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家園篇一
電影《20xx》似乎是人類意識到了目前的生存危機。但只是一小部分人有這種意識。這一小部分最先驚醒的人,用電影預兆的方式告訴我們:不保護地球,不節約資源,我們將進行自我毀滅。
起先的時候,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從不關注環境和資源,以為這不是我的事情。忙碌著工作,忙碌著理想,忙碌著人生,忙碌著實現自我的價值,于是常常來不及,或者無暇去關注,身邊環境的變化。
忽然有一天,外地工作的我非常的想念家鄉,想念兒時庭院里夏日的綠樹波濤蕩漾;想念傍晚時分我和小伙伴去捉知了;想念田野里云波詭譎的藍色天空;想念大自然中植物的氣息;想念草葉上露水的清漾;想念那些笑聲陣陣,牧笛聲聲。因為我在大城市的水泥建筑中,只能看到四角的灰色的天空,只能聞到汽車的尾氣,只能日夜耳聞著城市的聒噪,只能在突如其來的沙塵暴過后苦笑著對一身黃沙的自己說還好,還好,只是吃了一嘴巴沙塵,淋了一身黃沙而已。
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聞到的濃重的汽油味兒也一樣的在提醒著我這個城市驚人的變化。大樓多了,馬路寬了,部分農村變成城市了,人們出行都換小汽車了。經濟發達的同時,我們付出了那么巨大的代價。我們的交通也開始嘈雜,擁堵,因為開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空氣也不再清新,因為那么多的尾氣從不肯安靜,肆意地釋放在大氣中;別說城市,農村里的樹也越來越少,樹林蔭翳,鳴聲上下的情形難以再現;十幾年前歡樂流淌清晰透徹的小河,遠遠的都能聞到風吹來的陣陣惡臭。隱隱約約,我似乎聽到這個曾怡然自得的小城市,默默的哭泣,她沒有了美麗的衣裳,也模糊了身軀和面龐。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這個小城市尚且如此,我們的國家呢?報紙上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全球排名靠前,但是中國的環境污染是美國的1、8倍,是日本的11倍。竭澤而漁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卻不知道,我們真的已經瀕臨危機的邊緣。
我決定為我愛的家鄉做些什么。出行,我總是和身邊的朋友們選擇步行、自行車,減少尾氣排放,降低空氣污染,還能鍛煉身體。去超市,我總是隨身帶一個布袋,盡量不用塑料袋。限塑令的頒發初衷,就是因為塑料袋滿天飛,而且是不可回收物品,造成了資料的極大浪費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平時節約用水,注意水的合理循環使用,因為我不想讓自己的眼淚變成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出門在外,也不忘將隨身垃圾帶走,一來減輕環境污染,美好的環境屬于大家,不能因為個人的行為造成損壞。二來給環衛工作者減輕沒有必要的工作負擔。回家的時候,我盡量不使用電梯,每一次的開關,都會耗費電力,雖然電是我掏錢買的,但是它是靠著水、煤生出。我知道,現在每一點的節約,都將會延緩未來我們的資源枯竭。
這樣的行為,只是需要平時多加注意,久而久之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注重節能減排的意識。這樣的行為,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去踐行,小而言之,經年之后,我們才會慢慢地看到城市上空灰色霧靄的消散,藍天白云悠然,抑或夜晚星辰燦爛;我們才會慢慢地降低各種疾病的產生率,空氣中含有的不再是二氧化硫或者二氧化碳,而是清新的氧氣;我們才不會因為三峽水庫缺水間接斷電,而是能夠時時享受到光明和希望。大而言之,地震泥石流海嘯臺風才會降低訪問地球的頻率,我們在平原地區就不會再備受沙塵暴的肆虐,我們才不會時時擔心可怕的20xx到來。
所以,請一起動手,從身邊做起,在我們的城市里慢慢修復我們毀掉的環境,節約每一分資源,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在城市的綠的森林世界里,在鄉間無垠的曠野里,我們的子孫,能夠擁有像我們兒時記憶中的那片美好家園,盡情歡喜。
我眼中的家園篇二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變遷中的家園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少版中學美術教材第16冊第3課《變遷中的家園》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變遷中的家園》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這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去畫家園,教材選取了各種不同表現技法、不同角度的房屋建筑圖作示范,引導啟發學生去發現身邊的美。從七年級畫靜物,畫人物,到八年級畫風景,畫家園,形成了中學階段美術基本技能的一個系列教學,通過看看、畫畫等方法表現日常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建筑物的觀察和感受,認識建筑之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視規律,學會運用一定的美術工具表現建筑物。
情感與價值觀:通過對常州老房屋和現代建筑的欣賞,體會生活中的藝術美,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園。
教學重點:正確運用透視規律來描繪家園。
教學難點:透視在建筑物中的表現。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我采用演示法,談話法,范例教學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范例的欣賞,感受美的過程,去發現美,創造美。
在學法上,主要通過欣賞、比較、談話、動手畫畫等方法相結合。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并歸納,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結合教法和學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變遷中的家園》;水彩筆、麥克筆、彩色鉛筆等各種繪畫工具。
1、欣賞圖片 創設情境暢談感受(5分鐘)
在優美的音樂中,課件中展示常州的一些老房子和一些有名的建筑風景,讓同學們看到常州的舊容新貌,在教師的引導下暢談感受。通過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各色建筑物,為后面創作做好鋪墊。
師問:你能認出這是我們身邊的什么地方嗎?你覺得這些圖與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從而歸納出技法上的不同;角度上的不同。
我眼中的家園篇三
我現在總是是不是就會有這個念頭:現在有很多人都不保護環境,都在破壞環境,真不知道未來的地球將會變成怎樣一個垃圾袋亂飛是世界。我希望人們蘇醒起來吧,保護環境,把地球變成我理想中的樣子!
