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報告范文應該遵循邏輯結構,清晰表達觀點,用詞精確得體,同時還要注意語法和拼寫的正確性。祝愿大家在報告寫作的道路上取得優秀的成績和卓越的成就!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一
學號:u201115060。
班級:光電卓越工程師1101學院:光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實習地點:南五樓三樓。
實習項目:1光機電系統概論及激光打印機原理。
(講座)2計算機數據轉譯、傳輸及光柵圖像生成實習拆激光打印機。
(動手實踐)3機械傳動及打印機走帶(現場教學)4激光打印機傳感、電路與控制及電子顯像(現場教學)5激光掃描實習組裝激光打印機(動手實踐)。
實習內容:
激光打印機是由激光器、聲光調制器、高頻驅動、掃描器、同步器及光偏轉器等組成,其作用是把接口電路送來的二進制點陣信息調制在激光束上,之后掃描到感光體上。感光體與照相機構組成電子照相轉印系統,把射到感光鼓上的圖文映像轉印到打印紙上,其原理與復印機相同。激光打印機是將激光掃描技術和電子顯像技術相結合的非擊打輸出設備。它的機型不同,打印功能也有區別,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要經過:充電、曝光、顯影、轉印、消電、清潔、定影七道工序,其中有五道工序是圍繞感光鼓進行的。當把要打印的文本或圖像輸入到計算機中,通過計算機軟件對其進行預處理。然后由打印機驅動程序轉換成打印機可以識別的打印命令(打印機語言)送到高頻驅動電路,以控制激光發射器的開與關,形成點陣激光束,再經掃描轉鏡對電子顯像系統中的感光鼓進行軸向掃描曝光,縱向掃描由感光鼓的自身旋轉實現。
由激光器發射出的激光束,經反射鏡射入聲光偏轉調制器,與此同時,由計算機送來的二進制圖文點陣信息,從接口送至字形發生器,形成所需字形的二進制脈沖信息,由同步器產生的信號控制9個高頻振蕩器,再經頻率合成器及功率放大器加至聲光調制器上,對由反射鏡射入的激光束進行調制。調制后的光束射入多面轉鏡,再經廣角聚焦鏡把光束聚焦后射至光導鼓(硒鼓)表面上,使角速度掃描變成線速度掃描,完成整個掃描過程。
硒鼓表面先由充電極充電,使其獲得一定電位,之后經載有圖文映像信息的激光束的曝光,便在硒鼓的表面形成靜電潛像,經過磁刷顯影器顯影,潛像即轉變成可見的墨粉像,在經過轉印區時,在轉印電極的電場作用下,墨粉便轉印到普通紙上,最后經預熱板及高溫熱滾定影,即在紙上熔凝出文字及圖像。在打印圖文信息前,清潔輥把未轉印走的墨粉清除,消電燈把鼓上殘余電荷清除,再經清潔紙系統作徹底的清潔,即可進入新的一輪工作周期。
appwizard建立一個單文檔程序,命名為test。
intprintpointnum;。
invalidate();。
{if(i==0)。
pdc-moveto(printpoint[i]);。
else。
pdc-lineto(printpoint[i]);。
這樣就編好了一個簡單的,可以畫直線的單文檔視圖程序,并且可以打印。(由于本人上學期自學過mfc,所以在劉曉東老師講課時聽的比較順利,也成功的改編成了自己的程序)。
先觀察好整個打印機的外觀,再從外向內解刨:先拿出硒鼓,在用螺絲刀拆掉外殼,一層一層,直至拆除激光發生器和主電路板。
安裝打印機的方法類似,步驟相反即可。
1.hp1010激光打印機中有四種固定螺釘類型,分別用于:
塑料件固定,線路板固定,金屬件固定,接地固定。
拆機前要注意:把機器平放在操作臺上,拆下的螺絲和小配件要放置在工具盒中的指定位置,以免丟失。
否則很容易觸電。(本人就觸電了一次,幸好沒有造成危險)。
另外,要用棉簽和酒精把透鏡擦洗干凈。
后來我和馮其光仔細研究發現蓋前后共有三個卡槽,用尺子把這三個地方撬開,就可以很方便的卸下邊蓋。
試驗很多次后我們發現是因為底板的彈簧卡住了,拆下底板后再裝上,問題就解決了。
在張威的幫助下我們很快找到了原因:有一個控制激光掃描單元的鍵沒有按下;沒有很好地遮光。
(至此,我們這一組很順利的在第一節實習課上就完成了拆裝打印機的任務,并且打印的很清晰。不過我們沒有把外殼裝上,導致在第二次課的時候別的組的人來把這臺打印機又拆了一遍,很不幸的在裝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以下是第二次裝打印機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仔細檢查發現是因為齒輪裝反了。于是我們把右側的部分重新組裝,解決了問題。
裝好的打印機結構應該是很緊湊的,我們的打印機結構松散的原因只可能是裝的過程中很多地方螺絲沒擰緊,于是我們只好把打印機整個從新裝一遍。
說明書上稱三個燈一起亮為致命錯誤。可能是溫度傳感器壞了或者是主板壞了。我們找來另一個好的打印機,接上它的溫度傳感器,發現依舊三個燈一起亮,從而排除了溫度傳感器錯誤。后來我和馮其光用萬用電表測電壓的方法排除了電源的問題。最后我們找來一臺好的打印機做對比,發現硒鼓的頂端的三個高壓接觸點的電壓異常。可是我們沒能發現電壓異常的原因。
激光掃描實驗系統由半導體激光器,振鏡步進電機帶動的轉軸,f-theta透鏡;接口控制板及計算機系統組成。在光具座上連接好實驗裝置,在計算機上輸入好參數后啟動圖形打印。可以看到光屏上出現所想要的圖形。不過由于掃描速率不夠快,所以看到的不是連續的圖形。(注意不要讓激光直接照射眼睛!)。
實驗現象:用遮光物體擋住激光,則音頻信號無法傳輸到接收端。關閉光電調制器電源,則音頻信號無法傳輸到接收端。將偏振片旋轉90度,則音頻信號無法傳輸到接收端。說明聲音信號是通過光來傳遞的。
這門課使我在學習專業課程之前,對光電學科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光電學科是一門由光學、機械學、電子學、信息處理與控制等多學科相互滲透而產生的學科。我們不僅要會光,會電,還要對機械、計算機、控制等有足夠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應該有創造性的思維,要對新鮮事物有良好的嗅覺,就像王英老師舉的那個男生的例子一樣。通過實際分析和拆裝激光打印機,我了解到了光電工程師的知識需求,為進入專業課程學習做好了心理準備:中國畢業的工程師只有10%能夠達到在跨國企業工作的水平,我一定要達到并且超越這個水平。
課程結束后我也有一些對課程的建議,首先是打印機比較少,畢竟七個人一組的話會有相當一部分比較內向的同學缺少動手的機會,而且人多手雜,難免會弄掉一些小零件,也難免會弄壞打印機。大概四五個人一組比較好。其次是激光組件實習時動手性不夠,希望能增加一些可以動手的實驗。最后希望在動手拆完打印機后能夠再增加一節理論課,畢竟在動手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再增加一節理論課可以解決一部分共性的問題。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二
示例:
2、在光的照射下物體發射光子的現象叫光電效應。
3、現象:
(2)入射光的頻率大于金屬的極限頻率才會發生光電效應現象;
(3)在已經發生光電效應的條件下,逸出光電子的`數量跟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
(4)在已經發生光電效應的條件下,光電子最大初動能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大而增大。
4、學生看書上表格常見金屬發生光電效應的極限頻率。
5、提出問題:為什么會發生3中的現象。
二、光子說。
1、普朗克的量子說。
2、愛因斯坦的光子說。
在空間傳播的光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份的,每一份叫做光量子,簡稱光子。
三、用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現象。
先由學生閱讀課本上的解釋過程,然后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解釋。
1、逸出功。
對一般學生只需簡單介紹。
對層次較好的學生可以練習簡單計算,深入理解方程的意義。
六、作業。
探究活動。
組織:分組。
方案:分組利用光電二極管的特性制作小發明。
評價:可操作性、創新性、實用性。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三
驗證小車在斜坡滑下是前半程快還是后半程快。2鞏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三、實驗原理:v=s/t。
四、實驗器材:停表、木板、小車、刻度尺、金屬片、木塊。
五、需要測量的物理量:路程s和時間t。
六、實驗步驟:
1.將木塊的一端用木塊墊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將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通過的路程s1,用停表測量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1。
