面前,就這樣幾個回合之后,老鼠已經毫無反抗之力,完全嚇得個半死,最后,成了小貓咪刀板上的肉,任其割舍,任其享受……這就是我家的小貓咪,一只既貪吃,又盡職的小貓咪。
第八則:觀察雞下蛋。
10月25日星期一晴。
張伯伯家養了很多母雞。今天爸爸帶我去他家玩,使我有幸觀察到母雞下蛋的全過程。
我見他家的老母雞在下蛋前,總是圍著下蛋的窩不安地“咕咕”直叫,覺得完全放心時,才張開翅膀“噗楞”飛進窩里,安靜地趴在松軟的草窩中。
一會兒,母雞全身的毛抖動起來,脖子也縮了進去,又過了一會兒,母雞突然站了起來,我以為蛋已經下出來了,便悄悄地湊到前面看,沒想到窩里卻是空的。我正在奇怪,只見母雞的翅膀架了起來,脖子也伸了出來,雞冠子也漲紅了。它睜大了眼睛,兩腿半蹲,整個身子前高后低。原來叉開的翅膀又夾緊了,看上去很吃力。就在這一瞬間,母雞后半身往后一墜,一個滾圓的大雞蛋就落在雞窩里了。接著,老母雞用爪子把剛下的蛋撥到肚子底下“掩護”好,生怕誰搶走似的。同時,它不斷地把身邊的草叼著往身后扔。它蹲了一會兒,覺得平安無事了,才肯輕松地離開雞窩“咯咯嗒,咯咯嗒”地唱起來。
我撿起熱乎乎的雞蛋,心想:看來雞下蛋也不容易呀!
第九則:觀察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10月26日星期二雨。
今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實驗課,題目就是《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老師先給我們做了個實驗,把兩只大小不一樣的馬鈴薯分別放在兩個盛滿水的水漕里。在放之前老師先讓我們猜測哪個是沉,哪個會浮。同學們紛紛猜小的會浮,大的是沉的。結果老師做好后,發現正好相反。而且把它們放在同一個漕里是出現了兩種情況,一是都沉,另一是都浮。同學們感到很好奇。最后我們都說肯定是和水有關。老師讓我們通過實驗來證明。
老師把漕里的水分別讓我們取一些,然后放在鐵片上給酒精燈燒,結果發現一個水漕里的水燒了后,鐵片上有一層白色的東西,而另一個上沒有。老師還讓我們,把這白色的東西用手沾一點放在舌頭上,結果大家都叫了起來,“哦,是咸的”“老師,這是鹽”。老師對我們的回答,表示贊同,并且還表揚了我們。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明白了原來鹽水可以讓馬鈴薯浮起來。為了證明這個,老師接下來讓我們,自己動手做。在做的過程中,我們又發現,鹽不能太少,只能到達一定的濃度才能使馬鈴薯浮起來。為什么鹽水能讓它們浮起來呢?老師又給我們稱了鹽水和清水的重量,結果又發現鹽水重了許多,而且鹽份越多,分量越重。分量越重,它的浮力也越重。所以,馬鈴薯能夠浮起來。
第十則:觀察水蝸牛。
10月18日星期一晴。
太陽漸漸西下,像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地走向山下,紅色的光也漸漸地溜走。吃完晚飯,我和姥姥、姥爺到大舅姥爺家串門。
到了他家,我們受到了熱情的款待。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大舅姥爺家,在大廳里我看見了一個長方形的魚缸。魚缸里面養著許多水草,小熱帶魚們披著一身漂亮的鱗片快樂地游著。我無意中發現一只帶著貝殼的動物。于是,我就把它撈了上來,原來是只小蝸牛。我想:蝸牛是生活在潮濕的土壤里的,怎么會在水里生活呢?大舅姥爺好象看透了我的心思,就對我說:“因為它是水蝸牛,所以能生活在水里。”接著又對我說:“我把燈貼在魚缸的一側,慢慢地能讓水溫發生變化。”聽了大舅姥爺的話,我對水蝸牛更感興趣了。
我仔細觀察,水蝸牛的頭部長著一對又長又細的小觸角,還有一個橢圓形的小嘴巴。背上馱著螺旋的小“房子”,“房子”下面是帶有黏性的身子,它每走一步就要把身子向上翹一下。當它改變走路方向的時候,它就會把“房子”轉動一下。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就會把全身縮進“房子”里,然后就一動不動了。
這就是既好玩又可愛的水蝸牛。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十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小伙伴們在亂石堆邊玩耍,突然發現一個“小球”在地上滾來滾去。高年級的小伙伴告訴我,這種小球一樣的動物叫西瓜蟲。
我仔細地觀察起這個小家伙來:它的身子長約2厘米,頭上有一對觸角,身下是八對靈活的足,背上那一塊塊的殼像屋檐上的瓦片似的。西瓜蟲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地方,它很會動,有時朝天,幾只腳不停地晃動;有時蜷縮著身子,像一個迷你的小西瓜。
我想,西瓜蟲就是因此而得名的。我的手指不由地撥動它的身子,沒想到它靈活地翻了個身,讓我撲了個空。嗬,這小家伙,可真有意思!