我理想中的地球是這樣的:每當我們每天早上剛睜開眼睛,第一進入自己耳朵的便是那清脆的蟲鳴鳥叫,第一個看到的就是郁郁蔥蔥的大樹和小草,而且是大樹整齊的排列在外面,小草遍地都是,四面八方生機勃勃綠的綠。樹上的葉子,紅的紅,一點灰塵都沒有,引來了無數只肥胖的黃蜂浮在上面,和大大小小的蝴蝶做游戲,打著,鬧著。來到了流淌著的溪水,一眼就可以看到水下的魚兒在自由自在的嬉戲。那石頭看起來就像鑲在透明水晶梨的五彩石,在眼光的照耀下,那水晶五彩石閃閃發光,顯得更加美麗了。那是,人們現在走的路都變成可軟綿綿的草地,如果走累了,便可隨時躺在上面睡覺。如果有人把地踩臟了,草地也會自己把自己弄的干干凈凈。
環境變得美麗如畫了,人的心情自然也就好了,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吵鬧聲,就不會有噪音垃圾了。白天,有鄰里鄰居們坐在一起吃個飯,有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社會都變得和諧多了。
同學們,如果我們保護環境,那世界會變得多么美好!
同學們,快行動起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吧,否則,最后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我眼中的家園篇四
我經常陷入沉思,憧憬著我心中的美好家園。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的家園,比如說:湛藍的天空下飄著潔白的云朵,雪白的云朵下飛著自由的鳥兒。地下沒有一點垃圾,清澈的小河里有著美麗的魚。汽車不在排放二氧化碳。而我今天我構思出了一個美麗的家園。
我心中的美好家園可分為三層,第一層是人工花園——一個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因這里禁止行車,人們可以放心的在綠色的草坪上躺下看書、野炊。動物和人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安靜時,仰望著藍天,感受著微風,輕輕撫摸你的臉頰,真舒服呀!
第二層是車水馬龍,川路不息的繁華城市這里暢通無阻,路邊都是茂密的隔音帶,這樣住在附近的人們就可以享受著寧靜的生活了。汽車經過改裝,便成靠太陽能行駛的環保車,是這個城市空氣潔凈度大大提高,多好呀!
第三層是地鐵站,這里的鐵路像一個大蜘蛛網一樣遍布于全球。一上車,將錢交給工作人員,便可以在一分鐘內到達想要去的地方。多快捷、多方便。
寫到這兒,我的心情越來越激動,只要人前進一小步,相信社會就會前進一大步。我心中的美好家園再也不是幻想、奢望,它就是與我朝夕相伴的家園。
讓我們為了我們的美麗家園而努力奮斗吧!
我眼中的家園篇五
革命的號角不再吹響,新時代的步伐更加堅定。轉眼間,建黨已經九十周年了,九十年的風雨歷程啊!想想我們的先,他們曾經拋頭顱,灑熱血,只為了創造更加美好的家園。
作為今天的小學生,我感到非常的幸福。生活在這個和平年代多好啊!不用心驚膽戰,不用被迫做任何事。我經常陷入更加美好的憧憬:每天一出門都能見到馬路兩旁盛開著鮮艷而漂亮的花,并看到充滿生機的小草。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頑強啊!就像白居易的那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當然,在那寬闊的馬路上少不了汽車,不過那些汽車和現在的汽車不同。那些汽車不排廢氣,而且還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他們還形成了喝酒不駕車,駕車不喝酒的好習慣。不僅這些,還有一些奇特的垃圾桶,它們分兩個口,當然這兩個口一定是裝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它們奇特在你如果把垃圾扔錯了,它們會自動吐出來,人們也會撿起來再重新扔到另一個口里。房屋也和現在不同,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差不多有三十層,乍一看,以為它們是懸在半空中的呢!別看它們這么高,它們可堅固了,地震來了塌不了;著火了,它們會自動滅火,怎么樣神奇吧!那時的人們比現在的人要有文化,素質高,出來進去和熟人打招呼,可有禮貌了!
不過,這都進是我的一個夢想而已。現在,電視上總回放紅色電影,這就是為了告訴人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如果不想重蹈覆轍,就要用我們青春的雙手建設我們更加美好的生活!