3.根據測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將金屬片移至斜面中部,重復上述過程,進行第二次測量。
5.利用s1—s2=s3,t1—t2=t3,求出v3。
6.收集數據的表格:
八、結論:小車在半程運動的速度快。(填“前”或“后”)。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四
一、實驗目的:了解壓電傳感器的測量振動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壓電式傳感器由慣性質量塊和受壓的壓電片等組成。(觀察實驗用壓電加速度計結構)工作時傳感器感受與試件相同頻率的振動,質量塊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變力作用在晶片上,由于壓電效應,壓電晶片上產生正比于運動加速度的表面電荷。
三、需用器件與單元:振動臺、壓電傳感器、檢波、移相、低通濾波器模板、壓電式傳感器實驗模板。雙蹤示波器。
四、實驗步驟:
1、壓電傳感器裝在振動臺面上。
2、將低頻振蕩器信號接入到臺面三源板振動源的激勵源插孔。
vi,低通濾波器輸出v0與示波器相連。
3、合上主控箱電源開關,調節低頻振蕩器的頻率和幅度旋鈕使振動臺振動,觀察示波器波形。
4、改變低頻振蕩器的頻率,觀察輸出波形變化。
一、實訓目的:了解光纖傳感器動態位移性能。
二、實訓儀器:光纖位移傳感器、光纖位移傳感器實驗模塊、振動源、低頻振蕩器、通信接口(含上位機軟件)。
三、相關原理:利用光纖位移傳感器的位移特性和其較高的頻率響應,用合適的測量電路即可測量振動。
四、實訓內容與操作步驟。
1、光纖位移傳感器安裝如圖所示,光纖探頭對準振動平臺的反射面,并避開振動平臺中間孔。
2、根據“光纖傳感器位移特性試驗”的結果,找出線性段的中點,通過調節安裝支架高度將光纖探頭與振動臺臺面的距離調整在線性段中點(大致目測)。
3、參考“光纖傳感器位移特性試驗”的實驗連線,vo1與低通濾波器中的vi相接,低通輸出vo接到示波器。
4、將低頻振蕩器的幅度輸出旋轉到零,低頻信號輸入到振動模塊中的低頻輸入。
5、將頻率檔選在6~10hz左右,逐步增大輸出幅度,注意不能使振動臺面碰到傳感器。保持振動幅度不變,改變振動頻率,觀察示波器波形及鋒-峰值。保持頻率振動不變,改變振動幅度,觀察示波器波形及鋒-峰值。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五
畢業實習是高等教育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全面檢驗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基本訓練的重要環節。為了保證實習報告的完成質量,有關實習報告的要求規范如下:實習報告在實習的基礎上完成,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結合實習資料,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總結。實習報告內容要求實事求是,簡明扼要,能反映出實習單位的情況及本人實習的情況、體會和感受。報告的資料必須真實可靠,有獨立的見解,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字數4000字以上。
要求內容詳實,層次清楚,側重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能的培養、鍛煉和提高,但切忌記帳式或日記式的簡單羅列。
要求條理清楚,邏輯性強,著重寫出對實習內容的總結、體會和感受,特別是自己所學的專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和今后應努力的方向。
l、實習報告一律要使用a4紙打印成文;
a)標題:宋體二號加粗;
b)正文一級標題:宋體四號加粗;
c)正文二級標題:宋體小四號加粗;
d)其余漢字均為宋體小四號;
e)正文中所有非漢字均為timesnewroman體。
下左右頁眉:頁腳:頁碼置于右下角。
附件: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六
一、實驗目的:了解壓電傳感器的測量振動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壓電式傳感器由慣性質量塊和受壓的壓電陶瓷片等組成。(觀察實驗用壓電加速度計結構)工作時傳感器感受與試件相同頻率的振動,質量塊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變力作用在壓電陶瓷片上,由于壓電效應,壓電陶瓷片上產生正比于運動加速度的表面電荷。
三、需用器件與單元:振動臺、壓電傳感器、檢波、移相、低通濾波器模板、壓電式傳感器實驗模板。雙線示波器。
四、實驗步驟:
1、壓電傳感器已裝在振動臺面上。
2、將低頻振蕩器信號接入到臺面三源板振動源的低頻輸入源插孔。
3、將壓電傳感器輸出兩端插入到壓電傳感器實驗模板兩輸入端,見圖7-1,屏蔽線接地。將壓電傳感器實驗模板電路輸出端v01(如增益不夠大則v01接入ic2,v02接入低通濾波器)接入低通濾波器輸入端vi,低通濾波器輸出v0與示波器相連。
4、合上主控箱電源開關,調節低頻振蕩器的頻率與幅度旋扭使振動臺振動,觀察示波器波形。
5、改變低頻振蕩器頻率,觀察輸出波形變化。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七
學院簡介:
光電工程學院是與光電子學研究所實行院所合一的教學科研并重型學院,擁有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工程和光電子技術科學3個本科專業,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3個碩士點,光學工程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其中,光學工程為廣東省重點學科。學院已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光電樓位于風景優美的文山湖畔,設施先進、專業化水準高。學院擁有近億元的先進教學和科研儀器設備,建立了顯微、超快診斷等10多個測試分析實驗室和真空光電子器件、半導體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等10多個專業實驗室,并先后建成“光電子器件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三個省部級實驗室。建有“光電與測試教學實驗中心”,下設“光學工程與測試”、“測控與傳感技術”、“儀器電路”和“虛擬儀器”四個教學實驗室,以及“深圳大學——歐姆龍傳感與控制聯合實驗室”和“深圳大學——大恒光電聯合實驗室”兩個校企聯合實驗室。
學院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5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4項,科研經費總額超過7000萬元,先后研制成功各種光電診斷系統、系列精密激光焊接機,并在生物醫學光子學、光學信息處理、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在讀本科生561名,碩士生115名,博士生22名,在站博士后4名。
學院師資由著名光電子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牛憨笨領銜,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34人;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者26人。
學院主頁:
咨詢電話: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光電信息工程專業:
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轉835。
咨詢郵箱:lyf1997@。
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數理基礎和專業理論基礎、一定的外語交流能力和較熟練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較強,基本掌握信息的獲取、處理、傳輸和利用技術;并有一定知識更新能力、創新能力、綜合設計能力、人文素養和團隊合作精神的身心健康的綜合型專業人才。畢業后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或攻讀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研究生。
