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為了更好地組織和安排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制定的一項具體規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一
1、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的內容,能講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不亂扔瓜皮果殼,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以及生活衛生習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中班語言優秀教案《瓜瓜吃瓜》。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二
2、有一只蛤蟆也想種瓜,我們來看看蛤蟆種瓜的故事。
3、出示掛圖,請幼兒說說圖中看到了什么。
4、讓幼兒猜測蛤蟆會對種子說什么,并學說蛤蟆想說的話。
三、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傾聽。
1、結合掛圖,講述故事。
2、蛤蟆見種子還沒長出來,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3、青蛙告訴蛤蟆,種子怎樣才會長出來?(幼兒一起學說青蛙的話)。
4、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什么?它是怎么說的?
5、老師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可參與講述。
四、討論。
1、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2、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五、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播放故事《蛤蟆種瓜》的錄音磁帶,供幼兒欣賞。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三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種子能發芽的句子。
2.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ppt。
一、引發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
1.出示西瓜圖片,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這是一只怎樣的西瓜?你知道這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哪來的嗎?西瓜其實是種出來的`,那會是誰種出來的呢?原來是青蛙種的。
2.師:一天蛤蟆看見了青蛙種得這么多又大又圓的西瓜,他會怎么想呢?
3.出示蛤蟆的想法,師:蛤蟆是怎么說的呀?我們也來說一說。
4.師:那蛤蟆會不會去種瓜呢?我們往下看。
二、幼兒觀察圖片,了解故事內容。
1.出示場景二:蛤蟆在勞動,師:蛤蟆有沒有種瓜?他是怎么種的啊?蛤蟆趴在地上好象在對種子說什么呢?我們來聽一聽蛤蟆是怎么說的。
3.引導幼兒了解種子發芽的條件:種子睡在地里,陽光照著它們,小雨澆著它們,才會長出來。并學說這段話,可以邊說邊做動作。
4.師:蛤蟆有沒有聽青蛙的話?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5.出示場景蛤蟆在夜晚做的事,師:你們看見在蛤蟆在做什么啊?
三、討論。
1.師: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2.師: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覺得本節課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充分的提高了幼兒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校生領悟一個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的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小百科:蛤蟆也叫蟾蜍。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四
1。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1。掛圖。
2。故事磁帶。
3。西瓜(哈密瓜、甜瓜)一只。
1。傾聽故事。
——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請幼兒說出名稱,激發幼兒的興趣。
——有一只蛤蟆也想種瓜,我們來聽聽蛤蟆種瓜的故事。
2。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傾聽。
——結合掛圖,講述故事第二遍。
——蛤蟆見種子沒有長出來,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青蛙告訴蛤蟆,種子怎樣才會長出來?
——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么?它是怎么說的?
3。討論。
——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1。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笑聲中領悟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2。在日常活動或區域活動中播放故事《蛤蟆種瓜》的錄音磁帶,供幼兒欣賞。
蛤蟆看見青蛙在種瓜,他也要種瓜。他剛把種子種在地里,就對種子喊:“種子,種子,快快長出來吧!”過了一會兒,種子沒有長出來。蛤蟆又趴在地上大聲喊:“種子聽見了沒有,現在就長出來!”種子沒有長出來。青蛙跑過來,對蛤蟆說:“你那么大聲地喊,會嚇壞種子的。種子睡在地里,陽光照著它們,小雨澆著它們,慢慢就會長出來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著急了。他說:“種子大概怕黑吧,我給你們講故事、唱歌。”蛤蟆點上蠟燭,給種子講了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蛤蟆講一會兒,看一看;唱一會兒,看一看。種子一直沒有長出來。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著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來,快來看你種的瓜。”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長出了許多青青的小苗。青蛙說:“青青的小苗會慢慢長大,以后會結出許多許多瓜。”蛤蟆打了個呵欠,說:“種瓜真不容易啊!”
