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獨坐敬亭山》心得體會 讀《獨坐敬亭山》有感篇一
在兒子出門后,她卻又后悔了,希望時間重來一遍,領著兒子一道去。在兒子安全回家后,勇氣又慢慢回到她心里,她知道應該磨煉兒子,而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自己。
從作者細致入微的心里描寫中,我體會到了這位母親十分矛盾的想法:是讓他自己去看病,還是陪他一同去?
這個問題雖然簡單,但卻是培養孩子自立和母愛之間的艱難抉擇。
如果成全母愛,陪他一起去,就失去了一次培養孩子自立的天賜良機;而假如選擇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卻顯得有些不近人情。
這位母親選擇了后者。
她有長遠眼光,會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這時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她也是這樣一位母親。
有一次,我正在看書,他對我說:“姍兒,你去樓下買一罐黃豆醬吧!”我一愣,吱吱唔唔地想要拒絕。
但她不容爭辯地說:“去吧!”然后把錢塞在我手里。
我只好下樓,直奔小商店。
我吃力地拿起一罐黃豆醬,走到售貨臺前付了錢,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回家。
回家后,母親笑著對我說:“女兒,你獨立性真強!”雖然得到了表揚,但我的心情卻不舒暢,甚至有一種被人利用的憤怒。
但自從看完《學會看病》,我懂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我有這樣的母親,我幸福;我有這樣的母親,我自豪!
《獨坐敬亭山》心得體會 讀《獨坐敬亭山》有感篇二
讀了《學會看病》這篇文章,使我認識到一位可敬的母親,她為了鍛煉兒子,在兒子生病的時候,讓兒子獨自去看病,而在兒子出去的那段時間里,這位母親心如刀絞,自責自己,在聽到兒子驕傲的宣布我學會看病了,這位母親為自己的做法感到高興,因為她教會了兒子獨立面對生活。一般孩子生了病,父母除了著急,就是馬上去醫院。可是,文中的這位母親,她卻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也許有人會這樣認為:“這位母親,她真夠狠心,真不稱職。”可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的教育方式別具一格,她愛孩子的方式更讓人敬佩。當她的孩子生病時,她不是馬上求醫問藥,而是“命令”他獨自去看病。但是在孩子看病的這段時間內,她卻飽受煎熬,度日如年。天下的母親哪個又不如此呢?
記得有一回,表姐約我去溜冰。臨走前,媽媽千叮嚀,萬囑咐:“過馬路要注意安全,溜冰時要小心點,當心摔跤,要早點回來……”我們溜了兩個小時才回家。一進門,只見媽媽倚在門口,她緩緩地舒了口氣,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這就是母愛,她們永遠惦記著兒女的安全。
母愛有很很多種,象文中的那位母親,她是渴望兒女早日學會自立,早日去獨立面對生活。也許有人會覺得她冷漠,但她的出發點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愛。
讓我們真誠地向母親道一聲“謝謝”,說一聲“辛苦”吧。感謝她給予了我們生命,感謝她為我們默默的付出,感謝她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灑下的那一片陰涼。
到醫院看病,對大人來說,是小菜一碟,但是對于一個小孩來說是不是有些難呢?我就從來沒有自己去醫院看過病,我不知道該怎樣做,因為這些都是媽媽做的。而這位“狠心”的母親“逼迫”生病的兒子獨自去看病,讓我也明白了溺愛不是真正的愛孩子,理智的愛才是真愛。父母有責任的愛,才能培養出具有生存能力的孩子。
每位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快樂生活,有出息,不再依靠父母。但是,現實中有幾個母親舍不得讓我們干活,能狠下心來鍛煉我們?久而久之的嬌慣,使我們成了名副其實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哪還有獨立能力?所以,我想說,媽媽,我們已經長得了,該放手了,相信我們,我們會做好的。國外的小孩很小就會做許多事了,我們也能。
同時我們也要學習文中的兒子,有勇氣面對現實,可以自己獨自去看病。收起我們的嬌脾氣,改正自己,為了讓我們長大后可以獨立生活,自力更生,從現在開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