行官”,軍事上的“戰斗力”以及法制法規中的“物化法官”,在國民經濟發展、國防建設、人民日常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也在我們最尖端、最激動人心的航空航天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本專業技術性強,適應性強,就業面廣。
主要課程:計算機系列課程、電路技術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精密機械學基礎、工程光學、控制理論與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信號分析與處理、智能儀器與測控系統、可編程邏輯控制(plc)技術及應用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大學物理實驗、金工實習、電路分析實驗、測控電子技術實驗、傳感技術實驗、工程光學實驗、自動控制實驗、計算機控制技術實驗、可編程邏輯控制(plc)實驗、虛擬儀器實驗、光學測試技術實驗、綜合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受限:色盲不予錄取。
培養目標:培養以光電信息工程為主干的光電信號獲取、傳輸、控制、處理、存儲、顯示及光電信息應用等信息光電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德、智、體、美、健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畢業生能在工農業生產、國防軍工、生物醫療、環境監測、文化娛樂、科學研究等領域的相關行業與部門從事光電信息技術與系統相關產品的設計、制造、開發、應用、研究、教學、管理、營銷等方面的工作,或攻讀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方向的碩士、博士學位。
專業方向特色: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光電信息工程已經成為現代科學技術中最卓越的學科之一。作為影響二十一世紀信息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技術,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各個方面,成為通訊、能源、存儲、顯示、工業自動化以及國防、航空航天等領域發展的重要基礎,因而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重點,也是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重點。光電信息工程將光學、電子學及計算機等技術高度結合,研究光電信息的獲取、轉換、傳輸、處理、存儲和顯示等理論與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專業的設立適應了我國高新技術發展,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及深圳市光電科技和產業的發展。
主要課程:計算機系列課程、電路技術系列課程、電磁場與電磁波、數字信號處理、工程光學、光電子技術、激光原理、光通信原理、光學信息處理、集成光電子學、光電檢測技術、光存儲原理與應用、光電顯示器件與技術、光纖傳感技術、光電成像原理與技術、顯微成像、數字圖像處理、光輻射與光度測量、光學設計及cad、光電功能材料、新光源與照明技術、太陽能原理與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大學物理實驗、電工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工程光學實驗、單片機原理與接口實驗、微機原理實驗、光通訊原理與技術實驗、激光技術與應用實驗、光電信息技術綜合實驗、金工實習、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受限:色盲、色弱者不予錄取。
的高級專業人才。
專業方向特色: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涉及當前及未來眾多新興技術領域及高新技術產業方向。本專業以產業技術為導向、研究技術為補充,并以半導體光電子技術、光電顯示技術、有機光電子技術、集成光電子技術等專業方向為重點,形成專業知識的深度;輔以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半導體光電子學及納米電子學等專業學科為視野,形成專業知識的廣度;以技術的前沿性、知識的交叉性、產業的實用性為專業特色。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直接從事于led及應用、tft-lcd、有機發光顯示(oled)、太陽能電池、光通信、集成光電子等技術和產業領域,及其相關技術及產業領域的技術和管理工作,也可攻讀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等方向的碩士、博士學位。就業分布集中在以深圳為主的珠三角、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以北京為主的環渤海地區。主要課程:計算機系列課程、電路技術系列課程、半導體器件物理、光電子器件物理、薄膜物理與技術、器件工藝原理與技術、led發光器件與技術、固體光源與照明技術、光電顯示器件與技術、液晶顯示(lcd)原理與技術、薄膜晶體管(tft)原理與技術、有機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有機電致發光顯示(oled)原理與技術、太陽能電池器件、集成光電子器件與技術、激光原理與技術、材料科學基礎、半導體光電子學、納米電子學、光通信原理,以及電路分析、數字與模擬電子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大學物理實驗、電工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工程光學基礎實驗、半導體器件物理實驗、光電子器件物理實驗、器件工藝原理與技術實驗、薄膜物理與技術實驗、led發光器件與技術實驗、光電顯示器件與技術實驗、有機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實驗、集成光電子器件與技術實驗、金工實習、畢業設計、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等。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受限:色盲、色弱者不予錄取。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八
這次能有機會來本公司工作實習,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只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對于一些平常理論的東西,有了感性的認識,感覺到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在實習期間的一些總結以及心得體會。
首先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
以前,在學校里學知識的時候總是有老師往我們的頭腦里灌知識,自己根本沒有那么強烈的求知欲,大多是逼著去學的。然而到這里實習,確使我的感觸很大,自己的知識太貧乏了,工廠里那種緊張的工作氣氛特別在無形中給我營造了一個自己求知的欲望。
其次,第一次親身感受了所學知識與實際的應用。
光學鍍膜真實生產的一個過程和所生產的東西在當今社會的一個運用,各種鍍膜設備的操作讓我們大開眼界,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通過這次生產實習,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彌補以前單一理論教學的不足,為后續專業課學習打好基礎.第二,在實習中,我深深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并勇于展現自我。
自從來到這里,我為人處事的方法有所改變,最明顯的是我轉化了做事的方法,原來是學完了再干,現在是邊干邊學。
第三,在實習中為我提供了與眾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機會.
