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生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一
花了兩天看完了這本書,情節的設定讓我為之一嘆,很顯然,這不是一本你能夠輕易放下的書。
它通過15歲少女迪倫的視角來解析如何去愛,具有史詩般的質感,驚心動魄。
迪倫認為自己在吉斯夏爾中學沒有真正的朋友,里面全都是一群白癡,而與母親的無話可說更讓她缺乏友情和親情。所有,她踏上了火車去見他的父親,然而一場意外發生,她遇見了崔斯坦,一個跟她年紀相仿的男孩。由此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愛戀。
他們一起穿過了荒原,在魔鬼的重重阻礙下,最終到達了分界線。在他們穿過荒原時,,遇到了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女孩,這個情節讓我印象極為深刻。迪倫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她被魔鬼拖下,不顧生命危險去救了她,讓崔斯坦受了傷。而正是因為這樣,崔斯坦意外發現自己好像變成了人。他們最終也肯定了對對方的愛。迪倫把荒原當成了家,因為有崔斯坦的存在。所以她最終回到了荒原,找到了崔斯坦,并成功回到了火車上。
最終迪倫的不放棄和堅持使他復活,而崔斯坦對迪倫的愛也令他變成了人,最終在一起。
崔斯坦缺失的正是迪倫的果敢和堅持,也是因為迪倫的堅持和他對迪倫的愛縱然她一次次的決定,最后完成了從未有人試過的方法-----沿著路往回走。
這本書對我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它之所以被被譽為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愈小說。不僅僅在于結尾的設定,也在于他們穿越荒原的行徑和做法,崔斯坦拼死去保護她所愛的人。
下面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幾段話:
我用最適合的相貌出現在每個靈魂面前,在遇到下一個靈魂之前,我一直保持這樣的相貌。我不知道自己遇到第一個靈魂之前是什么模樣。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為有你們的需要。
崔斯坦此時反而猶豫起來。看不到她那雙像大森林一樣深邃的碧眼,疑惑頓時又浮上了心頭。這樣做不對,這樣做是不被允許的。他對她的所有好感都是錯誤的,他不應該放縱這份感情,這是不應該發生的。然而他還是愛了,他渴望體驗人類為之生、為之死的那種奇妙的愛情,這是他唯一的機會了。他緩緩閉上眼,在迪倫唇間留下了一吻。
“我自己一個人不行的。不管是走完這段旅程還是做別的什么事,只要是我自己來,我都會非常害怕。我……我需要你。”最后這句話是最難以啟齒的,但卻千真萬確。迪倫已經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死亡,連她自己都覺得詫異。想起自己還在塵世的親人、朋友們,她也只是略感傷心。既然她要走上這條路,自然他們終有一天也會來的,她還會和他們再見面的。
她的聲音有氣無力,如同在喉嚨里嘟囔了一聲。她感覺全身無比虛弱,就像是有人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抽干了似的。那一雙雙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現在很難拒絕它們拖拽的力量。朝著地面,往下,往下,往下,然后令人震驚的是,竟然穿過了地面。塵土和巖石似乎并不像它們看上去的那么堅固。迪倫感覺自己可以穿過它們向下滑,好像它們是水做的一樣。
“跟我走。”他用指揮官的口吻說道,語氣中容不得絲毫商量的余地。這是命令,而他希望她服從。 奇怪,她的頭腦里一片空白。迪倫連想也沒想過要違抗他的命令,她木然地點點頭,然后磕磕絆絆地跟著他向前走。 男孩崔斯坦甚至還沒等她跟上就大踏步向山上走去,離隧道越來越遠。他對她的倔強暗自稱奇,這個人有一股子內在的力量。不過,不管怎么樣,她都會跟他走的。