我想,生活中我們如果能夠細心觀察,一定能發現更多有趣的事情。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十一
今天上金筆作文課時,老師從包里拿出一個透明的瓶子,里面有兩片菜葉,還有砰砰的聲音,我們仔細一看,里面還有一只小螞蚱。同學們非常開心,仔細地觀察起來。
小螞蚱細細長長的,全身綠綠的。它的腦袋像三角形,尖尖的。頭的最上面長著一對長長的觸角。它的眼睛像小米粒一樣小,長在頭的兩邊。它的翅膀緊緊地貼在身上,老師說它還會飛呢。它有六條腿,前面的四條腿又細又短,后面的兩條腿又粗又長,使勁一蹬就跳得又高又遠。我想:它參加跳遠比賽一定能拿冠軍。
這真是一只可愛的小螞蚱,我喜歡它。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十二
確實,這幾節課看起來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幣、圖釘、回形針量課本、鉛筆盒,用尺量自己身體上的數據,比如步長、一庹長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度、寬度,還有大量的估測、觀察等活動,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亦樂乎!
其實,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長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們能既輕松又有效地學習知識,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運用知識,我們呈現的材料、組織的學習活動就應該具有現實行、情景性。
反思這幾節讓孩子喜歡的課,我覺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學習活動的組織,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活動中建立長度單位的初步表象。
愛玩、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在教學中有效創設活動情節,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溝通學生情感世界和書本世界的聯系,教學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文所說的用實物量、用尺子量,量課桌、量自己的身體,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很高,而這些活動對于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感,有著重要意義。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十三
我覺得教師要想上好這類課,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訴學生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米,厘米是長度單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學生缺乏對知識的來源,形成的認識,缺乏自己的體驗,因此很難建立正確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新教材在呈現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學習活動的組織,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活動中建立長度單位的初步表象。
愛玩,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在教學中有效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溝通學生情感世界和書本世界的聯系,教學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說的用實物量,用尺子量,量課桌,量自己的身體,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盎然,而這些活動對于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數感,有著重要意義。
二、估測中發展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
估測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覺判斷,思維經歷著觀察,猜測,類比,推理等活動。估計與數的認識,量的計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對數的理解,增強靈活處理日常數量關系的能力。為促進學生的估計能力,發展數感,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估計,通過組織學生估測,交流各自的估測策略,比較各自的估測結果,展示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想法,能夠相互借鑒,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估計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想象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課堂教學應該著力體現生活性。在課堂上,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后,我讓學生自主選擇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長度單位的應用價值。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十四