讓我從傳統的被動授學轉變為主動求學,從死記硬背的模式中脫離出來,轉變為在實踐中學習,增強了領悟、創新和推斷的能力。掌握自學的方法,使學習、生活都能有成熟的思考。這些方法的提高是我終身受益的。我認為這次的實習機會是難得的,讓我真正懂得了工作和學習的基本規律.我意識到,該把學生時代的野性收斂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然公司沒有老套的束縛,它有不可違反的規定。我就該嚴于律已。這樣不僅可以遵守工廠的規矩,對我們自己更有好處。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九
2.儀器設備。
本試驗用的所有玻璃器皿,用之前用溫熱硝酸充分洗滌,再用水仔細沖洗。裝置:使用告示第2添加劑b部分,一般試驗方法款項中砷試驗方法的裝置a。
3.試劑。
使用附錄2所列試劑等項。
4.試驗溶液的制備。
稱取20。0g樣品,放人500ml分解瓶中,加入30ml硝酸和20ml水,充分混合后,溫和加熱,激烈反應停止后放冷,接著加入10ml硫酸,再加熱,不時添加少量硝酸,使內容物的顏色不變深。加熱至產生硫酸白煙,內容物呈淡黃色或無色時,則分解完全。按以上操作分解時間過長,再加入1ml高氯酸,加熱分解,繼續加熱至除去殘留的高氯酸。冷后的分解液中加入25ml飽和草酸胺溶液和75ml水,繼續加熱至產生硫酸白煙為止。冷后,加水至100ml,此為試驗溶液。
5.操作方法。
取5ml(酸橙的外果皮、日本梨和蘋果為1ml)4.所得試驗溶液于發生瓶a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劑,用氨水中和,加入5ml鹽酸(1→2)、5ml碘化鉀溶液和5ml酸性氯化亞錫溶液,放置10分鐘后。加水至40ml,加入2g無砷鋅粒,立即將帶玻璃管b、c、d的橡皮塞e裝在發生瓶a上。將發生瓶a的瓶頸以下放人25°的水中,放置1小時,接著,取出溴化汞試紙,按照6的標準顯色試紙,目測比色,求出as2o3含量。
6.標準顯色試紙的制作。
在數個發生瓶a中,分別加入0。20,0。50,0。70,1。00,1。20,1。50和2。00ml砷標準溶液,加入中和4.試驗溶液的制備所得的試驗溶液所需要的等量氨水,以甲基橙作指示劑,硫酸(1→3)中和,按照與5。操作方法相同操作所得的溴化汞試紙作為標準顯色試紙。
7.定量限。
(無記載)。
8.注意事項。
適用告示第2添加劑b部分一般試驗方法款項中砷試驗方法中的注意事項。
9.參考文獻。
無
10.類型。
a
為0。02mg/kg及pixe為0。01mg/kg。hg-afs由于操作簡便、靈敏度高,首次被列為新國標gb/t5009—總砷測定的第一法,而銀鹽法作為第二法。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十
光電效應是指當一束光照射到金屬表面時,金屬表面就會發生一些奇妙的現象,即電子從金屬表面被彈出,這種效應物理學家們稱之為光電效應。這項實驗是早期量子物理研究的開始,是發現電子波動性的一項重要實驗。在進行這項實驗的時候,我對光電效應的原理和實驗過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收獲頗豐。
第二段:實驗過程。
實驗開始前,我們先將紫外線燈和電池接好,然后將金屬板放入實驗臺中,將照度計以及波長計旋轉到所需的位置上,接著我們點亮紫外線燈,記錄下當前的密度,然后將金屬板移動到不同的位置,不斷地重復實驗,最后得到一組精確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用來求解氣體對紫外線的透過性。
第三段:實驗現象。
在實驗中,我們觀察到,只有當紫外線的頻率大于某個特定的臨界值時,光才能夠將電子從金屬表面彈出。這個臨界值叫做“光電效應閾值”。我們還觀察到,無論是光的強度還是金屬的材料,光電效應閾值都是不變的。另外,通過實驗,我們還可以得到電子從金屬表面彈出的最大電子能量,這也是光電效應的重要參數之一。
第四段:實驗結果。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發現紫外線的頻率越高,光電效應閾值就越高,電子從金屬表面彈出的能量也就越大。這種關系可以用普朗克-愛因斯坦方程來解釋,即能量等于光的頻率乘以一個常數。通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發現光電效應的實驗結果是與量子論相符合的。
第五段:體會收獲。
通過本次實驗,我對光電效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實驗中我們不僅掌握了一系列實驗技能,還學習了很多光電效應的知識。通過實驗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我對光電效應的量子理論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我認識到光電效應不僅是一項重要實驗,更是科學研究和發展的重要開端,也是量子力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總而言之,本次實驗使我對光電效應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時也讓我對科學研究充滿了更濃郁的興趣。只有認真學習科學知識,不斷實踐和探索,才能在科學研究和探索領域里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十一
二、實驗目的:。
4、學習用對稱交換測量法(異號法)消除負效應產生的系統誤差。
四、實驗原理:。
霍爾效應從本質上講是運動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受洛侖茲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轉。當帶電粒子(電子或空穴)被約束在固體材料中,這種偏轉就導致在垂直于電流和磁場的方向上產生正負電荷的聚積,從而形成附加的橫向電場。對于圖1所示。
半導體樣品,若在x方向通以電流,在z方向加磁場,則在y方向即樣品a、a′電極兩側就開始聚積異號電荷而產生相應的電場,電場的指向取決于樣品的導電類型。顯然,當載流子所受的橫向電場力時電荷不斷聚積,電場不斷加強,直到樣品兩側電荷的積累就達到平衡,即樣品a、a′間形成了穩定的電勢差(霍爾電壓)。
設為霍爾電場,是載流子在電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樣品的寬度為,厚度為,載流子濃度為,則有:。
因為,,又根據,則。
其中稱為霍爾系數,是反映材料霍爾效應強弱的重要參數。只要測出、以及知道和,可按下式計算:。
為霍爾元件靈敏度。根據rh可進一步確定以下參數。
(1)由的符號(霍爾電壓的正負)判斷樣品的導電類型。判別的方法是按圖1所示的和的方向(即測量中的+,+),若測得的0(即a′的電位低于a的電位),則樣品屬n型,反之為p型。
(2)由求載流子濃度,即。應該指出,這個關系式是假定所有載流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嚴格一點,考慮載流子的速度統計分布,需引入的修正因子(可參閱黃昆、謝希德著《半導體物理學》)。
(3)結合電導率的測量,求載流子的遷移率。電導率與載流子濃度以及遷移率之間有如下關系:。
上述推導是從理想情況出發的,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產生上述霍爾效應的同時還伴隨產生四種副效應,使的測量產生系統誤差,如圖2所示。