我覺得本節課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充分的提高了幼兒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校生領悟一個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的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五
故事《蛤蟆種瓜》,為我們描繪了一只天真可愛、心急滑稽的蛤蟆,它盼望著種子早日發芽,結成一個大西瓜。語言生動,富有童趣,如:“種子,種子,快快長出來吧!”、“種子聽見了沒有,現在就長出來吧!”這非常貼近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所以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畫面內容具體形象,適合孩子觀察和表達。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六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組織任何一個繪本活動時,要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也就是說,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以利于達到預期的目標,促進孩子的發展。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孩子直覺行動思維占優勢的特點,采用邊講邊猜的方法,讓幼兒在傾聽、學說對話中,大膽猜測故事的發展情節。再是采用角色扮演法,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理解、表現西瓜的成長過程,孩子們扮演一顆顆瓜種,我則扮演太陽和雨滴,在我的.語言提示下,孩子模仿種子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的動作,他們學得非常投入,覺得自己就是一顆顆瓜種,師幼互動更加積極融合。
當然,一個成功的繪本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的認真解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靈活組織過程,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地反思教學實踐,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閱讀、理解、思考和表達,讓幼兒在閱讀中體驗快樂,在閱讀中收獲成長。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七
1.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
1.掛圖。
2.故事磁帶。
3.西瓜(哈密瓜、甜瓜)一只。
1.傾聽故事。
——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請幼兒說出名稱,激發幼兒的興趣。
——有一只蛤蟆也想種瓜,我們來聽聽蛤蟆種瓜的故事。
2.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傾聽。
——結合掛圖,講述故事第二遍。
——蛤蟆見種子沒有長出來,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青蛙告訴蛤蟆,種子怎樣才會長出來?
——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么?它是怎么說的?
3.討論。
——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1.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笑聲中領悟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2.在日常活動或區域活動中播放故事《蛤蟆種瓜》的錄音磁帶,供幼兒欣賞。
蛤蟆看見青蛙在種瓜,他也要種瓜。他剛把種子種在地里,就對種子喊:“種子,種子,快快長出來吧!”
過了一會兒,種子沒有長出來。蛤蟆又趴在地上大聲喊:“種子聽見了沒有,現在就長出來!”種子沒有長出來。
青蛙跑過來,對蛤蟆說:“你那么大聲地喊,會嚇壞種子的。種子睡在地里,陽光照著它們,小雨澆著它們,慢慢就會長出來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著急了。他說:“種子大概怕黑吧,我給你們講故事、唱歌。”蛤蟆點上蠟燭,給種子講了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
蛤蟆講一會兒,看一看;唱一會兒,看一看。種子一直沒有長出來。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著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來,快來看你種的瓜。”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長出了許多青青的小苗。
青蛙說:“青青的小苗會慢慢長大,以后會結出許多許多瓜。”蛤蟆打了個呵欠,說:“種瓜真不容易啊!”
(根據馬麗編譯的同名故事改編)。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八
(1)好吃的水果。
(2)時間:11、15執教者:
1.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知道種瓜是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活動反思:
1.掛圖第八號,故事磁帶。2.西瓜一只。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1、出示西瓜,你認識它嗎?它叫什么名字,長在哪里?
二、1.欣賞圖片,理解故事。
2、有一只蛤蟆也想種瓜,我們來看看蛤蟆種瓜的故事。
3、出示掛圖,請幼兒說說圖中看到了什么。
4、讓幼兒猜測蛤蟆會對種子說什么,并學說蛤蟆想說的話。
三、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傾聽。
1、結合掛圖,講述故事。
2、蛤蟆見種子還沒長出來,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3、青蛙告訴蛤蟆,種子怎樣才會長出來?(幼兒一起學說青蛙的話)。
4、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什么?它是怎么說的?