一、多音字:
1、寧寧靜;寧可。
2、散散漫;散布,煙消云散。
3、只只身;只要。
二、近義詞:
肯定—一定本來—原來可惜—惋惜婉轉—動聽、悠揚。
跳動—跳躍歡快—歡暢嚴寒—寒冷誠實—老實。
三、反義詞:
喜愛—討厭仰望—俯視嚴寒—酷暑肯定—否定。
誠實—虛偽、虛假。
四、詞語解釋:
1、郊外:一個城市周圍的地區。
2、惹人喜愛:引起人們的喜歡和愛護。
3、仰望:抬著頭向上看。
4、嚴寒:(氣候)極冷。
5、自言自語:成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6、可惜:值得惋惜。
7、肯定:承認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實性。
8、果然: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例:大雨過后,天空果然了同現了一道彩虹。
9、誠實: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為);不虛假。
10、婉轉:(歌聲、鳥鳴聲等)悠揚動聽。
11、歡蹦亂跳:形容健康、活潑、生命力旺盛。
五、詞語辨析:
1、堅定肯定。
二者都有“確定,明確”的意思。但“堅定”是形容立場、主張、意志等不動搖;而“肯定”則是對某事物表明態度。
例:他堅定的態度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2、本來原來。
本來和原來都有拿先前的情況和現實的情況相比較而有所改變的意思。區別在于:
“原來”側重于表示以前是這樣,現在已經發生了變化,有時可用于強調對先前的情況有所發現、有所醒悟而深感出乎意料的意思。
例句:海參本來就是在海邊長大的。
這里原來是一個市場。
六、詞語聽寫:
郊外散步胸脯或者勇敢可惜低頭誠實。
嚴寒肯定面包渣自言自語惹人喜愛歡蹦亂跳。
七、課文內容: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孩子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與天真。通過“每次”“都要”“經常”這些關鍵詞語體現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當灰雀丟失時,通過“找遍”一詞表明他對灰雀的著急擔心。在與男孩的對話中,體會到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關心。列寧與男孩的對話,耐心而又得體,表現了列寧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說這話時,他心里可能在擔心列寧知道灰雀是他捉走的,想說又不說。
為什么說男孩是誠實的?1、男孩聽了列寧的話,見到她著急、擔心、惋惜的樣子,內心受到了感染,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2、男孩肯定的說灰雀“一定會飛回來的”,第二天,灰雀果然飛了回來。表明男孩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是個明辨是非、誠實守信的好孩子。3、送回灰雀以后,“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表明他仍在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
本課要掌握的詞語: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歡快、面包渣、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十五
今天我們上金筆作文課時,老師從包里掏出一個礦泉水瓶子,里面裝著幾片菜葉,仔細一看,還有一個活蹦亂跳的小螞蚱。我仔細地觀察起來。
它長著細細長長的身體,全身穿著綠色的衣服。它的頭像三角形,尖尖的。頭的最上面長著一雙又尖又細的觸角。它的眼睛像小米粒一樣,嘴巴長在頭的最下面,又寬又大。長長的翅膀緊緊地貼在身上。它有六條腿,每條腿上都長著像小鉤子似的腳,鉤住葉子上掉不下來。它前面的四條腿又細又短,后面的兩條腿又粗又長,使勁一蹬就蹦得很高很遠。如果參加跳遠比賽一定能得第一。
這真是一只可愛的小螞蚱。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四單元觀察蟑螂(匯總16篇)篇十六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的筆算。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能力點: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德育點:
1、結合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培養學生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的筆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圖片、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數統計圖,觀察圖,問:北京贏了?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北京比多倫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學生列式,可以用筆算加法解決。
學生計算。問: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b、可以像加法一樣筆算。
該怎樣列豎式呢?小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認為筆算減法應該注意什么?
三、拓展運用:
1、解決剛才沒有解決完的問題。
2、完成19頁“做一做”第1題。小組內交流算法。
4、樹上有35個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還剩12個,小猴摘了幾個?