(1)厄廷好森效應引起的電勢差。由于電子實際上并非以同一速度v沿y軸負向運動,速度大的電子回轉半徑大,能較快地到達接點3的側面,從而導致3側面較4側面集中較多能量高的電子,結果3、4側面出現溫差,產生溫差電動勢。可以證明。的正負與和的方向有關。
(2)能斯特效應引起的電勢差。焊點1、2間接觸電阻可能不同,通電發熱程度不同,故1、2兩點間溫度可能不同,于是引起熱擴散電流。與霍爾效應類似,該熱擴散電流也會在3、4點間形成電勢差。若只考慮接觸電阻的差異,則的方向僅與磁場的方向有關。
(3)里紀-勒杜克效應產生的電勢差。上述熱擴散電流的載流子由于速度不同,根據厄廷好森效應同樣的理由,又會在3、4點間形成溫差電動勢。的正負僅與的方向有關,而與的方向無關。
(4)不等電勢效應引起的電勢差。由于制造上的困難及材料的不均勻性,3、4兩點實際上不可能在同一等勢面上,只要有電流沿x方向流過,即使沒有磁場,3、4兩點間也會出現電勢差。的正負只與電流的方向有關,而與的方向無關。
綜上所述,在確定的磁場和電流下,實際測出的電壓是霍爾效應電壓與副效應產生的附加電壓的代數和。可以通過對稱測量方法,即改變和磁場的方向加以消除和減小副效應的影響。在規定了電流和磁場正、反方向后,可以測量出由下列四組不同方向的和組合的電壓。即:。
:
:
:
:
然后求,,,的代數平均值得:。
3、直螺線管中的磁場分布。
1、以上分析可知,將通電的霍爾元件放置在磁場中,已知霍爾元件靈敏度,測量出和,就可以計算出所處磁場的磁感應強度。
2、直螺旋管離中點處的軸向磁感應強度理論公式:。
式中,是磁介質的磁導率,為螺旋管的匝數,為通過螺旋管的電流,為螺旋管的長度,是螺旋管的內徑,為離螺旋管中點的距離。
x=0時,螺旋管中點的磁感應強度。
測量霍爾元件的、關系;。
1、將測試儀的“調節”和“調節”旋鈕均置零位(即逆時針旋到底),極性開關選擇置“0”。
2、接通電源,電流表顯示“0.000”。有時,調節電位器或調節電位器起點不為零,將出現電流表指示末位數不為零,亦屬正常。電壓表顯示“0.0000”。
3、測定關系。取=900ma,保持不變;霍爾元件置于螺旋管中點(二維移動尺水平方向14.00cm處與讀數零點對齊)。順時針轉動“調節”旋鈕,依次取值為1.00,2.00,…,10.00ma,將和極性開關選擇置“+”和“-”改變與的極性,記錄相應的電壓表讀數值,填入數據記錄表1。
4、以為橫坐標,為縱坐標作圖,并對曲線作定性討論。
5、測定關系。取=10ma,保持不變;霍爾元件置于螺旋管中點(二維移動尺水平方向14.00cm處與讀數零點對齊)。順時針轉動“調節”旋鈕,依次取值為0,100,200,…,900ma,將和極性開關擇置“+”和“-”改變與的極性,記錄相應的電壓表讀數值,填入數據記錄表2。
6、以為橫坐標,為縱坐標作圖,并對曲線作定性討論。
測量長直螺旋管軸向磁感應強度。
1、取=10ma,=900ma。
2、移動水平調節螺釘,使霍爾元件在直螺線管中的位置(水平移動游標尺上讀出),先從14.00cm開始,最后到0cm點。改變和極性,記錄相應的電壓表讀數值,填入數據記錄表3,計算出直螺旋管軸向對應位置的磁感應強度。
3、以為橫坐標,為縱坐標作圖,并對曲線作定性討論。
4、用公式(1-8)計算長直螺旋管中心的磁感應強度的理論值,并與長直螺旋管中心磁感應強度的測量值比較,用百分誤差的形式表示測量結果。式中,其余參數詳見儀器銘牌所示。
六、注意事項:。
1、為了消除副效應的影響,實驗中采用對稱測量法,即改變和的方向。
2、霍爾元件的工作電流引線與霍爾電壓引線不能搞錯;霍爾元件的工作電流和螺線管的勵磁電流要分清,否則會燒壞霍爾元件。
3、實驗間隙要斷開螺線管的勵磁電流與霍爾元件的工作電流,即和的極性開關置0位。
4、霍耳元件及二維移動尺容易折斷、變形,要注意保護,應注意避免擠壓、碰撞等,不要用手觸摸霍爾元件。
七、數據記錄:kh=23.09,n=3150匝,l=280mm,r=13mm。
表1關系(=900ma)。
(mv)(mv)(mv)(mv)。
1.000.28-0.270.31-0.300.29。
2.000.59-0.580.63-0.640.61。
3.000.89-0.870.95-0.960.90。
4.001.20-1.161.27-1.291.23。
5.001.49-1.461.59-1.611.54。
6.001.80-1.771.90-1.931.85。
7.002.11-2.072.22-2.252.17。
8.002.41-2.382.65-2.542.47。
9.002.68-2.692.84-2.872.77。
10.002.99-3.003.17-3.193.09。
表2關系(=10.00ma)。
(mv)(mv)(mv)(mv)。
0-0.100.080.14-0.160.12。
1000.18-0.200.46-0.470.33。
2000.52-0.540.80-0.790.66。
3000.85-0.881.14-1.151.00。
4001.20-1.221.48-1.491.35。
5001.54-1.561.82-1.831.69。
6001.88-1.892.17-2.162.02。
7002.23-2.242.50-2.512.37。
8002.56-2.582.84-2.852.71。
9002.90-2.923.18-3.203.05。
表3關系=10.00ma,=900ma。
(mv)(mv)(mv)(mv)b×10-3t。
00.54-0.56-0.73-0.742.88。
0.50.95-0.991.17-1.184.64。
1.01.55-1.581.80-1.757.23。
2.02.332.37-2.88-2.5210.57。
4.02.74-2.792.96-2.9412.30。
6.02.88-2.923.09-3.0812.90。
8.02.91-2.953.13-3.1113.10。
10.02.92-2.963.13-3.1313.10。
12.02.94-2.993.15-3.0613.20。
14.02.96-2.993.16-3.1713.3。
八、數據處理:(作圖用坐標紙)。
九、實驗結果:。
實驗表明:霍爾電壓與霍爾元件工作電流、直螺線管的勵磁電流間成線性的關系。
長直螺旋管軸向磁感應強度:。
b=uh/kh*is=1.33x10-2t。
理論值比較誤差為:e=5.3%。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光電效應是物理實驗中一項經典而重要的內容。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研究光子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光電效應的本質和原理。在這次實驗中,我親身參與了光電效應的探究,通過實驗記錄和數據分析,我對光電效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從中獲得了一些獨到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實驗過程及觀察結果(300字)。
在實驗中,我們首先搭建了一個光電效應的實驗裝置。通過調整光照強度和光波長,我們觀察到電流強度與入射光強、光頻率呈線性關系。隨著光強的增加,電流強度也隨之增加,而當光強過低時,電流強度幾乎為零。另外,我們還改變了光波的波長,觀察到在不同波長下,光電效應的起始電壓也有所不同。這些觀察結果表明,光電效應的確與光的強度和頻率有著密切的關系。
第三段:實驗數據分析(300字)。
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光電效應的起始電壓與光波長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根據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光電流的大小與光子能量呈正相關。而根據光的能量公式E=hf,光子的能量與光的頻率成正比。因此,可以推斷出光電效應的起始電壓與光的頻率也成正相關。這個結論與我們實驗觀察到的結果是一致的。而光電效應與光的強度之間的關系則可以通過光子的數量來解釋。光子的數量與光強度成正比,因此更多的光子會帶來更大的電流。這些數據分析結果進一步印證了光電效應的機理與我們的實驗結果吻合。