5、老師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可參與講述。
四、討論。
1、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2、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五、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播放故事《蛤蟆種瓜》的錄音磁帶,供幼兒欣賞。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九
1、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
1、掛圖。
2、故事磁帶。
3、西瓜(哈密瓜、甜瓜)一只。
1、傾聽故事。
――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請幼兒說出名稱,激發幼兒的興趣。
――有一只蛤蟆也想種瓜,我們來聽聽蛤蟆種瓜的故事。
2、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傾聽。
――結合掛圖,講述故事第二遍。
――蛤蟆見種子沒有長出來,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青蛙告訴蛤蟆,種子怎樣才會長出來?
――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么?它是怎么說的?
3、討論。
――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附:蛤蟆種瓜蛤蟆看見青蛙在種瓜,他也要種瓜。他剛把種子種在地里,就對種子喊:“種子,種子,快快長出來吧!”
過了一會兒,種子沒有長出來。蛤蟆又趴在地上大聲喊:“種子聽見了沒有,現在就長出來!”種子沒有長出來。
青蛙跑過來,對蛤蟆說:“你那么大聲地喊,會嚇壞種子的。種子睡在地里,陽光照著它們,小雨澆著它們,慢慢就會長出來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著急了。他說:“種子大概怕黑吧,我給你們講故事、唱歌。”蛤蟆點上蠟燭,給種子講了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
蛤蟆講一會兒,看一看;唱一會兒,看一看。種子一直沒有長出來。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著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來,快來看你種的瓜。”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長出了許多青青的小苗。
青蛙說:“青青的小苗會慢慢長大,以后會結出許多許多瓜。”蛤蟆打了個呵欠,說:“種瓜真不容易啊!”
我覺得本節課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充分的提高了幼兒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校生領悟一個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的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十
1、逐張出示圖片,教師分段講述:從開頭……慢慢就會長出來的。
3、青蛙對蛤蟆怎么說?(幼兒一起學學青蛙的話)。
4、教師繼續講述:從到了晚上……睡了很久很久。
5、提問:晚上,蛤蟆對著種子做了什么事?(點蠟燭、講故事、唱歌)。
6、蛤蟆這樣做,種子會馬上長出來嗎?
7、教師繼續講述,從蛤蟆,蛤蟆……種瓜真不容易。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種子能發芽的句子。
2、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1、出示西瓜圖片,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這是一只怎樣的西瓜?你知道這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哪來的嗎?西瓜其實是種出來的,那會是誰種出來的呢?原來是青蛙種的`。
2、師:一天蛤蟆看見了青蛙種得這么多又大又圓的西瓜,他會怎么想呢?
3、出示蛤蟆的想法,師:蛤蟆是怎么說的呀?我們也來說一說。
4、師:那蛤蟆會不會去種瓜呢?我們往下看。
1、出示場景二:蛤蟆在勞動,師:蛤蟆有沒有種瓜?他是怎么種的啊?蛤蟆趴在地上好象在對種子說什么呢?我們來聽一聽蛤蟆是怎么說的。
3、引導幼兒了解種子發芽的條件:種子睡在地里,陽光照著它們,小雨澆著它們,才會長出來。并學說這段話,可以邊說邊做動作。
4、師:蛤蟆有沒有聽青蛙的話?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5、出示場景蛤蟆在夜晚做的事,師:你們看見在蛤蟆在做什么啊?
師: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師: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教學反思:
我覺得本節課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充分的提高了幼兒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校生領悟一個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的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十二
1、初步熟悉旋律及歌詞,用對歌的形式較清楚地學唱歌詞,唱準6 1 6 1 2之處。
2、在問答游戲活動中,學習記憶歌詞內容。
3、在學歌過程中,體驗與教師對歌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蛤蟆圖片。
1、幼兒觀察圖片,進一步感知蛤蟆的外形特征,在教師的提問引導下,對歌曲有初步的興趣。
師:小朋友,看這是誰?再仔細看看,蛤蟆長得什么樣?