5、猜一猜。
9465890。
-4-25-1-70。
0720。
開放題:五一節,建強量販店慶促銷,每件玩具優惠6元,幾種玩具的價錢如下:
25元30元18元。
根據上述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8~19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實際情況中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2、使學生理解筆算減法的算理,并能正確筆算。
能力點:
1、培養學生操作、實踐、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新知,通過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德育點:
培養學生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的學習習慣和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個位不夠減怎么辦。會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生發言,選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讓學解決。
二、自主探究:
1、學生列式。該怎樣計算呢?從哪一位減起?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拿出小棒擺一擺。
學情預測:
(1)先拿出1捆拆開,從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開,去掉8根。
(3)先拿出2捆,再從2捆中拿出2根。
(4)先拿1捆拆開與2根合在一起,再從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你發現了什么?(要拆開1捆)從幾里拿走了8?
2、你能試著列豎式嗎?
你認為個位不夠減時怎么辦?十位還剩幾?
教師教寫豎式的方法,說明退位點的用途,不要忘了減去退位的1。
4、你認為筆算兩位數減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減。
問:從十位減起方便嗎?
三、拓展運用:
1、你自己出兩道今天學的這樣的題。自己解決,小組內互相交換檢查。
2、做練習三第7題。
3、數學門診:
47806490。
29393187。
4、螞蟻傳遞信息。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21~22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的、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
2、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點: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實踐的能力。
德育點:
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的、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小雞一起在吃米,他們找不到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媽媽嗎?
母雞851943。
二、自主探究:
1、小雞和雞媽媽要回家了,請你幫他們把路鋪好。
45-9()-9()-9()。
2、在圓圈里填上“”、“”和“=”。
4、小紅拿50元買了一把雨傘,阿姨找了38元給他,一把傘多少錢?
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媽媽用去了15根,盒里還剩多少根?
三、拓展運用,開放練習:
小明小華小方小蘭。
跳的個數34414539。
看上表,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選擇兩個問題列式算一算。
教學后記: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2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會分析“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
能力點:
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
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結合教材培養學生講衛生的習慣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會分析“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主體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自從“非典”過去之后,我油區掀起了“改陋習,講衛生”的熱潮。我校也進行了校園衛生大評比,看,全校衛生評比表已經貼出來了。
評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據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紅旗?
二、自主探究: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該怎樣列式?為什么用減法?借助小棒擺一擺。
2、你能說出別的班得多少面紅旗嗎?
小組合作,利用圖中的信息,提出問題,進行解決。
(1)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得16面。
(2)三(1)班比二(2)班多1面,二(2)班得13面。
(3)四(1)班比三(1)班多2面,三(1)班得14面。
(4)四(1)班比二(2)班多3面,二(2)班得13面。
(5)三(2)班比二(1)班少1面,二(1)班得16面。…。
學生交流,說一說為什么。
3、從評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個班得的多,哪個班得的少,……)。
三、拓展運用:
1、做“做一做”。
你從圖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學生自己解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1)買一個足球和一個籃球現在要多少錢?
(2)足球比排球貴多少元?……。
請同學們列式計算。
2、課本24頁第2題,獨立完成。
3、小明今年9歲,爸爸比他大28歲,爸爸今年幾歲?
4、生活中你還遇到那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數學知識解答?
教學后記: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24~2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會分析“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會比較分析同類應用題。
2、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能力點: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
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今天我收集了我們班課外活動的資料,這里有許多數學問題,看誰能解決。
二、基本練習:
1、跳繩的有27人,踢毽的人數比跳繩的多9人,踢毽的有多少人?
2、小華和小陽在做手工,小陽做了38個,小華比小陽少做9個。小華做了幾個?
4、小南和小嬌踢毽子,小南踢了34個,小嬌比她多踢12個。
5、,看書的比畫畫的少5人,看書的有多少人?
三、拓展運用:
2、靜靜、欣欣、帆凡在跳繩,靜靜跳了36下,欣欣比靜靜多跳7下,帆凡比靜靜少跳9下。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再列式計算。
3、完成教材25頁第5、6、7題。
第5題,可提出的問題很多,讓學生廣泛的提出問題,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學生自由選擇問題列式計算。
第7題,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明確題目要求并獨立解答。讓學生用平時實際算錢的經驗得出答案。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