第四段:思考與探討(300字)。
通過這次實驗,我對光電效應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思考了一些問題。光電效應的實質是光子與物質之間的能量轉換,而這種轉換的發生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實驗結果表明,光強和光頻率是影響光電效應的關鍵因素,這啟示我們也許可以利用這些因素來增強或控制光電效應的產生。另外,我們還可以考慮如何通過改變物質的特性,來對光電效應進行優化和應用。這些思考與探討將會促使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光電效應的機理和應用。
第五段:總結(150字)。
通過這次實驗,我對光電效應有了更系統和深入的了解,大大提升了我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通過實驗觀察和數據分析,我對光電效應的本質及其與光的關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思考與探討使我意識到光電效應的應用潛力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次實驗不僅僅是一次物理實驗,更是一次探索和思考的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實踐的重要性。相信這種啟發性的實驗經歷將對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十三
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實驗結果。
實驗現象的描述,實驗數據的處理等。原始資料應附在本次實驗主要操作者的實驗報告上,同組的合作者要復制原始資料。
對于實驗結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種方法:。
1.文字敘述:根據實驗目的將原始資料系統化、條理化,用準確的專業術語客觀地描述實驗現象和結果,要有時間順序以及各項指標在時間上的關系。
2.圖表:用表格或坐標圖的方式使實驗結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較,尤其適合于分組較多,且各組觀察指標一致的實驗,使組間異同一目了然。每一圖表應有表目和計量單位,應說明一定的中心問題。
3.曲線圖。
應用記錄儀器描記出的曲線圖,這些指標的變化趨勢形象生動、直觀明了。
在實驗報告中,可任選其中一種或幾種方法并用,以獲得最佳效果。
討論。
根據相關的理論知識對所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實驗結果和預期的結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驗證什么理論?實驗結果有什么意義?說明了什么問題?這些是實驗報告應該討論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論或生活經驗硬套在實驗結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的'結果或理論不符而隨意取舍甚至修改實驗結果,這時應該分析其異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實驗失敗了,應找出失敗的原因及以后實驗應注意的事項。不要簡單地復述課本上的理論而缺乏自己主動思考的內容。
另外,也可以寫一些本次實驗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問題或建議等。
結論。
結論不是具體實驗結果的再次羅列,也不是對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針對這一實驗所能驗證的概念、原則或理論的簡明總結,是從實驗結果中歸納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斷,要簡練、準確、嚴謹、客觀。
文檔為doc格式。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十四
光電效應是光學和電學領域重要的實驗現象之一,通過這個實驗可以深入了解光電效應的基本原理和相關參數的測量方法。在這次實驗中,我對光電效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學到了實驗操作的技巧和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
首先,實驗前我們需要準備好實驗裝置。實驗裝置是由光源、光電管和測量儀器組成的。光源是通過一束光照射到光電管上,光電管中的陰極則會發射出電子。測量儀器則可以測量出發射出的電子的電流大小。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需要對光源的亮度、光電管的材料以及測量儀器的靈敏度進行調整,以使結果更加精確。
其次,我們需要進行反射定標實驗。這個實驗主要是為了確定光電效應實驗中的零點。通過將光電管朝向反光材料,使光源照射到反射材料上,在無光照射的狀態下,我們可以調節測量儀器的缺口旋鈕,使電流指示器的示數為零。這樣,我們就確定了測量儀器的零點。反射定標實驗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最后測量結果的準確性,所以在進行實驗時要仔細調整實驗裝置,確保反射定標實驗的準確性。
然后,我們進行了關于光電效應的實驗。實驗中,光電管朝向光源,打開電源,電流指示器指針隨著光電管內電子的發射而有所偏移。我們可以利用測量儀器上的電流測量表,記錄光電管不同情況下的電流值,并將其與相應的陰極電壓對應起來。通過實驗數據的記錄和整理,我們可以得出光電效應的一系列特性曲線,如電流與陰極電壓的關系曲線、光強與電流的關系曲線、反光材料與光電管的距離與電流的關系曲線等。實驗數據的分析和整理可以加深對光電效應的理解,并驗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最后,我們對實驗結果進行了討論和總結。我們發現,在一定的光強下,光電管的電流與陰極電壓呈正相關關系,而光強過小時,電流隨著光強的減小而迅速減小。這個結論與光電效應的基本原理相吻合,即光子的能量與光電子的動能成正比。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些異常數據,通過仔細檢查實驗裝置和數據測量的步驟,我們才發現是由于測量儀器的靈敏度不夠,導致數據的誤差。這個收獲讓我明白了實驗操作的細節和儀器的重要性。只有保證實驗裝置和測量儀器的準確性,我們才能得到可靠的實驗結果。
通過這次光電效應實驗,我對光電效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實驗過程中,我不僅學會了實驗操作的技巧,還學會了如何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這次實驗讓我明白了實驗的重要性,只有親身經歷、動手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更加注重實踐,通過實驗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十五