師:那老師出幾個問題,看看你們能不能回答出來。
2、幼兒與教師玩問答游戲,初步學習有節奏地念歌詞。
(1)師:一只蛤蟆幾張嘴?(幼兒答:一只蛤蟆一張嘴)
師:接下來我會提什么問題?
幼兒猜測問題。
師:幾只眼睛幾條腿?(幼兒答:兩只眼睛四條腿)
還會有什么問題呢?
幼兒繼續猜測。
師:蛤蟆怎樣跳下水呀,蛤蟆跳下水叫的啥,蛤蟆跳下水叫的啥?
教師揭示歌詞: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跳下水叫爸爸,蛤蟆跳下水叫媽媽。
(2)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學習有節奏的念歌詞: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跳下水叫爸爸,蛤蟆跳下水叫媽媽。(教師完整的提問,幼兒完整的回答)
(3)在教師的提問引導下,明確蛤蟆叫聲處的歌詞及節奏。
師:蛤蟆是怎樣叫的呢?呱呱,咕兒呱。
幼兒有節奏地念蛤蟆叫聲:呱呱,咕兒呱。
(4)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問答游戲。
3、完整地演唱歌曲讓幼兒欣賞。教師先完整地演唱第一段,再完整地演唱第二段。
教師唱到“蛤蟆跳下水”的地方與幼兒互動,讓幼兒跳進手做成的水里。
4、幼兒用對歌的形式學唱歌曲。
(1)、唱著問,幼兒唱著答,練習對歌。
(2)、師生跟隨琴聲,練習問答式對歌。
5、幼兒分組隨琴聲練習對歌。
幼兒兩兩商量,一問一答。
6、與客人老師進行互動。
幼兒問,老師們回答。
活動中為了達到第一個目標:唱準6 1 6 1 2之處。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與幼兒一起玩青蛙跳水的游戲。請每個幼兒用手指來做蛤蟆跳水的動作,我的手做湖面,與幼兒互動,幼兒一個個的跳的同時,我在唱著“蛤蟆跳下水”的樂句。幫助幼兒在游戲中保持傾聽的興趣。因此幼兒在演唱過程中,基本上都能唱準這一樂句。由于幼兒在平時習慣了用一些簡單的語句回答問題,因此幼兒在回答第一句時“一只蛤蟆幾張嘴”時總是會忘記“一只蛤蟆一張嘴”中的“一只蛤蟆”而用“一張嘴”來代替,在歌曲中間部分的3、4兩句樂句后面和前面部分都是“蛤蟆跳下水”,幼兒又只唱一句,這是我預先沒有猜測到的。如果在這里我的提示性動作能夠明確些,能夠幫助幼兒比較完整地演唱歌曲了。
當我請許恩琦上來和我一起對唱時,他在第4樂句停頓了一下,而劉宇軒馬上用太好的口氣幫助其糾正,第二次當我請劉宇軒來演唱時,他同樣也范了相同的錯誤,而同伴沒有糾正他而是耐心地等待他想出正確的歌詞。我抓住時機讓他體會這種感受。本次活動也因此升華了教育的價值。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十三
蛤蟆種瓜”是一個小班的語言活動,是關于有一只蛤蟆想自己種瓜的故事。
綱要中指出:在語言活動中要讓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建構者,我們就應該為幼兒創設敢說、愿說、會說的語言環境和交流與表達的機會。今天的語言活動中,由于我事先準備好了哈密瓜等教具,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很好的促進了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良好的傾聽能力,也同時讓小朋友們知道了種瓜的不容易及要愛護糧食等多方面的知識促進。
自評:我覺得本節課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充分的提高了幼兒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校生領悟一個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的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小結:節約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幼兒通過本次活動認識到了種瓜的辛苦,希望孩子們以后不浪費,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種食物。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十四
《蛤-蟆種瓜》是一節語言活動,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笑聲中領悟道理:種瓜不是容易的事。從這個活動中可以看出,在我們的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去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這對于孩子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師可用簡練、指示性的語言引導幼兒仔細地觀察畫面內容,大膽地表達想法。如:晚上,種子還是沒有出來,蛤-蟆著急了,它在為種子做什么呢?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蛤-蟆對著種子哇哇大叫,種子會出來嗎?為什么?幫助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地猜測和想象。
