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晨讀10分鐘讀后感篇一
首先,作為一名老師,讀書就像備課、教學一樣,是我們的日常工作。記得大學時老師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老師,沒有淵博的知識怎能傳道授業解惑?只有持續不斷地讀書,讀專業的書籍,讀各類的書籍,才可以讓我們擁有教授學生的“一桶水”。杜銘萱媽媽在她的讀后感中談到自己的讀書經歷時深有感觸,小學優秀的孩子因為沒有持續的、大量的閱讀導致中學后成績平平,而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孩子可能有更好的發展。孩子最終的差異其實就是讀書的差異。南美英博士說,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學校的義務。作為一個老師,有義務讓孩子在學校里養成讀書的習慣。而孫老師推薦的這本《晨讀十分鐘》,可以算是一本專業書籍,書里提供了很多可供老師操作的策略,讀后,我也是受益匪淺。有一些曾經試過,也有些可以在下學期自己的班級開展。任何人都有惰性,我也不例外,沒有班級的這種讀書打卡活動,我也可能堅持不下來,而堅持下來,并且發現了指導孩子閱讀的新方法,我心里也是雀躍的。以后再組織自己班級的孩子讀書或親子共讀時,我也可以借鑒咱班的某些做法呢。
打卡讀書,從老師的角色說是一本工作的指南,而作為一名家長,又讓我遇見孩子,遇見自己。
打卡讀書,拉近了我和女兒的距離。原來孩子完成班級里的語音作業,有時聽著總是不夠流暢,每次總是忍不住嘮叨幾句,導致孩子每次做語音作業時總是關上門不讓我聽見。現在輪到自己去讀,忽然發現有時還不如孩子讀的好,而孩子卻總是鼓勵我,甚至發現了我一個讀書的問題。那晚,女兒無意中聽我讀書,感覺聽我讀書憋得慌,每次中途不知道換氣。自己也是覺得不舒服,非得一口氣讀完,然后長長地舒一口氣,但是胸悶的感覺還是不好緩解。女兒教給我換氣的方法,還親自示范,還得意地說,自己這幾年的唱歌可不是白學的。下次自己再讀時,我小心地去體會,感覺頗有效果,還得感謝我的女兒呢。茶余飯后,有時和孩子聽聽喜馬拉雅的錄音,比比誰讀的更好,也成了生活的樂趣,親子關系無形中拉近了很多。
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作為父母,事事未必強于孩子。和孩子一起去做,就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打卡讀書,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前段時間,孩子忽然遠離了讀書。每天忙忙活活,卻不知道真正要干什么。班里共讀的書目,在書包里裝了好久。其實班里的孩子讀書量很大,開設的講堂介紹的書籍有好些小黃都沒有讀過。借著講課的東風,讀起來不好嗎?可是沒有。除了督促,還能做什么?恰巧班里開展了讀書打卡活動,與孩子一塊完成打卡作業,不就是最好的示范嗎?趁老二睡著的間隙,拿出書到餐桌去讀,孩子爸爸看著的時候去讀,白天有空的時候去錄音,更有時候,等夜深人靜時才去錄音。其實,別說孩子小,你做的一切她都看在眼里。“行動,就一定有改變”,家長行動起來,孩子不知不覺就跟上了,自己抽空讀點,孩子也會擠時間去讀書。我看群里好多家長都有同樣的體會。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點不假。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學素養。”“所有那些有教養、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著熱忱的愛心的家庭。”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為讀書型的父母,和孩子一道,安靜地看書。
晨讀10分鐘讀后感篇二
一本書,我總喜歡從名字來判斷內容是否具有可讀性。這次,《晨讀十分鐘》之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是因為這里有與新教育實驗中的“晨誦”相近的一個詞語“晨讀”,于是,打開后一口氣就讀了一半,后來的部分是斷斷續續看完的。這部韓國作品,語言簡單易懂,幾乎沒有什么生僻的字和難理解的詞,前后更沒有什么需要反復深入思考的內容,所以讀起來特別流暢。其實,我對韓國文化的了解主要是從電視劇中人物的語言開始的,他們的電視劇中,人物對白也是如此簡單,而我們,從盤古開天地直到今天的改革開放,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變遷使漢語言文化光輝燦爛,豐富多彩。一想到這里,因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產生的自豪感再次油然而生,學好語文、教好語文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
雖然韓國的歷史文化比不上我們,但我一直佩服韓國人的執著,其實從這本書中就可以看到,為了搞清楚韓國小學生對學習厭倦、痛苦的原因,他們一直在認真地分析和研究,尋找對策。全書從科學、生理、教育機關管理不力等角度,剖析了韓國學生對讀書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層層推理,反復提出讀書的重要性——既能開發學生的潛力,又承載著人類心靈的教育,然后結合韓國在晨讀十分鐘的改革中發現的問題,給韓國孩子帶來的變化等,再次暗示我們,教育改革必須從晨讀開始,學生才能對學習感興趣、變得喜歡寫文章,老師也會因此過上幸福的教育生活。
最可貴的是,作者還告訴我們晨誦操作時需要學會78個戰術,而每一個戰術后,作者都給了我們一個愛心提示,對家長和老師指導孩子讀書提供了最好的參考。值得借鑒的是為孩子制作讀書履歷,這既是對一個孩子讀書量和質的考察,又可以借鑒到我們的整本書共讀中去,運用這種方法,對孩子本期的整本書共讀做一個總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實效果更好;其次,作者給我們提供的培養孩子推理性思考的方法,對于指導那些剛剛喜歡讀書的孩子,不斷激發他們的興趣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尤其是第五章,作者給我們提供了登上思考坡度的12種方法,讓我們像軍人、畫家、詩人、數學家等一樣讀書,提法別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這本書,與當下我們正在進行的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主旨完全相同,在實踐過程中,許多做法我都嘗試過。其實面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晨讀十分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更渴望讓晨讀成為一項傳承中華文化的律條,高舉中華文明的旗幟,讓中華文化因此更加輝煌。因為,讀書不僅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