光電效應是理解量子物理學的重要實驗之一。該實驗是研究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的基礎實驗,因而對于研究者和學習者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上周我在物理實驗室中進行了一次光電效應實驗。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會分享我的觀察和心得體會。
第二段:實驗過程和結果。
在實驗開始時,我對于理解光電效應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我先在實驗桌上放置了一個金屬板子,然后在金屬板子的前面設置了一個光電池。接下來,我連上電源開關并逐步增加電壓,直到在光電池上觀察到電流流過。我用備用的常溫和弱輻射源(也就是一個月亮模擬器)輻射金屬板子,同時,我測量了在不同電壓下,金屬板子上的電流大小和頻率。
我的實驗結果表明光電效應確實存在,因為我能夠在金屬板上觀察到電流。我還發現,隨著電壓的增加,電流的大小逐漸增加,這符合光電效應中所預期的情況。
第三段:數據分析。
我們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并通過圖表顯示出來。我們發現,當電壓分別為1V,2V,以及3V時,相應的電流分別為0.5mA,1.0mA和1.5mA,這表明電流的大小隨著電壓的增加而增加。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在不同的電壓下,電流的大小和頻率都發生了變化,這說明了電壓是影響光電效應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第四段:對結果的理解和歸納。
在這項實驗中,我對光電效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發現,金屬板子在光的輻射下會發射出帶電粒子,這些粒子會產生電流。由此,我們得以理解光是由互相作用的光量子粒子組成的。電流的大小和頻率與輻射頻率和光量子數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但我相信我的實驗結果表明了它們的密切關聯,并提供了一些具體的數據支持。
這次實驗讓我了解了新的物理概念,并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了量子物理學中的光學概念。通過在實驗中收集數據并分析數據,我更加深入地掌握了這個現象的本質。這次實驗不僅是一個對光學的深入了解,也是一次對實驗方法的掌握與技能鍛煉。在今后的研究中,我會更注重實驗的設置和記錄,并對數據分析做出更細致準確的解釋。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實驗也教會我要尊重科學,嚴謹做事,并要敬畏自然。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十六
光電效應是研究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重要實驗現象,通過對其進行實驗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性質和物質的光電性質。在大學學習中,我參與了一次光電效應實驗,親身體驗了光電效應的奇妙和神奇,同時也汲取了一些關于實驗的心得和體會。
第一段:實驗的目的與背景介紹。
光電效應實驗是通過研究物質對光的作用,了解光的特性以及物質對光電的反應過程。光電效應實驗可以進一步驗證光的粒子性和電磁波性,對深入了解普朗克量子理論和愛因斯坦關于光電效應的解釋有很大幫助。實驗中,我們使用了光源、光電管和電路等設備,通過調整不同參數來觀察光電流的變化情況,收集實驗數據并進行分析。
第二段:實驗的設備與方法。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首先準備了實驗所需的設備和材料,包括光源、光電管、電路板和電壓表等。接下來,我們搭建了實驗電路,并調整了光電管的位置和光源的強度。在實驗開始前,我們首先關閉了實驗室的其他光源和電器設備,以確保實驗環境的安靜和穩定。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不斷調整光源的強度和光電管的位置,觀察到了在不同光源強度下光電流的變化情況。
第三段:實驗結果與數據分析。
通過實驗觀察和數據收集,我們得到了一系列與光電流和光源強度相關的數據。我們發現,在光源強度逐漸增加的過程中,光電流也隨之增加。當光源強度到一定程度時,光電流基本達到飽和狀態,再增加光源強度對光電流的影響不大。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我們可以繪制出光電流與光源強度的關系曲線,并據此驗證實驗結果與理論相符。
通過參與光電效應實驗,我深刻體會到了光的粒子性和電磁波性的并存,以及物質對光的電子的釋放的過程。實驗過程中,我不僅學會了調整實驗裝置和觀察實驗現象,還了解了如何收集實驗數據和進行數據分析。同時,實驗中我還加深了對光電效應的理論知識的了解,特別是普朗克量子理論和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通過與同學們的討論和互動,我對光電效應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第五段:實驗的意義與展望。
光電效應實驗是研究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重要實驗之一,對于深入了解光的性質與物質的光電性質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實驗,我們可以進一步驗證光的粒子性和電磁波性,并對光電現象進行定量研究和分析。在今后的研究和應用中,光電效應實驗會有更廣泛的應用,如用于光電子器件、太陽能電池以及信息顯示等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中。我在實驗中的探索和體會,將為今后光電效應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一定的基礎和啟示。
總結:光電效應實驗不僅讓我親身體驗了光的奇妙和物質對光的響應現象,也加深了我對光電效應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的理解。通過這次實驗,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還培養了自己的實驗觀察和數據分析能力。未來,我會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研究光電效應的理論和應用,為光電技術的發展和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十七
1.在掌握液晶光開關的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礎上,測量液晶光開關的電光特性曲線,并由電光特性曲線得到液晶的閾值電壓和關斷電壓。
2.測量驅動電壓周期變化時,液晶光開關的時間響應曲線,并由時間響應曲線得到液晶的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
3.測量由液晶光開關矩陣所構成的液晶顯示器的視角特性以及在不同視角下的對比度,了解液晶光開關的工作條件。