《綱要》在語言領域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中,幼兒的心情自然是舒暢愉悅,活動氛圍也顯得輕松自在。在《蛤-蟆種瓜》這個活動中,我用詼諧輕松的語調、幽默夸張的動作,引領幼兒邁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天真可愛的蛤-蟆想出多種辦法讓種子快快發芽,如大聲喊、唱歌、講故事、點蠟燭,在癡癡等待中,竟迷迷糊糊地睡了個長覺,一覺醒來,青青的小苗已破土而出。幼兒在聽聽講講中,覺得故事越來越有趣,越來越好玩,從而吸引他們一直看下去,聽下去。
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孩子直覺行動思維占優勢的特點,采用邊講邊猜的方法,讓幼兒在傾聽、學說對話中,大膽猜測故事的發展情節。再是采用角色扮演法,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理解、表現西瓜的成長過程,孩子們扮演一顆顆瓜種,我則扮演太陽和雨滴,在我的語言提示下,孩子模仿種子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的動作,他們學得非常投入,覺得自己就是一顆顆瓜種,師幼互動更加積極融合。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十五
1、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錄音。
2、西瓜(哈密瓜、甜瓜)一只。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
1、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請幼兒說出名稱,激發幼兒的興趣。
2、有一只蛤蟆也想種瓜,我們來聽聽蛤蟆種瓜的故事。
二、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傾聽。
1.結合掛圖,講述故事第二遍。
2.蛤蟆見種子沒有長出來,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3.青蛙告訴蛤蟆,種子怎樣才會長出來?
4.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么?它是怎么說的?
三、討論。
1.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2.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蛤蟆看見青蛙在種瓜,他也要種瓜。他剛把種子種在地里,就對種子喊:“種子,種子,快快長出來吧!”
過了一會兒,種子沒有長出來。蛤蟆又趴在地上大聲喊:“種子聽見了沒有,現在就長出來!”種子沒有長出來。青蛙跑過來,對蛤蟆說:“你那么大聲地喊,會嚇壞種子的。種子睡在地里,陽光照著它們,小雨澆著它們,慢慢就會長出來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著急了。他說:“種子大概怕黑吧,我給你們講故事、唱歌。”蛤蟆點上蠟燭,給種子講了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
蛤蟆講一會兒,看一看;唱一會兒,看一看。種子一直沒有長出來。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著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來,快來看你種的瓜。”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長出了許多青青的小苗。
青蛙說:“青青的小苗會慢慢長大,以后會結出許多許多瓜。”蛤蟆打了個呵欠,說:“種瓜真不容易啊!”(根據馬麗編譯的同名故事改編)。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十六
1.愿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
準備。
1.掛圖。
2.故事磁帶。
3.西瓜(哈密瓜、甜瓜)一只。
過程。
1.傾聽故事。
——出示西瓜(哈密瓜、甜瓜),請幼兒說出名稱,激發幼兒的興趣。
——有一只蛤蟆也想種瓜,我們來聽聽蛤蟆種瓜的故事。
2.播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傾聽。
——結合掛圖,講述故事第二遍。
——蛤蟆見種子沒有長出來,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青蛙告訴蛤蟆,種子怎樣才會長出來?
——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么?它是怎么說的?
3.討論。
——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嗎?
——為什么蛤蟆會說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建議。
1.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笑聲中領悟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2.在日常活動或區域活動中播放故事《蛤蟆種瓜》的錄音磁帶,供幼兒欣賞。
蛤蟆看見青蛙在種瓜,他也要種瓜。他剛把種子種在地里,就對種子喊:“種子,種子,快快長出來吧!”