睡意如帷幕般一點點籠罩著她,她聽到風在搖搖于墜的破墻間回旋激蕩。雖然她感受不到風吹過時的寒氣,但她聽得到風呼嘯著穿過罅隙與裂縫,想要鉆進屋里時的嗚咽聲,這聲音聽起來非常古怪嚇人。她不安地顫抖起來,但趁著崔斯坦沒注意,她盡量控制著身體,不讓自己抖得太厲害。
動物的哀號聲越來越響亮,離他們越來越近。現在噪聲持續不斷,已經交織在一起。迪倫猜不出到底有多少野獸包圍了他們。盡管她的眼睛左一眼右一眼地瞥,但始終沒看見一只狼。不過,他們快要到了,他們就要成功了。頭天晚上他們不得已留宿的小屋簡直破敗不堪,這間木屋看起來要比那間堅固多了,她不禁心中一喜。他們現在距離小屋已經近在咫尺了,迪倫幾乎能看到自己那張受驚嚇的臉映在窗玻璃上的倒影。
高中生擺渡人讀后感擺渡人讀后感篇二
媲美《追風箏的人》、《偷影子的人》的心靈治愈小說,在書店的我一下子產生了疑惑,到底是何方圣書,能夠與曾經感動我的這兩本書相提并論,愛屋及烏,也是好奇,使我進入了擺渡人的世界。 尋得一處安靜的角落,地板上微微有點涼意,在這盛夏里,卻恰到好處,只是地板終究比不上軟墊,坐久了屁股上的兩根骨頭就該抗議了,就這樣,不斷更換著姿勢,加上中途的解決生理需要,短短兩個小時,我便把這本書看完了,用時短,卻是迫切,書里的世界讓我訝然和感慨。
書的開頭是單親女孩迪倫的日常,以及在那尋常的生活里透露出的不尋常,她聯系上失聯已久的爸爸,并即將坐上火車前往尋親之路,慰藉多年來分離的相思之苦。在極度的喜悅與惴惴不安中,踏上了那一輛即將帶她探索一段新旅程的火車。然而火車失事了,而巧的是,只有她在這場突如其來的事故中失去了生命了,從此便遇上了帶她前往另一個世界的擺渡人。作者很高明地設置了火車上的人物情景,其鄰座是一個胖胖的女人加上一大堆的東西,這便為她的死亡奠定了可能的基礎,或許她的唯一死亡與這脫不了關系。當然,這也只是我的猜想而已。我覺得小說就是應該不斷地設置可能的劇情,讓讀者能夠憑借自己的猜想參與建構那顯而未顯的劇情,這才是看小說的魅力。
擺渡人即將帶她穿越生命的荒原,荒原的樣子不過是自己內心的映射,而我(擺渡人)的存在也只是因為你的需要,似乎是我(擺渡人)來幫助你脫離苦海,走向一個寧靜的永恒的世界,而小說的最后,我們才了然,他們之間是互相擺渡的關系,而成就他們的,是愛。
剛開始穿越荒原的幾天,荒原上是層層疊疊的山峰,迪倫看不到別人,身邊只有這個少年,他幻化的樣子是吸引迪倫的樣子,于他而言,這場旅途是任務,是他漫長的生命里一次平常的任務。在漫長的生涯中,他已經不記得當初的自己是怎樣走上這一條路的,見過了太多各種各樣的靈魂,也知道了太多關于每個靈魂的故事,他只想要安安靜靜、平平安安地完成任務。密密麻麻的本子上,記錄的是他所擺渡過的靈魂,但本子上還有許多空白,不知何年才能到盡頭。
而剛開始的迪倫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亡了,她以為少年只是帶著她去逃生的。然而,在不斷地荒原穿越后,她終于在荒原上的安全屋里知道了真相,也知道這荒原上隱藏著吸入魂魄的魔鬼。路漫漫長,與她相依為命的卻只有這個少年,兩人的心扉慢慢地打開了。在一次險些落入魔鬼之手的逃荒中,少年幫助了她逃離,而自己卻被魔鬼抓入地下。在安全屋里她無助地哭泣,如果沒有了少年,自己如何能穿越這個荒原,也是在離開了擺渡人后,她第一次看清了自己所處的這個荒原的秘密,人們在廣袤的荒原里蠕動,生前的形體已經模糊不清了,而唯一光亮的是頭上那一盞燈,那就是每個人的擺渡人。如果沒有這一盞燈,自己的荒原將是黑暗一片,迪倫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荒原的景象不僅震驚了迪倫,也讓我有所觸動。是否我們的人生也如這荒原一般,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躲避著一個又一個的危險,從本質上講,我們并非自己想的那么光鮮華麗,我總是想著,離開了所謂的人類社會的裝飾,靈魂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這篇文章很好地給了我這個問題的一個可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