4.了解液晶光開關構成圖像矩陣的方法,學習和掌握這種矩陣所組成的液晶顯示器構成文字和圖形的顯示模式,從而了解一般液晶顯示器件的工作原理。
【實驗儀器】。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十八
引言。
隨著單片機的不斷推陳出新,特別是高性價比的單片機的涌現,轉速測量控制普遍采用了以單片機為核心的數字化、智能化的系統。本文介紹了一種由單片機c8051f060作為主控制器,使用霍爾傳感器進行測量的直流電機轉速測量系統。
1轉速測量及控制的基本原理。
1.1轉速測量原理。
轉速的測量方法很多,根據脈沖計數來實現轉速測量的方法主要有m法(測頻法)、t法(測周期法)和mpt法(頻率周期法),該系統采用了m法(測頻法)。由于轉速是以單位時間內轉數來衡量,在變換過程中多數是有規律的重復運動。根據霍爾效應原理,將一塊永久磁鋼固定在電機轉軸上的轉盤邊沿,轉盤隨測軸旋轉,磁鋼也將跟著同步旋轉,在轉盤下方安裝一個霍爾器件,轉盤隨軸旋轉時,受磁鋼所產生的磁場的影響,霍爾器件輸出脈沖信號,其頻率和轉速成正比。脈沖信號的周期與電機的轉速有以下關系:
式中:n為電機轉速;p為電機轉一圈的脈沖數;t為輸出方波信號周期。
根據式(1)即可計算出直流電機的轉速。
和集電極開路輸出電路,具有工作電壓范圍寬、可靠性高、外電路簡單。
1.2轉速控制原理。
直流電機的轉速與施加于電機兩端的電壓大小有關,可以采用c8051f060片內的d/a轉換器dac0的輸出控制直流電機的電壓從而控制電機的轉速。在這里采用簡單的比例調節器算法(簡單的加一、減一法)。比例調節器的輸出系統式為:
式中:y為調節器的輸出;e(t)為調節器的輸人,一般為偏差值;kp為比例系數。
從式(2)可以看出,調節器的輸出y與輸入偏差值e(t)成正比。因此,只要偏差e(t)一出現就產生與之成比例的調節作用,具有調節及時的特點,這是一種最基本的調節規律。比例調節作用的大小除了與偏差e(t)有關外,主要取決于比例系數kp,比例調節系數愈大,調節作用越強,動態特性也越大。反之,比例系數越小,調節作用越弱。對于大多數的慣性環節,kp太大時將會引起自激振蕩。比例調節的主要缺點是存在靜差,對于擾動的'慣性環節,kp太大時將會引起自激振蕩。對于擾動較大,慣性也比較大的系統,若采用單純的比例調節器就難于兼顧動態和靜態特性,需采用調節規律比較復雜的pi(比例積分調節器)或pid(比例、積分、微分調節器)算法。
2系統的硬件軟件設計。
2.1硬件設計。
本系統采用單片機c8051f060作為主控制器,使用霍爾傳感器測量電機的轉速,通過7079最終在led上顯示測試結果。此外,還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控制電機的轉速,硬件組成由圖1所示。
控制器c8051f060主要完成轉速脈沖的采集、16為定時計數器計數定時、運算比較,片內集成的12位dac0控制轉速,并且通過7279顯示接口芯片實現數碼顯示等多項功能。
系統采用外部晶振,系統時鐘sysclk等于18432000,t0定時1ms,初始化時th0=(-sysclk/1000)》8;tl0=-sysclk/1000。等待1s到,輸出轉速脈沖個數n,計算電機轉速值。將1s內的轉速值換算成1min內的電機轉速值,并在led上輸出測量結果。
2.2軟件設計。
本系統采用c8051f060中的int0中斷對轉速脈沖計數。定時器t1工作于外部事件計數方式對轉速脈沖計數;t0工作于定時器方式均工作于方式1。每到1s讀一次計數值,此值即為脈沖信號的頻率,根據式(1)可計算出電機的轉速。由于直流電機的轉速與施加工于電機兩端的電壓大小有關,故將實際測得的轉速值與預設的轉速值比較,若大于預設的轉速值則減小dac0的數值,若小于轉速預設的轉速值則增加dac0的值調整電機的轉速,直到轉速值等于預設定的值,這樣就實現了對電機轉速的控制,主程序和t0中斷流程圖如圖2、3所示。
光電效應實驗報告范文(19篇)篇十九
光電效應是經典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實驗現象,通過實驗可以進一步了解光的粒子性和波動性。在進行光電效應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光電效應的特點和應用,并對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和解決,收獲頗豐。
首先,在這次實驗中,我們使用了一個光電效應實驗裝置。這個裝置包括一個光源、光電池、電流表以及各種光閥和濾片等。通過調整光源的亮度和光閥的開關狀態,我們可以控制光電池上的光照強度和光頻。在實驗的第一步中,我們將光閥打開,并不斷增加光源的亮度,觀察到電流表上的電流逐漸增大。這說明光電效應是與光的亮度相關的,光的輻射能量越大,光電子的能量就越高,所以光電流也越大。
其次,在實驗的第二步中,我們調整光源的亮度,然后逐漸改變光的波長。我們使用了一系列濾片,分別過濾掉了不同波長的光線。在實驗中,我們觀察到隨著光波長的增大,電流逐漸變小。這意味著光電效應也與光的波長相關,光的頻率越高,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導致光電子的能量也越高,產生的電流也就越大。
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一些問題。最顯著的問題是在調節光源亮度時,光電池的溫度升高,導致實驗數據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誤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光源的功率調整到最低,然后等待一段時間,讓光電池回到室溫。通過這樣的方法,我們成功地避免了溫度效應對實驗數據的影響。
此外,我們還發現實驗的結果存在一定的時間延遲。當我們改變光源亮度或波長時,電流表上的數據并不會立即發生變化,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達到穩定狀態。我們經過多次實驗發現,光電效應的穩定狀態需要大約10秒鐘的時間。所以,在進行實驗時,我們要確保待測物質已經達到穩定狀態才能進行實驗數據的記錄。
最后,通過這次實驗,我對光電效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光電效應是一個重要的物理實驗現象,它不僅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動性,而且在光電器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光電池、光敏繼電器等都是基于光電效應原理設計的。對于學習和研究光電學和量子力學的人來說,掌握光電效應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次實驗,我不僅加深了對光電效應的理解,還提高了實驗技能和實驗設計的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光電效應物理實驗,我深刻體會到了光電效應的特點和應用。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不僅調整了光源的亮度和光閥的開關狀態,觀察了光電流與光源亮度和波長的關系,還解決了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這次實驗,我對光電效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了實驗技能和實驗設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