過了一會兒,種子沒有長出來。蛤蟆又趴在地上大聲喊:“種子聽見了沒有,現在就長出來!”種子沒有長出來。
青蛙跑過來,對蛤蟆說:“你那么大聲地喊,會嚇壞種子的。種子睡在地里,陽光照著它們,小雨澆著它們,慢慢就會長出來了。”
到了晚上,蛤蟆又著急了。他說:“種子大概怕黑吧,我給你們講故事、唱歌。”蛤蟆點上蠟燭,給種子講了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唱了好多好多的歌。
蛤蟆講一會兒,看一看;唱一會兒,看一看。種子一直沒有長出來。蛤蟆累了,倒在地上“呼呼”睡著了,睡了很久很久。
“蛤蟆,蛤蟆,快起來,快來看你種的瓜。”青蛙叫醒了蛤蟆。蛤蟆往地上一瞧,哇,長出了許多青青的小苗。
青蛙說:“青青的小苗會慢慢長大,以后會結出許多許多瓜。”蛤蟆打了個呵欠,說:“種瓜真不容易啊!”
(根據馬麗編譯的同名故事改編)。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十七
3.教育小朋友要從小愛護小動物.
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夠會表演.
讓幼兒掌握歌曲的內容及其旋律。
環境布置(池塘),青蛙頭飾,錄音機,磁帶,課件.
1謎語引出-主題"青蛙"。
2聽音樂做模仿動作,進入活動室.
1問話方式.
2欣賞、示范、表演、比賽.
3欣賞青蛙的演變過程.
4觀看青蛙怎樣捉蟲從而進行品德教育.
幼兒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盡情的玩耍、捉蟲等,自然結束本節課.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十八
數蛤蟆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童謠,它選取了生活中一種常見動物,表現了它們可愛的形象,襯詞的運用也很有特色,不僅增添了民歌風味,而且使兒歌結構更加完整。通過學習《數蛤蟆》讓幼兒體會民間童謠的特點。
1、引導幼兒學習童謠,理解童謠內容并學習創編童謠。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編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道青蛙是益蟲,教育幼兒從小愛護青蛙。
視頻玩具蛤蟆蛤蟆的叫聲歌曲《數蛤蟆》
一、放錄音,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幼兒:聽一聽是誰在叫?
二、放視頻,請幼兒欣賞。
1、提問幼兒:圖上有什么?它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本領?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
2、教師小結:青蛙還有一個名字叫蛤蟆,蛤蟆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會捉害蟲幫助我們保護莊稼,我們要愛護它,別傷害它。
三、引導幼兒學習童謠。
1、出示一只蛤蟆,請幼兒說說蛤蟆的特征。
(1)提問幼兒:一只蛤蟆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完整說第一段童謠。
2、出示第二只蛤蟆。
(1)教師提問幼兒:現在是幾只蛤蟆?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撲通幾聲跳下水?
(2)引導幼兒完整說第二段童謠。
3、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誦讀整首童謠。
四、引導幼兒創編童謠。
2、引導幼兒把創編好的童謠連起來朗誦一遍。
3、引導幼兒給童謠取名字。
五、復習童謠。
1、引導幼兒復習童謠一遍,教幼兒用方言說一遍童謠。
2、小結: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蛤蟆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保護它。還學會了朗誦童謠,又有了新的本領,你們真棒。
六、結束部分:
放音樂《數蛤蟆》,師幼一起邊朗誦童謠邊表演。
附童謠:數蛤蟆
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只蛤蟆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
蛤蟆種瓜的教案(熱門19篇)篇十九
(1)通過欣賞、學唱歌曲《數蛤蟆》,引發學習興趣,準確地把握和表現歌曲的情緒與調式。
(2)通過學說童謠,學生有初步的節奏感。
(3)用輕松愉快的聲音熟練演唱童謠《數蛤蟆》,為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4)在音樂活動中能積極大方地表現自己,樂于用音樂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5)樹立環保意識、保護動物從我做起。
(1)能用輕松愉快的聲音演唱童謠《數蛤蟆》。
(2)學習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緒。
(3)連續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運用,吐字的清晰靈巧。
琴、多媒體課件、頭飾
《青蛙最偉大》放松心情,活躍氣氛。
一、組織教學
1、師生互相問好(略)
二、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我們就來猜一個小謎語吧。(出示謎語)
生:青蛙
師:青蛙有個好朋友,外形跟它很相似,你知道它是誰嗎?
生:蟾蜍(也叫癩蛤蟆)。
師:青蛙和蟾蜍統稱蛤蟆。
2、欣賞:我國民間還有許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比如:山東民歌《花蛤蟆》,你們想聽嗎?下面讓我們來聽聽吧。(播放《花蛤蟆》視頻)(歡快活潑、幽默風趣)
想參加可沒那么容易,蛤蟆們要考考咱們呢,考過了才能參加。大家愿意接受挑戰嗎?
快板:師:小朋友們仔細聽,老師有問題考考你。想一想,算一算,看誰的反映最靈敏。
一只蛤蟆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貼一只蛤蟆)(生答)
師:小朋友們很聰明,簡單的問題難不倒你。(對了)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過渡:你真棒!回答完全正確,音樂會的大門打開了,讓咱們唱著歌兒一起去參加吧。
師接唱,出示課題。
三、學唱歌曲數蛤蟆
(一)欣賞《數蛤蟆》,學習節奏。
1、師:孩子們喜歡這首歌嗎?喜歡里面的蛤蟆嗎?蛤蟆是田野里的歌唱家,它們的叫聲長短不同。
2、師用長短不同的聲音模仿蛤蟆叫。
學習:四分節奏、八分節奏、十六分節奏。
3、它們長短不同的叫聲組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歌曲中好聽的節奏(視頻出示節奏),哪位孩子來讀一讀。
節奏學會了,我們學習旋律就更簡單了,不信,咱們來試試。
(二)識譜(出示譜)
1、師唱旋律,生找相同的樂句。
2、教唱:合作唱譜二遍
3、教唱最后一句:53 53 123 21
4、用“呱”模唱
真是一群認真可愛的小蛤蟆,咱們用蛤蟆語言表揚一下自己吧。
(三)讀詞
1、教讀:全首教一遍
2、教讀:合作讀
3、教讀十六分節奏
4、襯詞
5、拍手齊讀
(四)唱詞
1、教唱:合作唱二遍
2、跟著范唱小聲齊唱
3、教唱最后一句:撲通撲通......
4、跟著范唱小聲齊唱全曲
5、分不同形式唱:合作唱—————齊唱—————指名唱
6、歌曲表達的處理:
聽老師范唱,說說跟自己唱的有什么不同。(強弱、兒話、風趣、跳躍)
7、放視頻:小聲唱———齊唱
四、創編歌詞,舞蹈。
音樂會真熱鬧呀,你們知道參加音樂會的蛤蟆有多少只嗎?我們來數一數。
1、唱著數一只、兩只、三只......許多只。
孩子們課后可以相互問答數一數,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創編舞蹈
(1)孩子們,馬上就該我們演出了,快快快...讓我們一起練一練吧。
(2)孩子們,讓我們跳上舞臺,用我們最甜的笑容,最動聽的聲音,最美的舞姿獻給觀眾吧。
演出真精彩,聽...觀眾們送來熱烈的掌聲呢!
五、德育滲透
視頻演示,師介紹:蛤蟆是捉害蟲的小能手,是我們的朋友。你們知道嗎?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蟲,一個月約20xx只。一年就可以消滅害蟲約15000只。但是,它們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當我們看到它們受傷害時,我們應該(保護它們),當我們看到它們生活的環境遭到破壞無家可歸時,我們應該(保護它們)。讓我們一起說:保護青蛙,頂呱呱。保護環境,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